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 实验探究

合集下载

河南省实验中学物理声现象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河南省实验中学物理声现象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还需进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BC ADF 80 1.02 选定某一根琴弦,调节它的松紧程度,比较音调是否变化【解析】【详解】(1)[1]为了验证猜想一,即要保证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观察编号A、B、C的数据,它们的材料都是铜,长度都是60cm,横截面积不同,这三种规格的琴弦符合要求;(2)[2]为了验证猜想二,即要保证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铜,观察编号A、D、F的数据,它们的材料都是铜,横截面积都是0.76 mm2,长度不铜,这三种规格的琴弦符合要求;(3)[3][4]为了验证猜想三,即要保证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观察G、H可知,它们长度都是80cm,横截面积都是1.02 mm2,一个是钢材料,另一个是尼龙材料,此时编号E材料是铜,只要长度也是80cm,横截面积也是1.02 mm2即可验证猜想三;(4)[5]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需要选定某一根琴弦,调节它的松紧程度,比较音调是否变化。

2.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答案】慢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解析】(1)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故答案为(1)慢;低;频率;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故答案为:(1). 慢 (2). 低 (3). 频率 (4). 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 Hz (5).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点睛】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3.(1)由图(a)可知当线轴的甲轮刚接触到棉布时,其速度的大小将(变小/不变/变大),而乙轮的速度不变;(2)从图(a)、(b)两种类似现象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而发生折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3)下列几个研究案例中与本题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用水波来形象地认识声波;B.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C.在探究发声的音叉是否在振动时,将一个乒乓球靠近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D.将闹钟放在钟罩内,通过抽气来探究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答案】(1)变小;(2)光由空气进入水中的速度变慢了;(3)A.【解析】试题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阻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同时要知道若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2)分析(a)和(b),要注意从中找出相同点,总结规律.(a)发生折射是由于速度发生了变化,从(a)联想(b)的原因.(3)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类比法.将物理现象与生活现象类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更容易理解.解:(1)在滚动过程中,由于甲首先到达细布,受到摩擦力而速度变小;乙此时仍在光滑的木板上,由于不受摩擦,所以乙的速度不变.(2)从(a)图看,由于甲端的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甲端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偏折,所以(b)中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可能是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发生了变化,即可能是光由空气进入水中的速度变慢了.(3)此题这种研究方法为类比法,在前面电学中,将水流类比为电流、水压类比为电压、通过水波认识声波等都属于此种研究方法.选项B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C在探究发声的音叉是否在振动时,将一个乒乓球靠近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运用了转换法;选项D将闹钟放在钟罩内,通过抽气来探究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运用了理想实验法.故只有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变小;(2)光由空气进入水中的速度变慢了;(3)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此题中关键要找出生活现象和物理现象的相同点,运用类比法将知识进行迁移,这也是我们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平时要注意总结.4.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1)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填“空气柱”或“水瓶和水”),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填“空气柱”或“水瓶和水”),瓶中的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保温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________.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答案】水瓶和水低空气柱高 A【解析】【分析】【详解】(1)[1]当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时,振动发声的物体主要是水瓶和水;[2] 敲击水瓶时,瓶中的水越多,水瓶和水越难振动,音调越低;(2)[3]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时,振动发声的物体主要是空气柱;[4] 吹瓶口时,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保温瓶内的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高调越高;故BCD项错误,A项正确.5.为了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章杰同学进行了实验研究:(1)在玻璃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个小闹钟,耳朵靠近玻璃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闹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2023年初二物理“声现象”总结归纳“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

2023年初二物理“声现象”总结归纳“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

2023年初二物理“声现象”总结归纳“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1.转换法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显著,可以直接观察,而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较弱,不易直接观察。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转换,对声源的微弱振动进行放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比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

2.控制变量法注意:①猜想与所研究量有关的因素有几个,就要设计几个实验;②研究什么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什么因素就是变量,而其他量一律控制不变;③控制方法一般是用相同的器材和相同的实验方案,改变所要研究的量。

3.类比法声波比较抽象,借助水波进行类比,从而认识声波.利用“波形”判断乐音和噪声、比较振幅对响度的影响.声现象专题练习[1]闻其声即可辨其人,这是因为 ( )A.不同的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B.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C.不同的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同的人声带振动的频率不同解析:考点:音色试题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材料等决定。

