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试验记载方法与标准
油菜实验报告

油菜实验报告油菜实验报告引言: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经济价值。
本实验旨在研究油菜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不同环境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为油菜的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实验设计与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三个处理组:A组(正常光照+适宜温度),B组(弱光照+低温),C组(强光照+高温)。
每组设立三个重复。
2. 实验方法在实验开始前,先将油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发芽处理。
待种子发芽后,将其均匀分布在不同处理组的培养箱中。
每组培养箱的光照和温度条件根据处理组的要求进行调控。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株生长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测量,可以明显看到不同处理组的油菜植株生长情况存在差异。
在A组中,油菜植株生长健壮,叶片翠绿,根系发达。
而在B组中,油菜植株生长较慢,叶片较小,根系发育不良。
在C组中,油菜植株生长过快,叶片颜色较浅,根系也较为脆弱。
2. 叶片光合作用速率通过测量不同处理组油菜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可以发现光照和温度对其影响较大。
在A组中,油菜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较高,达到了最佳状态。
而在B组和C组中,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分别受到了光照不足和温度过高的限制。
3. 营养元素含量通过测量不同处理组油菜植株的营养元素含量,可以了解不同环境因素对油菜的营养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在A组中,油菜植株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均处于较为适宜的范围。
而在B组和C组中,营养元素含量明显降低,分别受到了光照不足和温度过高的限制。
三、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照和温度是影响油菜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有利于油菜植株的正常生长。
2. 光照不足会导致油菜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较小,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营养元素吸收不足。
3. 光照过强会导致油菜植株生长过快,叶片颜色较浅,根系脆弱,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营养元素吸收不足。
4. 温度过低会导致油菜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较小,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营养元素吸收不足。
油菜的研究报告

油菜的研究报告油菜的研究报告一、引言油菜,学名Brassica napus L.,是十字花科油菜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油菜的籽粒含有丰富的油脂,可以提炼出植物油和动物饲料。
此外,油菜还具有抗氧化、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等保健功效,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植物。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油菜的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特性,并对油菜的抗逆性进行评估。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油菜的良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三、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选取了若干个品种的油菜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普通油菜、高油油菜和芥菜油菜等。
2. 方法(1)生长情况观察:通过野外试验,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油菜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2)产量测定:收获期到来后,对油菜植株进行收割,并测定各品种产量。
(3)品质特性分析:提取油菜籽粒,并进行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芥子油酸等品质指标的分析。
(4)抗逆性评估:通过水分胁迫、高温胁迫、盐碱胁迫等实验,评估油菜的抗逆性能。
四、结果与讨论1. 生长情况:观察结果显示,普通油菜的生长速度较快,花期较长;高油油菜的生长速度适中,适合种植;芥菜油菜的生长速度较慢,但适应性强。
2. 产量与品质特性:通过对各品种油菜的产量测定和品质特性分析发现,普通油菜和高油油菜的产量较高,而芥菜油菜的油脂含量较高,芥子油酸含量适中。
3. 抗逆性评估:抗逆实验结果显示,普通油菜和芥菜油菜对水分胁迫和盐碱胁迫具有一定的抗性,而高温胁迫对普通油菜和高油油菜影响较大。
五、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普通油菜和高油油菜是产量较高的油菜品种,适合大面积种植;2. 芥菜油菜的油脂含量较高,适合提炼植物油;3. 普通油菜和芥菜油菜具有一定的抗逆性能;4. 对于油菜的良种选育和栽培管理,应考虑品种选择和适应环境因素。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3。
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一、引言油菜是中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丰富了我国人民的食用油资源。
而赣北地区作为我国油菜的主要生产区之一,对油菜品种的选择和研究尤为重要。
为了寻找更适合赣北地区生长的新品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试验,以期为当地的油菜种植业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种植方案。
二、试验目的通过对赣北地区典型的油菜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探讨其在当地生长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为赣北地区油菜种植业提供科学依据。
三、试验材料和方法1. 试验材料本次试验选取了三个油菜新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它们分别是A、B、C三个品种。
这三个品种在其他地区均有较好的产量和适应性表现,但是在赣北地区的生长状况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评估。
2. 试验方法本次试验选择了赣北地区一个典型的油菜种植基地进行试验。
我们在相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立3个重复试验。
在生长期结束后,采集每个重复试验的产量和质量数据,以进行后续的对比分析。
四、试验结果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的试验结果:1. 产量对比A品种:平均产量为1250kg/亩B品种:平均产量为1350kg/亩C品种:平均产量为1200kg/亩2. 适应性对比A品种:在赣北地区的适应性较好,生长势健壮,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应性较强。
B品种:同样在赣北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表现,生长期较早,早晚温差对其影响较小。
C品种:适应性表现一般,生长势不如A、B两品种。
3. 品质对比A品种:油菜籽的油脂含量较高,质量较好。
B品种:油脂含量和质量表现稳定,符合市场需求。
C品种:油脂含量稍低,质量一般。
五、结论1. 对于赣北地区油菜的种植,B品种的产量和适应性表现最优,是最适合的品种之一。
2. A品种虽然在产量和适应性上略逊于B品种,但质量较好,也是值得推广的一个选择。
3. C品种在赣北地区的生长状况相对较差,不适合进一步推广种植。
六、展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关注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的研究,寻找更加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为当地的油菜产业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技术

