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实验报告讲解
整车设计流程实验报告
![整车设计流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8b9d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16.png)
整车设计流程实验报告1. 引言整车设计是汽车工程领域中的重要部分,它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车身结构设计、动力系统设计、底盘系统设计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整车设计流程,了解并学习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目的1. 掌握整车设计的基本流程;2. 熟悉汽车设计中的关键点和参数;3. 学习使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汽车设计。
3. 实验流程3.1 需求调研与概念设计首先,我们对整车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指标进行调研,了解用户的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
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设计,确定整车的大致结构和零部件组成。
3.2 三维建模与总体设计根据概念设计的结果,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对整车的外观和内部结构进行细化设计。
通过进行总体设计,确定车身尺寸、车轮布局、底盘结构等。
3.3 零部件设计与模拟分析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开始对各个零部件进行详细设计。
使用CAD软件绘制零部件的结构图,并进行模拟分析,例如强度分析、流体仿真等。
3.4 配置参数的确定与优化根据各个零部件设计的结果,结合市场需求进行配置参数的确定与优化。
例如发动机的功率、车身的重量、悬挂系统的刚度等。
3.5 整车性能仿真与优化将各个零部件的设计参数整合到整车模型中,进行整车性能仿真与优化。
通过模拟不同工况和驾驶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并对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
3.6 制造工艺设计与试制根据设计结果,进行制造工艺的设计与优化。
确定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制定试制计划并进行试制。
3.7 试验验证与改进根据试制结果进行试验验证。
通过对整车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4. 结果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完成了整车设计流程的模拟。
在需求调研与概念设计阶段,我们充分了解了整车设计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指标。
通过三维建模与总体设计,我们确定了整车的结构和零部件布局。
通过零部件设计与模拟分析,我们对各个零部件的强度和流体特性进行了分析。
在配置参数的确定与优化过程中,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对整车进行了参数配置和优化。
汽车结构实验报告小结
![汽车结构实验报告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e65e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7.png)
汽车结构实验报告小结引言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汽车的结构特点以及对汽车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为汽车设计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实验,了解了汽车结构的材料、组成部分、受力情况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实验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是汽车结构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车身刚度、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指标。
实验方法1. 汽车结构材料的研究我们首先对汽车的结构材料进行了研究。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了解到汽车主要使用钢材和铝材作为结构材料。
钢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车身和底盘等主要部分的制造。
铝材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适用于发动机罩、车门等较轻的部件。
2. 汽车结构的组成部分我们对汽车的结构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通过拆解汽车并观察其各部件,我们发现汽车主要由车身、底盘、发动机、悬挂、车轮等部分组成。
其中,车身和底盘是汽车的主要承载部分,发动机提供动力,悬挂和车轮则为汽车提供悬挂和行驶支持。
3. 汽车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我们对汽车的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首先,我们建立了汽车的有限元模型,并设置了边界条件和加载情况。
然后,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了应力、位移、变形等相关结果。
最后,我们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评估了汽车结构的刚度、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指标。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结论:1. 汽车的结构材料主要包括钢材和铝材,钢材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承载部分的制造;铝材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适用于轻质部件的制造。
2. 汽车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车身、底盘、发动机、悬挂和车轮等。
其中,车身和底盘是汽车的主要承载部分,发动机提供动力,悬挂和车轮为汽车提供悬挂和行驶支持。
3. 通过有限元分析,我们可以有效地评估汽车的结构刚度、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指标。
有限元分析软件能够计算汽车结构的应力、位移、变形等相关结果,为汽车设计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结论本次实验使我们对汽车的结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会了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汽车结构进行评估。
设计制作小汽车实验报告
![设计制作小汽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efa8e5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4.png)
设计制作小汽车实验报告1. 引言小汽车是现代交通工具中常见的一种,它具有灵活性高、便于操作和驾驶等优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汽车的结构和原理,我们进行了一次小汽车的设计制作实验。
本实验旨在帮助我们掌握小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加深对机械与电子技术的理解。
2. 实验目的- 了解小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学习使用Arduino控制小汽车的运动。
3. 实验材料和方法3.1 实验材料- Arduino开发板- 电机驱动模块- 直流电机- 轮子- 电池组- 车身构建材料(如木板)3.2 实验方法3.2.1 搭建小汽车车身首先,我们使用车身构建材料(如木板)完成小汽车的车身组装。
车身主要包括支架、车轮安装和电路板固定。
3.2.2 连接电路接下来,我们将Arduino开发板、电机驱动模块、直流电机和电池组连接起来。
具体连接方式如下:1. 将Arduino开发板与电机驱动模块通过杜邦线连接,以实现对电机的控制。
