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视戏曲节目的特性
戏曲类电视栏目浅析
戏曲类电视栏目浅析戏曲类电视栏目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形式,在电视媒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戏曲类电视栏目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戏曲类电视栏目的特点、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戏曲类电视栏目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一、戏曲类电视栏目的特点戏曲类电视栏目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形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经典: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戏曲类电视栏目通过精选经典剧目、传统唱腔和表演技法,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戏曲艺术,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播价值。
2. 多样性:戏曲类电视栏目包含京剧、昆曲、评剧、越剧、粤剧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特点,因此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具有较大的多样性。
3. 互动性:戏曲类电视栏目通常结合了演出、访谈、比赛等多种形式,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提高了观赏体验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4. 高雅性:戏曲类电视栏目通常注重审美品位和文化内涵,不仅在节目内容上力求经典和精品,还注重美术设计、造型表现和舞台效果,营造出高雅的艺术氛围。
二、戏曲类电视栏目的发展现状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文化需求的多样化,戏曲类电视栏目在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多元化内容:目前的戏曲类电视栏目在内容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既有传统经典剧目的演出录像,又有现代创新剧目和新生代演员的表演展示,通过多元化的内容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的文化需求。
2. 互联网融合: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戏曲类电视栏目也在积极探索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通过网络直播、视频点播等方式拓展了戏曲节目的传播渠道,使戏曲艺术与新媒体形式实现了有效的结合。
3. 国际交流: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戏曲类电视栏目也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通过国际戏曲节目的引进和对外交流,增加了中国戏曲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了世界各国戏曲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其独特的表演艺术特殊性。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人民对生活、情感、理想的艺术表达的载体。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与表演的统一戏曲表演以音乐为伴奏,表演者以歌唱和念白的方式进行演出,而歌唱的旋律与情感的表达是相辅相成的。
戏曲表演中音乐和表演的结合,不仅突出了戏曲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更使得观众在欣赏表演的能够感受到歌唱者对剧情的理解和角色的情感真实表达。
这种音乐与表演的统一是戏曲表演艺术的独特之处,在无形中增添了戏曲表演的魅力和感染力。
二、表演形式的多样性戏曲表演包括了歌唱、念白、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这些形式的多样性丰富了戏曲表演的艺术表现力。
不同的音乐、舞蹈和表演方式都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使得戏曲表演更加具有戏剧性和艺术感染力。
京剧表演中的“唱念做打”演出方式,融合了歌唱、念白和打斗的多种表演形式,使得表演更加生动、丰富和具有视觉冲击力。
三、角色扮演的技艺要求戏曲表演中的角色扮演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艺术技艺,表演者需要具备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技巧,能够准确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通过自身的表演魅力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不同的角色扮演还需要表演者具备不同的技能和功底,如唱功、念功、武功等,这对于表演者的技艺要求是极高的。
戏曲表演的特殊性也在于对表演者的才艺和技术的要求。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戏曲表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而在表演过程中,戏曲艺术家既要传承古典传统,又要不断创新表演方式和手法,使戏曲表演更具有时代感和现代审美观。
这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特殊性,使得戏曲表演艺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保持了其传统魅力和独特价值,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
戏曲表演艺术具有其独特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于其音乐与表演的统一、表演形式的多样性、角色扮演技艺要求的高级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特殊性。
戏曲类电视栏目浅析
戏曲类电视栏目浅析戏曲类电视栏目一直以来都是观众喜爱的节目之一,它不仅可以让观众欣赏到精彩的戏曲表演,还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随着电视行业的发展,戏曲类电视栏目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为观众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
本文将从戏曲类电视栏目的特点、内容形式、观众受众等方面进行浅析,旨在探讨戏曲类电视栏目在当今电视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戏曲类电视栏目的特点戏曲类电视栏目是综合了戏曲表演、传统文化和艺术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节目。
它有着与其他类型节目明显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戏曲类电视栏目通过向观众展示精彩的戏曲表演,不仅可以让观众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和艺术魅力,还可以激发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和内容呈现。
戏曲类电视栏目涵盖了京剧、昆曲、评弹、越剧等多种戏曲表演形式,不仅展示了不同戏曲剧种的独特魅力,还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
戏曲表演的内容也涉及到历史故事、传统戏曲唱腔、曲艺小品等多种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精彩纷呈的戏曲艺术画卷。
3. 通过艺术表达情感,传递情感交流的渠道。
