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目前已研发出“博格达维哈柯文排版系统”、“锡伯文、满文文字处理和轻印刷系统”“新疆2000多种图文排版系统”、“阿拉伯文及多种排版系统”等软件。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共享信息化时代的成果。
在新疆,凡有文字的民族,均可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同时,为增进各民族间了解和沟通,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大力推进“双语”教学,采取了大规模的培训“双语"教师、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把“双语”教学从过去的中学下移至小学和学前阶段 等措施。截至2008年底,有60万少数民族学生正接受学前、中小学(含职业髙中〉“双语”教育,占到全区同 类少数民族学生的25.4%。
扶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民族医药是中华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自治区就制定并实施了《新疆民族医工作方案》。国家大力扶持民族医药机构建设培训,积极培荞民族医人才。1984年在和田市成立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2006年新疆医科大学成立维吾尔医药系。新疆维吾尔医院被批准为全国10家重点民族医院之一,受到多方扶持。国家组织编纂的《中华本草》收入维吾尔药423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目前,维吾尔医、哈萨克医、蒙古医等民族医药事业已形成了“医、教、研、药”配套发展的格局。
保护和岌展少数民旅语言文字。自治区政府制定实施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各级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机构.加强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在一些高等院校设立了民族语文专业,培养了大批从事少数民族语文教学、科研和翻译的人才。在新疆,新闻、出版、广播、电髟、电视等都广泛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疆日报》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等4种文字发行,新疆电视台用4种语言播放节目,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5种语言广播,新疆人民出版社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等6种文宇出版各类图书。新疆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与音像制品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占到70%以上。在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中小学校使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俄罗斯等七中语言文字授课:高校使用4种语言文字授课。一年一度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新疆使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等多种文字的试卷。为保证用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政府还组织编写、翻译、出版了大量的少数民族语言教材。
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自治区成立 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Hale Waihona Puke Baidu组、专家委员会以及 研究中心等机构,制定了《新璐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幵展“文化遗产日”、“新疆民间文化艺术节”节活 动,积极宜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目前 我区已有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柯尔克孜族英雄史 诗《玛纳斯》人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 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笫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努力,新疆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9年全区93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了自治区的“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地方“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截至2008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174所,在校学生39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8.4%;专任教师27.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占42%左右。全区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区普通、成人髙等学校向社会累计输送毕业生7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毕业生接近50万人。
各民族传统体育也重放异彩。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发扬光大,如叼羊、赛马、摔跤、射箭等十分普及,为群众所喜爱。自1985年至今,新疆已成功举办了5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挖掘整理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00多项,使一些中断多年、群众喜爱的传统项目又恢复了生机。在政府的保护与扶持下,维吾尔族的达瓦孜由过去的民间杂技发展为高水平的杂技艺术表演。
重点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缮工作。截至2008 年.新疆已发现的文物点有40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自2005年以来,国家安排专项经费4亿元,用于“十一五”期间新疆2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的保护。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指导下,自治区对重点文物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抢救维修,其中包括克孜尔千佛洞、高昌故城、哈密回王坟、伊犁将军府等。一枇代表维吾尔、蒙古、回、锡伯等少数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著名建筑,如喀什阿帕克和卓麻扎、昭苏喇嘛庙等,得到了妥善维修和保护。喀什市是维吾尔族聚居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风貌和地域文化具冇浓郁的民族特色。但喀什处于地震多发区,老城区房屋大都简陋、陈旧,抗震及防火能力极差。2009年2月国家正式 对喀什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计划立项,预计投入30亿元,用5年吋间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对其进行保护性修缮。该工程将彻底改善老城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其改造后的建筑形式也将保留原有建筑特征和文化特色。
抢救与保护少数民族冉籍。^新躺少数民族古籍 文种语种多、分布广泛。20世纪80年代初期,自冶 区成立了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和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区范围内幵展抢救、搜集、整理和 出版少数民族古籍的工作。截至2008年,已累计搜 集、登记造册的少数民族古籍达20518册(件整理 出版少数民族古锫上百种,其中包括维吾尔族文学名著《福乐智蒽》的三种抄本影印本,哈萨克族医学 名著《医药志》,以及锡伯族萨满教经典《萨满神 歌》等。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
分享到:
游啊游旅游网时间:2011-03-19 09:45:3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游啊游 浏览31次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各少数民旅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保护少教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岌展和创新,鼓励各民簇加强文化交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要内容。新疆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形态多样、民间文艺丰富多彩。目前新疆已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术支持、社会参与的宝贵格局.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新疆建立了一批专业文艺表演团体以及艺术研究和创作机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回等民族也都有自己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维吾尔族“麦西来甫”、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柯尔克孜族“库姆孜弹唱会"、蒙古族“那达慕大会"、锡伯族“西迁节”等民族传统文艺活动广泛幵展。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优秀节目,如维吾尔族的《艾里甫与赛乃姆》、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奇”弹唱《玛纳斯》等相继搬上艺术舞台。曾濒于灭绝的维吾尔族大型古典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走上了影视屏幕,出版了音像制品。
