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丰子恺
丰子恺《秋》读后感5篇
丰子恺《秋》读后感5篇丰子恺《秋》读后感篇1第一次完完整整的读散文集——《丰子恺散文选集》最早听到丰子恺这个名字还是在初中的时候,老师拿了一幅他的漫画给我们看,画的什么现在不记得了,但还记得确实很幽默。
所以在图书馆看见这个名字就毫不犹豫的借下来了,虽然我明白自己不是很爱看散文。
印象中的散文就是描写各种各样的景色,高中时有一次老师布置写散文,我已经尽量在写景色了,可老师还是觉得写景色的篇幅太少,一直对只是写景的文章比较“敬畏”。
可晚上回宿舍看了几篇以后才知道,原来散文可以这么有趣!每一篇文章的出发点都是那么的“小”,而由每件小事引发的感想都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或是每个人都会有共鸣的。
这样的小事有很多,比如说朋友没有帮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太搬东西,家里的花猫、养过的大白鹅、有凹陷的椅子甚至是几枝扁豆杆都可以写进文章里,那都是人们平日里都能见到的东西,很平常,可在丰子恺的眼里他们似乎都有了存在的意义,有了优缺点或是与社会上的某些现象有关。
而有的东西,你只要仔细的观察了,都会发现他有趣的地方。
吃瓜子也可以写出很长篇幅的文章来,我倒是从上面学到了一种新的吃法,不过还没尝试过呢!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写的关于儿女们的文章。
他觉得大人们的生活和孩子们“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比起来是“变态的,病的,残疾的”,“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时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的见到。
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
字里行间都能看到他对孩子们的.爱,有趣的是描写夏天他们父子们吃西瓜的场景,每个孩子吃西瓜时的满足感表现的都不一样最小的孩子是笑嘻嘻摇摆着身子,一边嚼西瓜,一边发出像花猫偷食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引起了大一点的孩子的共鸣,于是他发表了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然后又引发了更大的孩子们的散文、数学的兴味。
秋——丰子恺-赏析
【作品原文】我的年岁上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
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
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寒暑表上的热度依然没有降低,然而只当得余威与残暑,或霜降木落的先驱,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实际,我两年来的心情与秋最容易调和而融合。
这情形与从前不同。
在往年,我只慕春天。
我最欢喜杨柳与燕子。
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
我曾经名自己的寓居为“小杨柳屋”,曾经画了许多杨柳燕子的画,又曾经摘取秀长的柳叶,在厚纸上裱成各种风调的眉,想象这等眉的所有者的颜貌,而在其下面添描出眼鼻与口。
那时候我每逢早春时节,正月二月之交,看见杨柳枝的线条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这狂喜又立刻变成焦虑,似乎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
”我读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等句,曾经真心地感动。
以为古人都太息一春的虚度。
前车可鉴!到我手里决不放它空过了。
最是逢到了古人惋惜最深的寒食清明,我心中的焦灼便更甚。
那一天我总想有一种足以充分酬偿这佳节的举行。
我准拟作诗,作画,或痛饮,漫游。
虽然大多不被实行;或实行而全无效果,反而中了酒,闹了事,换得了不快的回忆;但我总不灰心,总觉得春的可恋。
我心中似乎只有知道春,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
而对于秋,尤无感觉:因为夏连续在春的后面,在我可当作春的过剩;冬先行春的前面,在我可当作春的准备;独有与春全无关联的秋,在我心中一向没有它的位置。
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
然而情形与前不同:并不是在秋日感到像昔日的狂喜与焦灼。
我只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
秋丰子恺 读后感
秋丰子恺读后感读丰子恺先生的,仿佛在宁静的秋日午后,与一位温和睿智的长者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丰子恺先生以他独特的笔触,将秋的韵味和人生的感悟娓娓道来。
在他的笔下,秋不再仅仅是季节的更替,而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生活的独特洞察。
文中对于秋的描写细腻入微,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的秋景之中。
他说:“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
”这种将人生阶段与季节相对应的表述,让我不禁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之秋。
就拿我自己的一次经历来说吧。
去年秋天,我去了一趟乡下的奶奶家。
那是一个真正能让人感受到秋意的地方。
奶奶家的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
一入秋,那些叶子就开始变色,有的变得金黄,有的泛出火红,就像一幅天然的油画。
风一吹,树叶纷纷飘落,像是下了一场五彩斑斓的雨。
我就站在那院子中间,仰着头,看着那些叶子慢悠悠地飘下来。
有一片叶子恰好落在了我的肩头,我拿起来仔细端详,它的边缘已经有些卷曲,颜色也不是均匀的,从叶尖的深黄到叶柄的浅绿,过渡得那么自然。
我走到院子角落的那棵柿子树下,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
奶奶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小心翼翼地把柿子摘下来。
