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绝版的同庄》为例谈课堂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八年级阅读教学教案

八年级阅读教学教案

八年级阅读教学教案八年级阅读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受美文,体验文字的魅力;通过做题和师生交流探究,学生能理解“语境”的确切含义,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能准确划分题目类型,并根据题目类型归纳出做此类题目的方法、思路、技巧,如赏析类、题目含义类、主旨探究类等。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自由阅读文章——自主做阅读理解题目——师生交流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绝版的周庄》一文的学习,见证语言的美,感受表达的魅力,热爱我们的文字,激发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材分析:1.重点:让学生真正理解“语境”的含义,真正在做题中做到“结合语境”;能准确划分题目类型,并依据题目类型归纳出相应的做题思路、技巧等。

2.难点: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表达的欲望,能够准确流利地写出自己理解到的文字含义。

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给学生绝对自由的空间让其自主阅读和感受;点拨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给学生巧妙的点拨;质疑法,在理解文章的关键语句处,适当地点拨。

学法指导:诵读法,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自主做题法,心无杂念,相信自己;质疑法,能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

一、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做了一篇阅读理解《绝版的周庄》,这不是一篇普通的文字,因为它的优美动人和深刻,被碑刻于水乡周庄,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而作者王剑冰,这个毕业于河南大学的河北唐山人也因此被授予周庄荣誉镇民的称号,今天,我们将结合同学们昨天做题的情况,深入这篇文字,与它进行深层的心灵互动。

2.交流对于“阅读理解”的认识先让同学们说说他们心目中的阅读理解,老师点评并总结:阅读理解其实特别简单,就是“先阅读再理解”,只要把文章读懂了,读透了,读明白了,读出感觉来了,做后面的题目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所以让我先放下功利心读读文章,不想那些题目,就把文章当做欣赏的对象感受它,亲近它。

高考语文阅读:《绝版的周庄》阅读理解及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绝版的周庄》阅读理解及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绝版的周庄》阅读理解及答案绝版的周庄王剑冰①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

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

清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

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②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

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

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

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

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

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

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

我真想揽你入怀。

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静与孤寂被打破了。

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

周庄,我来晚了。

③有人说,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

是的,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

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却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

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播四海了。

然而,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周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④参加“富贵茶庄”奠基仪式。

颇负盛名的富贵企业和颇负盛名的周庄联姻。

而周庄的代表人物沈万三也名富,真是巧合。

代表富贵茶庄讲话的,是一位长发飘逸的女郎,周庄的首席则是位短发女子,又是巧合。

富贵、茶、周庄、女子,几个字词在春雨中格外亮丽。

回头望去,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

⑤想起了台湾作家三毛,三毛爱浪游,三毛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三毛的长发沾的什么风都有。

三毛一来到周庄就哭了,三毛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祖母。

三毛心里其实很孤独。

三毛没日没夜地跟周庄唠叨,吃着周庄做的小吃。

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

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

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周庄便陷入了更大的孤独,终于把自己交给了一双袜子。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绝版的周庄)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绝版的周庄)
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授课班级
教学
目的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理解作者感情产生的缘由。把握作者对周庄未来的忧患。
教学
重点
把握作者对周庄未来的忧患。
教学
难点
把握作者对周庄未来的忧患。
教学
准备
图片
教学
方法
3




1、课堂组织:5分钟
2、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5分钟
由白居易的《忆江南》导入。这首词描写江南春色。一个“忆”字既道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怀念之情,又顿生出一种蓬蓬勃勃的韵致,把读者带入美不胜收的境界中。
文章中关于三毛的文字突兀吗?应该删去吗?为什么?
明确:文章中关于三毛的文字并不突兀,不应该删去。
三毛也是一个象征,她是人性中喜欢流浪的一种象征,三毛对周庄的感情更好地突出周庄对于我们民族的意义:即便是喜欢流浪的三毛,也是需要周庄的,需要这个情感的归宿。
周庄对于三毛像一位久别的祖母,祖母的古朴、亲切让她仿佛找到了久违的归宿感,直到临死时三毛还在念叨着周庄,这份刻骨铭心的爱恋不仅属于三毛,同样也是作者内心的写照,甚至,周庄此时已经象征着我们民族的根。
速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结构如何划分?每部分大意是什么?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直接以“你”代替周庄,直接抒发作者对周庄强烈爱恋之情。
第二部分(3~4自然段)作者对古典苏州的逝去展开反思,对周庄的现状担忧,更为周庄的未来惆怅。
第三部分(5自然段)借台湾作家三毛之口来表达对周庄的爱恋。
第四部分(6~7自然段)写夜间的周庄。
明确:作者对周庄的情感:爱护她,依恋她。
作者不只是把周庄当作民族文化的代表,更多地把周庄当作自己梦中的情人。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与总结范文(15篇)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与总结范文(15篇)

进行集体备课记录有着诸多好处,它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将每位教师的备课经验和思路进行分享和交流,避免了重复劳动和盲目性。

下面是“九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与总结范文”,各位老师们可以来看看。

科组:语文组时间:2023-3-22地点:语文教研活动室周次:7主持人:吴海水主讲人:黄全国课题:《曹刿论战》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参加人员:吴海水、黄全国、柳定海缺席人员:无备课情况《曹刿论战》复习课集体备课前教案主备人:黄全国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2.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曹刿论战》是一篇重点文言文阅读篇目,从重点词句到内容都有很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二、整体把握1、提问: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明确: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之时。

三、课文分析在战前、战中、战后,曹刿都有哪些言论和行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表现了什么性格?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复习本课。

(一)研读第一部分(第1段)。

1、思考问题:(1)曹刿的身分怎样?明确:从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

在此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

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反映了他的深谋远虑和敢于负责的态度及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4)何以战是个宾语前置句。

这三个字引起了下文战争条件的分析。

例谈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同课异构”