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技术一、田间试验方法1、田间试验设计每试验点同组试验在同一地块进行,按试验方案画出田间种植图,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区域试验13.34平方米、筛选试验6.67平方米,试验点小区面积应一致;2、区组的方位:区组排列的方向应与试验地实际或可能存在的肥力梯度方向一致;一、田间试验方法3、小区的形状与方位:小区长方形,品种行数不少于5行,小区长边应与试验地实际或可能存在的肥力梯度方向平行;4、保护行设置:区域试验四周均应设置保护行,保护行不少于4行,保护行品种与对应小区品种一致。
5、走道设置:为方便田间操作管理,区组间、小区间及试验与保护行间应设置走道,小区间及试验与保护行间走道和区组间走道以0.67米为宜。
二、试验地的选择试验地应选择地势平坦、不受荫蔽、远离畜禽、形状规正、大小合适、灌排方便、地力均匀、肥力中上、前作(非十字花科植物)一致的地块。
区域试验地应注意轮作换茬。
三、试验种子的准备在播种前严格按照田间试验种植图首先在室内分装好种子,为确保播种均匀,可先将每小区种子分装成多个小包,然后确定每小包种子种多少行(如每小区播16行时,可分4包种子,每包种4行),然后将每小区种子扎在一起并按小区编上号。
播种时先按小区编号发放种子,经核对无误后再进行播种。
四、适时播种、严把播种质量关适宜的播种期是根据不同品种的生育特性、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气候因子、耕作制度等决定的。
其中气候条件又是确定适宜播种时期的重要因子。
在我省气候条件下油菜的适宜播种期育苗移栽一般在9月10日左右,直播一般在9月底至10月上旬。
一般要求播种后3天内无大雨,无长期的阴雨连绵天气。
播种时要求田间土块颗粒小,耕耙均匀,含水量适中。
一般田间含水量在60-70%最有利于油菜出苗。
油菜直播播种时必须做到稀播、匀播,力求均匀一致。
种子播完后应及时浅覆土以利保墒提墒。
同时为确保试验地苗全、苗匀,还可在各小区两端1—2行的保护行中适当多播点种子,以利移苗补缺,但补缺的苗必须带土移栽、及时浇水以利快速返青活苗。
油菜品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为了提高油菜品质,满足消费者对优质食用油的需求,本研究通过实验室分析和田间调查,对油菜品质进行评价,为油菜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油菜品种为我国常见品种,包括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等。
2. 实验方法(1)样品采集: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油菜田中采集样品,包括种子、植株和土壤。
(2)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油菜种子进行清洗、晾干,然后进行样品制备。
(3)实验室分析:① 油菜籽含油量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油菜籽含油量。
② 油菜籽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油菜籽蛋白质含量。
③ 油菜籽油脂酸价测定:采用酸价测定法测定油菜籽油脂酸价。
④ 油菜籽油脂过氧化值测定:采用过氧化值测定法测定油菜籽油脂过氧化值。
⑤ 油菜籽脂肪酸组成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油菜籽脂肪酸组成。
⑥ 油菜籽品质感官评价:由专业评鉴人员对油菜籽的色泽、气味、口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4)田间调查:① 采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模式的油菜田样品,进行实地调查。
② 记录油菜植株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③ 对油菜籽产量、品质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室分析结果(1)油菜籽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平均含油量为45.2%,白菜型油菜平均含油量为35.6%。
(2)油菜籽蛋白质含量:甘蓝型油菜平均蛋白质含量为22.3%,白菜型油菜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8.7%。
(3)油菜籽油脂酸价:甘蓝型油菜平均酸价为1.2,白菜型油菜平均酸价为1.8。
(4)油菜籽油脂过氧化值:甘蓝型油菜平均过氧化值为0.1,白菜型油菜平均过氧化值为0.2。
(5)油菜籽脂肪酸组成: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似,均为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
(6)油菜籽品质感官评价:甘蓝型油菜色泽金黄、气味清香、口感细腻,品质较好;白菜型油菜色泽偏黄、气味较淡、口感较粗,品质较差。
2. 田间调查结果(1)不同品种油菜的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相似。
油菜试验研究观察记载项目和标准

