万隆会议课堂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历史下册第16课

“万隆会议”课堂达标检测题

【试题计划】

1、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原因、内容、作用。

(2)学生在掌握历史事件“原因——内容——作用”的基础上提升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这项能力将贯穿整个评价检测,由此拓展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查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3、试题来源:自编、网络

【试题内容】

一、选择题

1.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下列有关“求同存异”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②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③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二、材料解析题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來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材料二: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1)材料一中周恩来的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是什么时间召开的?请概括此会议的性质和主题。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有何意义?

(4)历史上曾从“这次会议”中归纳出一种精神,是指什么精神?其内涵是什么?

【典型题例剖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來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材料二: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5)材料一中周恩来的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6)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是什么时间召开的?请概括此会议的性质和主题。

(7)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有何意义?

(8)历史上曾从“这次会议”中归纳出一种精神,是指什么精神?其内涵是什么?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的万隆会议时间、内容与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要知道,万隆会议是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实践。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处理策略』该材料分析题既有基础知识又有能力提升,引导学生抓住材料的关键字进行分析,读懂问号所问问题的关键,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

运用解答。

【试题答案】

答案:(1)会上,当时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攻击共产主义,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2)1955年,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主题是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3)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用宽大的胸怀赢得了与会代表的赞扬。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结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万隆精神”。内涵: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