我在下面接着,偶尔有熟透的柿子不小心掉在地上,摔出一滩甜甜的汁液。
我忍不住捡起一块尝了尝,那股甜丝丝的味道瞬间在嘴里散开,一直甜到了心里。
午后,阳光不再那么炽热,变得柔和而温暖。
我搬了把椅子坐在门口,看着不远处的稻田。
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农民们弯着腰,辛勤地收割着稻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那画面,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句话的含义。
傍晚,炊烟袅袅升起。
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着,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
有刚从地里摘来的蔬菜,还有自家养的鸡下的蛋。
我们围坐在桌旁,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饭菜,一边聊着家常。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秋天的美好不仅仅在于景色,更在于这充满烟火气的温馨时刻。
夜晚,我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声,思绪万千。
丰子恺的秋批注
丰子恺的秋批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丰子恺,原名丰世良,字故珍,号水心居士,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幽默的文字著称于世。
他生于清朝末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受到良好的教育。
早年曾游学日本,后来回国从事漫画、书法等艺术创作,成为一代文化名人。
丰子恺擅长的不仅仅是绘画,他的文字作品也是备受推崇的。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秋批注》。
这篇文章叙述了丰子恺在秋天时散步时所看到的一些景物和感受,透露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秋批注》中,丰子恺用深邃的文字描绘着秋天的景象:"秋依陵展示,在子明台猿哀之间啼号,北屏潜暗雨过,青莲亭多云无日,小通古池积水脂光。
"这些诗意的语言搭配上他自己的绘画作品,更加生动地展现了秋日的景象。
丰子恺的笔下,秋天不再只是一片萧瑟凄凉的季节,而是充满了生机和美好的。
除了描绘秋日景象,丰子恺在《秋批注》中还表现出了他对生活的体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写道:"秋少年,时时出门好,吸风,看天,听鸟,采花,看山,喜阳,好水,多树,在于缩小市镇,冷然心耶。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他认为,人生最宝贵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丰子恺的《秋批注》不仅仅是一篇文字和绘画的作品,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精神追求。
他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将秋天的美丽和韵味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深邃和神秘。
丰子恺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更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化传承者。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一种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通过《秋批注》,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第二篇示例:丰子恺,字叔恭,号稚齋,直隸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生於一八八四年,卒於一九四〇年,是中國著名的漫畫家、书法家和文学家。
他早年畢業於东京法政学校及东京美术学校,回国后曾任教於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法政大学。
秋丰子恺读后感
秋丰子恺读后感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偶然间读到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秋,仿佛是在喧嚣中寻得了一处宁静的角落,让心灵得到了片刻的休憩。
丰子恺先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如潺潺溪流,清澈而又动人。
他笔下的秋,不是简单的季节更替,而是一种心境,一种对生活深深的感悟。
他说,“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
” 初读此句,我不禁陷入沉思,我们常说岁月如梭,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在岁月中洞察到自己心境的转变呢?丰子恺先生做到了,他用敏锐的感知力捕捉到了那微妙的变化。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记得去年秋天,我回到了乡下的老家。
那是一个被稻田和山峦环绕的小村落。
当我踏入村子的那一刻,秋天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金黄色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田埂上的野草已经开始枯黄,但却别有一番韵味。
我沿着熟悉的小路漫步,脚下的落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像是在演奏着一曲秋天的乐章。
路边的柿子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像一个个小灯笼,让人忍不住想摘一个尝尝。
我来到了小时候经常玩耍的那条小溪边,溪水比夏天的时候浅了许多,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
