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doc 30页)

合集下载

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6.2
器具应有适当的防水等级。
6.101
按安装条件引起温升的保护程度分类应为:
单独安装的器具;
安装在一组其他器具内的器具。
3
7
7.1
标志和说明
器具应有下列标志:
额定电压/额定电压范围;
电源性质符号;
额定频率/额定频率范围;
额定输入功率/额定电流;
制造厂/责任经销商名称、商标或识别标记;
器具型号、规格;
7.12.3
供电电线绝缘与温升超过50K的部件接触,应在使用说明(书)中指出,必须用带有相应T-标记的电线连接。
7.12.4
嵌装式器具,使用说明(书)应包括下述信息:
—为器具提供的空间尺寸;
—支撑和固定器具的装置的尺寸和位置;
—器具各部分与周围安放设施的最小间距;
—通风孔的最小尺寸以及它们的正确布置;
7
11
11.1
发热
在正常使用中,器具和周围环境温度不应过高。
11.2
器具的放置和安装应符合规定。
11.3
使用热电偶或电阻法测定温升值。
11.4
器具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以1.15倍额定输入功率工作;
有限制总输入功率的控制器,在最严酷条件下测量任何一种电热元件的组合;
器具在1.06倍额定电压下进行测试(仅适用于绕组和电子电路)。
8.101
正常使用时,叉子或类似尖头物体不能触及电热元件的带电部件。
5
9
9.1
电动部件的启动
风扇电动机应能在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所有电压下启动。
6
10
10.1
输入功率和电流
器具在额定电压和正常工作温度下,不带感应加热源的器具,输入功率与额定输入功率的偏差不超过+5%或-10%;

检验和试验

检验和试验

检验和试验“检验和试验”在质量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检验是对实体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验、试验、度量,并将其结果与规定要求比较,以确定各项特性是否合格的活动,试验是对产品的一种或多种性能进行功能实验与检验。

尽管质量控制的重点已经转移到投产前各阶段的预防活动,如设计、采购和工艺过程控制,但要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检验和试验是必不可少的,它是ISO9001标准的重要内容。

通过进货检验,保证不合格品不入库、不进厂,它是供方对分承包方是否执行合同中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验证的一种手段,也是验证进入供方生产现场的外购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一种措施。

过程检验和试验,通过对过程进行监控,可以减少或避免不合格品所造成的浪费,它也是过程控制的一部分,保证不合格品不转入下道工序。

最终检验和试验,是对规定的质量特性进行验证检验、测量或试验等活动,检验结果是产品最终放行的依据,也是供方验证产品符合顾客要求的最后机会。

“检验和试验”与“过程控制”之间有何密切关系?过程控制是确定和策划直接影响质量的生产、施工、安装、服务等过程,使之处于受控状态,包括对环境、设备、工艺、人员、方法等的控制。

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对产品的质量特性以及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和重点进行控制,过程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一个过程的输出,又是下一个过程的输入,只有保证每一个过程都受控,才能保证整个过程的最终输出符合质量要求,因此,过程控制比仅仅对最终产品进行检验更能保证质量,减少成本,提高效益。

过程控制首先应对过程输入的质量特性和过程参数两方面进行监控,尽管最终目的是控制产品的特性,但有时对那些影响且事实上决定产品特性的过程参数加以控制更可取。

要知道,对过程的控制离不开检验、测量和试验,通常应依下道过程出现不合格所造成的影响来确定这种检查、测量和试验的数量并确定必要的检验和试验点,编制相应的检验和试验文件。

而且过程控制的各种参数也正是检验和试验的依据,两者是相互统一的。

方法学验证的7个技术指标详解

方法学验证的7个技术指标详解

方法学验证的7个技术指标详解我们平时做了理化分析,出来数据后如何对这场实验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有哪几个维度?这就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线性、检测限和定量限、特异性、耐变性、不确定度。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复习一下,深度理解了这几个技术指标,不仅对实验有了整体把握,写学术论文也不再是难题。

