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 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第23课 《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23课 《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23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预习导学案1.学习文言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

(重点)2.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结构及论证方法等。

(难点)3.正确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

(难点)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合称“孔孟”,被尊为“亚圣”。

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

宣扬“仁政”“王道”,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

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著作有《孟子》。

2.写作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就是宣扬“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的思想。

3.作品背景《孟子》是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孟子》体例属先秦散文当中的对话体。

对话体散文《孟子》是语录体散文(《论语》)向专题性论文(《庄子》)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通过对话展开辩论说理,相当于今天的议论文。

4.关于“四书”、“五经”和“六艺”。

“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5.介绍公孙衍和张仪公孙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纵横家。

主张诸国合纵抗秦,是张仪的连横策略的主要对手。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第23课《富贵不能淫》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富贵不能淫》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富贵不能淫》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准确认读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畎亩”“傅说”“胶鬲” 等。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如“诚”“焉”“之” 等,并能准确辨析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够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之美。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论点。

(3)通过分析孟子与景春的对话,学生能够体会孟子的说理方法和论证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孟子对“大丈夫” 的定义,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概和高尚品质。

(2)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立志成为一个有骨气、有担当的人。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体会孟子的说理方法和论证思路,如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

三、教学难点1.理解孟子所说的“大丈夫之道” 与“妾妇之道” 的区别,体会孟子对大丈夫品质的深入阐释。

2.引导学生将孟子对大丈夫的定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句子:“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大丈夫能屈能伸”。

然后提问学生:人们经常说这些话,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 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是或不是,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引导学生思考: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初读课文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尝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

《富贵不能淫》导学案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富贵不能淫》导学案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富贵不能淫》导学案国学名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关键的字词或语句,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意,并背诵课文;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内涵及,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3.培养忧患意识,要有用勇于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点学习文中关键的字词或语句,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意,并背诵课文;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关键的字词或语句,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3.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自主突破1.文学常识填空。

《富贵不能淫》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是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

被称为“”。

2.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丈夫之冠.也()往之女.家()妾.妇之道()富贵不能淫.()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 (2)贫贱不能移. __________(3)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 (4)往之女.家 __________(5)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 (6)与民由.之____________(7)独行其道._________ (8)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 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答案:1.《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春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亚圣2.guàn rǔ qiè yín3.(1)惑乱,迷惑(2)动摇(3)使屈服(4)通“汝”你(5)准则、标准(6)遵循(7)道路,方法(8)这怎么,哪里4.(1)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2017富贵不能淫学案

2017富贵不能淫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2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3.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二、作者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字。

战国时期邹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三、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并解释。

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丈夫之冠也()()2.解释加横线词语含义(1)安居而天下熄 ( ) (2)父命之( )(3)与民由之( ) (4)富贵不能淫 ( )(5)独行其道 ( ) (6)贫贱不能移 ( )(7)以顺为正者()()( )( )(8)居天下之广居()()(9)得志()()(10)威武不能屈()3.一词多义得(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戒(3)往送之门,戒之曰()(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居 (5)居()天下之广(6)居()道(7)独行其道()(8)妾妇之道()正(9)以顺为正者()(10)立天下之正位()4、古今异义(1)以顺为正者古义:()今义:()(2)父命之古义:()今义:()(3)与民由之古义:()今义:()5、翻译句子(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四合作探究理解课文1、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孟子问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3、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为大丈夫?4、孟子讲怎样才能够做到大丈夫之道?5、课文中哪一句表明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原文回答)五、课外拓展6、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八年级上册21.1富贵不能淫优质课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21.1富贵不能淫优质课导学案

富贵不能淫【拓展资料】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其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语言流《礼记》《周易》《春秋》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公孙衍()丈夫之冠()不能淫()妾()妇之道往之女家()二1、解释加粗词语含义:(1)安居而天下熄 ( ) (2)父命之( )(3)与民由之( ) (4)岂不诚大丈夫哉()(5)独行其道 ( ) (6)往之女家()(7)以顺为正者()()(8)居天下之广居()()(9)得志()(10)贫贱不能移 ( )(11)富贵不能淫 ( ) (12) 威武不能屈()(注意词类活用)二、通假字1.往之女家(女: ) 2曾益其所不能(曾: )3.困于心,衡于虑(衡: ) 4人则无法家拂士(拂bì: )四、翻译句子(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知大道。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五、品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2对比分析孟子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3、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4、文章的写作特色①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子)。

