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理论与批评论文
电影理论研究论文
电影理论研究论文在二战时期,美国的电影市场出现了很多经典影片。
其中以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与约翰休斯顿等导演知道的电影最为出色。
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电影、电视、小说等艺术作品里,二战都是说不尽道不完的。
虽时隔了这么久得岁月,我们依旧能清晰地感受到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带给我们的苦楚和创伤。
二战是战争片里被描述次数最多的战争事件,那些关于暴力的宣泄和血腥的泼洒以及对战争的反思和人性的探讨,使得二战片具有无穷的魅力。
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希特勒的名单》在我看来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影片之一。
电影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是历史事件。
由于影片描述的是真人真事,导演故意采用了黑白片和纪实手法拍摄。
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气氛,但是看起来却丝毫不会觉得沉闷。
《辛德勒的名单》虽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仍是彩色大制作的规模,全片有126个角色,动用3万名临时演员演出。
在波兰除有30个外景场地,还搭制了140个布景配合。
前幕后动用了百余名犹太人参加工作,让他们重温一次纳粹恐怖血腥的恶梦。
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全片最后用彩色片拍摄真实生活中被救的犹太人子女在辛特勒墓前聚首,场面感人至深。
影片的摄影指导扎努西·卡曼斯基掌握了黑白摄影的画面质感,在沉重中有厚重的味道,特别是在拍摄波兰的贫民区时,矮墙、砖块、潮湿气息,还原了时代的真实氛围。
从影片开头到纳粹宣布投降,都是用黑白摄影,目的在于加强真实感,也象征了犹太人的黑暗时代。
后来纳粹投降,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银幕上突然大放光明,出现灿烂的彩色,使观众有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感受,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
《辛德勒的名单》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气质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
描写犹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遭受集体屠杀的影片过去也拍过不少,但是以德国人良知觉醒并且不惜冒生命危险反叛纳粹,营救犹太人的真实故事片,这还是第一部。
电影观后感——影片评价与文艺批评
电影观后感——影片评价与文艺批评观影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每个人对于一部电影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而本次任务,要求我从影片评价和文艺批评的角度来谈谈我的观后感。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音乐、剧本等多种元素的组合来传达情感、讲述故事,触发观众的思考与共鸣。
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具备多个方面的素质,如剧情的扣人心弦、演员的出色表演、摄影的美感等等。
而当我来评价一部影片时,我会全面考量这些元素,从整体和细节两个层面进行观察和评论。
首先,我会从整体上对影片进行评价。
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有一个精心构建的剧情,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沉浸其中,产生情感共鸣。
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能够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期待感,让人乐此不疲地看下去。
同时,影片的结构要合理,情节的发展要紧凑有序,避免出现冗长和拖沓的情况。
此外,影片的节奏感也非常重要,要能够让观众紧张、放松、感动等等,给人以饱满的观影体验。
其次,我会着重评价演员的表演。
演员是一个电影中最为关键的元素之一,他们的演技和表演直接影响着电影的整体质量。
优秀的演员能够通过精彩的表演让角色栩栩如生,使观众真实地感受到他们的情绪和内心世界。
而对于一部好的影片来说,演员的表演应该是有张有弛、层次分明的。
他们要能够驾驭好情感的起伏和变化,让观众能够从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冲击。
同时,演员的化身能力也是评价一部电影的重要指标之一。
他们能否真实地诠释角色,使观众忘记自己在看电影,全情投入到故事中,这是我在观影时最关注的方面之一。
另外,我也会对影片的摄影和美术进行评价。
一部好的电影不能只有精彩的剧情和表演,还要有独特的视觉感受。
影片的画面质感和构图要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好的摄影能够通过合理的光影运用、镜头语言等手法,将故事情节中的冲突和情绪直观地传递给观众。
而美术设计则能够为影片营造独特的氛围和风格,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背景和环境。
除了对电影的评价,我还会进行文艺批评。
电影赏析的论文
电影赏析的论文电影赏析不只是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理性活动。
观众认识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面貌以后,还要进一步理解它所体现的本质意义,领会整个作品所显示的客观真理,以及其中所寄托的编、导、演等的思想感情。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赏析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电影赏析的论文篇1浅析《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叙事模式梦工厂推出的系列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为观众塑造出了熊猫阿宝这一得到广泛认可的文化形象,同时也为人们一窥美国动画电影采用的叙事模式提供了一个较具代表性的范例。
一、叙事中的必要元素动画电影具备其他影视产品作为视听艺术的一般特征,但是它又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现,即虚拟意义。
