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巴黎圣母院_的悲剧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5期孝感学院学报V OL.28NO.5 2008年9月JOURNAL OF XIAOGAN UNIVERSITY SEP.2008
论5巴黎圣母院6的悲剧性
刘艳萍
(武汉电视台,湖北武汉430015)
摘要:5巴黎圣母院6作为经典的浪漫主义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它对于道德与美的追求,对于人性深入地刻画与描摹,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雨果5巴黎圣母院6中所体现出的理想的失落和人性的悲哀,分析了作品的悲剧性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道德与美;外观直觉审美;伦理审美;人性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544(2008)05-0010-04
5巴黎圣母院6作为经典的浪漫主义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它对于道德与美的追求,对于人性深入地刻画与描摹,穿过一百多年法国纷繁的历史背景,在今天看来依然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具有现实意义。艺术是表现理想的,作为苦闷的象征,艺术要反映/生命的自由飞跃因为受了阻止和压抑而生的苦闷,即精神的伤害0[1]89。雨果是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他在5巴黎圣母院6中通过吉卜赛女郎艾丝美拉达、丑陋的敲钟人加西莫多、阴郁的主教克洛德等人物的塑造,将他对完美人性的思考融入其中,将平庸丑恶的现实中理想不可实现的痛苦加以宣泄,理想的失落和人性的悲哀构成了作品深刻的悲剧性。
一、理想的失落
5巴黎圣母院6创作于1831年,这部小说的创作有很大的偶然性。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探索时,曾发现一座塔楼阴暗的墙壁上有用手指刻划的几个字:ANA.T KH(即命运、定数)。两百年前中世纪人手迹中包含的悲哀和不幸深深打动了雨果,由此他演绎出了5巴黎圣母院6。表面上看,小说的诞生是偶然的,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契机,雨果只是运用中世纪圣母院作背景,把自己关注的社会问题融入其中,反映的仍是对真实与伟大、道德与美的追求。
十八世纪末的法国,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启蒙学者关于理性王国的/华美约言0成为/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0,[2]297-298理想的破灭使当时欧洲的哲学家、艺术家们寻找精神的寄托和出路。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作为哲学领域里的浪漫主义,崇尚人的自由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也为时人勾勒了乌托邦式的未来,卢梭/回归自然0的口号更对厌弃了工业文明的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使他们找到了精神故乡和躲避现实风雨的小船。这些因素对法国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一大批作家在主观营造的世界中表达他们的理想,并借此宣泄理想不可得的悲哀及对现实的不满,雨果便是其中优秀的一员。
雨果生活的年代几乎占了十九世纪六分之五的时间,正值法国多事之秋。法国在封建复辟与资产阶级的反复斗争中,一方面旧的封建余毒还未消除,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唯利是图和功利主义导致物欲横流、道德沦丧。剧变动荡的年代给雨果内心带来极大冲击,他本着人道主义理想,渴望有一个道德法律健全的理想社会,个人又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集美与道德于一身的理想个体。他说:/诗人的两只眼睛,其一注视人类,其一注视大自然。他的前一只眼叫做观察,后一只眼称为想像。0[3]119他把理想作为艺术的动力,/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0[3]129。
收稿日期:2008-07-04
作者简介:刘艳萍(1966)),女,湖北大悟人,武汉电视台编辑,文学硕士。
这里所说的理想在雨果看来即伟大和真实。雨果认为/伟大和真实这两个词包括了一切。真实包括着道德,伟大包括着美0[4]134。在5巴黎圣母院6中雨果以夸张的笔法、丰富的想像,把对现实与理想的感受以及对于完美人性的憧憬融入其中。