例谈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同课异构”
研 讨 活 动上 开设 的 “ 同课异 构 ” 教 学 观摩 课 。 在基 于 对
个重 在 赏析论证 方 法 , 属 于 写作手 法 问题 , 两 者 可 比 的课 文 又 有 何 区别 ?执 教 者 的观 点 是 :他 们 要 突 出
性 不大 , 这种 “ 同课异 构 ” 的意义 何在 ? 这 与教 两篇不 同
文本 的 主 旨是 “ 讴 歌母 爱 ” 的同一 理 解下 , 蔡 老 师抓 住
1 5 4 1 2 0 1 5 年第 3 期( 总第 3 0 1 期)
YUWENJ I AOXUE
j 9 ' ■ 一 《 l
文本 最 重要 的 内容—— 母爱 的特 质 , 以学 生 为 中心 , 让 学生 在小 组讨 论 中 自我 领悟 ,李 老 师 以学 科教 学为 中 心, 抓 住 文章 的语 言形 式 , 引导学 生对 文本 进行 三个 层
论 证 方法 ( 比 喻论 证 ) — — 除 了拿 来 主义 , 文 中还 提 到
了哪些主义? 目的是什么( 先破后立 , 进行对 比论证 、 因
果 论证 ) —— 作 为一篇 杂文 , 文章 在形 象说 理上 颇见 功 力, 请 找 出其 中一 处进 行点 评 ( 漫画描 摹 、 举 例 生动 、 顺 带 一 枪 的讽 刺 幽 默 等 ) — — 归 纳 课 文 所 用 的 论 证 方 法— — 课 堂训 练 ( 找 出鲁 迅 《 观镜 有 感 》 一 文 中所 用 的 论 证方 法 , 并作 简析 ) 大 家 意见 的分歧 点 在对 “ 同课 ” 的理 解 上 。 赞 同者 认 为他 们上 的是 同一 篇课 文 , 这 就属 “ 同课 ” 。 反 对者 认
在我校的一次教研活动 中, 两位老师开设 了《 拿来

“整合阅读”教学例谈

“整合阅读”教学例谈

“整合阅读”教学例谈“整合阅读”是指将多种不同形式的文本材料整合在一起进行阅读和分析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整合阅读”教学的例子,并分析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我们可以以一个教学案例作为例子来说明“整合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

假设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红楼梦》中的几个经典章节,同时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风格。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和相关的历史背景材料、批评性文章、以及其他文学作品等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通过多种形式的文本材料的整合阅读,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红楼梦》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能够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和作业来促进“整合阅读”的教学。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阅读,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不同形式的文本材料,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

对于批评性文章和历史材料,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此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作业,让学生通过整合不同形式的文本材料来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论证。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和作业,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综合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相比于传统的单一文本阅读教学,通过“整合阅读”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文学作品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从而使得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除了在文学教育中的应用,整合阅读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比如在历史学科中,我们可以整合不同的史料、历史文学作品和历史影视作品进行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

在科学学科中,我们也可以整合科学文献、科普读物和科学实验等进行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

在英语学科中,我们可以整合英文原著小说、英语报刊杂志和英文影视作品进行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

《绝版的周庄》教学设计案例

《绝版的周庄》教学设计案例

《绝版的周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

2.研读课文,抓住表现作者情感的意象,理解作者感情产生的缘由,感悟作者托物言志的忧思,明确作品的主旨。

3.品读课文,体会诗情画意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1.品析意象,感悟作者的忧思,明确主旨。

2.品味散文语言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1.理解课题“绝版”。

2.感悟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探究归纳。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 相关资料介绍江南古镇的六大标签(先介绍另外五张标签,最后介绍周庄,以突出周庄醒目位置)第二张标签:江苏吴江同里古镇在同里最为出名的是“一园、两堂、三桥”,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

一园是江南名园退思园,此园在不大的面积里精巧安排,使得小小的园林给人一种移步换景千变万化的感觉。

两堂指的是崇本堂、嘉荫堂。

三桥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第三张标签:江苏吴江甪直古镇甪直镇位于苏州城东25公里,有2000多年历史,古称甫里。

甪直镇是一座以罗汉塑像和商业古街为主的江南水乡,镇内河道纵横,素有“五湖之厅”(澄湖,万千湖,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和“六泽之冲”(吴淞江,清水江,南塘江,界浦江,东塘江,大直江)之称。

第四张标签:浙江湖州南浔古镇南浔古镇位于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是江南地区知名度极高的古镇。

镇上名园古迹甚多,历史上最盛时期有大小园林20余座,现存有小莲庄、颖园和嘉业堂藏书楼等。

明代百间楼风貌奇特,清代张石铭和张静江故居别有情致。

江南水乡的南浔不单外美,而且内秀,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第五张标签:浙江嘉善西塘古镇西塘,古称胥塘、斜塘,又名平川,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的积淀。

春秋战国时代,西塘就是吴越两国相争的交界地,故也有吴根越角之称。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纵横,自然环境十分幽静,一拱如月的石桥,桨声四起的流水,青瓦灰墙的人家,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映人。

小镇上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落,廊棚和古弄堪称“双绝”,具有别样的风韵。

《绝版的周庄》教案

《绝版的周庄》教案

《绝版的周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绝版的周庄》,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作者对周庄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描绘方法及其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周庄的热爱与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分析《绝版的周庄》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特点。

2. 品味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所表现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把握作者对周庄历史变迁的感慨及其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2. 学会从散文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深入理解文本。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品味和解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周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方法,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4. 品味语句:选取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解读,体会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欣赏和评价散文作品。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景观描绘方法和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课文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方法,是否恰当分析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绝版的周庄》阅读答案(2)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绝版的周庄》阅读答案(2)

《绝版的周庄》阅读答案(2):篇一:《大器之材》阅读答案2《大器之材》阅读答案1965年,我在西雅图景岭学校图书馆担任管理员。

一天,有同事推荐一个四年级学生来图书馆帮忙,并说这个孩子聪颖好学。

不久,一个瘦小的男孩来了,我先给他讲了图书分类法,然后让他把已归还图书馆却放错了位的图书放回原处。

“像是当侦探吗?”我回答:“那当然。

”接着,男孩不遗余力地在书架的迷宫中穿来插去,小休时,他已找出了三本放错地方的图书。

第二天他来得更早,而且不遗余力。

干完一天的活后,他正式请求我让他担任图书管理员。

又过了两个星期,他突然邀请我上他家做客。

吃晚餐时,孩子母亲告诉我她们要搬家了,到附近一个住宅区。

孩子听说转校却担心,“我走了谁来整理那些站错队的书呢?”我一直记挂着他,但没过多久,他又在我的图书馆门口出现了,并欣喜地告诉我,那边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干,妈妈把他转回我们这边来上学,由他爸爸用车接送。

