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课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结束后,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坚决不领美国的“援助”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生活更加困难。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2、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过渡语:相信每一个同学都希望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于我们的先贤孟子,看他怎样解读如何做一个大丈夫。
二、整体感知。
1、请概括本文两段的内容。
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2、本文谈论了关于大丈夫那些重要的方面,请概括。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理解文意。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泱泱中华,岁月沧桑。多少悲与喜,多少胜与败,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一些朴素的哲学思想,却宛如皓月当空,历经无数轮回,依然散发着光芒。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富贵不能淫》这篇课文中,看一看什么是“大丈夫”,我相信大家一定会颇有所获。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合作探究。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甚至连元太祖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也是历代罕见的,最终他宁死不屈,从容赴义。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3、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何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仁”“礼”“义”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来自百度文库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yǎnrǔwù fū
公孙衍往之女家无违夫子
2、朗读节奏。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多种形式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
三、疏通课文。
1、重点词语解释。
岂:难道。诚:确实。大丈夫:指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安居:安静地生活。熄:这里指战火熄灭。
是:这。焉:怎么、哪里。得:能够。为:是,称得上。
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丈夫:男子。
冠: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四、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①往之女家同“汝”,你。②无违夫子同“毋”,不要。
2、一词多义。
戒之曰(告诫)妾妇之道也(道理)
戒道行天下之大道(道路)
必敬必戒(谨慎)独行其道(原则,行为准则)
居天下之广居(动词,居住)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够)
居得
居天下之广居(名词,住宅)得志,与民由之戒(得到、实现)
五、作业布置:背诵全文。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战士、民盟早期领导人李公朴惨遭杀害,闻一多处境极端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忍受着连日饥饿带来的折磨,参加7月15日为挚友李公朴举行的追悼会,并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几个小时后,闻一多也悲壮地倒在敌人的枪声下,为自己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朋友洒尽了最后一滴血,年仅47岁。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以后,跟关羽失散了,曹操把关羽围困在一座土山上,派遣跟关
羽有一面之交的张辽来劝降。关羽提出三个先决条件:一是只投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二是刘备的两位夫人要受到赡养和尊重;三是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即使后来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也不失忠义之心。
2、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解释加点词。
①富贵:指有钱有地位。②淫:使迷惑。
③得志,与民由之:实现;实行。④安居:安静。居天之下广居:居住。居所。
⑤独行其道:固守。原则,行为准则。⑥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⑦是:这。焉得:怎么能。⑧威武:威胁暴力。
3、特殊句式。
判断句:
①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②此之谓大丈夫
五、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旨,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教学重点: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教学难点:
1、能说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命:训导。之:去,到。戒:告诫。女家:指夫家。女,同“汝”,你。
戒:谨慎。夫子:妻子对丈夫的称呼。顺:顺从。正:正理。
2、课文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935年1月,方志敏率军在严寒中转战疆场,终因兵力悬殊不幸被捕。6月,妻子缪敏
被抓,被判无期徒刑,关押在南昌女子监狱。当国民党当局以夫妻父子感情对受尽折磨的方志敏诱降时,方志敏严词回绝:“我失去了自由,妻子儿女哪还能顾得到?我只有抛下他们。”国民党当局8月6日在南昌杀害了36岁的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任用;行:做,实行;舍:不用;藏:退隐。任用就出来努力做事多思索,没得到任用就退隐,藏身自好另找机会。】
四、拓展延伸。
1、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4、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5、孟子认为,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大丈夫。
威武不能屈——苏武、闻一多、刘胡兰。(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苏武奉命持节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苏武誓死不降,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zhān)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在北海边牧羊十九年,才被释回。
公叔齐和伯夷:孤竹国的两位公子公叔齐和伯夷,因为周武王建立周朝,他们认为周武王违背了文王的规矩,所以不肯吃周朝的粮食,最后饿死。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污浊,不久便辞职
回家了。义熙元年(405年),41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该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杜甫的一生是艰难困苦、辛酸飘零的一生。尤其是晚年,受尽了人间的冷遇、饥饿、
逃亡贫贱不能移的杜甫、贫困和疾病的折磨。五十三岁贫贱不能移的杜甫的杜甫在严武的推荐下做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有一天,一个人送给他一床很值钱的毛毯。据说,这种毛毯是从天竺﹝印度﹞进口的。但是,杜甫拒绝收下,他客气地把毛毯退还给客人,随后,把他的粗席子拾掇干净,请客人坐下,端出他仅有的、用恢恢菜做成的汤,热情地招待客人。杜甫贫穷至极也坚定自己的信念,力行写作,终成就‘诗圣’之名。
6、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之道呢?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老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1947年1月12拂晓,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审讯中,国民党千方百计,软硬兼施,想诱使其供出同党,并相许给她土地。刘胡兰百般不从,从容就义。
小结:
比干忠谏,惨遭剖心;荆轲刺秦,易水悲歌,至今流传;苏武牧羊,不失汉心;诸葛谨慎,鞠躬尽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世民纳谏,人镜仍能明得失;岳飞精忠,一首《满江红》气壮山河;包拯清明,传唱不断;文天祥慷慨赴死,忠烈千秋;袁崇焕冤屈,至今不平;林则徐销烟,四海扬眉;康梁变法,“六君子”血染刑场;辛亥革命,孙中山首功;朱自清:不肯吃美国的救济粮,最后饿死……他们都是有气节的“大丈夫”,是几千年挺立的“中国的脊梁!”
