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检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同步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同步训练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新中国)为保证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一边倒”C.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D.“求同存异”2.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至今仍富有极强生命力的外交原则和方针有()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一边倒”政策③“求同存异”方针④“一国两制”方针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③3.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

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

”为此中国政府()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4.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

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此前中印在西藏问题上能顺利达成协定,主要基于()A.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5.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

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

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

”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6.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人教版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人教版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达标训练】【基础达标】1.“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A.“另起炉灶”B.“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2009年山东滨州模拟)你见过国书什么样吗?国书是一国调派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

右图是新中国第—号国书(由毛泽东、周恩来亲自签发)的局部,该国书的同意国应是()A.朝鲜B.苏联C.印度D.日本3.(2009年广东广州模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因此慢慢取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大体准则,主若是由于它()A.排除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合B.全然上排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取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4.(2010山东潍坊模拟)“若是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入侵和干与内政的要挟和对入侵干与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文中的“原则”应是()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D.“另起炉灶”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体会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体会给咱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需一边倒。

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体会,中国人民不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确实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要紧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置1945年同苏联签定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那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领袖背着中国所达到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

……(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合作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交中国,修正了《雅尔塔协定》)和《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同步检测卷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同步检测卷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新中国进展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答案C2.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说明()A.美国成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成认C.新中国不成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D.新中国要去除帝国主义剩余权力答案C3.有学者这样描绘新中国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太长了,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成认。

〞该外交政策是()A.不结盟B.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C.“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开展以结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C4.“我们一定要结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为此,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求同存异〞C.“另起炉灶〞D.“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5.“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那么,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进犯、互不干预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那么。

〞这一“原那么〞后来开展成为() A.“求同存异〞的方针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D.“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6.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出如今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

以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只适用于处理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B.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提出的C.标志着中国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违犯答案B7.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挤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梦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

此说法的根据是日内瓦会议说明()A.中国外交开场实现独立自主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中国与西方国家广泛建交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答案B8.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含详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含详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一组图片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

这组图片表明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C.中国政府始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2.自1956年11月开始,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等国。

1960年又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6国。

这表明A.“一边倒”外交政策取得实效B.美国调整了对华政策C.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D.外交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建设3.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

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

”这表明新中国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束缚C.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破了美国孤立新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4.1970年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的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其内容不仅涉及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也涉及美国对苏联和中国的基本方针。

“新和平战略”的提出,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A.意图放弃“冷战”政策B.认识到大国间应相互依存C.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D.实力相对下降面临着危机5.表为1949年美国《时代》周刊有关中国的政治类报道的倾向性统计表,这主要反映出A.美国对蒋介石逐渐丧失信心B.解放战争胜利开展C.意识形态影响报道的客观性D.美国放弃扶蒋反共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外交就①从“中苏结盟”到“不结盟”②从“因营周边”到“人舞国际”③从“一边倒”到“求同存异”④从“团结亚非”到“跨洋握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2013年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并先后成功举办两届“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针对不同全球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试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试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中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 4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5、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湖南益阳调研)“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基于此,新中国在外交上( )A.放弃“一边倒”政策B.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解析:D “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通过的,基于此可知新中国初期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D项正确。

2.(2017·黑龙江大庆质检)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解析:A “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体现了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中苏结盟、“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等体现了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一边倒”),A项正确。

3.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

”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D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戴高乐认为,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应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4.(2017·北京顺义区期末)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

高一人教版必修1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练习

高一人教版必修1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练习

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外交工作面临的国际环境是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严重削弱②社会主义形成一个世界体系③亚非拉民族解放事业日益高涨④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采取的外交孤立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2.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这说明A.在中苏结盟时,我国应该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抵制,因为中国要与苏联团结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C.为了抵抗美国对中国的侵略与威胁,中国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与苏联结盟D.求同存异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3. “美国操纵五届联大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决议”,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A. 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B. 提高国际地位C. 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 制定外交原则4.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相互见面和离别以及在相互介绍时表示热情、礼貌、致意的常见礼节。

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右图突出反映的外交方针是A. 一大片B. 另起炉灶C. 一边倒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5.看到右图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同学们作出了下列的图解,正确的是A.新中国首次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B.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C. 双方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D. 双方就共同倡议发起不结盟运动达成共识6.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华盛顿会议B.亚非会议C.雅尔塔会议D.日内瓦会议7.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一个国度的外交政策能否成熟,标志就是它的实力、对国际制度了解和参与的水平、世界对其认可水平。

据此判别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 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的原那么B. 1949年与苏联建交C. 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 1953年提出战争共处五项原那么2.1949 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外交效果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关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负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度,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

这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 不结盟政策B. 战争共处五项原那么C. 独立自主D. 求同存异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与的国际会议是A. 巴黎和会B. 亚非会议C. 雅尔塔会议D. 日内瓦会议4.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度树立了外交关系。

这反映出新中国〔〕A.试图摆脱两极格式的影响B.倡议战争共处五项原那么C.奉行独立自主的战争外交D.坚持了〝一边倒〞的方针5.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后出现三次建交高潮: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度第二次是1956-1965年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度,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度。

第二次和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得益于〔〕A. 日内瓦会议中美关系改善B. 结合国大会中日邦交正常化C. 万隆会议中美关系改善6.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文中宣称: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支持帝国主义的气氛中生长起来的,它强调支持强权,与弱小、不兴旺的〝乡村〞国度为伍,支持〝城市〞国度。