溪边的垂柳叶子已经黄了大半,有几片落叶随着溪水缓缓流淌,那场景,美得让人心醉。
我走进了村子里的果园,果农们正忙碌着采摘成熟的水果。
苹果红彤彤的,挂满了枝头;梨子黄澄澄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果农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那笑容里,有满足,有欣慰,也有对生活的热爱。
他们一边采摘,一边拉着家常,笑声在果园里回荡。
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他们对秋天的感受,或许比我们更加深刻。
在村子里住的那几天,每天清晨我都会被公鸡的打鸣声唤醒。
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丝丝凉意。
远处的山峦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
我会走出家门,到田间地头去走走,感受着大地的温暖,倾听着鸟儿的歌声。
丰子恺四季之景诗句
丰子恺四季之景诗句一、引言丰子恺,中国著名作家、画家、散文家,他的文学作品和画作都深深地烙印在中国文化中。
他的笔下,四季之景生动而富有诗意。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丰子恺笔下的四季之景诗句大全。
二、春季之景春天,是丰子恺笔下最富有生机的季节。
在他的笔下,春天的花朵、鸟儿、人们都变得生动起来。
1.桃花笑春风,人面相映红。
——《春景》2.燕子归来寻旧垒,鸠妇丁宁雨速晴。
——《春日》3.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春柳》三、夏季之景夏季,是丰子恺笔下的热闹季节。
在他的描绘下,夏日的阳光、暴雨、清风都显得格外生动。
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夏雨》2.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时无声胜有声。
——《夏夜》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夏荷》四、秋季之景秋季,是丰子恺笔下的收获季节。
在他的描绘下,秋天的红叶、金黄的稻田、硕果累累的果园都显得格外美丽。
1.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景》2.霜染枫林映晓霞,何人不起故园情。
——《秋霜》3.露带秋花飞作雨,月移云影淡为烟。
——《秋月》五、冬季之景冬季,是丰子恺笔下最富有诗意的季节。
在他的描绘下,冬天的雪花、寒风、冰凌都显得格外美丽。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冬雪》2.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冬霜》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冬日》六、结论丰子恺的四季之景诗句,用他那细腻的笔触,将四季的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
他的诗句不仅仅是描述自然风光,更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深感悟。
每一句诗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四季的魅力。
《秋》(含答案 )丰子恺 中考散文阅读训练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
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
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
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
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
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
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
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
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
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
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
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
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
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
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
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
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
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丰子恺经典散文推荐三篇
丰子恺经典散文推荐三篇丰子恺在解放后,曾任上海美协副主席、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画院院长。
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积郁成病,于一九七五年不治而逝,终年七十八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丰子恺经典散文三篇,供大家欣赏。
丰子恺经典散文推荐一:野外理发处我的船所泊的岸上,小杂货店旁边的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
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
起初剃头司务独自坐在凳上吸烟,后来把凳让给另一个人坐了,就剃这个人的头。
我手倦抛书,而昼梦不来,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画图来。
