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PPT课件
合集下载
《院感相关知识》ppt课件

管理要求
制定严格的隔离区域管理制度,包括人员进 出管理、物品传递管离条件和后续处理流程
解除隔离条件
患者经过治疗且症状消失,连续两次病原学检测阴性, 且达到规定的隔离时间后,可解除隔离。
后续处理流程
解除隔离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同时对 隔离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确保环境安全。
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和病 原体不同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 疼痛、局部红肿等。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是否 为医院感染。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
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执行消毒隔 离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喹诺酮类
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和拓扑 异构酶Ⅳ,阻碍DNA复制而导致 细菌死亡,如环丙沙星、左氧氟
沙星等。
临床合理应用指导原则解读
01
严格掌握适应症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及患者生理、病理情况选用抗菌药物。
02
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优先选用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药物,避免滥用和浪费。
0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个人防护装备选择依据及穿戴方法
选择依据
根据隔离技术实施场景和病原体特性,选择 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 服、护目镜等。
穿戴方法
遵循正确的穿戴顺序,确保个人防护装备紧 密贴合、无缝隙,避免病原体侵入。
隔离区域设置和管理要求
隔离区域设置
设立明确的隔离区域,包括污染区、半污染 区和清洁区,并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
控制策略
一旦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患者、 加强消毒、追踪感染源、评估和改进医疗流程等,以防止感染 的进一步传播。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PPT课件

03
新生儿经胎盘 获得(出生后 48小时内发病) 的感染,如单 纯疱疹、弓形 体病、 水痘 等。
04
患者原有的慢 性感染在医院 内急性发作。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基础,在入院48h后出现急 性发作,是否是医院感染?是Biblioteka 慢性炎症≠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定义不统一。病原体未清除,持续存在并排出体外
多久是慢性?是否有症状?
点医
击 此
院
处 添
感
加染
副 标
的
题诊
断
标
准
一.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 绝大多数非法定传染病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无明确潜伏 期
○ 入院,哪个医院? ○ 对转院病人,在外院获得的医院感染,也是医院感染,需在调查表中注明
为“外院”。
2.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 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
说明: 1又.出入现院新时的有非经污血染液菌培,养或证医实院的败败血血症症过,程在中入又院出后现血新液的培非养污
染2凝.菌固血,酶液均阴培属性养另葡分一萄离次球出医菌常院、见感丙皮染酸肤败杆菌血菌,症等如。,类需白不喉同杆时菌间、采肠血杆,菌有、
两次或多次培养阳性。
输液反应是否是医院感染?
01
6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除,为热原反应,不是
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 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临床诊断】符合下列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 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1. 发热。 2. 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3. 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 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 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 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PPT课件

01
定义诊断标准
明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等方面
的综合判断。
02
诊断流程
制定规范的诊断流程,确保医生能够准 确、迅速地诊断医院感染,并及时采取
有效的治疗措施。
感染部位的诊断标准
肺部感染
发热、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等临床症 状,肺部出现湿罗 音,胸部X线检查 有炎症性改变。
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包括接触传播、血液传播 和呼吸道传播。
02
医院感染诊断标 准
临床诊断标准
标准依据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是根据临床 症状、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
调查综合判断。
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 腹痛、腹泻等症状。
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常规、尿常 规、血培养等,以确定病原体。
确定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分 类
01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内获得并在出院 后发生的感染。
02
分类标准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社 区获得性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
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 期间和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感染途径
健康宣教
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医院感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他们 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制度
在接触患者前后需进行洗手消毒, 对诊疗器具、医疗设备进行定时 清洁与消毒,保证无菌环境,降
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减少患者留院时间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院感 染的风险。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 理应用
04
定义诊断标准
明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等方面
的综合判断。
02
诊断流程
制定规范的诊断流程,确保医生能够准 确、迅速地诊断医院感染,并及时采取
有效的治疗措施。
感染部位的诊断标准
肺部感染
发热、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等临床症 状,肺部出现湿罗 音,胸部X线检查 有炎症性改变。
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包括接触传播、血液传播 和呼吸道传播。
02
医院感染诊断标 准
临床诊断标准
标准依据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是根据临床 症状、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
调查综合判断。
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 腹痛、腹泻等症状。
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常规、尿常 规、血培养等,以确定病原体。
确定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分 类
01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内获得并在出院 后发生的感染。
02
分类标准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社 区获得性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
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 期间和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感染途径
健康宣教
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医院感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他们 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制度
在接触患者前后需进行洗手消毒, 对诊疗器具、医疗设备进行定时 清洁与消毒,保证无菌环境,降
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减少患者留院时间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院感 染的风险。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 理应用
04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ppt课件

医院感染诊断
医院感染定义及诊断原则
.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 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 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
WHO的医院感染定义
病人在医院获得不同于入院原因的感染, 感染发生在医院或其他卫生保健机构,此 感染在入院时尚未发生,也不处于潜伏期, 包括在医院获得出院后才显示的感染。医 疗机构中工作人员的职业性感染也属于医 院获得性感染。探视和陪护者在医院或其 他卫生保健机构获得的感染也是医院感染。
※尿培养霉菌阳性,但无临床症状,不算 医院感染。但重新送检尿标本,连续两次 以上培养阳性应诊断。
※ 尿中培养出L型细菌,只算一次感染。
.
(六)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和器官感染。无植入物手术,感染发生于术后 30天内;有植入物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 人造血管、人工关节等)术后一年内发生与手 术有关的深部软组织或器官的感染。 手术切口自然裂开常见原因:技术问题、腹压 增高、脂肪液化、感染。
§ 限于入院48小时后或有宫腔侵袭性操作 者。
§ 自然分娩24小时后出院一周内发生者。
.