[1]这一点直接影响着动画电影的叙事模式,在任何一部动画电影中,一个清晰、完整且富有意趣的世界观和一部分极富魅力,能够区别于其他动画电影的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就世界观而言,世界观是整部电影叙事的基础,它决定了银幕之上这个世界的运营模式以及身处其中的角色们的行为准则。
[2]而《功夫熊猫》系列便在打造世界观上做得较为完善,能够较好地平衡想象与现实二者的关系,使整个虚拟世界之中有多个情节的生发点,这也是该系列电影在《功夫熊猫1》(Kung Fu Panda,2008)凭借当年北京奥运会举行以及武术被列入奥运特色项目的助力大获成功之后,能够在失去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依然继续创作的原因。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地,山清水秀的和平谷中居住着大量动物居民,其中数量最多的为兔子与猪,他们代表了一般民众。
而鸭子则自称“血管里流着面汤”经营饮食业。
他们数量虽多,但是体形上都显得较为弱小,身怀武功者则是较为罕见但是体形彪悍的动物,且他们一般都与中国武术之中的某些功夫有关,如“愤怒五侠”中的螳螂、蛇、猿猴、仙鹤等,也正因如此,阿宝才会感慨自己“没有利爪,没有翅膀,没有毒牙,甚至没有螳螂的那个前臂”。
而当阿宝投入浣熊师父门下后,有关武术的诸多细节也被设计得比较到位,如全身遍布铁齿的狼头桩、沙袋、不倒翁,阿宝与浣熊师父用筷子在餐桌上斗法,浣熊师父见到乌龟大师时一掌熄灭蜡烛,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乃至西方观众并不陌生的元素,影片的叙事也因此而令人感到自然真切。
好莱坞的电影评论或电影批评之二电影批评或评论的作用——理念与问题
艺术哲学 电 美学 影
最 常见的检验 一位 电影批评 家的能 力就 章 , 写道: 个季节《 他 “ 每 众生相 》 杂志都发 表一 保持 一种 中庸 的态 度严的电影评论文章 , 而批评家仔细地 表示他或她是 否喜 首先 , 就是 电影 评论 家必 须是 个 批评 家 品 翻译 成 为~ 个简 明、 生动 的文字 作 品的 能 肃地观察 , (r c, 国著名 的文学批评 家F 0・ ci ) t 英 i ・ 玛逊( 力 。 F O 此外 , 要进 一步检测他 的其他专业能 力 , 比 欢 或并不 喜欢这 部影 片。 以这 种立场 , 以很 可 论 家或批评 家的工作是什么? M t i sn曾经在一篇 出色的文章谈到 文学 如他 如何 结构 自己的评 论文章 , a h se ) te 还有 , 他如何 难说他 的批评是 ‘ 正确 无二的或错误 的 ’ , 这里 会 涉及到钱 。 我们 这儿 , 一共有不 少评 论家 : 纽 批评 , 他说一个 好的书评 : “ 必需要 有解释和叙 下个公正 的评价 结论 等。
艺术 家——特 别是 导演 , 还是 道听途 说 , 者 术—— 即在三地 公映的 电影: 的立场或评 或 他们 论会 有 区别或不 同 , 意见 有时也 不一 样 , 但他
容分析 是必要 的 ” 同时 , 要把 这个作 品“ 同那 干脆是在朋友 的议论 中得到的。
些在 同样 的领 域 中已经 作 出成 就 的作 品 , 放 此 外 还 要有 一 些 专 业 的 写作 能 力 和技 们都 在做 电影评论 或批评 的 工作。 就行 了, 这 在关系 比较 的位 置上。 ”著名戏剧评 论家艾 利 巧 , 包括如何 写出开头一段 , 如何写 出生动 、 诙 记住 我们是《 众生 相 》 志。 杂 记住 , 如果他 或她
电影与社会问题电影学中的社会批判与反思
电影与社会问题电影学中的社会批判与反思电影与社会问题—电影学中的社会批判与反思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扮演着揭示社会问题、探索人类命运的重要角色。
电影学中的社会批判与反思,不仅仅是对社会现象的简单描述,更是对社会问题深入挖掘与思考。
本文将围绕电影与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分析电影学中的社会批判与反思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社会问题的影响。
首先,电影学中的社会批判是电影表达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电影的场景、人物、情节等元素,导演们能够将社会问题巧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展示社会现实中的阴暗面和不公正现象,电影能够以一种引人深思的方式激起观众的共鸣,并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例如,在中国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导演通过描绘主人公为了拯救患者而与法律斗争的故事,探讨了现实中高昂的药价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其次,电影学中的社会反思能够启发观众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在观影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对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展开思考,并将其与自身的经历和社会背景联系起来。
这种对电影的反思能够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兴趣,并渴望了解更多关于该问题的信息。
例如,美国电影《美丽心灵》通过描述一个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数学家的故事,引发了观众对精神疾病及其对当事人和亲属的影响进行反思,为社会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关注提供了契机。
此外,电影学中的社会批判与反思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电影作为一种受众广泛、影响力较大的艺术形式,通过影响和塑造公众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能够倡导社会公正、关注弱势群体并推动社会变革。
例如,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经典作品《辛德勒的名单》通过再现二战时期的纳粹大屠杀,唤起了全球观众对人权的重视,并推动了种族和谐、反对歧视等社会价值的弘扬。
然而,电影学中的社会批判与反思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由于电影创作的艺术性和个人主观性,一些电影可能存在着对社会问题的夸大、曲解甚至误导。
观众在接受电影的同时,需保持辨别力和批判思维,避免被片面或极端观点所误导。
中国专业电影批评的启示——以夏衍电影批评观为例
社会责任感,在他看来,即便是面对着巨大的困难 和挑战,只要影评人怀着艺术的良知和对社会的真 诚,依然可以引领电影走出纯粹商业化和趣味化的 泥潭。左翼电影运动也正是在这些心怀良知的进步 艺术家和理论家们的推动下在电影史上留下了辉煌 的一笔。