这图中的人物位置时时在变动,有时会变出极好的构图来,疏密匀称姿势集中,宛如一幅写实派的西洋画。
有时微嫌左右两旁空地太多太少,我便自己变更枕头的放处,以适应他们的变动,而求船窗中的妥贴的构图。
但妥贴的构图不可常得,剃头司务忽左忽右忽前忽后,行动变化不测,我的枕头刚刚放定,他们的位置已经移变了。
唯有那个被剃头的人,身披白布,当模特儿一般地静坐着,大类画中的人物。
平日看到剃头,总以为被剃者为主人,剃者为附从。
故被剃者出钱雇用剃头司务,而剃头司务受命做工;被剃者端坐中央,而剃头司务盘旋奔走。
但绘画地看来,适得其反:剃头司务为画中主人,而被剃者为附从。
因为在姿势上,剃头司务提起精神做工,好像雕刻家正在制作,又好像屠户正在杀猪。
而被剃者不管是谁,都垂头丧气地坐着,忍气吞声地让他弄,好像病人正在求医,罪人正在受刑。
听说今春杭州举行金刚法会时,班禅喇嘛叫某剃头司务来剃一个头,送他十块钱,剃头司务叩头道谢。
若果有其事,这剃头司务剃“活佛”之头,受十元之赏,而以大礼答谢,可谓荣幸而恭敬了。
但我想当他工作的时候,“活佛”也是默默地把头交付他,任他支配的。
假如有人照一张“喇嘛剃头摄影”,挂起来当作画看,画中的主人必是剃头司务,而喇嘛为剃头司务的附从。
纯粹用感觉来看,剃头这景象中,似觉只有剃头司务一个人;被剃的人暂时变成了一件东西。
丰子恺《秋》
在《秋》这篇文章中丰子恺先生抒发了自己对“秋”的独特的感受。这主要通过“秋”与“春”的对比体现出来。年青的先生对春有着一种独爱,所以总是“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而且作诗作画,痛饮三江,并秉烛夜游,享用春色。此时的他完全陶醉于眼前的明媚春光。但是秋天毕竟还是要来的。正如人的一生,短暂的青春过去,便是漫漫的艰难跋涉。去除了对春的那份挚爱,先生感悟中领悟到了秋色大神韵。因为他已习惯于花开花谢,春去秋来;因为他已体验到人生的进程不过如寒来暑往的四季交迭。所以,他的心境与秋意冥合,且不像年轻时候那样对于春的狂喜与焦灼而对秋的淡漠与悲哀,此时他只感觉秋的可爱与融化其中的宁静,有了“只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并常常在怒自觉中感悟到自己“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以至于“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在这其中。不自觉地增添了几分对春天的蔑视:“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与到处争先恐后的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无耻,与愚昧,不过于此了!”甚至觉得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与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也是可笑又可怜的。
对“秋”的感悟也让丰子恺先生体验到生的意义、死的价值。在这过程中,它让作者不仅消除了惜春伤春的热情,而且还使他在生荣死灭之间重新作了慎重的选择:“我觉得生荣死灭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这选择不免隐含着悲观的色彩,但却是彻悟人生的旷达之言。生与死、荣与辱、瞬时与永恒,这些矛盾的统一体,磨炼着人的毅志、胸境与处世态度。翩翩少年,由于意气风发,看到的只是无休止的对世界的占有,所以对于死,怀着万分的恐惧。作者在文章中指出“不懂事的少年和死亡相隔得那么遥远”,所以“没有必要去惊醒他们人生的美梦”。然而,对那些预感到死的恐惧降临的忍耐来说,他们或者“求神拜佛,遍寻名山”,去找那羽化登仙的住所;或者“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怀着捞一把的心情来占有夕阳西下的道道余辉;但就不敢面对死才能正确的对待生。所以,当先生对于“死”有一种体感以后,他觉得生荣所联系的只是贪婪、愚昧与怯弱,而死灭才显得谦逊、悟达而伟大。
PPT中考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含答案):《泥泞》迟子建《秋》丰子恺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 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 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 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 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 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
《秋》
丰子恺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 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 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 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 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 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 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 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 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 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
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 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 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 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选自《知识窗))2012年第3期,选文有改动)
1.文章重在写泥泞,但第①②段却从北方漫长冬季里的雪着笔,为 什么?
