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总体方案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61779b2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4.png)
3.1、总体目标
➢ 建立区域内统一的标准〔空间参考、数据处理、 软件接口等
➢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载体,整合各类资源 ➢ 建设统一、权威、标准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实现纵横向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节
约资金,消除信息孤岛
18
3.2、基本原则
➢ 统筹规划,加强协调 ➢ 立足需求,深化应用 ➢ 统一标准,共建共享 ➢ 注重服务,保障安全
XX省人民政府令第271号 《XX省地理空间 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 交换和共享的范围 领导、协调机构 工作职责
12
2、有关政策
浙政办 [2012] 105号《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地 理空间框架建设 促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 台应用的通知》 进一步强调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项目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明确了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 统一性、权威性和标准性
19
3.3、总体架构
20
3.3、总体架构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基础地理信息 数据体系
政策法规 与标准体系
目录与 交换体系
组织 运行体系
公共 服务体系
测绘 基准
基础 地理 信息 数据
管理 系统
支撑 环境
面向 服务 的产 品数
据
目录 与元 数据
专题 数据
交换 管理 系统
支撑 环境
地图 与数 据提
供
在线 服务 系统
测〔2011〕42号 • 《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促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的通知》〔浙政办
[2012]105号 • ………………………………………
8
2、有关政策
20XX《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 国测国字[2006]12号《测绘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的建设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的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5f238c385a8102d276a22f55.png)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的建设浅析摘要:文章介绍了数字城市系统构造及数字城市建设的根本构架,简要分析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的办法。
关键词: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设;浅析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数字城市,在数据执行标准上,缺乏统一指标体系,单纯考虑到本区域数据标准的统一性,没有考虑到对其他地区及国家、省市的相互关联,基础数据库与平台共享数据库的没有链接起来,难以适应高效率的信息化服务的需要。
今后,在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的应用模式上,应该建立统一的空间与时间坐标体系框架,实现各部门共建共享,使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的数据规范、服务规范、应用规范和运行维护规范。
在这套支撑体系的基础上,各级地方部门再根据自己的地方需求,随时进行平台调整、数据更新。
只有这样相对完善的系统体系,才可以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数字城市”,即数字化的城市,是“数字地球”在城市的运用和发展。
我们通常说的“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量的储存科学技术为根本,以宽带网络为桥梁,使用3s 科学技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测、仿真-虚拟技术等对城市实施多种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有效的运用信息科学技术方法将城市的过往、目前状况及将来的所有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的建设,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关键性构成部分,为了推动地理信息的运用,胡总书记提出“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温总理也提出了“要加快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积极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平台,全面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2006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设的试点工作,该项目现已完成并通过了验收。
数字潮州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
![数字潮州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452d09fdaef5ef7ba0d3ca8.png)
浅议数字潮州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摘要:数字潮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将推进政府部门间空间数据的“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为政府辅助决策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为社会民众提供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务。
本文以潮州地理空间框架为研究重点,介绍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背景、建设目标,并分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具体实现方法和技术路线。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概述“数字化城市”广义上讲,是指城市的信息化,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协调。
“数字城市”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是对城市发展方向本质性的一种描述。
我们所要建设的数字化城市是狭义的概念,就是要依托信息和网络技术,通过政府的组织行为,对城市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序、有效地整合,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城市信息体系;建设具有统一信息平台和完善的各类信息数据库;开发地理信息、专业应用、社区服务等一系列应用工程,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革命性的手段,使城市建设和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数字城市”是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遥测、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系统。