即便对于影评者来说,夏衍先生认为自我批评 和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他看来,影评者“应该 首先接受自我批评的鞭子,……影评人缺乏的是 : 真挚的学习,善意的忍耐 ;而多余的却是 :不必要 的玄学和可羞耻的‘指导者的架子’!”2 影评人应 该放低自己的姿态,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指导者 的态度,贴近观众和电影制作者,做出有的放矢的、 相对客观的评价,抛弃不切实际的空谈和毫无必要 的理论阐释。
(二)强调电影批评的功能 夏衍先生对电影批评是高度重视的。在回顾总
结左翼电影运动时,他认为,“影评工作对提高电影 质量很重要。三十年代搞所谓左翼电影主要只搞了 三件事。一是打入电影公司,抓编剧权,写剧本 ; 第二是争取在公开合法的大报 ( 如‘申报’) 发表影评, 甚至派进步人士去编电影副刊 ;第三,把进步话剧 工作者介绍进电影厂去当导演、演员。这三件事中, 斗争得最厉害的是‘影评’,作用也很显著。”他进 而指出,“把影评工作者组织起来,它的目的是明确 的,主要是两项任务:一是帮助电影工作者提高政治、 业务水平,借以提高中国电影质量 ;二是通过影评 提高广大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加强电影的移风易俗的 作用。”3 所以,在他看来,电影批评至少承担着两 种重要功能,即“电影批评不仅对观众以一个注释者、 解剖者、警告者、启蒙者的姿态而完成帮助电影作
这不仅体现在他积极参与的对“软性电影”的论战 和批判中,更体现在他诸多的电影批评中。针对孙 瑜导演的电影《火山情血》,他明确指出,“平直讲来, 他这部片子充满着反封建的意识。这是作者的伟大 进步。同时他这种努力,指示出中国电影在现阶段 应走的一个方向。……中国的影商、作家、导演者, 看见这种观众的要求,应该明白自己应努力的方向, 并且应该深刻地认识电影在大众间所有的使命吧。”9
电影理论与批评分析
电影理论与批评分析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影像、声音和故事情节的结合,能够给观众带来丰富的感官和情感体验。
电影理论与批评分析是对电影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学科领域,旨在理解电影的创作过程、表现手法和意义,以及对电影作品进行批评和评价。
一、电影理论的发展历程电影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电影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电影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尚不深入。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理论逐渐形成。
早期的电影理论主要关注电影的技术和商业方面,如电影摄影技术、剪辑技术和电影市场营销等。
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电影理论开始关注电影的艺术性和文化意义。
二、电影批评的方法和技巧电影批评是对电影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旨在理解电影的意义和价值。
电影批评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首先是形式主义批评方法。
形式主义强调电影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关注电影的视觉效果、音效和剪辑等方面。
形式主义批评方法通过分析电影的表现手法,揭示电影的艺术性和创造力。
其次是意识形态批评方法。
意识形态批评关注电影作品中所传递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通过分析电影的故事情节、角色形象和对社会问题的触及,揭示电影作品所代表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第三是结构主义批评方法。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电影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系统,关注电影中的符号和象征意义。
通过分析电影的结构和符号系统,揭示电影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最后是后现代主义批评方法。
后现代主义批评强调电影作品的多样性和多义性,关注电影作品的流派和风格。
通过分析电影的多样性和多义性,揭示电影作品的自由和开放性。
三、电影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电影理论和实践是相互关联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践可以丰富理论。
电影理论通过对电影艺术的研究和探讨,提供了对电影创作和观赏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电影实践通过创作和制作电影作品,丰富了电影理论的内容和范畴。
电影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关系促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新时期的电影理论批评
新时期的电影理论批评饶曙光【内容摘要】随着西方电影和电影理论的涌入,在中西思想文化激烈碰撞下,1979—1987中国电影理论与学术论争风起云涌,异彩纷呈,对电影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章从人道主义与“伤痕电影”、“谢晋模式”、“西部片”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入手,通过对重大理论批评的梳理与勾勒,解析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以及电影市场,并探究电影创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所蕴藏的美学内涵、人文内涵。
【关键词】新时期电影理论文化思潮学术论争“理论滋养灵感”1979—1987,是中国电影理论最活跃、成果最丰硕的时代。
在这个短暂的年代,中国电影界先后展开过电影与戏剧离婚、电影的文学性、电影语言现代化、电影观念、电影创新、电影民族化、“西部电影”、谢晋电影模式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学术性论争。
西方现代人文思潮,西方电影和电影理论的大批涌进,为电影思想解放运动源源不断提供思想资料,也为中国电影迅速走向辉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复刊改版后的《世界电影》等报刊大量传播外国电影理论。
一些长期从事介绍电影理论的翻译家,纷纷著书立说,比较系统地评介外国电影、外国电影理论,有些人还参与有关中国电影的论争。
如邵牧君的《西方电影史概论》、《银海游》,郑雪来的《电影学论稿》,罗慧生的《世界电影美学思潮论纲》、《现代电影美学论集》等。
总之,1979—1987是一个“理论滋养灵感”的年代,更是理论影响创作的年代。
理论对创作的影响之大,在某种意义上是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难以想像的。