“如果爸爸不带,我就走路来。

”其实,我当时心里便已有数,这小家伙决心如此坚定,则可为天下不可为之事。

——————————————————————————————————————可我没有想到他——比尔.盖茨——会成为信息时代的天才、微软电脑公司大亨、美国首富。

《大器之材》阅读题目: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释词语聪颖——大器之才——不遗余力——2、请把文中写男孩不遗余力工作的语句划上“曲线”。

3、仔细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认为使我产生如此看法的依据是什么?大器之材阅读答案:1.聪明很有才用得一点都不剩。

2.接着,男孩不遗余力地在书架的迷宫中穿来插去,小休时,他已找出了三本放错地方的图书。

3.是那个男孩很有决心...(言之成理即可!)篇二:二上课外阅读答案爱心企鹅(答案)选择。

1、在遥远的南极,有一只小企鹅叫做塔明诺,是企鹅小学( 3)年级的学生,表现很出色。

⑴一(2)二(3)三2、帝企鹅国王的女儿,娜努玛公主,就是被( 1 )抓走的,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南极老家。

《绝版的周庄》教案

《绝版的周庄》教案

《绝版的周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绝版的周庄》。

(2)了解作者陈逸飞及其作品《绝版的周庄》的背景信息。

(3)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和评价画作《绝版的周庄》的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周庄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激发学生对艺术和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绝版的周庄》。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分析画作《绝版的周庄》的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周庄的怀念和感情表达。

(2)欣赏和评价画作的审美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绝版的周庄》的文本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画作《绝版的周庄》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教学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绝版的周庄》。

(2)了解作者陈逸飞的背景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画作《绝版的周庄》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画作的特征和艺术风格。

2. 朗读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绝版的周庄》。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气。

3. 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 分析课文:(1)学生合作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5. 欣赏画作:(1)学生欣赏和评价画作《绝版的周庄》的艺术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画作的细节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

3.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展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初中语文篇目索引(2006年1—9月)

初中语文篇目索引(2006年1—9月)