戏曲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它以唱、念、做、打为表演形式,能够在情感上深深地触动观众的心灵。
戏曲类电视栏目通过对戏曲表演和艺术创作的呈现,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情感交流的渠道,让观众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体验。
戏曲类电视栏目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戏曲演出、戏曲教育、传统文化探索和相关综艺节目等。
具体来说,戏曲类电视栏目的内容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戏曲演出类节目。
这类节目主要是以各种戏曲表演为主要内容,通过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这类节目以演员的表演为主,通过生动的舞台表演为观众呈现出戏曲艺术的魅力和内涵,让观众欣赏到真正的戏曲表演艺术。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
戏曲表演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表演特点和风格。
以下将介绍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
一、音乐与唱腔
戏曲表演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音乐与唱腔。
戏曲唱腔与普通话或方言的发音方式不同,它采用独特的音节和音调,用于表达文化和情感。
不同地区和门派的戏曲唱腔各有特色,如京剧、豫剧等。
二、形体与动作
戏曲表演者的形体和动作也是独特的。
他们通过身体的姿势、动态和眼神等方式,在表演中传达角色的性格、情感和身份等信息。
这需要演员具备较高的身体表演技巧和舞蹈技能。
三、角色类型和特征
在戏曲表演中,不同的角色类型有着各自的特征。
在京剧中,武生、丑角、生旦等角色在服装、发型、妆容和动作上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演员必须能够准确地把握这些特征,以便达到角色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四、现场表演
与电影、电视、网络等传媒相比,戏曲表演更加注重现场表演。
现场表演不仅要求演员的技术和艺术水平,还需要考虑台词和音乐的时机、环境氛围等因素。
因此,戏曲表演技巧和经验的培养非常重要。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戏曲表演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戏曲表演艺术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使得它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从戏曲表演艺术的表演形式、表演特点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戏曲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体现在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上。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包含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艺术性。
在戏曲表演中,演员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表演技巧,还需要精通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技巧,这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
戏曲表演还注重角色扮演和表演技法的传承和发展,演员需要在表演中兼顾传统和创新,力求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赋予作品新的艺术内涵,这对演员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表演特点上。
戏曲表演在表演形式上追求高度艺术化和舞台化,注重舞台效果和视听感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在表演内容上,戏曲作品多以中国传统文学名著为蓝本,对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进行改编,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发扬。
而且,戏曲表演还在表演手法上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法,如脸谱、化妆、服饰等都有其独特的表演规范和技术。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其独特的社会价值上。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表演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
戏曲表演可以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发展。
戏曲表演还对培养和陶冶人的情感、意志、品格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戏曲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表演特点和社会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今社会,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戏曲表演艺术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浅谈电视戏曲节目
浅谈电视戏曲节目摘要:电视戏曲节目恐怕是我们年轻学子接触和了解最少的节目,同时也很可能是大家最不喜欢的电视节目。
事实上,电视戏曲节目的市场的确没有一般的综艺娱乐节目大,但是不大不代表不存在。
对于传统制作模式的理解与突破,对现代戏曲制作观念的把握与运用,一直是电视戏曲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电视戏曲,制作观念,突破发展正文:电视是一门年轻的事业,从1958 年北京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开始试播,才标志着电视事业在我国的起步,而真正发展壮大更是近二十年左右的事。
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电视还体现为一种展示最新科技的载体,一种为人们提供信息最为快捷的渠道,最重要的是还为大众提供了一种最通俗的家庭化娱乐方式。
同时,它也对传统戏曲艺术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因为电视一兴起,就和舞台演出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然,对这一点,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断言,只要电视不播戏曲节目,剧场演出时买票的观众就会多起来。
而另一种说法是,在戏曲不景气的今天,正是电视大大地起到了宣传戏曲,介绍戏曲,普及戏曲的作用,从而扩大了戏曲的观众面,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了戏曲。
两种说法令人莫衷一是,但今天电视时刻在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戏曲电视的意义电视戏曲节目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扩大和宣传戏曲文化,从根本上引导更多的观众回归剧场,不在于要还原给观众一种剧场中戏曲艺术的审美享受,因为这是电视荧屏功能完成不了的。
我们必须意识到,由于戏剧舞台的特有属性,使得戏剧演出一旦脱离了演员和观众同处一个空间的直接交流,也就丧失了真正的、最大的魅力,一个小小的电视机如何还原得了那样大的气概和神韵。
而电视的录制方式和物质特性以及一般常规运作模式,决定了它的基本形式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新闻记录,一种快捷宣传与介绍。