因此,梳理那个时期的理论批评,对于了解那个时期的电影创作以及电影市场,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甚至可以说,不了解那个时代的电影理论批评,就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电影创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所蕴藏的美学内涵、人文内涵。
3923—、人道主义与“伤痕电影”电影界与整个理论界、文艺界一样,对刚刚经历的“文化大革命”这样伤 心惨目的大灾难展开了深刻的反思°电影界前辈夏衍、陈荒煤、钟惦棐等人 纷纷撰文,从政治与文艺的关系层面入手反思“文革”对电影创作带来的惨 痛教训° 1979年,被打成“右派”的钟惦棐重新获得写作的权利,就写出了振 聋发聩的《电影文学断想》°《电影文学断想》不仅对50年代至70年代30年 来中国电影的坎坷历程作了深入剖析,对极左路线的思想根源及其表现形 态作了系统的清理,而且还特别提到了电影的娱乐问题°文章指出“电影之 为电影……是要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甚至连教育也没有,就是娱乐,不也 是为各式各样的劳动者而娱乐劳动之余娱乐岂不也是极为正当的 权利?”〔1新时期之初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70.80年代的香港影片和译制片 对当时的中国电影产生的的巨大冲击和影响,译制片和香港地区影片由于 较强的娱乐性而在上座率方面大大超过国产影片° 1978年进口的日本影片 《追捕》,在北京创造了观众高达两千七百多万人次的奇观,其它如《瓦尔特 保卫萨拉热窝》、《桥》、《尼罗河上的惨案》、《叶塞尼娅》、《冷酷的心》、《望 乡》、《生死恋》、《人证》,都引起了中国观众的极大兴趣,形成了空前的观影 热潮°从那个时期过来的人至今仍然津津乐道,构成了一生不灭的观影记 忆°高仓健、中野良子、栗原小卷、“瓦尔特”等成为了中国观众追捧的电影 明星°另外,1978年端午节前后被引进的香港影片《屈原》的观众也在二千 四百多万人次,其后像《三笑》、《生死搏斗》、《巴士奇遇结良缘》等这些更带 有浓厚商业气息的香港影片,也带给大陆观众以全新的感受°《三笑》也许 是当时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其轻松搞笑的风格与当时大陆电影一片沉痛 反思和政治说教的气氛格格不入,令不少知名人士忍无可忍乃至义愤填膺。
电影理论、电影史、电影批评
电影理论不再获得最高结算或在电影中扮演主角的研究今天,批评家宣称理论是死的,我们在后的理论时刻生活。
虽然理论上可能是引人注目的,它仍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理解电影,一个不应该如此轻易贴现或丢弃的全部复杂性。
在本书中,捐助探索通过电影理论镜头最近流行的电影,从工业经济分析,然后把审美为主的移动和解释性框架。
好莱坞电影讨论涵盖了从300到50初恋广泛,由断背山,魔戒,从蜘蛛侠3至华氏9 / 11,从锯到法柜奇兵,等等。
个人散文考虑的规则适用于新的重磅炸弹专营权等问题,在`posthumanist现实主义'的数字电影,视频游戏改编,越来越多的限制文体规范,如YouTube,社交网络空间的故事奇怪的主流文化,认知悖论背后的屏幕上的创伤事件令人愉悦的视觉。
凭借其国际电影学者,电影理论与当代好莱坞电影演员展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提供给理论研究和电影观众一样。
电影研究——电影理论、电影史、电影批评若干问题研究candylvjia 发布于:2008-08-17 18:03摘要:电影研究包括了三个方面,即:电影理论、电影史、电影批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提及电影史和电影理论一些问题的思考。
电影理论选用《理论前提和构想:结论》,这篇文章,作者从时间划分,理论主题上的区别,理论框架和方法的不同三方面来阐述了传统和现代电影理论研究的划分标准。
电影史研究选用《作为历史的电影史》,阐述了电影史研究对象,历史本质以及方法论。
电影批评选用了《影视批评》①关键词:经典电影现代电影历史本质电影史研究对象电影史方法论批评类型一电影理论前提构想《理论前提和构想:结论》②作者尼克·布朗,美国加州大学电影电视系教授,选自他的《电影理论史评》中的第十三章。
《电影理论史评》是他的演讲稿,自1986年10月开始,尼克·布朗前后三次来到北京电影学院讲学,深入介绍了西方电影理论史。
他在文章的一开始就提出问题:电影到底是不是一门艺术。
关于电影论文参考范文
关于电影论文参考范文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世界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也有很多种电影的分类方法。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电影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谈新时代国产微电影的“青年之歌”利用微电影能够塑造国民认同度高的国家形象,同时又能够实现东方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为此中国正不断创新文化的叙事策略,因为“现在世界上不仅有一个西方的美国梦,也有一个东方的中国梦”。
一、“自律”或“他滤”目前中国的商业大片以及大部分电影都选择自律式的影像叙事作为电影的思维定式,这部分电影和大部分好莱坞大片十分相似,套用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模式讲述中国故事,这样的组合导致电影的经济价值很小,文化价值也尚不明确。
还有一部分电影的类型就是中国独有的武侠电影,它们十分迷恋于将中国功夫和美轮美奂的古代服装结合在一起呈现给电影观众。
实事求是地讲,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是“中国式大片”的开端,从那以后的10年时间里,中国第五代导演一直致力于“大片”的拍摄,在各种各样的“大片”的轮番轰炸后,中国观众已经对这些所谓的“大片”产生审美疲劳了,对它们的评价褒贬不一,同时这些“大片”创造的利润价值也一直在下滑。
不仅如此,国际电影节上出现了一小部分小众电影,这些电影在以自己的形式逐渐占领国际电影节,其表现出的影像叙事呈“他滤”式。
中国有一部分导演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是行业中的佼佼者,打造的中国奇观总结起来就是“老少边穷”,乐此不疲,从未改变。
结合文学批评理论谈谈当今影视作品的传播与制作
结合文学批评理论谈谈当今影视作品的传播与制作
当今影视作品的传播与制作在文学批评理论中可以分别从意识形态、审美文化和市场经济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当今影视作品的制作与传播与该社会的意识形态密不可分,即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产品,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媒介。
这其中涵盖了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信仰等,这些构成了当前影视作品传播与制作的基本元素。
另外,由于文艺作品的特殊地位,因此影视作品的创作、传播还会涉及到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约束和重要影响。
