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合集下载

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语言和文化多样化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许多地区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和文化,这些语言和文化是历史的见证,是地域的象征,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和淡忘的风险,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文化,恢复民族文化的荣光,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维护语言的生命力是保护文化的开始。

语言是民族文化传承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构成部分,语言的多样性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财富。

合理有效地利用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产业资源,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文明城市建设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当下,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国人接触到的信息都已经全球化了,他们所接受的文化,大多是西方文化,这种西化趋势在中国年轻人中尤为明显,而中国的民族文化并没有得到十足的保护和传承,正因为如此,我们一定要妥善地处理好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目前,面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现状,我们不能再以机械化的方式简单、粗暴地保护与传承,而应该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课题,并从政治层面、金融层面、教育层面等各个领域开始着手推进。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于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扶持。

政府可以在经济上对文化传承地区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在纪念活动及历史教育中,大力宣传乡村故事、民俗舞蹈等民族文化,为传承者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其次,文化教育也是提高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基础,重视文化教育,要求所有学校都要开设有民族文化课,将文化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来教育学生。

本地区的文化习俗和民族语言也应该成为教育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年轻人才能从小就了解自己的本土文化,才会更加珍惜民族文化,并且将传承下去。

此外,全民参与,倡导自主创新、社会创新和创意文化也是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方式。

文化创新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除了文化从业人员之外,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化创新中,才能提高文化创意水平及质量。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第一章:民族文化的概述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独有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音乐、服饰、习俗、节庆等方面。

它是民族自我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核心,也是体现民族特性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标志。

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传承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继承,更是文化自我更新、文化传统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保护和传承民族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

第二章:民族文化的保护1.政府的支持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要给予民族文化以合法、公正、公平的信任和关注,在政策上予以必要的保障和支持,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社会的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要动员全社会参与到民族文化保护中来。

可以通过民间文化促进会、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重视文化传承,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传承人的传统文化传承最重要的依托是传承人。

因此,要加强对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

政府可以出资开设文化传承班、聘请有经验的文化传承人、鼓励大学生、中小学生等广泛参与民族文化传承活动。

第三章:民族文化的传承1.语言文化的传承语言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语言文化的传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语言教育:加强民族语言教学,防止语言退化或消失。

(2)重视方言文化:方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研究和传承。

2.文学艺术的传承文学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包括诗歌、民间故事、舞蹈、戏曲等。

加强文学艺术的传承应该注重以下方面:(1)研究和保护影响深远的作家和艺术家的作品。

(2)鼓励当前作家和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民族特征和文化底蕴。

3.习俗节庆的传承习俗节庆是民族文化的另一重要方面,应该加强习俗节庆的传承。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习俗和节庆的研究,发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认同度。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内蒙古地处中国的北部边疆,是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之一,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

内蒙古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包括蒙古族、满族、回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多个民族,这些民族各自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传统习俗等,构成了内蒙古多元文化的精彩画卷。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传承和保护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加强民族语言的传承与推广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内蒙古地区主要使用蒙古语、汉语、满语等多种语言,其中蒙古语是蒙古族的母语,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不少年轻人逐渐失去了对蒙古语的兴趣,导致蒙古语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有必要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中加强对蒙古语的传承和推广,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使用蒙古语,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蒙古语的独特魅力,提升蒙古语在社会中的地位。

二、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和习俗内蒙古地区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节日庆典、马踏飞燕等,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是蒙古族的精神文化财富,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传统文化和习俗逐渐被边缘化,年轻人的参与度也逐渐降低,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和习俗。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组织青少年和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学习和庆祝活动,以及开展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的传统手工艺等方式,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三、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相结合文化产业是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它能够在维护和传承内蒙古传统文化的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内蒙古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广袤的大草原、特有的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品等,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有必要通过制定政策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民间企业和个人创新发展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结合,实现传统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语言的族群与民族

语言的族群与民族

语言的族群与民族语言是人类的一种交流工具,不同民族和族群会使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沟通和表达。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彰显族群和民族身份的重要特征。

本文将探讨语言与族群、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在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一、语言与族群语言与族群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不同的族群使用着不同的语言,这些语言往往是代表着族群的身份和文化。

语言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直接的文化标志,它不仅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

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族群的认同感。

通过共同使用一种语言,族群内的个体能够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个族群内部交流的纽带,使得族群成员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和沟通。

