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汪伦古诗的赏析
李白《赠汪伦》赏析
李白《赠汪伦》赏析《赠汪伦》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
这首诗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意和离别之情,情感真挚而感人。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诗人与汪伦的离别情景。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描绘了诗人李白乘舟准备离开时,听到了岸上传来的一阵阵歌声,这歌声表达了汪伦对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忽闻”二字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意外和惊喜,同时也凸显出汪伦的深情厚意。
这一段如同画卷般将诗人与汪伦的离别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深感其中的情感真挚和感人。
诗的后半部分是抒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形容汪伦的深情厚意,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汪伦的感激之情。
“不及”二字凸显出汪伦的深情与诗人的感激之情之间的强烈对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这一段如同诗歌般将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情感真挚和感人。
整首诗以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意和离别之情,情感真挚而感人。
同时,诗中通过描述桃花潭水的深湛,暗示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的友谊之深,也表现了诗人对桃花潭水的美丽和深情的感受。
这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力量和感人的魅力,是李白诗中的佳作之一。
此外,《赠汪伦》还展示了李白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汪伦的感激。
桃花潭的千尺深,既象征着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展示了李白对自然景观的赞叹。
他用桃花潭水的深度来比喻汪伦对他的情感,这是一种非常生动的比喻,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两人之间的感情之深。
在艺术表现上,李白运用了自然朴素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将真实的情感和生动的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自然的表达方式,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真挚和深刻。
总的来说,《赠汪伦》不仅表达了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意和离别之情,也展示了李白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比喻、真挚的情感和朴素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原文注释及赏析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原文注释及赏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释】汪伦:安泾县桃花潭四周的一位村民。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赞美形式,赞美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桃花潭:在今安泾县西南。
不及:比不上。
【赏】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游桃花潭,本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此外画面。
起句“乘舟”表白是循水道;“将欲行”表白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我们好像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辞此外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消“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对照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所在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几多深呢?耐人寻味。
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即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消比喻而接纳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会见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白《赠汪伦》赏析
教育资料李白《赠汪伦》赏析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赏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赠汪伦》古诗赏析及阅读训练
《赠汪伦》古诗赏析及阅读训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是此诗句出自于哪个诗人及哪首古诗呢?可能就讲不出来了,现小编整理了《赠汪伦》古诗赏析及阅读训练,一起来学习下吧。
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赏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阅读训练】1.默写古诗。
2.这首诗表现了________之间的`情意之深。
3.这首诗中,描写李白送汪伦的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代·李白《赠汪伦》译文及注释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赏析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赠汪伦古诗译文、赏析
赠汪伦古诗译文、赏析赠汪伦作者: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
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
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翻译】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创作背景】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
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钦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
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
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
李白赠汪伦赏析翻译
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 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⑷不及:不如。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 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
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 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 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 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
李白《赠汪伦》诗意赏析
李白《赠汪伦》诗意赏析(精选3篇)赏一: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告别诗。
正要乘船离开桃花潭,好友汪伦深情地唱着歌赶来送行。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
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赏二: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
【离别诗句】赠汪伦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李白古诗
【离别诗句】赠汪伦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李白古诗赠汪伦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及,闻知岸上挥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有关内容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李白乘船将要长途跋涉,忽然听到岸上人们奔跑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演唱前来送别。
即使桃花潭水存有千尺浅,也比不上汪伦送来我的情谊浓厚。
注释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随和。
这首诗就是赠送给他的。
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相关内容有关内容创作背景作者:佚名汪伦就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随和,讨厌广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择手段。
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赫赫,汪伦非常仰慕,期望存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
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就是个无名小辈,怎么就可以请来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
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
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
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
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
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汪伦留李白居住了不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开心。
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
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净曲径,像是仙境一样。
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喝佳肴,听到歌咏,与低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约可以,往往萨贝蒂科达旦。
这正是李白讨厌的生活。
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来相见恨晚的情怀。
他曾写下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做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去予以赞许。
赠汪伦古诗解析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赏析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
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李白赠汪伦的古诗解释
李白赠汪伦的古诗解释李白赠汪伦的古诗解释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赠汪伦的古诗解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⑷不及:不如。
解释我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踏步唱歌。
桃花潭即使有一千尺这么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呀。
赏析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赠汪伦》赏析:李白与汪伦踏歌送别的深情与意境
《赠汪伦》赏析:踏歌送别的深情与意境《赠汪伦》是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赠别诗。
这首诗是在李白游历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桃花潭时,为感谢当地好友汪伦的热情款待和深情送别而作。
全诗仅四句二十八字,却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挚的情感,展现了李白与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成为唐诗中赠别诗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及注释译文李白乘坐小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不及:不如。
作品赏析1.首句“李白乘舟将欲行”:此句直接点明了送别的场景,李白即将乘船离开桃花潭。
这里的“将欲行”三字,不仅表明了离别的紧迫性,还透露出一种洒脱不羁、随遇而安的态度,体现了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独特气质。
2.次句“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通过“忽闻”二字,巧妙地展现了汪伦送别的独特方式--踏歌相送。
踏歌是种边走边唱、以脚步打节拍的民间歌舞形式,汪伦以此种方式送别,既表达了他对李白的深厚情谊,又显得不拘小节、洒脱自然。
同时,“忽闻”二字也传达出了一种惊喜和意外,说明汪伦的到来对李白来说是不期而至的,进步加深了送别的感人气氛。
送别诗:李白《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李白《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能够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不及:不如。
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创作背景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赏析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不过,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幼儿唐诗《赠汪伦》原文译文鉴赏