一、准确度准确度是反映方法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

检验准确度可参考以下3个维度:1、使用标准参考物质进行分析测定,比较测定值与保证值,其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应符合方法规定的要求。

通常应完成1~2个浓度水平的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每个浓度水平要求采用至少6份同样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

准确度(%)=平均检测浓度/标示浓度×100%2、在没有有证标准物质情况下,应在样品基质中添加分析物测定回收率。

应至少选择3个添加浓度,并且包含一定的浓度范围,定量限或靠近定量限的浓度为必选浓度,如果样品具有容许限,该容许限也是必选浓度。

每个浓度水平至少平行测定6次,计算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

对于元素分析,回收率指标应在90%~110%之间。

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值一试样测定值)/添加浓度×100%3、对同一样品用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测试比对。

不同待测物浓度范围内回收率要求不同。

二、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相互独立的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包括方法重复性和方法重现性两个分指标。

重复性:是在重复性条件下,相互独立的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重复性条件是指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取得相互独立测试结果的条件。

重复性表征了该方法实验室内的精密度。

制定的标准方法必须进行方法的精密度试验,以考察其是否精确可靠。

重复性试验过程中,选择3个不同浓度水平样品,每个浓度水平至少6次平行测定,计算出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其相对标准偏差应符合表2要求。

浅谈在检验检测活动中标准的正确使用

浅谈在检验检测活动中标准的正确使用

浅谈在检验检测活动中标准的正确使用[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在检验检测活动中,如何正确使用标准。

[关键词] 检验;检测;正确使用;标准检验检测人员在日常的检验检测活动中,时刻离不开标准,标准是科研、生产、交换和使用的技术依据。

在检验检测工作中经常要用到的是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

标准的含义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

而检测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对产品而言,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测规程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观察,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得到的特性值和规定值作比较,判定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是长期的检验工作的积累和总结。

产品标准是表达产品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产品质量的技术保障,通过检验过程又为产品质量水平的评定提供了技术依据。

产品标准对提高产品质量既有保证作用,又有促进作用。

检测人员在接收需检测的样品时,首要工作就是索取相应的产品标准,并依据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合格与否进行判定。

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有的同志文化水平低,对技术标准规程无法准确理解,对高新精尖设备不能正确操作。

如何正确使用并理解标准,对产品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这是专业检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对标准理解错误,并因此发出错误的检验报告,那么我们所做的大量检测工作有可能前功尽弃,对广大的客户将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那么检测人员在检测活动中应如何正确使用、理解标准呢?1 正确使用产品判定标准(1)标准分类。

检测机构在接收到样品时,首先应搞清楚此产品执行的是那一类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4级,如果同类产品执行的是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随后又颁布了同类产品的国家标准,那么应按照国家标准判定,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自行废止。

镀覆零件检验规范(doc 21页)

镀覆零件检验规范(doc 21页)

