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池塘循环水养鱼系统的夏季浮游植物特性

合集下载

水生植物对水质的改善

水生植物对水质的改善

日益严峻的水污染使得水体的使用功效大大降低,不仅影响水体污染当地居民的安全饮水以及身体健康,还使得水资源的紧缺形势进一步恶化,影响了我国当前正在实行的可持续利用资源战略。

当然我国也寻求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处理污染水资源的技术,如较为传统的生化二级处理,达到了理想的处理水污染效果,但由于使用成本过高,使得可供利用性大大降低。

基于此,提出使用生物学处理法进行处理污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以藻类为代表的低等植物在污水处理以及水质的改善中的运用利用藻类处理水污染和改善水质有着较为显著的功效。

使用藻类对被污染的水源进行处理后产生的一些死藻类沉积物在进行干燥后还能够用来制作鱼饲料,是鱼饲料的良好的添加剂,还可以作为肥料加以利用。

与此同时,藻类在进行污水处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氧气,这些氧气能够极大地减轻水体缺氧现象,并减少由于水体缺氧而出现的恶臭气味,进而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由此可知藻类在污水处理中具有使用成本降低、净化效率较高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处理水污染现象和改善水质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常见的运用类型(1)固定化藻。

固定化藻就是利用人工调控方式为藻类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条件。

固定化藻通过化学或者物理方式利用载体固定藻类细胞,进而形成较为固定的藻类高效生物反应器系统,使得藻类生长更加迅速,具有高浓度的藻细胞,更加容易收获,并克服了传统的藻类处理系统处理效率不高、占地面积较大以及停留时间过于长的缺陷。

我国近年来研究固定化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固定化藻的固定分为包埋法和吸附法,通常使用聚乙烯、多孔硅胶、聚丙烯酰胺、琼脂、角叉菜聚糖以及褐藻酸钙等载体。

(2)活性藻。

活性藻是通过人工手段尽量缩短处理时间,培育浓度较高的藻类。

由于活性藻良好的沉降性,容易收获,且出水澄清,在处理水污染现象和改善水质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

(3)藻类塘。

利用藻菌共生系统研究氧化塘,利用藻类分解营养物实现处理污水的目的。

藻类单元在中等城镇的污水综合处理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综合生物塘技术的运用使得综合处理污水成为了可能。

浮游植物_精品文档

浮游植物_精品文档

浮游植物在大小和体积上差别显著,一般根据粒 径大小分为三种类型,即小型浮游植物(Micro,20~ 200μm)、微型浮游植物(Nano,3~20μm)和超微 型浮游植物(Pico,0.7~3μm)。
二、浮游植物悬浮机制
• 分泌粘液或制造胶状物质,使个体减轻; • 形成气囊结构; • 形成比重较小的代谢物质; • 增加身体表面积以增加与水之间的磨擦力。
3、湖泊的混合层和海洋并不像一般所认为的那样是均质的。
在无风、温和的气候条件下,光、营养、温度 的垂直梯度分布造成了空间上的异质化,使得不同 种类得以在各自的最适区域生长、繁殖,从而使竞 争降到最小。
总之,浮游植物种群多样性可用不同的机制加以 解释,这些机制可能是同时起作用的,但还需要更多 的实验数据来进一步证实。
(m)
层的种类
1月 8.13 6.3 9.48 11.37
12.66 5.98 8.99
14
4月 14.37 12.85
8.33 7.22 2.34 1.10 7.70
29
7月 2.99 18.37 13.71 15.16
1.32 0.91 8.74
15
10月 10.35 17.22 24.48 18.12
六、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当环境中某种物质的存在量少于浮游植物正常生 长对它的最低需求时,这种物质就成为浮游植物生长 的限制因子。当限制因子的量增加,浮游植物的数量 会以较快的速率增加,直到又有必需资源的量限制生 长速率。
由李比希提出的限制因子概念最初仅适用于化 学营养缺乏(“最小因子定律”)。现在对这一概 念已进行了扩展,并把一些物理参数如光强和温度 等也纳入进来。
表4. 2 湖泊浮游藻类水平分布 (源自章宗涉等, 1995)

济南南部山区夏季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分析

济南南部山区夏季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分析

济南南部山区夏季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分析作者:王帅帅,王博涵,韩洁,金文,曹龙智,谭璐来源:《河北渔业》 2017年第5期摘要:于2015年夏季(8月)对济南南部山区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进行了野外采样调查。

运用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划分,分析了济南南部山区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夏季济南南部山区水域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0种,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最多,蓝藻门密度最高。

各位点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50,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1。

全地区共划分出浮游植物功能群10类,MP类物种数最多和密度最高。

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济南南部山区水体呈中度污染。

关键词:济南南部山区;浮游植物;功能群浮游植物做为淡水水体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水体的环境变化的响应速度十分迅速,常常作为评估水生态系统状况的指示性类群[1]。

根据生态学的生态位原理,专家们把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的浮游植物物种归于相同的“功能群”,浮游植物功能群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淡水水体的水质分析中,并且其分类和方法不断地改进和完善[1-3]。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对济南南部山区水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本研究分析了济南南部山区夏季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分布特征,希望可以为济南南部山区河流生态保护提供一定帮助。

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区域及采样点设置济南南部山区,风景秀丽,景色迷人,有多个自然风景区,又有多处娱乐场所,如金象山乐园等。

南部山区是济南水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在济南城市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015年夏季(8月)进行的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设置9个采样点,采样点分布见图1。