油菜试验研究观察记载项目和标准油菜试验研究观察记载项目和标准油菜试验观察记载项目及标准一、物候期观察记载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以下同)2.出苗期:以预选密度的75%的幼苗出土,子叶张开平展为标准,穴播以穴计算,条播以面积计算。
3.现蕾期:以50%以上植株轻轻揭开2~3片心叶,即可见明显的绿色花蕾为标准。
4.抽苔期:以50%以上植株主茎开始延伸,主茎顶端离子叶节达10厘米为标准。
5.初花期:以全区有25%植株开始开花为标准。
6.盛花期:以全区有75%以上花序已经开花为标准。
7.终花期:以全区有75%以上花序完全谢花(花瓣变色,开始枯萎)为标准。
8.成熟期:以全区有50%以上角果转黄变色,且种呈成熟色泽为标准。
9.收获期:实际收获日期。
10.生育日期(包括播种至出苗,出苗至现蕾等):以24小时为一天,各种生育日数前一物候期出现之当日不足24小时,不能作一天计。
二、品种一致性的观察记载1.幼苗生长一致性:于五叶期前后观察幼苗之大小,叶片之多少。
有80%以上幼苗一致者为“齐”;60%~80%幼苗一致者为“中”;生长一致的幼苗不足60%者为“不齐”。
2.植株生长整齐度:于抽苔盛期观察植株的高低、大小和株型。
有80%以上植株一致者为“齐”;60%~80%植株一致者中”;生长一致的植株不足60%者为“不齐”。
3.成熟一致性:于成熟时观察,有80%以上植株成熟者为“齐”;60%~80%以上植株成熟一致者为“中”;成熟一致的植株不足60%者为“不齐”。
三、抗逆性调查1.抗寒性(冻害):在融雪或严重霜冻解冻后三至五天观察。
以随机取样法每小区调查30~50株。
(1)冻害植株百分率:表现有冻害的植株占调查植株总数的百分数。
(2)冻害指数:对调查植株逐株确定冻害程度,冻害程度分0、1、2、3、4、五级,各级标准如下:“0”植株正常,未受冻害;“1”仅个别大叶受害,受害叶层局部萎缩呈灰折色;“2”有半数叶片受害,受害叶层局部或大部萎缩、焦枯,但心叶正常;“3”全部叶片大部受害,受害叶局部或大部萎缩、焦枯心叶正常或受轻微冻害,植株淌云彩恢复生长。
油菜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油菜品种试验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进行油菜品种试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试验,可以筛选出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优质油菜品种,为油菜生产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油菜品种的试验,评估其产量、抗逆性、品质等性状,为油菜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推广优质油菜品种,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
三、试验内容。
1. 试验地点,选择不同生态环境的试验点进行试验,包括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
2. 试验品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油菜品种进行试验,包括不同的杂交组合、自交系等。
3. 试验指标,主要包括产量、油脂含量、抗逆性、品质等指标。
4. 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进行大面积试验。
5. 试验过程,包括播种、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全过程管理。
四、试验步骤。
1. 选取试验地点,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条件,选择不同的试验地点。
2. 确定试验品种,根据试验地点的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的油菜品种进行试验。
3. 制定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和试验指标,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包括试验设计、管理措施等。
4. 实施试验,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试验的播种、管理、施肥等工作。
5. 数据采集和分析,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评估不同品种的性状表现。
6. 结果总结,根据试验结果,总结不同品种的表现,选取优质品种进行推广应用。
五、试验保障。
1. 资金保障,确保试验经费的到位,保障试验的正常实施。
2.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试验的实施和管理。
3. 设备保障,提供必要的试验设备和工具,保障试验的顺利进行。
4. 安全保障,加强安全管理,确保试验过程中的安全。
六、试验预期。
通过本次试验,预期可以筛选出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优质油菜品种,为油菜生产提供更多的选择,推动油菜产业的发展。
七、结语。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油菜品种试验的实施方案,包括研究背景、试验目的、试验内容、试验步骤、试验保障和试验预期等内容,旨在为油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推广优质油菜品种,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
油菜试验实施方案

油菜试验实施方案一、前言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质量,我们决定开展油菜试验,以寻求更科学、更有效的种植方式。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油菜试验的实施方案。
二、试验目的1. 确定最适宜的油菜种植密度,以提高单株产量;2. 探索最佳的施肥方案,以提高油菜的品质和产量;3. 确定最佳的灌溉水量,以提高油菜的抗旱能力和产量;4. 寻求更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三、试验地点选择试验地点选择在油菜种植面积较大、土壤肥沃、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进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四、试验方案1. 种植密度试验在试验地点选取不同的种植密度进行试验,分别设置不同的株行距和株间距,以比较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2. 施肥方案试验在试验地点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案进行试验,包括不同种类和比例的氮、磷、钾肥料的施用量,以比较不同施肥方案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灌溉水量试验在试验地点设置不同的灌溉水量进行试验,包括干旱条件下的少水灌溉和充足水灌溉,以比较不同灌溉水量对油菜产量和抗旱能力的影响。
4. 病虫害防治试验在试验地点采用不同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试验,包括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以比较不同防治措施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五、试验方法1. 试验数据的收集在试验期间,对每个试验组的生长情况、产量、品质和病虫害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观察。
2. 数据的统计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方差分析等,以比较各组试验结果的差异性和显著性。
3. 结果的总结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对各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六、试验周期安排试验周期安排为每年的油菜种植季节,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中的数据收集和观察、试验后的数据分析和总结,以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可靠。
七、试验人员安排试验人员包括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和农民代表,以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油菜配方肥验证试验

油菜配方肥验证试验引言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农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农民们对油菜的生产技术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油菜的施肥管理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开展了油菜配方肥验证试验,以验证使用配方肥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一、试验目的通过本次试验,旨在验证配方肥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油菜的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地点、时间及对象本次试验地点选择了油菜种植面积较大的农田进行,试验时间安排在油菜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观察,试验对象选择了不同品种的油菜进行比较。
三、试验设计及方法1. 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了不同肥料处理的田间试验设计,分为两组,分别为配方肥处理组和常规施肥处理组,每组设有三个重复试验区。
在处理组中使用了配方肥进行施肥管理,而在对照组中使用了传统的施肥方法。
2. 试验方法对试验地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并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确定了配方肥的种类和施肥量。
然后在油菜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施肥管理,记录施肥的时间和数量。
在油菜生长期结束后,对油菜产量和品质进行收获和检测,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的影响。
四、试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 产量比较经过对油菜产量的比较分析,发现使用配方肥进行施肥管理的油菜产量明显高于常规施肥管理的油菜产量。
在相同生长条件下,配方肥处理组的油菜产量平均比常规施肥处理组的油菜产量提高了15%以上。
2. 品质比较除了产量之外,我们还对油菜的品质进行了检测比较。
结果显示使用配方肥处理的油菜品质更好,地上部分颜色鲜艳,植株生长良好,叶片饱满翠绿。
而在常规施肥处理组中,油菜植株的生长状态较差,叶片发黄,品质不如配方肥处理组。
五、结论与建议本次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配方肥进行油菜的施肥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建议农民在进行油菜种植时,可以考虑使用配方肥进行施肥管理,以达到更好的生产效果。
油菜品种田间记载项目与标准