3、子宫内膜炎:发热或寒颤、下腹痛或压 痛,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恶露有臭味。刮 宫内膜病理检查证实或分泌物细菌培养 (+)。 说明:
§ 入院时病人无羊水感染,羊膜破裂时间 不超过48小时。
u
※ 胸部肿瘤接受放疗的患者,放疗1—2 月内,在放疗范围的正常组织可发生放 射性损伤,表现炎性反应,称放射性肺 炎,不算医院感染。
.
3、胸膜腔感染:
§临床表现:发热,胸痛。 §胸水常规:外观呈脓性(渗出液);白 细胞计数≥1000×106/L。 §胸水细菌培养或涂片可见细菌。
医院感染定义及诊断原则
.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 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 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
WHO的医院感染定义
病人在医院获得不同于入院原因的感染, 感染发生在医院或其他卫生保健机构,此 感染在入院时尚未发生,也不处于潜伏期, 包括在医院获得出院后才显示的感染。医 疗机构中工作人员的职业性感染也属于医 院获得性感染。探视和陪护者在医院或其 他卫生保健机构获得的感染也是医院感染。
※尿培养霉菌阳性,但无临床症状,不算 医院感染。但重新送检尿标本,连续两次 以上培养阳性应诊断。
※ 尿中培养出L型细菌,只算一次感染。
.
(六)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和器官感染。无植入物手术,感染发生于术后 30天内;有植入物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 人造血管、人工关节等)术后一年内发生与手 术有关的深部软组织或器官的感染。 手术切口自然裂开常见原因:技术问题、腹压 增高、脂肪液化、感染。
§ 限于入院48小时后或有宫腔侵袭性操作 者。
§ 自然分娩24小时后出院一周内发生者。
.
3、子宫内膜炎:发热或寒颤、下腹痛或压 痛,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恶露有臭味。刮 宫内膜病理检查证实或分泌物细菌培养 (+)。 说明:
§ 入院时病人无羊水感染,羊膜破裂时间 不超过48小时。
u
※ 胸部肿瘤接受放疗的患者,放疗1—2 月内,在放疗范围的正常组织可发生放 射性损伤,表现炎性反应,称放射性肺 炎,不算医院感染。
.
3、胸膜腔感染:
§临床表现:发热,胸痛。 §胸水常规:外观呈脓性(渗出液);白 细胞计数≥1000×106/L。 §胸水细菌培养或涂片可见细菌。
医院感染图文ppt课件

监测:定期对医院进行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感染源 报告:一旦发现感染源,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采取措施控制感染源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实现全面、及时、准确的监测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规范消毒流程,确 保每个环节都得到 有效执行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 行检测和评估,确 保符合卫生标准
加强清洁消毒 工作,保持环
境卫生。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监测方法:定 期检查、监测
和记录
报告制度:及 时上报、分析、
反馈和总结
监测与报告的 意义:及时发 现和控制医院 感染、保障患 者安全和医疗
质量
监测与报告的 流程:从临床 医生到院感科 再到医疗管理 部门的完整流
程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与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加强 血液制品的检测 和管理,推广使 用安全注射器等 措施
案例三:呼吸系统感染
介绍:呼吸系统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为常 见的类型之一
原因:多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 抗生素、医院环境不卫生等因素引起
案例:一位老年患者因肺部感染入住医院, 由于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细菌在肺部滋 生,最终引发了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水和食物传播:水和食物传播是医院感染的潜在传播途径 共同媒介物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是医院感染的另一种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患者因素
医护人员因素
环境因素
病原体因素
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老年人
和系统性
社会参与:加 强社会监督和 公众教育,提 高公众对医院 感染防控工作 的认识和重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规范消毒流程,确 保每个环节都得到 有效执行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 行检测和评估,确 保符合卫生标准
加强清洁消毒 工作,保持环
境卫生。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监测方法:定 期检查、监测
和记录
报告制度:及 时上报、分析、
反馈和总结
监测与报告的 意义:及时发 现和控制医院 感染、保障患 者安全和医疗
质量
监测与报告的 流程:从临床 医生到院感科 再到医疗管理 部门的完整流
程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与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加强 血液制品的检测 和管理,推广使 用安全注射器等 措施
案例三:呼吸系统感染
介绍:呼吸系统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为常 见的类型之一
原因:多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 抗生素、医院环境不卫生等因素引起
案例:一位老年患者因肺部感染入住医院, 由于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细菌在肺部滋 生,最终引发了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水和食物传播:水和食物传播是医院感染的潜在传播途径 共同媒介物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是医院感染的另一种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患者因素
医护人员因素
环境因素
病原体因素
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老年人
和系统性
社会参与:加 强社会监督和 公众教育,提 高公众对医院 感染防控工作 的认识和重视
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医 院感染、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病原体来源广泛,包括环境中的病原体、患者自身的菌群以及医护人员或其他患 者携带的病原体等。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力等)、医源性因素(如医疗操作、侵 入性检查和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等)以及医院环境因素(如建筑布局、消毒隔离 制度执行不力等)。
05
手卫生与职业防护策略
手卫生规范执行及监督检查
手卫生规范
详细解读手卫生规范,包 括洗手的时机、方法、用 品选择等。
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手卫生监督检查机制 ,定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 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
宣传教育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 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 技能水平。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提高患者免疫力等。
重要性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引发医疗 纠纷和医疗事故。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 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02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
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职业暴露风险评估
对医务人员可能面临的职业暴露 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生物、化学
、物理等方面。
防护措施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 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用品、接
种疫苗等。
应急处理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医务人员 发生职业暴露后进行及时处理和
追踪。
患者安全目标实现途径探讨
患者安全目标
明确患者安全目标,如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 。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医 院感染、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病原体来源广泛,包括环境中的病原体、患者自身的菌群以及医护人员或其他患 者携带的病原体等。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力等)、医源性因素(如医疗操作、侵 入性检查和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等)以及医院环境因素(如建筑布局、消毒隔离 制度执行不力等)。
05
手卫生与职业防护策略
手卫生规范执行及监督检查
手卫生规范
详细解读手卫生规范,包 括洗手的时机、方法、用 品选择等。
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手卫生监督检查机制 ,定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 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
宣传教育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 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 技能水平。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提高患者免疫力等。
重要性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引发医疗 纠纷和医疗事故。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 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02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
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职业暴露风险评估
对医务人员可能面临的职业暴露 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生物、化学
、物理等方面。
防护措施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 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用品、接
种疫苗等。
应急处理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医务人员 发生职业暴露后进行及时处理和
追踪。
患者安全目标实现途径探讨
患者安全目标
明确患者安全目标,如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 。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ppt课件

否
达到灭菌温度
灭菌效果不可靠 灭菌效果可靠
化学监测法
原理:指示管内的化学物质(指示卡)在一定的 温度下,持续一定的时间将会变色。