1.2浮游植物样品采集、鉴定各采样点位分层采集2 L水样,样品加入15 mL鲁哥氏液固定,实验室中静置48 h,将样品浓缩至100 mL,吸取0.1 mL放在浮游植物计数框中,在400倍显微镜下鉴定浮游植物物种和计数[4],浮游植物鉴定参照文献[5]。

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

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

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浮游植物是水体中最为常见的一群植物,它们以微小的形态和基本的生物学特征闻名于世界各地的水域中。

浮游植物不仅在水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整个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浮游植物?它们有什么基本特征呢?下面,我将按类别分析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

浮游藻类:最常见的浮游植物浮游藻类是最为常见的浮游植物,绝大部分都是单细胞生物。

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是球形,有的是弯曲的长条状,有的甚至可以与动物相似。

浮游藻类生物的特征是体型小且轻盈,一般不超过2毫米。

它们飘浮在水体中,会浮动或自然漂流,可自由挥动、螺旋或泳动。

浮游藻类的体积和数量非常之大,可以覆盖整个水域,并通过吞噬悬浮在水中的光合细菌生存。

浮游细菌:在水体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浮游细菌是指生长在水中的一群细菌典型例子,它们在水生态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浮游细菌是典型的单细胞无机营养生物。

它们生长快速,繁殖迅速,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生存。

浮游细菌是一种非常基本的水生生物,它们的数量和体积决定了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存活的能力。

浮游真菌:水体中的生物过滤器浮游真菌生长在水体表面和较深的水层中,它们的特征是体型较大,缠绕在水中的浮游物质之间,并将其吞噬掉。

浮游真菌是水体生物过滤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繁殖吞噬在水中的有机物质,从而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不仅体现在其形态结构上,同时还包括其繁殖方式、光合作用和代谢能力等。

浮游植物在水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其他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和养料,更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资源。

希望我们能更加关注和保护水生生态系统,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保驾护航。

云贵高原湖泊夏季浮游植物组成及多样性

云贵高原湖泊夏季浮游植物组成及多样性

云贵高原湖泊夏季浮游植物组成及多样性
云贵高原湖泊夏季浮游植物组成及多样性
云贵高原湖泊因其独特的海拔地理环境,具有多样性的水生植物群落,在夏季,多种浮游植物蓬勃发展,为湖泊提供丰富多彩的景观。

云贵高原湖泊的夏季浮游植物主要以藻类为主,有硅藻、圆球藻、鞭尾藻等,这些藻类的屬种繁多,可以分辨出分佈常见的有硅藻、桡藻、海藻、石藻、多孔藻等,不同的浮游植物能够维持湖泊的清澈、平衡的水生态系统,有助于维持湖泊的正常生态圈,这也正是为什么夏季湖泊会更加健康透明,令游客流连忘返。

此外,夏季浮游植物还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类,如木贼、水婆、荷叶、莲藕等等。

这些植物多将在湖底栖息,使湖泊更深了个气息,能够更好地唤醒游客的心灵,让他们享受更多的宁静和自然之美。

总而言之,云贵高原湖泊夏季浮游植物组成及多样性,可以通过藻类、被子植物、裸子植物三种形式,给湖泊带来丰富多彩的景观,让游客更能感受当地秀美的自然风光。

夏季池塘水质培养措施 _水质调节技术_Xinnong_com

夏季池塘水质培养措施 _水质调节技术_Xinnong_com
3.女民兵营长张艳雪带头致富 4.养殖“罗非鱼”踏上致富路 tv致富经:靠着外号卖甲 6.小鱼钩上致富路 7.一个农民的财富视角
8.赵勇的养鱼“财富视野” 9.王玉珍:在岛上打井创业的 10.养殖鲈鱼挣钱全靠减掉4斤 11.养鱼圆了致富梦 12.养殖野鸭 有“钱”可图
13.农民养殖罗非鱼年入28亿元 14.鱼干晒就致富新天地 15.余杭渔农靠“黑鱼皮”致富 16.鱼山乡:大辣椒闯出大市场
致富经 养鱼视频 图片 当前位置:新农首页>农产品技术>水产>鱼>水质调节>夏季池塘水质培养措施 时间:2009-06-30 20:21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一、水质的鉴别
1.好水夏季高温季节池塘中较好的水呈现黄褐色或油绿色,混浊度较小,透明度适中,一般为25~40厘米。水中浮游植物的种类主要以鱼类易消化的绿藻、甲藻、硅藻等为主,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在20毫克/升以上(没有测量设备时可将手放入水中搅动,能感到手边的水
一、水质的鉴别
1.好水
夏季高温季节池塘中较好的水呈现黄褐色或油绿色,混浊度较小,透明度适中,一般为25~40厘米。水中浮游植物的种类主要以鱼类易消化的绿藻、甲藻、硅藻等为主,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在20毫克/升以上(没有测量设备时可将手放入水中搅动,能感到手边的水呈豆绿色,手伸入水中15~18厘米处弯曲五指时,五指若隐若现)。浮游动物的种类以轮虫占优势,枝角类和桡足类次之为好。池塘一角可看到绿色或黄绿色的浮膜,表明水的植物的生物量在20毫克/升以下。
3.不好的水
①暗绿色:天热时水中常有暗绿色或黄绿色的浮膜,这种水以团藻、裸藻较多。②灰蓝色:透明度低、混浊度大,水中颤藻类较多。③蓝绿色:透明度低、混浊度大、天热时有灰黄绿色的浮膜,水中微囊藻、绿藻较多。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动物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3期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养殖技术是美国奥本大学所设计。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多年推广80∶20池塘养殖模式的技术转型和升级,它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通过在养鱼槽内集中养殖吃食性鱼类来控制粪便排泄范围,并收集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实现沉淀集中与处理利用,是水产养殖理念的又一次革新[1]。

