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从中年级开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

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还是答得不尽人意。

有的教师干脆让学生把每篇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全背下来,但在考试时又很少能碰上原题,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

其实教给学生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粗略的总结了一下,小学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联系上下文是理解句子含义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含义深刻的句子一般是在事件或情节的推进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引起读者思考,引发读者感悟。

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品读,句子含义便会迎刃而解。

例如在教学《中彩那天》一文时,课文一开始就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学生初读这句话,有些似懂非懂,即便心里明白,也难以表达。

这时,只要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父亲用诚实,用信用失去了什么,换来了什么?一个紧扣文章中主题的句子就如此迎刃而解,化难为易了。

二、抓重点词理解句子
题有题眼,文有文眼,句子也有句眼,句子的句眼就是重点词。

抓住了重点词就抓住了一个句子的命脉,理解了重点词就理解了该句子的全部。

例如在《永生的眼睛》一课中有这样一句父亲说过的话:“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该多么美妙!”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提示:父亲这样做“美妙”吗?为什么说是“美妙”的?教学时这样直奔重点词“美妙”。

不仅可以理解句子,还能加深对父亲的认识,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所有的“美妙”都是由谁赐予的?是父亲。

让父亲的形象在"美妙"一词中得到升华。

如:《草虫的村落》文中的一句:“甲虫音乐家门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我就引导学生从“灵泉”、“音韵”、“只有……才”这几个关键词来理解。

作者把甲虫振着翅膀的生音比喻成“灵泉”、“音韵”。

他觉得甲虫的叫声仿佛是从山涧流出来的美妙的泉水声,这声音像一首曲子,既动听又有自己的韵味,从关联词“只有……才”体会到作者有着非常独特的感受。

因此,词语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关键词语的理解,往往是理解一个句子的“金钥匙”。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来理解句子
中年级的课文中一些句子已经比较深奥,如果光去钻字眼很难把握句子的准确含义,即便能“挤”出来一点,也让句子的含义显得空洞而苍白。

所以,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理解句子可以由浅入深,层层剥茧。

如《永生的眼睛》中还有这样一句父亲的话“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亡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句中所描述的,学生并没有亲身经历,更没有在身边见过,或许听说过一些,但也无法真正理解这种做法。

所以学生在理解这句话之前,老师可安排一个学生曾经怎样去帮助过别人的小采访。

然后总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给予别人的或许是一份安慰,一份财物,一份搀扶等。

但对自己的身体却是毫发未伤啊!如果要拿出你身体的一部分去挽救、延续别人的生命,你愿意吗?这样学生的内心就会荡起一层层涟漪,产生一种激烈的思想矛盾和斗争。

在这种矛盾与斗争的过程中,父亲的说法和做法就会在学生的内心得到内化。

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和感受到父亲的无私和伟大。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就是启发学生在已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起联系,将自己未知的知识和平时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理解新知。

例如:《鸟的天堂》一课中有描写大榕树的一句话:“大榕树的枝干不计其数,枝上又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面,有的又伸进泥土里。

”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这样的大榕树,但是他们见过很多别的树。

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这棵大榕树,就是比我们平常所见的树枝、树干多得多,树根是枝上又生根。

把这些与课文中的句子联系起来,就会发觉:榕树的枝干“不计其数”是因为它生了“不计其数”的根。

这样,把已有的对树的印象与课文中写大榕树的句子联系起来,就想象出了大榕树的样子,读懂了句子。

理解了这个句子,对理解鸟的天堂就有了更大的作用。

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来理解
课文中有些句子,如写景写场面的,一般可以通过想象,联系生活中、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情景去理解。

在四年级《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中“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多银灰色的花。

”一句,只要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句中的情景,就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们还可联想到电影、电视中的类似的镜头,脑海里马上绘制出一幅美妙的图画来,从而自然地进入到句子所示的意境中去。

五、链接选文的相关资料拓展句子含义
了解作者,了解他写作的初衷、写作的背景,会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语言文字背后的讯息。