镀覆零件检验规范(doc 21页)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检验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QQ/ZX 12.203.6 - 2008金属制品检验规范—镀覆零件检验2008-06-18 发布 2008-07-01实施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Q/ZX 12.203.6 – 2008目次前言 (Ⅲ)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镀覆检验 (4)3.1表面处理生产条件的控制 (4)3.1.1环境43.1.2设备和仪器仪表43.1.3材料53.1.4水质、镀液53.1.5鉴定状态的保持53.2镀覆前的质量要求 (5)3.2.1清除油渍53.2.2清除杂质63.5抗腐蚀性的要求(非紧固件要求) (9)3.5.1传统盐雾腐蚀试验要求93.5.2试验后试样基本要求113.5.3循环腐蚀试验要求143.6结合力质量要求和测试 (15)3.6.1质量要求153.6.2测试方法153.7镀层厚度要求和测试方法 (16)3.7.1镀层厚度要求163.7.2测试方法163.8孔隙率检验 (17)3.8.1测试方法173.8.2质量要求183.9镀层的硬度检测 (19)3.9.1检测工具193.9.2硬度的确定203.9.3压痕深度与对角线之间的近似关系203.10镀层的耐磨试验 (21)3.11镀层的氢脆检验 (22)3.11.1验收规则 (22)3.11.2验收方法 (22)3.12镀锌件的质量要求 (22)3.12.1防护性分级 (22)3.12.2镀层 (23)3.12.3不允许缺陷 (23)3.12.4允许缺陷 (23)3.12.5局部镀锌零件允许缺陷 (24)3.13镀铜镀镍件的质量要求 (24)3.13.1颜色 (24)3.13.2镀层 (24)3.13.3允许的缺陷 (24)3.13.4不允许缺陷 (25)3.14镀黑镍的质量要求 (25)3.14.1颜色 (25)3.14.2厚度 (25)3.14.3镀层 (25)3.14.4允许缺陷 (25)3.14.5不允许缺陷 (26)3.15镀硬铬件的质量要求 (26)3.15.1颜色 (26)3.15.2镀层 (26)3.15.3不允许缺陷 (26)3.15.4允许缺陷 (26)3.16装饰铬镀层质量要求 (27)3.16.1外观 (27)3.16.2厚度 (28)3.16.3孔隙率 (28)3.16.4耐腐蚀性 (28)3.17镀覆件的验收 (28)3.17.1镀覆零件性能检验项目 (28)3.17.2表面质量验收 (29)3.17.3防护性能验收 (29)3.17.4试样件要求 (29)3.17.5采用固定样本检验方法 (30)Q/ZX前言为了提高金属结构件生产制造质量,加强对金属制品生产流程相关环节的监督检验和质量控制,保证结构件设计要求的完全贯彻和实施,特编写本系列标准。

检验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检验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检验方法是指实验室用于实施检验检测工作所依据的标准检验方法和技术规范。

检验方法是实验室实施检验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如果方法及程序不同就会造成结果不同。

本文就来聊聊如何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

文章为原创大赛往期作品回顾,在此仅作为对大家的启发之用。

欢迎批评指正。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条款中规定:“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

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

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在条款中也有相应的规定。

实验室采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的抽取、处理、运输、存储和制备等各个环节,确认时应当记录确认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确认的程序、确认对方法是否适合于预期的用途等,必要时还应包括不确定度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技术。

下面谈谈就方法发生了变更时或颁布新标准时,对方法如何进行确认:1.在首次对外出具数据之前应确认(证实)标准方法已被正确的运用。

2.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确认。

3.对标准方法定期清理或者查新,以确保最新有效版本。

一、检测方法的选择及使用要求实验室资质认定(或认可)现场考核时确定的检测项目的依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所以说,当没有国际、国家、行业、地方规定的检验方法时,实验室应尽可能选择已经公布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公布的方法,但应经实验室技术主管确认。

如是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因客户的特殊要求而发生的情况,其检验结果和报告上应有明确的说明。

另外需要使用非标准方法时,这些方法应征得委托方同意,并形成有效文件,使出具的报告为委托方和用户所接受。

这是指必须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使用,所谓有效文件是指甲乙双方对使用非标准方法检测达成协议,一般来说应有双方签字盖章,也可以在检测委托(协议)书上注明,实验室在检测报告中也必需加以说明。

因此,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国家标准,然后是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非标准方法仅限于委托方同意才使用。

检验方法验证技术标准

检验方法验证技术标准

检验方法适应性验证和技术指标一、验证流程1、验证方案合理、审批;2、仪器已经确认、校正并在有效期内;3、经过培训的人员;4、可靠稳定的对照品,标准样品;5、可靠稳定的实验试剂6、确认受试溶液的稳定性,在规定时间内无降解7、验证环境符合要求;二、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2.1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

2.2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三、仪器校准3.1 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

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

3.2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3.3 校正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

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

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

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

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

3.4 适用性预试验仪器的安装确认完成以后,在其功能试验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对其进行适用性检查,以确认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例如对熔点测定仪的适用性预试验是采用已知溶点的甲硝唑做试验,测试结果与已知熔点比较。