该技术一经引进就在江苏省及周边省、市得到大面积的示范与推广,江苏省示范推广面积达800hm 2左右,建设池塘循环水养鱼水槽面积达14万m 2。

虽然目前多地开展了草鱼、青鱼、鲈鱼等品种的试验与示范[2-4],但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对养殖水体环境的影响研究还很少。

本试验旨在通过设置对比试验研究分析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对池塘水环境的影响,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池塘与水槽本试验采用高邮市三垛镇耿庭村的2口池塘,其中1口为试验塘,1口为对照塘。

试验塘面积为2hm 2,建设规格为22m×5m×2m 水槽3条,净养面积330m 2,水位全年维持在1.8m 左右;每口流水槽的上游安装气提式推水增氧设备,并将增氧管道串联,末端安装2台2.2kW 的罗茨鼓风机(1台使用,1台备用),水槽尾端建有集污设施,每天在投喂后1~2h 内吸污。

对照塘为四大家鱼养殖塘,面积1.33hm 2,配备投饵机1台,3kW 叶轮式增氧机2台。

1.2放养情况试验塘每条水槽内放养规格750g 的草鱼3000尾,共计9000尾,外塘放养100g 的鲢10000尾、100g 的鳙10000尾;对照塘放养品种为鲫鱼、草鱼、鲢和鳙,放养规格为38.5g 的鲫鱼3.15万尾/hm 2、50g 的草鱼900尾/hm 2、110g 的鲢鱼600尾/hm 2、325g 的鲢鱼600尾/hm 2。

水源为柘倪河河水,水源充沛,无污染。

试验期间,试验塘与对照塘不换水,只补注新水,以补充自然蒸发和渗漏造成的水体损失。

高位池塘循环水养鱼系统的夏季浮游植物特性

高位池塘循环水养鱼系统的夏季浮游植物特性

高位池塘循环水养鱼系统的夏季浮游植物特性王小冬;刘兴国;朱浩;顾兆俊;吴宗凡;时旭;程果锋;徐国昌【摘要】对养殖梭鱼的一种高位池塘循环水养鱼系统的夏季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分析,发现样品中浮游植物密度很大,总密度高达5.5×105 cell/mL;浮游植物总湿重高达66.333 mg/L.湿重的优势群落是硅藻门的针杆藻属和小环藻属,二者分别占总湿重的29.48%、54.55%,其中针杆藻属的优势种为两头针杆藻.研究结果与夏季易出现蓝藻门和绿藻门的传统养殖池塘情况不同,表明养鱼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在高温的夏季也能调节为硅藻门占优势,为养鱼池藻相调控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参考.【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05【总页数】2页(P222-223)【关键词】养鱼系统;硅藻门;针杆藻属;小环藻属【作者】王小冬;刘兴国;朱浩;顾兆俊;吴宗凡;时旭;程果锋;徐国昌【作者单位】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2;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2;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2;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2;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2;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2;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2;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59;X524浮游植物是养殖池塘水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滤食性养殖对象的重要饵料,合适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有利于养殖对象的生长繁殖,因此是池塘养殖水质控制的一个重点内容。

综合养鱼高产池塘的浮游植物

综合养鱼高产池塘的浮游植物

综合养鱼高产池塘的浮游植物19 6年3月9/期J OURNAL OF F S I HERY S ENC HI CI ESOF C NA中产国科水学( { 姚宏禄M ac 1 9 rh 9 6S6 7综合养鱼高产池塘的浮游植物(苏省水产局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江南京2 0 0 ) 1 0 3L摘/要根据对综合养鱼不同养殖结构类型、不同产量水平的高产池塘浮游植物定性定量的连续观测:明了浮游植物丰度及其季节变化;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类型及其季查分节变化;论了各型鱼池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上的差异性、讨共同性及浮游植物水华类型与养鱼水质的生物等级。

出结论:得综合养鱼高产池塘里主要是隐藻、口藻、膝蓝裸甲藻、角甲藻、裸藻、空球藻、衣藻、棕鞭藻等鞭毛藻类和硅藻、大型绿球藻等优势属种交替形成水华,它们是滤食性鱼类的充足的优质适口饵料,l水华都是一等水质。

这o种关键词.鉴鱼.产垒,蕉堑,登:水华全薤,高曼壁堡茎丰度,浮游植物是综合养鱼高产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生产者。

它在高产鱼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物流能流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我国高产鱼池浮游植物组成、物量、生水华类型、质等级、级生产力及其在能流中的地位等有过研究和报道“水初”。

”。

而对不。

同养殖结构类型的综合养鱼高产池塘的浮游植物种量及其变化的对比分析研究,尚未见报道。

现将我们l7一l8 9 9 4年先后在南京、州等地对不同养殖类型高产鱼池的浮游植物对9苏比分析研究作一系统的报道,以期进一步为高产鱼池的培养水色、看水”鱼和水质管理提“养供有关生物质量指标和理论依据。