油菜品种田间记载项目与标准一、田间观察记载项目(一)物候期(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以下同)。
(2)出苗期:以全区75%的幼苗出土,子叶平展为标准。
(3)五叶期:以全区75%植株的第五片真叶平展为标准。
(4)现蕾期:以全区75%以上植株剥开2~3片心叶可见绿色花蕾(白菜型油菜可直接见到花蕾)为标准。
(5)抽薹期:以全区75%以上植株主茎伸长,顶端离子叶节10cm 为标准(北方春播油菜以5cm为标准)。
(6)初花期:以全区25%植株开花为标准。
(7)盛花期:以全区75%以上花序开花为标准。
(8)终花期:以全区75%以上花序停止开花为标准。
(9)成熟期:以全区75%以上角果呈枇杷黄色,或主轴中段角果内种子开始变色为标准。
(10)收获期:实际收获日期。
(11)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
1、苗期(1)子叶形状:一般分心脏型、肾脏型和杈型三种,于2~3片真叶时观察。
(2)幼茎色泽:指第一片真叶出现时子叶下轴的色泽,分绿、微紫和紫色三种。
(3)心叶色泽:指3~4片真叶时,尚未展开之心叶的色泽,分黄绿、绿和紫色三种。
(4)刺毛:分多、少、无三种,于4~5片真叶观察。
(5)基叶:甘蓝型于7~9片真叶,白菜型于3~5片真叶,芥菜型5~7片真叶时观察以下各项:①叶型:分完整型、裂叶和花叶三种。
完整型——叶身完整无裂片,形状分椭圆、匙型、卵圆形、倒卵圆形和披针型五种。
裂叶——分浅裂叶和深裂叶两种。
浅裂叶的叶身下部之缺刻不达中肋,未形成侧裂片。
深裂叶的叶身下部有深至中肋的侧裂片,一般成对着生,对数不等。
上部叶面积较大的称顶裂片,形状分长、圆、扁三种。
花叶——叶身呈不规则深缺裂。
②叶色:分黄绿、浅绿、油绿、深绿、兰绿和紫色七种。
③叶脉色泽:分白、绿、紫三种。
④叶柄:分长、短、无三种。
叶柄有裙边的,一侧裙边宽于中肋者为无柄叶,窄于中肋者为有柄叶。
叶柄长占叶全长不足2/3的为短,1/3以上者为长。
⑤叶缘形状:指完整叶和顶裂片边缘的形状,分全缘、波状和锯齿状三种。
油菜试验记载标准及相关表格

附件1油菜品种试验记载标准1 气候概况及自然灾害对试验的影响何种因素、时间及影响程度。
2 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如遇特别干旱不能及时出苗,需记载播种后的降雨及灌溉情况。
3 现蕾期以50%以上植株可见明显的绿色花蕾为标准。
4 初花期以全区有25%植株开始开花为标准。
5 终花期以全区有75%以上植株完全谢花(花瓣变色,开始枯萎)为标准。
6 成熟期以全区有50%以上角果转黄变色,且种子呈成熟色泽为标准。
7 收获期实际收获日期。
8 品种生长势和一致性8.1 调查时间抽苔后期观察植株的高低、大小和株型。
8.2 分级标准生长势分“强”、“中”、“弱”三级;一致性分齐、中、不齐三级。
80%以上植株一致者为“齐”;60%-80%植株一致者为“中”;生长一致的植株不足60%者为“不齐”。
9 抗逆性调查9.1 抗寒性9.1.1 调查时间在融雪或严重霜冻解冻后三至五天调查。
.9.1.2 评价方法表现有冻害的植株占调查植株总数的百分数。
9.2 抗倒伏性9.2.1 调查时间在成熟期进行目测调查。
9.2.2 分级标准分直、斜、倒三级。
主茎下部与地面角度在80度以上为“直”;80度至45度者为“斜”;小于45度者为倒。
9.3 抗病性青荚后期记载各品种菌核病、病毒病的田间发生情况。
按抗、中、感三级记录。
20%以下植株明显感病者为“抗”;20%-50%植株明显感病者为“中”;50%以上植株明显感病者为“感”。
10 考种项目10.1株高子叶节至全株最高部位的长度,精确至0.1cm;10.2分枝部位子叶节至主茎上第一个有效分枝间的长度,精确至0.1cm;10.3有效分枝数至少有一个有效角果的分枝总数,包括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精确至0.1个;10.4有效角果数含有1粒以上饱满或半饱满种子的角果总数,包括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全株有效角果数,精确至0.1角;10.5每角粒数每株20角,总计400角中的饱满或半饱满种子平均值,精确至0.01粒;10 产量结果10.1 小区产量指小区实收产量,以kg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三位。
油菜试验记载方法与标准