放于物品包中央 灭 菌
取出指示管(卡)
判断是否达到灭菌
生物测试法
特点:为最可靠的监测法
原理:利用对热耐受力较 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 菌芽孢作为指示剂,制成 菌纸片及芽孢指示管。
施 • 未做好清洁、消毒、灭菌----严格按照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医院感染 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技术 隔离技术
第一节 医院感染
一、概述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概述
医院内感染 • HAI--医院获得性感染
• 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在医院内 获得感染并出现症状。
类型
按照目的
传染性隔 离
对象
保护性隔 离
目的
传染性 传染患者和带菌者 保护性 免疫力极低的人群
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 会,便于污染物的集 中消毒和处理 隔绝病原微生物与病 人接触使其免受感染
(二)隔离区域的划分
1.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 其他公共场所
2.距相邻病区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第三节 无菌技术
一、概述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概述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 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 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 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物品:通过物理或化学 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一、概述
无菌区:是经灭菌处理 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 菌处理,或经过灭菌 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院内感染知识培训ppt课件

辐射消毒灭菌法
包括紫外线、红外线等,主要通过 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使其失 去繁殖能力而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包括气体熏蒸法、液体浸泡法等, 主要通过化学药剂使微生物的酶系 统失去活性,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 目的。
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根据所选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按照规 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消毒灭 菌的效果。
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 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液感染等; 根据病原体种类可分为细菌感染、病毒 感染、真菌感染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病原体传播、宿主易感性 增加、医疗操作及环境因素等。
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 下、侵入性操作、长期卧床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03
手卫生与无菌操作规 范
手卫生重要性及指征
手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最基本、 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可以显著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手卫生指征包括直接接触患者 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 后、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后 等
六步洗手法操作流程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 揉搓
头孢菌素类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 素酶等特点,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 尿生殖道等感染。
氨基糖苷类
主要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革兰 氏阴性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大环内酯类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抗 菌作用,对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 病原体有较好疗效。
合理使用原则与策略
明确指征
剂量与疗程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交换进行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 换进行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PPT课件

3、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的监督监测
4、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5、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和管理,认真做好消毒灭菌和隔离等工作
6、严格探视制度和陪护制度
7、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
8、及时总结和反馈临床上分离的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的敏感性
9、加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
2.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3.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经胎盘获得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XXX中心医院
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措施
1、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2、切断感染途径
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人群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收治新病人,有条件时可对易感病人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技术。
4、发现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除上述措施外,应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原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生新的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lick here to enter your text and change the color or size of the text. Insert the data text icon, change the picture, and have a good time.contents
4、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5、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和管理,认真做好消毒灭菌和隔离等工作
6、严格探视制度和陪护制度
7、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
8、及时总结和反馈临床上分离的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的敏感性
9、加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
2.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3.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经胎盘获得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XXX中心医院
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措施
1、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2、切断感染途径
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人群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收治新病人,有条件时可对易感病人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技术。
4、发现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除上述措施外,应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原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生新的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lick here to enter your text and change the color or size of the text. Insert the data text icon, change the picture, and have a good time.contents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ppt课件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卡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病人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入院诊断:
感染日期: 年 月 日 感染诊断: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诊断:
1. 掌心对掌心搓揉 2. 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 3. 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
. 双手互握搓揉手指 5.拇指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谢谢!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有
清洁、消毒、灭菌 隔离技术 无菌技术操作 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
手卫生与感染控制
手卫生是控制感染扩散最好的方法之一,在你的日常工作中,应该在恰当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手卫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如果你不做,你将把感染传播给病人、你的同事、你的家人和朋友。
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1.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环境。 2.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本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
三、输血相关感染