2. 将直流电机通过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池组相连,以提供电机工作所需的电能。
3.2.3 编写控制程序通过Arduino开发板可以编写控制程序,从而实现对小汽车的运动控制。
例如,我们可以编写一个程序来控制小车前进、后退、左转和右转等动作。
3.2.4 测试与改进制作完成后,我们对小汽车进行测试,包括测试它的行驶速度、转弯半径等。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对小汽车的结构和程序进行改进,提高其性能。
4.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设计和制作,我们成功地制作出了一辆小汽车,并编写了控制程序。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汽车的速度较快,但转弯半径较大,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来控制。
因此,我们对车轮进行了一些调整,以减小转弯半径并提高操控性。
5.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设计制作小汽车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小汽车的结构和原理,并学习了如何使用Arduino控制小汽车的运动。
这不仅提升了我们对机械与电子技术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汽车设计的实训报告(3篇)
![汽车设计的实训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4b7ca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b.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设计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高我国汽车设计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汽车设计人才,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开展了汽车设计实训课程。
本报告以汽车设计实训课程为背景,对实训过程、实训内容、实训成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汽车设计的基本流程、熟悉设计软件等。
同时,我们还与指导老师进行了多次沟通,明确了实训目标和要求。
2. 实训实施(1)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包括外观、内饰、性能等方面。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了大量有效数据。
(2)设计构思: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结合我国汽车设计发展趋势,进行设计构思。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创新,力求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汽车产品。
(3)三维建模:使用CAD、SolidWorks等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建模。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4)仿真分析: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包括力学分析、热力学分析、空气动力学分析等。
通过仿真分析,优化设计,提高汽车性能。
(5)效果图制作:使用Photoshop等软件制作效果图,展示汽车的外观和内饰设计。
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力求效果逼真。
(6)答辩展示:在实训结束后,进行答辩展示。
我们向评委老师展示了设计成果,包括设计图纸、三维模型、效果图等,并就设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三、实训内容1. 汽车设计基础知识了解汽车设计的基本流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等。
包括市场调研、设计构思、三维建模、仿真分析、效果图制作等环节。
2. 设计软件应用熟练掌握CAD、SolidWorks、Photoshop等设计软件,提高设计效率。
3. 设计实践通过实际设计项目,锻炼设计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四、实训成果1. 完成了一款具有创新性的汽车设计方案,包括外观、内饰、性能等方面。
汽车实验学实验报告
![汽车实验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dad88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7.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组成;2. 掌握汽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了解汽车各系统的性能和特点;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原理汽车实验学是一门研究汽车性能、构造、原理和检测技术的学科。
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汽车各系统的性能和特点,为汽车维修、设计和生产提供依据。
三、实验内容1. 发动机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拆装和检测方法。
(2)实验原理:通过发动机拆装实验,了解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发动机的拆装和检测方法。
(3)实验步骤:a. 观察发动机外部构造,了解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b. 拆卸发动机,观察内部构造,了解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和装配关系;c. 检测发动机各部件的性能,如曲轴、连杆、活塞等;d. 整装发动机,确保各部件安装正确。
2. 底盘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底盘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底盘的拆装和检测方法。
(2)实验原理:通过底盘拆装实验,了解底盘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底盘的拆装和检测方法。
(3)实验步骤:a. 观察底盘外部构造,了解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b. 拆卸底盘,观察内部构造,了解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和装配关系;c. 检测底盘各部件的性能,如传动轴、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d. 整装底盘,确保各部件安装正确。
3. 电气设备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电气设备的构造和原理,掌握电气设备的拆装和检测方法。
(2)实验原理:通过电气设备拆装实验,了解电气设备的构造和原理,掌握电气设备的拆装和检测方法。
(3)实验步骤:a. 观察电气设备外部构造,了解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b. 拆卸电气设备,观察内部构造,了解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和装配关系;c. 检测电气设备各部件的性能,如发电机、蓄电池、点火系统等;d. 整装电气设备,确保各部件安装正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动机实验结果:通过拆装和检测,发现发动机各部件符合设计要求,性能良好。
2. 底盘实验结果:通过拆装和检测,发现底盘各部件符合设计要求,性能良好。
汽车整车试验实验报告(3篇)
![汽车整车试验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b9347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4.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汽车整车试验,验证汽车在各项性能指标上的表现,包括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制动性能、操控稳定性、噪声水平、平顺性等,以评估汽车的整体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背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性能测试已成为汽车研发和生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整车进行全面的性能试验,可以确保汽车在实际使用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汽车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车辆本次实验车辆为一款国产中型轿车,搭载1.5T涡轮增压发动机,配备6速自动变速器。