例如《生命生命》一文中“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今天,我们的施慧敏老师通过链接作者杏林子的生平资料,让学生理解这样一位饱受病魔摧残的女子,是在用自己所遭受的身体苦难来体验生命的礼赞,是在用手中的笔来讴歌生命的美好。

只有她才能从“飞蛾绝境求生”、“瓜苗困境生长”、“静听心跳”这样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总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还要进行长期的训练。

这样学生在读到一句话时,才能迅速判断使用何种方法去感悟理解。

二)指导学生“多想想为什么”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多想想为什么”就是让学生在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的时候,多想想为什么,开动脑筋,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学会理解句子,真正成为学习的理解能手。

例如:《虎口藏室》中写道:“威廉叔叔简直惊呆了,连连摇着头,高兴地说:“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要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必须指导学生想一想:威廉叔叔为什么惊呆了?他为什么高兴得夸奖了纳塔莉,但又为什么连连摇头呢?这样思考下去,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到:威廉叔叔觉得纳塔莉小小年纪居然能够想出这么巧妙的调包计,把胶卷保存下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让学生理解了这个句子,就让学生对纳塔莉更加佩服,并勇于学习她那种机智勇敢的品质,课文的教学目标就基本完成了。

一、抓住关键,精心引导,力透纸背巧理解
所谓“关键词语”,即文中对表述内容、表达中心起决定作用的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

(一)置换角色,对比解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周晔与他的伯父在谈读书时,周晔将水浒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张冠李戴,鲁迅先生就说了一句:“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是一句比较委婉的批评语,言简意丰,表面在说自己的记性好,实则是鲁迅先生在批评周晔读书太马虎,但为了不伤孩子的自尊心,他故意这样说。

在理解这句话时,我迂回进入,从周晔的读书态度入手。

当学生找到了写周晔读书态度的句子时,我先引导学生抓住“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这两个关键词,读懂周晔的读书态度。

然后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师:假如你是鲁迅先生,听了周晔张冠李戴的讲述,你会怎么说?
生1:你怎么这样读书!一点都不认真。

生2:你呀,读书太马虎了。

生3:读书一定要认真、仔细,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那鲁迅先生怎么说的呢?
生齐:“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师: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生1(刚才第一个回答的学生):鲁迅先生话里的意思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只是他是很委婉地告诉周晔读书不够认真,不像我直接批评。

他说的是小孩子能接受的话,不伤孩子的自尊心。

生2:鲁迅先生讲话很有
水平。

生3:这样说很容易让孩子接受。

(二)适时补白,力透纸背
在小学语文文本中,词句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巧妙地抓住关健词句来补白,以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让学生理解鲈鱼又大又美而且来之不易,以致“我”对实践起来很难,那父亲实践起来容易吗?让学生找出句子体现父亲实践起来不容易后,进行了补白训练:
出示句子,读句子。

抓住关键词语“盯着”、“看了好一会儿”体会。

父亲“盯着”、“看了好一会儿”,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提示学生联系上下文,站在一位父亲的角度上思考。

通过补白训练,我让学生自己总结:父亲也经历道德实践的考验,放还是不放?最终,作为一位父亲的责任使他战胜了私欲。

这样的补白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含金量。

在不经意间,通过抓住关健词句有效补白突破了难点,在文本的情感点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文中描写的人物传情达意,从而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升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本的主旨,最终实现了育人的目标。

(三)展开想象,升华主题
语文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课堂上才能焕发出更绚丽的色彩,展示出更有活力的生命。

《触摸春天》中安静是一位盲童,她的世界是黑暗的。

可书中却说“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这是学生无法理解的。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拢住─放飞”片断,然后抓住“拢住、张望、放飞”等关键词展开画面想象:师:这是一条怎样的弧线呢?她仿佛张望到什么?
生:安静张望着,她仿佛看到了蝴蝶翩翩的舞姿。