②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

③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

六、作业:默写富贵不能淫。

第21课《富贵不能淫》导学案(教师版)

第21课《富贵不能淫》导学案(教师版)

第六单元课文课题:21《富贵不能淫》主备:课型:讲读课文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长:定稿时间:201-11班级:________小组: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全文。

2、疏通课文。

3、体会“大丈夫”的真正含义。

重点:1、熟读文本,背诵全文。

2、疏通课文。

难点:体会“大丈夫”的真正含义。

一、导入新课古代学子必须熟读“四书五经”,那么你们知道“四书五经”指哪些书吗?“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二、作者知多少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yú。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其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事论理雄辩有力。

三、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公孙衍.(yǎn )大丈夫哉.(zāi )丈夫之冠.(guàn )不能淫.(yín )妾.(qiè)妇之道往之女.家(rǔ)2、自由读课文,听读课文,朗读课文四、疏通文意(一)解释下列加粗的词义1、岂.不诚.大丈夫哉.?(难道)(真正,确实)(吗)2、安居而天下熄。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呢)4、子.未学礼乎.?(你) ( 吗)5、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 行冠礼,表示成年) ( 教导、训诲)6、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告诫)(同“汝”你)(谨慎)7、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最宽大的住所,喻“仁”最正确的位置,喻“礼”最正确的道路。

喻“义”8、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遵从)(独自走自己的道路)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人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2 《孟子》三章导学案

人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2 《孟子》三章导学案

第六单元《富贵不能淫》【学习目标】1、能积累“诚、命、戒、正、由、淫、移、屈”等文言词语,并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理清论证思路,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方法。

3、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1、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理清论证思路,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方法。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与孔子并称“孔孟”。

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称为“亚圣”。

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而没有得到实行。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2、背景资料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编著的。

本课所选的两章分别是《滕文公下》和《告子下》。

【自主学习】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扫清字词障碍。

2、二读课文,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请同学们先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尝试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合作探究】一、积累重点的文言词汇,如“诚、大丈夫、命、焉、戒、正”等(要求用红笔在课文中圈出来,并用铅笔写出解释)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注意加点字的翻译,组内自由翻译其他句子)1、居天下之广居..。

..,行天下之大道..,立天下之正位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022年部编版《《孟子》二章》导学案附答案

2022年部编版《《孟子》二章》导学案附答案

第六单元第21课《富贵不能淫》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积累“诚、命、戒、正、由、淫、移、屈〞等文言词语,并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理清论证思路,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方法。

3、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1、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理清论证思路,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方法。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与孔子并称“孔孟〞。

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开展成为“仁政〞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称为“亚圣〞。

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而没有得到实行。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分,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2、背景资料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编著的。

本课所选的两章分别是《滕文公下》和《告子下》。

【自主学习】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扫清字词障碍。

2、二读课文,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请同学们先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尝试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合作探究】一、积累重点的文言词汇,如“诚、大丈夫、命、焉、戒、正〞等〔要求用红笔在课文中圈出来,并用铅笔写出解释〕二、翻译以下重点句子。

〔注意加点字的翻译,组内自由翻译其他句子〕1、居天下之广居..。

..,行天下之大道..,立天下之正位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初二语文《《孟子》三章(二):富贵不能淫》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

初二语文《《孟子》三章(二):富贵不能淫》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

初二语文《《孟子》三章(二):富贵不能淫》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
【学习目标】
1.了解公孙衍、张仪以及“纵横家”的相关知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2.反复诵读,分析作者说理的过程,理解“大丈夫”之道,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课前学习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纵横家以及公孙衍、张仪。

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整理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修改完善诵读脚本。