也就是说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使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在有准确坐标、时间和对象属性的五维虚拟城市环境中进行规划、决策和管理。
“数字城市”从信息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新的社会系统。
通过它人们能够实现自由创造、共享信息和知识。
相对于目前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系统而言,“数字城市”实际上是一种数字革命。
它包括城市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城市的各个方面,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再现,并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数字城市建设方案
![数字城市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c0a0d55a8102d277a22f89.png)
数字XX(XX市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规划方案1、项目背景略2、空间数据采集和数据库建设(1)基础空间地理数据完善及建库建立起以1:500和1:1000比例尺地形数据库、管线数据库,以及覆盖全市的高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库。
XX市现有的数据基础,有覆盖主城区的大比例尺地形数据;1:500地比例地形图xxx平方公里,1:1000地比例尺形图xxx平方公里(2)城市部件数据补充与建库完善公用设施、管线设施、交通设计、房屋土地设施等城市部件的采集,并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城市部件数据库。
(3)专题数据完善与建库建立专题数据,如视频监控、人口情况、重大危险源、隐患源、污染源和医疗卫生机构、门牌号码数据等专题数据。
目前在XX市有1240个摄像头可以接通视频监控,并接入到数字城市中。
3、城市综合管理功能拓展(1)市容管理主题满足并完善数字城管工程建设项目的系统功能,空间范围覆盖至全市。
(2)市政管理主题市政管理主题是要建立统一的市政设施的管理平台,实现基础管线数据、地形数据、影像数据的维护更新和综合管理,并建立数据更新维护机制。
保证市政设施数据的现势性和整个市政管理平台的可扩展性。
网格化城市管理现阶段,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加快城市化进程,进行现代化管理,也在客观上提出了要求。
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并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进程。
主要是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后置;政府管理缺位,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管理方式粗放,习惯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等。
于是,重视和加强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已成为业内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
以网格化管理为特征的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为数字城市建设开辟了一个新的道路,在此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数字城市技术在城市管理上的应用,并推广应用在城市规划、预测、评估等多个方面,必将迅速推动数字城市的建设。
城市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将城市地理空间进行不规则网格划分,将管理对象进行统一网格编码,建立巡查和监督机制,实现管理对象的微观化,其与空间基础信息息息相关。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769010c281e53a5802ff30.png)
3年第期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每天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工作重点逐步由物质生产转向信息处理,我们逐渐步入了数字时代。
当前,国际上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定位是“找不出哪一类生产和生活信息与地理空间数据无关”,地理空间数据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城市”建设需求日益突出,我国“数字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以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为代表的新一代地理信息应用技术为城市管理、人们生活提供了新的科学手段,初步实现了地理信息与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人文信息的互联互通与整合集成,在交通管理、市政服务、地下管网、公安消防、人口管理、旧城改造、土地管理、应急联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一个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及其采集、加工、交换、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和人力资源的总称,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为“数字城市”提供统一的、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将各部门、各行业的分散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同时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如空间基准不一、时间不一、内容不一等问题,使城市信息化在高起点上健康发展。
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内容依据统一的标准和技术建立起来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其基础建设内容可归纳为“一库、一平台、一政策”。
(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实现其管理、维护与分发功能的软件和支撑环境的总称,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和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库建设。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地理空间框架的功能与应用范围。
数字化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
![数字化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fe23d27d15abe23492f4d67.png)
245数字化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通俗化来说,指的是城市信息化建设。