材( )池情况-鱼料和方法试验点为南京刘家圩养鱼场、州市郊区长青乡申庄养鱼场及吴县黄桥乡占上养鱼场。

苏实验期间( 9 9 1 8 )太阳能总辐射量为 3 5 8―4 8 0 J公顷年,平均气温为17― 4的9 77 58G/年l.― 1. 5 7 6C 6实验池为土池,点观测共8口:京刘家圩l号池0 8公顷、深 2 6米,Ⅲ型池,重南 .水 .为即主养鲢鳙非鲫高产池。

池塘养鱼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南岗校区)

池塘养鱼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南岗校区)

池塘养鱼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南岗校区)1.鱼池中过饱和的氧气会引起鱼类发生气泡病。

()答案:对2.在南方鲤、鲫在产后若培育得好,当年秋季还可以再次催产。

()答案:对3.池塘养殖中主要的“肥水鱼”包括:鲢鱼、鳙鱼。

()答案:对4.影响鱼类运输成活率的因素有:水中溶氧状况和鱼类呼吸特性;水温;水质和二氧化碳;鱼的体质与锻炼;装运密度。

()答案:对5.活鱼麻醉不运输适用于()。

答案:食用鱼6.每天早、中、晚三次巡塘,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答案:对7.北方地区鱼类越冬期间主要采取的增氧方式是循环水增氧和打冰眼增氧。

()答案:错8.养鱼池中溶氧来源主要来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对9.体腔注射催产剂注射时,使鱼夹中的鱼侧卧在水中,把鱼上半部托出水面,在胸鳍基部无鳞片的凹入部位,将针头朝向头部前上方与体轴成45~60度角刺入1、5cm~2、0cm,然后把注射液徐徐注入鱼体。

()答案:对10.轮捕轮放应一次放足,捕大留小;多次放养,捕大补小。

()答案:对11.活鱼运输时,封闭式运输,如果运输途中出现问题,处理起来会比较麻烦。

()答案:对12.缺氧时一般()先浮头。

答案:小虾13.一般肥水鱼亲鱼池淤泥厚度不应超过()cm。

答案:2014.()不影响活鱼运输成活率。

答案:外界声音15.四大家鱼产卵的水温一般为:()。

答案:18-20℃16.鲢鱼的性成熟年龄为2龄。

()答案:错17.肥水鱼池透明度与浮游植物无关。

()答案:错18.鱼类的咽喉齿是用来磨碎食物的。

()答案:对19.鲢鱼鳃耙间隙较宽,不能滤食浮游动物。

()答案:错20.池塘养殖鱼类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技术、水平、鱼的种类与规格、饲料供应情况和管理措施等诸因素考虑确定的。

()答案:对21.一般耐缺氧能力最好的是鲢、鳙鱼,其次是草、青鱼,最差的是鲤、鲫鱼。

()答案:错22.苗种及亲鱼运输均可采用麻醉运输。

浮游植物2

浮游植物2

浮游植物对鱼及水质的影响 2003-12-9 牡丹江农业信息中心1 微囊藻包括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28——32℃)和碱性较重(pH 值8——9.5)的水中,因此多在夏、秋季旺发。

当在1升水中有50万个群体以上时,水中溶氧往往不敷其需要,而会自身大量死亡。

藻体死亡后,向水中释放大量毒素,对鱼类生长非常不利,甚至毒死鱼类。

防治方法:(1)经常加注新水,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注意水的pH值调节(定期泼洒生石灰)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

(2)对已发现有微囊藻的池塘,在形成初期可用0.7克/立方米硫酸铜全池泼洒,连续2次即可杀灭,下药后适当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

(3)微囊藻繁殖过多,已布满全池时,可在下风处先用竹杆将藻加以固定,然后用1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集中泼洒。

注意此时硫酸铜用量应控制在按0.7克/立方米浓度全池泼洒时所需用量的1/3以内。

坚持用药5——7次,可将藻全部杀灭。

在有条件的地方,用药后6小时左右更换池水的1/3。

如条件不允许,则一定要开动增氧机连续增氧4——6小时。

如巡天气突变则应停止用药并加注新水或增氧。

2 甲藻在池塘中对鱼类产生危害的甲藻有多甲藻和裸甲藻,它们喜生长在含有机质多、硬度大、呈微碱性的水体中,以温暖季节较多。

甲藻对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如果水温、pH值的突变,都会大量死亡。

这两类甲藻在繁殖过程中和死亡后,可产生多种毒素,引起鱼类的神经麻木、代谢失调及呼吸障碍、最后导致鱼类死亡。

防治方法:(1)根据这两类甲藻对水温、pH值等环境条件突变,都会促使它们很快大量死亡这一特性,当其大量繁殖时,可及时进行换水,使池水的水温和水质突然改变而抑制其繁殖。

(2)用0.7——0.8克/立方米硫酸铜全池泼洒,可有效杀灭甲藻。

3 丝状绿藻丝状绿藻俗称“青泥苔”。

春季随水温上升,在池塘浅水处开始萌发,长成一缕缕绿色的细丝,矗立在水中,衰老时丝体断离池底,形成一团团的乱丝,浮进水面,幼鱼游入其中,往往被乱丝缠住游不出来而造成死亡。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生态净化效果浅谈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生态净化效果浅谈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生态净化效果浅谈作者:何学海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21年第05期摘要水产养殖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产业类型之一。

在传统养殖模式中,经常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等情况,对鱼类生产有较大影响,进而造成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提升。

在现代水产养殖产业中,逐渐注重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构建,其是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借助动力流水净化及生物修复技术等,实现水体净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