2.诵读课文。

【学习任务二】
1.画出文章的内容结构图。

2.根据结构图,讲述写作思路。

【学习任务三】
任选一题,写出自己的理解。

题目一: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的“大丈夫”之道,对我们今天有怎样的启示呢?
题目二:对道德与正义的坚守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英雄。

请你任举一例,说说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他们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推荐学习资源】
林语堂《孟子说才志气欲》
【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

2.修改自己的写作片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导学设计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导学设计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论 跟读课文,在课本上用红笔做
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 上记号或在《导学案》上完成 《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总计二百六十 检测题。
一章,约三万五千字,内容涉及孟子一生的政治活动、政治主张、哲 (4)微课助学:学生自学微课 学思想、个人修养等方面。《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 对重难点知识的解读分析,教
进 行 学 习 ,了 解 作 者 和 家 训 的 相 关 文 学 常 识 ,并 完 成 下 列 填 空 提前登录平台上传本课学习资
题。
源,线上布置预习作业,让学
知识链接
生明确自学内容、时间、方法。
(1)作者及其作品:
(2)明确当堂学习目标:教师
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山东邹人。战国思想家、 带领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解读
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 用 所 学 知 识 , 提 升 运 用 能
的大丈夫。
力。
3、展示交流(时间 5 分钟)
2、操作流程: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自信自主 合作探究 学案导学 助你成功 主备:左中姣
小组内选派代表,将讨论结果拍照上传至“平台-活动-《富贵不能淫》 ( 1) 学 生 思 考 , 独 立 完 成
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因所
迷惑、动摇、屈服。
【导学四】拓展延伸 学以
(2)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致用(10 分钟)
明确:这个观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遵守 1、 设 计 意 图 : 通 过 课 外 文

富贵不能淫预习导学案

富贵不能淫预习导学案

富贵不能淫【拓展资料】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其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语言流畅、易》《春秋》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公孙衍()丈夫之冠()不能淫()妾()妇之道往之女家()二1、解释加粗词语含义:(1)安居而天下熄 ( ) (2)父命之( )(3)与民由之( ) (4)岂不诚大丈夫哉()(5)独行其道 ( ) (6)往之女家()(7)以顺为正者()()(8)居天下之广居()()(9)得志()(10)贫贱不能移 ( )(11)富贵不能淫 ( ) (12) 威武不能屈()(注意词类活用)二、通假字1.往之女家(女: ) 2曾益其所不能(曾: )3.困于心,衡于虑(衡: ) 4人则无法家拂士(拂bì: )四、翻译句子(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知大道。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五、品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2对比分析孟子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3、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4、文章的写作特色①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子)。

②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

③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

六、作业:默写富贵不能淫--------xdslxxjyz--------。

第23课《富贵不能淫》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富贵不能淫》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朗读语气。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语气的“诚”,可见他的深信不疑。所以“诚”字要重读,要包含着羡慕和崇敬之意。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孟子用一个反问句来表明自己的态度,“焉得”不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③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实质是“坚守”。
2.领略圣人的情怀。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贫苦的战国时代。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的时期,孟子始终宣扬“仁、义、礼”,倡导实行“仁政”,提出“大丈夫”的标准,指出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3.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3.品味对比、排比等句式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南:
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
学习过程:
★预习检查
一、自主学习(独学)
1.初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
公孙衍(yǎn):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
以顺为正者(古义:常法;今义:改正)
3.指导朗读
课文中有对句、排比句,提醒学生阅读时注意不读破句子,同时要注意重音和语气。
(1)朗读节奏。
对句: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排比: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名师教案、积累与运用、课题、文本解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名师教案、积累与运用、课题、文本解读

《富贵不能淫》名师教案一、教学建议:1.教学思路及过程建议:①扫除语音语义障碍,积累文言词汇,打牢基础。

②在此基础上结合孟子思想,结合文段背景,了解人物身份及思想主张,尝试翻译。

③在理解文章内容之后,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深化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在朗读中体悟作者的主张与情怀。