利用一些数字化技术来对城市进行规划与管理,加强各方面的协调性。
运用GIS、网络、遥感等技术来加大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力度,实现数据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实时监测和管理。
为了能够加快当前数字化建设的进程,政府部门以及广大的社会群体都要出谋划策,提出更加有效的建议和方法,同时要不断对技术进行革新,促进对数据信息的高效处理。
1 对数字化地理空间框架的技术应用1.1 三维GIS技术传统的二维GIS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当下的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GIS技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在视觉方面,它拥有更好地可取之处。
同时,三维比二维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地理信息,使对空间的定位更加精确。
为了加快系统的运转速度,使三维模型数据在公共平台上可以得到高效地加载,营造出更好的视觉效果,平台的建设可以遵循视觉远近的规律,细节层次的设计主要以场景的不同来安排,从简略到逼真划分为多个层次。
当视点与模型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时,平台通常选取简略的纹理;当视点与模型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时,选用逼真的纹理,但同时数据量也会随之增加。
为了能够在真实效果与系统运行方面找到一个支点,可以适当地忽视一些细节设计,进而最大化地呈现出三维场景。
1.2 组件式平台架构这种平台架构的思想原理是对GIS功能进行划分,以控件的形式来呈现。
每个控件所表示的功能都不相同,存在很大的差异。
同时将GIS控件与非GIS控件相结合,利用可视化开发工具的集成性,来完成GIS的应用设计。
以组件式的方式来搭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的服务进行细分,用户在选择数据服务时,可以利用平台上的向导指引来完成。
应用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来进行特制。
这种平台的存在不仅大大降低了开发难度,而且对建设成本也会随之减少。
除此之外,平台可以为GIS用户设计独特的空间,使用户能够将自己的业务需求完美地呈现出来,进而设计出更好地应用系统[1]。
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4113b2583c1ec5da50e2702d.png)
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数字宁夏的全面推进,数字灵武是宁夏第一开展的县级数字城市。
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城市的基础,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为数字城市提供标准、权威的地理空间数据,统一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有力地推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广泛服务于政府和公众生活。
文章从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设计目标、总体框架以及达到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字: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地理信息数据库示范应用1引言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按照“需求牵引、设计统一、共同投资、资源共享”原则组织实施。
开展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旨在形成灵武市权威的、唯一的和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推动宁夏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步伐,为加快全面推进“数字宁夏”建设做出贡献。
2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设计目标设计目标为:紧密结合灵武市政府工作及城市建设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采用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立足现有基础,建立现势性强的、完善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提取、数据扩充、数据重组等数据加工过程,并开发网络服务系统,建成灵武市权威的、唯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政府及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服务;选择国土部门、公安部门、公众地图服务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推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应用服务;建立灵武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管理、维护和应用的稳定、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支撑环境,为数字灵武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地理空间信息基础。
3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系统系统分为基础设施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设施层,社会经济综合信息层,应用层这四层。
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主要建设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设施层,主要建设内容有一库、一平台、一环境、一机制和一应用五部分内容。
2.1数据库建设将现有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采集、更新、整理、入库,配置空间数据管理软件,建立现势性强的、多类型、多尺度数据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框架建设与应用项目设计探索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框架建设与应用项目设计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29650936cfc789eb172dc887.png)
弓怡
数 字 城 市 地 理 空 间数据 框 架 建 设 与 应 用 项 目设 计探 索
汪 安徽 省 勘 查技 术 院
摘
要 随 着 科 学技 术 的 发展
, , ,
彬 安 徽合 肥
2 30 0 3 1
。
数 字 城 市 建设 开 始 进行 地 理信 息技 术 的 运 用 而 建设 数 字城 市 地 理 空 间框 架 则 能 够使城市 的 信 息化 水 平 得 到提 高 基 于 这种 认识 本 文对 框 架 的 建设 内 容 目 标 和流 程 展 开 了 分析 然后 对 应 用 项 目 的 设 计 问 题 展 开 了探 讨 从 而 为关 注 这一 话 题 的 人 们 提 供参考 关 键 词 数 字城 市 地理 空 间 ; 框 架 建设 ; 应 用 项 目设 计 一 一 一 中图分 类号 2 G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4 6 7 0 8 ( 2 0 1 6 ) 1 7 3 0 0 2 8 0 1
。
/ j
e n
.
k i 16 7 4 6 7 0 8 2 0 16 2 0 刀 1 7
