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从哲学上看,世上的万事万物分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活动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科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源的问题。

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事实存在着的自然与社会存在中抽象出了其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最本质的规定是客观实在性。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S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性质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

一方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7.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前提和条件,①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③HR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8.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

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人类意识已经发展到能够把意识活动部分的从人脑中分离出来,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功能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一、主要知识点2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4、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的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相互转化、相互联系,二者是相互辨证统一的关系第一章一、主要知识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和划分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划分标准是如何回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哪一个是第一性的问题4、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现代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资的运动8、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主体能动性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10、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2、矛盾特殊性的意义1)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4、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16、规律的含义和特点规律是一种内在的非表面现象的联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特点:客观性和普遍性二、简答题:2、实践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三、论述题: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现实意义:坚持马克思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陆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主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主要知识点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P27)2、哲学的基本问题。

(P28)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有神论、无神论;辩证法、形而上学。

(P29)4、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5、列宁的物质定义。

(P30)6、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P30)7、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P31)8、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P32)9、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32)10、什么是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是什么?(P32)1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

(P33)12、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P35)13、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6)1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8—39)第一章第二节主要知识点1、什么是联系?联系有那些特点?(P40)2、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P41)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4、矛盾及其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P43)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P44)6、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P44—45)7、如何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P45)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P45)9、什么是质、量、度?(P46)10、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P46)11、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P46—47)1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P47)1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方法论意义(P49—50)14、辨证思维方法有哪些?(P50—52)第一章第三节主要知识点1、规律及其特点。

(P54)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P55)3、意识的能动作用及主要表现。

(P56—57)4、如何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P57—58)5、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P58—59)6、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1-5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1-5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大家要把握这么几点: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这是狭义主义;2.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各国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是广义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列宁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4.马克思主义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代表无产阶级....;5.马克思主义包括三大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6.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严密的科学体系......................。

考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固有矛盾的激化,频频爆发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种种弊端,激化了阶级矛盾,促成了未来社会革命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是历史上的各种优秀思想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的发现、进化论....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了坚实的自然科学....是日益激化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19世纪上半叶的三大工人运动有:1831....年英国工人宪................1838....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章运动、.............,这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原第一章知识点

马原第一章知识点

马原第一章知识点
马原第一章主要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以下是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
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提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矛盾普遍存在、事物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引起的观点。

2.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3. 社会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实践的动物,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4. 劳动与劳动力:劳动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重要方式,而劳动力是人们进行劳动的能力。

5.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力量,而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中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6.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7.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不断推动的,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明。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马原第一章的核心内容,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和思想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知识点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和理解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 2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 2章重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围绕着社会状态怎么样的问题,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发展观。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一章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1.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构成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4.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 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6.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一)物质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5.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6.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7.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很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错误的。

8.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9.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0.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

11.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即空间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

12.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13.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14.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马原理知识点第一章

马原理知识点第一章

马原理知识点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科学理论,它主要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人类的历史是一个朝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

2.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它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所获取的利润。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3.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4.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目标。

它主张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原则。

二、社会形态的演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演变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每个社会形态都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特定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

社会形态的演变是由社会矛盾的不断发展和解决推动的。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重点对象,其基本矛盾主要集中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上。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这种矛盾体现为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雇佣工人追求工资最大化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了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反抗,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可能。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特点定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基于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研究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特点:具有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创立: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中叶。

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基本方法:辩证分析、历史分析、阶级分析。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发展及人的认识的发展1、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存在方式物质: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存在: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制度、心理感情等。

3、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第三章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基本矛盾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

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政治制度: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

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体系。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历史地位: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阶段。

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第四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特征建立方式: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的。

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建设目标: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pdf

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pdf

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

本文将通过对马原理第一章的学习和理解,对其知识点进行总结。

1. 马原理概述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基本原理。

马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道路。

2. 马原理第一章: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马原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揭示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重要思想。

2.1 唯物论唯物论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和存在的哲学学说,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意识是物质的特殊形式。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原则,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2.2 辩证法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认识方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等基本概念。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2.3 历史唯物论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历史唯物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

3. 马原理第一章的意义和影响马原理第一章的学习对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首先,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原理的基本思想,它们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方法和思路。

其次,历史唯物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革的道路,对指导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 总结马原理第一章是学习马原理的基础,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们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等重要思想。

这些知识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指导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马原理第一章的学习也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理解,促使我们更加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进行的实际活动,包括生产、劳动、经济交往等。

社会意识则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认识,包括社会观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是人类劳动能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三、社会形态及其演变社会形态是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

每个社会形态都有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且在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发生着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四、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由于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拥有的不同财产状况而产生的社会分化现象。

阶级斗争是不同阶级之间为了利益争夺而进行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历史的主要矛盾。

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物质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则是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法律、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六、意识形态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宗教、哲学、科学等思想体系。

政治权力是人们在社会中所掌握的统治权力。

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意识形态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而政治权力则通过掌握意识形态来巩固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物质生活是人们在社会中所进行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包括物质财富的获取和利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一章绪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方面,是及其深刻和丰富的。

「哲学理论: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组成€政治经济学理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L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古代朴素「唯物: 形而上学;辩证法严谁是第一性" I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L思维存在性< '唯心{主观客观.同一性r可知论:康德马克思.不可知论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 2) : 一个人带着乡愁去寻找自己的家园。

两大现象: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人类两大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I 、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 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 II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 主张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 主张一是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⑴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⑵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⑶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矛盾的性质不同,其斗争形式也不同,有两种 基本形式,即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4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26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而多样 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主导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27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7
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现实意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把握我国正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38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世界的联系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 和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世界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发展的趋势
21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 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
15
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相互交织, 形成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16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 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必备各章节知识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必备各章节知识点

a t i me an dA l lt h in gs in t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s om et h in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3、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竞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5、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说明和谐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古希腊罗马哲学其他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相对说是间接来源。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两个分离得以统一。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章重点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章重点内容

总结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三章要点复习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一)哲学的物质范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客观实在性的意义:1.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2.坚持能动的反映论(意识的反作用)和可知论3.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4.自然论与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基本存在形式。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从起源来看:1.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4.意识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四)意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其表现为: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第一章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马克思:实践物质概念恩格斯:物的总和列宁:客观实在——客观实在的意义物及其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与人工智能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4.条件性(二)事物的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1.新事物适应了环境变化2.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消极腐朽的因素,保留了旧事物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二、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第一章)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3.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是实践。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5.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联系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7.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8.哲学的三大功能:描述现实世界、批判现实世界、构想更加理想的世界9.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10.客观世界的现象必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型意识现象。

11.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13.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14.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17.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点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根本矛盾。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18.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统一性问题。

19.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20.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成物有物质和意识这两种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第一节主要知识点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P27)
2、哲学的基本问题。

(P28)
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有神论、无神论;辩证法、形而上学。

(P29)
4、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5、列宁的物质定义。

(P30)
6、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P30)
7、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P31)
8、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P32)
9、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32)
10、什么是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是什么?(P32)
1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

(P33)
12、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P35)
13、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6)
1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8—39)
第一章第二节主要知识点
1、什么是联系?联系有那些特点?(P40)
2、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P41)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
4、矛盾及其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P43)
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P44)
6、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P44—45)
7、如何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P45)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P45)
9、什么是质、量、度?(P46)
10、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P46)
11、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P46—47)
1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P47)
1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方法论意义(P49—50)
14、辨证思维方法有哪些?(P50—52)
第一章第三节主要知识点
1、规律及其特点。

(P54)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P55)
3、意识的能动作用及主要表现。

(P56—57)
4、如何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P57—58)
5、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P58—59)
6、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P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