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型等)、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病等。 临床诊断: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 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三、器官(或腔隙)感染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病人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入院诊断:
感染日期: 年 月 日 感染诊断: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诊断:
1. 掌心对掌心搓揉 2. 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 3. 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
. 双手互握搓揉手指 5.拇指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谢谢!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有
清洁、消毒、灭菌 隔离技术 无菌技术操作 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
手卫生与感染控制
手卫生是控制感染扩散最好的方法之一,在你的日常工作中,应该在恰当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手卫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如果你不做,你将把感染传播给病人、你的同事、你的家人和朋友。
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1.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环境。 2.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本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
三、输血相关感染
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型等)、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病等。 临床诊断: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 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三、器官(或腔隙)感染
医院感染图文ppt课件

检验控制措施的有效 性;
评估内容
包括感染率、感染部 位、病原体类型等;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
评估流程
从数据收集到统计分 析、结果解释与反馈 等环节;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 和优化控制措施,提 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
05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例及 处理措施
产褥感染
总结词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 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
身感染。
详细描述
产褥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疼 痛、异常阴道分泌物等,可能引发 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严重并发症 。
处理措施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及时诊断并采 取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等。
外科伤口感染
01
02
03
总结词
外科伤口感染是指手术后 手术部位出现的感染。
详细描述
外科伤口感染的症状包括 手术部位红肿、疼痛、流 脓等,可能影响伤口愈合 ,甚至导致全身感染。
医院感染图文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07
目 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例及处理措施 • 医院感染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 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感染者在讲话、呼吸、咳嗽等活动时,会产生带有病原体的飞沫,易造成病原 体传播。
空气尘埃传播
感染者使用呼吸机、雾化器等设备时,会产生带有病原体的气溶胶,易造成病 原体传播。
共同媒介物传播
水源传播
医院水源被污染,如共用浴池、游泳池等,易造成病原体传 播。
评估内容
包括感染率、感染部 位、病原体类型等;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
评估流程
从数据收集到统计分 析、结果解释与反馈 等环节;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 和优化控制措施,提 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
05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例及 处理措施
产褥感染
总结词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 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
身感染。
详细描述
产褥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疼 痛、异常阴道分泌物等,可能引发 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严重并发症 。
处理措施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及时诊断并采 取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等。
外科伤口感染
01
02
03
总结词
外科伤口感染是指手术后 手术部位出现的感染。
详细描述
外科伤口感染的症状包括 手术部位红肿、疼痛、流 脓等,可能影响伤口愈合 ,甚至导致全身感染。
医院感染图文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07
目 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例及处理措施 • 医院感染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 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感染者在讲话、呼吸、咳嗽等活动时,会产生带有病原体的飞沫,易造成病原 体传播。
空气尘埃传播
感染者使用呼吸机、雾化器等设备时,会产生带有病原体的气溶胶,易造成病 原体传播。
共同媒介物传播
水源传播
医院水源被污染,如共用浴池、游泳池等,易造成病原体传 播。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知识ppt课件

0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医院感染防控
水平。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01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通过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数据,评估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发现
和解决潜在问题。
02
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鼓励医务人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确保相关信息能够迅速传递和处
理。
03
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为预防接触传播,医护人员需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接触患者 和污染物后应立即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 保持手卫生,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等。
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携带者通过咳嗽、打喷嚏、谈话等方式 将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散播到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而导致的 传播。
为预防飞沫传播,医院应加强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患 者和家属在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掩住口鼻,避免直接 面对他人;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应保持一定距离,佩戴 口罩。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总结词
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增加,因此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详细描述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制定个性化的用药 方案。同时,应遵循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
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05
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共用注射器等途径导致的传播。
为预防血液传播,医护人员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消毒和防护规范,确保 使用的医疗器械和注射器等无菌;同时,避免共用注射器和其他可能接触血液的 器具。
其他传播途径
其他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传播、呼吸 道传播等。在医院中,患者之间的交 叉感染也可能发生,因此医院应加强 患者管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PPT课件

强化监督检查
加大对医院感染防控工 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确 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推动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 立医院感染监测和管理 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
率。
03
常见医院感染类型及案例 分析
呼吸道感染
医院获得性肺炎
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 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 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48小时后至拔管 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 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 类型。
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鼻炎、咽炎、喉炎等, 主要由病毒引起,也可由 细菌引起。
泌尿道感染
无症状性菌尿
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症状,可由症状性尿 感演变而来,或无急性尿路感染病史。
急性膀胱炎
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现排尿困难。
数据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医院 感染的发生、分布和影响因素,为制 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报告制度