其次,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看,影视作品的传播与制作受到国内外艺术文化影响。
在国内,现代中国电影文化与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相结合,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中国制片人在创作中会借鉴古代小说、传统文化等元素,更能体现中国的民族特色。
而在国外,世界各地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加复杂,因此中国电影的发展也被国外影像文化的形式与技术所影响和促进。
最后,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高度市场化的管理体制,使得当今影视作品的制作和发行变得更加趋于商业化。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在市场中生存和竞争,如何在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中保持电影和电视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了当今影视制作的重要问题,故一些影视公司为了追求市场效益,往往倾向于更加注重商业价值,且通常倾向于量大而不重质,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内容空心化”的问题。
总的来说,当今影视作品的传播与制作,除了以上所涉及的意识形态、审美文化和市场经济等因素,还需要注重技术创新、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不断提高。
因此,要使影视作品正确地表达和传递人类的文化价值观、社会道德观、心理状态等,有赖于相关部门对影视制作的规范与监管。
电影艺术与批评解读电影的表达与文化意义
电影艺术与批评解读电影的表达与文化意义电影是一种兼具艺术性和娱乐性的大众传媒形式,它通过各种艺术手段传达情感、思想和文化意义。
电影艺术与批评是对电影作品进行深入解读与分析的学科领域,旨在探索电影表达与文化意义的关系。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影像语言和观众体验等方面,探讨电影艺术与批评对电影表达与文化意义的解读。
一、叙事结构的解读叙事结构是电影构建故事情节和展示角色关系的重要手段。
电影艺术与批评通过解读叙事结构,揭示电影导演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电影《致命魔术师》中,导演选择了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交叉叙述两位魔术师的故事,呈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魔术世界。
这种结构的运用使观众感受到时间的错位和剧情的转折,同时也突出了电影中的伦理与道德议题。
二、影像语言的解读影像语言是电影艺术的核心,它通过画面、摄影、配乐等手段塑造并表达电影的情感和文化意义。
电影艺术与批评通过解读影像语言,揭示电影中隐含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主题。
例如,在电影《寻梦环游记》中,导演通过精美的动画画面、独特的配乐和细腻的角色表演,表达了对家庭、传统文化和记忆的思考与探索。
影像语言的解读有助于观众深入理解电影艺术的内涵,同时也为批评家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
三、观众体验的解读观众体验是电影艺术与批评关注的重要方面,它涵盖观众的情感体验、思考与互动。
电影艺术与批评通过解读观众体验,揭示电影中的情感共鸣和文化交流。
例如,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导演用音乐的魔力打动观众的内心,创造出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体验。
观众的体验不仅仅是对电影作品的感受,更是对电影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的理解与解读。
电影艺术与批评解读电影的表达与文化意义需要综合运用叙事结构、影像语言和观众体验等多个因素。
通过对电影作品的深入分析与探讨,电影艺术与批评为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与理解,同时也为电影的文化传播和艺术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反思与启发。
总结起来,电影艺术与批评对电影的表达与文化意义起着重要的解读与分析作用。
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批评传统的形成、变革与发展
三
取得了很大成就。不仅对左翼进步电影的健康发展
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进步电影队伍的组成也起
了积极促进作用。当然,这种电影批评模式也存在
20 世纪 40 年代抗战电影和战后新现实主义电影
着一些缺陷和弊端,例如,对电影的特性和功能尚
创作的勃兴,也给电影理论批评的建构和发展提出
缺乏全面、辩证的认识。过分注重电影的社会性和
无论是对于电影创作来说,还是对于广大观众的审
国电影理论的基本观念和理论见解常常萌生于一些
美鉴赏来说,这样的电影理论批评都产生了很大影
电影批评的文章之中,并对此后电影理论批评的发
响。简括而言,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一,左翼进步影人大量翻译引入了苏联电影
第三,中国电影理论建构初期的一些著作,作
故而注重电影在形成人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中所
由于该时期随着电影蒙太奇理论的引入和介
产生的影响,要求影片能真实、深刻地触及人生的
绍,影戏美学观念受到了冲击,并发生了一定的变
各种现实问题,帮助广大观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
化,无论是创作者还是理论批评者,都开始重视
和人生追求。
“影”的作用;但是,影戏美学观念仍然顽强地保持
评文章在对各类影片及其主创人员以及各种电影现
例如,目前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一篇影评文
象的评介中阐述了作者的一些理论观点,而这些理
现象解读·电影理论批评
131
论观点则往往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在理
可分的。该时期左翼进步电影运动的勃兴不仅改变
论层面的深入概括和提炼。正如罗艺军所说:“中国
了国产电影的创作面貌,使之出现了一大批为广大
其次,这类电影批评要求电影创作能自觉地服
中国电影的“作者论”思辨
中国电影的“作者论”思辨作者论是文艺批评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它强调作家在文学作品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国电影领域,作者论思维也是一种重要的思辨方式,通过对导演、编剧、摄影师等创作人员的个人特色、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进行深入剖析,反映在影片中的独特美学文化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结合中国电影的具体实践案例,探讨中国电影的“作者论”思辨。
