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素养教育理念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素养教育理念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建设的反思
自我校实施素养教育以来,围绕素养教育,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也存在不足,有待改进。
一、成果
(一)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方向
素养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框架图,涵盖了素养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培养目标、学习领域区划、课程类型结构、具体科目细分等多项内容。
(二)构建了比较齐全的校本课程体系
1.目标体系
(1)最高价值诉求: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高素养。
(2)素养课程目标体系的核心内容: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跨文化交际素养、生命素养以及艺术素养。
2.课程结构:
(1)六大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课程以及校园文化课程。
(2)八大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外语与跨文化、数学与思维、人文与社会、科学与生活、技术、艺术以及体育与健康。
(3)五十多种具体科目:各科目分布在各年级、也可以跨年级。每一个具体科目的确定至少需要经历以下程序: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分析学校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契合度;分析社会需要;分析可操作性等。
3.素养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内容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指的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我们主要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来提高课程实施的层次与水平,让教师创新运用国家课程。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让课程更加适应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以及学生发展需求的差异(2)拓展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我们主要通过对国家课程中相关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通过统整相关学科来完成。这些课程主要是八大领域内学科内容的拓展延伸。
(3)研究性课程
研究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获得一种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学校开设专题,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然后由学生自主报名,学校指派导师,加强研究过程指导,学期末研究成果展示。
(4)社团活动课程
社团活动课程主要包括英语戏剧社、管乐团、轻乐团、合唱团以及棒球队等,其目的是给有兴趣的同学有发展兴趣的机会,给有特长的学生有展示特长的舞台。指导教师由校外专家和校内相关学科教师组成,校内外共同开发实施。
(5)社会实践课程
社会实践课程主要包括社区活动、参观学习以及修学旅行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与劳动习惯,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6)校园文化课程
校园文化课程在起始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主要利用年级讲座和班会课进行,学习结束后学生需做中学阶段学业规划,其目的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学校文化,培养学生爱校之情;合理规划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珍惜在校宝贵时光。
4.注重对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学校建立以“素养课程与教学研究团队”为核心的课程开发、管理与评价队伍。“素养课程与教学研究团队”由校长室直接领导,在学校课程构建、课程管理与评价等有关学校课程教材改革方面进行研究,在课程教学运作上进行调研,并且配合教务处进行课程教学管理与督导。
在课程管理与评价环节做到:每学期每个教师都有校本课程申报,每个申报都要有研究团队的评估,每个评估都要有对申报教师的反馈,每个立项课程都有课程实施的计划,每个立项课程的教学都有研究团队的过程跟踪指导,每一个课程在学期结束后都要有成果展示。
在规范学生选课、上课及评价等环节做到:①制定从学生选择科目到上课,到最后的考查各阶段的管理流程。②选修课程学习的申报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习志向,在教师指导下对课程进行自主选择。③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的课程管理与学业评价制度,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学分由基本学分和奖励学分构成。
(三)校本课程开设后,取得了斐然的成果
校本课程实施以来,老师和学生的状态明显发送,成果也不断涌现。本文仅举几个事例。
校本教材《花样跳绳》上学期被南京市教研室推荐参加江苏省优质精品课程评比。
众多的学生社团如:“管乐团”、“轻乐团”、“合唱团”、“棒球队”、“鹰雁啦啦操队”以及“花样跳绳队”等,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如在南京紫金大剧院举办的江苏省首届管乐盛典,和南京艺术学院、前线歌舞团等专业团队同台演出、交流;学校花样跳绳队参加了在南京市举办的亚青会开幕式表演等。
二、不足
主要是教师自身能力限制,课程开发能力也良莠不齐,需要专家的引领与指导。少数教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认识不到位,把考试成绩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在校本课开发过程中缺乏热情。有特色、高品质的校本课程较少。
三、反思
1.完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它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须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其他社会人员等各方人士共同参与完成。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
搭建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审议、审查小组),校本课程编写小组,校本课程管理、考核小组,制订校本课程建设的初步设想、编写方案,构建学校课程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分管理实施方案等。
2.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的培训与指导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最大困难是教师缺乏课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因此要加强学习培训和,对教师进行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顶层设计也需要专家的引领与指导。
3.进行课程评价、建设和筛选
我们已经开设的课程,但是在这些选修课中作为“课程”存在的明确的课程目标、较为规范化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等方面还有待提升,课程目标与学校培养目标还有距离,与我们的学子培养目标契合度不高,因此,我们需要将现有的课程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如:学生学习评价:问卷调查、教师考勤;学习效果评价:信息反馈、作品、技能展示;课程评价体系:校本课程评价细则等。
4.制订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激励方案
素养课程体系和规划呼唤学校出台相关规定,制定配套的激励与奖惩措施方案;强化学校特色(特色项目),关注开发和实施过程的交流、总结,如:建议学校将上好一门必修课和开发(开设)一门校本选修课作为我们学校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养,以此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