初中语文篇目索引(2006年1—9月)梅陇中学资料室语文教学工作历史性的演进//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1-p.14 什么是一堂好课?/余彤辉//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1-p.22难忘的瞬间:改变人生的那一堂课——《愚公移山》教学漫忆/钱梦龙(上海嘉定二中特级教师)//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1-p.43何妨让学生“抄一抄”/王君(重庆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1-p.51试论鲁迅作品中的三个偷窃者形象/温立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2-p.49学校语文教育:言教为本/桑志军(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8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审美个性/吴伟昌吴卫东(江苏无锡市滨湖区教研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40难望的瞬间:记得当年的两堂课/陈钟梁(上海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43阅读教学中的散点式提问/楼佳钰(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45一“问”牵全文/刘德福(浙江宁波北仓明港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47把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带进课堂/王爱娟(上海市南汇二中)//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50服务学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黄井前(上海建平世纪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5全面关注精心服务/万技传(上海延安中学)黄井前(上海建平世界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8课外阅读:不该被遗忘的角落/陈向达(安徽皖西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14语言品味精妙片段四则/王君(重庆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47是送别,不是“尚奇”/李世忠(陕西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49平常文字意味深/董菊萍(江苏扬州市新华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50中考文言文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向分析/何立新(四川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64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浅谈/孙雪梅(黑龙江牡丹江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65中考文言文训练题/纪荣干(江苏高邮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67引领:发挥教研室指导作用的关键/章小英(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78追求有品位的语文教学/卜延中(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78重视言语技能力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文能力/张纲(广东云浮市中专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6《窗》教学实录/李岁红(广东深圳市海滨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30用科学实验法教说明文/张义幸(贵州三都第二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50《春》的另一种解读/何伟(江苏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51善抓重点巧开《窗》/薛峰(江苏扬州市施桥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52旧教材——一笔不该丢弃的课程资源/唐书木(河北沧州师专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53《小石潭记》补注/李耕拓(湖南岳阳市经济开放区平地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55“斗折蛇行”是写潭小吗?/王宝起(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20初中学业考试写作规律探析/杨辉(安徽省教育科学研)//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65一义之差,其趣迥异/王虎(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49勇敢的挑战顽强的呼喊/唐建新(广东深圳市南山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51假如我来拍《信客》/田苗(山东省济南舜耕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53一堂“将错就错”的语文课/陈永(山东枣庄市薛城区二中)//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54“以虫治虫”标题有误/金光(江苏淮阴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55让厚重的文化底蕴提高作文品位/周春林(江苏东台市台南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64中考词句品味题解题指导/王松(广东深圳市松泉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66语文课程、教学研究的基本平台与思路——四论语文教学科学化/余应源(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3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自觉/黎小敏(广东实验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8语文教学必须凸显学科个性/王安琪(江苏扬州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18对话教学的问题及方法探究/姜洪根(江苏镇江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20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李娥(浙江象山县贤庠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44和杜甫来一次“亲密接触”/曲艳(山东济南舜耕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54合作板书,好处多多/谌怀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新球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55返璞归真的语感教学:语感教学构架/洪镇祷//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3语感教学课堂结构/黄璐珈(湖北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子弟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5“读”是第一教学法/骆佳(湖北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子弟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6语感教学的魅力/张新强(浙江温州市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7也谈“言教”/陶印宝(广东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18阅读教学主题的把握和提炼/张炼红(浙江东阳市吴宁三中)//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49让课文教学具有再创造的特质——以《人生》中的四个意象为例/徐社东(浙江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51对新课程语文中考几个问题的思考/何立新(四川省教育科学院研究所)//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64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择及题目设计/黄明秋(江苏镇江市第六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66优化环境:为什么要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吴哲生(江西宁都师范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9营造与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的教学实例/吴哲生(江西宁都师范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11营造与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的教学体会与总结/吴哲生(江西宁都师范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14老师,请您范读!/潘美媚(阳山县教师进修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21突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例说/陈玲玲(江苏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65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构建新型考试文化/周远喜(湖北宣都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67反馈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根本/王卫宁(上海)//语文学习(上海).2006,no.1-p.63开卷:人与自然/麦客//语文学习(上海).2006,no.2-p.56语言:“名词+动词”也可以是状中关系/金柬生//语文学习(上海).2006,no.2-p.60语言:“问题”的新用法/魏雨,高丕永//语文学习(上海).2006,no.2语言:从小说《尘埃落定》到流行语“尘埃落定”/陈莹(上海市同济中学)//语文学习(上海).2006,no.2-p.67随笔:青蛙,想想你当蝌蚪的时候/吴非(浙江温州二中)//语文学习(上海).2006,no.3-p.12读书,行走:李白故里行/陈淀国//语文学习(上海).2006,no.3-p.封三案例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何以是散文(下)——散文教学内容问题研讨的预备之三/王荣生//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23从散文文体的引导作用看散文教学内容的合宜性——对《绝版的周庄》教学内容的评议/马雅玲(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27鲁侍萍“撕”出了坚强/余馨(浙江瑞安第四中学)//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36《醉翁亭记》“射者中”注释再辨正/陈新//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37重读:“霜叶红于二月花”好在哪里?——兼谈“贴近自我”/孙绍振//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48语言:《劝学》中的“至千里”和“致千里”/周雷(江苏常熟市梅李中学)//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15《安塞腰鼓》教学实录/郑桂华//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p.5追寻美的脚步——《安塞腰鼓》教学案例(西安爱知中学)//杨涛//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p.9争鸣:文言文该怎样教?/黄厚江(黄后江)//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p.14随笔:“双重标准”与“双重人格”/平志君//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议论文的拟题/孙胜男(山东省青岛一中)//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p.36重读可欣赏而不可久居——《小石谭记》的诗意境界和散文现实的矛盾/孙绍振//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p.48寒风吹彻,或春暖花开/余党绪(上海师大附中)//语文学习(上海).2006,no.6-p.4中学文言文教学价值浅论/刘梅珍(江西井冈山学院)//语文学习(上海).2006,no.6-p.12古文今译——文言教学不能承受之置/欧阳凯(浙江慈禧市杨贤江中学)//语文学习(上海).2006,no.6-p.15随笔:品读80多年前的一堂“生命教育课”杨敏(上海市松江教师进修学院)//语文学习(上海).2006,no.6-p.18立足文本品味语言感悟生活一—200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命题意图(上海市教育局考试院中考语文命题组)//语文学习(上海).2006,no.7-8-p.74200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题·试题答案)/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中考语文命题组//语文学习(上海).2006,no.7-8-p.75介入、融合与创造一一阅读教学的问答对话结构/蒋成瑶//语文学习(上海).2006,no.9-p.72听课:“课堂共鸣”与“平等对话”(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朱华贤//语文学习(上海).2006,no.9-p.49写作对当的写作教学改革热点的反思/叶黎明(上海市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语文学习(上海).2006,no.9-p.50语文:一体三维——兼与曹明海、余应源、胡尹强诸失生商榷/徐林祥、展锦红(江苏扬州大学文学系)//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语文教学的语文性何在——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与课程内容的分类/郑友霄(浙江台州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10关于语文体验感悟学习的思考与实践/程扬木(安徽祁门县第二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15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原理及操作方/吴雪梅(浙江杭州市惠兴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29浅议语文教学中的调控艺术/牛淑媛、陈海平(天津市蓟县渔阳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31浅析初中学生阅读的临读心态/梅各珍(浙江永康市市市委党校)//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36今天怎样教作文/于漪//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40阅读设计,让我们失去了什么——阅读问题差异所引发的思考/王换云(河北石家庄市第六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46开发后进生语文智能之钥匙——代议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李晓玲(浙江东阳市实验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54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论文写作法/余映潮//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57让考试适应“二期课改”,让评价指导课堂教学——200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命题意图/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中考语文命题组//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4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特点分析/崔益林(江苏海安县古贲中学教研室)//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202005年中考开放性试题探析/李雪梅(江苏射阳县实验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212005年中考语文“名著题”例析/周俊根(安徽师大附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24中考语文的新亮点:探究性试题/胡明权(浙江慈溪市新城初级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27中考作文十年述评/沈逢桥//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29喜看芙蓉出清水——2005年全国新课程实验区中考作文试题分析/严华银//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32200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及佳作评析/萧珞,王晓虹//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362005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解与例析/王耕夫//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37200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满分作文例析/曹津源//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39主体性阅读,让考试成为享受/屠美玲(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42关注中考试题,反思课堂教学——从盐城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谈开/陈玉中(浙江射阳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46中考作文复习指导/黄元昌//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53考场作文必先过好审题立意关—2005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阅卷感言/靳贺良(南京市十二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61命名师足迹:我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之路/秦训刚(湖北省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3-p.15理论:语文新课程与个性化写作/刘正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王尊亚(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2取舍得法张弛有度——也谈“个性化写作”/张春莲//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6个性化写作有规律而无模式/郗晓波//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8现代文阅读模块一:记叙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23现代文阅读模块二:议论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30现代文阅读模块三:说明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37现代文阅读模块四:小说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43现代文阅读模块五:寓言、诗歌、童话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4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教七下第六单元《咏月诗赛诗会》教学实例/张加龙(江苏东台市弶港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23诵读吟咏,回归本真的语文味——谈谈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俞华芳(浙江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31微观语感的训练与培养/李小华//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33随笔文写作与学校叙事辅导——随笔文与中学生个性成长的研究报告/课题组(广东阳西一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36将“作文欣赏”进行到底/袁慎柏(湖北阳新县东春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40新中考,新在哪里?