一、背景1. 中国电影的历史与特点中国电影产业始于民国时期,经历了辗转多舛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包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
在文革时期,中国电影受到意识形态的左倾影响,许多优秀的电影艺术家受到打压和审查,中国电影陷入了低谷。
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逐渐摆脱了政治的枷锁,开始追求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导演和电影人。
2. 作者论的流变与发展作者论最早起源于西方文艺批评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文艺评论家蒂尔涅将作者论引入文学批评,强调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电影领域,法国新浪潮运动将作者论思想引入电影批评,强调导演在电影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论认为,电影艺术是导演的艺术,导演是电影艺术的真正创作者,他的个人风格、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形式对电影的最终呈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导演是电影作品的真正作者。
1.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时期中国电影的“作者论”思辨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时期首先体现在导演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主题追求上。
著名导演谢晋的电影作品《黄土地》、《农民》等作品,体现了导演对中国农村生活的关注和呈现,他的电影风格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对中国农村的现实主义风格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表现。
谢晋的导演风格和电影主题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代表之一,他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第二阶段:文革时期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受到左倾意识形态的影响,许多优秀的电影艺术家受到打压和审查,中国电影陷入了低谷。
电影理论与批评论文
第五元素--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五元素》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往往很难直观地去发现、去辨识。
而经过老师的讲解启发,我不敢说我对电影的意识行为学有多深的理解,但我能更深地了解电影这种大众艺术。
同时,我也明白了,电影研究、电影批评也可以成为一门艺术,甚至形成一门学科。
——题记通过上老师的课,就我个人的理解来看“电影理论与批评”可分为:视听语言;结构主义理论;精神分析;意识形态批评;后现代论等等。
下面我就把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摄制的影片《第五元素》结合“电影理论与批评”中的叙事和结构主义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大致地叙述一下《第五元素》的内容:2259年,未来的人类原本平静地生活在“宇宙联邦政府”的管理之下,但一个来自邪恶黑星的“有智慧巨大球体”恶意地向地球逼近,人类所拥有的全部抵御手段不仅无效,反而增加了敌手的力量,人类的生存危机危在旦夕。
此时,代表宇宙善良力量的蒙督沙瓦星球为宇宙联邦政府,也就是人类送来了唯一可能战胜邪恶敌手的五大元素;但人类获取五大元素的过程,却遭到了人类败类,邪恶星球的地球代理人佐格和残暴、贪婪的外星孟加罗人的破坏、阻挠。
于是、人类的英雄柯本在蒙督沙瓦星球的地球联络人考内留斯神父的帮助下,与地球科学家以残存再生的第五元素丽露一起与佐格和孟加罗人展开了搏斗,并站而胜之。
柯本等人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在埃及的古神殿中启动了五大元素,地球上的人类和生命获得了拯救,柯本与代表第五元素的丽露获得了爱情。
要用结构主义来分析影片。
就不得不说到一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普罗普。
普罗普研究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打开了叙事学及整个结构主义时代的研究思路。
普罗普就对故事人物的结构理解为:众多身份、面目各异的人物却不外乎七种角色,当然也包括《第五元素》,普罗普也将其称为七种“行动范畴”。
通过对整个影片的分析,我将这七种角色或行动范畴与《第五元素》分别对应罗列出来,即:1、坏人-----------------佐格,佐格的爪牙,邪恶星球2、施惠者--------------------丽露和神父3、帮手-----------------------丽露4、公主,或重要的人或物------------------------丽露和四大元素5、派遣者或出发者---------------------总统,将军,神父6、英雄或受害者-----------------------柯本,丽露7、假英雄------------------------在此电影中没有出现(非充分必须的元素)根据影片的内容,和普罗普的行动范畴学我们可知,同一个行动范畴也可以由不同的人物来扮演。
影视批评论文
论影视批评的两个向度摘要:每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作为完整而有机的生命建构都散发着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影视作品、文化积淀、文化信息、视听艺术对这种魅力的产生或许任何批评家都难以做到条分缕析,但大致来说不外乎两个向度上的表现:一是,影视作品中所储存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传达的文化信息(这种文化积淀或文化信息可以是关于现实的或过去的,但都必须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的展现)以及对这种文化独特的阐发视角给观众带来的既陌生而又亲切的心理效力。
二是,影视作为视听艺术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挥即影视化的充分抒写与传达。
(1)原著的艺术价值和意义不可否认,影视艺术作品成功与否,和导演有密切关系。
导演在得到原作后,要把它转化为影片,赋予其新的生命,就不能不留意原作的内在张力和可开掘的深层意蕴。