一
.
,
、
、
,
,
。
,
,
。
并 出 具可 行 性分 析报 告 在 设计 阶段 需对 框 架 建设 需 求 展 开分 析 并 且 通 过建 立示 范工 程 完 成 框 架 总 体 设计 同 时 完成 数 据分 类 编 码 在这 一 过程 中 需要 进 行 需求 分 析 报告 标准 化文 化 和 完善 总 体 方案 设计 报告 的 出 具 而 经 过专 家论 证 后 则 可 以 进行 方案 的具 体设 计 最 后 在 方 案 实 施 阶段 需 完成 软 件 开发 数 据 库建 设 和 网络 施 工 等工 作 然 后 进 行连 网 组装 和 试 运 行 从 而 实现 框 架 的 修 改 和 完善
浅谈三维数字城市构建技术——“三维数字兴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方案设计
![浅谈三维数字城市构建技术——“三维数字兴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8e82ca0c22590102029d92.png)
为增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的规 范性、 权威性 和严 肃 性 , 障 国 家 安 全 , 进 城 市 地 理 空 间信 息 的 共 享 和 广 泛 应 保 促
用 , 快 城 市 信 息 化 进程 , 加 国家 测 绘 地 理 信 息 局 于 2 0 0 6年 启 动
其部 门应用决策需求 出发 , 统一标准规 范, 建成兴义市权威 的、 唯一 的和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 使地理信息数据 能更 好的 服 务 于 兴 义 市 的经 济 建 设 和 社 会 发展 。
的影 响 人们 的 生活 。
21 一个地 理信 息公 共平 台 .. 2
本项 目将依托完善后 的基础地理信 息数据库 , 通过信 息提 取、 实体加工 、 地理编码 、 整合 重组等处理 , 研发 网络化运行 的 应用服务与运行维护系统 。将依照国家标准 , 参照贵州 省地理
空 间框 架 建 设 相 关 文 件 , 密 结 合 兴 义 市 实 际 , 满 足 政 府 及 紧 从
“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工程 ” 目, 项 在全 国范围内选 择具备条件 的城市开展 了“ 数字城市地理信 息框架建 设示范工
程 ” 设试 点 , 了搭 建 数 字 城 市 地 理信 息框 架平 台 , 建 为 国家 测 绘
21 公共 应用 示 范平 台 .- 3
在国土 资源 、 计生 、 消防、 公安 、 游和社会 公众 服 务等领 旅
设 提 供 良好 的基 础 和 支 持 。
着 眼于当前, 贵州黔西南州 国土局主要定位于满足 自身地 籍管理业务对空 间地理信息的需求 , 同时着 眼于 面向兴义 市政
府 , 力 于 提 供 一 个 基 于 网络 的三 维影 像 数 字 地 图集 成 管 理 与 致 发布平 台, 行在政府专 网上 , 运 以实 现 国土 信 息 中心 能够 面 向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使用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使用与管理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a1524d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0.png)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使用与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28•【字号】东府办[2011]157号•【施行日期】2011.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使用与管理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1〕157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使用与管理办法》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使用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政府各部门及应用服务主体之间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提高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网络化服务水平,避免重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基础测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东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地理信息数据及其采集、加工、交换、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等的总称,由地理信息数据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等构成。
第三条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建设,全市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公众根据权限共享使用。
第四条全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管理、维护与应用服务,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五条成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市电子政务办公室、城乡规划局、环保局、城市综合管理局等政府部门(下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
第六条市领导小组负责东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应用的总体协调工作。
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施方案
![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f2b817ddccda38366baf4c.png)
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数字城市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全面推广应用的通知》)和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深入推进全省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的统一部署及苏州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项目立项的批复》,全面推动我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意义“数字城市”是“数字中国”、“数字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