建立定期报告和紧急报告制度,及时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院感染情况, 确保信息畅通。
持续改进策略
完善制度流程
不断修订和完善医院感 染相关制度和流程,确 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加强培训教育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知识 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 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青霉素类
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达到杀菌作用。
头孢菌素类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等特点,对多种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效。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主要作用于细菌体内的核糖体,抑制细菌蛋 白质合成。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
1)管理制 度:如健全清洁 卫生制度、消毒 灭菌制度、隔离 制度和医院感染 管理报告制度等。
2)监测制度: 包括对灭菌效果、 消毒剂使用效果、 一次性医疗器材 及常用器械的监 测;对感染高发 科室,如血透室、 手术室、分娩室、 重症监护室、换 药室等消毒卫生
• 2.病理因素
• 疾病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放疗、化疗、 皮质激素的应用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抑制;皮肤或黏膜损伤、局部 组织缺血、创伤等,均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诱发感染。 意识障碍也会引起医院感染,如昏迷病人因发生误吸而引起的吸入 性肺炎。
• 3.心理因素
• 个体的情绪、主观能动性、暗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其免疫功 能和抵抗力,如情绪乐观、心情愉快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 少感染机会。
2)消毒
•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清除或杀灭物体上除芽 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 物。
3)灭菌
•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杀灭物体上一切微生物, 包括细菌芽孢。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清洁、消毒、 灭菌
(一)物理消毒灭菌 法
(二)化学消毒灭菌 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2.光照消毒法 3.电离辐射灭菌法 4.微波消毒灭菌法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
(一)健全医院感染管 理组织
各级医院都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 机构,并成立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医 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的规 模设置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办公室,由专职人 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 科的指导下,各临床科室建立由科主任、护 士长、主治医师及护师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 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ppt课件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医院感染的成因 •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 控制医院感染的策略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前、院后发生的感 染。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感染的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发病率和死亡 率等,这些特征与病原体类型和发生 部位密切相关。
易感人群集中
医院内患者数量多,且多 为易感人群,如老年人、 儿童、身体虚弱者等。
医疗操作与设备
侵入性操作
如手术、插管、注射等, 容易使病原体进入体内, 引发感染。
医疗设备污染
医疗器械、手术器械、输 液器具等在使用过程中可 能受到污染,导致交叉感 染。
药物使用不当
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等, 可导致病原体耐药性的增 强,使感染更难控制。
患者自身因素
免疫力低下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 病原体。
基础疾病
患者患有慢性疾病或长期卧床不 起,容易发生感染。
不良生活习惯
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吸烟等不良 生活习惯,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03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提高手卫生意识
总结词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养成良好的 洗手习惯。
案例二
某儿童专科医院采用全院统一的消毒清洁标准, 并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监测,有效减少了儿童患 者发生感染的风险。
案例三
某肿瘤医院针对化疗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问题,采 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和预防性抗菌治疗,显著降 低了感措施一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感染源进行 隔离,对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
目录
• 引言 • 医院感染的成因 •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 控制医院感染的策略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前、院后发生的感 染。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感染的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发病率和死亡 率等,这些特征与病原体类型和发生 部位密切相关。
易感人群集中
医院内患者数量多,且多 为易感人群,如老年人、 儿童、身体虚弱者等。
医疗操作与设备
侵入性操作
如手术、插管、注射等, 容易使病原体进入体内, 引发感染。
医疗设备污染
医疗器械、手术器械、输 液器具等在使用过程中可 能受到污染,导致交叉感 染。
药物使用不当
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等, 可导致病原体耐药性的增 强,使感染更难控制。
患者自身因素
免疫力低下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 病原体。
基础疾病
患者患有慢性疾病或长期卧床不 起,容易发生感染。
不良生活习惯
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吸烟等不良 生活习惯,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03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提高手卫生意识
总结词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养成良好的 洗手习惯。
案例二
某儿童专科医院采用全院统一的消毒清洁标准, 并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监测,有效减少了儿童患 者发生感染的风险。
案例三
某肿瘤医院针对化疗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问题,采 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和预防性抗菌治疗,显著降 低了感措施一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感染源进行 隔离,对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ppt课件

血透丙肝暴发事件屡见报道
卫生部通报20名山西太原血透染丙肝事件 安徽霍山血透病人复检28人确认感染丙肝病毒 安徽安庆30余名血透病人感染丙肝病毒 安徽再现“丙肝事件” 寿县16人感染 透析期间14名病人患上丙肝,白银市医院成被告 无锡滨湖医院血透病人惊爆丙肝交叉感染 尿毒症病人血透治疗后染丙肝告医院索赔140万 大理州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57例 我们身边也有血透丙肝事件……
干手措施 × × × × √
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是:认真、规范地洗手 但要能够经常和适时的洗手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规范合理的洗手设备
什么时间洗手?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
回收、暂存、登记
专人回收,运送前应当称重(或记件)并双方(科室和回收人员)登记签字 黄色垃圾袋做到有效封口,并注明垃圾产生单位、数量 暂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科室和回收人员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登记本至少保存三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
1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无生命的环境是病原体的储存库!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内)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外)
院长、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科 护士长被撤销职务。
2009年又一件让人震惊的感染事件
医院感染知识PPT课件

隔离室要有隔离标志,限制人员出入。
四、医疗废物
(一)概念
医院废物:泛指医院所有需要丢弃、不能再利 用的废弃物,它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也 包括所有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指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 免疫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 CDC 1986
(二)医疗废物分类
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 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有持久抗菌活性; 作用快速; 与其他物品不产生拮抗性。
——利器盒
五、医务人员手卫生
手卫生相关术语 手卫生现状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一)、手卫生相关术语
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 称。
洗手:指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 皮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指用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
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
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废弃的血液、血清。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