油菜试验记载方法与标准一、生育期:播种期:实际播种时间,以月/日表示。
出苗期:75%幼苗出土并子叶张开展平。
移栽期:实际移栽期,以月/日表示。
抽苔期:75%以上植株主茎伸长,顶端离子叶节10厘米。
初花期:25%植株开花。
终花期:75%以上花序停止开花。
成熟期:75%以上角果显枇杷黄色或主轴中段角果内种子开始变色。
收获期:实际收割时间,以月/日表示。
全生育日数:出苗至成熟的天数。
二、生长动态:一般在苗期、越冬期、抽苔期、始花期各进行一次测量,选择有代表性植株10株,考查以下项目。
叶龄:指主茎上已展开的叶片数(进行标记)。
绿叶数:指调查时主茎上已展开的绿叶数(不包括子叶)。
最大叶片长宽度:长度,从叶片着生处量到叶片的顶端;宽度,测量叶身最宽处。
(长柄叶、短柄叶、无柄叶的测量要求见附图)根颈粗:子叶节至出生侧根之间,最粗处的直径(cm)。
单株鲜重、干重:包括地上部和地下部。
可将根、茎、叶等分别测定鲜重。
将称量的样本置于105℃烘箱中,烘30min,然后降至80℃烘至恒重时的重量为干重(单位:g)。
叶面积:测定方法采用长宽系数法测定,也可采用打孔称重法测定。
叶面积指数:指群体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
开展度:指越冬期单株叶片展开的最大宽度。
三、室内考种项目和记载标准(每区或品种(系)取样10株)。
株高:自子叶节至全株最高部分的长度,以厘米表示。
根颈粗:指子叶节处直径,以厘米表示。
分枝位高度:指子叶节至第1个一次有效分枝的间距,以厘米表示。
一次有效分枝数:指主茎上着生的分枝,具有1个以上有效角果的分枝数。
二次有效分枝数:指一次分枝上着生具有1个以上有效角果的分枝数。
主轴有效长度:指主花序上第一个有效角果至顶端有效角果之距,以厘米表示。
结角密度:指主花序长度,与总有效角果数之比,以个/厘米表示。
全株有效角数:指主花序、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上具有1粒以上的角果总数。
角果长度:即果身长度(不包括果柄和果喙)。
见附图角果宽度:指角果最宽部位的宽度。
油菜综合实验报告完整版

油菜综合实验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油菜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意义1. 了解油菜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练习和掌握油菜去雄杂交技术,了解和掌握油菜自交技术。
2. 学习油菜考种及产量测定方法;了解和掌握油菜形态特征和品质特征。
二、实验用品1.材料甘蓝型油菜或白菜型油菜品种2.仪器用具剪刀、镊子、网袋、纸袋、回形针、纸牌、铅笔等。
三、实验内容1.花器构造油菜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常异花授粉(甘蓝型和芥菜型,天然异交率一般为5%-10%,最高不超过30%)或异花授粉(白菜型,天然异交率一般为80%-90%以上)作物。
油菜的花序为总状无限花序,由主花序和分枝花序组成。
在花序上互生许多单花,花由花柄、花萼、花冠和雄蕊等组成。
花瓣4片与花萼4片互生,作十字形排列,称十字花冠。
雄蕊6枚,侧面的一对为短花丝,中央的两对为长花丝,特称四强雄蕊。
雌蕊由2心皮组成,由假隔膜(胚座框)将子房隔成两室。
胚珠着生在心皮的边缘,为侧膜胚座。
2.开花习性油菜的开花顺序是先主花序,第一分枝、第二分枝花序依次由上而下开放,同一花序的花朵无论是主花序还是分枝花序都是由下向上依次开放。
油菜单株花期的长短因品种、气候和裁培条件而异,一般为20-30天,每天开花时间一般在上午7时到12时,以9-11时开花最盛。
油菜开花散粉的最适相对湿度为75%-85%,最适温度约为14-18℃。
10℃以下开花数减少,5℃以下一般不开花。
油菜花的雌蕊较雄蕊先熟,且生活力较强,开花前后7天内柱头均具有受精能力,但以2-3天内受精结实率最高。
油菜的花粉落在柱头上45分钟后即可萌发,经1-24小时完成受精过程。
3.油菜的自交不亲和性在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上,可用优良的自交不亲和系作母本,优良品种作父本,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用于生产,以提高油菜的产量。
油菜测产

二、内容 油菜的每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 油菜的每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是 构成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 构成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受栽培 条件、气候条件及病虫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条件、气候条件及病虫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每株有效角果数。 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每株有效角果数。因 收获前进行油菜主要经济性状的考查, 此,收获前进行油菜主要经济性状的考查, 是总结经验、分析增、减产原因, 是总结经验、分析增、减产原因,以供来年 制定生产规划和栽培措施的重要依据。 制定生产规划和栽培措施的重要依据。
主花 有序 效角 果数
(个)
主花 序结 果密 度
(个/ cm)
每 每株有效 果 角 粒 果 数 数 ( 重
千 粒 重
(g) )
单 株 产 量
(g)
(g 个)
种 子 色 泽
理 论 产 量
(kg/667㎡ )
备 注
2. 根据两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 关系,阐述在栽培上应采取哪些相应措 施。
(三)理论产量的计算
666.7m2内株数 每株果数 每果粒数 千粒重 × × × 2 理论产量kg / 667m ) = ( 1000000
五、作业
1.
将考种结果填入下表
株 高
(
品 种
m (cm) )
有效 分枝 起点 c c 高度
一次分枝 数
(
有 效 (个)
无 效 (个)
主花 序有 效长 度
(cm)
(二)考察项目及其标准
1. 株高:自子叶节至植株顶端的高度。 2. 有效分枝起点:指子叶节至主茎上最下一个第一次有效分枝着生处的 高度。 3. 有效分枝数:主茎结有一个以上有效果的第一次分枝数。 4. 无效分枝数;没有一个结实角果的第一次分枝数。 5. 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基部时叶节处至主花序顶端最上一个结实角 果着生处的长度。 6. 主花序结果密度:主花序最下一个角果着生处到最上一个有效角果着 生处的长度,去除总花序上总角果数,以果数/cm表示。 7. 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指主花序上有效结实角果。 8. 全株有效果数:指全株含有一粒以上饱满或半饱满种子的角果数。 9. 每果粒数:以千粒重除单株产量乘1000,得单株总粒数,再以单株果 数除之,即得平均每果粒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10. 千粒重:数半饱满以上的晒干种子1000粒称重,以g表示,重复2-3 次,取其平均值。 11. 种子色泽:分黄、黑、红、棕等。 12. 单株产量:将全株种子称重,以g表不
油菜成熟期取样考种方法及原始数据记载表