生:她仿佛看到了蝴蝶飞翔的快乐。

生:安静张望着,这条弧线化成优美的诗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悠悠回荡。

师:这优美的诗行在安静心中、在你我心中,像一股清泉静静流淌,你觉得此时此刻她放飞的仅仅是蝴蝶吗?
生:她放飞是光明。

生:她放飞是幸福和快乐。

生:她放飞是希望。

师:你觉得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
生:安静是个善良、纯洁的女孩。

生:安静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女孩。

生:安静是一个热爱生活、永不放弃的女孩。

最后老师安排一组换人称的方法升华主题,安静有生活的权利,她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作者呢?蝴蝶呢?乃至我们身边的事例等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教学也推向了高潮。

二、瞻前顾后,综观上下,联系纵横推理解
任何一篇文章的内容前后都有紧密的联系,文中的任何一句话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于文章之中。

一定的语句有其固定的句法意义,但一旦依附于具体的语言活动后,就产生了生动的情境意义,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

因此,理解句意应瞻前顾后,综观上下,这既是理解句意较普遍的方法,也应看作理解句意最基本的原则。

(一)反客为主,联系课文内容
如在教学《中彩那天》一文时,课文一开始就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学生初读这句话,有些似懂非懂,即便心里明白,也难以表达。

这时,只要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父亲用诚实,用信用失去了什么,换来了什么?一个紧扣文章中主题的句子就如此应刃而解,化难为易了。

(二)环环相接,紧扣文章主旨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中心思想是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全文围绕这一主旨来写,此文中的重要句子无一不是体现了这一主旨,比如,“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一句说的是朝
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用反问的语气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

课文最后一段“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心声,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情厚谊。

只要学生从“中朝军民的深情厚谊”入手来理解该文中的重要句子,都能八九不离十了。

(三)情系人物,穿透品质精神
如《金色的鱼钩》一课中,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老班长的品格。

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

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

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有着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芒万丈。

三、拓展资料,追根溯源,加深感受助理解
文以载道,写文章就是在表达思想。

每位作者都在通过一行行有生命的文字,尤其那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向我们传递着自己的思想和志趣。

那么,行走于文字之间,了解作者,了解他写作的初衷、写作的背景,会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语言文字背后的讯息,深入探求作者的内心感受,体会作者丰富深沉的情感。

(一)铺陈背景,朗读体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笑谈‘碰壁’”这个故事主要抓住人物的对话展开的。

里面那句“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是一个难点。

一开始,我即让学生先自由读,再分角色读,当第一组学生读完后,让其他学生评价;评价完后请评价的同学继续读。

第二次读时,那女孩子把周晔的语气读得惟妙惟肖。

师:你刚才读得真好,不过,你听懂了鲁迅先生的话了吗?
生1(读周晔话的女生):听懂了。

师:什么意思?生1:他经常碰壁把鼻子碰扁了。

生2:我感觉他是碰到困难跌倒了。

师:补充相关背景
生3:“黑洞洞”指社会十分黑暗。

生4:“碰壁”指鲁迅先生被反动派暗杀。

师:暗杀倒不至于,毕竟鲁迅先生是一名人,国民党反动派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当时鲁迅先生的书店被查封,他写的书被禁止出售,时刻有人监视着他的行动。

可以说,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

其实受迫害的不止鲁迅先生一个人,那个时期像鲁迅先生那样的进步人土都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

连起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多人阐述了自己的理解。

(二)厘清意图,深入探究
《生命生命》一文中“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是作者杏林子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几件小事中,获得的生命启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和豁达,表达了杏林子对生命意义的郑重思考和她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样的文字究竟出自一位怎样的作者笔下,她为何在如此平凡的小事中能获得生命的启迪,进而发出生命的宣言?笔者细细思考,尝试在如下品读处链接:
在感悟“飞蛾求生”事例后,提出问题,作者为何会对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发出如此震撼和慨叹?——链接杏林子的病痛资料,感受作者从绝境中求生的飞蛾身上寻找力量,不断地鼓舞自己。