落实和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向政府各部门、社会各行业和公众提供权威地理信息工作服务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城市地理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四级节点建设的重要基础,对我市夯实城市地理信息基础、提高城市管理与决策水平和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目标内容(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现状概况。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数字”建设中形成了一些相应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理信息在国土、住建、城管、公安等一些部门管理中发挥作用,使开展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市地理空间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地理空间数据信息采集生产多家单位各自建设,地理空间数据资源较为分散、陈旧和精准性较低,信息集成共享度不高,未能形成统一、权威、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二是地理空间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重复开发,重复投资,已建设的GIS 系统各自独立,未能建立供政府各部门使用的“政务版”和供社会公众使用的“公众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影响了“数字”、“智慧”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地理空间信息化建设支撑体系尚不健全,信息化的相关政策、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滞后,重建设轻维护、重管理轻服务和更新维护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
通过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能够丰富和完善全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使分散在各个专业部门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建立健全地理空间数据共建与共享的机制政策和更新与维护的体系制度,拓展和深化应用系统建设,形成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数字乌鲁木齐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
![数字乌鲁木齐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79c6ddb195f312b3169a58b.png)
中 图分 类号 : P 2 0 8 .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数 字 乌 鲁木 齐 地 理空 间框 架 的建 设
龙 海奎 , 徐光岩, 武鑫
( 乌鲁木齐市城市勘察测绘院 , 新疆 乌鲁木齐市 , 8 3 0 0 0 0 ) 摘 要: 数 字地理 空间框 架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发展 的必然, 本文结合数字鸟鲁木 齐地理 空间框 架建设 项 目, 从技 术分 析、 建设 目标、 建设 内容等方面 , 探 讨数字乌鲁木 齐地理 空间框 架建设 的 内容及特 点, 在构建 乌鲁 木 齐市权威 的、 统一
( 采样 分辨率 2 . 5 mx 2 . 5 m) 等 。同时 也积 累 了城 市交 通、 市政设 施 、 绿地 、 中小学校和 医疗 网点等专题数据 。 自治 区基 础地理 信息 中心 已建立基 于 G I S数据 格 式 的全疆 1: 1 0 0 0 0 、 1: 5 0 0 0 0 基 础 地 理信 息 数 据 库 ,
3 建 设 思 路
3 . 1 建设 目标
鲁木齐直角坐标 系; 而在城市 国土测绘 工作 中, 使用 1 9 7 8
年建设 的基于 1 9 5 4北京 坐标系 的乌鲁木齐直 角坐标系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2 —0 5
数 字乌鲁 木齐地 理空 间框架 建设包 括数 据 资源 体
据库 由乌鲁木 齐市城市勘察测 绘 院承 担建设 , 结 合项 目 中的设计 和实施 隋况 , 进行一些技术 探讨 。
础地理信 息 数据 库 ( 2 0 1 0年数 据 ) 、 有 覆 盖市 域 范 围不 同时期 的卫 星遥 感 数 据 和航 空影 像 数 据 ( 累计 面积 约
1 0 0 0 0 k m ) 、 有覆 盖城区面积 4 0 O k m 的数字 高程模 型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整体建设模式探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整体建设模式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892ac7c8e9951e79b8927ee.png)
【 图分 类 号 ] P O 中 28
[ 献标 识 码 ]A 文
方 面:
[ 编 号 】 10 — 0 0 2 1 )4 4 文章 0 7 3 0 (0 0 o —
“ 字 城市 ” 的建设 是 当前 城 市建 设 与发 展 的重 数 要 研 究方 向 , 市 地理 空 间基 础框 架 作 为数字 城 市 的 城
8
・ 京测绘 ・ 北
2 1 年第 4期 00( 州 市 国土 资 源局 , 建 惠 州 5 0 1 ) 惠 福 3 0 1 【 摘 要] 地理 空 间基 础 框 架是 构 筑数 字城 市 的基 础 性 地 理 信 息 系统 , 各 区市 县 、 有 关 部 门职 能 起 到 支 对 各
强 的 开放 式城 市 地理 空 问信 息公 共 平 台 , 实现 地 理空 间信 息 的统一 存 储与 资 源共 享 , 进城 市 地理 信 息资 促 源 的整 合 利 用 , 为 政 府 部 门 、 并 企业 、 众 提 供 个 性 公
设 中, 大力应用地理空间信息 。
( 建 设 城市 基 础数 据 中心 , 全 市 基础 地 理 空 5) 对
伊春 、 百色 、 宜宾等 5个城市列入 国家测绘局 20 年 09
数 字城 市 地理 空 间框 架 建设 第一 批 推广 计 划 。 在全 但 国数字 城 市地 理 空 间框 架建 设过 程 巾 , 存在 部分 地 仍 区认 识 不 足 、 用水 平 较低 、 应 统筹 协 调力 度不 够 、 管理 维 护机 制 不完 善 等 问题 。因 此 , 次强 调数 字 城 市地 再
源服 务 。
信 息 已经 成 为与 物 质 、 源 同等重 要 的 大 战 略 能 资源 之一 。 信息 资 源 的开 发和 利用 是 数字 城 市地 理 空 间框 架建 设 的核 心思 想 。 其主 要任 务 体现 在 以下 几个
关于数字城市空间框架建设方案的研究
![关于数字城市空间框架建设方案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699a9b11a37f111f1855bfb.png)
Ab t a t hs p p rf sl n r d c st e i o tn e o ii lct o sr cin, n h n s mma ie e e a e r be ih s r c :T i a e r t i t u e h mp r c fd gt i c n t t i y o a a y u o a d te u rz s s v r lk y p o lms wh c n e o b e o v d w t i h o sr c in o ii l i p t l r me f c sn n t e c re ts u t n o i i lct p t lc n t c e d t e r s l e i n t e c n tu t f g t t s ai a ,o u ig o h u r n i a i f gt i s ai o s h o d acy af t o d a y a u r — t n T e p o o e ii lct o s ci n a p o c a e n S r e vc d l u i z g t ep a om rv rb s d o l g—i i . h r p s d d gt i c n t t p r a h b s d o OA g i s r ie mo e , t ii lt r d e a e n P u o a y u r o d l n h f i n
第3 4卷 第 5期
21 0 1年 1 月 0
测 绘 与 空 间地 理 信 息
G OMA i s & S AT A NF MA l EC E TC P I L I OR T oN T HNO OGY L
Vo . 4 , . 1 3 No 5
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方案
![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12682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2.png)
