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甲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甲三临证经验
(2)角度压式:适用于大部分穴位,腹部诸穴尤宜。 ①持针法: 直刺持针法与空压式相同; 斜刺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余三指并齐扶持针身,针尖与小指下缘 平齐。 ②进针法: 直刺时,75°斜向执针,无名指、小指轻压穴位两侧皮肤使之紧张, 针尖对准穴位,然后将腕部内旋,迅速使角度转为90°,由角度转变产 生的向下压力,将针刺入皮下。 斜刺时,90°执针,小指轻压穴位一侧皮肤使之紧张,针尖对准穴 位,同样将腕部内旋,使角度由迅速转为110 °,将针刺入皮下。
骨边,桡骨尺侧边,掌后第一横纹上7寸取孔最 筋边,尺侧腕屈肌健的桡侧边,取灵道、通里、阴都、神门 筋间,在掌长肌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 取郄门、间使、 内关、大陵
杨甲三临证经验
(5)肘关节部:横纹、纹头、筋两边。
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挠侧边取尺泽,尺 侧边曲泽。 屈肘,肘横纹的尺侧纹头处取少海。
杨甲三临证经验
3.毫针单手进针技法
杨氏特有进针手法; 操作上汲取了双手进针法的一些特点,将“刺手”与“押 手”归于一手。
◆其进针方式有四:
一.为悬空下压式(简称:空压式). 二.为角度转变下压式(简称:角度 压式) 三.为捻转下压式(简称:捻压式) 四.为连续压式。
杨甲三老师同留学生
杨甲三临证经验
杨甲三临证经验
二、医案选
喉痹 侯x,女,3I岁,医生,1984年12月25日初诊。 患者素有‘慢性咽炎’史,二年来时轻时甚。近因外感症状 加重,咽喉肿痛。口干欲饮,喉中有异物感。现发热恶寒,鼻 塞面赤,头痛,咽喉焮痛,口渴欲冷饮,偶伴咳嗽,痰黄粘稠,
大便干结,纳可。苔薄白欠润,舌红脉浮数。检查:体温
THE EN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杨甲三临证经验
(4)连续压式: ①持针法。以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中指、无名指、小指并齐扶住针身, 针尖与小指下缘平齐。 ②进针法;有沿皮刺与皮内刺两种。 沿皮刺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65°角左右,无名指、小指压紧穴位皮 肤,针尖轻点于穴位上,利用指力、腕力,迅速将针沿皮刺入皮下,再连续 下压数次,直至刺达病所。 皮内刺时,小指、无名指及中指均紧压皮肤表面,针身与皮肤夹角约呈 170°左右,用同样手法将针尖刺入皮内。 ③操作要点:本式针身与皮肤的夹角甚大(分别为165°角与170°角)。 操作时,将持针手腕部内旋,即形成所需手势与角度。进针皮部时,局部 痛觉敏感,进针较为困难。故中指、无名指、小指下压穴位部皮肤的力量应 加重;三指充当“押手”的作用很突出,可避免皮肤在骨面等处滑动及固定 穴位。当针尖透过皮下后,应用连续而均匀的压力,下压二、三次将针刺向 预定部位。勿用断续的压力或一次压力将进针完成。 本法多应用于头面部皮肉浅薄部位,及需沿皮刺、皮内刺的各种病证。
▲杨氏认为,所谓针灸补泻,除了指一般的具体针刺手法以外,尤当重视辨证立法、 选穴处方、针具所宜等多方面内容。理、法、方(穴)、器(针具)、术,丝丝相扣,一脉 相承,每一个环节均与补泻内容关联,而“术”(主要指针刺补泻手法)仅居末位,所 以“补泻”当须活看。
杨甲三临证经验
5.头穴应用广泛,原穴配伍灵活
杨甲三临证经验
一、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
◆探索总结取穴规律 ◆五输穴的特点、主治及其运用 ◆毫针单手进针技法 ◆运针贵在同精,补泻当须活看 ◆头穴应用广泛,原穴配伍灵活
杨甲三临证经验