所以人们通过音色来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闻其声即可辨其人,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流水声。

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⑤D.①④⑤⑥解析:考点: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①④⑤.。

专题02 声现象探究题(解析版)

专题02  声现象探究题(解析版)

专题02 声现象探究题抓住考点学声学实验问题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根据考点考【例题1】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五种气体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2)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

(选填“较高”或“较低”)【答案】(1)1306;(2)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升高变快;(3)较低。

【解析】(1)观察表格看出,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306m/s。

(2)观察表格,对于同一种物质空气而言,温度为0℃、10℃、20℃、30℃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为331m/s、337m/s、343m/s、349m/s,温度越高,速度越大。

还发现声音在同一种物质氢气中、氦气中、氮气中、二氧化碳中,不同温度下传播速度也不同。

也有温度越高,速度越大这个现象。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升高变快。

(3)一般来讲,在25℃,音速为340m/s。

那么超音速飞行就是飞机速度要大于340m/s,由于温度越高音速越大,所以温度较低些,飞机最大速度是容易做到的。

【例题2】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1)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丘乓球也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3)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有关。

【答案】(1)振动;(2)振幅;(3)频率.【解析】(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2)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故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音叉振动的更快,故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专题01 声现象

专题01  声现象

专题01 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答案】A【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2.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

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答案】A【解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做好准备,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3.在如图所示的小实验中,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甲图:时轻时重地拨动钢尺B.乙图:正在抽气的真空罩中的手机铃声C.丙图:改变塑料片划过梳子的速度D.丁图:发声的音叉弹开小球【答案】B【解析】A、如图,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轻重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A错误。

B、逐渐抽出瓶内的空气,瓶内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来越差,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可以推知当瓶内是真空时,不能听到声音,说明声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

C、如图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改变塑料片划过梳子的速度,改变梳子齿的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的微小振动引起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4.2022年4月16日我国的“神舟十三号”已成功返回,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乘坐着宇宙飞船“神舟十三号”邀游了太空。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

一:声音的产生(一)基础知识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如图3-1-1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发23:请从图中选择一幅图片,根据图片情景提出2个物理问题,并作回答.示例:问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回答:小女孩与树的相对位置在改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问题1:回答1:问题2:回答2:答案:1:B(二):巩固习题1.右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2.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时,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________。

能判断出与我们通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如图3①: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通过哪些实验体验乐音的音调。

(1)利用相同的钢锯条在不同长度用相同的力使其振动时的快慢,辨别声音音调的高低。

现象:锯条伸短时,钢锯条振动快,音调高;钢锯条锯条伸长时,振动慢,音调高;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瓶(5现象:快划时,硬纸片振动快,音调高;慢划时,硬纸片振动慢,音调高;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6):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现象:同样大的力拨动细的橡皮筋时,橡皮筋振动快,音调高;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的橡皮筋时,橡皮筋振动慢,音(2)的书答案:1:频率四: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一)基础知识1.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15篇

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15篇

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15篇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有优美动听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学生讨论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列出: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的?二、进行新课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播放录像“二胡”,提出“二胡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发现了什么?”进行全班交流活动。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演示“队鼓的振动发声”录像)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3)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4)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5)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6)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专题7实验探究:声现象相关实验(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专题7实验探究:声现象相关实验(解析版)

专题07 实验探究:声现象相关实验类型一: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1.(东莞模拟)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将微小振动放大。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会弹起。

(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

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B法。

A.推理B.类比C.控制变量D.转化解:(1)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月球上没有空气,处于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甲实验乒乓球会被弹起,乙实验乒乓球不会被弹起;(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

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被称为类比法。

故选B。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微小振动放大;(2)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甲;(4)B。

2.(昆明期末)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大。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不能(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A(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1.转换法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显著,可以直接观察,而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较弱,不易直接观察。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转换,对声源的微弱振动进行放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比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

例1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解析A是探究真空能不能传声;选项B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选项C探究发声体是否在振动;选项D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选D2.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猜想与所研究量有关的因素有几个,就要设计几个实验;②研究什么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什么因素就是变量,而其他量一律控制不变;③控制方法一般是用相同的器材和相同的实验方案,改变所要研究的量。