④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结构,分析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横向联系对话体散文的特点,纵向联系议论文的知识要点(因为本文是典型的驳论文,文段短小精美,更便于学生了解议论文知识),提前孕伏加强整合,为初三的议论文专题知识和今后高中、大学学习先秦散文夯实基础。

2.教学时数建议:1课时。

3.教学方法适用建议:讨论法、指导法、讲述法、谈话法。

二、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本单元是本册的第二个古诗文单元,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文学习体验,积累了一定的古文学习方法。

初二学生的生理心理较之初一已经相对成熟,大部分学生进入青春期,学习成绩进入两极分化最严重最关键的时期。

大部分学生有意注意能力相对较强,对语言基础的识记方法基本掌握,预习习惯已经养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但自学习惯有待进步一强化,学习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文章语段的方法初步掌握,赏析能力已经有初步的提升,但是结合写作背景领会作者思想情感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兴趣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生对于行文思路的模仿能力相对初一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对于篇章写作手法技巧的模仿能力半数以上的学生相对较弱。

(2)教学目标:①语言知识与运用:积累重要文言字词,背诵全文。

②语文(文体文学文化)常识:理解文章内容(重点),了解孟子思想。

③阅读:通过诵读感受作品的浩然正气;辩证看待经典,去芜存精。

④写作: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方法(难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3)教学方法:A.讨论法:可以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鱼我所欲也》和《富贵不能淫》 优秀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和《富贵不能淫》 优秀导学案

第26 课《鱼我所欲也》先用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观点。

(2)课文第一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首先,孟子用 “鱼与熊掌的取舍”比喻“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

(类比引出论点、比喻论证)接着,通过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告诉我们,当生命和大义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应舍生取义。

(对比论证)最后,孟子指出人性本善,“贤者”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不丧失“本心”。

5、请学生研读第二自然段,注意以下的重点词语。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羹】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

尔,助词。

【蹴尔】用脚践踏着。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6、研读本段、分析以下问题:(1)传说古代有一个穷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最后宁可饿死。

课文第2段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讨论并归纳: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2)为什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因为高官厚禄与礼义的价值不同,如果不符合礼义的高官厚禄则不能接受。

比如说,叛变革命,到国民党去当大官,真正的共产党是宁死不为的。

再比如说,出卖国家机密得到很多钱,爱国志土是宁死不为的。

再比如说贪污受贿得了很多钱,正直的干部是宁死不为的。

拓展延伸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用一段文字表述你的观点。

答案示例:生死观是我们人生观重要而又集中的体现。

我们虽然还不能深深体味文中所包括的丰富内涵,但我们已经明白了人是应该而且能够作出这种高尚选择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革命英雄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应该成为永远激励我们的人生榜样!当堂测试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所恶( )一箪食( )一豆羹( )蹴( )苟得( )不屑(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部编教材八上:富贵不能淫导学案+答案

部编教材八上:富贵不能淫导学案+答案

夏县埝掌中学学案富贵不能淫(1)淫:使……惑乱。

(2)移:使……改变。

(3)屈:使……屈服。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用原文回答)“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指代“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分)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5.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哉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呢?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究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更不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6.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困境中,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夏县埝掌中学学案12.赏析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运用排比句,句式整齐、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富贵不能淫》教案_1

《富贵不能淫》教案_1

《富贵不能淫》教案《富贵不能淫》教案1一、学前导引【预习目标指引】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驳论文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拓展资料】作者作品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语言和政治观点,是儒家的经典之作。

其__气势充沛,说理畅达,并长于论辩。

孟子也终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汇编(一)古今异义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母命之3.以顺为正者4.富贵不能淫(二)词类活用1.富贵不能淫2.贫贱不能移3.威武不能屈(三)特殊句式1.省略句戒之曰。

省去主语“母亲”2.判断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大丈夫”的标准。

(1)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2)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3)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主旨《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丈夫”的不同解释,明确了孟子关于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

激励人们要坚持正道、不畏强权。

知识拓展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命: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富贵不能淫》教案2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富贵不能淫》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富贵不能淫》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富贵不能淫》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培养学生驳论文的写作能力。