幼儿唐诗《赠汪伦》原文|译文|鉴赏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李白要走的那天,刚登上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李白十分感动。
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给汪伦。
这就是《赠汪伦》的由来,下面一起欣赏该诗!幼儿唐诗《赠汪伦》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及注释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赏析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赠汪伦》古诗配图赏析
李白《赠汪伦》古诗配图赏析李白《赠汪伦》古诗配图赏析《赠汪伦》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传说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
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
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
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
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兴致勃勃地赶来了。
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
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
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听了,先是一愣,不知怎么回事,马上就明白了。
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
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
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
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
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
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
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
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李白《赠汪伦》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白《赠汪伦》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李白《赠汪伦》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赠汪伦①【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②声。
桃花潭③水深千尺④,不及⑤汪伦送我情。
【注释】①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
②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
③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④深千尺:很深,这里用了夸张手法。
⑤不及:比不上。
【译文】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阅读训练】(1)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_____”,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____”,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送行者乘舟)(2)诗的后两句是“____”(表现手法),进一步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桃花潭。
“____”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尾一句的抒情作了伏笔。
(抒情深千尺)(3)结尾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
)(4)清朝的沈德潜很欣赏“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句,他说:“若说王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已转换间。
”(《别裁》)显然,妙就妙在“_____”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自然而又情真。
所以,“_____”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不及桃花潭水)赏析: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老友新朋一样重要的诗句
老友新朋一样重要的诗句《赠汪伦》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衍生注释:1. “将欲行”:即将要出发。
2. “踏歌声”: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二、赏析: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描写开篇。
李白乘船正要离开,这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
这“踏歌声”给画面增添了热闹和欢快的氛围。
然后诗人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进行夸张的描写,潭水已经深到千尺了,可是这还比不上汪伦对自己的情谊。
用潭水的深来对比友情的深厚,构思巧妙,把无形的情谊用有形的潭水来衡量,形象地表达出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清新自然,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他一生游历多地,结交众多朋友,其诗歌作品很多都与朋友之间的情谊相关。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要离开老家去远方打拼,我的发小来送我。
我当时就想起了李白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就对发小说:“你看,李白那时候朋友来送他,那情谊多深啊。
现在你送我,我就感觉像李白和汪伦一样。
这一走,还真舍不得你呢。
”发小笑着说:“咱们这情谊,可不止这桃花潭水那么深呢。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衍生注释:1. “渭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2. “浥”:湿润。
3.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是古时通西域的要道。
二、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清新的送别场景。
早晨渭城的一场小雨,打湿了地面的尘土,旅舍周围的柳树在雨水的洗礼下显得格外清新。
这清新的景象与离别的愁绪形成一种微妙的对比。
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劝友人再喝一杯酒,因为一旦西行出了阳关就很难再遇到老朋友了。
这两句没有直接说离别之苦,但是通过劝酒这一细节,把那种对友人远行的担忧和离别的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
伐赠古诗诗意
伐赠古诗诗意原文:《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衍生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就描绘了李白即将乘船离开的情景,“将欲行”三个字,营造出一种即将分别的氛围。
突然,传来了岸上汪伦踏歌送行的声音,这一转折,让原本有些伤感的离别瞬间充满了惊喜和温暖。
后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将桃花潭水的深度与汪伦对自己的情谊相比,形象地表达了李白对汪伦深情厚谊的感激和赞美。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把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夸张,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四、运用片段:“毕业那天,我拉着行李箱准备离开校园,舍友们突然跑出来为我送行。
那一瞬间,我想起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他们的送别让我感动不已,就像汪伦送李白那样真挚。
”原文:《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衍生注释:“刘景文”:苏轼的朋友。
“擎雨盖”:指荷叶,荷叶像雨伞一样。
二、赏析: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荷花凋谢、菊花枯萎的景象,烘托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但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告诉友人要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致,就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冬时节。
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友人的鼓励和劝勉,寓意着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成熟收获的阶段,要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三、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四、运用片段:“当我在事业上遭遇挫折,心情低落时,突然想起了‘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不正是在提醒我,人生低谷也是收获成长的时机吗?就像苏轼赠刘景文时所传达的乐观精神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赠汪伦古诗的赏析 《赠汪伦 》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得一首留别诗。
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 汪伦踏歌赶来送行得情景, 朴素自然地表达出 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得情感;下面是赠汪伦古诗 赏析请参考! 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得深湛, 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 用衬托得手法, 把无形得情谊化为有形得千尺潭水, 生动形象地表达汪伦对李白 那份真挚深厚得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 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得佳作之一。
赠汪伦古诗赏析 赠汪伦⑴ 李白乘舟将欲行⑵,忽闻岸上踏歌声⑶。
桃花潭水深千尺⑷,不及汪伦送我情⑸。
词句注释 ⑴汪伦:李白得朋友。
⑵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 》作“欲远行”。
⑶踏歌:唐代民间流行得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得歌舞形式,可以边 走边唱。
⑷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得友情,运用夸张得手法。
⑸不及:不如。
白话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整体赏析 中国诗得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 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赠汪 伦》 得表现特点是: 坦率, 直露, 绝少含蓄。
其“语直”, 其“脉露”, 而“意” 不浅,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赠汪伦》 从诗人直呼自己得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得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 洒脱,很有情味。
诗得前半是叙事,描写得是送别得场面。
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李白在正要 离岸得小船上向人们告别得情景。
“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 轻舟待发之时。
次句继写送行者。
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曲笔,只说听见 “踏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这似出乎李白得意料, 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 只闻其声, 不见其人, 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得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得。
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得送 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得人。
诗得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 尺”既描绘潭得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离人得 情怀,难忘汪伦得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 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真挚纯洁得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 伦送李白得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
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 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得情谊为生动得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 而又情真。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 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得敬佩和喜爱,也表达李白对汪伦得深厚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