例2 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___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解析因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长短和材料等多个因素有关,所以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即:(1)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该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即应选编号A、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时,应该让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表格中长度和横截面积数据应该与B组相同,即应该是55.(3)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答案(1)A C (2)55 (3)控制变量法3.类比法声波比较抽象,借助水波进行类比,从而认识声波.利用“波形”判断乐音和噪声、比较振幅对响度的影响.如图所示,通过波形理解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乐音的振动是有规律的,而噪声的振动是杂乱的、无规律的”。

探究与思考实验——声现象专题

探究与思考实验——声现象专题

探究与思考实验-声现象专题知识点分析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在学校运动会的百米比赛中,终点的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烟火就开始计时,若要是等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记录的运动员比赛的成绩会怎样?解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光传播100 m需要的时间大约是0.33×10-6s,非常短,可略去不计,这样终点的计时员看到发令枪烟火时,就相当于运动员起跑的时刻。

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100 m所需的时间大约是0.294 s,这个时间相对于运动员跑100 m所需要的时间而言较大,不能略去。

位于终点的计时员若听到枪声再计时,此时运动员已经出发了,计时时刻比运动员出发时刻晚0.294 s,这样记录出的运动成绩比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少0.294 s,是不准确的。

2.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可以亲自试一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解答:会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一次是从铁管中传来的,一次是从空气中传来。

由于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所以传播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不相同,所以先听到的是从铁管中传来的敲打声。

若铁管中还装有水,此时敲打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又会听到几次敲打声?同样,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3. 在月球上能听到宇宙飞船起降时火箭所发出的轰鸣声吗?为什么?解答:在月球的表面没有空气,属于真空,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

因此在月球表面听不到火箭发出的巨大的轰鸣声。

在地面上人们能听到的声音一般是由空气传播的,表演水中芭蕾的运动员在水下也能听到音乐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方驶来的火车发出的声音。

这些都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而真空不能传声。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 为什么自己的录音听起来不像自己的声音?觉得走了样。

但听到别人的录音,却很像真的,这是什么道理呢?解答: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是独特而难以模仿的。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认识声现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认识声现象

(3)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2.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 境的安静.
固体 1.声音可以在:______, 液体 气体 _______,_______中传播. 不能 2.声音在真空中______ (填“能”,“不能”)传播.
3.声音产生及传播的条件: 振动物体(声源) ①_____________ 有传声物质(介质) ②__________________
发声体振动发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 质中传播→引起鼓膜振动→听觉神经
科学探密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振动,蝴蝶每秒振动五 六次,蚊子每秒振动二百五到六百次.当 蝴蝶和蚊子同时从你身边飞过时,凭听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现了谁?为什么?
知识链接
频率: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D
• • • • •
3、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我们就听不到该声源发出的声音了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A
• 4、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 正确的是( ) •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 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Hz表示: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为10次。
人的声带振动能够产生64Hz~1300Hz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20Hz~20000Hz声音。 次声:低于20Hz的声音。 超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
超声和次声我们都听不见 !
振动 振动 1、声音物体_____产生的,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3.1 认 识 声 现 象
石鹅中学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教案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声现象实验。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声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区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声源(如铃铛、尺子)、扬声器、麦克风、声音传感器、介质(如空气、水)、计时器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声现象,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吗?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15分钟)1. 实验一:观察声源的振动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铃铛,将其悬挂在支架上。

2. 摇动铃铛,观察铃铛的振动。

3. 记录振动的情况。

实验现象:铃铛振动时,发出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实验二:观察声音的传播实验步骤:1. 将扬声器连接到声音传感器上。

2. 播放音乐,观察声音传感器上的波动。

3. 改变扬声器与声音传感器的距离,观察波动的变化。

实验现象: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引起传感器的波动。

实验结论: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空气是常见的声音传播介质。

三、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15分钟)1. 实验三:观察音调的变化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尺子,将其伸出桌外,振动尺子。

2. 改变尺子的振动频率,观察音调的变化。

3. 记录音调的变化。

实验现象: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实验结论: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2. 实验四:观察响度的变化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铃铛,将其悬挂在支架上。