2、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过渡语:相信每一个同学都希望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于我们的先贤孟子,看他怎样解读如何做一个大丈夫。
二、整体感知。
1、请概括本文两段的内容。
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2、本文谈论了关于大丈夫那些重要的方面,请概括。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理解文意。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泱泱中华,岁月沧桑。多少悲与喜,多少胜与败,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一些朴素的哲学思想,却宛如皓月当空,历经无数轮回,依然散发着光芒。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富贵不能淫》这篇课文中,看一看什么是“大丈夫”,我相信大家一定会颇有所获。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合作探究。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甚至连元太祖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也是历代罕见的,最终他宁死不屈,从容赴义。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3、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何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仁”“礼”“义”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来自百度文库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yǎnrǔwù fū
公孙衍往之女家无违夫子
2、朗读节奏。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多种形式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
三、疏通课文。
1、重点词语解释。
岂:难道。诚:确实。大丈夫:指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安居:安静地生活。熄:这里指战火熄灭。
是:这。焉:怎么、哪里。得:能够。为:是,称得上。
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丈夫:男子。
冠: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四、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①往之女家同“汝”,你。②无违夫子同“毋”,不要。
2、一词多义。
戒之曰(告诫)妾妇之道也(道理)
戒道行天下之大道(道路)
必敬必戒(谨慎)独行其道(原则,行为准则)
居天下之广居(动词,居住)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够)
居得
居天下之广居(名词,住宅)得志,与民由之戒(得到、实现)
五、作业布置:背诵全文。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战士、民盟早期领导人李公朴惨遭杀害,闻一多处境极端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忍受着连日饥饿带来的折磨,参加7月15日为挚友李公朴举行的追悼会,并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几个小时后,闻一多也悲壮地倒在敌人的枪声下,为自己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朋友洒尽了最后一滴血,年仅47岁。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以后,跟关羽失散了,曹操把关羽围困在一座土山上,派遣跟关
羽有一面之交的张辽来劝降。关羽提出三个先决条件:一是只投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二是刘备的两位夫人要受到赡养和尊重;三是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即使后来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也不失忠义之心。
2、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解释加点词。
①富贵:指有钱有地位。②淫:使迷惑。
③得志,与民由之:实现;实行。④安居:安静。居天之下广居:居住。居所。
⑤独行其道:固守。原则,行为准则。⑥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⑦是:这。焉得:怎么能。⑧威武:威胁暴力。
3、特殊句式。
判断句:
①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②此之谓大丈夫
五、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旨,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教学重点: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教学难点:
1、能说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命:训导。之:去,到。戒:告诫。女家:指夫家。女,同“汝”,你。
戒:谨慎。夫子:妻子对丈夫的称呼。顺:顺从。正:正理。
2、课文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935年1月,方志敏率军在严寒中转战疆场,终因兵力悬殊不幸被捕。6月,妻子缪敏
被抓,被判无期徒刑,关押在南昌女子监狱。当国民党当局以夫妻父子感情对受尽折磨的方志敏诱降时,方志敏严词回绝:“我失去了自由,妻子儿女哪还能顾得到?我只有抛下他们。”国民党当局8月6日在南昌杀害了36岁的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任用;行:做,实行;舍:不用;藏:退隐。任用就出来努力做事多思索,没得到任用就退隐,藏身自好另找机会。】
四、拓展延伸。
1、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4、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5、孟子认为,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大丈夫。
威武不能屈——苏武、闻一多、刘胡兰。(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苏武奉命持节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苏武誓死不降,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zhān)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在北海边牧羊十九年,才被释回。
公叔齐和伯夷:孤竹国的两位公子公叔齐和伯夷,因为周武王建立周朝,他们认为周武王违背了文王的规矩,所以不肯吃周朝的粮食,最后饿死。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污浊,不久便辞职
回家了。义熙元年(405年),41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该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杜甫的一生是艰难困苦、辛酸飘零的一生。尤其是晚年,受尽了人间的冷遇、饥饿、
逃亡贫贱不能移的杜甫、贫困和疾病的折磨。五十三岁贫贱不能移的杜甫的杜甫在严武的推荐下做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有一天,一个人送给他一床很值钱的毛毯。据说,这种毛毯是从天竺﹝印度﹞进口的。但是,杜甫拒绝收下,他客气地把毛毯退还给客人,随后,把他的粗席子拾掇干净,请客人坐下,端出他仅有的、用恢恢菜做成的汤,热情地招待客人。杜甫贫穷至极也坚定自己的信念,力行写作,终成就‘诗圣’之名。
6、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之道呢?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老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1947年1月12拂晓,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审讯中,国民党千方百计,软硬兼施,想诱使其供出同党,并相许给她土地。刘胡兰百般不从,从容就义。
小结:
比干忠谏,惨遭剖心;荆轲刺秦,易水悲歌,至今流传;苏武牧羊,不失汉心;诸葛谨慎,鞠躬尽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世民纳谏,人镜仍能明得失;岳飞精忠,一首《满江红》气壮山河;包拯清明,传唱不断;文天祥慷慨赴死,忠烈千秋;袁崇焕冤屈,至今不平;林则徐销烟,四海扬眉;康梁变法,“六君子”血染刑场;辛亥革命,孙中山首功;朱自清:不肯吃美国的救济粮,最后饿死……他们都是有气节的“大丈夫”,是几千年挺立的“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