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 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一般手卫生设施
洗手用水:流动水 水龙头:非手触式(重点部门) 清洁剂:肥皂(干燥)或皂液(容器洁净) 干手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手消毒剂
选择的手消毒剂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刺激性小、无伤害,护肤性能好; 包装应避免二次污染。
一般手卫生方法
洗手指征 洗手方法 注意事项 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
馆、生活服务区等。 中等危险区(半污染区):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 高危险区(污染区):如感染疾病科门诊、感染疾病科
四、医疗废物
(一)概念
医院废物:泛指医院所有需要丢弃、不能再利 用的废弃物,它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也 包括所有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指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 免疫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 CDC 1986
(二)医疗废物分类
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 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有持久抗菌活性; 作用快速; 与其他物品不产生拮抗性。
——利器盒
五、医务人员手卫生
手卫生相关术语 手卫生现状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一)、手卫生相关术语
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 称。
洗手:指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 皮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指用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
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
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废弃的血液、血清。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
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 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一般手卫生设施
洗手用水:流动水 水龙头:非手触式(重点部门) 清洁剂:肥皂(干燥)或皂液(容器洁净) 干手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手消毒剂
选择的手消毒剂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刺激性小、无伤害,护肤性能好; 包装应避免二次污染。
一般手卫生方法
洗手指征 洗手方法 注意事项 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
馆、生活服务区等。 中等危险区(半污染区):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 高危险区(污染区):如感染疾病科门诊、感染疾病科
医院感染PPT课件

医疗设备接触传播 2 。
医疗设备如手术器械、床铺等表面可能存在病原
微生物,患者或医护人员接触后可能引发感染。
3
医疗废物污染传播
医疗废物如未正确处理,可能会成为病原微生物
的载体,污染环境,进而引发医院感染。
医患间接触传播途径
医患接触方式
手卫生问题
医疗设备污染
医患接触是医院感染的主要 传播途径之一,包括面对面 的诊疗、护理操作等。
医院感染会使患者的免疫系 统受到影响,从而降低治疗 效果。
医院感染会导致患者需要更 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增加 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医院感染对医护人员的影响
医护人员健康威胁
医院感染可能对医护人员的 健康构成直接威胁,他们长 期处于高风险环境中,更容 易受到各类感染的侵袭。
工作压力增大
医院感染的发生使得医护人 员的工作压力显著增大,他 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 力来防止和控制感染,同时 处理患者的恐慌和焦虑。
09 医院感染管理的重 要性
05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 施
10 国内外医院感染控 制的最新进展
01 医院感染定义及分类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解析
1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过程中,由于
医院感染的分类
2
各种原因而发生的感染。这种感染不仅包括在医
医院感染主要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内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对医院感染进行防控,主要 包括严格的消毒程序、规范 的医疗操作、科学的防护措 施等,这些都是降低医院感 染率的重要手段。
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
医护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的 第一线,他们需要严格执行 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 装备、定期健康检查等,以 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环氧乙烷灭菌过程安全防范措施
环境安全
确保灭菌环境通风良好,避免环氧乙烷气体浓度过高导致中毒;在 灭菌过程中,严禁明火和静电等火源。
操作安全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环氧乙烷的性质和操作规程;在操 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环氧乙烷气体和液体。
废弃物处理
对于废弃的环氧乙烷包装物和残留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 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步洗手法操作流程演示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 搓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交换进行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 换进行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 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 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手套佩戴时机和更换频率要求
01泄物、伤口敷料等时应当戴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或空气消毒机等方式,杀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前需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 操作。
加强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
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洁度和无菌状态,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ICU患者护理中感染控制方法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对ICU病房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 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度。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因感染部位和病原体不同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局部红肿 热痛、功能障碍等。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判 断。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控制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
1.抗菌药物的选用依据 2.抗菌药物选用步骤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4.抗菌药物的用法 5.不良反应的防治
(二)对症治疗
治疗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抗菌药物的选用依据 ①病原菌:病原菌的种类、特点、部位、药敏与动态
变化等。 ②病情方面:感染部位,老年或小儿和基础疾病等。 ③抗菌药物方面:抗菌活性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如 吸收、分布与排泄特点,血药浓度高低,半衰期长短,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低,以及不良反应等。
2009 年,共有 70 名患者在霍山县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 治疗,其中,28 名患者诊断为丙肝感染者,其中 9 名 明确为入院透析前已感染丙肝,其余 19 名确定为与血 液透析有关的丙肝感染,是一起医院感染事件。调查 发现,该医院血液透析室的管理不规范。
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在医院内获得但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流行病学
易感性: 住院患者对条件致病菌和机会病原体的易感性较高
下列病人更易发生医院感染: ①所患疾病严重影响了机体的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功能;如恶
性肿瘤、糖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病、慢性阻塞性支气管肺 疾患和血液病 ②新生儿、婴幼儿和老年人 ③烧伤或创伤 ④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移植治疗、各种侵袭性操作、异物的植 入、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污染手术
全身感染
发病率占医院感染的5%,其中原发性败血症(原发感染病 灶不明显或由静脉输液、血管内检查及血液透析、静脉输入 污染的药物或血液者引起的败血症)约占半数,其他来源于 原发局部炎症或感染病灶。
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不同病原体和年龄有较大 差别,常见的表现为不规则寒战、高热达39~40℃以上,弛 张热型,中毒症状显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显著增高可达 15×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0.85~0.9以上,血培养有病原菌 生长。
胸膜腔感染
临床诊断: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
查白细胞计数 ≥1000×106/L。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胸水培养分离到病原菌。 2.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
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心瓣膜)的心内膜 炎
临床诊断 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将入院48小时后
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 感染,可以根据相应疾病的潜伏期推测是否为 医院感染。
