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问题的思考办法——思维的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问题的思考办法——思维的战略2016.11.30
阅读 1
什么是复杂:影响范围大且久远,过程长且曲折,涉及的学科多且深。三者有其一即可为复杂。什么是问题?就是解决后可以增进人类福祉的课题。复杂问题就是以上两个定义的组合。
如何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以增进人类的福祉呢?庄子说:吾生也有涯,其知也无涯。如何破解这一复杂问题
呢?觉得这是一个思维的战略问题。
1、思维战略准备
1.1学会专心思考
对于思维来说,问题包含识与知,识是人驾驭感官寻找信息的过程,它的思维本质是发问,即发现了什么。问意味着识,无识之问是浪费感官资源。识来自哪里?来自对感官的驾驭,包含平时勤于思考、逻辑的锻炼、临事的思考意志。
众所周知,宗教思考是一个复杂思考,所以所有的宗教都要求人反思和精修。
题是什么?从造字原意来看,左边是‘是’,就是判断,右
边是‘页’,代表头,头当然
代表思考。题就是人的判断,就是知。所以问题两字,本义即是要求人深入思考的。
一个人浮躁就意味着这个人不擅长思考,一个时代浮躁意味着这个时代不擅长思考,同样一个组织浮躁意味着这
个组织不擅长思考。也意味着他们不擅长解决问题。
1.2 学会长期思考
想解决战略问题,意味着要有长期的*积淀与巨大的投
资。那么想形成战略性的思维,意味着在识与知的能力上长期积淀和投资。一个民族是否擅长思考,看看这个民族有多少图书和多少哲学家就清楚了,一个人是否擅长思考看看他读了多少书,经历多少事就知道了。
也就是说,想对你的思维能力进行战略性安排,使其投入产出效率提升,意味着你需要专业地思考,将思考作为你的专业之一。不管你思考什么,总要不断地思考。思考的基础就是学习,学与思不可分。学意味着好奇与谦虚,思意味着探索与经营。
2、思维战略制定
思维最少有三个逻辑,其一是作为客体的思维的发生机制,即思维如何能够产生判断,即康德归之为先验的东西。也即笛卡尔所谓我思即我在的我在的逻辑。其二是作为主体如何能思考,即以人类的知识性来判断。即是康德的批判,也即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其三是解决问题的逻辑,本质是发现客观规律,叫思考方法。所谓
的思维的战略,应该是这三种逻辑的改进和应用。
2.1先验的思维战略
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好像没有多纠缠,一句人是万物最灵的物种了事。上古屈原有《天问》,问古问金,没有涉及这个问题。老子醉心于对自然的无限归纳,庄子则痴迷于生命的逍遥,何曾怀疑过自己的思考能力。《黄帝内经》对人的精神产生提供了生理上的解释,但是对精神本身不做思考。后世修炼者,都是渴望肉身飞省,
没有追思如何让思维更加敏锐。
西方人追思的结果,认为一切的哲学起点都是对在思考的人的批判。先是师身人面兽对人的定义性谜语,接着是《圣经》伊甸园误吃苹果获得思维的故事,以及《希腊神话》潘多拉磨合的故事等。都在思考人何以会思考的答案。然后近代哲学家不断批判研究,甚至发展心理学解开了人思维成长的规律,伊洛佛德更是研究了人的潜意识,现代经济学还涉及到
人从动物遗传来思维习惯。但是这一课题离最终答案也许很远。
关于先验的思维,我们能够做的,笔者觉得只有基于《黄帝内经》的论述,即我们只有保持身体的健康,才能保持思维的健全。比如该书认为,伤肝则人容易发怒,怒则人智力肯定下降。从实践看,《黄帝内经》是正确的,何以它会得出正确结果呢?我们判断是该书背后的宇宙逻辑是科学的。人的思维既然在宇宙中存在,那么该书的宇宙逻辑当能够用来研究
先验的思维,找到思维逻辑,当然也就找到了改进的办法。问题是,果如伊甸园的故事,窥探思维的秘密是神的禁令,那会很麻烦。这也是人类如今担心人工智能的原因。
可以确定的是,整体上通过克制欲望和管理身体有助于智慧正常运转。但是笔者仅想限于不要因为过度欲望而伤害身体,也不要伤害身体而影响了心智的通透。
2.2 主体如何思考
主体应该如何思考,也就是我们思维的工作机制是什么?维根斯坦认为人的思维就是语法规则,海德格尔则认为物的存在能够在人脑袋中激发出其所是,这个是的机制就是人思维的机制。是,西语是be,就是在的意思。物何以可以在,而不是消失湮灭于宇宙,海德格尔认为是人的语言本体使其澄明于大脑。康德归结为先验,笛卡尔一句我思故我在掩盖过去
的问题,海德格尔归结为语言。语言规则是比喻,是形象的,是美的,所以他认为人的思维高级模式是诗歌艺术样的。维根斯坦不想止于此,对语言本身做了反思,推理语言是如何构建物的所是的,即他说的事件是如何发生的。他完善了海德格尔的哲学。
回到东方文明的视野,这个问题有不一样的解释。语言是思维的产物,我们也沿着海德格尔与维根斯坦的学术路径分析,即从语言逆向推理人思维的机制。首先,从先验思维来说,中国人认为万物有灵,只是人最灵,这个灵导致人可以照亮世界。既然人的灵与宇宙一体,存在统一的逻辑。那么世界的逻辑就是人思维的逻辑,即人应该悟天地规律,使自己
聪明。即中国人站在人的对立面去看人的思维行为。所以,中国语言的判断词是,是由日和正构成的,以日为正,也就是说人的判断标准是按照以太阳为代表的自然。什么是正,一个一一个止,即止于一,一就是天地的本源规律。
也就是说,西方人认为语言的逻辑就是思维的逻辑,中国人认为天地的逻辑就是人思维的逻辑。西方人认为你如何说话就是如何思考,中国人认为你如何认识自然规律你就是如何思考。笔者觉得,西方对人崇拜,所以不愿意将人归于物,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中国对自然崇拜,一切归于自然。这两种看法都是要升华的,因为正如雅斯贝斯所说,人类至今
没有跳出轴心时代大师们的思想范围。但是人类今天的实践范围大了很多,如果对思维工作机制不进步,终有一天人会被物所同化,或被人工智能所欺凌。
因为笔者是中国人,沿着中国人的道路思考会更好些。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命题来判断人思维的工作机制:一,万物(包括人)都具有传染性与被传染性,二,万物都是通过它物自我证明的;三,万物的语境是数学,数的本质在于他者,也即三。人之所以可以思考,可以看到、闻到、摸到、想到物,是因为物具有传染性和被传染性。换句话说,宇宙本身是自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