——兼论新中考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郑忠耀(浙江教育厅教研室)//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462006年中考文言诗文阅读走向预测与分析/程呜(安徽歙县二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48浅谈中考开放性试题的应对策略/汤蒙(南京市漂水县第一初级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51语言连贯题的考试形式及解题技巧/余志明//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53中考作文高分的秘诀/岑敏奇(浙江慈溪市新铺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56健全“骨髓”强化“血肉”——谈中考满分作文的结构技法/曹津源//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41中考记叙文写作的指导策略/贾为峥//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45比较阅读:春天的两种不同的散文美——读朱自请的《春》和林斤澜的《芥风》孙绍振//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47《再塑生命》与《我的老师》比较阅读/唐书杰//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51备课参考乱“花”渐欲迷人眼——《爸爸的花儿落了》备教资料/余有明(湖北黄冈黄梅县教研室)//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53《荒岛亲生》刻画人物之妙点探微/付敢泽(湖北仙桃湖场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55《语文课程标准》教育观再探/彭小明(浙江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11点铁成金,拨雾见日—一例析语文点拨教学法/蔡伟(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17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王慧(河南淮滨县一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21开放的课堂要求教师善辨、善择、善评/徐庆红(上海建平实验学校)//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23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探微/崔忠英(唐山市第三十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28突出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尝试/江晓静(浙江温州市龙湾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34探究说写之间关系,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江建林(江苏常州市郑陆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47作文还可以这样评改/姚海婴(浙江富阳市二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50论说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冲突/徐志刚(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07如何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琚亦素(浙江奉化市实验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19阅读教学要给予学生什么/纪勇(浙江宁波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23陌生化阅读:对话教学的一种可能性尝试/温欣荣(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29开发源头,重在感悟一一中学作文教学问题讨论/李真微(湖南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38中考作文如何使语言文采飞扬/刘少鸾//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44文言知识和文言阅读能力/董承理(浙江台州市第一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46比较互勘在古文阅读及教学中的运用/曹海东(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50文学作品的个性化教学/蒋兴娟(浙江绍兴市安昌镇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19谈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确立/刘宇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22重视列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林强(福州十八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27影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种种因素/徐艳芬、魏萃华//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35把写作当作一种游戏/王秋珍//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40浅谈作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刘静(河南洛阳市吉利区一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43美国语文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借鉴与讨论/叶黎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61命名师足迹:我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之路/秦训刚(湖北省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3-p.15理论:语文新课程与个性化写作/刘正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王尊亚(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2取舍得法张弛有度——也谈“个性化写作”/张春莲//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6个性化写作有规律而无模式/郗晓波//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8现代文阅读模块一:记叙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23现代文阅读模块二:议论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30现代文阅读模块三:说明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37现代文阅读模块四:小说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43现代文阅读模块五:寓言、诗歌、童话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49名师足迹:建设生态语文/赵福楼(天津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11更上层楼: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筛选提炼法/余映潮(湖北省荆州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13走进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贾生荣(宁夏市长庆市初级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15走进课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九中学)毛以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19阅读教学:阅读教学要给予学生什么/纪勇(浙江宁波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28教学创意:《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李忠豪(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33教学创意:《伟大的悲剧》教学片段/陈玉凤(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35教学创意:《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评点/升其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36教学创意:《珍珠鸟》教学设计/梁吴芬(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六中)//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37教学创意:《珍珠鸟》教学片段/尹庆华(湖北省石首市笔架山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39教学创意:《珍珠鸟》教学评点/余映潮(湖北省荆州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40复习备考:中考语文试题精编(续)——第四部分作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54试论语文素养的背最意义与现实价值/赵宪宇(江苏无锡市锡山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5-p.4略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曹公奇(陕西省宝鸡市教育局研究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5-p.7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模式探究法/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5-p.12关注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周旺平(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实验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5-p.50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王延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5-p.52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应注意的问题/车延霞(山东枣庄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6-p.18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比较研究法/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6-p.27自修:一所够我上一辈子的大学/王寿山(湖南涟源市蓝田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16-16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教学环境探析/温欣荣王月宝(河北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2-2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杨宏丽(山东济南市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5-5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徐思源(江苏苏州第十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8-8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18-18语文教学如何实现综合性学习//严深霞(贵州)//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38-38新课标下的作文修改的体悟/.陈瑶(北京二十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49-49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盲区/.郑雷明(浙江乐清市黄华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51-51浅谈总结性评语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张文丽(陕西铜川市泰山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53-53学校语文课程建设的文化学思考/余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8-p.2语文教材的文化建设/王本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8-p.6语文教育的文化忧思/高万祥王呈伟(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苏大附中)//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8-p.10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顺势拓展法/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8-p.15“我阅读,我快乐”读书交流活动课堂实录/龙起珠周燕(广西)//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8-p.46语文教育:一个现象学教育学解读的可能文本页/徐李萍刘正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9-p.2-5教学体验观:基于学习的教学/王鹏伟(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9-p.6-9和学生一起读《诗经》/吴泓(广东深圳市新安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9-p.10-12中学语文:不能拒绝“现代主义”/黄荣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9-p.17-18美育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刘晓涛(广东广州文冲船厂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9-p.53-54小说的类型和小说教学的内容/马雅玲(浙江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4生命的赞歌/于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13备课视野:走向高远的阶梯/梁涛(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1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个性解读/刘青(河南夏邑第三高中初中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40《黄河颂》——多媒体辅助,阅读悟情/史杰(甘肃民乐县第三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40《月迹》——围绕关键词语组织课堂/徐立刚(江苏赣榆县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40作文设计创新构思一则/邹仁波(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一中)//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53中考透析:新中考,新在哪里?/郑忠耀(浙江教育厅教研室)//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54评价新说:语文过程性评价的优劣/张银华(湖北武汉市武昌区教研室)//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56试题分析:一道跨学科融合的试题/童海刚(湖北罗田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57复习宝典:走出语文训练的误区/壬富山(山东莘县魏庄乡中心初中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58。