前苏联著名导演C·格拉西莫夫就认为文学几千年来所积累的经验能够帮助电影导演去深刻研究复杂多样的生活,并且,一个导演可以从崇高的文学典范中学到很多东西。
①原著为影视作品提供了文化资源1925年左右在欧洲出现的先锋派电影曾提出“纯电影”或“绝对电影”的口号,它主张完全取消一切非电影本性所有的表现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学性的故事。
这种对电影本性偏激的强调似乎有其合理性,对传统有强烈否定欲望的颠覆性本身就是先锋艺术的最大特征之一。
但与电影的亲缘关系似乎从电影诞生之日起就产生了。
影视作为高度综合的艺术,包含了对文学艺术及其经验与规范的借鉴。
即使是对传统电影语言、电影观念极具反叛性的中国第五代导演,他们绝大多数作品也是由文学作品所改编而来的。
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一个和八个》就是由诗歌改编,陈凯歌的《黄土地》来自柯灵的一篇散文,而张艺谋更是从不否认文学对其影视创作的重要性。
正如导演C·格拉西莫夫所说的:“文学是一切艺术中间具有最大容量和最高智慧的艺术。
正是这些主要方面使得文学在一切精神财富中间按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而言,具有不可动摇的位置。
论 电影批评
论电影批评电影批评一直是人们讨论电影艺术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电影批评,观众可以了解电影的意义、主题和技术,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电影批评的重要性、批评家的角色以及批评标准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电影批评对于观众来说非常重要。
随着电影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媒体的兴起,观众可以通过电影来了解不同文化、思想和价值观。
然而,观众往往会受到电影宣传和市场营销的影响,无法客观地判断电影的质量。
这时,电影批评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了。
电影批评家通过分析和评价电影的内容、艺术表现和意义,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电影,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其次,电影批评家在电影产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影批评不仅可以影响观众的观影选择,也可以对电影制作和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批评家的评论和评分可以影响电影的票房和口碑,从而推动电影制作方改进和创新。
此外,电影批评还可以为电影制作方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改善电影的质量,满足观众的需求。
然而,电影批评并不仅仅是对电影进行赞美或批评的简单行为。
电影批评应该是一种深度的思考和分析。
批评家需要对电影的内容、情节、对白、表演、导演技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其放在一个更广泛的艺术和文化背景中进行思考。
此外,电影批评应该是客观和公正的。
批评家应该遵循一定的批评标准,并在评价中坚持独立和诚实的原则。
他们不能受到个人喜好、政治态度或金钱利益的影响,而应该根据电影作品的内在价值来进行评价。
那么,电影批评的标准是什么呢?电影批评的标准是多样的,包括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角色的形象塑造和演员的表演、导演的技巧和风格、摄影和剪辑的质量、音乐和音效的运用等等。
此外,电影批评还可以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审视电影,并对它们的意义和影响进行评价。
总之,电影批评在电影艺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
同时,电影批评也可以对电影制作方提供反馈和建议,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2021探讨电影学译著中的电影批评问题范文1
2021探讨电影学译著中的电影批评问题范文电影学论文专业推荐10篇之第三篇:探讨电影学译著中的电影批评问题 摘要:电影批判理论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要将我国电影的一些理论知识包含在内,还应该研究国外的学术成果,注重电影对于人们内心世界的影响,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可以引起共鸣。
本文基于电影学译著的基础上,首先简要的阐述了什么是"电影批评",接着重点探讨了这一问题,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电影学译著;电影批评;文化阐述; 从近几年的发展而言,我国学术界对于电影学译著的研究开始增多,无论是电影创作、评论,还是电影史都有涉及。
在电影学译著中,有随笔式的评论文集、电影的批判、心理学阐述和哲学批判等,总体而言,这些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充分了解理论、创作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我国电影研究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什么是"电影批评" "电影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学院派的电影批评观念,是对一部或者是多部电影作品,采用话语的方式进行学术分析,其中也要涉及到一些创作者、电影流派和思想等,对其进行价值式的判断。
批评也可以分为两种--学院、民间,在信息化背景下,新媒体的存在为民间批评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同学院批评相比,后者所呈现的内容更加生动。
二、电影学译著中的电影批评问题 (一)哲学思考的"机器" 哲学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同各种新型艺术进行碰撞,从而促进了电影理论和批评的发展,上世纪20年代以后,电影的内容与表现模式就开始向着哲学的方向发展,其中的艺术性也吸引了大多数哲学家的研究。
可是,无论是在电影,还是思想领域,哲学思想对此的批评始终处于一个边缘化的位置,很多文章都不被人所知道,即便是那些被人所知道的文章,也很难被编译成册。
例如在《电影的眩晕》中,朗西埃探讨了眩晕运动的分裂过程,然后以《电影史》为例,明确的阐述了文学、电影之间的潜在联系。
英美电影赏析论文
电影《阿甘正传》赏析论文1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
”阿甘母亲的这一理解,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
阿甘,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奇迹。