二、语言与民族语言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密切。

一个民族通常使用一种或多种特定的语言,这些语言在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定的语言也可以成为认同某个民族的重要象征。

民族的语言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通过语言,民族能够传承和保存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并将其代代相传。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媒介,它将民族的价值观、传统习俗、历史故事等转化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

语言在维护民族认同和凝聚民族力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共同使用一种语言,民族内部的成员能够更好地认同自己的身份,并且形成一种共同的认同感。

同时,语言也可以成为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理解的桥梁,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合作。

三、语言的保护和传承由于全球化的推进和现代化的冲击,一些语言面临着濒危和退化的问题。

这对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带来了挑战。

因此,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

保护和传承语言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等都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开设语言课程、开展语言研究等方式,促进语言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各族群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流合作、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语言的保护和传播。

同时,每个人都应该为语言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理的少数民族语言如何保护和传承

大理的少数民族语言如何保护和传承

大理的少数民族语言如何保护和传承大理,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语言。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这些珍贵的语言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保护和传承它们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少数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智慧。

大理的白族、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语言体系,这些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的纽带。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普通话的普及以及现代科技的影响,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在教育领域,我们需要给予少数民族语言更多的重视。

学校可以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不仅要教授语言的基本知识,还要传授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和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同时,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材,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家庭也是传承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场所。

家长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本民族语言与孩子交流,讲述民族的故事和传说,营造浓厚的语言环境。

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家庭缺乏民族语言的交流,导致对本民族语言的生疏。

因此,家庭的传承作用不可忽视。

政府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方面应发挥主导作用。

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语言的研究、保护、推广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

例如,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记录,建立语言数据库,保存这些珍贵的语言资源。

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宣传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展示少数民族语言的魅力和价值。

制作有关少数民族语言的纪录片、影视作品、音乐作品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它们。

举办各种与少数民族语言相关的活动,如语言比赛、文化节等,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社区在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方面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可以组织社区内的语言交流活动,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机会使用和学习少数民族语言。

语言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与方法:探讨语言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与方法

语言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与方法:探讨语言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与方法

语言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与方法:探讨语言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与方法引言语言是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许多语言正面临消亡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语言,各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语言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语言保护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政府层面的语言保护与传承策略政府在语言保护与传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国家通过立法、政策和计划来保护和传承语言。

其中一种常见的策略是将该语言列为官方语言或国家语言,保障其在政府、教育和媒体等领域的使用。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经济支持,资助语言学习和教育项目,以帮助保护和传承语言。

例如,加拿大通过《加拿大宪法》将英语和法语列为官方语言,并设立了语言学校和文化中心,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法语和英语。

二、教育层面的语言保护与传承策略教育是语言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和掌握自己的母语,并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和价值观。

因此,教育机构在语言保护与传承中起着关键作用。

教育机构可以开设语言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

此外,教育机构还可以组织语言交流活动,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例如,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开设了双语教育,既保护了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又确保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传承。

三、社区层面的语言保护与传承策略社区是语言保护与传承的基础。

在社区层面,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保护和传承语言。

例如,社区可以组织语言课程和文化活动,吸引和鼓励人们学习和使用自己的母语。

此外,社区还可以建立语言资源中心,收集和保护语言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以供人们学习和研究。

例如,澳大利亚的阿卡迪亚社区建立了语言资源中心,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该地区的阿卡迪亚语。

四、科技层面的语言保护与传承策略科技的发展为语言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利用科技,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学习和传播语言。

例如,手机应用程序和在线平台可以提供语言学习和交流的功能,帮助人们随时随地学习和使用语言。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障措施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障措施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障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为了确保少数民族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实施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详细阐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障的一些重要措施。

一、强化教育体制教育是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环。

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部门应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开设民族语言和文化课程,提供民族文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培养本民族的文化传承者和继承人。

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是其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

一方面,应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正式教育,促进其在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传承;另一方面,应设立各种载体,如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广泛宣传和推广少数民族语言,让更多人了解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

三、建立文化保护机构建立专门的文化保护机构是有效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

这些机构应聚焦于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研究、记录和保护,收集、整理和出版相关的文化资料和研究成果,建立起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数据库。

同时,应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公众普及和介绍少数民族的文化,提高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四、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传统技艺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性和独特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和扶持。

同时,应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为传统技艺的学习和传承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五、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途径。

政府应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举办文化展览、艺术节、民俗活动等,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示和传播。

同时,借助国际平台,拓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让更多外国人了解和认可少数民族文化。