从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概念和原理入手,分析该系统的构建,并针对其中几种养殖系统模式及生态净化效果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养殖企业或养殖户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净化效果中图分类号:S961.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1.15.050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為水产养殖大国。

但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大部分地区的水产养殖多沿用传统模式,即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渠。

而当前随着渔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大众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水产养殖规模和数量逐渐增长。

但由于部分养殖池塘的放养密度较大,鱼类代谢物会在池塘内大量积聚,一旦有机物的含量超过池塘水的负荷,则会导致严重的水体污染。

因此,为适应未来水产养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应构建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运用先进理念和模式,提高养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概述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含义,是指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下,充分结合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利用进排水分离、建立人工湿地等方式,有效净化养殖水体。

同时,也可利用微生物、水生植物及虑食性鱼类等建立多级生物净化水体,促使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得到降低。

这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则能够形成完整的养殖系统,包括多个功能的不同模块,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水产养殖的生态性[1]。

近年来,根据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具有的优势,在国内外水产养殖行业纷纷开展研究和实践。

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

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

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
1.构造简单:浮游植物的构造很简单,通常只由一个或几个细胞组成。

2. 生长快:浮游植物的生长速度很快,一些种类的生长速度每天可达到几倍。

3. 能够自养:浮游植物是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合成营养物质。

4. 季节性生长:浮游植物的生长往往受到季节、水温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生长季节也有所不同。

5. 形态多样:浮游植物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的是球形、圆柱形,有的是丝状、箭形、扁平形等。

6. 活动性强:浮游植物能够通过运动器官改变自身位置以利用光合作用条件更好的区域。

7. 生态重要:浮游植物是水体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水生动物的食物来源,也能够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 1 -。

夏季鱼池溶氧量及判定与调控

夏季鱼池溶氧量及判定与调控

夏季鱼池溶氧量及判定与调控夏季鱼池溶氧量的判定与调控养鱼池塘的溶氧一般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是来自大气中扩散溶于水中的氧,三是人工机械冲水或施药增氧,三者以光合作用增氧最多。

同时,池塘生态溶氧消耗也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物理作用向空中逸散消耗,二是水体有些物质的化学反应而消耗,三是水生生物呼吸、有机物分解、底质等生物作用所消耗。

鱼类耗氧与鱼的种类、年龄、体重、性别及活动水平有关,同时也与水体的温度、溶氧、二氧化碳、pH值等因素有关。

如何分析判定鱼池缺氧,并进行有效调控呢?1 影响鱼池溶氧变化的因素池塘水体变化影响由于光照强度的影响,一般白天池塘的上层水体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就强,溶氧就高;而下层因光照强度减弱,而且由于热阻力,上下层水体不易对流,溶氧就越低。

尤其是高温季节上下层水温温差极大,底层水体溶氧微乎其微。

同时,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在昼夜间变化较大,夜间水体上层水温随着气温的下降而逐渐下降,密度增大,从而产生密度流,中下层水体溶氧慢慢补充,而上层溶氧则逐渐下降,到凌晨会降到最低水平。

另外,同一池塘在不同风力风向的影响下,水体溶氧也处于不平衡状态。

白天下风处由浮游植物产生的氧及从空气中溶入的氧总比上风处多,并且风力越大,上下处溶氧含量的差别越大。

夜间则相反,因夜里下风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比上风处多,导致夜间耗氧量大,所以上风处溶氧比下风处多。

季节气候变化影响水体溶氧与季节与气候也密切相关,特别是夏秋季节,水温较高,投饵量增大,由于鱼类的排泄物与残饵的积累,导致池塘下层水体溶氧很低,水和底泥中的微生物、浮游生物等因缺氧新陈代谢受到抑制,导致底层溶氧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此外,梅雨季节光照强度弱,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差,也容易引起水体缺氧。

同时,就天气来说,如夏季傍晚下雷阵雨,天气转阴,或遇连绵阴雨气压低、风力弱、大雾等,或久晴未雨,鱼类吃食旺盛,水质浓,一旦天气变化,均可引起缺氧,尤其是夏季有时天气变化比较剧烈,极易造成水体溶氧发生较大的变化。

夏季鱼、蟹池塘的水质调控

夏季鱼、蟹池塘的水质调控

夏季鱼、蟹池塘的水质调控夏季是鱼、蟹生长的旺季,摄食、代谢明显增强。

该季节水温明显升高,有机物发酵分解速度加快,水的透明度随之变小,池中溶氧、PH值变化幅度加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含量不断升高。

如何调控夏季池塘水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是促进鱼、蟹正常生长的关键。

一、合理调整水位,以防水温过高。

养鱼池塘的水位,有条件的一般应加深到2.5米—2.7米。

水位过浅,水温易提高,过高的水温会使鱼、蟹新陈代谢受到严重影响;水位过高,上下水层不易对流,池塘底部溶氧较低,有害厌氧菌大量繁殖,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明显升高,故应多开增氧机,促进上下层水对流。

养蟹池塘的水位,平台有伊乐藻的地方,水位应控制在0.8米左右,池塘四周沟槽的水位有可能保持在1.5米左右,一般以平台水位为准。

池塘加水时应慎重,应注意外来水源的水质情况,水质污染、恶化的水不能添加。

二、控制水色与透明度养殖水体的颜色是生产中常用的辨别水质好坏的指标之一。

我们可以根据水色推断养殖池塘水的浓淡和浮游生物的多少及大致种群组成,以此判断水质的优劣,从而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

