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学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腧穴是经气输注交会于皮肉筋骨之间的部位。由于经络和输穴同属一个系统,故在生理,病理和治疗等方面,都是密切联系着的。

经络系统的发现,一般认为与针灸输穴有关。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长时期来临床的体验总结,使经络与输穴的理论逐步趋于完整。如《灵枢经》对经络的循行分布,病候等就有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以及《甲乙经》对轮穴的位置主治等又有了比较完备的记载等。

经络和输穴的理论,无论是对生理的研究,病例的探索,诊断的鉴别,预后的分析,治疗原则和方法的确定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针灸学课的辨证施治上,其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经与络构成一个系统,但两者又各有不同。经,系经脉,譬如途径,贯通上下,是系统中主干部分;络,是脉络,譬如网络,它比经脉细微,纵横交错,网布全身,是系统中的分支部分。

经与络虽有区别,但其循行分布,则是紧密联系,彼此衔接的。

经络系统中有经气循环传注,昼夜无休止的进行着如环无端的活动,对全身所有组织、器官的功能,起着一定的动力作用;同时通过经气的运行,使人体各部的机能活动,都得到了适当的调节,从而使整个机体保持了协调和平衡。

经络中的经气,源于脏腑之气,所以经气的虚实,又决定于脏气的盛衰,从这一生理联系,可以体认到经络与脏腑之间有标与本的关系,两者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

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结构

经络系统是由十二静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难以数计的孙络等所构成。其中“经”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等;“络”包括十五络,络脉,孙络等。至于经筋则是指十二经所属的筋脉,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的反映于体表的部。

一、十二经脉是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每一脏腑都各系一经,分左右循行于头面,躯干以及四肢,纵贯全身上下,为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十二正经。十二经中又有阴经,阳经的区别。阴经属脏络腑,多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部位,其行于上肢内侧面的为手三阴经,行抵下肢内侧面的为足三阴经;阳经属腑络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及脊背头面等部位,其行于上肢外侧面的为手三阳经,行于下肢外侧面的为足三阳经。它们分布于头身四肢所处的前后位置一般是:手足三阳经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侧》,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不仅各自有其一定的循行通路,而且经与经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联系的途径主要有:(一)阴经与阳经相互交接,即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的衔接。如手太阴自腕后与手阳明交接,手少阴在小指与手太阳交接,手厥阴自掌中与手少阳交接,足阳明从跗上与足太阴交接,足太阳从足小趾斜趋足心与足少阴交接,足少阳从跗上与足厥阴交接。(二)阳经与阳经交接,即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相接。如手足阳明都通于鼻旁,手足太阳均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皆通于目外眦。(三)阴经与阴经交接,即三阴经交接。如足太阴与手少阴交接于心中,足少阴与手厥阴交接于胸中,足厥阴与手太阴交接于肺中等。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就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传注循环。其交接情况可概括为手三阴从胸走手交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交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胸交手三阴。

二、奇经八脉是督,任,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脉的总称。其循行亦各有一定的通路,其中除督、任、带三脉外,其余都分布于人体左右两侧。它们与十二经脉不同,

十二经流注分布概况表

督脉行于背脊,总督一身之阳经,为阳脉之海;任脉行于胸腹,总任周身之阴经,为阴脉之海;冲脉与足少阴并行,为十二经之海;带脉在季脉之下,绕身一周,状如束带,以总速阴阳诸经;阳跷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而上行,阴跷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而上行,共司下肢运动并主;阳维起于足跟,出外裸并足少阳等经上行以维系诸阳经;阴维起于小腿内侧,随足太阴等经上行,以维系诸阴经。

奇经八脉相互之间亦是密切联系的,例如:冲任督三脉都同源于胞中,同出入会阴;任督二脉均接于唇内;冲任二脉皆会与脐下;阴阳硗同会于目;阳维会督于项。此外,它们与十二经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十二经之间,它们不但纵横交错的运行气血,而且更主要的是在生理上,能对正经的气血运行,起着调节、溢蓄作用。,至于奇经与正经在循行方面,则联系之处甚多。如从腧穴的交回来看,冲、带、跷、维六脉之穴,都列在正经:冲脉之穴输会与足少阴;带脉之穴输会于足少阳;阳跷之穴输会于足三阳、手太阳、手阳明;阴跷之穴输会与足少阴;阳维之穴输会与手足少阳、足太阳;阴维之穴输会于足三阴。惟任督二脉,除与正经联系外,各有本经直属的腧穴,所以在针灸学上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

三、十五(孙络)十四经脉个别出一络,加脾之大络,供称十五络。其中手太阴别络出于列缺,手少阴别络出于通里,手厥阴别络出于内关,手太阳别络处于支正,手阳明别络出于偏历,手少阳别络出于外关,都起于手腕之上;足太阳别出于飞扬,足少阳别络出于光明,足阳明别络出于丰隆,都起于外裸之上;足太阴别络出于公孙,足少阴别络出于大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