高考阅读中三种常见人称用法示例解读与练习

高考阅读中三种常见人称用法示例解读与练习

高考阅读中三种常见人称用法示例解读与练习考点:1.基础组合:逛街——人称的表现力2.沈从文《木傀儡戏(节选)》——人称交替3.王剑冰《绝版的周庄》——人称变化与反复的表达效果4.海明威《老人与海(节选)》——叙述中人称变换的用意【考点研究】一、常见组合考点1.人称变化与反复的表达效果2.人称的表现力3.叙述中人称变换的用意4.人称交替【考点示例】一、基础组合:逛街——人称的表现力【考点解读】1.改句与原句的表达效果2.人称的表现力3.用整句补句二、沈从文《木傀儡戏(节选)》——人称交替【考点解读】【考题对接】一、王剑冰《绝版的周庄》——人称变化与反复的表达效果【答案】1.(1)以“你”称周庄,用拟人手法,作者像在与周庄对话,更便于直接抒发对周庄的热爱;(2)反复说“我来晚了”,含相见恨晚的遗憾,以表达对周庄的仰慕。

又点出了周庄的景观已有被破坏的地方,表达出“我”见不到它的原始面貌的痛惜。

二、海明威《老人与海(节选)》——叙述中人称变换的用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我从来没有这么累过,他想,现在信风刮起来了,不过正好能借助风力把它弄上来。

我太需要这风了。

“它下一次往外面兜圈子的时候,我要歇歇了,”他说,“我感觉好多了。

等它再兜两三圈,我就能制服它。

”他的草帽戴得很靠后,他感觉鱼在转身,结果钓线一扯,他一屁股跌坐在船头。

鱼啊,你忙活吧,他想。

等你转身的时候我再收拾你。

他第一次看到那鱼,是在它兜到第三圈的时候。

他最先看到的是一个黑色的影子,那影子过了好长时间才从船底下钻过,他简直不敢相信这鱼竟然有这么长。

“不可能,”他说,“它不可能有那么大。

”可是那鱼当真有那么大,这一圈兜完之后,它浮出水面,和老人仅仅相隔三十码,老人眼看着它的尾巴出了水,①比一把大镰刀的刀刃还要长,在深蓝色的海水上呈现出非常浅淡的紫色。

那尾巴向后倾斜,鱼在海面下游的时候,老人能看见它那巨大的躯体和周身的紫色条纹。

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语文集体备课记录第一篇:语文集体备课记录初一语文集体备课理念备课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形式,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我们初一语文备课组在传统备课形式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备课模式,大胆尝试“三个三”(既三定、三明确、三落实),注重发挥备课的整体功能;注重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以实现教学过程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静态备课与动态备课的有机统一,强化对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在备课形式上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中心发言、定教案)。

我们定每周二、周四提前备一周的课,并定好中心发言人,落实到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课时,备课时先由中心发言人进行分析,然后集体讨论教材,吃透学生后,提出教案的提纲,形成统一教案骨架,由中心发言人执笔书写,人手一份,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操作环节。

其次,做到“三明确”(即明确目标、明确要求、明确方法)。

备课时明确在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的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懂的问题。

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如何去突破?不能就课讲课,要寻找规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进行课内外知识迁移;还要明确怎么教群策群力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克服“一言堂”,把趣味、微笑、激情带进课堂。

最后做到“三落实”(落实检测题、落实“回头看”、落实纠错与改进)。

为了检验备课质量、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或教学后要精选随堂及课后检测题;经过课堂教学及学习检测,进行“回头看”(二次备课),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回授和分析,进行纠错和“补救”,同时又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我们在一年以来的集体备课实践中,总结出“三个三”的备课策略,始终不渝地坚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今后还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羚羊木雕》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07年3月19日(星期一)地点:育仁中学初中部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研究科目:初中语文教学中优化“主问题”设计(《羚羊木雕》之主问题设计)主持:简玮集体备课发言内容:一、简玮我们今天在这里聚集,目的只有一个,即《羚羊木雕》这一课的“主问题”如何设计。

“1+X”群文阅读教学关键策略例谈

“1+X”群文阅读教学关键策略例谈

“1+X”群文阅读教学关键策略例谈当前的阅读教学,教师过于重视精读的训练,忽视了其他多种阅读策略的指导,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X”群文阅读凭借“多文本”的优势,在课堂中对“联结”“重读”“比较”“统整”等阅读策略的运用得以实现。

群文的介入也使得课堂教学简化教学环节,教师学会选择核心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相应设计合理的阅读教学活动,有步骤、有程序地实施阅读策略进行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结构化阅读策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1”和“X”不是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也不是无序地全部呈现,必须按照一定的结构,逐步推进,才能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

我们探索出了“举一反三式、互文回环式”两种最基本的阅读结构。

【课例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1”《月球之谜》+“X”选学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1”的课后“资料袋”。

这几篇文章的核心目标是:学习“现象―提问―回答”的表达方式。

《月球之谜》的第3、4、6自然段,写了关于月球的三个谜。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

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

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第一个谜:有现象,有提问。

(用上“难道……”提问)第二个谜:只有现象,没有提问。

第三个谜:有现象,有提问,而且是多个问题。

(用上“难道……或者……”提问)学生的学习分这样几个板块:●发现这几个谜的写法特点。

●学习第一、第三个谜的表达方式,对第二个谜提问,可用上“难道……或者……”●阅读《妙不可言的位置》,聚焦第2段,对比:这课第2段的提问,和《月球之谜》中的提问,有什么区别?(《妙不可言的位置》写法特点是:“有现象―有提问―有回答”)●阅读课后的“资料袋”,用“现象―提问―回答”的表达方式说一说。