2. 轻轻敲击铃铛,观察声音的响度。

3. 改变敲击力度,观察响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敲击力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实验结论:响度与振动的幅度有关。

3. 实验五:观察音色的变化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不同的声源,如铃铛和小铃铛。

2. 分别播放两个声源的声音,观察音色的变化。

河南省实验中学物理声现象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河南省实验中学物理声现象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吉他演奏会上,小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讨论,他们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找到如下表所列的6种规格的琴弦,以及专门测量声音频率的仪器.(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3,请在表中填入所缺数据_________.【答案】A B C E 100 1.1【解析】【分析】【详解】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所以应选A、B;(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应选C、E选项;(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尼龙和钢的数据相同,即100、1.1.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A、B;(2)C、E;((3)100;1.1.【点睛】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控制变量法.2.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⑴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___________。

且传播速度要 _____填大于、小于)液体、气体中的速度。

⑵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 。

实验03声现象实验

实验03声现象实验

实验03声现象一、实验: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实验步骤】ᯗ(1)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音乐闹铃,钟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感觉此时你能不能听到音乐。

(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比较你听到音乐声将会有什么变化。

(3)取下抽气机,慢慢向钟罩内进气,比较你听到音乐声将会有什么变化。

(4)请推理: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还能不能听到音乐声音。

3. 【实验表格】次数操作现象1逐渐抽出空气2逐渐进入空气3若罩内没有空气4.【实验结论】(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二、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得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

2.【实验步骤】ᯗ(1)如图所示,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3)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3. 【实验结论】(1)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

(2)发声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三、实验: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得出声音的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

2.【实验步骤】ᯗ(1)如图,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

(2)控制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力再次拨动,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

(3)实验发现: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3. 【实验结论】(1)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

(2)发声体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1.理想实验法:(1)定义: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方法。

(2)应用例子:真空不能传声实验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

2.控制变量法:(1)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2章 实验专题1 声现象的分析与探究(27页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2章 实验专题1 声现象的分析与探究(27页PPT)

上一页 下一页
类型一
类型二
类型三
类型四
类型三 理想实验法(推理法)
6.(2018~2019·仪征期中)小毛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悬挂在广口瓶内,
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毛发现听到的闹铃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
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C )
A.闹铃声音的响度太大
B.闹铃声音的频率太高
3.理想实验法
(实验推理法)
理想实验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 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又称推理法或实验推理法
在抽气的过程中,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 于是,我们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推测出:如果能把罩内抽成 真空,那么我们就听不到铃声了,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 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研究,叫做实验推理法,又称理想 实验法。
4.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 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 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 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 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经讨论后提出以 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3)于是小毛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 小毛将____还__能__听__到__微__弱__的____(选填“不能听到”或“还
能听到微弱的”)闹铃声音,由此现象__不__可__以_____(选填
“可以”或“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研究声现象实验报告(3篇)

研究声现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现象的基本原理和传播规律。

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

二、实验器材1. 扬声器2. 音频信号发生器3. 测距仪4. 玻璃板5. 水槽6. 纸张7. 直尺8. 计时器9. 线路连接器10. 真空罩三、实验原理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通过介质传播,产生声波。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3. 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是由声波的传播特性决定的。

四、实验步骤1. 将扬声器与音频信号发生器连接,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1000Hz。

2. 在扬声器前放置一张白纸,观察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波在白纸上的波动情况。

3. 测量扬声器到白纸的距离,记录数据。

4. 将扬声器放入真空罩内,用抽气机逐步抽去真空罩内的空气,观察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波在白纸上的波动情况。

5. 测量扬声器到玻璃板、水槽的距离,分别记录数据。

6. 将扬声器放在玻璃板和水槽中,分别测量声波在玻璃板和水槽中的传播速度。

7. 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白纸上观察到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波波动情况,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在真空罩内,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波在白纸上的波动情况与有空气时基本相同,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 测量扬声器到玻璃板、水槽的距离,分别记录数据,计算出声波在玻璃板和水槽中的传播速度。

4. 观察到声音在玻璃板、水槽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近,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差不大。