从雪着笔 是为了写初春雷后的泥泞, 为后文写泥泞作铺垫。 说明:大意紧扣“铺垫”或“引出下文”方可得分。
类题训练之“艺术手法题”训练及答案(汪).doc
“艺术手法赏析题”类题训练一、(《秋》丰子恺)在往年,我只慕春天。
我最欢喜杨柳,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
每逢早春时节,看见苏醒了的杨柳枝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
我心中似乎只知道春,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
”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
1.文中画线句描写了早春具有代表性的景色,请赏析其表达特色。
(4分)二、(《行脚人黄昏》师陀)晚空弥漫着落日的余光,烂霞如火似烟,织遍了天空,与静静的溪水相辉耀。
悄寂的壑谷,是已充满了苍茫的暮色。
那汉子脱下鞋,在石上摔了两下,回头望着山岭,也不见有人下来。
接着就去了毡笠,顺手扔到包袱上,取出火吸起烟来。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的修辞特色。
(6分)三、(《天下西湖》郑骁锋)三百多年后,“好山色”已由沙孟海写成了一块遒劲的大匾,高悬于杭州张苍水祠的正厅。
张苍水的祠堂连同墓冢,位于太子湾公园与章太炎纪念馆之间,紧邻着西湖。
薄暮,西湖平湖秋月,我独自坐着。
三月的夜风贴着湖面滑来,带着水气柔柔地拂面而过。
原本是多云天气,又是初三,不指望月出东山。
光景一截截黯淡着,满天浮云像是渐渐被水化开了,又不断一滴滴点入浓墨,在湖面上渗泅开来。
近处的山仿佛随着浅浅的涟漪移向远处,而远山则从山尖开始逐渐淡去,直至完全隐入虚空。
画舫游船俱已不可辨认。
湖面似乎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混沌。
离开张苍水祠后,我走走停停,已经在湖边跚躅了很久。
过去的几个小时,我一边欣赏西湖由明丽一点点转换为朦胧,一边在思索那个俗不可耐的古老问题:西湖被赞誉为“人间天堂”,它的独特魅力,究竟在于何处?诚然,西湖是极美丽的,但令天下人趋之若鹫魂牵梦萦的,果真只是这一脉山水吗?3.文中划线部分描写了西湖三月的景色,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4分)四、(《吃喝之外》陆文夫)这家饭馆临河而筑、正确点说是店门在街上,小楼是架在湖口的大河上。
阅读理解《秋》
阅读理解《秋》《秋》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所写的,它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感慨。
一、文章概述《秋》这篇文章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它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作者对秋天的感受。
整篇文章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和作者对生命的感慨。
二、文章内容分析1.秋天的景色文章开篇就描绘了秋天的天空和河流,用细腻的语言表现了秋天的美丽和静谧。
作者通过对天空的描写,表现了秋天的蔚蓝和高远,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清爽和开阔。
通过对河流的描写,作者表现了秋水的清澈和明净,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和纯净。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秋天的森林和田野。
他通过描写树叶的变色和落叶的飘零,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凋零。
同时,他也通过描写果实的成熟和农人的忙碌,表现了秋天的丰收和喜悦。
这些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丰富和多彩,让人对秋天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2.秋天的气息除了对秋天的景色进行描绘,作者还通过描写秋天的气息,表现了秋天的美丽和魅力。
他通过描写菊花的香气和桂花的飘香,表现了秋天的芬芳和宜人。
这些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清新和芳香,让人对秋天充满了喜爱和依恋。
3.秋天的感受在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气息之后,作者又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他通过描写自己对秋天的观察和体验,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间的珍惜。
他认为,生命就像秋天一样短暂而美好,应该好好珍惜时间,享受生命的美好。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三、主题思想分析《秋》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热爱生命,珍惜时间”。
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气息,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惜。
他认为,生命是短暂而美好的,应该好好珍惜时间,享受生命的美好。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感慨。
这些思想表达让读者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激发了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四、艺术手法分析《秋》这篇文章的艺术手法非常出色,它运用了细腻的笔触、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将秋天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丰子恺的资料简介
丰子恺的资料简介丰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丰子恺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用!丰子恺简介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
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丰子恺人物生平丰子恺原名丰润,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丰子恺者,本名丰润,字子恺,浙江崇德石门湾人也。
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有六姊,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
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
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
他就以这个名字进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师从李叔同学音乐、绘画,从夏丏尊学国文。
毕业,与刘质平、吴梦非、刘海粟、姜丹书创中华美育会,办《美育》杂志。
又与质平等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西洋美术。
在第一师范时,他因善于写文章,国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国文老师单不庵的器重。
单不庵觉得在“丰仁”这个单名之外应该有一个双名,而“慈玉”是小名,应另取一个名字。
因此单不庵就给他取了“子顗”。
后改为“子恺”(“恺”与“顗”同,均为安乐意)。
从此,他就取名叫“丰子恺”了。
后来写文、作画均用此名。
丰子恺在早期作画时,曾用TK署名。
那是“子恺”二字的英文拼写缩写。
当时的子读作“TSU”。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
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对他的教育方式为“爸爸般的教育”,而夏丏尊老师的则为“妈妈般的教育”,这两位老师,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
秋丰子恺教案