养鱼池塘水一般以黄绿色、油青色、茶褐色为好,透明度掌握在30公分左右。

1、黄绿色的水色水质较肥,这种水色的水质较“嫩、爽”,池水中的浮游植物主要以硅藻、绿藻为主,裸藻、衣藻次之,大多数能被鱼类所消化,适宜饲养白鲢。

2、油青色的水质较“嫩、爽”,且肥度适中,浮游生物的活力都很旺盛,且浮游生物种群组成较为平均,鲢、鳙鱼在这种水色的水质中也能很好生长。

3、茶褐色的水中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这种水色的水质较“肥、活”,鱼类可以很好地生长。

4、“水华”水:池水往往呈现绿色、蓝绿色或黄绿色带状或云状水华,这种水往往是肥水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

浮游植物数量很大,水的透明度较低,池水较混浊。

此水在没有发生“转水”而恶化前,也是饲养鲢、鳙鱼的较好水质,但仅防天气不正常造成过度繁殖的藻类大批死亡,使水质突变,转为“臭清水”。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2019/7现 代 种 养养殖池的水色主要是由池中的浮游生物来决定的,当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池水就呈现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

现将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介绍如下,希望对做好高温季节的养殖工作有所帮助。

1.浓绿水、墨绿色水。

表现为水色浓绿、暗绿、无光泽。

当水体呈浓绿色时,水体的透明度降低。

当水温升高时,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风处)的水面上漂浮起一层翠绿色的油膜,水体表面不洁净,呈现油污状,水体中有大量有机质或死亡藻类的悬浮颗粒;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以绿藻门、蓝藻门的大型藻类为主。

花、白鲢难以吸收,出现天气骤变就容易大量倒藻死亡,出现浮头甚至泛塘。

处理方案:上午使用底改立得[3(亩·米)/袋,500克/袋],下午用应激解毒安[10(亩·米)/瓶,2公斤/瓶],净水解毒。

隔天使用1次,连用两次,可使水质清爽。

养殖后期如水体严重老化,出现藻类大量死亡,水面漂浮油膜,下风口有腥味,可第一天上午用三效底改[3(亩·米)/袋,1公斤/袋],下午用应激解毒安[10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4.浇好定根水,铺好保墒膜。

由于甜柿的根系渗透压较低,新栽树的根系固水能力差,如果土壤湿度不够,就极易造成甜柿根系失水,因此应科学地浇好定根水。

其方法是:在定植后及时浇一次透水,隔4~5天后再补浇1次。

待水渗下后,扶正苗木,填土至嫁接口下3厘米处,然后在树盘下铺一张80厘米见方的白色地膜,四周和果树根颈部用土压实,可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

如果在发芽前发现土壤湿度不够,可再补浇1次水。

5.提倡低定干、树干缠地膜或套薄膜袋。

由于甜柿的根系活动晚于地上部,当春季来临后,地上部会优先开始活动,饱满的芽体就会出现膨大。

当地下水分供应不上时,常常会导致“枯芽”。

因此,为了减少春季树体养分的损失,建议在60厘米以下的次饱满芽带定干,延缓地上部的发芽时间,并于定干后在树干上缠绕薄地膜或套薄膜袋,以减少水分的损失。

封闭式工厂化养鱼池的浮游植物特性研究

封闭式工厂化养鱼池的浮游植物特性研究

封闭式工厂化养鱼池的浮游植物特性研究作者:所兴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4年第02期摘要2012年,对封闭式工厂化养鱼池浮游植物的种类、生物量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共计检出浮游植物10种。

其中蓝藻门2属、3种,硅藻门1属、1种,绿藻门3属、6种。

优势种主要有普通小球藻、椭圆小球藻、针形纤维藻。

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受日常养殖管理影响较明显,生物量为120.6 mg/L~125.4 mg/L,平均值为123.0 mg/L,浮游植物呈现较稳定趋势,说明该系统运行较正常。

关键词工厂化养鱼浮游植物;生物量;优势种中图分类号:S93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6-09-03浮游植物是水体中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饲料基础,是水域初级生产者,又是水体中重要的生物环境,其光合作用也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

它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具有重要意义,与渔业生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1]。

通过查寻,未能找到相关文章及报导。

为了科学的进一步开发水生生物资源,就新疆某封闭式工厂化养鱼池的浮游植物作了初步研究,旨在为新疆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辖区封闭式工厂化养殖生产及水体环境监测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采集网规格:25号浮游生物网显微镜型号:JNOECXS-212-105电子天平型号:METTLERTOLEDOL-1C系列天平Max220gd=0.0001g滤纸规格:直径18 cm漏斗规格:直径12 cm和直径9 cm1.2 养殖环境养殖基地分为1个鱼苗车间、4个成鱼车间、1个水处理车间、1个地下排污通道。