3.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重点】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

【学习难点】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知识链接: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

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但没得到采纳。

他退而讲学、著述,他的学生们记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

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

【课前预习】1.给下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丈夫之冠.()淫.()2.古今异义:⑴以顺为正者(古义:();今义:位置在中间)⑵父命之(古义:();今义:命令)⑶与民由之(古义:();今义:理由)3.词类活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重要字词(1)一怒而诸侯惧惧:()。

(2) 安居而天下熄安居:()。

(3) 安居而天下熄熄:()。

(4)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

(5)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

(6) 子未学礼乎? 子:()。

(7)父命之命:()。

(8)往送之门往:()。

(9) 戒之曰戒:()。

(10) 往之女家女(rǔ):()。

(11)必敬必戒必:()。

敬:()。

戒:()(12)无违夫子违:()(13) 以顺为正者以:把。

顺:()。

正:()。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导学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导学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导学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导学案第【1】篇〗《富贵不能淫》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孟子散文说理的如虹气势。

2、小组互助学习,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3、结合孟子的民本思想和“仁政”学说,领略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4、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实词,能够理解文中的被动用法。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3、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结合孟子的民本思想和“仁政”学说,领略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2、辨别孟子和景春心目中大丈夫形象的本质区别。

教学方法:诵读法和讨论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孟子的生平事迹,了解“诸子百家”中有关儒家和纵横家的一些学说观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检查预习检查学生在预习中对孟子其人其书、战国时代的特点、纵横家的有关情况等的了解情况。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

三、一读课文,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

可以采取齐读、小组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教师适当指导,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语气等。

2、疏通文意。

先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小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内交流,互助学习。

3、理清层次。

全部齐读课文,自主划分文章层次,并说出划分的理由。

四、再读课文,理解精髓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小组选出代表在班内展示。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孟子采用什么方法来反驳景春的观点?试做简要分析。

公孙衍、张仪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3、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哪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4、孟子所说“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何区别?5、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四、三读课文,感受英雄师生大声齐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在纸上写出来,小组择优展示。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富贵不能淫》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和翻译。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3、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体会孟子说道特点。

一、文章翻译二、课前预习——重点字词1、写出本文的通假字2、写出本文三个使动用法的词语并解释意思①②③三、走进课文1、景春和孟子在讨论什么问题?他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说一说。

问题:景春的观点:孟子的观点:2、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为什么不配称为“大丈夫”?3、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什么不一样?4、根据孟子所说,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大丈夫”?(填文章中的原句)①②③5、孟子提出可以称作“大丈夫”的三个条件,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四、情智共升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对大丈夫的标准,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五、考试链接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

(共11分)(一)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二)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②柏,罪当除名,上^③特命杀之。

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

”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

”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

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

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真正大丈夫的两个标准
(1)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2)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4、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关羽面对曹操的极尽笼络,不为所动,千里走单骑寻刘备;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决不投降元朝,用自己的头颅,为南宁王朝划上完美的句号;方志敏不为高官厚禄的利诱所动摇,毅然选择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人格的尊严;杜甫贫穷至极也坚定自己的信念,力行写作,终成就‘诗圣’之名;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愿吃美国人的“救济粮”。

颜真卿宁可跳向火堆,也不归附叛军,慷慨走向小人设置的陷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退缩,宁死不屈,自己躺向了敌人的铡刀。

六、合作探究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孟子的这些话,今天依然可以指导我们去探索人生的价值。

首先,富贵是来之不易的,是要求倍加珍惜的。

有些人富贵起了来,就被富贵冲昏了头脑。

把当初的凌云壮志忘得一干二净。

结果是什么为富不仁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其次,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很不容易得的。

贫贱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

但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要经历贫贱的阶段,要通过在贫贱中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因此,要学会在贫贱中忍耐和寂寞,在一切诱惑面前能保持住自己一份宁静的心态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这样才有可能在贫贱中崛起。

第三,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不向邪恶的势力摧眉折腰。

只有坚持俊迈的节操,
不屈不挠,才能变压力为动力,进而赢得光明的前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