道德是雨果追求的社会理想,他希望藉此引导人们的精神向崇高境界上升,实现社会的公正合理。社会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否、公正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自由程度的标准。雨果在5巴黎圣母院6中采用对比的方法,三处描写了法庭审判,其中两处文明人法庭的审判,一次是对加西莫多,一次是对艾丝美拉达。加西莫多受审一幕中聋子审判官丑态百出,对加西莫多甚至连罪都没问,就因他应答市长不当而被定罪。艾丝美拉达无辜受审,法官们以审羊为依据,屈打成招,判她以妖法巫术进行猥亵和谋害之罪。与之相对照的是乞丐王国对误入流浪汉天下的诗人甘果瓦的审判,貌似有悖常理却隐含着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与公正,与文明人法庭形成鲜明对比。
社会法律的不公以及社会道德的沦丧必然导致个人道德的低下。社会环境的伧俗,普通民众良知的丧失和麻木,贵族公子小姐的矫揉造作,都显示着个体道德的沦丧,其中尤以主教克洛德和军官法比斯为甚。克洛德对艾丝美拉达爱恨交织,在情欲得不到满足时从肉体上置她于死地;花花公子法比斯对艾丝美拉达逢场作戏,从情感上打击她。
雨果渴望一个符合人性的人道社会,体现着真诚、崇高等道德之美,但这种理想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这要求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使雨果道德理想的失落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雨果把美作为理想的另一组成部分,而女性素来作为美的化身存在于人类理想中。雨果在5巴黎圣母院6中塑造了吉卜赛女郎艾丝美拉达,寄托他对美的理解和追求。艾丝美拉达无与伦比的美貌,举手投足、唱歌跳舞中显现的天然神韵,对复杂社会的单纯无知,对幸福爱情的憧憬执著,使她近似一个完美的天使,像一朵天然的人性之花,给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但美是悲哀的,克罗德的迫害、法比斯的玩弄,贵族小组肆无忌惮的评头品足,昏庸法官的判决,甘果瓦的庸俗市侩,一般民众的愚昧麻木,都对她构成打击。雨果在塑造这个美的化身后又为她安排了上绞刑架的命运,充满了理想与现实二律悖反的强烈痛苦。鲁迅说:/所谓悲剧就是把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0[5]351艾斯美拉达的悲剧使读者感到美被摧残的悲哀和苍凉。任何时候,纯粹的美都只能作为涓涓细流滋润良知尚未泯灭的心灵,使人体验到一种纯洁的感情;对于丧失人性的灵魂,美是无力的,它被粗暴占有和蹂躏的结局显得不可避免。象艾丝美拉达这样纯粹天然的人不仅在当时的法国,甚至在有私欲的社会里都不可能不受到伤害。雨果关于美的理想的失落深藏着人类社会的不幸。
二、人性的悲哀
十八世纪浪漫主义兴起时期流行过一种臆想,认为自然状态是人类本性的真正状态,把原始状态当作一幅描绘人类真正状态的淳朴的尼德兰图画。[6]9人们希望看到这样的形象,于是在浪漫主义文学中出现了一些自然状态的人物,艾丝美拉达就是其中之一。
雨果塑造艾丝美拉达时倾注了他对于完美人性的全部理想,符合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状态的人的期望。艾丝美拉达从外貌到内心都美好纯洁得无与伦比,丝毫没有受世俗的污染,是一个真正的自然人。她完美的容貌是造物的精品,她对邪恶欺骗全然无知,她在日光下为受鞭笞曝晒的、劫持过她的加西莫多送水喝,为救落难诗人甘果瓦挺身而出答应与之结婚,对侍卫长法比斯忠贞不渝以生命投入的爱,以及宁死不屈于副主教克洛德的利诱等一系列行为,表明她有一颗纯洁、善良和坚贞的心。爱斯美拉达是完美的化身,与其说她是一个女人,不如说是雨果按其人性理想造出来的一朵天然的人性之花,是一个优美的幻觉。艾丝美拉达之所以受我们喜爱,一方面由于她代表我们失去的童年,失去的那种纯洁天真的自然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她寄托了我们的理想,即通过文化教养和审美教育又回归自然,因此喜爱中又带有一种崇高的情绪。
艾丝美拉达作为一个自然人,虽然与自然存在感性的和谐,但她更像人类文明社会前的蛮人,认识世界时必然带有其无知肤浅的一面。/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0,/这种关系通过感性的形式,作为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表现出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说来成为自然界,或者自然界在何种程度上成
论5巴黎圣母院6的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