紫外分光光度计可用已知含量的某标准品试验,测得结果与已知数值对比,确定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3.5 检验方法的适用性验证在起草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物生产方法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焊接质量、试验与检验标准(doc 13页)

焊接质量、试验与检验标准(doc 13页)

焊接质量、试验及检验标准1.钢材试验★ GB1954-1980 镍铬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含量测定方法★ GB6803-1986 铁素体钢的无塑性转变温度落锤试验方法★ GB2791-1982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试验方法2.焊接性试验★ GB4675.1-1984 焊接性试验斜Y型坡口焊接裂纹试验方法★GB4675.2-1984 焊接性试验搭接接头( CTS )焊接裂纹试验方法★ GB4675.3-1984 焊接性试验 T型接头焊接裂纹试验方法★ GB4675.4-1984 焊接性试验压板对接(FISCO ) 焊接裂纹试验方法★ GB4675.5-1984 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方法★ GB9447-1988 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 GB2358-1980 裂纹张开位移(COD)试验方法★ GB7032-1986 T 型角焊接头弯曲试验方法★ GB9446-1988 焊接用插销冷裂纹试验方法★ GB4909.12-1985 裸电线试验方法镀层可焊性试验焊球法★ GB2424.17-198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锡焊导则★ GB4074.26-1983 漆包线试验方法焊锡试验★ JB/ZQ3690 钢板可焊性试验方法★ SJ1798-1981 印制板可焊性测试方法3.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2649-1989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取样方法★GB2650-1989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 GB2651-1989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GB2652-1989 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2653-1989 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GB2654-1989 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方法★GB2655-1989 焊接接头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法★ GB2656-1981 焊接接头和焊缝金属的疲劳试验方法★ GB11363-1989 釺焊接头强度试验方法★ GB8619-1989 釺缝强度试验方法4. 焊机材料试验★ GB3731-1983 涂料焊条效率、金属回收率和熔敷系数的测定★GB3965-1983 电焊条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定方法★ GB8454-1987 焊条用还原钛铁矿粉中亚铁量的测定★ GB5292.1-1985 熔炼焊剂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量★ GB5292.2-1985 熔炼焊剂化学分析方法电位滴定法测定氧化锰量★ GB292.3-1985 熔炼焊剂化学分析方法高锰酸盐光度法测定氧化锰量★ GB5292.4-1985 熔炼焊剂化学分析方法 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铝量★ GB5292.5-1985 熔炼焊剂化学分析方法磺基水杨酸光度法测定氧化铁量★ GB5292.6-1985 熔炼焊剂化学分析方法热解法测定氧化钙量★GB5292.7-1985 熔炼焊剂及化学分析法氟氯化铅-EDTA容量法测定氟化钙量★ GB5292.8-1985 熔炼焊剂及化学分析法钼蓝光度法测定磷量★ GB5292.9-1985 熔炼焊剂及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光度法测定氧化钠、氧化钾量★ GB5292.10-1985 熔炼焊剂及化学分析法燃烧-库伦法测定碳量★ GB5292.11-1985 熔炼焊剂及化学分析法燃烧-碘量法测定流量★GB5292.12-1985 熔炼焊剂及化学分析法 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钙、氧化镁量★ GB11364-1989 钎焊材料铺展性及填缝性试验方法★ GB4907.1-1985 电子器件用金、银及其合金釺焊料试验方法清洁性检验方法★ GB4907.2-1985 电子器件用金、银及其合金釺焊料试验方法溅散性试验方法★ JB3169-1982 喷焊合金粉末硬度力度检测★ JB3170-1982 喷焊合金粉末化学成分分析方法5.