六、重视文化教育和引导文化教育和引导是保障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者和继承人的培养和引导,开展各种文化讲座、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提升其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

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及传承机制

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及传承机制

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及传承机制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本文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及传承机制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及传承机制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本文的研究成果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传承机制引言:少数民族是国家宝贵的文化资源,其语言和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全球化的影响,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本文旨在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及传承机制,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它们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其次,语言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有助于维系少数民族社群的社会认同和自尊心。

此外,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也有助于避免文化断裂和文化冲突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不仅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也是实现社会多元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机制的建立1.语言教育体系的构建首先,教师可以制定并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以确保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语言教育。

这包括确定学习目标、编制教材和教学资源,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如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化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可以积极倡导和实施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是一种将少数民族语言与主流语言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通过在课堂上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并与主流语言进行对比和衔接,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增强对自身语言文化的认同感。

如何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权益

如何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权益

如何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权益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也是少数民族群体独特的精神财富。

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权益,不仅能够推动少数民族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多元文化的共融。

本文将从教育、政策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展开讨论,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教育是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和培养国家未来的重要手段,对少数民族来说尤为重要。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外,教育部门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教育内容,开设多元文化课程,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让少数民族的孩子们能够在学校中学习和了解自己的文化,培养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政策扶持是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针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比如少数民族区域的财政支持政策、文化艺术扶持政策以及少数民族企业的扶持政策等。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基础条件,为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此外,社会参与也是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到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去,提供支持和帮助。

例如,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或者节庆,鼓励少数民族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加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互鉴。

同时,也可以通过媒体等渠道宣传和推广少数民族的文化,增强社会大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包容性。

除了上述提到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更全面地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权益:第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这包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建筑、手工艺品、民俗等进行收集、整理和保护,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机构,确保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第二,加强少数民族的语言保护和传承。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尤为重要。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记忆。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民族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民族文化。

这些法律和政策应该包括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扶持和鼓励,以及对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等方面的规定。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其次,教育也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将民族文化纳入教育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自己民族的文化。

同时,学校还应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到民族文化中去。

家庭也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将自己的文化传承给下一代,让他们熟悉和喜爱自己的文化。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活动中来。

文化机构和民间组织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展览和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自己的文化。

同时,媒体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推广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民族文化,了解和传承自己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积极传播和宣传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自己的文化。

总的来说,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政府、教育、社会和每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民族文化,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保护与传承本土方言与语言

保护与传承本土方言与语言

保护与传承本土方言与语言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本土方言与语言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保护与传承本土方言与语言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以应对这一问题。

一、保护本土方言与语言的重要性本土方言与语言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和历史,它承载了民族的记忆和感情。

保护本土方言与语言有以下几个重要理由:1. 传承文化:本土方言与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人们对于自己历史和传统的记录。

通过保护和传承本土方言与语言,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使下一代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根源。

2. 维护社会多样性:每一种方言与语言都是独特的,它们反映了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和社会发展。

保护本土方言与语言可以维护社会的多样性,使不同地区的人们得以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

3. 促进交流与理解:虽然现代通用语言的普及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是本土方言与语言更能够表达地方特色和民间智慧。

保护与传承本土方言与语言可以促进地方居民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进社会的和谐与凝聚力。

二、保护本土方言与语言的措施为了保护与传承本土方言与语言,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具体措施:1. 教育推广:加强对本土方言与语言的教育推广力度,包括在学校开设方言课程和语言文化活动。

通过教育的力量,引导年轻人了解、学习和使用本土方言与语言,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保护和支持本土方言与语言的传承。

例如,设立方言语言研究机构、提供方言翻译和传媒服务、资助本土方言与语言的研究和保护项目等。

3. 社区活动:鼓励社区举办本土方言与语言的文化活动,包括方言演讲比赛、传统戏曲表演、方言故事讲解等。

通过社区的参与与合作,增强本土方言与语言的传承意识,营造保护方言与语言的浓厚氛围。

4. 科技应用:利用科技手段保护与传承本土方言与语言,例如通过录音、视频等方式记录方言的使用和传统文化的表达。

语言与文化的传承

语言与文化的传承

语言与文化的传承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工具之一,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和情感,从而建立联系和理解。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全球化的进程,许多传统语言和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本文将讨论语言与文化的传承,并探讨保护和传承语言文化的重要性。