秋丰子恺教案教案标题:秋丰子恺阶段:小学主题:艺术与文化目标:通过学习中国著名漫画家秋丰子恺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学习秋丰子恺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 了解秋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及其特点。
3. 探究秋丰子恺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
4. 培养学生欣赏、鉴赏和创作漫画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资料:包括秋丰子恺的生平介绍、代表作品展示等。
2. 秋丰子恺的漫画作品集。
3. 画纸、铅笔、彩色笔等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秋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秋丰子恺有了解吗?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引导学习:(15分钟)1. 通过PPT向学生介绍秋丰子恺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包括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 展示秋丰子恺的代表作品,让学生观察他的作品特点,并简要解释每幅作品的主题和寓意。
探究与讨论:(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秋丰子恺作品中的元素,例如线条运用、色彩运用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秋丰子恺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例如作品中出现的传统文化符号或故事。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选择一幅秋丰子恺的作品,自由讨论,探究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实践与创作:(25分钟)1.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自由创作一幅以秋丰子恺作品为灵感的漫画作品。
2. 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的漫画作品,分享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图。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全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间互相评价和欣赏各自的作品,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拓展活动建议:1. 邀请专业漫画家或通过网络进行线上交流,让学生与专业人士分享与学习。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艺术馆或展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创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提交的创作作品评价。
教学反思:此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学习秋丰子恺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丰子恺的秋读后感
丰子恺的秋读后感
看完丰子恺的《秋》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思索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以老人和小孩的对话为线索,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寓意,引发了我对生命和时间的反思。
在文章中,丰子恺通过描述秋天的景色,将生命的无常和转瞬即逝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以“秋天像一个将花折下的人”的形象,表达了生命被剪裁的恍惚感。
而正是这种无常性,使得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丰子恺以真实而温暖的文字,勾勒出了秋天的深情和厚重。
同时,文章中老人和小孩的对话,也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老人说:“时间是我们太大,而我们是时间太小。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我们常常追逐时间,却忽略了时刻在流逝中所带来的珍贵。
丰子恺希望我们能够在忙碌中停下脚步,欣赏生命的美好和给予时光以尊重。
整篇文章透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作者用极简的文字,给予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丰子恺的《秋》不仅是对于秋天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时光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阅读,《秋》让我对于生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它让我想起了生活中那些平凡而珍贵的瞬间,使我更加懂得了如何去感受和珍惜。
不论是秋天的落叶还是光阴的流转,都在无声中教会了我们成长和领悟生命的真谛。
丰子恺的《秋》是一篇充满温情和哲理的散文。
通过景色的描
绘和对话的对比,作者使我们回归内心的宁静,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
在这个忙碌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学会停下来,聆听秋天的声音,感受生命的美好。
让我们一起向丰子恺致敬,将他的智慧融入到生活中,活出意义和价值。
丰子恺秋读后感
丰子恺《秋》读后感五篇丰子恺的《秋》读后感丰子恺的《秋》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主题围绕着作者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
文章中,丰子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氛围,以及人们对秋天的情感和思考。
在我看来,丰子恺的《秋》具有以下优点:1.描绘细腻,情感真挚。
丰子恺对秋天的描绘非常细腻,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魅力。
同时,文章中的情感也非常真挚,流露出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感慨。
2.思想深刻,引人深思。
丰子恺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的思考和启示,这些思想不仅适用于当时的社会,也适用于当今社会。
3.语言简练,风格优美。
丰子恺的语言非常简练,但却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同时,他的风格也非常优美,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在《秋》中,丰子恺传递了以下信息和思想:1.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
丰子恺对秋天的热爱和感慨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
他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
2.对人生的思考和启示。
丰子恺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的思考和启示,这些思想不仅适用于当时的社会,也适用于当今社会。
例如,他提出了“生活就像一场戏”的观点,认为人生就像戏剧一样,有高潮也有低谷,我们需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起伏。
3.对自然和人文的关注和尊重。
丰子恺在文章中强调了对自然和人文的关注和尊重。