5. 观察到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验证了声音的传播特性。

六、实验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通过介质传播,产生声波。

2.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略有差异。

3. 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是由声波的传播特性决定的。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探究教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探究教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探究教案实验目的: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声波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加深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实验器材:1. 手电筒2. 声音发生装置3. 扬声器4. 手机或音响设备5. 圆筒(可选,用于演示共鸣现象)6. 计时器实验一:声音的传播实验步骤:1. 打开手机或音响设备,将音量调至适中。

2. 在一个安静的室内环境中,拿起手机或音响设备,逐渐将其远离耳朵,观察声音的变化。

3. 分别进行以下观察:a. 声音强度的变化b. 声音的清晰度变化c. 声音传播速度的变化实验二:声音的反射实验步骤:1. 在一个质量较轻的桌子上,放置一个平整的墙壁垫,确保其与墙壁之间没有缝隙。

2. 开启声音发生装置,使其朝向墙壁垫,调节音量和音调为适宜状态。

3. 用手使声音发生装置远离墙壁垫,并保持一定距离,观察声音的反射情况。

4. 分别进行以下观察:a. 墙壁垫处的声音强度变化b. 反射的声音是否经过墙壁垫后的衰减c. 反射的声音距离墙壁垫的时间间隔实验三:共鸣现象实验步骤:1. 取一个空心的圆筒,并封住其中一端。

2. 将圆筒端封住的一侧对准一个扬声器,开启声音发生装置,调节音量和音调为适宜状态。

3. 慢慢改变圆筒的长度,观察声音的变化。

4. 分别进行以下观察:a. 当圆筒的长度与声音的波长相等时,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否增强b. 当波长与圆筒长度不匹配时,声音是否有所衰弱实验四:声音传播速度的测量实验步骤:1. 在平坦的地面上设置起点与终点,并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2. 在起点位置放置一个装有计时器的装置,使其能够记录声音发出后到达终点的时间。

3. 在终点位置等待计时器响起,并停止计时。

4. 将测得的时间与两点距离相除,得出声音传播的速度。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具有波动性,并且是横波。

2. 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实验探究典型例题:例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文和小丽、小华等同学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文把黄豆放在鼓面上,用鼓槌敲击鼓面发声时,看到鼓面上的豆粒在跳动;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两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他们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发声体在振动](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

[在桌面上放置一些沙粒] (3)小文、小丽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有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文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他们把打开音乐的手机放人玻璃瓶中密封,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_(选填“大”或“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_______是正确的。

[小,1](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提出猜想假设;B.得出结论;C.分析归纳;D.实验研究;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文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E,A,D.C.B][例2]学校正在开秋季运动会,坐在操场中间学校指定位置的八年级三班同学小穆看到发令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和听到的枪声在时间上不一致。

一会儿,运动场上你追我赶,精彩纷呈。

远处的对面传来阵阵鼓声和呐喊声,朝对面看去,总觉得对面的同学敲鼓的动作和听到的鼓声不太协调。

经过思考,小穆还是不明白。

(1)你能解释敲鼓的动作和听到的鼓声不太协调的原因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能利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测量,验证你的解释吗?请写出你的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在空气中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略]例3:图1—4所示是小明在学习了声学知识后制作的一个小竹笛,他用此装置来探究笛子发声的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当他在竹笛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就发出美妙的笛声。

(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________。

【空气】(2)当他推拉铁丝环时;竹笛中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用相同大小的力从竹管开口处吹气时,发现竹笛发出的音调就可以改变,吹奏歌曲。

通过查阅资料,小明知道,在相同条件下,空气柱越长,发声的音调越低。

由此可知,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_______,音调最低的位置是____________.【空气柱长度;a;c】(3)他仔细思考和观察周围的生活中的乐器,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乐器也是根据此原理发声的。

[ 笛子,箫][例4]小亮同学在学习了声音的三个特性之后,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过程:(1)如图1—5所示,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然后在钢锯条的上端用力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把示波器的探头靠近钢锯条;(2)记录示波器图形后,他用较小的力再次拨动钢锯条,两次记录的现象如图1—6(甲)、(乙)所示。