一、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之亦然。

语言是人们思考和表达的工具,同时也承载着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

每个语言都有独特的词汇、语法和发音,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经验。

一个文化的生活方式、习俗和传统都透过语言得以传承和延续。

因此,语言与文化的传承是相辅相成的。

二、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上存在着丰富多样的语言和文化。

每个国家甚至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传统。

这种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通过各种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习俗和信仰,从而促进跨文化的和谐发展。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推进,一些小语种和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面临着濒临消失的命运。

语言的消失意味着一种文化的衰落和损失,甚至可能导致文化多样性的减少。

因此,保护和传承语言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三、保护和传承语言文化的方法为了保护和传承语言文化,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语言文化保护的投入和支持。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建立并完善相关机构和机制,加强对语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用于语言文化的研究和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相关学科和课程的发展。

其次,教育机构和学校应当加强对本土语言和文化的教育。

通过加入相关课程,促进学生对本土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语言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和传承本土的语言和文化。

另外,社会大众也可以参与到语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

人们可以通过参与语言文化活动、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参观文化遗址等方式,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语言和文化的魅力。

民族文化政策解读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政策解读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政策解读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政策解读: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各个民族的共同财富和文化传统的载体。

然而,由于社会的演变和现代化的冲击,许多民族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忽视甚至消失的命运。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各国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民族文化政策。

本文将对民族文化政策进行解读,探讨其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政策措施。

一、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它能够为人们提供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独特宝藏,是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语言、服饰、乐器、传统节日等文化元素,这些元素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多元性和特色。

通过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可以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最后,保护民族文化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许多地区的民族文化都具有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通过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可以激发相关产业的活力,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保护民族文化的政策措施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方面:1. 打造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民族文化教育体系,加强对民族语言、文学、传统知识等的教育。

这样不仅能够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也能够增加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 设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同时,加强对受威胁的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其被破坏或流失。

3.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科技等相结合,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创意产业。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民族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民族语言的传承与保护

民族语言的传承与保护

民族语言的传承与保护语言是人类最为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文化的一种载体。

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民族众多的国家,传统的民族语言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普及的国语教育,许多民族语言文化逐渐被忽视和遗失。

因此,对于保护和传承各民族语言文化,我们有着切实的责任和使命。

维吾尔、藏、蒙古、朝鲜、壮、瑶、侗等56个民族,分别拥有各自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它们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民族语言,是这些民族特有的符号系统,是一种无价之宝。

而这些民族语言的流传也是历史的见证。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挑战。

一方面,少数民族的语言环境和条件相对复杂,过去长期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和排斥。

另一方面,语言文化传承中缺乏足够的支持和保障,广告媒体普遍使用国语,使得很多少数民族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完全掌握自己的民族语言。

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者认为,在传承与保护民族语言文化方面,不能单靠个人的意识和自觉,更需要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确立国家的政策法规,不仅要体现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理念,也要有真正的行动。

例如推出各种政策措施,从教育、文化等多个角度切入,鼓励开展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和教育。

在学校教育方面,需要在早期教育阶段就辅以民族语言教学和文化内涵的传授。

除了每个少数民族的民族语言课程之外,学校还应该设置民族文化课,多元化地向学生传递少数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学、音乐、美术以及习俗和信仰等方面的知识。

这不仅可以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对自身文化的兴趣,而且也能强化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观念,增加全民族对振兴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共识。

在媒体传播方面,涉及到广播、电视、报纸等主要平台,它们的语言使用情况具有广泛而强制性。

因此,在加强民族语言文化传播这一方面,媒体也起着重要作用。

各电视台可安排更多的节目,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电视台更应多安排相应的语言文化节目,媒体对民族语言文化的推广,将使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得以促进。

民族语言与文字的保护与传承

民族语言与文字的保护与传承

民族语言与文字的保护与传承1. 概述民族语言与文字是一个民族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对于维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许多民族语言和文字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本文将探讨民族语言与文字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方法和措施来促进这一进程。

2. 民族语言和文字的重要性民族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象征,具有以下重要性:2.1 传承民族文化:民族语言和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和传统。

通过学习和使用民族语言和文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2.2 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语言和文字具有凝聚民族群体的作用。

通过共同使用民族语言和文字,人们可以建立共同的认同感和互信,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2.3 丰富多元文化: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

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和文字有助于维护多元文化的生态平衡,避免文化的同质化和单一化。