2. 试验项目(1)动力性能试验① 最高车速试验:测试汽车在特定路段上所能达到的最高车速。
② 加速性能试验:测试汽车从静止起步到特定车速的加速时间及加速距离。
③ 爬坡性能试验:测试汽车在特定坡度上的爬坡能力。
(2)经济性能试验① 油耗试验:测试汽车在特定工况下的油耗水平。
② 续航里程试验:测试新能源汽车在满电状态下的续航里程。
(3)制动性能试验① 制动距离试验:测试汽车从特定车速到完全停止所需的距离。
② ABS制动试验:测试汽车在ABS系统作用下,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
(4)操控稳定性试验① 转向试验:测试汽车在高速和低速下的转向性能。
② 操稳性试验:测试汽车在直线行驶、弯道行驶和紧急制动时的稳定性。
(5)噪声水平试验测试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噪声水平,包括发动机噪声、轮胎噪声和风噪。
(6)平顺性试验测试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平顺性,包括车身振动和座椅振动。
3. 试验条件(1)试验道路:选择清洁、干燥、平坦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
(2)气象条件:试验当天天气晴朗,气温适宜。
(3)车辆状态:试验车辆技术状态良好,轮胎气压、胎面花纹高度、制动、转向性能及发动机工作状态等符合要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动力性能试验(1)最高车速:实验车辆在特定路段上达到的最高车速为200km/h。
(2)加速性能:实验车辆从静止起步到100km/h的加速时间为8.5秒,加速距离为35米。
汽车装饰技术实验报告(3篇)
![汽车装饰技术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f68d2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f.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汽车装饰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提高对汽车装饰材料的认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内容包括汽车装饰材料的识别、汽车装饰品的安装、汽车内饰的改造等。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地点汽车维修与装饰实验室四、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 汽车装饰材料:地胶、汽车装饰板、塑料卡扣、导光条、汽车装饰条、夜光粉等。
- 汽车内饰件:座椅、仪表盘、门板等。
2. 实验工具:- 电钻、螺丝刀、扳手、切割机、剪刀、打胶枪、热风枪等。
五、实验步骤1. 材料识别与准备- 对实验所需的汽车装饰材料进行识别,了解其特点、用途及安装方法。
- 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各种装饰材料。
2. 汽车装饰品的安装- 选择合适的汽车装饰品,如地胶、装饰条等。
- 使用电钻、螺丝刀等工具,将装饰品固定在汽车内饰件上。
- 注意装饰品的平整度和美观性。
3. 汽车内饰改造- 对座椅、仪表盘、门板等内饰件进行测量,确定改造方案。
- 使用切割机、剪刀等工具,对内饰件进行裁剪。
- 使用打胶枪、热风枪等工具,对内饰件进行粘贴或焊接。
- 对改造后的内饰件进行打磨、抛光等处理。
4. 汽车装饰照明系统改造- 选择合适的汽车装饰照明用发光管和背光源。
- 使用切割机、剪刀等工具,对内饰件进行裁剪,为发光管和背光源预留空间。
- 使用电钻、螺丝刀等工具,将发光管和背光源固定在内饰件上。
- 连接电源,检查照明效果。
5. 汽车装饰尾管安装- 选择合适的汽车装饰尾管。
- 使用电钻、螺丝刀等工具,将尾管固定在汽车尾部。
- 注意尾管的对称性和美观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成功完成了汽车装饰品的安装、汽车内饰的改造、汽车装饰照明系统改造以及汽车装饰尾管的安装。
2. 通过实验,掌握了汽车装饰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验过程中发现,汽车装饰材料的选择和安装方法对装饰效果有很大影响。
关于汽车设计的实践报告(2篇)
![关于汽车设计的实践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9f290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3.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汽车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体验和汽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提高我国汽车设计水平,本文以某款汽车设计项目为例,从设计理念、设计过程、设计成果等方面进行实践报告。
二、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汽车设计应以人为中心,关注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安全性、便利性等方面的需求。
在保证汽车性能的同时,注重人体工程学,使驾驶和乘坐更加舒适。
2.绿色环保汽车设计应遵循绿色环保理念,降低能耗,减少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材料选择、工艺设计等方面,力求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
3.技术创新汽车设计应紧跟国际汽车发展趋势,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品质。
同时,关注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研究,推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设计过程1.市场调研在设计前期,对目标市场、竞争对手、消费者需求等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市场动态,为设计提供依据。
2.概念设计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确定汽车的设计方向和目标。
在概念设计阶段,运用创意思维,绘制汽车草图,进行初步的形态设计。
3.详细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对汽车进行详细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身结构设计:根据汽车性能需求,进行车身结构设计,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2)动力系统设计:选择合适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系统,以满足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3)底盘设计:进行底盘设计,包括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确保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4)内饰设计: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汽车内饰,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
(5)外观设计:运用美学原理,进行汽车外观设计,使汽车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4.样车试制与测试根据详细设计图纸,制作样车,进行实车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对汽车的性能、安全、舒适等方面进行评估,不断优化设计。
5.生产准备在样车测试合格后,进行生产准备工作,包括生产线规划、生产工艺制定、质量控制等。
汽车组成实验报告(3篇)