油菜成熟期取样考种方法及原始数据记载表1 油菜生长性状及产量测定油菜的株高、茎粗、有效分枝点高、主轴高度、有效分枝数(一次、二次)、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轴、一次、二次)、每角粒数(主轴、一次、二次分枝各取代表性10个测定)、千粒重(主轴、一次、二次)、单株生产力(即单株分别脱粒称重)。
2 干物质积累按每小区平均一次分枝数取3株,分茎、枝(主轴、一次、二次分枝)、角果(主轴、一次、二次分枝)、果壳(主轴、一次、二次)烘干至恒重,称重。
3 角果表面积计数全株的角果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角果若干,分别测量主轴、一次分枝、二次分枝角果的果身长度和最大宽度,并按公式计算角果的表面积。
4 结角层结构室内分层,每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3株,平放在桌子上,从植株最上一个角果开始向下每10cm(或其它固定间距)一层,剪下所有角果计数,然后每层选取中等大小的角果30个,测量角果的长度和最大宽度,并计算角果的表面积,方法同上。
各层所有角果烘干脱粒后分别称籽粒重、果壳重。
各层中随机选取3个1000粒称重,取其中2个相近的、相对误差小于5%的平均作为该层的千粒重。
每角粒数根据各层籽粒重、角果数和千粒重推算。
结角起点和终点分别以主序的结角起点和终点高度作为0,各分枝的结角起点和终点分别与序相比较,高者为正值,低者为负值。
年试验油菜成熟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测定表格(3株)处理号年月日每株分别测定相关性状,分样后在三株中取10主轴、一次、二次代表性角果测定角果面积,每角粒数,重复3次。
烘干称重后,分别测定千粒重,重复2次。
年试验油菜成熟期结角层结构测定表格(3株)处理号年月日从植株最上一个角果开始向下每10cm为一层,剪下每层所有的角果计数,每层选取10个角果测量角果表面积,烘干脱粒后,计籽粒重与果壳重,并重复2次测每层千粒重。
每角粒数根据各层籽粒重、角果数和千粒重推算。
年试验油菜成熟期干物质重量测定表格(3株) g 年月日。
油菜的检验报告

油菜的检验报告1. 引言油菜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被广泛种植和利用。
为了确保油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对其进行定期的检验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油菜的检验方法和结果,以确保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
2. 检验目的油菜的检验主要是为了确认其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检验,可以确定油菜产品是否合格,以及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3. 检验过程3.1 样品采集在进行检验之前,需要采集油菜样品。
样品应该在不同种植地点和时间点进行采集,以代表不同批次的油菜产品。
3.2 外观检查在外观检查中,需要观察油菜的整体外观和形态特征。
合格的油菜应该具有鲜绿的叶子,茎干坚硬,没有明显的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3.3 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油菜检验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常会对油菜中的营养成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进行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和方法来完成。
3.4 脂肪含量测定油菜的主要产物是油,因此测定脂肪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体积测定法或重量测定法来确定油菜中的脂肪含量。
3.5 品质评价对油菜的品质进行评价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步骤。
品质评价通常包括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评价。
感官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和品尝来确定产品的外观、口感、气味等方面是否符合标准。
3.6 结果分析根据以上的检验步骤和方法,可以得出油菜的检验结果。
结果应该与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对比,以确定产品是否合格。
4. 结论通过对油菜的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油菜的外观符合标准,没有明显的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油菜中的营养成分和农药残留均符合标准要求。
- 脂肪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油菜中的脂肪含量达到标准要求。
- 品质评价结果显示油菜的口感、气味等方面符合标准要求。
5. 建议基于对油菜的检验结果,可以向生产者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例如,加强农药使用的管理和控制,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提高种植技术等。
6. 参考文献[1]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油菜质量检验标准[S].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9.[2] 张三, 李四. 油菜的质量检验方法与技术[M]. 科学出版社, 2018.以上是对油菜的检验报告的步骤和思路的详细介绍。
油菜品种试验报告模板