而剧场之为剧场,实乃戏曲艺术之圣殿。
它需要,也必须在“假定性”和剧场的前提下铺陈一切。
而且必须是有观众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观众在场的表演严格意义上说不叫做演出。
试析戏曲电视剧的叙事特点
蔫藤麓纛拯 豢 事
蔓 。 0 口禹雅慧 : 誊 = 李 颖 马 j 静 _ /i, / ! 'i1 !i ;i i ;5 i i  ̄ i i , l
j 。 一 i 。 山西 j l { 大学 文学院 l 孽 l ,山 写 太原 o o ) 3o 06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可以纵观前后、环顾四周。总之, 它仿佛像一个高高在上的 上帝,控制着人物的活动。因此非聚焦型视角又称 “ 上帝的 眼睛” 。 戏曲电视剧就采用这种常规影视剧的基本叙事视角。在 非聚焦视角下,“ 叙事者总是 >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 。摄像机 镜头无所不在,无所不察,它洞察剧中人物的一切奥秘和内 心, 并把它告诉观众 ,因而观众也和叙事者一样知道得比剧 中人物更多。在全知的叙事视角下,观众知道得愈多,愈为 人物命运担心,愈想知道结果。这就制造了强烈的戏剧悬 念, 观众由对剧中人命运的关注而产生紧张心理。当然, 也 可能相反,当观众料到结局时,也就失去了悬念。 在戏曲舞台上则不同, 舞台戏曲是一种叙事者缺席的叙 事。观众完全跟着人物走, 许多背后的共时的情节无法在舞 台上展现,观众同剧 中人物一样处于 “ 无知”状态,使故 事增加了不确定性和多变性。由于观众是 “ 非全知者” 少 , 了期待和悬念, 对人物命运的关注程度不如 “ 全知者”高。
摘 要 :戏 曲电视 剧 是 戏 曲艺 术 和 电 视 艺 术 有机 结 合形 成 的 独特 的 综 合 艺 术 , 其叙 事 特 点 既 不 完 全 同 于 一 般 的 电视 剧 , 更有 别 于 舞 台叙 事 。是 戏剧 和 电况 的本 体 差异 造 成 了戏 曲电视 剧 非代 言 体 的叙 事 体 裁 、非聚 焦 型 的叙 事视 角 、连 续 的线 性叙 事结 构 以 及逆 时序 的叙 事方 法 等叙 事 特 点 。 关 键 词 :戏 曲 电视 剧 ;舞 台戏 曲 ;叙 事 中图 分 类 号 :G 4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0 - 8 5 (0 0 O— 0 9 —0 62 0 8 30 2 1 ) 2 07 2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戏曲表演艺术是一种以音乐伴奏的声乐表演,讲究声乐技巧和表演技巧的融合。
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腔调系统独特。
腔调是戏曲表演艺术的一种声音艺术,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性。
不同的腔调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声、调式、音乐构成和表演特点。
戏曲中的腔调种类繁多,如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它们的腔调系统各不相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唱艺术。
2.表演要求高度统一。
在戏曲表演艺术中,演唱与表演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的融合度极高,指挥家、歌唱家、演员等要求高度统一,每个演员都要根据剧情要求进行情绪表达,同时与音乐结合,呈现出一种整体的艺术效果,这对演员的演技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3.音乐与表演相辅相成。
戏曲表演艺术的音乐与表演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塑造了舞台戏曲的艺术魅力。
音乐能够描绘情节、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等,演员的表演必须与音乐相协调,使表演更加丰富、生动,投人观众的情感世界,将艺术效果提高到全新的境界。
二、剧本创作的特殊性剧本是表演艺术中的灵魂,它既是表演的基础,也是表演的推动力。
在戏曲表演艺术中,剧本创作具有如下的特殊性:1.要有严格的艺术规范。
戏曲表演艺术有着严格的历史传统和艺术规范,分别体现在角色设定、情节把控、文化内涵等方面。
因此,剧本创作要以这些传统为基础,既有自己的特色,又能准确地反映和传承传统文化。
2.需要精细的情节构建。
戏曲表演艺术的剧本情节构建需要精细,一个小小的差错就会影响整个表演的效果。
因此,剧本创作需要结构合理、情节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又不失细腻的描写,合理地安排人物行动和经历,使之顺畅自然。
3.需要传承历史文化。
戏曲表演艺术是我国独特的戏剧形式,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因此,剧本创作的目标之一是要传承历史文化。
在创作中,要注重历史考证,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融入其中。
三、舞台表演的特殊性1.舞台布景、服装要求高。
戏曲表演艺术要求环境舞台布置和演员服装要具有古代中国风情。
戏曲类电视栏目浅析
戏曲类电视栏目浅析戏曲类电视栏目是指以戏曲为主题内容的电视节目,在电视媒体中占有一席之地。
戏曲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表演艺术,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戏曲类电视栏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教育价值,成为广大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之一。
戏曲类电视栏目在内容上主要包括戏曲专题节目、戏曲表演比赛、戏曲纪实等。
其中戏曲专题节目是通过介绍戏曲的历史、演出形式、剧种特点等方面来展示戏曲的魅力和艺术特点。
戏曲表演比赛是通过选派优秀的戏曲演员参加比赛,展示其优秀的唱、念、做、打等技艺,为观众呈现高水平的戏曲表演。
戏曲纪实则是通过真实的录制与报道,展示戏曲艺术家的生活、工作状态,以及戏曲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情况。
戏曲类电视栏目的浅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戏曲类电视栏目是传播戏曲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电视媒体的传播,可以将戏曲艺术推广给更广大的观众群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为观众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让观众在欣赏戏曲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传统美学。
戏曲类电视栏目对于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变化,传统的戏曲演出形式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戏曲类电视栏目通过电视媒体的力量,可以推动戏曲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戏曲类电视栏目的宣传推广和传统艺术家的示范引领,可以激发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新一代的戏曲艺术家,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戏曲文化。
戏曲类电视栏目作为传播戏曲文化的重要途径,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通过戏曲类电视栏目的宣传推广和传承发展,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提升观众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推动戏曲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希望未来戏曲类电视栏目能够更加注重内容的深度和质量,不断丰富观众的艺术饮食,为我国戏曲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浅谈电视戏曲节目