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方案
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方案是指为了提升城市的数字化水平,整合城市的
各项资源和数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经济发
展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智能化、便利化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居民生活质
量和城市竞争力的一套详细规划。
1.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高速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覆盖,提供稳定
和可靠的能源供应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
2.数据整合和共享:将城市各个部门和机构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共享,
建立数字城市大数据平台,为决策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3.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无人驾驶技术、智能交通信号灯和智能公共交
通系统等手段,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4.智能能源系统:建设智能电网,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
利用和监控,并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5.智慧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实时
监测空气质量、噪音和水质等指标,提供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参考。
6.公共服务智能化:通过建设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安防等系统,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和安全保障。
7.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机制和隐私保护制度,
保护个人隐私和重要数据的安全。
8.公众参与和互动:通过数字技术手段,鼓励公众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便民服务和沟通渠道。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81d50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7.png)
智慧生态构建
智慧城市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 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效
率和服务水平。
初期实践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如电子政务、城市信息化等,提升
政府管理能力。
该阶段强调城市各领域的协调发展, 包括智慧交通、能源、环境等,促
进可持续发展。
目前,智慧城市发展注重生态构建, 强调以人为本,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随着5G、AI等技术应用,智 慧城市将实现更高效能与创
5
新服务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 现状
我国智慧城市处于快速发展 期,众多城市启动相关规划
3
和项目
智慧城市案例分 析
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智 慧城市建设的成功要素与经
6
验教训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与预测
智慧城市定义
智慧城市是通过信息技 术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
的智能化
智慧化驱动因素
技术进步、城市化进程 和可持续发展需求是主
要推动力
发展阶段与特征
经历了初级阶段到数字 化、网络化,目前向智
慧化深入发展
全球智慧城市建 设
各国政府积极布局,形 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
智慧城市案例
发展趋势与挑战
向着更加人性化、绿色 化、协同化方向发展,
面临诸多挑战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设计
评价指标的选择
03 合理选择与项目目标紧密相关的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与工具
04
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与工具进
行效果分析。
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05
按重要性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
分配。
评价结果应用
06
将评价结果应用于项目改进和
未来规划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建设内容
矢量数据重组与处理
拓扑处理 连通性处理 拼接处理 实体化处理
主要建设内容
影像数据处理
进行影像的清晰度、反差、 色调、纹理、重影、拼接、镶 嵌效果等的处理,保证影像数 据的较好的可视化效果。 建立影像金字塔并通过分层
第 K 层 第 0 层
第 1 层
第 2 层
分块建立多级索引结构。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总体技术思路
王继周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二〇〇九年二月
提 纲
背景
建设核心 设计书的编写 主要建设内容
典型实践
几点注意
一、背 景
数字城市与数字地球
美国副总统戈尔1998年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 念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 的数字化认识,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空间数据为 依托、虚拟现实为特征,面向公众开放的系统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思想在城市范围 的延伸和具体实现
互联互通
开发接口 维护管理等
五、典型实践
数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药 监 局
地价系统
国 土 局
OA系统
二次开发
环 保 局
全市域3915平方公里 1:10000 DLG 市区190平方公里 1:500 DLG 1:1000 DLG
1:50000 DLG
Spot5 DOM 1:50000 1:10000地名
有无使用地理空间数据
有无地理空间数据需求
正在使用的地理空间数据内容、基准、格式等
现有地理空间数据满足需求情况
需要什么样的地理空间数据 正在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软件情况 网络及硬件设备情况等
项目设计书的编写
基础情况分析
DLG
基础控制
明确现有数据满足需求
影像
主要建设内容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元数据库
DL G 数 据 库 DE M 数 据 库 DO M 数 据 库 基 础 控 制 数 据 库 地 名 数 据 库 地 籍 数 据 库 综 合 管 线 数 据 库 三 维 模 型 数 据 库
DR G 数 据 库
国 家 强 制 性 标 准
测绘行业指导性技术文件
谢谢!