2.实验分析:记录实验结果后,他把两张记录的纸片放混了,则请你帮助他判断,用力扳动时示波器所显示的波形图是_______图,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亮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乙的振幅大;,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实验交流:(1)在两次拨动钢锯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__________________不变,以防止由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改变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钢锯条露出长度不变;频率】(2)示波器的探头距离钢锯条的位置应该________________(选填“不变”或“改变”),这是由于响度的大小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不变,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例5:小明同学在课余时间阅读报纸时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据珠海新闻网2009年3月26日报道:在珠海市五中第六届科技艺术节上,一名初三的学生巧妙利用矿泉水瓶盖消除了学校里铁腿桌椅板凳移动时总要发出烦人的噪声,把橡皮泥塞在塑料瓶盖里,然后再把盖子扣在桌椅的腿脚上就行了。

矿泉水瓶盖的大小刚好合适桌椅腿,装上这种“消声器”的桌椅腿移动时绝对没噪音。

由此他想到在一些大型建筑中,比如在国家大剧院中是如何消声的?由此引起了他对如何消除生活中的噪声的探究。

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他查找得知,国家大剧院等大型场馆内的墙壁和顶棚上采用一些凸凹不平的多孔的板材来装修。

如图1—7的一种叫做消声尖劈的装置,其消声原理是什么呢?于是小明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研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_传播的。

【空气】(2)如图1—8(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玻璃板,调整玻璃板的角度的过程中,在某一位置发现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如图1—8(乙)所示,说明声音通过玻璃板的——进人了人的耳朵,由此我们得到结论:只要反射的声音不能进入人的耳朵,我们听到的噪声就会_______________。

【反射;减弱】(4)用泡沫塑料代替玻璃板,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泡沫塑料这一类材料对声音的反射能力比较_________,【弱】吸收声音的能力比较________。

【强】在国家大剧院内,天花板用一些凸凹不平的多孔的板材吊顶,声音遇到这些板材就被_________,【吸收】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

(5)国家大剧院内有演出时,当声音传播到如图1—9所示的尖劈上,声音经过一次次反射后进人到尖劈的内部,不能反射出来,即在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

【传播过程中】这与小明所阅读到的情景中减弱噪声的方法——(选填“相同”或“不同”),【不同】该情景中减弱噪声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源处减弱噪声】[巩固性练习]1.探究:发声的桌面是否也在振动?提出问题: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但肉眼却看不见桌子在振动。

桌子是否在振动呢?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桌子在发声的同时也在振动呢?实验设计:(1)如图1—10所示,在桌子上固定一小块平面镜,让太阳光(或手电筒光、玩具激光发出的激光)照射在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墙上出现了一个小光斑。

(2)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墙面上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3)用力敲击桌面,观察小光斑位置的变化。

收集证据:轻敲桌面发声时,你发现墙壁上的小光斑_______,用力敲击桌面发声时,墙壁上小光斑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晃动;晃动幅度加大;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交流合作:你认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请说出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桌面上放置一些沙粒]2.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个或哪几个__________?【乙;丁】其他的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3.如图1—11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固体能传声】(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3)如果在使用“土电话”时,其中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棉线无法振动传声】(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________________听到对方的讲话。

【不能】4.[提出问题]何玲同学向暖水壶内倒开水时,发现暖水壶竟然“唱起歌”了。

刚开始瓶内传出低沉的轰鸣声,随着水越来越多,声音逐渐变得尖厉。

结合声音的三个特性,她认为,声音由低沉变尖厉说明“歌声”的音调越来越_____。

她又想,一切声音都是由于发声体振动产生的,那么这个声音的发声体是谁呢?【高】[猜想与假设】到了学校,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她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可能是暖水壶壁和里面的水振动发声的;猜想2:可能是暖壶里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猜想3:可能是——振动发声的。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为了验证哪个猜想正确,何玲和同学们找到七个完全相同的空玻璃瓶和一个小木棍。

先将七个空玻璃瓶排成一排,然后在每个瓶内装入一定量的水,水量多少依次增加,如图1—12所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何玲先用小木棍从左到右依次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七个玻璃瓶,同学们听到声音变得越来越低沉;(2)何玲又用对着瓶口从左到右依次用大小相同的力向七个玻璃瓶内吹气,同学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尖厉。

[分析与论证]通过上面实验,你认为何玲倒水时听到暖水壶发出的“歌声”的发声体是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