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凝视中的性别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苑 论 坛Reviews of Film Academies

一、 电影镜头的凝视

凝视(gaze)是电影艺术的首要特点,具有多重含义。它包括摄影机镜头的凝视、剧中人物的凝视、观众的凝视等。作为视觉艺术,电影是用摄影机的镜头讲述故事的,镜头是摄影机凝视的眼睛。在镜头后面,编导的眼睛遥控指挥着镜头的凝视,往哪里看,看什么。大量与导演意图无关的事物都被镜头过滤、筛选掉了,剩下被拍摄的内容,才是导演要观众看的。因此,镜头的凝视具有电影制作者的主观意图。

剧中人物的凝视具有视点的局限性,他只能带给观众他看到的东西。叙述者在影片中可能是剧情的参与者,也可能是旁观者,还可能是导演的代言人。

观众的凝视是跟着镜头走的,观众所看到的,是镜头要观众这么看的。这是观众凝视的被动性。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观众可以对镜头的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

电影作品制作都有导演的主观意图,通过凝视表现出来。但并不是每一部电影的凝视都带有性别意识。很多影片把自己的镜头定位在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如希腊影片《尤利西斯的凝视》

(1995)对巴尔干半岛的分裂现状的巡视,人物为此做出反思。伊朗影片《坎大哈》(2001)对阿富汗的战乱与苦难的凝视,充满了对人类战争的谴责和人民苦难的关怀。这样的凝视,它带给观众的是让世界来观看和了解阿富汗。这些影片都没有突出的性别意识。

有些电影的性别意识十分明显,它从男性视点或女性视点拍摄影片,叙述故事,引导观众从性别凝视的角度去观看电影。本文着重以中国影片《苏州河》和澳大利亚影片《钢琴课》为分析对象,探讨电影凝视中的性别意识。

二、《苏州河》的男性视角

娄烨编剧、导演的《苏州河》(2000),讲述上海苏州河畔一对青年男女马达和牡丹的爱情故事。马达参与了一起绑架牡丹,诈骗钱财的阴谋。牡丹得知后,遂投苏州河,但不见尸体。马达为此蹲了几年监狱,出狱后四处寻找牡丹。马达在一个酒吧“世纪开心馆”见到一个叫“美人鱼”的姑娘美美,她和牡丹长得一模一样(两个角色都由女演员周迅饰演)。马达认为她就是牡丹。但美美另有情人,一个在影片中没有露面的摄影师。马达偶然在一个僻静的商店发现牡丹在做售货员。两人重逢,双双落水而亡。

《苏州河》的叙述者是一个男性摄影师,他以画外音讲述故事,自己没有在影片现身,即使他由画外音进入影片,出现的只有他的一双手。先是他在墙上刷广告的手,接着是他与美美玩拍手游戏的一双手,以及他与马达谈话时弹烟头的手。显然,这是电影表现的一种手法,有意不要叙述者出现。

叙述者不现身,又以他的声音来讲述故事,形成了本片的特点,整个叙事都被置于叙述者的凝视下。叙述者的声音叙述到哪里,镜头就跟进到那里。加之叙述者的职业是摄影师,他的照相机镜头与电影摄影机的镜头相重合,因此,叙述者的凝视也就具有了电影镜头凝视的含义。

《苏州河》的凝视带有明显的性别观念,男性是观看的主体,女性是被看的客体。整个叙述是男性在讲述女人的故事,叙述者以男人的眼光打量女人,界定女人。影片开端,叙述者首先介绍自己的职业是摄影师。他说:“我什么都可以拍,婚礼、聚会,连你换衣服、上厕所、做爱都行,只要你付钱。” 表明他的摄影带有性意识。他在影片中的任务是为一个娱乐场所拍摄水族箱中的美人鱼表演。

本片的关键元素是美人鱼。它是物——观赏鱼、人鱼玩具,也是人——牡丹、美美,还是西方文化的童话形象——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的女主角。