![汽车组成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8fc94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1.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汽车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2. 掌握汽车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3. 熟悉汽车各系统的工作原理;4. 提高对汽车结构设计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1. 汽车总体构造;2. 发动机系统;3. 底盘系统;4. 车身及电气系统。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模型等,了解汽车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2. 分析法:分析汽车各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 比较法:对比不同车型、不同年份的汽车,分析其结构特点。
四、实验步骤1. 汽车总体构造:(1)观察汽车整体结构,了解其外观和尺寸;(2)分析汽车主要组成部分,如发动机、底盘、车身等;(3)了解汽车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发动机与底盘、车身之间的连接方式。
2. 发动机系统:(1)观察发动机结构,了解其组成部分,如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等;(2)分析发动机工作原理,了解其燃油供给、点火、润滑、冷却等系统的工作过程;(3)比较不同类型发动机(如汽油机、柴油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3. 底盘系统:(1)观察底盘结构,了解其组成部分,如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等;(2)分析底盘各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其功能;(3)比较不同底盘结构的特点,如独立悬挂、非独立悬挂等。
4. 车身及电气系统:(1)观察车身结构,了解其组成部分,如车身骨架、车身蒙皮、电气系统等;(2)分析车身结构设计,了解其强度、刚度、舒适性等要求;(3)观察电气系统,了解其组成部分,如发电机、蓄电池、照明系统等;(4)分析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其供电、控制、保护等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汽车总体构造:汽车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完成汽车的运动和行驶。
2. 发动机系统: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泉,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进而驱动曲轴旋转,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汽车工程实验报告(3篇)
![汽车工程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ec261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9.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等主要部件的拆装、观察与分析,加深对汽车构造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并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内容1. 发动机拆装与观察- 拆卸发动机外部零件,如散热器、空气滤清器、火花塞等。
- 拆卸发动机内部零件,如气缸体、曲轴、连杆、凸轮轴、配气机构等。
- 观察发动机各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2. 底盘拆装与观察- 拆卸底盘外部零件,如轮胎、轮毂、制动盘等。
- 拆卸底盘内部零件,如变速箱、传动轴、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
- 观察底盘各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3. 车身拆装与观察- 拆卸车身外部零件,如车门、车窗、保险杠等。
- 拆卸车身内部零件,如座椅、仪表盘、中控台等。
- 观察车身各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确保实验场地安全,清理实验工具和材料。
- 检查实验车辆状态,确保发动机、底盘、车身等部件完好。
2. 发动机拆装- 按照拆卸顺序,拆卸发动机外部零件。
- 按照拆卸顺序,拆卸发动机内部零件。
- 观察发动机各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3. 底盘拆装- 按照拆卸顺序,拆卸底盘外部零件。
- 按照拆卸顺序,拆卸底盘内部零件。
- 观察底盘各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4. 车身拆装- 按照拆卸顺序,拆卸车身外部零件。
- 按照拆卸顺序,拆卸车身内部零件。
- 观察车身各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5. 总结与反思-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
- 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技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动机拆装- 通过发动机拆装,了解了发动机各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 掌握了发动机拆卸与组装的基本技能。
2. 底盘拆装- 通过底盘拆装,了解了底盘各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 掌握了底盘拆卸与组装的基本技能。
3. 车身拆装- 通过车身拆装,了解了车身各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实验一 汽车总体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 汽车总体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b447285680203d8ce2f24b5.png)
实验一汽车总体设计实验报告序号项目结果分析完成人1 类型M1类普通乘用车至少四个车轮,用于载客的机动车,座位数不超过9,,属于普通乘用车2 轴数驱动布置24×2中置后驱两轴,整车结构简单,限制轴载质量和最小转弯直径,减少轮胎磨损;驱动形式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轴荷分配合理,厢内空间大,座椅不受发动机限制,但噪声大,地板距地高3 外廓尺寸长:3620宽:1410高:1780长度尺寸较小,减少行驶道路长度,汽车整备质量减少,利于提高比功率、比转矩和燃油经济性;宽度保证布置,符合室内宽度和车门厚度;高度满足室内高和车顶造型高度4 轴距2500 轴距较短,满足机动性要求,减少整备质量、传动轴长度、转弯半径等,但制动性、操作稳定性、平顺性不对5 前后轮距1280保证前轮转向空间,留有必要间隙,保证了车厢内宽和侧倾刚度,利于汽车横向稳定性6 前悬420 短些前悬保证接近角和通过性,上下车方便,要满足能布置各总成,但碰撞时不能起到吸收能量,保护作用7 后悬700取决于轴距和轴荷分配,后悬短,离去角大,增加通过性,安全性高8 接近角45.3°接近角较大,增加汽车通过性,驾驶员视野好9 离去角34.6°离去角较大,增加汽车通过性10 最小离地间隙150离地高,汽车无碰撞通过有障碍物地面的能力强,但重心高,降低稳定性11 ①370 符合人体工程学,保证正确驾驶姿势12 ②190 增加方向盘下方空间,符合坐姿要求13 ③360保证方向盘与座椅距离,保留充足活动空间14 ④1020满足室内高和车顶造型高度,增加了室内空间组长: 报告撰写人: 成员:15 ⑤ 365 座椅离地板高度,符合驾驶姿势,方便踏板操作16 ⑥ 480 座椅长度符合人体工程,增加舒适性 17 ⑦ 150 踏板高度符合脚踩踏板的人机关系,保证姿势舒适,操作正确18 ⑧ 430 满足各种人体身材要求,符合人体工程学19 ⑨550 椅背长度,背部接触大,增加驾驶舒适性,同时符合人体工程学 20⒇490符合人体工程学,增加舒适性。
汽车实验学设计实验报告
![汽车实验学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05667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f.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掌握汽车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汽车工程技术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验(1)实验目的:熟悉汽车发动机的结构,了解发动机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及拆装方法。