浅谈电视戏曲节目邓高旭【摘要】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精华,源远流长。
上世纪中国开播电视以来,戏曲就和电视一起丰富着电视荧幕,成为中国电视文艺的重要形式之一。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静静地欣赏戏曲成了一种奢侈。
再加上,层出不穷的电视剧节目、娱乐节目的冲击,使得电视戏曲节目逐渐衰败。
鉴于此种现状,本文试图从多重角度、多个方面来分析这一现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视戏曲;现状;原因;措施一、戏曲艺术博大精深(一)简述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
歌德曾说,戏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的确,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将一个民族的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和雕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又体现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等。
中国戏曲艺术正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中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神之处主要体现在其悠久的历史、深刻的思想内涵、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例如“三性(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说”,“写意说”,“‘有声必歌,无动不舞’之说”,“移步不换形说”等等。
陆炜(2014)提出戏曲真正博大精深的东西可表述为三个字:戏、曲、态。
“戏”是指戏曲中戏谑的精神; “曲”即诗词曲之“曲”,是戏曲文体的骨干;“态”指的是戏曲中每一行当脚色都有的特定的身姿、步态与神态。
这三者支撑着戏曲艺术的大厦。
(二)戏曲种类繁多、丰富多彩。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三百六十多种戏曲剧种,传统剧目更是数以万计。
新中国成立以后,创作出了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以现代生活题材为背景的现代戏。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最为流行,遍及全国。
(三)戏曲艺术所体现的戏曲精神。
戏曲艺术所体现的精神主要是人道主义。
戏曲通过故事情节、艺术家的演绎、舞台渲染等手段来宣扬矢志不渝的爱情,褒扬人们平凡而伟大的理想,给弱者以同情,惩恶扬善,讴歌人性的真善美,痛斥人性的假恶丑。
谈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的特性
文化艺术 |谈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的特性□梅花/文戏剧影视表演艺术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以及思想传达作用,长期以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着全新而又有趣的艺术体验,并且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由于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在表演场所、表演形式以及表演反馈上的差异使其也存在着不同的艺术特性,从而给人不同的感官体验。
基于此,本文就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的特性分别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两者的差异与共性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当前的戏剧影视表演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新媒体时代下,戏剧影视表演在文化艺术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两者所具备的艺术特性使其也有着独特的展示价值,通过对其不同的艺术特性进行分析也可以发现两者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更是展示出特定时期的美学特征,虽然其在表演的场所、形式以及反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两者存在的共性使其也有着融合的可能性。
1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概述1.1 戏剧表演戏剧表演指的是舞剧、歌剧、话剧等内容,综合应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实现叙事目的的表演艺术总称。
戏剧表演需要接住一个特定的舞台环境,舞台的布置需要严格按照剧本的要求,戏剧演员们也是直接在舞台上演绎剧本。
由于舞台性质的要求,台上的演员们不要具备较高的戏剧表演技巧以及较强的心理素质,使其可以在走上舞台的一瞬间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角色当中,并且一气呵成的完成整个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置于台下的观众也可以直接观察演员的嗓音以及动作,并结合故事情节来判断角色的特征[1]。
1.2 影视表演影视表演包括了电影电视剧等需要借助荧幕进行播放得一种表演形式,在荧幕当中,表演时代背景、场所等都可以按照剧本的要求进行外地取景或者棚内布置。
受到相关技术手段的影响,影视表演出现的时间要晚于戏剧表演,而且影视表演主要是借助荧幕塑造任务形象,在演员的表演过程中,还可以借助摄像技术来对演员进行不同角度的刻画,从而可以更好的凸显人物特征。
2 戏剧表演艺术的特性2.1 剧本在戏剧表演中,具备对舞台、故事发展、演员表演方式等都会有这特定的要求,编导以及演员都需要严格地按照剧本的要求进行拍摄与表演,因此剧本的创作是一极其重要的过程。
戏曲类电视栏目浅析
戏曲类电视栏目浅析戏曲类电视栏目是指以戏曲为主题,通过电视媒体呈现的节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戏曲类电视栏目通过在电视台播放戏曲演出、讲解戏曲知识等方式,向观众传播和普及中国戏曲文化,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教育价值。
戏曲类电视栏目可以让观众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
在节目中播放各种经典的戏曲演出,可以让观众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技巧和精湛的表演艺术。
通过电视镜头的近距离拍摄,观众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演员们的表情、动作和嗓音,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戏曲表演的技巧和魅力。
节目中常常会有戏曲演员的访谈或者表演解读,可以深入解读戏曲作品的创作背景、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使观众对戏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戏曲类电视栏目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戏曲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而戏曲类电视栏目通过在电视媒体上播放戏曲演出和讲解戏曲知识,可以让更多的观众接触到戏曲,了解戏曲,乃至爱上戏曲,从而加强对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电视媒体的力量,戏曲可以走出剧场,进入千家万户,推动戏曲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戏曲类电视栏目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
