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1.明确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
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 用和相互制约,人类活动必然 影响环境,而环境反过来对人 类行为产生制约
人是地球环境的组成部分,人 与环境之间有着不能任意改变 的“奇妙相关” 人类活动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内容提要】:主要介绍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依据和土 地利用规划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地租和地价理论是土地资源配置中如何获得土地 利用最大经济效益的依据; 土地区位理论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其选址的依 据; 生态经济理论是实现土地利用系统最佳功能的重 要依据; 人地协调理论是土地利用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 重要依据; 系统工程理论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科学编制规 划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区位理论在土地规划中的运用
1.遵循地域分异规律,配置农业生产用 地 2.通过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调控 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投 入。
三、生态经济协调理论
• 生态经济学(Ecolomics)是20世纪50 年代产生的由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 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 它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经济复合 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替规律的一门 学科,为研究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经济 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地域分异规律(农业生产地域分异规律, 农业地域分异规律):
• 农业生产在地域之间形成差异的规律,其 根源在于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 件不同。在我国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 1) 与太阳位置不同而形成的纬度地带性差异, 反映为热量条件的差异。 • 2) 与海洋距离不同而形成的经度地带性差异, 反映为水分条件的差异。 • 3) 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差异, 反映为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差异。
(二)对规划的理论指导意义
• 在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中应遵循地租理论努 力获取最大的地租收入。
• 在地租地价理论的指导下,把位于和接近 城市中心区的土地规划用作高价用地如商 业用地,居住用地等,把其他类型用地如 工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规划于远离城市 中心的地段上。 • 对于农用地也类似。
从另一角度而言,土地利用规划条件是 影响土地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 提高土地肥力和改善土地质量状况 • 修筑交通运输网络 • 追加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实行土地 集约化经营 • 这些必将导致土地级差地租形成条件的变 化。这就是常说的”规划即地价“
• 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
二、土地区位理论
系的学说。解释了区位对土地利用方式的作用规 律。
• 区位理论包括: •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孤立国):农业生产的区位选 择,取决于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 杜能圈。 •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工厂区位的选择取决于原料 地、劳力和集聚三个因素。其最佳位置总是趋向 于最低成本效果。 •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城镇的空间布局规律。
四、人地协调理论
(一)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
环境决定论
征服自然论
协调论
人类各种活动是 受到自然环境所 制约的. 违背唯物辨证论, 是一种环境宿命 论
过分强调人类的 主观能动作用, 盲目追求对自然 片面征服. 是一种唯意志论
人类与环境之间相 互影响,相互改造,相 互依存,是对人地关 系的科学认识,遵循 了自然界对立统一 规律和世界物质统 一性原理
地租收入R对同样的作物而言,随距市 场距离增加的运费增多而减少。当地租 收入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 上也不合理,而成为某种作物的耕作极 限。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 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 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 作物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杜能 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 算的结果,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 高度以及斜率(图3-1上部)。因农产 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 大的合理活动,所以农场主选择最大的 地租收入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 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图3-1 下部)。
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 1.土地利用不仅是自然技术问题和社会经 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资源合理利用和环 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同时承受着客观 上存在的自然、经济和生态规律的制约。 • 2.人类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要有一个整 体观念、全局观念和系统观念,考虑到土 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相互 关系,不能只考虑对土地的利用,而忽视 土地的开发、整治和利用对系统内其他要 素和周围环境的地利 用规划的指导意义及其科学原理。掌握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依据的 科学原理和基本原则的含义。
• 一、给定资料 国家是否应该在怒江建水电站。
• • 支持方:1.有利于怒江社会经济的发展,怒江的确 资源有限,水电的发展有利于就业,有利于带动第二、 三产业发展。2.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3.有利于提高怒 江地区百姓生活水平。4.投资少,回报大。 • 反对方:1.不能直接提高百姓生活,用救济的方式 解决移民问题不是长远之计,必须给百姓一个生计方式, 移民问题不易解决。2.不利于怒江的原始生态的保存, 怒江地区风景秀丽,物种丰富,地质构造奇特,传统民 族文化极具特色,这些都可能随着水电开发而遭到严重 破坏。3.不符合百姓的生活方式。4.不经过反复论证随 意施工,可能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5.水电开发可能引 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 • • • • 一、地租和地价理论 二、土地区位理论 三、生态经济协调理论 四、人地协调理论 五、系统科学理论
(一)理论核心
一、地租地价理论
地租的原意有报酬或收入的意思。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随着有组织的土地利用和土地所有权的出现而产生的。
• 马克思地租理论基于劳动价值观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地租有 不同的类型,即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提出了土地价格是虚幻形式的价格,是没有 价值的价格。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