3. 民族语言和文字保护的挑战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下,民族语言和文字面临着一些挑战:3.1 如今的主流语言:许多人更倾向于学习和使用主流语言,而较少关注民族语言和文字。

这导致了民族语言和文字的边缘化和衰退。

3.2 文化冲击:全球化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民族语言和文字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

一些年轻人在面对外来文化诱惑时渐渐失去对自己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兴趣。

3.3 缺乏保护措施:在某些地区,民族语言和文字的保护和传承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发展。

4. 促进民族语言和文字保护的措施为了促进民族语言和文字的保护与传承,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4.1 教育与宣传:加强对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教育与宣传,提高民众的关注度和认同感。

可以开设民族语言和文字的相关课程,并在学校和社区进行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民族语言和文字。

4.2 法律与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来保护和促进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语言与文字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语言与文字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语言与文字传承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字、传统技艺、音乐、舞蹈等,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一个民族的根和灵魂。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失去,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它们。

语言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符号之一,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语言面临着消亡的威胁。

在许多国家,英语成为了主要的交流语言,导致本土语言逐渐被边缘化。

为了保护和传承语言,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教育是保护和传承语言的关键。

学校应该将本土语言纳入课程,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学习本土语言。

同时,政府应该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本土语言的教育和研究。

此外,社区也可以组织语言学习班和文化活动,鼓励人们使用本土语言。

其次,媒体的力量也不可忽视。

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可以为本土语言提供更广泛的传播渠道。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媒体使用本土语言进行节目制作和新闻报道。

同时,各个民族也可以自行开办媒体机构,推广本土语言和文化。

除了语言,文字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字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智慧。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拼音和英文来代替传统的汉字。

为了保护和传承文字,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汉字的教育。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生应该从小就学习汉字的书写和意义。

此外,政府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人们使用汉字进行书写和交流。

其次,出版业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出版社可以出版一些与汉字相关的书籍,如汉字故事、汉字书法等,以吸引人们对汉字的兴趣。

同时,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促进汉字相关图书的出版。

此外,社区和家庭也应该承担起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社区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演出、舞蹈表演等,让人们亲身体验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民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机制

民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机制

民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机制民族语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民族群体传承的语言,它承载着民族文化、历史和身份认同。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民族语言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各国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机制和措施。

一、教育机制教育是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的关键机制之一。

学校教育是民族语言学习的重要渠道,政府可以加强民族语言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保障。

此外,教师培训和教材编撰也至关重要,确保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的民族语言教育。

二、媒体机制媒体是将民族语言传播到更广泛受众的有效途径。

政府可以资助或扶持民族语言报纸、电视台、广播台等媒体,鼓励使用民族语言进行新闻报道、节目制作和广告发布。

同时,网络平台的兴起也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政府可以促进在网上创作、发布和传播民族语言相关内容。

三、社区机制社区是民族语言传承的基础,通过社区机制可以促进语言的口头传承和使用。

政府可以设立民间语言学校、培训班或者社区中心,提供一个聚集、交流的场所,促进民族语言的传承和使用。

此外,政府还可以促进民族语言文化节日的举办,激发民众对民族语言的兴趣与热爱。

四、法律机制法律机制是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民族语言的地位和权益。

例如,规定民族语言在政府机关、教育机构、司法系统和公共场所的使用,保障民族语言的合法地位。

此外,政府还可以设立语言保护基金,为民族语言的教育、传播和研究提供经费支持。

五、国际合作机制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也是一个跨国、跨地区的议题。

各国和地区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分享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的经验和政策。

国际组织可以发起相关项目和活动,促进民族语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培训相关人才。

结语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涉及政府、教育、媒体、社区和国际层面的多方合作。

只有通过综合机制的运作,才能有效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研究

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研究

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研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而丰富的文化。

而这些文化成为了每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整个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紧密结合当今现实,发挥自己的力量,让民族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同样充满活力。

首先,我们要明确民族文化的定义。

民族文化是指某一民族以语言、宗教、婚姻、生产方式、风俗习惯、艺术、音乐、文学等各方面的具体表现。

它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对生活、生产、思维方式和审美需求的反映,是集体生活经验和情感创造的结果。

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护语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民族传承和文化传播最基本的媒介和载体。

在学习和保护民族文化时,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民族语言,让语言成为我们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

其次,保护文化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在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因此,为了保护文化艺术,我们需要着重强调传统文化的重建和现代与传统的融合。