让“阅读”在课堂上飞——以鲁迅小说为例谈阅读教学

让“阅读”在课堂上飞——以鲁迅小说为例谈阅读教学

然后在 阅读 中充分 品味小 说中的 用语 ,然后 ,在讨论 中 , 说出 自己对作者 用语 的感受 。如 《 藤 野先 生 》一文有 这样 几句话 , “ 头 顶上盘 着大辫 子 ,顶 着学生 制帽 的顶上 高耸 起 ,形 成一座 富上 山。也 有解 散 髻辫子 的 ,盘 得很平 ,除 下帽来 。油光 可鉴 ,宛如小 姑娘 的发髻一 般 ,还要将 脖子 扭几扭 ”。在这 段文 章中 ,可以看 出 ,作 者对 清国 留学生 那种不 伦不类 的形象 的讽刺 。用 了这样 几个词 语 , “ 形成 座富 十山 ”和 “ 油 光可鉴 。宛如 小姑娘 的 发髻一般 ” , 按 正常 用语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 应 当是 用来描 写小姑 娘 的 ,但是 这里 就是借 用这些 词语对 这些 奇类怪异 的打扮 进行 讽刺 。主要 表达 了作者对 清政府的极大憎恶之情 。
面 显 现 了 出来 。
在 《 孔 乙己 》一文 中 ,孔 乙己 所 说 的话 语 是 少之 又 少 ,但他所 说的每一 句话 都凸显 他的性格 。如 : “ 孔 乙已 睁 大 眼 睛说 。 ‘ 你 怎 么这样 凭 空污人 清 白… … “ 什 么清 白? 我 前 天 亲眼 见你偷 了何 家的 书 , 吊着打 。 ’孔 乙己便 涨红 了脸 。额上 的青筋条 条绽 出。争辩 道 , ‘ 窃 书不 能算 偷 …… 窃 书1 . . …・ 读 书人 的事 ,能算 偷 吗? ” ’从 这 几 句 话 中 ,就可 以看 出他的性 格特点 ,他 以读书人 自居 ,以读 书人 为荣 ,死要面 子 ,活 受罪 的形象展 现在 人们 的面前 。 从孔 乙己 “ 睁大眼睛 ”这 一词 中 ,可 以看 出 ,他想通 过辩 解 ,来保持 读书人 的清 白。还有 ,孔 乙己 “ 涨 红 了脸 ,额 上 的青筋条 条绽 出”这句 中 ,可 以看 出 ,被 人揭穿 偷书 的 事情 ,显得极 其尴尬 的局 面 ,形 像的描 绘 出被 人说穿 后 的 神态 。 由此 可以看 出 ,鲁 讯先生 描写 人物 的最大特 点是只 用寥 寥数语 ,却能形 象 的把人物 的性格 特征展 现在 人们 面 前 ,使小说 里面 的人物添 加 了鲜 活色彩 ,使 小说表 达人物 情感 更加生 动 。这些生动 巧妙 的语言 特色 ,都需要 学生深 层次 阅读 、思考 、感悟 中获得 。

让阅读在课堂上真正发生——以TheRareRedWolf教学为例

让阅读在课堂上真正发生——以TheRareRedWolf教学为例

让阅读在课堂上真正发生——以TheRareRedWolf教学为例作者:冒晓飞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 2018年第4期一、文本解读及学情分析The Rare Red Wolf 是一篇演讲稿,属于应用体裁文本。

文章介绍了美国珍稀动物红狼的生存现状、生活习性及面临的危机,呼吁人们帮助红狼。

文本的内在逻辑是:红狼目前主要生活在动物园和保护区里,但它们习惯长途跋涉觅食,因此需要把它们放养到国家公园,这带来新的问题———照料幼狼需要的费用、灰狼和郊狼的进犯,呼吁人们捐款帮助。

文本内涵是理解动物与人类是平等的。

演讲稿具有互动性和鼓动性的特点,让听众(读者)更容易受到感染和鼓舞,从而增强演讲效果。

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八上Unit 5 A nimals,对动物的描述及存在问题构建了初步的图式。

可能存在的困难:文本材料生词较多,阅读的流畅度易受影响;由于缺乏对红狼生活习性和面临危险处境的了解,学生难以产生帮助红狼的共鸣;文本的体裁结构不同于一般记叙文,学生阅读理解有一定障碍。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红狼的生活习性、生存危机以及需要帮助的原因;培养有障碍阅读能力,在语境中猜测部分单词的意思;尝试根据目的自主探究文本,理解信息之间的关联;理解动物与人类是平等的,自然生成帮助红狼的情感;领悟、赏析演讲稿互动性、鼓动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克服生词障碍主动探究阅读文本,理解文本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Activity 1 Pre-reading(读前活动)Step 1 观看视频,导入课题T:Do you like wild animals? What kindof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 Do you likewatching them in zoos or in the wild?Ss:I like pandas because they are cute./ Ilike wolves because they can work as a team./...Ss:I love to watch them in zoos.../ I love towatch them in the wild because they can livefreely...【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的视频片段,导入课题。

巧用翻转课堂 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

巧用翻转课堂 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

LIBERAL ARTS FANS2021年第18期教育教学3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创设自主性更强的翻转阅读课堂,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享受者,能与作者像挚友一样进行深入的“交谈”。

一、翻转课堂运用于语文教学的价值分析翻转课堂模式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有重要价值:其一,翻转课堂模式满足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新课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关注学生本位,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其二,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能以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形成更加健康的高中语文教学生态。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一)立足知识内化,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翻转课堂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其构建的知识传递机制可以将课内与课外关联起来,使课堂的有限时间得到更有效的配置,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知识内化,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1]。

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笔者专门设定了导入环节,在导入中融入当时的社会背景知识,介绍作者及刘和珍的事迹,然后再进入课文的基础知识教学。

此前在其他课文的导入中,笔者为讲述清楚文章创作背景,花费了15分钟,教学节奏受到严重影响。

为避免“事故”再次出现,导入《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笔者就以翻转课堂的模式来进行,将没有难度、只需要单向传递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上传到微课平台,让学生在预习时观看,这样课堂上就有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内化的任务。

所以课堂中,教师要有准确的教学目标,让师生间、学生间的讨论朝着更加充实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优化处理,可以使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探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2]。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还需要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

“以童年往事”为例,浅谈同主题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以童年往事”为例,浅谈同主题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以童年往事”为例,浅谈同主题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发布时间:2021-09-23T07:31:20.38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月总第376期作者:龚雪[导读] “拓展延伸”四方面着手,探索同主题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四川省成都市行知实验小学615000摘要:群文阅读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逻辑。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童年往事”主题为例,可以从“确定目标”“甄选文本”“落实要素”“拓展延伸”四方面着手,探索同主题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同主题群文阅读确立目标甄选文本落实要素拓展延伸统编语文教材提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目的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一单元“童年往事”主题为例,从“确立目标”“甄选文本”“落实要素”“拓展延伸”四方面着手,探索同主题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把握主题,确立目标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组文结构。

所以,教师在深入研读语文教材时,既要考虑阅读教学的主题,又要把握“语文要素”的培养来确立教学目标。

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童年往事”,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有一条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以往的教学中,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已安排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已安排过“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六单元已安排过“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等语文要素的学习。