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你都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
这其实是影片在暗示: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真实。
幼年的阿甘腿有残疾,阿甘的母亲不得不为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子,以辅助行走。
放学后,同伴们在路上讥笑他,玩弄他,追赶着扔石头。
女同学珍妮喊道:“阿甘,快跑。
”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
渐渐地,铁架子不在束缚着他,他奔跑如飞。
同伴们追不上他,眼睁睁的束手无策。
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也为以后的其他奇迹揭开了序幕。
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
本以为他的人生走到这里已经是很完美了,没想到他的人生的精彩片段才刚刚结束。
很不久,他参加了越战。
在越南战场上,2 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不过,就跑。
”阿甘于是转头就跑。
他顺利地跑出森林,到达安全的地方,但是他又想到了自己的战友,他又重返战场,把自己的战友一个又一个地背了回来。
他的动作充满了滑稽。
但是场下的观众是无声的寂静,每个人都在为他默默祈祷。
或许会有人说阿甘傻,不应该冒着生命危险去就那些平日里带他不好的人。
但是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元素--电影理论与批评
——《第五元素》
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往往很难直观地去发现、去辨识。
而经过老师的讲解启发,我不敢说我对电影的意识行为学有多深的理解,但我能更深地了解电影这种大众艺术。
同时,我也明白了,电影研究、电影批评也可以成为一门艺术,甚至形成一门学科。
——题记通过上老师的课,就我个人的理解来看“电影理论与批评”可分为:视听语言;结构主义理论;精神分析;意识形态批评;后现代论等等。
下面我就把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摄制的影片《第五元素》结合“电影理论与批评”中的叙事和结构主义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大致地叙述一下《第五元素》的内容:2259年,未来的人类原本平静地生活在“宇宙联邦政府”的管理之下,但一个来自邪恶黑星的“有智慧巨大球体”恶意地向地球逼近,人类所拥有的全部抵御手段不仅无效,反而增加了敌手的力量,人类的生存危机危在旦夕。
此时,代表宇宙善良力量的蒙督沙瓦星球为宇宙联邦政府,也就是人类送来了唯一可能战胜邪恶敌手的五大元素;但人类获取五大元素的过程,却遭到了人类败类,邪恶星球的地球代理人佐格和残暴、贪婪的外星孟加罗人的破坏、阻挠。
于是、人类的英雄柯本在蒙督沙瓦星球的地球联络人考内留斯神父的帮助下,与地球科学家以残存再生的第五元素丽露一起与佐格和孟加罗人展开了搏斗,并站而胜之。
柯本等人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在埃及的古神殿中启动了五大元素,地球上的人类和生命获得了拯救,柯本与代表第五元素的丽露获得了爱情。
要用结构主义来分析影片。
就不得不说到一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普罗普。
普罗普研究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打开了叙事学及整个结构主义时代的研究思路。
普罗普就对故事人物的结构理解为:众多身份、面目各异的人物却不外乎七种角色,当然也包括《第五元素》,普罗普也将其称为七种“行动范畴”。
通过对整个影片的分析,我将这七种角色或行动范畴与《第五元素》分别对应罗列出来,即:
1、坏人-----------------佐格,佐格的爪牙,邪恶星球
2、施惠者--------------------丽露和神父
3、帮手-----------------------丽露
4、公主,或重要的人或物------------------------丽露和四大元素
5、派遣者或出发者---------------------总统,将军,神父
6、英雄或受害者-----------------------柯本,丽露
7、假英雄------------------------在此电影中没有出现(非充分必须的元素)
根据影片的内容,和普罗普的行动范畴学我们可知,同一个行动范畴也可以由不同的人物来扮演。
如在影片中,莉露在影片的前一部分,英雄科本.达拉斯与警察的对峙中充当被争夺的“公主”,而到了另一个星球(参加节目)的战斗中却充当英雄与受害者的角色,到了影片的结尾,着再度成为了拯救者的的角色。
有时候,派遣者和出发者可能并不是单独的一个人,但就《第五元素》这部影片来说,我较偏向于总统,将军和神父。
在形形色色的影片中,假英雄经常会有出现,经常呈现为英雄的冒名顶替者。
但就我的理解,假英雄在叙事中,这一角色
并非充分必要的叙事元素。
普罗普对故事的研究不仅限于此,根据他对俄罗斯传统故事的研究,他还总结出了故事应有的叙事单元。
即:
1、准备单元
2、纠纷单元
3、转移单元
4、对抗单元
5、归来单元
6、接受单元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第五元素》中找出与之对应的单元。
下面就是我对《第五元素》的叙事单元的总结:
单元一、准备:
影片的伊始,我们就看到了一个落魄的男主角-----科本.达拉斯。
他的前女友离他而去。
与他生活在一起的唯有一只白色的猫。
而他的那只猫却反映男主角的形单影只。
简单地介绍了他在退役后的出租车职业。
但从他的朋友“手指”可知,他经常违反规定。
佐格指使孟加罗人抢得了蒙督沙瓦人的空箱子,并向神父刺探情报。
神父拒绝合作,但佐格的爪牙通过窃听总统的谈话获得了部分情报。
单元二、纠纷:
邪恶黑星的地球代理人佐格急需找到四大元素。
而柯本也被将军要求去失乐园星球执行任务,拿回四大元素。
而神父也自行行动,想好了去失乐园星球拿回元素石头的办法。
单元三、转移:
“英雄”柯本和丽露离开了地球,飞往失乐园星球。
而与此同时“坏人”佐格的爪牙也赶往了失乐园星球,企图拿走四大元素。
单元四、对抗:
英雄柯本和丽露与佐格和其爪牙展开了激烈地战斗。
丽露负伤。
但最后柯本拿回了元素石头。
与此同时,坏人也被全部解决。
此前的需要都得到了解决。
单元五、归来:
柯本带着丽露和元素返回地球。
集齐了五大元素,并把威胁地球的邪恶黑星在千钧一发之际消灭了。
单元六、接受:
柯本和丽露拯救了世界,而他们也产生了爱情的火花-------柯本与丽露的结合。
而结构语意学家格雷马斯在普罗普的基础上,总结了更深层次的结论,入下图:
而我们也可以用《第五元素》分析。
发出者和接受者相当清晰的定位为宇宙联邦政府。
柯本同时成为欲望客体丽露的接收者。
而主体,则在不同段落中分别由神父、丽露、柯本出演。
客体是四大元素和第五元素,其中敌手是邪恶黑星、佐格以及爪牙孟加罗人。
以上就是我对《第五元素》用“电影理论与批评”的思想的评述。
我们在观看每一个电影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只限于观看大屏幕上华丽的动作和科幻给我们带来的无尽的想象。
应用理论去诠释整部影片,这样才算一个合格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