在新疆,凡有文字的民族,均可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同时,为增进各民族间了解和沟通,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大力推进“双语”教学,采取了大规模的培训“双语"教师、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把“双语”教学从过去的中学下移至小学和学前阶段 等措施。截至2008年底,有60万少数民族学生正接受学前、中小学(含职业髙中〉“双语”教育,占到全区同 类少数民族学生的25.4%。
扶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民族医药是中华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自治区就制定并实施了《新疆民族医工作方案》。国家大力扶持民族医药机构建设培训,积极培荞民族医人才。1984年在和田市成立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2006年新疆医科大学成立维吾尔医药系。新疆维吾尔医院被批准为全国10家重点民族医院之一,受到多方扶持。国家组织编纂的《中华本草》收入维吾尔药423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目前,维吾尔医、哈萨克医、蒙古医等民族医药事业已形成了“医、教、研、药”配套发展的格局。
保护和岌展少数民旅语言文字。自治区政府制定实施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各级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机构.加强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在一些高等院校设立了民族语文专业,培养了大批从事少数民族语文教学、科研和翻译的人才。在新疆,新闻、出版、广播、电髟、电视等都广泛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疆日报》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等4种文字发行,新疆电视台用4种语言播放节目,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5种语言广播,新疆人民出版社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等6种文宇出版各类图书。新疆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与音像制品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占到70%以上。在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中小学校使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俄罗斯等七中语言文字授课:高校使用4种语言文字授课。一年一度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新疆使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等多种文字的试卷。为保证用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政府还组织编写、翻译、出版了大量的少数民族语言教材。
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自治区成立 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Hale Waihona Puke Baidu组、专家委员会以及 研究中心等机构,制定了《新璐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幵展“文化遗产日”、“新疆民间文化艺术节”节活 动,积极宜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目前 我区已有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柯尔克孜族英雄史 诗《玛纳斯》人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 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笫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努力,新疆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9年全区93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了自治区的“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地方“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截至2008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174所,在校学生39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8.4%;专任教师27.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占42%左右。全区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区普通、成人髙等学校向社会累计输送毕业生7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毕业生接近50万人。
各民族传统体育也重放异彩。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发扬光大,如叼羊、赛马、摔跤、射箭等十分普及,为群众所喜爱。自1985年至今,新疆已成功举办了5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挖掘整理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00多项,使一些中断多年、群众喜爱的传统项目又恢复了生机。在政府的保护与扶持下,维吾尔族的达瓦孜由过去的民间杂技发展为高水平的杂技艺术表演。
重点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缮工作。截至2008 年.新疆已发现的文物点有40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自2005年以来,国家安排专项经费4亿元,用于“十一五”期间新疆2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的保护。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指导下,自治区对重点文物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抢救维修,其中包括克孜尔千佛洞、高昌故城、哈密回王坟、伊犁将军府等。一枇代表维吾尔、蒙古、回、锡伯等少数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著名建筑,如喀什阿帕克和卓麻扎、昭苏喇嘛庙等,得到了妥善维修和保护。喀什市是维吾尔族聚居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风貌和地域文化具冇浓郁的民族特色。但喀什处于地震多发区,老城区房屋大都简陋、陈旧,抗震及防火能力极差。2009年2月国家正式 对喀什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计划立项,预计投入30亿元,用5年吋间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对其进行保护性修缮。该工程将彻底改善老城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其改造后的建筑形式也将保留原有建筑特征和文化特色。
抢救与保护少数民族冉籍。^新躺少数民族古籍 文种语种多、分布广泛。20世纪80年代初期,自冶 区成立了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和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区范围内幵展抢救、搜集、整理和 出版少数民族古籍的工作。截至2008年,已累计搜 集、登记造册的少数民族古籍达20518册(件整理 出版少数民族古锫上百种,其中包括维吾尔族文学名著《福乐智蒽》的三种抄本影印本,哈萨克族医学 名著《医药志》,以及锡伯族萨满教经典《萨满神 歌》等。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
分享到:
游啊游旅游网时间:2011-03-19 09:45:3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游啊游 浏览31次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各少数民旅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保护少教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岌展和创新,鼓励各民簇加强文化交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要内容。新疆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形态多样、民间文艺丰富多彩。目前新疆已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术支持、社会参与的宝贵格局.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新疆建立了一批专业文艺表演团体以及艺术研究和创作机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回等民族也都有自己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维吾尔族“麦西来甫”、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柯尔克孜族“库姆孜弹唱会"、蒙古族“那达慕大会"、锡伯族“西迁节”等民族传统文艺活动广泛幵展。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优秀节目,如维吾尔族的《艾里甫与赛乃姆》、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奇”弹唱《玛纳斯》等相继搬上艺术舞台。曾濒于灭绝的维吾尔族大型古典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走上了影视屏幕,出版了音像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