油菜品种试验报告模板一、引言油菜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北方地区。
随着科技的发展,油菜品种的培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试验旨在对比评价不同油菜品种的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为选育更优良的油菜品种提供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选取了X、Y、Z三个常见的油菜品种作为研究对象。
2.2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4个重复,共计12个实验小区。
2.3 油菜的栽培管理按照常规的油菜栽培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灌溉等管理措施。
2.4 观测指标- 生长状况:对每个实验小区的油菜植株进行生长情况观察,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和根系发育状况等。
- 产量:收获期到来后,对每个实验小区的油菜进行收获,并记录油菜籽粒的产量。
- 品质:将每个实验小区的油菜籽粒进行化验,分析其油脂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等指标。
三、结果与分析3.1 生长状况比较经过观察,发现X品种的油菜植株高度较矮,叶片数量较少,根系发育较差,而Y品种和Z品种的生长状况较好。
3.2 产量比较收获后,经过称重和计数,得到以下数据:- X品种的油菜籽粒产量为100 kg;- Y品种的油菜籽粒产量为120 kg;- Z品种的油菜籽粒产量为130 kg。
由此可见,Z品种的油菜产量最高,Y品种次之,而X品种产量最低。
3.3 品质比较对油菜籽粒的化验结果如下:- X品种的油脂含量为45%;- Y品种的油脂含量为48%;- Z品种的油脂含量为50%。
- X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为20%;- Y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为22%;- Z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为25%。
由此可见,Z品种的油脂和蛋白质含量均较高,Y品种次之,而X品种的含量最低。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的试验结果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在生长状况方面,Z品种的油菜植株生长状况较好,建议该品种作为油菜种植的首选。
2. 在产量方面,Z品种的油菜产量最高,建议农民选择该品种进行种植,以获得更高的产量。
油菜品种比较试验方案

油菜品种比较试验方案油菜品种比较试验,是为评价不同油菜品种或材料品质之间的差异,优化栽培管理方式而建立的试验。
本次油菜品种比较试验将选择两个油菜品种,一起进行比较,以考察它们在产量、品质和耐盐性等方面的差异。
一、试验种类本次油菜品种比较试验主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由于本次试验仅比较油菜品种,不涉及肥料控制等施肥管理方案,因而控制项的选择会随土壤状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两个油菜品种将在同一地块上按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种植,并以总统块试验的形式搭建试验。
二、抽样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的样品采摘时间是在两个品种植株经过定植7-10天后,植株落叶面,穗腋穗齐全时代,大部分耳穗已经花穗初发出苞时,即花穗与花柱齐全,种子胚乳近完全变成浆滑状,果茎膨大饱满,未退化,种子未熟透;采摘时应作应急备用,一次勤摘5-10棵植株作样品,即取机变性植株,在油菜种植域内同类植株间隔50cm采摘样品。
三、化验指标本次油菜品种比较试验主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具体指标主要包括产量、品质和耐盐性指标。
1.产量指标:(1)单位面积植株数:计算测定偏穗数(2)单植株结籽数:按0.5担重取5棵植株,测定单穗结实情况(3)油粕比:取5棵植株的穗进行实验,测定油粕比。
2.品质指标:(1)叶绿素荧光参数:采用荧光光度仪,测定植株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2)种子油的酸值:按国家标准进行测定(4)种子营养素含量分析:采用飞行时间质谱仪,测定种子中主要营养素含量3.耐盐性指标:(1)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植物体内蒸腾、胞渗透压和根系活性指标(2)外部形态指标:测定植株的根系穗腋、病害状况及灾害扩散情况四、试验设计技术1.总统块试验:油菜品种比较试验采用总统块试验方法(TWB),总统块试验是一种随机区组试验,具有控制误差、降低方差的特点;2.抽样无偏性:为避免样品在抽取中出现误差偏差,本次比较试验要求采用平均穗和测围样品抽取;3.数据处理及差异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两个油菜品种的差异显著性。
种油菜实践实验报告(2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油菜的生长规律和栽培技术,我们小组在2021年春季开展了油菜种植实践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油菜的生长发育过程,分析影响油菜生长的因素,探讨提高油菜产量的有效措施。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油菜种子:选用优质杂交油菜种子,品种为“油研10号”。
(2)实验土壤: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3)实验工具:播种机、锄头、喷雾器、温度计、湿度计等。
2. 实验方法(1)播种:2021年3月15日,将油菜种子均匀撒在准备好的土壤中,覆土厚度约2厘米,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50粒。
(2)浇水:播种后,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
(3)施肥:播种后15天,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每亩施用量为50公斤。
(4)病虫害防治:定期观察油菜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5)数据记录:定期测量油菜的生长指标,如株高、叶面积、叶片数等。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 播种与发芽3月15日播种,3月20日观察到部分种子发芽,发芽率为80%。
2. 出苗与生长3月25日,油菜全部出苗,生长速度较快。
4月10日,油菜株高达到15厘米,叶片数达到5片。
3. 施肥与生长4月15日,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后,油菜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株高达到25厘米,叶片数达到10片。
4. 病虫害防治4月20日,发现部分油菜叶片出现黄化现象,疑似病毒病。
及时采用农药防治,病情得到控制。
5. 数据记录与分析(1)株高:油菜播种后30天,株高平均为25厘米;60天,株高平均为45厘米;90天,株高平均为65厘米。
(2)叶面积:播种后30天,叶面积平均为50平方厘米;60天,叶面积平均为100平方厘米;90天,叶面积平均为150平方厘米。
(3)叶片数:播种后30天,叶片数平均为5片;60天,叶片数平均为10片;90天,叶片数平均为15片。
四、实验结论与讨论1.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油菜适宜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中生长。
油菜品种比较试验方案