他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的关注。
这些思想和信息如何适用于当今社会呢?首先,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可以激励人们更加珍惜生活,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其次,对人生的思考和启示可以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生的起伏和不确定性,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最后,对自然和人文的关注和尊重可以引导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人文关怀,从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总之,丰子恺的《秋》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对人生的思考和启示以及对自然和人文的关注和尊重。
丰子恺的秋的主要内容
丰子恺的秋的主要内容丰子恺的《秋》是一篇描写秋季景色和感受的散文,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秋季的感受,还借此寄托了他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篇文章的内容。
一、秋季景色的描写在文章中,丰子恺通过各种生动的描写,展示了秋季的景色。
例如:金黄色的沙漠、低矮的植被、一朵朵微小的花、流水般的云彩、空气中的霜气、田野里的干草……这些都是秋季的特征之一,丰子恺用细致的笔触,把这些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季的美妙与神秘。
此外,丰子恺还借用了诗人的语言,深入地描写了秋季的景色。
例如:“夜风吹动眼睑时,仿佛莫过于这一身绿色伫立在那一身黄色之间的梧桐树了,这骤然一片叶子落下的声音,这偌大的世界上,夜夜都在虚惊一场地落下着许多片叶子。
”这些形象生动的语句,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秋季的景色之中。
二、秋季的心境除了丰富的景象描写之外,丰子恺还通过一些心理描写,展示了秋季带给人们的心境。
例如,“感到一切与生命有关的东西都日渐稀薄,一切跟我无关的东西却日益清晰,我细心地看看它们,尝试弄清楚它们各自的规律。
”丰子恺认为,秋季的到来,会让人们对于生命的意义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
随着季节的变换,一切都在不断地演变和消逝,这使得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同时,在生命的充实和充盈之中,也更容易感悟生命的真谛。
三、人生的思考除了对于秋季景色和心境的描写之外,丰子恺在文章中还透过秋季的景象,展现了对于人生的思考。
例如:“我蓦地清晰地看到,人行道旁的杨树比我高许多倍,而我的身子却比杨树的身子要高出许多倍,这样一来,我就获得了一些遥远的优越感。
”丰子恺在这句话中借用了植物和人的比喻,探讨了人生中自卑感与优越感的问题。
此外,在文中,丰子恺还通过秋季的落叶的例子,来探讨了生命的消逝与不朽的问题。
他认为,就像秋天里那些被风吹走的叶子一样,我们终将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们的精神和思想会一直流传下去。
综上所述,丰子恺的《秋》以其丰富的景象描写、深入的心境展示和对于人生的思考,成为了一篇富有启示意义的散文。
丰子恺的秋批注
《丰子恺的秋》批注如下:
1. 标题批注:这个标题简洁而生动,将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与秋天这个季节联系起来,为读者展示了作品中的秋日风情。
2. 词语批注:“浩荡”一词,通过其气势汹涌、广阔无边的特点,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秋日壮美的画卷。
3. 句子批注:这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风拟人化,使之成为一位温柔而庄严的编织者,生动描绘出秋风过后的叶子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出一种秋日易逝的伤感情绪。
4. 主题批注:本文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秋天的景色、气候、植物等方面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一种欣赏和赞美之情。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秋天的描绘来反思自己的人生,让人思考如何在繁华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5. 艺术手法批注:丰子恺先生的绘画和散文中常常使用留白、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在《丰子恺的秋》中,他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秋天的景象,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6. 情感批注: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7. 价值批注:这篇文章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展示了秋天之美,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这种态度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丰子恺的秋》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一种欣赏和赞美之情。
同时,通过对秋天的描绘来反思自己的人生,让人思考如何在繁华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这篇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启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丰子恺
丰子恺">秋丰子恺蔷薇-静语
我的年岁自从冠用了“三
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
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
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然而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在往年,我只慕春天。
我最欢喜杨柳,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
每逢早春时节,看见苏醒了的杨柳枝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
我心中似乎只知道春,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
”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
两年来,我的心境已经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
自己的心境便和秋十分调和,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
我现在对于春非常厌恶,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等到处争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与愚痴,无过于此了!尤其是在青春的时候,看到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最使我觉得可笑又可怜。
我想唤醒一个花蕊来对它说:“啊!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我眼看见你的无数祖先,个个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发展,争荣竞秀;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
你何苦也来反复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攀折之苦,而步你祖先们的后尘!”