(二)常见的感染部位和感染特点 1.肺部感染 2.尿路感染 3.消化道感染:主要有抗菌药物相关 性腹泻和胃肠炎 4.全身感染
呼吸系统
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
生的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
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细菌定植是指 各种微生物经常从不同环境 落到人体,并能在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断生长, 繁殖后代。但病人没有表现出感染的症状,一 般不需要抗感染治疗。
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并引起病理 变化。局部培养出病原微生物同时伴有感染症状, 需要抗感染治疗方可痊愈。
6.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7.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 等的感染;
8.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诊断
诊断依据 1.病原诊断 2.病情诊断 ①感染部位:原发灶、毒血症、败血症和迁徙性炎
症的部位 ②老年人、婴幼儿或新生儿 ③基础疾患种类、程度、治疗效果与现状 ④诊治措施及其影响
鉴别诊断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 皮肤黏膜开放性创口或分泌物中培养出细菌,但无 任何临床症状,为细菌定植;
2. 由物理性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 3.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 虫或水痘等;
4.全身感染的迁徙性病灶或原有的慢性感染 复发,不能证明确系医院内获得者;
原因可以解释:发热、新出现心脏杂音或杂音发生变化、 栓塞性改变、皮肤异常表现(如淤斑、出血、疼痛性皮 下肿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传导异常,并合并有 下列情况之一:
1.外科手术或病理组织学发现心脏赘生物。 2.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的证据。
心肌炎或心包炎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
医院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湖北医药学院第五临床学院 感染科 杨刚
近年来的一些医院感染事件
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某卫生 院的38名剖官产患者中,共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 经调查,该事件是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 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
输血相关感染
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巨 细胞病毒感染、疟疾、弓形体病等。
临床诊断 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 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 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 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 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
治疗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5.不良反应的防治
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较易发生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与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易引起菌群失调
治疗
(二)对症治疗 ①基础疾患的相应治疗 ②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和补充必要热量和营养 ③维护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呼吸与循环功能 ④有脓肿或炎性积液者应及时争取有效的引流
菌群失调。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为: ①急性严重感染、病原菌未明确前,暂时应用。 ②严重混合感染一种抗菌药不能兼顾时。如同时有细菌 和真菌感染,或两者细菌用一种抗菌药不能兼顾者。
治疗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4.抗菌药物的用法 ①静脉滴注:常用于病情较重者,以迅速达到适当的血药 浓度并维持有效浓度。病情减轻后可改为肌内注射或口 服 ②静脉推注:用于重症患者,病情好转后改为滴注 ③肌内注射与口服:用于中度或轻度感染患者 ④局部用药:可用于表浅或脓腔,剂量应相应减小
预防
(一)建立和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二)建立医院的监测制度系统 (三)预防措施 1.建立和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 认真执行并经常督促与定期检
查。
2.医生、护士、检验与有关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讲授有关医院 感染的防治知识。
3.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包括对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的理论知 识的讲解,诊断治疗的指导和存在问题的解决。
诊断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医院感染:
1.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 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发病者;
2. 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3.无明显潜伏期的疾病,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4.患者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5.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培养出新的病原体,或出现新的不同 部位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
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 系感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 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 性≥5 /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 合尿培养。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置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 现菌血症或真菌血浆,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 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预防
(四)控制措施
针对该医院常见的医院感染或有局部暴发感 染的控制措施。 1.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预防措施 2.患者的隔离 3.加强消毒与灭菌工作 4.医院感染患者的及时诊断与合理治疗
案例1 住院一周发生的肺结核
案例2 患者62岁,肺癌,8月2日入院,12日患者背部出现水泡, 诊断为带状疱疹
案例3患者术后伤口迁延不愈,有 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为 阴性。
列情况之一: 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尿路感染
也是常见的医院感染,在我国占医院感染第二位。 高发人群:尿路器械诊疗的患者、女性、老年、尿路梗
阻、膀脱输尿管反流、膀脱残余尿和不规则抗菌药物 治疗。 临床表现:
有症状泌尿道感染 无症状菌尿症 其他尿路感染
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心脏扩大,并合并有下列情 况之一:
⑴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⑵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⑶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2.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 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 过缓,并至少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⑵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⑶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标准:
排除肺结核、肺部肿瘤、肺不张等肺部疾病:①使用呼吸 机48 h后发病;②与机械通气前胸片比较出现肺内浸润阴影或 显示新的炎性病变;③肺部实变体征和/或肺部听诊可闻及湿罗 音,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a.血细胞>10.0×109 /L或 <4×109/L,伴或不伴核转移;b.发热,体温>37.5℃,呼吸 道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c.起病后从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 新的病原菌
治疗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抗菌药物选用步骤
(1)首先根据临床诊断估计病原菌,选药试治(经验 治疗) (2)根据培养出的病原菌与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以后再根据疗效、不良反应酌情调整。为控制细菌 的耐药性,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治疗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应尽量减少联合用药,以免引起
1.抗菌药物的选用依据 2.抗菌药物选用步骤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4.抗菌药物的用法 5.不良反应的防治
(二)对症治疗
治疗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抗菌药物的选用依据 ①病原菌:病原菌的种类、特点、部位、药敏与动态
变化等。 ②病情方面:感染部位,老年或小儿和基础疾病等。 ③抗菌药物方面:抗菌活性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如 吸收、分布与排泄特点,血药浓度高低,半衰期长短,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低,以及不良反应等。
2009 年,共有 70 名患者在霍山县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 治疗,其中,28 名患者诊断为丙肝感染者,其中 9 名 明确为入院透析前已感染丙肝,其余 19 名确定为与血 液透析有关的丙肝感染,是一起医院感染事件。调查 发现,该医院血液透析室的管理不规范。
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在医院内获得但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流行病学
易感性: 住院患者对条件致病菌和机会病原体的易感性较高
下列病人更易发生医院感染: ①所患疾病严重影响了机体的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功能;如恶
性肿瘤、糖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病、慢性阻塞性支气管肺 疾患和血液病 ②新生儿、婴幼儿和老年人 ③烧伤或创伤 ④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移植治疗、各种侵袭性操作、异物的植 入、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污染手术