我们也应该透过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发扬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些传统文化可以通过现代的方式来进行宣传和展示,如晚会、音乐会、展览、文化节等形式。

通过宣传和展示,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也可以不断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文化人才的培养,让更多的青年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保护民族文化的重点也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化遗产包括所有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和生动见证。

我们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包括修缮博物馆、整修古迹、编辑书籍和记录音像等。

不仅如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促进传统工艺品的制作和流传,抢救嵌入现代生活中的传统人文元素等方式,来保护民族文化。

民族保护措施

民族保护措施

民族保护措施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保护民族的文化、语言和身份已成为一个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民族的长远发展和传承,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民族保护措施展开详细阐述,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教育保护教育是民族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各级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并支持民族地区开设民族文化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应包括民族语言、历史、传统文化等内容,并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感。

此外,还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各民族地区学生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2. 语言保护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对语言的保护意义重大。

为了确保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学习本民族语言的权益。

同时,应加强民族语言的教学和研究,推动民族语言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并积极开展各类语言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民众的语言能力和使用意识。

3. 文化保护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对文化的保护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修复和保护各类文化遗址、古建筑等。

同时,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和基金,用于支持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举办民族文化节庆和展览,提升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就业保护就业是民族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同时,应加强职业培训,提升民族群众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要打击就业歧视现象,保障民族群众在就业过程中的平等权益。

5. 社会参与保护民族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政府应加强对民族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引导,激发各族群众的社会参与意识。

鼓励和支持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提升民族群众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要加强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共同发展。

在实施民族保护措施的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政治化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贵州民族报20041202第3版记者:感谢;住先生接受采访。

贵州是中国多民族居住的省份之一,李主任是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官员,分管民族文化,请您先介绍贵州省少教民族语言的现状。

李明金:先介绍一下贵州省的大体情况。

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语言丰富、民族文化异彩纷繁、民族风情独特浓郁的山_区内陆省份。

全省共有9个州、市0地,88个县市、区、特区,其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另有253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以上;全省共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世居少数民族17个;全省总人口387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1626.5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8%。

从民族语言来看,我省是多民族多语言的省份,是全国民族语文工作面较广、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民族语言多属于汉臧语系,主要有臧缅语族、苗瑶语族和壮侗语族,其中:属汉臧语系苗瑶语族的语言有苗语、瑶语;属于壮侗语族的语言有壮语、布依语、毛南语、仫佬语;属臧缅语族的语言有彝语、白语和土家语等;属汉臧语系而语族未定的有畲语和仡佬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语言有蒙古语和满语。

总的来看,贵州少数民族语言种类繁多,保留较为完整,因而被语言学界称为民族语言的“富矿”省,语言使用情况较为复杂,大部分民族使用两种以上语言。

少数民族不通汉语的情况较为普遍,在17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土家族、回族已转用汉语外,其余仍保留和使用本民族语言。

苗、布依、侗、彝、水等民族还有本民族文字。

在全省16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有900多万人以本民族的语言为第一交际语;有500多万人不通汉语(主要是妇女和儿童);半通汉语的有200多万人;民汉语兼通的有200余万人。

这是对贵州民族语言状况的一个总体概括。

记者:在对贵洲省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有一番认识后,那么政府在促进民族语言文字与文化教育发展上作了那些工作?李明金:根据贵州各民族的实际和遵循“自愿自择”的原则,我们在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了苗、布依、侗、彝四个民族七种文字的“双语文”教学和推行民族文字扫盲,全省开展民族文字推行的县由开始的几个发展到53个县市,学习民族文字的农村扫盲点6000多个一学习人数达450,000多人;开展“双语文”教学的学校1000余所,学生60,000多人,加上不同渠道学习和掌握民族文字的人数达600,000多万人。

用民族文字编译的课本、读物和工具书及报刊100余种,出版发行300余万册(份);民族语电影译制片360多部。

民族语文正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新闻出版、医药卫生、广播影视等领域。

这项工作的开展,对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扶贫攻坚和两基攻坚,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民族团结,继承和宏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协发展,起到不可替代一的积极作用,深受民族地区学校和各民族群众的欢迎及好评。

记者:社会主义中国成立后,政府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请介绍贵州在这方面的情况。

张和平: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敕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我省世居的少数民族中,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除彝文曾作为本民族的传统文字而通行于“古西南夷”地区并传承下了浩如烟海的彝文古籍文献及其近年发现并正在组织抢救的水族的“水书”外,其它民族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少数民族的发展受到极l大的限制,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少数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