实际,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得厌倦,感觉已经麻木,热情已经冷却,决不会再象初见世面的青年少女似地为花的幻姿所诱惑而赞之、叹之、怜之、惜之了。
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
对于前者的贪婪、愚昧与怯弱,后者的态度何等谦逊、悟达而伟大!
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
”我现在对于这话也深抱同感,同时又觉得三十的特征不止这一端,其更特殊的是对于死的体感。
青年们恋爱不遂的时候惯说生生死死,然而这不过是知有“死”的一回事而已,不是体感。
犹之在饮冰挥扇的夏日,不能体感到围炉拥衾的冬夜的滋味。
须得入了秋天,炎阳逞尽了威势而渐渐退却,汗水浸胖了的肌肤渐渐收缩,身穿单衣似乎要打寒噤,而手触法兰绒觉得快适的时候,于是围炉、拥衾、浴日等知识方能渐渐融入体验界中而化为体感。
以前我的思虑真疏浅!以为春可以常在人间,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没有想到死。
以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生,而我的一生最有意义。
直到现在,仗了秋的慈光的鉴照,死的灵气钟育,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欢,是天地间反复过亿万次的老调,我但求此生的平安的度送与脱出而已。
我正要搁笔,忽然西窗外黑云弥漫,天际闪出一道电光,发出隐隐的雷声,骤然洒下一阵夹着冰雹的秋雨。
啊!原来立秋过得不多天,秋心稚嫩而未曾老练,不免还有这种不调和的现象,可怕哉!
一九二九年秋日
(选自丰子恺《人间情味》,有删改)
11.文中画线句描写了早春具有代表性的景色,请赏析其表达特色。
(4分)
12.从全文看,文章第段写“春”有什么作用?(4分)
13.文章第段说“自己的心境便和秋十分调和”,结尾又说“不免还有这种不调和的现
象”,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14.结合全文,探究由“秋”引发的人生感悟。
(6分)
阅读答案
11.(4分)运用拟人和引用的修辞手法(1分),通过联想、想像(1分),从视觉和感觉的角度描写早春景色(1分),色彩鲜明,语言富有韵味(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2.(4分)内容上:写出自己对春天的珍爱之情(1分);
结构上:与下文三十岁以后对春天和秋天的感受形成对比(2分),突出自己原先对生命认识的肤浅(1分)。
13.(6分)“调和”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境完全融入秋天,变得沉静(2分);“不调和”既指节气进入秋天,天气依然有着夏的特征,又指进入人生之秋,心境并未完全达观(2分)。
这是内心矛盾的体现(2分)。
14.(6分)人生在得意之时,应以淡泊心态面对名利;
人生是一个甘苦悲欢、荣枯盛衰周而复始的过程;
人生欢乐和悲苦并存,欢乐越多,悲苦越多;
人生应直面死亡,在平常的生活中安度一生。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