戏曲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而戏曲类电视栏目在传播戏曲文化的也可以引进外国优秀的戏曲剧目和演出形式,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艺术的融合。
通过电视媒体的传播,戏曲可以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的戏曲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促进戏曲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戏曲类电视栏目在传播戏曲文化、传承戏曲艺术、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希望在电视媒体的支持下,戏曲类电视栏目能够进一步推动戏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使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热爱戏曲,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浅谈戏曲电视节目
NEWS WORLD《新闻世界》十月/下半月刊我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
但现如今,随着各种艺术行为或大众文化形式不断涌现,加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传播媒体的广泛介入,人们审美意识发生变化,戏曲艺术逐渐被湮没,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
而此时,一些电视工作者和戏曲工作者联合起来,将电视的手段和艺术特点与戏曲舞台演出结合起来,推出一系列戏曲电视节目,争取了一定的收视群体,并创造了较高的收视率。
笔者认为,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绩,在于当前戏曲电视节目处理好了以下几种关系。
一、电视手段应用与戏曲艺术本色保持的关系电视戏曲是在运用舞台戏曲表演的基础上加以电视化;舞台戏曲是演员在剧场直接演给观众看。
二者表演环境不同,表现手段不同,应当说是各具特色,又各具特长。
如何使得两种特色、二者优势相互融入,彼此促进,进而相得益彰,而非此消彼长,或者一方压过一方,这是电视戏曲节目成功的关键。
一是要发挥电视的大众化传播优势。
比如安徽电视台的《相约花戏楼》,就紧紧把握大众传媒艺术大众化、普及化的特点,通过现代的电视包装手段,将安徽省乃至全国的优秀传统戏曲艺术通过电视荧屏传播给广大电视观众,创办近10年来收视效果非常理想。
二是要发挥好电视元素的优势。
咫尺舞台要刻画宇宙万物,90%仰仗表演艺术家高超的演艺,常常需要有许多精彩的片段或高潮浅谈戏曲电视节目■龚安齐艺廊回声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一次在大圩镇就餐时,吃到了一份带有民间传说的小吃:大巴饼。
这是一种用米粉与糯米面配制成的大饼,外形极为平常,可馅却极为丰富。
传说,解放前当地的人家把女儿嫁出后,在女儿回门时,怕女儿在婆家吃不好,想给回门的女儿解解馋,可又怕婆家人知道了有想法,于是当娘的就做了这种外形看起来极为普通可内容却极为丰富的大饼……对于此,你除了对前人的那份亲情至上的情感进行膜拜外,还能有什么其他奢望呢?冯骥才先生在《文化遗产日的意义》里说道:我们的后代将找不到城市的根脉,找不到自我的历史与文化凭借。
戏曲类电视栏目浅析
戏曲类电视栏目浅析
随着魅力中国的推广,戏曲类电视栏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代表之一,已经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遗产价值。
而在现
代社会,戏曲类电视栏目则成为了人们了解戏曲文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就戏曲类电视栏目
进行浅析。
首先,戏曲类电视栏目的优点在于可以将戏曲文化推广给更广泛的群体。
由于戏曲文
化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许多演出形式也相对古老,不适合当代年轻人的欣赏口味。
而
电视栏目经常会选取一些经过重新编写的古今结合的剧目,加入更多符合当代审美的元素,从而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欣赏并喜爱戏曲文化。
其次,戏曲类电视栏目的节目形式丰富多样。
因为戏曲文化涉及到了很多门类,如昆曲、京剧、越剧、评剧等,而每种剧种内又有众多的剧目和角色,因此在编排节目时可以
结合不同的剧种、剧目和角色,展现更为全面、纷繁的戏曲文化。
另外,也可以结合一些
现代音乐、道具装置等元素,提升观众观赏的感受丰富度。
再次,戏曲类电视栏目的制作越来越精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多。
目前,许
多戏曲类电视栏目都采用了高清拍摄、特效制作等先进技术,让观众在观赏时能够感受到
更为真实、逼真的表演效果。
同时,配合一些适合的背景音乐、照明效果、道具装置等元素,使整个节目更具层次感和艺术性。
总结起来,戏曲类电视栏目会继续流传下去,但这要求制作方在节目制作中,要注重
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强化戏曲文化的内涵,在现代人看来让这些古老的舞台艺术活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2024年戏曲电视节目研究》范文
《戏曲电视节目研究》篇一一、引言戏曲电视节目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电视界中独树一帜。
这种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传媒技术相结合的节目形式,不仅拓宽了戏曲艺术的传播途径,还让更多的观众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将对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研究,旨在为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快速发展,戏曲电视节目逐渐成为电视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各类戏曲电视节目,如戏曲晚会、戏曲竞技类节目、戏曲纪录片等。
这些节目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生动的表演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戏曲电视节目的特点(一)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戏曲电视节目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传媒技术相结合,使传统戏曲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现代传媒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欣赏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二)互动性与娱乐性的增强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戏曲电视节目越来越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通过竞技类节目、互动问答等形式,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三)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的体现戏曲电视节目作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
通过节目的播出,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观众的文化素养。
四、戏曲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一)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当前,部分戏曲电视节目存在内容同质化现象,缺乏创新和特色。
这导致观众对节目的新鲜感降低,影响了节目的收视率。
(二)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戏曲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专业的团队和人才支持。
然而,当前部分电视台的戏曲电视节目制作团队缺乏专业人才,导致节目质量参差不齐。