油菜品种比较试验方案
油菜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广大农民和科学家所重视。
为了更好地发挥油菜的综合价值,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针对当前现有油菜品种研究,我们提出了油菜品种比较试验方案。
本次比较试验将采用一种合理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在技术条件上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试验系统,将在陕西省某油菜品种比较试验基地进行试验。
比较试验的样本和标准样本均为已知的油菜品种,以产量和品质为测定指标。
试验基地采用随机区组抽样方法,共抽取六份样本,两份标准样本,每份分别设置5个小区,平均每个小区分配15株油菜株;然后测量每个小区的油菜产量及品质指标,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壤和气象条件的测定,所研究的油菜品种的特性分析,采用半对数模型进行结果对比,建立油菜的生理生化指标模型,分析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探讨新品种的可持续开发策略等。
此外,本次试验还将采取科学的施肥方案,地上部是按一定量施加钾、磷、钙、氮等肥料,地下部是施用化学农药,同时实行植保技术,改良全覆盖滴灌系统,构建油菜品种性能的表征、量化等测定系统,使试验数据更加客观可信。
试验结果将会在陕西省农业科研院发布,并在国际农业科学研究期刊上发表。
同时,我们将借助省级科技支撑计划,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开展油菜品种比较试验,不断深入研究和改良油菜品种,有助于
推动油菜种质资源的优化和开发。
综上所述,本次油菜品种比较试验方案将采用一种合理的设计方案,利用技术手段,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发挥油菜的最大综合价值,为油菜技术的改良和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菜试验记载方法与标准
一、生育期:
播种期:实际播种时间,以月/日表示。
出苗期:75%幼苗出土并子叶张开展平。
移栽期:实际移栽期,以月/日表示。
抽苔期:75%以上植株主茎伸长,顶端离子叶节10厘米。
初花期:25%植株开花。
终花期:75%以上花序停止开花。
成熟期:75%以上角果显枇杷黄色或主轴中段角果内种子开始变色。
收获期:实际收割时间,以月/日表示。
全生育日数:出苗至成熟的天数。
二、生长动态:一般在苗期、越冬期、抽苔期、始花期各进行一次测量,选择有代表性植株10株,考查以下项目。
叶龄:指主茎上已展开的叶片数(进行标记)。
绿叶数:指调查时主茎上已展开的绿叶数(不包括子叶)。
最大叶片长宽度:长度,从叶片着生处量到叶片的顶端;宽度,测量叶身最宽处。
(长柄叶、短柄叶、无柄叶的测量要求见附图)
根颈粗:子叶节至出生侧根之间,最粗处的直径(cm)。
单株鲜重、干重:包括地上部和地下部。
可将根、茎、叶等分别测定鲜重。
将称量的样本置于105℃烘箱中,烘30min,然后降至80℃烘至恒重时的重量为干重(单位:g)。
叶面积:测定方法采用长宽系数法测定,也可采用打孔称重法测定。
叶面积指数:指群体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
开展度:指越冬期单株叶片展开的最大宽度。
三、室内考种项目和记载标准(每区或品种(系)取样10株)。
株高:自子叶节至全株最高部分的长度,以厘米表示。
根颈粗:指子叶节处直径,以厘米表示。
分枝位高度:指子叶节至第1个一次有效分枝的间距,以厘米表示。
一次有效分枝数:指主茎上着生的分枝,具有1个以上有效角果的分枝数。
二次有效分枝数:指一次分枝上着生具有1个以上有效角果的分枝数。
主轴有效长度:指主花序上第一个有效角果至顶端有效角果之距,以厘米表示。
结角密度:指主花序长度,与总有效角果数之比,以个/厘米表示。
全株有效角数:指主花序、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上具有1粒以上的角果总数。
角果长度:即果身长度(不包括果柄和果喙)。
见附图
角果宽度:指角果最宽部位的宽度。
见附图
每角果粒数:在典型植株上,按比例分段,随机摘取20个正常角果,计算平均种子数。
千粒重:用晒干纯净种子,随机取样3份,分别称重取差异不超过3%的平均值,以克表示。
单株生产力:考种的单株分别脱粒称重,求其平均值(单位:g)。
产量:以区实收产量为准,晒干后扬净称重,以公斤表示,折合亩产量。
产量计算时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或以测定水份含量后折算)
种子品质:测定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
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上的菜籽产量(单位:Kg)。
生物产量:指茎、枝、叶、角果(含种子)及主要根系的干物质的单位面积的重量(单位:Kg)。
经济产量系数:经济产量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附图:叶片及角果的测量标准
长柄叶:指叶柄占叶片全长超过1/3的为长柄叶;
短柄叶:指叶柄占叶片全长不足1/3且有不连续的裙边者为短柄叶;
无柄叶:指裙边相连宽于中肋者为无柄叶。
叶长与叶宽测量的标准:
长柄叶:叶长指叶身的长度(去除叶柄长),叶宽指叶身最宽部分的宽度;短柄叶:叶长指叶片的长度(连叶柄),叶宽指叶身最宽部分的宽度;
无柄叶:叶长指叶片的长度,叶宽指叶片中部的宽度。
角果考查:果身长度(23)、喙的长度(24)、角果柄长度(25):见图解。
油菜试验记载参考格式
表1 苗床情况
表2 大田情况
表3 管理情况
表4 移栽期菜苗素质考察表(考察10株)
调查日期:年月日记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