(2)实验步骤:①观察发动机外观,了解发动机的基本结构;②按照拆卸顺序,依次拆卸发动机各部件;③记录各部件名称、功能及拆卸顺序;④按照装配顺序,依次装配发动机各部件;⑤检查发动机装配质量,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
2. 汽车底盘拆装实验(1)实验目的:熟悉汽车底盘结构,了解底盘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及拆装方法。
(2)实验步骤:①观察底盘外观,了解底盘的基本结构;②按照拆卸顺序,依次拆卸底盘各部件;③记录各部件名称、功能及拆卸顺序;④按照装配顺序,依次装配底盘各部件;⑤检查底盘装配质量,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
3. 汽车电气系统拆装实验(1)实验目的:熟悉汽车电气系统结构,了解电气系统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及拆装方法。
(2)实验步骤:①观察电气系统外观,了解电气系统的基本结构;②按照拆卸顺序,依次拆卸电气系统各部件;③记录各部件名称、功能及拆卸顺序;④按照装配顺序,依次装配电气系统各部件;⑤检查电气系统装配质量,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动机拆装实验结果:通过拆装实验,掌握了发动机的结构、各部件名称、功能及拆装方法,为后续汽车维修和保养奠定了基础。
2. 底盘拆装实验结果:通过拆装实验,熟悉了底盘结构,了解了底盘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及拆装方法,为后续汽车维修和保养提供了实践依据。
3. 电气系统拆装实验结果:通过拆装实验,掌握了电气系统结构,了解了电气系统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及拆装方法,为后续汽车维修和保养提供了实践经验。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汽车实验学设计实验,我们掌握了汽车主要部件的结构、功能及拆装方法,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汽车制作实验报告
![汽车制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5d70dd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c.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汽车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了解汽车各部件的构造及作用。
2.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汽车维修和制作技能。
3.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汽车整体结构分析2. 发动机及传动系统制作3. 底盘及悬挂系统制作4. 车身及电气系统制作5. 汽车组装及性能测试三、实验步骤1. 汽车整体结构分析(1)观察汽车实物,了解汽车整体结构。
(2)分析汽车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掌握汽车整体结构的特点。
2. 发动机及传动系统制作(1)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熟悉发动机各部件的构造及作用。
(2)根据发动机图纸,制作发动机各部件,如气缸体、曲轴、凸轮轴等。
(3)组装发动机,确保各部件之间连接正确、紧固。
3. 底盘及悬挂系统制作(1)了解底盘及悬挂系统的功能,熟悉其构造。
(2)制作底盘各部件,如车架、悬挂臂、减振器等。
(3)组装底盘及悬挂系统,确保各部件之间连接正确、紧固。
4. 车身及电气系统制作(1)了解车身及电气系统的功能,熟悉其构造。
(2)制作车身各部件,如车门、车顶、车底等。
(3)制作电气系统各部件,如点火线圈、发电机、电池等。
(4)组装车身及电气系统,确保各部件之间连接正确、紧固。
5. 汽车组装及性能测试(1)将发动机、底盘、车身及电气系统组装成整车。
(2)进行整车性能测试,如发动机功率、底盘稳定性、车身密封性等。
(3)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汽车整体结构分析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和图纸,掌握了汽车整体结构的特点,了解了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2. 发动机及传动系统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会了发动机各部件的构造及作用,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3. 底盘及悬挂系统制作在制作过程中,了解了底盘及悬挂系统的功能,掌握了底盘各部件的构造及作用。
4. 车身及电气系统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会了车身及电气系统各部件的构造及作用,提高了组装技能。
5. 汽车组装及性能测试在组装过程中,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确保了整车组装的顺利进行。
汽车设计实验报告
![汽车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dd90ff9b89680203d82559.png)
汽车设计实验报告汽车整体布置方案测绘与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测绘汽车整体结构,学会汽车整体布置方案设计方法。
二、试验内容a 测绘汽车整体结构1 整车布置基准线确定(1)车架上平面线纵梁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的上边缘在侧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线。
它作为标注垂直尺寸的基准线,即Z坐标线,向上为“+”,向下为“-”,该标记线为Z/0。
货车的车架上平面在满载静止位置时,通常与地面倾斜0.5°到1.5°,使车架成前低后高状,这样在汽车加速时,货箱可接近水平。
为了画图方便,可将车架上平面线画成水平的,将地面线画成斜的。
(2)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中心线。
它作为标注纵向尺寸的基准线,即X坐标线,向前为“-”、向后为“+”,该标记线记为X/0。
(3)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汽车中心线。
用它作为标注横向尺寸的基准线,即Y坐标线,向左为“+”、向右为“-”,该标记线记为Y/0。
(4)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地面线。
此线是标注汽车高度、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货台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5)前轮垂直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垂直线。
此线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乘用车)。
b 发动机总成位置布置I.发动机的布置(1)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对离地间隙和驾驶员视野有影响。
乘用车前部因没有前轴,发动机油底壳至路面的距离,应保证满载状态下对最小离地间隙的要求。
货车通常将发动机布置在前轴上方,考虑到悬架缓冲块脱落以后,前轴的最大向上跳动量能达到70-100mm,这就要求发动机有足够高的位置,以防止前轴碰坏发动机油底壳。
油底壳通常设计成深浅不一的形状,使位于前轴上方的地方最浅,同时再将前梁中部锻成下凹形状〔注意前梁下部尺寸必须保证所要求的最小离地间隙)a所有这些措施将有利于降性发动机位置的高度,并使发动机罩随之降低,这能改善长头车的驾驶员视野,同时有利于降低汽车质心高度。
汽车实验报告
![汽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f1811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6.png)
汽车实验报告汽车实验报告引言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燃油经济性以及环保性能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汽车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整理了本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汽车的特点和优势。
实验一:安全性能测试在这一部分,我们重点关注汽车的刹车性能和稳定性。
我们选择了不同速度下的紧急制动实验,并记录了制动距离和车辆的稳定性。
通过对比不同车型的数据,我们可以评估汽车的制动系统设计和悬挂系统的稳定性。