(三)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问题虽然戏曲电视节目有助于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播和传承,但仍然存在传统戏曲艺术传承人的短缺问题。
这给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五、戏曲电视节目的未来发展(一)创新内容与形式为了应对内容同质化问题,戏曲电视节目需要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
戏曲的表演特性
戏曲的表演特性概括地说,戏曲有以下四方面的表演特性:综合性、写意性、程式性和虚拟性。
1、综合性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根据不同的剧种,采用不同的音乐形式。
就唱词而言,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为曲牌体,如昆曲、高腔等;一为板腔体,如京剧、评剧、各类梆子戏等。
念:是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
一般的剧种所用念白与剧种所在省份的地方音大致相同。
京剧念白有京白、韵白之分,前者用湖广音、中州韵,后者用北京方音稍加变化。
昆曲则用韵白或苏白。
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是戏曲表演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舞台行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戏曲的做,多为程式性的动作,大都写意。
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有时表现两人的对打,有的则是集体的战争场面。
戏曲的开打具有极强的舞蹈性、程式性和表现性,也多写意而非写实。
2、写意性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中国戏曲传统舞台用一句话概括,即为简约,也可以称之为写意。
它没有繁复的舞台布景,没有眩目的舞台装置(当然,上海二、三十年代兴起的机关布景是另一种戏曲舞台的样式,不过那是对西方戏剧舞台吸收的结果),它上面只有简单的桌椅,甚至空旷的舞台。
戏曲舞台上的桌椅按照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含义,有时桌椅即为桌椅,如表现厅堂、书房、官府大堂、金殿等环境。
有时桌椅则不是桌椅,桌子可以做床,可以做山;椅子可以做窑门,可以做井。
桌椅具体指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员表演。
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无所不指。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中国戏曲人物的化妆也是写意的,用一句话概括,即为“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其目的在于“盖亦寓褒贬于其间耳”(清末王国维语),而最集中的表现是戏曲的脸谱。
脸谱的象征意义总体来说是“红忠白奸”,所以奸臣如曹操者多勾白脸,忠勇似关羽者多涂红色。
此外,性情暴躁者多勾兰脸,刚正无私者多用黑脸,喜兴者勾笑脸,愁苦者勾哭脸。
戏曲类电视栏目浅析
戏曲类电视栏目浅析随着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和推广,戏曲类电视节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这类节目以展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为主要内容,既有传统戏曲的表演,也有相关的演出、舞台与剧本介绍。
本文将从戏曲类电视节目的特点、形式和展示方式等方面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广传统戏曲文化。
一、戏曲类电视节目的特点和形式戏曲类电视节目是指运用电视传媒手段,以戏曲为主要内容的综艺节目。
其特点是立足戏曲艺术,注重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突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戏曲类电视节目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1.大型演唱会:由多名知名戏曲演员参与演出,表演的曲目多为传统经典,例如《西游记》、《红楼梦》、《白蛇传》等。
2.晚会、比赛、讲座等:通过表演、评比、讲解等多种方式展示戏曲的不同风格和流派,为观众提供更丰富、更专业的知识和体验。
3.影视剧:将传统戏曲故事搬上银幕,通过影视形式传播戏曲文化,使更多的年轻观众对传统艺术产生兴趣和热爱。
4.谈话类、纪录片等: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戏曲艺术的内涵和历史背景,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戏曲艺术的精髓。
以上形式均体现了戏曲类电视节目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同时也使戏曲艺术更加贴近观众,拥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二、戏曲类节目的展示方式戏曲类节目的成功展示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演员的选角,舞台布置,速度和节奏的掌控等,以下是几个展示方式的例子。
1.多样化的形式:戏曲类节目呈现出多元化的表演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视觉等方式。
可以展现戏曲多样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丰富了观众的体验。
2.互动性:与观众的互动是戏曲类电视节目重要的一环,主持人与观众互动,演员与观众互动,都能为观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现代化的设计:在戏曲节目中融入现代元素设计可以使现代观众更容易接受、理解其中的艺术精神,例如电视界的特效、舞台灯光的设计,都能带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
4.故事性:戏曲类节目融合了强烈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戏剧的元素,给予现代观众戏曲文化的享受,同时又能够具有故事性,通过了解戏曲剧情,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文化。
艺术类毕业论文范例
艺术类毕业论文范例浅谈戏曲艺术的表演特性摘要:传承至今的我国传统表演艺术--戏曲,将歌曲、舞蹈、杂技等很多艺术融为一体。
戏曲通过特殊的表演形式将人物的生平经历绘声绘色地展现出来。
探讨戏曲的表演特性,一方面是让戏曲演员们对戏曲表演能有更深的理解,能够获得更好的表演领悟,另一方面积极探讨戏曲艺术也是为其他人研究戏曲提供一个良好的参照。
针对戏曲艺术的四个表演特性,本文将对此展开实质性的探讨研究,以便让人们更轻松地熟识戏曲这门中国传统艺术。
关键词:戏曲艺术表演特性综合性写意性程式性虚拟性中国戏曲所包含的剧种内容十分广泛,延伸发展的地方戏曲特色也是各有千秋,主要是京剧、昆曲、越剧等等,虽然在具体表演唱法上有所差别,但是总体的风格还是大同小异的。
中国戏曲有着这主要的四个共同特点,也就是高度综合的特性,用歌舞演故事的写意性、程式性以及虚拟性。
一、高度综合的特性中国戏曲是融合了多种艺术表演方式,使之融合在一起转换成一种新的表演方式,不仅仅只是在“听”上下功夫,在“视”上也是花样繁多。
例如国外的戏剧,仅仅只是以对话动作来表演的,十分单调,与之相比,中国戏曲将歌、舞、剧三者结合,经历了历史的更替,吸取了历史传承下来的经验,不知疲倦的吸收其他艺术表演的优点来丰富自身,中国戏曲逐渐成为了无比丰富多彩的,感情逼真,视听双享受的表演形式。
戏曲的器乐有着带动表演气氛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渲染了表扬情景当时的氛围,或激动或悲伤或萧索或热闹。
戏曲的声乐讲究声随韵转。
戏曲里表演演员的脸谱绘画,讲究十足的功夫,将人物的性格展现无遗。
戏曲里的武打、滑稽等内容也是精彩至极,扣人心弦。