核心区30平方公里 市本级1000平方公里 1:2000 DLG 1:5000 DLG 1:10000 DOM 三维精细模型 精细门址
数 字 嘉 兴 地 理 信 息 公 共 平 台
工作提示
信用等级查询
责任区设置
查询结果
定位
目标定位
执法路径
六、几点注意
地方规范少制定
公共平台是核心 政府主导是关键 应用示范要典型 保密处理促应用 政策宣传促推广 三级互动促发展
组织实施机构
总体设计、技术实施、质量控制 运行维护机构
城市地理信息中心,专业技术人员
及时解决运行问题 落实更新维护计划 提升人员知识技能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数字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应用的前提,是数字城市地理空 间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的基础,由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 准和规范生产的多尺度、多类型、多内容的地理空间数 据构成,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城市地表各种自然和社 会要素的几何和属性信息。 基础数据的采集与更新是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基础 性与必备性工作,而非试点建设的重点。
建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也是切实提高测绘保 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
二、建设核心
建设核心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是其它专业信息空间定位、集成交换和互联互通 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通过空间分析满足政府 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具备
实现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间。
服务定位
满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
,具备实现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 间。
面向专题部门共性需求
满足60—70%的要求
通过再开发满足30—40%的要求
三、设计书的编写
项目设计书的编写
项目概况
需求分析
基础情况分析 总体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技术路线设计 预期成果及技术指标 组织保障 进度计划 经费使用计划
主要建设内容
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数据尺度
覆盖城市建成区范围的数据比例尺不小于1:2000
影像数据分辨率应不低于1m
覆盖城乡接合部的数据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影像分辨率应不低于5m
覆盖农村地区的数据比例尺不小于1:50000 影像分辨率应不低于5m
主要建设内容
公共平台数据提取
水系数据 居民地数据 交通数据 境界数据 植被数据 数字正射影像数据
一的空间定位基础,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推动城市信息化进程。
项目设计书的编写
预期成果及技术指标
技术文档 空间数据 软件系统 支撑环境
数据完整性 数据一致性 数据回溯性
项目设计书的编写
组织保障
领导协调机构
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领导小组 项目办公室
协调部门联合协作 引导督促信息共享 确保财政稳定投入
主要建设内容
地名/地址信息扩充
行政区域名 街路巷名 社区名或小区名 门牌号码 标志物名和兴趣点名
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 地名/地址 环 保 交 公 消 通 安 防 户 籍 人 旅 口 游 金 融 卫 生 工 商
主要建设内容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服务系统
专题信息空间定位 浏览量测 查询统计 空间分析
DEM 航飞数据 其它数据等 装备与技术
的程度,确定哪些要更
新?哪些要采集?是否 需要航摄?
项目设计书的编写
总体目标
紧密结合城市地方特点,立足城市既有数据、软件、
硬件和网络基础,参照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
与指导性技术文件,开展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 完善、整合、服务平台开发以及支撑环境等内容的建 设工作,建立城市唯一的、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选择典型领域开展应用示范,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统
内容定位
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 目录与交换体系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
组织运行体系
数据基础定位
依托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
数学基础 数据内容 生产过程 数据认定
功能定位
专业信息空间定位、集成交换和互联互通的基础
专题信息定位 查询统计 空间分析 信息交换
路
信息基础设施
计算机系统 网络交换系统等
存在问题
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理解不统一、不完善 统筹协调和监管力度不够,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比
较严重
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信息
资源开发不足、利用不够
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信息服务社会化程度低,不
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数字城市领域,迫切需要建立城市统一的地理 空间框架,满足政府及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 会公众等城市各界用户的地理信息需求。 数字城市只有基于一个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才 能消除或减少重复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和求分析
市政府、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公安局、房产局、 城管局、交通局、林业局、环保局、水利局、农业 局、教育局、旅游局、建设局、广电局、地震局、 卫生局、文化局、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燃气公 司、劳动与社保局、银行、税务、工商、通信部门 等部门
项目设计书的编写
需求分析
数字城市
什么是数字城市?
运用信息共享的理念,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 物质城市数字化重建,据此整体研究解决城市问题 的综合系统。
构建虚拟世界,服务真实生活!
架构
政府
地理信息综合服务
企业 公众等
人文
货
社会经济综合信息
社会 经济等 多尺度、多形式的 空间数据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高速宽带网络
车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