实验二:燃油经济性测试燃油经济性是衡量汽车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选取了不同车型和不同驾驶条件下的燃油消耗量,并计算了每百公里的平均耗油量。
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评估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能,并比较不同车型的节能程度。
实验三:环保性能测试在这一实验中,我们关注汽车的尾气排放情况。
通过将汽车接入尾气分析仪,我们测量了不同车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尾气排放含量。
通过对比数据,我们可以评估汽车的环保性能,并了解不同车型的排放水平。
实验四:悬挂系统测试悬挂系统对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这一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路况下的悬挂系统测试。
通过记录车辆在不同路面上的行驶情况,我们可以评估悬挂系统的性能,并了解不同车型在不同路况下的表现。
实验五:噪音测试噪音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评估汽车的噪音水平,我们进行了噪音测试实验。
通过在不同车速下测量车内噪音水平,我们可以评估汽车的隔音效果,并了解不同车型的噪音表现。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能、燃油经济性、环保性能、悬挂系统和噪音水平进行了评估和比较。
我们发现不同车型在不同方面的性能表现存在差异,但也都有各自的优势。
例如,某些车型在刹车性能上表现出色,而另一些车型在燃油经济性方面表现优异。
这些实验结果为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汽车提供了参考。
在购买汽车时,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选择更注重安全性能、燃油经济性还是环保性能的车型。
动力模型小车实验报告(3篇)
![动力模型小车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7dfb2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3.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研究动力模型小车的运动规律。
2. 了解不同动力系统对小车运动性能的影响。
3. 掌握动力模型小车实验设计、制作与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动力模型小车是通过将动力源(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与传动系统、驱动轮等部件相结合,使小车在轨道上运动。
实验中,通过改变动力系统参数,观察小车运动性能的变化,从而研究动力系统对小车运动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1. 动力模型小车一辆2. 电池组3. 传动系统4. 驱动轮5. 轨道6. 测速仪7. 电脑及数据采集软件8. 线路板9. 钳子、螺丝刀等工具四、实验步骤1. 组装动力模型小车:将电池组、传动系统、驱动轮等部件组装成动力模型小车。
2. 设置实验参数:确定实验轨道长度、动力系统参数(如电池电压、驱动轮直径等)。
3. 进行实验:将动力模型小车放置在轨道起点,启动测速仪,启动动力系统,记录小车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等数据。
4. 改变实验参数:调整动力系统参数,重复步骤3,观察小车运动性能的变化。
5.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导入电脑,利用数据采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动力系统对小车运动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电池电压:12V、14V、16V(2)驱动轮直径:50mm、60mm、70mm(3)轨道长度:100m、200m、300m(4)速度:v1、v2、v3(对应不同实验参数)(5)加速度:a1、a2、a3(对应不同实验参数)2. 实验结果分析:(1)电池电压对小车运动性能的影响:电池电压越高,小车速度越快,加速度越大。
这是因为电池电压越高,动力系统提供的动力越大。
(2)驱动轮直径对小车运动性能的影响:驱动轮直径越大,小车速度越快,加速度越大。
这是因为驱动轮直径越大,与地面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小,动力系统提供的动力更容易转化为小车运动的动力。
(3)轨道长度对小车运动性能的影响:轨道长度越长,小车速度越快,加速度越大。
这是因为轨道长度越长,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越小,动力系统提供的动力更容易转化为小车运动的动力。
汽车实验实训报告(3篇)
![汽车实验实训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dc47b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4.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汽车实验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维修方法和操作技巧。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能够掌握汽车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XX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四、实验内容1. 汽车发动机拆装与维修2. 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3. 汽车电气系统拆装与维修4. 汽车车身拆装与维修5.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五、实验过程(一)汽车发动机拆装与维修1. 发动机拆装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和功能,熟悉拆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 发动机拆装过程:- 拆卸发动机外部零件,如空气滤清器、火花塞、燃油喷射器等。
- 拆卸发动机内部零件,如曲轴、连杆、活塞、气门等。
- 检查各零件磨损情况,更换损坏的零件。
- 重新组装发动机,确保各部件配合准确。
3. 发动机维修过程:- 更换机油、机滤器、空气滤清器等易损件。
- 检查气门间隙,调整气门开合时间。
- 检查曲轴、连杆、活塞等运动部件的磨损情况,必要时进行更换。
(二)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1. 底盘拆装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底盘的结构和功能,熟悉拆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 底盘拆装过程:- 拆卸车轮、刹车盘、刹车片等。
- 拆卸传动轴、差速器、悬挂系统等。
- 检查各部件磨损情况,更换损坏的零件。
3. 底盘维修过程:- 更换刹车油、刹车片等。
- 检查传动轴、差速器、悬挂系统等部件的连接情况,确保安全。
(三)汽车电气系统拆装与维修1. 电气系统拆装前的准备工作:了解电气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拆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 电气系统拆装过程:- 拆卸蓄电池、发电机、点火线圈等。
- 拆卸仪表盘、座椅、车灯等。
3. 电气系统维修过程:- 检查蓄电池、发电机、点火线圈等部件的工作状态。
- 检查线路连接是否牢固,排除故障。
汽车构造原理实验报告
![汽车构造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edbc29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6.png)
汽车构造原理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汽车构造原理的实际观察,了解汽车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加深对汽车机械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步骤2.1 实验材料准备- 实验室提供的汽车模型- 实验记录表格2.2 实验操作过程1. 首先,我们先观察汽车的外观以及各个部件的位置。
在实验记录表格中记录下来。
2. 接着,我们对模型进行拆解,将模型的外壳取下来,观察发动机的结构。
我们可以看到汽缸、活塞、曲轴等部件,记录其名称和功能。
3. 然后,我们继续拆下底盘,观察底盘的结构。
底盘上有悬挂系统、传动系统等组成部分,我们要逐一记录下来并解释其功能。