另外,在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后,中国戏曲吸收了很多明见感人至深的故事,利用戏剧的形势来再现故事中的情景,有神话有鬼怪,将故事的跌宕起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发展至今的戏曲在唱词上也有所扩大,例如吸收了散文、白话、诗歌的特性,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复杂。
总之,中国戏曲的高度综合性毋庸置疑,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综合艺术,这正是戏曲的重要表演特性之一。
《2024年戏曲电视节目研究》范文
《戏曲电视节目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戏曲电视节目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旨在研究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价值。
二、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当前,戏曲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中国电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类电视台纷纷推出以戏曲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涵盖了传统戏曲表演、经典剧目重现、戏曲知识竞答等多种形式。
这些节目不仅丰富了观众的娱乐生活,还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平台。
三、戏曲电视节目的特点(一)传承性戏曲电视节目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通过电视媒体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戏曲艺术,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二)艺术性戏曲电视节目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包括唱腔、表演、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
这些艺术元素在节目中得到了充分展示,让观众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三)互动性现代戏曲电视节目注重与观众的互动,通过观众投票、互动问答等方式,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四、戏曲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一)内容同质化当前,部分戏曲电视节目存在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相似的节目形式和内容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影响了节目的收视率。
(二)缺乏创新部分戏曲电视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缺乏创新,无法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
应该注重创新,结合现代元素,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节目。
(三)传播渠道单一虽然电视是戏曲节目传播的主要渠道,但单一的传播渠道限制了节目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应该拓展传播渠道,如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戏曲艺术。
五、戏曲电视节目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价值(一)加强创新,打造精品节目未来,戏曲电视节目应该注重创新,结合现代元素,打造更具观赏性和互动性的精品节目。
同时,要注重节目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能了解和学习到更多的戏曲知识。
(二)拓展传播渠道,扩大影响力除了电视媒体外,应该拓展传播渠道,如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戏曲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电视戏曲节目的特性郭 宇内容摘要:对于传统制作模式的理解与突破,对现代戏曲制作观念的把握与运用,一直是电视戏曲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话题。
本文力图通过对电视戏曲与舞台演出的分析和回溯,简略地梳理它的历史成因和风格特征,并力求从一个实践操作者的角度来谈论一些具体的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电视戏曲;制作观念;突破发展中图分类号:J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04)01-0104-05电视是一门年轻的事业,从1958年北京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开始试播,才标志着电视事业在我国的起步,而真正发展壮大更是近二十年左右的事。
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电视还体现为一种展示最新科技的载体,一种为人们提供信息最为快捷的渠道,最重要的是还为大众提供了一种最通俗的家庭化娱乐方式。
同时,它也对传统戏曲艺术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因为电视一兴起,就和舞台演出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然,对这一点,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断言,只要电视不播戏曲节目,剧场演出时买票的观众就会多起来。
而另一种说法是,在戏曲不景气的今天,正是电视大大地起到了宣传戏曲,介绍戏曲,普及戏曲的作用,从而扩大了戏曲的观众面,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了戏曲。
两种说法令人莫衷一是,但今天电视时刻在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所以,笔者在这里想就电视戏曲 这个电视文艺的一个分支所蕴涵的现实意义、风格特征、未来发展等问题来谈一些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1.戏曲电视的意义电视戏曲节目(这里指广义的,在不收费公共频道播出的)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扩大和宣传戏曲文化,从根本上引导更多的观众回归剧场,不在于要还原给观众一种剧场中戏曲艺术的审美享受,因为这是电视荧屏功能完成不了的(在现在通行的付费电视中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我们必须意识到,由于戏剧舞台的特有属性,使得戏剧演出一旦脱离了演员和观众同处一个空间的直接交流,也就丧失了真正的、最大的魅力,一个小小的电视机如何还原得了那样大的气概和神韵。
而电视的录制方式和物质特性以及一般常规运作模式,决定了它的基本形式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新闻记录,一种快捷宣传与介绍。
而剧场之为剧场,实乃戏曲艺术之圣殿。
它需要,也必须在假定性!和剧场(或类似剧场的客观物质形式)的前提下铺陈一切。
而且必须是有观众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观众在场的表演严格意义上说不叫做演出。
所以一些剧团直到今天仍有为了锻炼青年演员而举办的必须面对观众的演出,因为那才是真正的演出,它与其说是在培养演员的舞台感,还不如说是在学习如何与观众对话!。
而电视无法做到这一点。
电视一开始就常用直播的方式来吸引观众,以便让直播所产生的一种未知、期待过程化,达到类似于新闻的及时、快捷以及戏剧的现场感。
但一部戏剧的演出和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对观众所产生的悬念是不一样的,前者强化的是艺术享受,后者是满足信息的新奇感。
而从心理期待来看,前者要求越完美越好,而后者则期待越无序越精彩。
上海戏剧学院学报戏剧艺术2004年第1期(总117期)从这点来看,电视直播的优势对于戏剧演出而言意义不如新闻那么大,效果也不如新闻那么好。