支撑这一观念的典型事例是A. 实行〝一边倒〞的方针B. 列席日内瓦会议C. 提出战争共处五项原那么D. 参与亚非万隆会议7.〝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进程中,不只需求克制自然的屏障和隔膜,而且需求逾越思想的阻碍和约束,更需求克制五花八门的成见和曲解。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1)国际: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2)国内:新中国诞生,国家实现了独立自主。

2.概况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关系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1)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经过(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同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将其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会议主题中国所起的作用历史影响日内瓦会议(1954年)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1955年)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被称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下列是一组反映新中国外交的图片,其中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是(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4.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可以体现此理念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A.不结盟B.“一边倒”C.开展多边外交 D.改善中美关系5.观察下列《新中国成立初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 )A.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发展D.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6.1949年2月初,毛泽东说:“……屋内太脏了……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A.过去的外交应彻底否定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7.《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人教版必修1高一历史课后练习卷: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人教版必修1高一历史课后练习卷: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有学者指出,“一边倒”决策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作出的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

这里的“合理”主要是指( )A.实现了中国国家利益最大化B.暂时解决了国家的安全问题C.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D.清除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2.美国记者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的矛盾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 )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4.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表明(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5.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访问苏联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A.实现中苏建交B.同苏联结盟以打破美国的封锁C.共同抗美援朝D.学习苏联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6.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7.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为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上( )A.实行不结盟政策B.推行“一边倒”方针C.开展多边外交D.改善中美关系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并于20世纪50年代最终有了自己的外交“定海神针”。

【导与练】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

【导与练】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7·湖南益阳调研)“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基于此,新中国在外交上( )A.放弃“一边倒”政策B.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解析:D “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通过的,基于此可知新中国初期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D项正确。

2.(2017·黑龙江大庆质检)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解析:A “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体现了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中苏结盟、“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等体现了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一边倒”),A项正确。

3.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

”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D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戴高乐认为,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应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4.(2017·北京顺义区期末)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

此现象( )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C.有利于调整并缓和中美关系D.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解析:D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又分别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共同倡导该原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同步训练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同步训练3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说明()A.美国成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成认C.新中国不成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D.新中国要去除帝国主义剩余权力解析新中国建国以后,提出“另起炉灶〞等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不成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根底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美国当时还没有与新中国建交,因此柯乐柏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不会得到认可的。

A、B两项表述错误,材料内容与D项无关。

答案 C2.1950年,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废除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之兵营。

〞这主要表达出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另起炉灶〞B.“一边倒〞C.“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解析题干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去除帝国主义在华的剩余权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稳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这符合“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的内容。

答案 C3.以下图邮票是1950年发行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邮票,它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不结盟B.“一边倒〞C.“另起炉灶〞D.“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此题易错选C项或者D项。

原因在于混淆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的内容。

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了落实这一方针,毛泽东访问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 B4.(2022·四川资阳高一期末)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

新中国以下外交原那么、方针及政策最能表达该理念的是()A.“一边倒〞政策B.“另起炉灶〞的方针C.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D.不结盟政策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逐渐成为开展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准那么,是“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理念的最正确表达,故C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1)国际: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2)国内:新中国诞生,国家实现了独立自主。

2.概况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关系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1)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经过(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同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将其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会议主题中国所起的作用历史影响日内瓦会议(1954年)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1955年)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求同存异”的方针。

“求同”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求同”指与会各国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存异”指各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不同。

2.“一、二、三、四”巧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一个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两次会议: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

(3)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4)四点成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主题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史料探究]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

——周恩来材料二我们要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媚外。

否则不是狂妄便是自卑。

不卑不亢才是我们的态度。

——1949年11月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什么?(2)材料二中为“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新中国实行了哪些外交政策?提示:(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拓展升华]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原因(1)新中国是代表着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府,必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故而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旧中国采取屈辱的外交政策,新中国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必然采取新的和过去完全不同的政策,废除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也必然要求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了独立发展的新时期,这为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供了可能。

[对点训练]1.《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保证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一边倒”C.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 D.“求同存异”解析:选A “保证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反映了新中国要求独立自主;“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体现了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A项正确。

B、C、D三项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主题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史料探究]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会见印度记者时的讲话(1)结合材料一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提示:(1)从适用的范围可以看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从其容纳不同时代的内容来看,具有开放性。

(2)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归纳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与运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

[对点训练]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因为它( ) A.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B.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C.指导处理了中国和印度的关系D.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析:选A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因为它适用于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定。

考点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命题角度1.考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考查“一边倒”[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基本方针,表明新中国要(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团结D.断绝与欧美列强的外交关系[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论证的能力。

[答案] B[题组冲关]1.1950年,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废除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之兵营。

”这主要体现出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C 题干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这符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的内容。

2.“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为此,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求同存异”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选A 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考点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命题角度1.考查万隆会议2.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影响[例2] (山东文综)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要注意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和“主要目的”并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选项史论分析判断A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孤立之中,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中国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的交往并为此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确B 20世纪50年代尚处于两极格局下错误C 本项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政策实施的对象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同错误D 不结盟运动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错误[题组冲关]3.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

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 ( )A.“求同存异”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抗美援朝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解析:选A 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赞同,促使会议取得成功。

故选A。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B项不正确;抗美援朝发生于1950-1953年,C项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D项应是日内瓦会议。

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民族独立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各国人民……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材料二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两次重大外交活动。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2)“这些原则”对新中国外交的发展有何意义?(3)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议?参加这两次国际会议对新中国外交发展有何意义?解析:首先根据材料一判断“这些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2)问。

第(3)问把握时间“50年代中期”及文字“日内瓦”“万隆会议十周年”这些有效信息。

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3)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课堂归纳][网络构建]新中国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关键必背](1)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