1.探索总结取穴规律 1979年,《杨甲三取穴经验》出版 以体表解剖标志为关键,结合骨度分寸折量,将相 邻穴位分经分部,进行对比、定位。在剖析、厘定十 四经经穴分布位置及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经穴定位 的种种规律性。
杨甲三临证经验
(3)腕部:两骨、两筋、一横纹
两骨:指大多角骨和豌豆骨。 两筋:指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 一横纹:指掌后第一横纹。
大多角骨桡侧下缘取太渊。 豌豆骨桡侧取神门。 两筋之间取大陵。 三穴皆在掌后第一横纹上
杨甲三临证经验
(4)前臂部:骨边、筋边、筋间取
骨边:指桡骨和桡骨茎突边缘。 筋边:指尺侧腕屈肌肌腱的桡侧边。 筋间:指掌长肌肌键和桡侧腕屈肌 肌腱之间。
▲辨证选穴: ①本经外经病,实证取荥穴鱼际,虚证取俞穴太渊。 ②本经内脏病证,治取经穴经渠。 在上述病证中,伴有心下满,或虽不伴有心下满,但 偶有肝脏病机参与者,加取井穴少商;身热,或虽不 伴有身热,但偶有心脏病机参与者,加取荥穴鱼际; 体重节痛,或虽不伴有体重节痛,但偶有脾脏病机参 与者,加取俞穴太渊;逆气而泄,或虽不伴有逆气而 泄,但寓有肾脏病机参与者,加取合穴尺泽。
杨甲三临证经验
①脏腑与原穴相配:为五脏原穴与六腑原穴阴阳上下, 刚柔相济的配穴法。 适用于内脏有病而症状主要反映在体表器官的病变。 配穴原则为:少阴配少阳,太阴配太阳,厥阴配阳明。 取上下肢相应,阴阳经同气相求之意
杨甲三临证经验
②原与俞相配:将本脏腑的原穴与相应的背俞穴相配, 这是取原穴与背俞穴在主治性能上存在的共性,以相 互协同增强疗效的一种配穴法。 适用于各种阴性病证(包括里证、 虚证、寒证)。 就穴位主治性能而言,原穴擅扶 正祛邪,俞穴偏治阴病。故二穴 相合对各脏腑之虚性病证功效尤 著。
③操作要点:直刺时,针身与皮肤表面的夹角直刺时宜在75°左右。斜 刺时,针身与皮肤的夹角是由90°迅速转为110°,当针尖透过皮肤(即 己形成斜刺的手势及斜刺所需的角度),角度转变的速度一般宜快不宜慢。 腕部内旋时动作要灵活、自然。速度快则进针速、疼痛少。
杨甲三临证经验
(3)捻压式:适用于1.5寸毫针进针。多用于皮内较浅薄处或筋 骨处or内有重要脏器的胸背诸穴。 ①持针法:拇指端较食指端前 4分左右与食指挟持针柄,余三 指持针,针法同空压式。 ②进针法:针身与皮肤的夹角,直刺时呈90°,斜刺时呈45° 或135°。直刺时,无名指与小指轻压于穴位旁皮肤;45°斜刺 时,无名指轻压穴位旁皮肤(小指不触及皮肤);135°角斜刺时, 则用小指及无名指指尖轻压于穴位旁皮肤。然后,针尖轻点在 穴位上,拇指迅速将针柄向后向下一捻,针尖即随之刺入皮下。 ③操作要点:捻压式主要是靠拇、食指指力将针柄向后下捻转 所产生的向下压力把针刺入的。要以捻为主,以捻带压,一捻 即进。不必边捻边压及重复捻转。
(6)上臂部:一肌、 两条沟中取。
一肌:指肱二头肌。 两条沟:指肱二头肌桡侧沟和尺侧沟
在肱二头肌中间,腋前纹头下2寸处取天泉。 在肱二头肌桡侧沟中,取天府、侠白; 在肱二头肌尺侧沟中取青灵。
杨甲三临证经验
2.五输穴的特点、主治及其运用
◆各穴针感各不相同 井穴锐痛,荥穴敏痛,输穴痛胀酸,经穴胀酸痛,合穴酸胀麻串痛。 ◆应用原则 主张将五输穴的主治作用与五脏病机统一起来加以辨证运用。 ◆作用各不相同: 井穴应肝,疏肝熄风,理气解郁,通经 接气,开窍 启闭; 荥穴应心,清心安神,泄热凉血;俞穴 应脾,健脾和胃,运化水湿; 经穴应肺,擅能宣肺解表,止咳降气; 合穴应肾,尤可调肾育阴,又能治胃
杨甲三临证经验
④原与合相配:可分为表里经原合相配、同经或异络原合相配 等形式。 ▲表里经原合相配通常是取阴经(里)原穴配以阳经 (表)的合穴 或下合穴。 ▲同经原合相配,如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配合穴曲池,善 治头目疼痛,牙龈肿痛,咽干鼻衄等风热疾患,为双调气血, 清理上焦之妙法。 ▲异经原合相配,如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配足阳明胃经合 穴足三里,其调理胃肠,化滞通便之功颇著。