焊接检验★ GB/T12604.1-2005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T12604.2-2005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 GB/T12604.3-2005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GB/T12604.4-2005 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GB/T12604.5-2005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 GB/T12604.6-2005 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 GB5618-1985 线性象质计★ GB3323-1987 钢熔化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T12605-1990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 GB11343-1989 接触式超声斜射探伤方法★ GB11344-1989 接触式超声波脉冲回波法测厚★ GB11345-19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 GB2970-1982 中厚钢板超声波探伤方法★ JB1152-1981 锅炉和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CB827-1980 船体焊缝超声波探伤★ GB10866-1989 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接头金相和断口检验方法★ GB11809-1989 核燃料棒焊缝金相检验★ZBJ04005-1987 渗透探伤方法★ ZBJ04003-1987 控制渗透探伤材料质量的方法★ JB3965-1985 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EJ187-1980 磁粉探伤标准★EJ186-1980 着色探伤标准★ JB/ZQ3692 焊接熔透量的钻孔检验方法★ JB/ZQ3693 钢焊缝内部缺陷的破断试验方法★GB11373-1989 热喷涂涂层厚度的无损检测方法★ EJ188-1980 焊缝真空盒检漏操作规程★JB1612-1982 锅炉水压试验技术条件★ GB9251-1988 气瓶水压试验方法★ GB9252-1988 气瓶疲劳试验方法★GB12135-1989 气瓶定期检查站技术条件★ GB12137-1989 气瓶密封性试验方法★ GB11639-1989 溶解乙炔气瓶多孔填料技术指标测定方法★ GB7446-1987 氢气检验方法★ GB4843-1984 氩气检验方法★ GB4845-1984 氮气检验方法6.焊接质量★ GB6416-1986 影响钢熔化焊接头质量的技术因素★ GB6417-1986 金属熔化焊焊缝缺陷分类及说明★ TJ12.1-1981 建筑机械焊接质量规定★ JB/ZQ3679 焊接部位的质量★ JB/ZQ3680 焊缝外观质量★ JB/TQ330-1983 通风机焊接质量检验★ CB999-1982 船体焊缝表面质量检验方法★JB3223-1983 焊条质量管理规程7.其他★ GB8923-1983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1223-1975 不锈耐酸钢晶间腐蚀倾向试验方法★GB4334.1-1984 不锈钢10%草酸浸蚀试验方法★ GB4334.2-1984 不锈钢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方法★ GB4334.3-1984 不锈钢65%硝酸腐蚀试验方法★GB4334.4-1984 不锈钢硝酸-氢氟酸腐蚀试验方法★GB4334.5-1984 不锈钢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 GB4334.6-1984 不锈钢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 GB4334.7-1984 不锈钢三氯化铁腐蚀方法★GB4334.8-1984 不锈钢42%氯化镁腐蚀试验方法★ GB4334.9-1984 不锈钢点蚀电位测定法焊接技术条件、质量检验、工艺评定标准集本篇是《焊接材料资料汇编》第五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doc 30页)(检验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要求2005 发布实施目次 (I)1范围 (1)2引用规范性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3.1环境物质13.2含有13.3杂质13.4管理级别23.5.............................................................. C AS23.6禁止使用23.7............................................................ N.D.24环境物质管理的要求 (2)4.1环境物质描述24.2RoHS指令规定的禁止使用物质在电气设备中的主要用途 (3)4.3环境物质使用和控制要求34.4包装材料限制物质(重金属)Heavymetal in packing material (9)4.5电池限制物质要求115环境物质测试 (11)5.1总要求115.2包装材料重金属含量 Heavy metal inpacking material (12)5.3测试设备要求13附录A (资料性附录)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相关法律法规和使用实例说明 (14)前言本标准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产品标准中的环境物质要求部分。