在感悟“瓜苗生长”事例后,再次追问,作者为何会对小瓜苗的生长如此震撼和慨叹?请学生结合杏林子的处境谈谈,感受她不怨天尤人,不向命运屈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阅读“静听心跳”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时,链接杏林子的写作成就,诠释她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

启迪学生追求生命的更高境界!
如此的阅读感悟,不仅引导学生沉潜在作者的语言文字中,还透过文字看到了背后的那个人、那颗心。

这样就真正读懂了课文,读懂了作者想要言说的意旨。

(二)链接原文,重锤敲击
作家的作品在选入教材时,编者因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篇幅的长短等原因,会不同程度地将文本进行删改。

所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本准确、短小、精炼。

但有时这恰恰是我们深入解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语句时遇阻的原因之一。

因为没有原文当时的具体情境,学生读这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就会浅尝辄止,难以感同身受。

这时,就很有必要链接原文,引导学生进入到彼情彼景中,去理解感受,深入体会这些语句的准确内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

”这句话是作者肖复兴在叶老家做客,叶老和他交谈后的真切感受。

为了理解这句话,我这样引导:
师:同学们,当时他们见面时谈了些什么?
生:叶老和我探讨如何写文章。

生:叶老告诉我做人的一些道理。

生:叶老会给我看他的一些文章。

师:链接原文语段。

生:叶老像一位邻家老爷爷一样早已在院中等候,非常亲切地与”我”交谈时,不谈写作,更没有传授文学创作的秘诀。

而是询问“我”各科学习成绩、鼓励“我”多读各科书籍。

生:叶老并没有把我当孩子,而是像会见大人一样握手、问候,像老朋友!消除了我原先的紧张。

生:叶老的关切、期望、教诲,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

这就是“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

很多语句的感悟和理解,都可以链接原文语段,许多疑问都能迎刃而解。

四、链接生活,陌熟碰撞,读出意义促理解
在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时,如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获取在头脑中积累的具体现象经验链接,及时打通陌生化与熟知世界的通道,必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

如《钓鱼的启示》中有这样一句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这句话比较难懂,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师:是啊,当他一次次面临道德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的话。

我们来读一读父亲的话。

生:齐读。

师: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道德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放了大鲈鱼就是对的,不放,就不对,但是真正让他放的时候,他却不舍得了。

生:有一次,老师多给了我分数,我一看很高兴,终于比同桌高了,但是当我仔细再看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错误,老师没有扣分。

我就想若是给老师看了,我的分数就比同桌少了,可是不给老师看,就不诚实了,我很矛盾。

但是,我想起了老师平时教育我的话,就给老师看了。

生:我有一次,借了同学的橡皮,我看到他的橡皮很好,就自己留下了,不想还给他了。

师: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
生:知道。

师:尽管知道,但是看到那么漂亮的橡皮,还是不想还给同学。

生:也就是说的时候很简单,做的时候就不舍得了,就很难了。

生:……
总之,理解句子深刻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句子本身的特点,反复吟诵体会,因势利导,做到心中有数,再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点拨,才能让学生有“拨开云雾见晴日”的惊喜体验。

学生在课内掌握了方法,到课外就不成问题了。

语文课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体会的过程,更是细细品读作者思想内涵的过程。

通过眷注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精髓,深入理解课文的别样境界,同时也能使教师本身受益,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之前学生应该有哪些知识的储备
如何引导小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拿到一篇新课文,首先,要学生应该通读全文,知道文章的大致内容,并标出自然段序号,以及简单的类型,比如让孩子知道这是写景的,写事的,还是写人的。

小学阶段,写事的文比较多。

让孩子从小掌握文章的题材内容分类,我觉得是有好处的。

通晓全篇后,应该让学生根据课后的生字情况,画出文中的生词,这些生词包括生字组成的词,也有文中你认为很重要的词以及你很喜欢的词。

可以把它们摘出来,写一写,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词的意思。

格外加深一下印象。

在此基础上,在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时由字到词再到句,只有把字词理解透了才能进一步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句。

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是阅读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绝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二是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要有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这一能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