作为鱼类,美人鱼是雌性,作为人,美人鱼是女人。水族箱中的美人鱼,最大特征是观赏性。开心馆的老板找摄影师来拍摄美人鱼在水族箱中的表演,明白地说出了他的意图:“为了招徕生意。”以穿比基尼泳装的女性在水族箱中表演吸引顾客,很明显地把女人作为观赏物,她是一件消费品。无论是叙述者还是开心馆的老板,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美人鱼的存在价值就是给人看,诱惑男人的消费。而这个娱乐场所的名字叫“开心馆”,开什么心,首先是穿比基尼泳装的女人让人开心。它明显地带有性色彩。

叙述者的凝视对象是影片的女主人公。美美的所有活动都在他的凝视下进行。叙述者讲,每天,他都坐在苏州河岸的小屋,凝视美美在苏州河桥上的出现。镜头也就为观众摄下美美出入桥头和酒吧的身影。

叙述者的凝视焦点是女主人公的身体,这是典型的男性凝视。美美在室内的活动主要是穿脱衣服。她的这些隐私活动,都是在叙述者的凝视下进行的。叙述者从门框外往屋里看美人鱼穿脱衣服,镜头始终锁定在美人鱼的胸部。观看美美脱衣服的人还有马达。无论是谁,都是男人在看,他们看的位置都是从门框外往屋里看。镜头循着叙述者所处的位置,反复对着门框,从门框外拍摄门框里的美美,因此观众总是看到一道窄窄的门,像一幅画框,框里是一个穿脱衣服,露出肉体的女人。

电影凝视中的性别意识

张世君(暨南大学中文系 教授)

提要:凝视是电影艺术的首要特点,带有电影制作者的主观意图。电影凝视中的性别意识表现了编导的文化观

念和叙述立场,建构出影片的意义。

《苏州河》与《钢琴课》的凝视视角具有突出的性别文化立场。

《苏州河》表

现的是男性性别意识,

《钢琴课》突出的是女性性别意识,具有不同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凝视 性别意识 男性视角 女性视角 意义建构

No120105

 这样的拍摄角度,显然构成了凝视的偷窥。最典型的偷窥是看牡丹坐马桶。摄影镜头从上到下,又从下到上,反复扫视牡丹裸露的大腿。这个偷窥,是男人对女人的偷窥。所有的观众,不论男女,都与剧中男人一起在偷窥女主人公坐马桶。体现了约翰・伯杰的著名观点:“男人观看女人,女人观看自己被观看”。现实中的女观众再次被培养成观赏的客体。

 三、美人鱼的在场与失语

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是失语的,她是一个哑巴,既不会手语,也不会书写,隐喻着女性的生存状况。在男权社会,女性是沉默的、边缘的存在。女性不应该有欲望,只能像美人鱼那样处于黑暗的大海深处。美人鱼要浮出水面,主动追求个人的欲望,就会由此受到男权文化的惩罚。她不能说话,即使进入男权社会,两脚行走如针扎般疼痛,在场也是缺席,最终化为泡沫消失。

《苏州河》的两个女主人公,像童话中的美人鱼一样也是失语的,被动地受控于男性的叙述。观众只听见叙述者喋喋不休地讲述他对女人的看法,听不见在场的女主人公说她们自己,或者说男人。她们的内心是不透明的,观众无法了解她们内心所想。叙述者控制了话语权,让两个女主人公成为在场的“哑女人”。牡丹和美美,与两个男人——马达、叙述者的关系都是情人关系,但是她们从来都没有一次与她们的男朋友有过真正的谈话。叙述者始终没有把这种说话的权力交给两个女人。即使在叙述者退出故事的一段时间里,他也是把说话的权力交给马达。马达与牡丹死后,美美很难过,但是叙述者没有让美美说话。他重新掌控说话权,讲述的是他和美美做爱,他不想寻找失踪的美美,只是等待下一次爱情的来临。女性在男性的话语权力中被消解得无影无踪。

美人鱼的在场与失语,更加突出了女主人公作为观赏的客体,她们是供人消费的观赏物。男性的叙述视角剥夺了她们说话的权力。

四、《钢琴课》的女性视角

新西兰女导演简・堪皮恩编剧、导演的《钢琴课》

(ThePiano,1993)讲述英格兰哑女艾达带着私生女儿远嫁新西兰。丈夫史杜华不高兴她带钢琴来岛,将琴卖给友人班斯。苏格兰人班斯爱慕艾达,以学琴为名,让艾达上他家弹琴。两人产生感情。史杜华发现,将艾达囚禁。艾达最后和班斯离开小岛。