鱼苗车间分为两个养鱼池,每个养鱼池的水体总量为2000 m3;每个成鱼车间分为14个养鱼池,每个养鱼池的水体总量为70 m3。

其水温最高27 ℃,最低为24 ℃。

水源来自地下180m的井水,整个水体每天不断循环,水处理车间每天净化总水量的3%。

高密度鳙池塘分区养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环境特征

高密度鳙池塘分区养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环境特征

第42卷第2期2018年3月水生生物学报A C T A H Y D R O B I O L O G I C A SINICAVol.42, No.2Mar., 2018d o i : 10.7541/2018.051高密度鳙池塘分区养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环境特征李学梅朱永久龚进玲王旭歌杨德国(中国水产科学研宄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武汉430223)摘要:研宄在高密度鳙和黄颡鱼、鲢混养模式下,通过在池塘中设置1/4拦网(A 组)、1/2拦网(B 组)和无拦网(C 组)处理和分析养殖期不同处理组的水质特征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来探讨设置拦网是否会减轻浮游动物种群的生存压力,以保证水体中大型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结果显示,A 、B 组T S S 明显降低(P<0.05),但T N 、TP 等营养盐显著増高(P<0.05)。

各处理组中的原生动物和轮虫的种类相对较多,分别占比为30.4%—36.6%和51.6%-57.0%,枝角类和桡足类种类相对较少。

各处理组的物种组成变化不明显,物种多样性仅在7月9日和7月23日2次采样中,A 、B 组显著高于C 组(PO.05),其他时间各处理组无明显差异。

各处理组中的主要优势种群为原生动物和轮虫,但轮虫在实验后期趋于小型化。

另外,大型优势物种多刺裸腹潘macrocqpa 随着采样时间在C 组中消失,在A 、B 组仍存在。

轮虫和原生动物的生物量在实验期间各处理组中的变化不显著,枝角类和桡足类总生物量则是在B 组显著高于A 组和C 组,说明拦网分区养殖在一定程度上能 有效地减轻大型浮游动物种群的生存压力,减缓其生物量的骤降。

研宄结果对维持池塘浮游动物生态平衡和 增加池塘中鳙的天然饵料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文章编号:1000-3207(2018)02-0400-06关键词:浮游动物;鳙;拦网分区池塘;生物量中图分类号:Q 145+.2文献标识码:A鑛(drzWc /j 抑s 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对调节水质和维持生态系统平 衡具有重要作用[1’2]。

循环水养殖池塘中浮游动植物功能群特征及水质评价

循环水养殖池塘中浮游动植物功能群特征及水质评价

循环水养殖池塘中浮游动植物功能群特征及水质评价向劲;吴启藩;宋锐;彭治桃;李金龙;高峰;谢敏;程小飞【期刊名称】《水产学杂志》【年(卷),期】2024(37)1【摘要】为研究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水生态环境的中长期影响和浮游动、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及相互作用,2018和2019年3月下旬,在湖南长沙新建的12.7 hm^(2)池塘中修建24条长22 m、宽5 m、深2.7 m的两端有推水、底部有集污设施的养殖水槽中,放养2、3龄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鲤(Cyprinus carpio),密度分别为1 200 kg·hm^(-2)、600 kg·hm^(-2)、120 kg·hm^(-2)和480 kg·hm^(-2)。

在水槽中设9个采样点:推水设施区、养殖水槽中和水槽下游区各3个,调查分析循环水养殖模式刚投入使用和养殖一年后水质理化因子变动规律及浮游动植物群落结构变化。

结果显示:浮游动植物种类与功能群数量变化较小,各功能群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变化剧烈;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由功能群E(锥囊藻)、D(针杆藻)变化为功能群TD(丝状绿藻)、J(盘星藻、栅藻),演替原因为水流频繁紊动引起水层混合的空间差异;浮游动物优势功能群由功能群PSF(浮游小型滤食者)、PMF(浮游微型滤食者)变化为功能群PMF、PLF(浮游大型滤食者)及PSP(浮游小型捕食者),表现出更具生态稳定性的浮游动物大型化趋势,滤食性鱼类放养密度低是其重要原因;小体型滤食类浮游动物主要受耐富营养、带鞭毛、较小体型浮游植物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大体型滤食类浮游动物还受到附着绿藻及适应中营养生境的硅藻等促进作用;浮游植物功能群G(空球藻)、W_(1)(尖尾、梭形裸藻)和X(球粒藻、衣藻、小球藻)对捕食类浮游动物的促进作用既包括上行效应直接传导,也包括以小型滤食类浮游动物为食物链环节的间接传导;循环水养殖一年后,各点位水质的空间差异进一步加大,但该池塘仍处于轻-中污染状态,符合养殖水质标准且整体较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位池塘循环水养鱼系统的夏季浮游植物特性
浮游植物是养殖池塘水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滤食性养殖对象的重要饵料,合适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有利于养殖对象的生长繁殖,因此是池塘养殖水质控制的一个重点内容。

但是天然水体中浮游植物具有明显的季节演替特点,一般在温度低的冬春季以隐藻门和硅藻门为主,随着温度上升,在夏秋季以蓝藻门和绿藻门为主。

而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天然水体的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水华”现象越来越多,淡水水体整体环境的恶化导致池塘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的调控也遇到更多的困难。

浮游植物不同门类具有不同的生理与生物特性,而一般来说,蓝藻门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低,绿藻门和硅藻门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要高些。

因此在池塘浮游植物调控中,人们希望能培养出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优势的群落,而尽量减少蓝藻门种类特别是微囊藻属,并希望在鱼类生长旺盛的夏秋季节获得适宜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笔者研究的一个高位池塘循环水养鱼系统在夏季的浮游植物特性与传统池塘不一样,本试验就相关研究进行报道。

1材料与方法
1.1采样池塘采样池塘为台湾喃嵘水产(上海)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试验基地的梭鱼~'helon haematocheilus)养殖池塘,面积0.087 hm2,本池塘为喃嵘公司结合多年在养殖机械和养殖系统方面的经营与实践经验而研制的高位池零排放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主体养殖池塘。