优秀传统文化等只能靠口耳相传,因而导致失传、讹传的现象比较严重。

民族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少数民族群众智力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受尽了没有文字的痛苦。

使少数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不能跨越时空界限,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问题,在建国伊始,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专家学者为包括我省苗、布依、侗等三个民族在内的十多个少数民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并批准试验推行,从而使这些民族结束了结绳刻木记事和没有文字的痛苦历史。

贵州省人民政府于1996年同意苗、布依、侗这三种文字作为正式文字推行。

有了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无不为之欣喜,都用本民族堆隆重的礼仪来庆祝民族文字的诞生。

因此,少数民族群众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字怀有特殊的感情,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欲望和渴求及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少数民族群众掌握本民族文字后,如两翅添羽,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用以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挖掘整理民族古籍,使民族文化跨越了时空界限,产生了质的飞跃和升华,融入绚丽多彩的多元文化和主流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宝库。

记者: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已蜚声海内外,是否与其民族语言文字有关?张和平: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想的物质载体,思想是语言的内容,各民族语言文字有其特殊的内部规律和结构。

语言文字本身是文化的一个部分。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及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和积累的文化积淀和背景各不相同,从而构成了各具特色的本民族的灿烂文化,这些灿烂文化是各族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与本民族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符号才能准确的将其表达出来,反之,不是走样就是讹传或诃不达意。

我省民族语言保留得较为完整,各民族人民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既相互交流,又相互影响的多元文化,不愧为我省,乃至我国和世界的文化瑰宝,在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如:《苗族古歌》的搜集和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反排木鼓舞”及其芦笙舞;布依族的《布依族古歌》、“八音盒”、“好花红”;侗族的《侗族大歌》及其用多声部演唱而享誉世界乐坛的“侗族大歌”;数以千万字的彝文古籍文献《西南彝志》、《彝族源流》的翻译整理出版和被誉为水族的“易经”、“圣经”、“百科全书”的水书的抢救等等,都是民族语文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之结果。

为中华民族和世界民族文化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记者: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李明金: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我省是多民族多语言的省份,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我国,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党和国家及其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为了切实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一是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关于中国开展民族语文工作和双语文教学的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两份文件上有具体表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1991]32号):指出“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在适当年级增设汉语文课程,实行双语文教学,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和国务院(国发[2002]14号):“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

正确_处理使用少数民族语授课和汉语教学的关系,部署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编写少数民族学生适用的汉语教材。

要积极创造条件,在使用民族语授课的民族中小学逐步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

国家对‘双语’教学的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重点扶持。

”等。

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等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等十五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二是我省的主要政策和措施:为了加强对我省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宏扬中华民族民间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贵州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于2002年7月30日颁布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

规定了我省需要保护的民族民间文化。

还规定了我省民族、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在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具体任务。

为此,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民宗委于2002年10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在该意见中特别强调:“在不通晓汉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要认真坚持开展‘双语’教学。

有条件的地方,应将‘双语’教学逐步提前到学前教育阶段实施,使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学生既能在日常生活中用本民族语言交流,又能使用普通话顺利完成学业。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中,要把对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需要作为重点来考虑,制定长期的培养培训计划。

要组织力量对本地‘双语’教学进行专门研究,不断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等;2002年11月13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贵州省民宗委、贵州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双语文”教学、师资培讯、教材读物的编译出版和民族文字的推广和农村扫盲等提出了要求,文件从四个方面作了具体的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马列主义民族观、语言观的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并强调指出“做好民族语文工作,不仅是贯彻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需要,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高度提高认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政策,按照‘自愿自择’,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有利于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发展的原则,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二是要认真总结双语教学的成绩和经验,积极推进“双语”教学的深入和发展。

在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是消除学生的语言障碍,促进学生智力开发,促进汉语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是民族教育的一大特点。

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通过母语开发儿童的智力,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

各级政府特别是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和教育、民族等职能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做好“双语教学”的规划和实施:(一)把“双语”教学纳入民族教育体系。

在教学计划安排、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应纳入政府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双语”教学解决语言障碍的优势。

在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将适龄儿童提前1-2年入学,开展学前教育,在小学阶段适当实施“双语”教学。

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增进学生“双语”能力的发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师资培训。

第一是抓好对现有“双语”教师的培训,从今年起,每年举办2期“双语”师资培训班,提高教师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