所以,戏剧通过电视播出不在于及时性,而在于深层次介入并予以重构。
一般而言,间接地通过电视方式来观赏戏曲,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种信息,因为摄像机无法记录戏剧的真正魅力,荧屏播出只能算作为一种便捷的替代品。
必须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电视戏曲表现形式,使戏曲艺术转换成一种便于电视的表达方式,以符合电视的语法和规则,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戏曲节目,而非舞台节目的直接传递。
那么,这也提出一个问题,电视戏曲算什么,电视能真正展现戏曲艺术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关键要建立好电视表达的语言系统。
2.戏曲电视的固有表现方式回顾电视的发展历程,电视文艺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壮大的时间,应该从八十年代算起。
上海电视台从五十年代末期开播以后,当时由于录像带还未发明,无法记录信号,电视只能直播。
那时候也还没有现在的电视综艺节目的概念,除了一些节庆节目和少儿节目外,直播舞台演出就成为电视文艺节目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这里有历史记载为证: 1958年5月我国第一座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不久,就现场直播了梅兰芳先生演出的#穆桂英挂帅∃,尚小云先生的#双阳公主∃,荀慧生先生的#红娘∃,周信芳先生的#四进士∃,马连良先生和张君秋先生合演的#三娘教子∃等舞台京剧节目。
而其他舞台演出无非是京、昆、越、沪、淮、评弹、滑稽这些常规戏曲节目,当然还包括话剧,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末录像机的出现和被广泛运用。
有趣的是,我国在这期间引进黑白录像机设备以后,首次录播的文艺节目也是戏曲,一个是豫剧#朝阳沟∃,另一个是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
而自从录像机出现之后,就改变了电视的节目类型和制作方式,把电视直接从记录舞台演出的方式上升到可编辑操作的艺术领域。
从这一点看,这种改变是划时代的改变。
但同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原生态转播舞台节目的制作思路,一些编导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电视观众也乐于接受这种方便直接的剧场替代方式。
可以说实用性、方便性的需求胜过了艺术性的享受,以为这就是电视戏曲节目的应有样式,对电视戏曲的理解还停留在剧场录像这种电视技术最基本的传播功能上。
就拿上海电视台#戏剧大舞台∃栏目来说,它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戏曲栏目,很长一段时期,节目的主体内容均是建立在舞台录像节目的基础上的。
比如说,先到剧场把一部大戏全部录下来,再让节目主持人去采访一些与这个戏有关的编、导、演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然后再访谈一段,播一段与此相关的节目内容,这样就可以支撑几十分钟的节目时间了。
可以说,这种样式到今天仍然是戏曲节目的制作方法之一。
同时,录制的大戏也略作修饰就可以整场地向观众播出。
细究起来,这里还有个制作上的不同,没有录像机以前的直播舞台剧,那简直就是一个有很高责任感的政治任务,是舞台服从电视拍摄, (当然,这恰好符合电视规律)舞台的灯光也较好,电视导演的镜头也分得细,各路人员都高度集中,不得有半点马虎,相对来说播出效果也不错。
而现在情况有所变化,舞台剧是越有想法灯光就越是黑暗,而同时剧团的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中越来越觉醒,以我为主(演出效果)的考虑越来越强。
这样一来,电视台的节目录制完全是一种被动录像。
结果是录下来的节目画面漆黑一团或昏昏暗暗,明亮的地方不多,常常给人以鸡肋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戏曲艺术怎样推陈出新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革新谈何容易,戏曲改革如不注意就会出现一跑就过线,慢跑又不前!的状态,而电视戏曲节目也有相同之处。
怎样才能让创新与继承传统结合得更好,让电视的特性与技术优势相结合,常常使我们犯难和困惑。
当然,这些年来电视戏曲节目也在逐步发展,有了一定的进步。
比如上海电视台#戏剧大舞台∃节目在九十年代初,就力图通过组织大型节目的方式以得到符合电视播放要求的节目,其中的戏歌大赛就是一种尝试,同时也逐步尝试在摄影棚里录制一些戏曲唱段和片段,使节目的形式和图像效果有了一些提高和改进。
但什么是电视戏曲节目,定位还不清楚。
节目在风格样式上又太向综艺晚会模式靠,场景与人物关系极不协调,就当时整体的戏曲节目而言,在节目制作观念上,还没有提升到建立一套电视戏曲语言的高度来思考,这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局限。
#东方戏剧∃栏目是原东方电视台唯一的一档纯戏剧节目,从内容的设置上看,基本思路和构架与#戏剧大舞台∃相比并没多大变化,他们的特点之一还是充分运用舞台录像。
但在九十年代中后期,也尝试着做一些喜剧小品或古装情景喜剧,包括拍摄一些简易的戏曲M T V,也在摄影棚里搭一些简易的景来录制一些唱段,由此逐步开始了向发挥电视技术和艺术特点方向迈进。
与此同时,原有线戏剧频道在九十年代中期成立后,为电视戏曲增加了一定的声势,但她的节目主体是常规的戏剧新闻报道,戏曲教唱,和录制的大量舞台剧演出节目。
原生态的节目比较多,仍然是基本上只体现了一种传播功能。
另一方面,在九十年代后期,东方电视台有了一些新的举措,他们加大了对戏曲演出市场的参与和投入,以便加强在这方面的竞争力。
他们发起的#东方之韵∃系列演出,开始了制作自己的大型系列演出活动的尝试,这样一来,从灯光、布景到演出的内容电视台都有一定的发言权了,节目质量也就上了一个台阶,从剧场录像方面增强了电视化成分,使节目呈现出更多的电视化效果。
3.电视戏曲的风格特征关于电视与戏曲的结合问题,专家们的探讨也比较多起来了,理论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深度。
但实践中还没有出现更多的新模式,就戏曲和电视的综合而言,应该说前景肯定是光明的。
别林斯基说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可能产生在各种艺术形式的交叉点上。
所以我认为综合是一个基础,一个前提,在此基础上应该会产生新的东西。
当然这有一个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因为电视和戏曲一个纪实,一个虚拟写意,二者如何有机结合,需要更高的眼界。
彭加瑾先生撰文谈到过这个问题:戏曲电视不必去争论姓戏姓电!,它是戏曲与电视有机结合的新生儿!,是一种新型的艺术体裁。
它既不是完全站在戏曲的立场上,仅仅吸收某些电视的表现手段;也不是完全站在电视的立场上,仅仅转述一个戏曲故事。
站在大综合!立场,二者的有机融汇,便意味着戏曲与电视各自作为一种因素,将平等地进入艺术家的视野,根据具体的目的、追求,以巧妙构思、营建、创作出新颖动人的作品。
(载#中国电视戏曲∃1995,2,彭加瑾文)当然,理论高屋建瓴,但落实到具体上还得强调一个做!字,这是一个制作概念的做!,强调工艺制作。
如果剧团排戏是强调做舞台,电视不仅包括前者,更强调后期电视技术上的做!。
电视是去做的,而不仅仅是去录的。
电视戏剧节目将做成什么样的内容和样式,是关系到电视戏曲节目如何发展的大事。
绝不能用不变应万变的旧的制作方式,去被动地表现一种原生态的舞台内容。
如何去发挥好电视的及时性,高科技性,多功能性,同时又以戏剧的方式来重新结构,使荧屏产生一种电视戏曲效果。
就拿戏曲电视连续剧来说,多年来也是通过多种形式的不断探索,在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积累之下,才逐步形成了如今的观念与模式。
拿上海来说,早期的戏曲电视剧基本上是按照电视剧的方式拍摄的。
不管是较早一点轰动全国的沪剧#璇子∃、京剧#潘月谯传奇∃,还是九十年代的京剧#狸猫换太子∃都是在现场由实景拍摄的,只不过是分古装和现代装,像无锡的唐城!、宋城!这样的人造景观都成为很好的古战场。
那时候追求的就是脱离舞台痕迹,从做节目的效果来看,呈现的是一种话剧加唱式的表演,虽然达到了一些通俗,但完全失去了戏曲的美学特性,落入一般电视剧的窠臼中。
而从淮剧戏曲艺术片#西楚霸王∃的拍摄开始,在风格和拍摄样式上逐步走向了虚实结合的戏曲美学观,成为符合传统题材电视戏曲的一种较理想的表现形式,为古典题材戏曲电视剧的拍摄确立了一种新的创作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