该高位池零排放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具体构成和工作原理见文献[14],主要采用了增氧设备(4台增氧机和1台涌浪机)和循环水处理系统,并在池底及四周
铺设塑胶薄膜,以实现水土隔离。

该池塘在2010年养殖试验期间的水质和养殖状况见文献[14],在试验期间的溶氧维持在3.5 mg/L以上,氨氮低于0.3 mg/L,亚硝酸盐低于0.4 mg/L。

1.2采样
2011年7月28日13:00左右在池塘的下风口处采集水样并马上用1%鲁哥氏液固定。

采样时天气晴朗,阳光强烈,池塘水色为褐色,透明度25 cm左右,表层水温30℃左右。

1.3 浮游植物分析方法
浮游植物种类的鉴定和计数:利用Olympus CX41型显微镜在10 x40倍下,参照文献的方法鉴定浮游植物的种类并计数。

目镜视野法计数,至少计数50个视野,使所得细胞数在300以上;以非丝状藻计数细胞数,丝状藻计数藻体个体数。

每个样品重复计数2片并取平均值,误差≤10%。

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以湿重表示,湿重计算采用体积换算法。

在显微镜下测定不同种类浮游植物的大小,每个属随机测定30个样本后取平均值,用形态相近似的几何体积公式计算细胞体积。

体积值钆m3)直接换算为重量值(109 ixm3鲜藻湿重约为1 mg)。

2结果与分析
2.1 浮游植物门类组成
样品中共检测到浮游植物5门16属:硅藻门的针杆藻属、小环藻属、冠盘藻属,蓝藻门的平裂藻属、集胞藻属、隐球藻属,绿藻门的栅藻属、纤维藻属、卵囊藻属、衣藻属、胶丝藻属、四角藻属、实球藻属、空星藻属,裸藻门的囊裸藻属,隐藻门的隐藻属。

从属的组成来看,绿藻门的属最多。

2.2浮游植物的密度和湿重
样品中浮游植物各属、各门的密度和湿重以及总密度和总湿重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样品中浮游植物总密度高达5.5×105 cell/mL,总湿重高达66. 333 mg/L。

湿重的优势群落是硅藻门的针杆藻属和小环藻属,其中针杆藻属的优势种为两头针杆藻(ynedra amphicephala Katzing)。

生物量占绝对优势的为硅藻门,占总湿重的86.33%,其中针杆藻属和小环藻属分别占29.48%、54.55%。

蓝藻门的隐球藻属在数量上虽然占据一定优势,但湿重不占优势。

3结论与讨论
在本高位池塘循环水养鱼系统中,夏季浮游植物以硅藻门的针杆藻属和小环藻属占绝对优势,这与天然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一般演替规律不同,天然水体中夏季浮游植物的优势群落一般为绿藻门和蓝藻门,这表明夏季养鱼池塘的浮游植物优势种也可以调节为以硅藻门为主。

由于目前水体普遍富营养化,受环境条件影响不同水体可以出现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甚至形成水华,比如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的硅藻水华、三峡库区的多种藻类水华、汉江的硅藻水华、成都犀池的蓝藻门拟浮丝藻属水华、太湖和滇池的蓝藻门微囊藻属水华、鱼池中出现的裸藻水华、某水库出现的蓝藻门颤藻属水华等,但是在养殖池塘中发现硅藻门优势甚至水华的现象却很少,较容易出现蓝藻门微囊藻属水华。

硅藻门植物一般容易在水温不太高的冬春季占据一定优势,汉江和三峡库区的硅藻水华也出现在春季,而本研究水体在高温的夏季形成了硅藻门优势,这应该是系统中4台增氧机和l台涌浪机运行后形成的独特环境造成的。

文献[3 -5]中的硅藻水华一般出现在流动性较强的河流型水体中,该养鱼系统中增氧机和涌浪机运行后水体流动和循环比较多,这很可能有助于硅藻门获得竞争优势。

由于池塘中施肥、投饵较多,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出现蓝藻门占优势,尤其是蓝藻门微囊藻属占优势后在水面可形成明显可见的蓝藻水华,这会对池塘养殖产生不良影响,而应该为养殖者所尽量避免。

由于绿藻门和硅藻门种类一般比蓝藻门种类有更好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因此出现较多绿藻门和硅藻门种类是池塘养殖中藻相调控的重要目标。

本高位池塘循环水养鱼系统中形成了硅藻门针杆藻属和小环藻属的优势种群,其中养殖的梭鱼生长良好,并实现了高产,说明水中浮游植物对梭鱼没有产生不良影响;由于梭鱼的生活习性主要为刮食底泥中藻类和有机碎屑,表明水体中浮游植物死亡沉降到底泥后极有可能为梭鱼提供了适宜的食物。

但由于该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非常高嚷1),总湿重高达66.333 m g/L,远远超过了一般水体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可以与发生严重水华的太湖水体相比,水色为褐色,这种浮游植物系统可能容易崩溃。

总之,夏季的养鱼池塘通过适宜的调控与管理可以将浮游植物优势群落调节为硅藻门。

这为养殖池塘中藻相调控提供了一定经验。

但以后的研究需要了解水体更多特性,如水体理化特性、浮游动物和微生物结构等。

王小冬,刘兴国,朱浩,顾兆俊,吴宗凡,时旭,程果锋,徐国昌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2)
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第41卷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