4. 接着,我们将油箱取下,观察油路系统的结构。
油路系统包括燃油泵、喷油嘴等,我们要了解其工作原理。
5. 最后,我们拆下车轮,观察刹车系统的结构。
刹车系统包括刹车片、制动盘等,我们要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刹车力量的传递。
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通过对汽车模型的观察和拆解,我们获得了以下实验结果和数据:3.1 汽车外观和部件位置- 车头中间有发动机舱,两侧是前灯和雾灯- 车身两侧有车门和后视镜- 车尾有后备箱和尾灯3.2 发动机结构- 发动机由气缸、活塞和曲轴组成- 活塞上下运动可以驱动曲轴转动,从而带动汽车运动3.3 底盘结构- 底盘上有悬挂系统、传动系统和转向系统- 悬挂系统通过减震器使车身保持平稳,提高乘坐舒适性- 传动系统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使汽车前进- 转向系统通过转向装置控制前轮的转向,使汽车改变方向3.4 油路系统结构- 油路系统包括燃油泵、油箱、油路管道和喷油嘴等部件- 燃油泵将燃油从油箱抽出,并通过油路管道输送到发动机- 喷油嘴将燃油雾化,喷入发动机燃烧室进行燃烧3.5 刹车系统结构- 刹车系统包括制动盘、刹车片、刹车缸和刹车踏板等组成部分- 当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缸施加力量使刹车片紧贴制动盘,摩擦力减慢车轮转动,从而实现刹车功能4. 总结与思考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汽车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汽车制作实验报告范文
![汽车制作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192e4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1.png)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手工制作汽车模型,深入了解汽车的构造原理和制作过程,提高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同时,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
-实验器材:剪刀、胶水、钢尺、铅笔、彩色笔等
-实验材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纸、卡纸、塑料轮胎、木条等
三、实验步骤
第一步:设计汽车模型图纸
七、参考文献
1.《汽车制作实验指导书》
2.《机械原理教程》
第三步:制作座椅和其他部件
根据设计好的图纸,使用剪刀剪下座椅和其他部件的形状。将座椅固定在车身内部的适当位置上,使其与车轮、车身相适应。
第四步:装饰和上色
使用彩色笔或者其他装饰材料,对汽车模型进行装饰,使其更加美观。同时可以给车身和座椅上色,增加汽车的真实感。
第五步:完成调试
检查汽车模型的各个部分是否固定牢固,确保没有松动的地方。检查车轮是否能够正常转动,座椅是否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如有需要,可进行调整和修整。
本次实验不仅让我们领略到汽车制作的魅力,也启发我们对机械原理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我们对汽车的工作原理和构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为创新和技术进步贡献力量。
六、结论
通过本次汽车制作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汽车的构造原理和制作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本次实验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实验目的得到了实现。
四、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一辆精美的手工汽车模型。汽车模型的各个部分构造合理,车身稳固,车轮能够正常转动,座椅能承受一定的重量。经过上色和装饰后,汽车模型更加美观。
汽车制作实验报告范文
![汽车制作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5dcf2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2.png)
实验名称:汽车制作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实验室实验目的:1. 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习汽车各部件的制作方法和装配技巧。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实验器材:1. 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轮胎等。
2. 工具:扳手、螺丝刀、钳子、电钻等。
3. 仪器:万用表、测力计、温度计等。
实验内容:一、汽车基本结构认识1. 认识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轮胎等主要部件。
2. 了解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二、汽车部件制作1. 发动机制作:a. 拆卸发动机,了解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b. 重新组装发动机,注意各部件的安装顺序和注意事项。
2. 变速箱制作:a. 拆卸变速箱,了解各齿轮和轴的结构。
b. 重新组装变速箱,确保齿轮啮合正确,轴的连接牢固。
3. 底盘制作:a. 拆卸底盘,了解悬挂系统、刹车系统等部件。
b. 重新组装底盘,检查悬挂系统的松紧度,确保刹车系统的灵敏度。
4. 车身制作:a. 拆卸车身,了解车身骨架、内外饰等部件。
b. 重新组装车身,确保内外饰部件安装正确,车身骨架稳固。
5. 轮胎制作:a. 拆卸轮胎,了解轮胎的结构和保养方法。
b. 重新组装轮胎,检查气压和磨损情况。
三、汽车装配1. 按照装配顺序,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轮胎等部件依次安装。
2. 检查各部件的连接是否牢固,确保汽车的整体性能。
实验结果:1. 成功完成了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轮胎等部件的制作。
2. 按照装配顺序,成功组装了一辆汽车。
实验分析:1.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发动机的组装比较复杂,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确保各部件的安装正确。
2. 变速箱的齿轮啮合需要精确,否则会影响汽车的换挡性能。
3. 底盘的悬挂系统对汽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有很大影响,需要调整好悬挂系统的松紧度。
4. 车身的内外饰部件安装要细致,确保汽车的美观和舒适性。
5. 轮胎的气压和磨损情况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设计实验报告汽车整体布置方案测绘与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测绘汽车整体结构,学会汽车整体布置方案设计方法。
二、试验内容a 测绘汽车整体结构1 整车布置基准线确定(1)车架上平面线纵梁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的上边缘在侧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线。
它作为标注垂直尺寸的基准线,即Z坐标线,向上为“+”,向下为“-”,该标记线为Z/0。
货车的车架上平面在满载静止位置时,通常与地面倾斜0.5°到1.5°,使车架成前低后高状,这样在汽车加速时,货箱可接近水平。
为了画图方便,可将车架上平面线画成水平的,将地面线画成斜的。
(2)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中心线。
它作为标注纵向尺寸的基准线,即X坐标线,向前为“-”、向后为“+”,该标记线记为X/0。
(3)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汽车中心线。
用它作为标注横向尺寸的基准线,即Y坐标线,向左为“+”、向右为“-”,该标记线记为Y/0。
(4)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地面线。
此线是标注汽车高度、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货台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5)前轮垂直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垂直线。