(1)空压式:适用于大部穴位及各种长度的毫针。 ①持针法:以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中指自然扶住针身,无 名指与小指挟持针身下端,使针尖露出半分许。如持长针,则 右手拇、食指下移挟持针身,余指指法同上。 ②进针法:持针手悬空,针尖距皮肤的距离 约2寸左右;直刺,对准穴位向下冲压,迅 速将针刺入皮下。 ③操作要点:针尖至皮肤距离要适当,一般 为2寸左右;露出的针尖不能过长。
杨甲三临证经验
以手三阴经穴位的分部定位为例 : (1)指尖部:指尖、爪甲角根取。 指尖:中指尖端取中冲。 爪甲角根:拇指桡侧(即内侧,属阴)爪甲角根取 少商;小指桡侧爪甲角根取少冲。 (2)掌指关节部:掌指关节后方 取。第一掌指关节后,第一掌 骨桡侧边取鱼际,第三掌指关 节后,第三掌骨桡侧边取劳宫, 第五掌指关节后,第五掌骨桡 侧边取少府。
杨甲三临证经验
③原与络相配:可分为表里经原络相配及同经原络相 配等形式,是取同一上肢或下肢的原、络穴相配合的 方法。 表里经原络相配,适用于某经有病,兼有表经或里经 病症者。 ▲杨氏还根据“初病在经,久病在络”及“久病多 虚”,认为:凡由内伤、外感演成的诸种慢性疾病, 在取用原穴的同时,常配合本经的络穴以协同治疗。
杨甲三临证经验
4.运针贵在同精,补泻当须活看
▲ 《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 针刺感应绝非越大越好,掌握刺激量要‘中机而止’。以保护精气不受损伤并尽 快激发经气为要义。 ▲杨氏运针基本手法--“短小兼施,快慢结合”。
◆短,指提插的上下距离要短; ◆小,指捻转的左右角度要小; ◆快,指操作频率要快,提插、捻转同时运用; ◆慢,指在运用短、小、快速的提插、捻转这一复式手法时,要徐缓地向深部进针。 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过多地刺伤组织,并能尽快激发经气,使针下得气。
杨甲三临证经验
◆五输穴辨证运用方法 四诊合参---定哪一经病变---定外经OR内脏(腑) 病变---以五输穴主治病症作辨证选穴的主要标准--根据病情再配以其它辅助穴进行治疗。
先定其经,次选其穴,后行补泻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与五输穴的特定主治结合。 以经脉病症纵向定经,以五输穴的主治横向定位,
37.8°,咽部粘膜充血明显,咽后壁淋巴滤泡隆起色红,悬雍 垂轻度充血。本病证见咽喉肿痛,伴发热恶寒、脉浮数等,系 风热入侵肺卫,证属手太阴外经病实证。治以宣肺解表。
杨甲三临证经验
▲处方:鱼际、少商、风池, ▲治疗经过:三穴均行泻法。鱼际、少商三棱针放血。 风池,中等刺激,不留针。每日治疗1次。初诊痛止, 再诊肿退,三诊疾愈。
(1)头项部俞穴的应用:杨氏对头项部的俞穴的应用极 为广泛。其治疗病种达四十余种,涉及内、外、妇、 儿、五官诸科。 (2)原穴配伍应用:原穴为三焦原 气所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其主治性 能不仅能祛邪,更可补虚扶正。取 用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而激 发原气,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 邪的功能。 常与某些特定穴相互配合使用
马铁明 主讲
杨甲三临证经验
杨甲三,江苏人,1919年1月 2日。自幼酷爱医道,受业于吴 秉森门下。又从师针灸大家承淡 安先生,专修中医针灸,1936年 毕业于中国无锡针灸传习班。在 江苏武进县悬壶济世。 在腧穴定位、主治性能、配 伍应用及刺灸方法诸方面颇有心 得。主编《腧穴学》等著作。 《杨甲三取穴经验》--电影《针 灸取穴法》1985年获卫生部乙等 科学成果奖。
杨甲三临证经验
◆以手太阴肺经为例说明如下: ▲症候表现: ①外经病症:胸部疼痛,外感咳嗽,缺盆肿痛,咽喉 痛,肩背痛而发冷,或发热汗出,桡侧臂痛,臂厥, 手掌发热等经脉分布处的病变。 ②内脏病症:内伤咳嗽,气喘少 气,咳血,肺部胀满,心烦,小 便不利,浮肿或小便频数,尿色 改变,大便溏泄等。
杨甲三临证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