本标准通过明确中兴通讯产品的部件或设备中所含环境管理物质中的禁止使用物质和限制使用物质,使ZTE产品符合环保要求、遵守法令、保护地球环境以及减轻系统影响。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

部提出,技术中心规划发展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于2005年3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于2005年*月首次修订。

本标准修订人: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兴通讯绿色终端产品中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最大含量的要求以及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兴通讯终端产品的绿色材料采购、供应商绿色材料认证以及绿色终端产品的研发选型。

本标准适用于中兴通讯设计、制造、销售并且发布的绿色终端产品;或中兴通讯委托第三者设计、制造、贴有中兴通讯的商标进行销售或发布的中兴通讯绿色终端产品;或第三者委托中兴通讯进行设计、制造的绿色终端产品(但是,由该第三者指定的部件、材料除外)。

2引用规范性文件BGBI.IS.1169:德国《食品和日用品管理法》(又称为《食品、烟草制品、化妆品和其它日用品管理法》)DIRECTIVE 2002/95/EC :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以下简称RoHS指令)3术语和定义环境物质部件、设备等含有的物质中,对地球环境和人体存在显着影响的物质。

含有含有系指无论是否有意,所有在产品的部件、设备或使用的材料中添加、填充、混入或粘附的物质(包括在加工过程中无意混入或粘附于产品中的物质)。

杂质包含在天然材料中,作为工作材料使用,在制造过程中技朮上不能完全去除的物质(natural impurity),或者合成反应过程中产生,而在技朮上不能完全去的物质。

此外,为了与主原料加以区别,在为了改变材料的特性而使用称为“杂质” 的物质时,也按“含有”处理。

但是,在制造半导体设备等使用的掺杂剂(Dopant),虽然是有意添加的,但实质上在半导体设备中仅有极微量残存,这种情况不作为“含有” 处理。

在本标准中,在指定允许浓度的情况下,当在部件、设备中该环境管理物质作为杂质混入或者粘附时,其浓度不应超过该允许浓度。

管理级别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按照以下3种管理级别进行管理。

(1)、1级对于该物质及其用途立即禁止使用。

(2)、2级对于该物质及其用途规定一定时期予以禁止,超过规定的日期之后,不能在部件及材料中使用,到达期限时指定为“1级”。

(3)、3级目前没有规定日期以及削减目标,但指定了计划削减在部件、材料中含量的物质及其用途。

CASCAS: 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登记号码。

禁止使用禁止使用是对指定的物质在样品中含量要求,表示在现有的设备和测试方法下在被检测的样品中没有检测到该指定的检测物质。

N.D.N.D.:Non-Detection,在本标准中等同于禁止使用的要求。

4环境物质管理的要求环境物质描述本标准中作为对象的环境管理物质名称见表1,相关使用控制见本标准4.3所述。

表1 环境物质名称一览表RoHS指令规定的禁止使用物质在电气设备中的主要用途欧盟指令RoHS中规定的六种禁止使用物质在电气设备中的主要用途见表2。

表2 六种禁止使用物质在电气设备中的主要用途环境物质使用和控制要求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的具体实例见附录A。

4..1镉及其化合物 Cadmium and its compounds镉及其化合物属于1级管理级别,除暂不适用的项目外,其它所有用途为限制使用,镉及其化合物含量须小于( < ) 70ppm。

属于1级管理级别的对象有:·包装材料(参考本标准4.4要求执行);·塑料(包含橡胶)的稳定剂、颜料、染料;(电气连线的绝缘体、遥控器键、捆绑带、电子部件的外装树脂、外框、标签等)·涂料,油墨;·表面处理(电镀层)、涂层;·焊锡;·玻璃以及玻璃涂料的颜料、染料;·电阻(玻璃料)以及其他含镉及其化合物的元器件等。

暂不适用的项目:·根据修改关于限制特定危险物质和预制品销售和使用的第76/769/EEC 号指令和第91/338/EEC 号指令禁止以外的镉电镀不适用于此要求;·光学玻璃、滤光波峰;·要求使用可靠性高的电接点电镀耳没有替代材料的产品。

4..2铅及其化合物 Lead and its compounds铅及其化合物属于1级管理级别,除暂不适用的项目,其它所有用途为限制使用,其含量须小于( < ) 800 ppm。

属于1级管理级别的对象有:·包装材料(参考本标准4.4要求执行);·用于印刷电路板的涂料、颜料、油墨;·零件的外部电极、导线端子等的焊接处理;(电气部件/半导体设备/散热片等)·塑料(包含橡胶)材料中的稳定剂、颜料、染料,如AC适配器、电源电缆、连接电缆、遥控器、鼠标、设备外露部分;·铅在85wt%以下的有铅焊锡中,所含有的铅的含量超过1000ppm的产品;·机器外露部位中使用的涂料、墨水等。