这是一部从女性视角拍摄的影片,叙述者是哑女艾达,她从画外音进入影片,成为叙事的主角。艾达的眼睛充满坚毅的神情,与影片的凝视相一致,表现了对男性文化的反拨。在男性凝视的影片中,偷窥都是男人偷窥女人。本片却阻止男人对哑女的偷窥。在结婚照相一场,电影镜头将凑近摄像机镜头偷窥艾达的男人眼睛拍下来,达到对窥视者的嘲讽。男性凝视下的脱衣戏,大都是女人脱,男人看。有如《苏州河》的凝视。本片挑战传统,先后让两个男人脱,哑女艾达看。并且让男人像传统女人那样感到害羞。当艾达的丈夫史杜华不愿脱自己的裤子时,艾达一个固执的手势阻止了丈夫的动作。女人处于主动掌控的位置,它是对男性视角的一个颠覆。

女性凝视男人身体与男性凝视女人身体也表现出差异性。

《苏州河》中男性凝视女性身体的部位集中在胸部和大腿,而本片的女性凝视男性却是男性的整个身躯和背部,观赏的部位并非集中在性欲望上面。

五、哑女的在场与说话

《钢琴课》的女主人公是哑女,却以各种方式积极发言。艾达的说话方式有手语、书写、钢琴(音乐),最终达到开口说话。

很有意思的是,本片也有童话的隐喻。《苏州河》的童话隐喻是安徒生的美人鱼,

《钢琴课》的童话隐喻是美人鱼的大海和格林童话的小红帽与大灰狼。美人鱼的大海是黑暗的,女性就处在这个黑暗的中心。

《钢琴课》将艾达的钢琴沉入大海,成为美人鱼的替身,却让追求爱情的艾达浮出水面,获得新生。传统童话通常歌颂男性英雄拯救弱小女性。《钢琴课》有谐摹童话的表现,充当猎人的丈夫并非妻子的保护人,反而像大灰狼一样,将利斧砍向妻子。它暴露了男权文化把女性作为男性的私有财产,任意主宰女人的命运。本片具有颠覆传统童话的意义。

本片最为可贵的是不仅让女性发言,还让男性学会倾听女性的声音,尊重女性的独立意志。艾达的丈夫后悔砍掉妻子的手指,他和艾达的情人有一段对话:

丈夫:艾达曾对你说过话吗?

情人:你是说手语?

丈夫:不是,声音,你听过吗?

情人:没有,没听过。

丈夫:我听到了,我听到她的声音,在我的脑里。我看着她的唇,它们不发一语,但是,我会努力听,她的声音很清楚。

情人:你不该处罚她。是我的错。

丈夫:她说:“我害怕自己的意志力即将崩溃,它是如此强烈。我必须离开,让我走,让班斯带我走,让他救我……”我希望她离开,我也希望你走。我要从这一切醒来。

可以从引文中看到两个男人的反省,艾达的丈夫最终接受了妻子的请求,让她和情人一起离开。充分表现了本片的女权立场是追求男女平等,和谐相处。

六、性别凝视中的意义建构

电影凝视中的性别意识表现了编导的文化观念和叙述立场,建构出影片的意义。男性凝视的影片,往往固着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

《苏州河》将摄影机固定地架在门框外,形成了男性凝视的视点,镜头表达了男性文化的理念,女性成为欲望的客体。男人讲述女人的故事;男人看女人脱;能说话的女主人公处于失语的状态,说话权力由男性控制。

女性凝视的影片具有颠覆传统男权文化的作用。

《钢琴课》的女性视点重新解读历史文化,确立女性的自尊与主体地位。女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女人看男人脱;不会说话的女主人公处于独立发声的位置,说话的权力自己掌握。

电影的意义建构是很隐蔽的,视觉欣赏的快感往往遮蔽了电影凝视的性别意识。男女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愉悦中,不知不觉就成为电影意义建构的组成部分,需要观众加以辨识。

2004年第3期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