而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编排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来确定“童年往事”同主题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为: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童真童趣;巩固和学习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版 的 周 庄 》 是 中 职 语 文 的 散 文 欣 赏 篇 目 , 主 题 有 限 的 , 而 想 象 力 概 括 着 世 界 上 的 一 切 , 推 动 着 进 步 , 并 绝
思想 、意境 、写作手 法、语言等 方面都完 美融合 。这篇课 且是 知识进化 的源泉 。”可见想象在 创新过程 中有重要 作
如 果 按 教 参 的 设 计 , 那 就 是 从 了 解 感 受 周 庄 入 手— — 分 析 节 ,使 学 生 多一 些 想 象 , 多一 些 创 新 的 主 动权 。 题 目— — 梳 理 思 想 脉 络 一 一 分 析 独 特 的 表 达 方 式 和 语 言 特 1填 补课 文 空 白 . 很 多 优 秀 的 文 学 作 品 留 下 了大 量 的 “ 白 ” , 提 供 了 空

探 究文本精义——造课 堂的深度
厚意 蕴作 出丰 富的阐释 ;同时要 反复地阅读 ,捕 捉字里行
间的 蕴 藏 ,如 探 险 寻 宝 ,直 至 全 面 透 彻 地 理解 文 本 。 在 品读 夜 晚 的 周 庄 之 美 选 段 时 , 笔 者 设 计 了 以 下 问
1 教师研读文本是营造课堂深度的前提 .
文 要 求 品 味 文 章 诗 意 优 美 、充 满 感 性 的语 言 风 格 及 蕴 含 在 用 。 因 此 ,教 师 应 利 用 各 种 有 效 途 径 , 寻 找 激 发 学 生 充 分
字 里 行 间 的人 文 内涵 , 理 解 感 受 作 者 对 周 庄 的 痴 迷 眷 恋 。
想 象 和 自主 创 新 的 方 法 , 并 渗 透 到 课 堂 教 学 的 每 一 个 环
抑 制 了创 造性 思 维 。所 以,备 课 首先 还是 要潜 心 研读 文 周庄夜晚出神入化的描写,感受到周庄独特 的古朴雅韵。
本 。反 复诵读 ,读 懂文 章 内容 ,读 出文章 情 感 ;深入 研
读 ,读 出字里 行 间的丰富蕴涵 ;细察深 思 ,获得 自己 的切
二 、激 发 想 象 力— — 造 课 堂 的广 度
色 。笔 者从学 生认知 的规 律 出发 ,设计为 认 识 , 然 后 播 放 周 庄 的 广 告 片 使 学 生 有 直 观 感 诉 诸 想 象 的 巨大 容 量 和 可 塑 性 ,这 些 空 白正 是 对 学 生 进 行
受 。2 初读 课文 ,感受 作 品带 来 的诗情 画 意 。3 品读 周 创造 性想象思维 训练的极 好情境 。但 课文 中的空 白,不 是 . . 庄 的白天和夜 晚之美 。4 品味作 者对周庄之 情 ( 爱和隐 直 观 地 摆 在 读 者 面 前 的 , 需 要 教 师 的 引 导 和 启 发 。 如 文 学 . 喜
阅 读 教 学 是 教 师 、 学 生 、 文 本 之 间 对 话 的 过 程 。 因
此 , 教 师 首 先 要 与 文 本 对 话 ,读 透 文 本 , 才 能 引 导 学 生 与 题 : “ 庄 的夜 晚美 在 哪儿 ? ” “从哪 些句 子 里看 出来 周
文 本进行对 话。备课 时把主要精 力用于研 读教参 ,这是本 的 ? ” “ 晚 的 周 庄 还 有 什 么 特 点 ? ” “ 些 语 句 最 打 动 夜 哪
教师 没有细读 文本 ,没有 自己的感受 ,就 不会有 匠心
大 能 量 ,营 造 出课 堂 教 学 的最 佳 效 果 , 是 每 位 教 师 追 求 的 独 具 的 教 学 设 计 ; 学 生 没 有 细 读 文 本 , 没 有 自 己的 体 味 ,
目标 。作 为中职校 的一名语文 教师 ,笔者在教 学中精心设 也 谈不 上 真 正读懂 了一 篇文 章 。细 读文 本 关键 在潜 心 涵 计 ,有效开 展阅读教 学 ,努 力造 厚语文课 堂 。下面 ,笔者 咏 , 涵 咏 必 须 从 语 言 文 字 入 手 。 叶 圣 陶 说 得 好 : “ 字 未 一
末 倒 置 的 做 法 。 研 读 教 参 固 然 有 助 于 解 读 文 本 , 诠 释 课 你 ?”通过 引导学生深度 地解读文 本,使学 生的认识 由片
文 ,但也会 在无形 中限制 了教师 在教 学中的 “ 再创 作 ”,
面 走 向 全 面 ,使 感 受 由肤 浅 走 向深 刻 ,真 正 品 味 到 作 者 对
结 合 《 版 的 周 庄 》 的 教 学 实 践 ,从 营 造 课 堂 的深 度 、广 宜 忽 , 语 语 悟 其 神 。 ”要 引 领 学 生 细 致 地 阅读 , 注 重 细 节 绝
度 、高度三个维度 谈几 点体会 。

的解 读 、 词 语 的 揣 摩 和 结 构 的 分 析 等 , 对 文 本 所 蕴 涵 的 深
以 《 版 的 同 庄 》 为 例 谈 课 堂 阅 读 教 学 绝
0朱 洪伟
课 堂是 实施 教 学 的主 要 平 台 ,是 师生 交 流 的重 要空
间 。 如 何 让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充 满 活 力 ,释 放 出师 生 交 流 的 巨
2 课 堂 教 学 中 的细 读 文 本 是 加大 课 堂 深 度 的 基 础 .
语 文 教 学应 把想 象 力 的培 养作 为 培养 创 造 力 的重 中
身体验 。这样 才能对 教学过程 了然于胸 、举重若轻 、驾轻 之 重 。 想 象 是 人 对 头 脑 中 已有 表 象 进 行 加 工 改造 , 创 造 出
就 熟 、 游 刃 有 余 ,按 照 学 生 的认 知 结 构 、 生 活 经 历 和 阅 读 新 形 象 的 心 理 过 程 。想 象 力 能 增 强 一 个 人 学 习 的主 动 性 、 经 验 设 计 , 确 定 课 堂 教 学 的 重 点 、 难 点 , 设 计 切 实 可 行 的 预见 性和创造性 ,能使人 在学 习中找到意想不 到的灵感 和 教学方案。 捷 径 。 爱 因 斯 坦 说 : “ 象 力 比知 识 更 重 要 , 因 为 知 识 是 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