暂不适用的项目:·阴极射线管CRT、电子零件及荧光灯管使用之玻璃材料;·电子部件中使用的玻璃材料,包括电阻、导电浆(银浆、铜浆)、粘接剂、玻璃料、密封材等;·电子器材中之陶瓷零件(压电元件、陶瓷感应材料、磁性材料(铁氧体));·光学玻璃、滤光玻璃;·合金:钢- 铅含有量需小于( < )重量的0.35%铝- 铅含有量需小于( < ) 重量的0.4%铜- 铅含有量需小于( < ) 重量的 4% ·用于连接微处理器端子和器件封装的焊锡中由2种以上的元素组成,铅的含量为80wt%以上85wt%以下的焊锡;·连接Flip Chip器件封装内部的半导体芯片和连接电路板的焊锡(包括C4焊锡球下的焊锡浆);·使用于服务器、存储器以及存储运算系统、开关/信号器/电传送网络基础装置以及通讯管理网络的焊锡;·用于高熔点焊锡中的铅(即焊锡合金中之铅含量85%以上)。

4..3汞及其化合物 Mercury and its compounds汞及其化合物属于1级管理级别,除暂不适用的项目外,其它所有用途为限制使用,其含量须小于( < )800 ppm。

属于1级管理级别的对象有:·包装材料(参考本标准4.4要求执行);·涂料、颜料、油墨;·水银时钟、计时器;·使用汞作为接点的继电器、开关、传感器;·小型日光灯(液晶背光等):每支含量超过10mg;·直管日光灯:每支含量超过20mg;·塑料中的添加剂等;暂不适用的项目:·小型荧光灯泡每只灯泡的汞含有量需小于( < ) 5 mg;·一般直式荧光灯中的汞含量不超过:-盐磷酸盐汞含有量需小于( < ) 10 mg;-正常的三磷酸盐汞含有量需小于( < ) 5 mg;-长效的三磷酸盐汞含有量需小于( < ) 8 mg;·特殊功能直式荧光灯中的汞含量;·其它照明灯中的汞含量。

4..4六价铬及其化合物 Hexavalent Chromiumand its compounds六价铬及其化合物属于1级管理级别,除暂不适用的项目外,其它所有用途为限制使用,其含量须小于( < )800 ppm。

属于1级管理级别的对象有:·包装材料(参考本标准4.4要求执行);·钢板、螺丝、螺帽等的防锈处理、防腐表面处理;·电镀、鞣皮、触媒、涂料、涂料干燥剂;·油墨、颜料、着色剂等。

暂不适用的项目:·在吸收式电冰箱中作为碳钢冷却系统防腐剂的六价铬不适用于此要求。

4..5多溴联苯及多溴二苯醚(PBB 和 PBDE)多溴联苯及多溴二苯醚属于1级管理级别,塑料阻燃剂等所有用途中多溴联苯及多溴二苯醚(特定溴系难燃剂)的含量须小于( < )800 ppm。

属于1级管理级别的对象有:·塑料阻燃剂等。

4..6多氯联苯PCB多氯联苯(PCB)属于2级管理级别,所有用途中为禁止使用。

执行时间:2005年7月1日。

属于2级管理级别的对象有:·油浸变压器、电容器;·绝缘油、润滑油;·塑料阻燃剂等。

4..7多氯化奈 PCN(Polychlorinated Naphthalene Category)多氯化奈 PCN 属于2级管理级别,所有用途中为禁止使用。

执行时间:2005年7月1日。

属于2级管理级别的对象有:·可塑性橡胶、合成橡胶、橡胶;·涂料;·添加剂、填充剂、可塑剂;·绝缘由、润滑油;·塑胶、阻燃剂等。

4..8氯化石蜡(C10~C13) Chlorinated Paraffins(10-13 carbon chain)氯化石蜡(C10~C13) 属于2级管理级别,所有用途中为禁止使用,(以碳链长为10-13,含氯量为50 wt% 或以上为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