全身感染
发病率占医院感染的5%,其中原发性败血症(原发感染病 灶不明显或由静脉输液、血管内检查及血液透析、静脉输入 污染的药物或血液者引起的败血症)约占半数,其他来源于 原发局部炎症或感染病灶。
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不同病原体和年龄有较大 差别,常见的表现为不规则寒战、高热达39~40℃以上,弛 张热型,中毒症状显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显著增高可达 15×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0.85~0.9以上,血培养有病原菌 生长。
胸膜腔感染
临床诊断: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
查白细胞计数 ≥1000×106/L。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胸水培养分离到病原菌。 2.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
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心瓣膜)的心内膜 炎
临床诊断 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将入院48小时后
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 感染,可以根据相应疾病的潜伏期推测是否为 医院感染。
(二)常见的感染部位和感染特点 1.肺部感染 2.尿路感染 3.消化道感染:主要有抗菌药物相关 性腹泻和胃肠炎 4.全身感染
呼吸系统
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
生的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
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细菌定植是指 各种微生物经常从不同环境 落到人体,并能在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断生长, 繁殖后代。但病人没有表现出感染的症状,一 般不需要抗感染治疗。
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并引起病理 变化。局部培养出病原微生物同时伴有感染症状, 需要抗感染治疗方可痊愈。
6.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7.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 等的感染;
8.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诊断
诊断依据 1.病原诊断 2.病情诊断 ①感染部位:原发灶、毒血症、败血症和迁徙性炎
症的部位 ②老年人、婴幼儿或新生儿 ③基础疾患种类、程度、治疗效果与现状 ④诊治措施及其影响
鉴别诊断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 皮肤黏膜开放性创口或分泌物中培养出细菌,但无 任何临床症状,为细菌定植;
2. 由物理性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 3.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 虫或水痘等;
4.全身感染的迁徙性病灶或原有的慢性感染 复发,不能证明确系医院内获得者;
原因可以解释:发热、新出现心脏杂音或杂音发生变化、 栓塞性改变、皮肤异常表现(如淤斑、出血、疼痛性皮 下肿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传导异常,并合并有 下列情况之一:
1.外科手术或病理组织学发现心脏赘生物。 2.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的证据。
心肌炎或心包炎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
医院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湖北医药学院第五临床学院 感染科 杨刚
近年来的一些医院感染事件
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某卫生 院的38名剖官产患者中,共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 经调查,该事件是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 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
输血相关感染
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巨 细胞病毒感染、疟疾、弓形体病等。
临床诊断 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 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 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 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 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
治疗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5.不良反应的防治
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较易发生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与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易引起菌群失调
治疗
(二)对症治疗 ①基础疾患的相应治疗 ②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和补充必要热量和营养 ③维护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呼吸与循环功能 ④有脓肿或炎性积液者应及时争取有效的引流
菌群失调。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为: ①急性严重感染、病原菌未明确前,暂时应用。 ②严重混合感染一种抗菌药不能兼顾时。如同时有细菌 和真菌感染,或两者细菌用一种抗菌药不能兼顾者。
治疗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4.抗菌药物的用法 ①静脉滴注:常用于病情较重者,以迅速达到适当的血药 浓度并维持有效浓度。病情减轻后可改为肌内注射或口 服 ②静脉推注:用于重症患者,病情好转后改为滴注 ③肌内注射与口服:用于中度或轻度感染患者 ④局部用药:可用于表浅或脓腔,剂量应相应减小
预防
(一)建立和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二)建立医院的监测制度系统 (三)预防措施 1.建立和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 认真执行并经常督促与定期检
查。
2.医生、护士、检验与有关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讲授有关医院 感染的防治知识。
3.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包括对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的理论知 识的讲解,诊断治疗的指导和存在问题的解决。
诊断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医院感染:
1.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 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发病者;
2. 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3.无明显潜伏期的疾病,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4.患者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5.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培养出新的病原体,或出现新的不同 部位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
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 系感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 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 性≥5 /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 合尿培养。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置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 现菌血症或真菌血浆,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 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预防
(四)控制措施
针对该医院常见的医院感染或有局部暴发感 染的控制措施。 1.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预防措施 2.患者的隔离 3.加强消毒与灭菌工作 4.医院感染患者的及时诊断与合理治疗
案例1 住院一周发生的肺结核
案例2 患者62岁,肺癌,8月2日入院,12日患者背部出现水泡, 诊断为带状疱疹
案例3患者术后伤口迁延不愈,有 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为 阴性。
列情况之一: 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尿路感染
也是常见的医院感染,在我国占医院感染第二位。 高发人群:尿路器械诊疗的患者、女性、老年、尿路梗
阻、膀脱输尿管反流、膀脱残余尿和不规则抗菌药物 治疗。 临床表现:
有症状泌尿道感染 无症状菌尿症 其他尿路感染
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心脏扩大,并合并有下列情 况之一:
⑴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⑵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⑶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2.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 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 过缓,并至少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⑵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⑶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标准:
排除肺结核、肺部肿瘤、肺不张等肺部疾病:①使用呼吸 机48 h后发病;②与机械通气前胸片比较出现肺内浸润阴影或 显示新的炎性病变;③肺部实变体征和/或肺部听诊可闻及湿罗 音,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a.血细胞>10.0×109 /L或 <4×109/L,伴或不伴核转移;b.发热,体温>37.5℃,呼吸 道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c.起病后从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 新的病原菌
治疗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抗菌药物选用步骤
(1)首先根据临床诊断估计病原菌,选药试治(经验 治疗) (2)根据培养出的病原菌与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以后再根据疗效、不良反应酌情调整。为控制细菌 的耐药性,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治疗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应尽量减少联合用药,以免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