此线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乘用车)。
b 发动机总成位置布置I.发动机的布置(1)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对离地间隙和驾驶员视野有影响。
乘用车前部因没有前轴,发动机油底壳至路面的距离,应保证满载状态下对最小离地间隙的要求。
货车通常将发动机布置在前轴上方,考虑到悬架缓冲块脱落以后,前轴的最大向上跳动量能达到70-100mm,这就要求发动机有足够高的位置,以防止前轴碰坏发动机油底壳。
油底壳通常设计成深浅不一的形状,使位于前轴上方的地方最浅,同时再将前梁中部锻成下凹形状〔注意前梁下部尺寸必须保证所要求的最小离地间隙)a所有这些措施将有利于降性发动机位置的高度,并使发动机罩随之降低,这能改善长头车的驾驶员视野,同时有利于降低汽车质心高度。
除此之外,还要检查油底壳与横拉杆之间的间隙。
发动机高度位置初定之后,用气缸体前端面与曲轴中心线交点K到地面高度尺寸b来标明其高度位置.如图所示。
(2) 在发动机高度位置初步确定之后,风扇和散热器的高度随之而定,要求风扇中心与散热器几何中心相重合,以使散热器在整个面积上接受风扇的吹风冷却。
护风罩用来增大送风量和减小散热器尺寸。
为了保证空气的畅通,散热器中心与风扇之间应有不小千50 mm的间隙,无护风罩时可减小到30mm。
由于空气滤清器位于发动机进气歧管上,其高度影响发动机罩高度,为此将空气滤清器做成扁平状。
发动机罩与发动机零件之间的间隙不得小于25 mm.以防止关闭发动机策时受到损伤。
(2)发动机的前后位置发动机的前后位置会影响汽车的轴荷分配乘用车前排座位的乘坐舒适性、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汽车的传动轴长度和夹角以及货车的面积利用率。
为减小传动轴夹角,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汽车的发动机常布置成向后倾斜状,使曲轴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形成1°-4°夹角,乘用车多在3°-4°之间,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乘用车,前纵梁之间的距离必须考虑吊装在发动机上的所有总成(如发电机、空调装置的压缩机等)以及从下面将发动机安装到汽车上的可能性;还应保证在修理和技术维护情况下,从上面安装发动机的可能性。
发动机的前后位置应与上下位置一起进行布置。
前后位置确定以后,在侧视图上画下它的外形轮廓,然后用气缸体前端面与曲轴中心线交点K到前轮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来标明其前后位置.如图中的尺寸c所示。
此后,可以确定汽车前围的位置:发动机与前围之间必须留有足够的间隙,以防热量传人客厢和保证零部件的安装;离合器壳与变速器应能同时拆下,而无需拆卸发动机的固定点,此时应特别注意离合器壳上面螺钉的接近性。
(3)发动机的左右位置发动机曲轴中心线在一般情况下与汽车中心线一致。
这对底盆承载系统的赞力和对发动机悬置支架的统一有利。
少数汽车(如4 x4汽车)考虑到前桥是驱动桥.为了使前驱动桥的主减速器总成上跳时不与发动机发生运动干涉,将发动机与前桥的主减速器向相反方向偏移。
2.传动系的布置由于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装成一体.所以在发动机位置确定以后.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在内的动力总成位置也随之而定。
驱动桥的位置取决于驱动轮的位置.同时为了使左、右半轴通用.差速器壳体中心线应与汽车中心线重合。
为满足万向节传动轴两端夹角相等、满载静止时不大于4°且最大不大于7°的要求.常将后桥主减速器的轴线向上翘起。
而在乘用车布置中.在侧视图上常将传动轴布置成U形方案.这样做可降低传动轴轴线的离地高度.有利于减小客厢地板凸包高度和保证后排中间座椅的座垫处有足够的厚度。
在绘出传动轴最高轮廓线之后,根据凸包与中间传动轴之间的最小间隙一般应在10 - 15mm来确定地板凸包线位置。
3.转向装置的布置(1)转向盘的位置转向盘位于驾驶员座椅前方为保证驾驶员能舒适地进行转向操作,应注意转向盘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并以取得转向盘前部盲区距离最小为佳,同时转向盘又不应当影响驾驶员观察仪表,还要照顾到转向盘周围(如风挡玻璃等)有足够的空间。
(2)转向器的位置前悬架采用钢板弹簧时,为了避免悬架运动与转向机构运动出现不协调现象.应该将转向器布置在前钢板弹簧跳动中心附近,即前钢板弹簧前支架偏后不多的位置处。
因转向器固定在车架上.其轴线常与转向盘中心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因转向器固定在车架上,其轴线常与转向盘中心线不在一条直线上,为此用万向节和转向传动轴将它们连接起来。
此时,因万向节连接的轴不在一个平面内.所以在正面撞车时又对防止转向盘后移伤及驾驶员有利。
长头车一般用两个万向节,平头车不用或用一个万向节的居多。
如果转向盘与转向器之间通过一根刚性轴直接连接时,转向盘相对驾驶员在纵向平面偏斜一个角度。
这既导致操作不便,又会因转向传动轴在俯视图上向前斜插而影响踏饭的布置和驾驶员腿部的操纵动作。
为此.要求转向轴在水平面内与汽车中心线之间的夹兔不得大千5°转向摇臂与纵拉杆和转向节臂与纵拉杆之间的夹角,在中间位置时应尽可能接近直角,以保证有较高的传动效率。
4.货架的布置货车的前、后悬架和一些乘用车的前、后悬架,多采用纵置半椭圆形钢板弹簧。
为了满足转向轮偏转所需要的空间,常将前钢板弹簧布置在纵梁下面。
钢板弹簧前端通过弹簧销和支架与车架连接,而后端用吊耳和支架与车架相连。
这样布置有利于级和来自路面的冲击。
同时.为了满足主销后倾角的要求,货车的前钢板弹簧应布置成前高后低状;后钢板弹簧布置在车架与车轮之间,应注意钢板弹簧上的U 形螺栓和固定弹簧的螺栓与车架之间应当有足够的间隙。
减振器应尽可能布置成直立状,以充分利用其有效行程;空间不允许时才布置成斜置状。
5 制动系布置,踩下制动踏板所需要的力,比踩下油门踏板要大得多,因此,制动踏板应布置在更靠近驾驶员处,并且还要做到脚制动踏板和手制动操纵轻便。
应检查杆件运动时有无干涉和死角,更不应当在车轮跳动时自行制动。
布置制动管路要注意安全可靠,整齐美观。
在一条管路上,当两个固定点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要采用软管过渡。
平行管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m,或者完全束在一起,交叉管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0mm,同时注意不要将管子布置在车架纵梁内侧的下翼上,以免由于积水使管子腐蚀。
6.踏板的布置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布置在地板凸包与车身内侧璧之间。
在离合器踏板左侧,应当留出在离合器不工作时可以放下左脚的空间,因此轮罩最好不要凸出到客厢内。
油门踏板一般比制动踏板稍低.要求油门踏板与制动踏板之间留有大于一只完整鞋底宽度(60mm)的距离。
因为汽车行驶时驾驶员要不停地踩油门踏板,所以要求踩下时轻便。
驾驶员应当用脚后跟支靠在地板上,变化操纵时仅仅是通过改变踩关节角度来达到。
为了操纵方便,从驾驶员方向看,油门踏板布置成朝外转的样子。
7.油箱、备胎、行李箱和蓄电池的布置(1)油箱根据汽车最大续驶里程(一般为200 -600km)来确定油箱的容积。
乘用车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下油箱、备胎等物品,常视具体条件来确定其形状。
布置油箱时应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油箱应远离消声器和排气管(乘用车要求油箱距排气管的距离大于300mm,否则应加装有效的隔热装置;油箱距裸露的电器接头及开关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 ),更不应当布置在发动机舱内。
乘用车油箱常布置在行李箱内,而货车油箱布置在纵梁上。
考虑到发生车祸时不会因冲撞到油箱而发生火灾,油箱又应当布置在撞车时油箱不会受到损坏的地方。
例如,将油箱布置在靠近乘用车后排座椅后部就比布置在行李箱后下部安全。
(2)蓄电池蓄电池与起动机应位于同侧,并且他们之间的距离越近越好,以缩短线路,同时还要考虑方便性和良好的接近性。
2、运动校核所示是检查转向传动装置与悬架导向机构运动是否协调的校核图。
作图方如下:先在侧视图上画出转向器及转向杆与纵置钢板弹簧的相对位置;当前轮上、跳动时,转向节臂球销中心A1要沿着钢板弹簧主片中心C所决定的轨迹运动。
钢板弹簧主片中心C的摆动中心为O1其坐标位置在纵向与卷耳中心相距L/4(L为卷耳中到前U形螺栓中心的距离),在高度方向上与卷耳中心相距e/2(e为卷耳半径)。
由于C 点与A点一起作平移运动,故有了摆动中心01后,可作出平行四边形O1 CA1 01。
点O2就是A:点的摆动中心其运动轨迹为圆弧JJ`因为A1点又是纵拉杆上的端点,所以A1点又绕转向摇臂下端球头销中心B1点摆动,其运动轨迹为圆弧KK`。
过Al 点作垂线NN`并从A1点向上截取距离为悬架动挠度f1的点,向下截取距离为悬架静挠度f2的点。
通过这两点作水平线与圆弧JJ`和KK`分别交于G、H、G`和H`四点向下截取距离为悬架静挠度f2的点。
GH 和G`H`即是运动不协调造成的轨迹偏差,这一偏差越小越好,偏差过大则应修正B1点或A2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