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队士官人才素质现状的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军队士官人才素质现状的调查
——空军93966部队90分队林荣开
【摘要】:士官是军队新兴的一支队伍。对士官作用、地位及长远发展的认识还在探索中。新军事变革及士官队伍的现状要求加强士官的人才素质教育,这是士官“不变质”的基础保证,是其实现理性判断的有效措施,也是士官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的有力辅助。在士官教育体系中要赋予人才教育以独立的学科地位,科学地设置人才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教育对象主体的人才实践,培养全面发展的士官人才。【关键词】:士官人才素质现状对策
一、在总部培养高素质士官人才的指示精神下,经过十多年的教学探索,士官教育在军事基础、职业技能、政治思想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士官教育中,有一个一直没有深入、系统探讨的问题,即士官的人才素质教育。这个问题的存在,源于以往观念对士官作用的定位偏颇。传统观点认为认为士官就是搞技术的,顶多再当个班长,只要技术过硬、稍懂一点管理知识就行了。这种观点缺乏对士官未来发展的长远考虑,对人文素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的支配作用和价值导向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从军队全面、长远、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出发,笔者提出加强士官人才素质教育这个课题。一、加强士官人才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在 21 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中,人才素质是最根本、最基础的。加强人才素质是加强素
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
(一)新军事变革的客观现实要求加强士官的人才素质教育。
高技术武器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需要超越器物层面而关注作为战争主体的军人的江泽民指出,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绝不能忽略人的因素,不能忽视精神的因素。士官人才并不是操纵武器的机器,他们是战争的主体,并且战斗在军事活动第一线。当战争成为更高层次上知识、能力、智慧、意志的较量的时候,它要求我们的士官将人文知识内化,升华为信仰、忠诚、荣誉、责任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和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在交战双方物质力量均等的情况下,以优秀的人才素质凝聚而成的精神力量战胜对方。尤其是在心理战、舆论战、信息战等新型战争形态中,对其软杀伤的有效的防御就是建立起内心的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的意志。所以,人才素质教育是提高部队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
(二)士官队伍的主观现状要求加强士官的人才素质教育。
士官队伍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第一,缺乏明确的士官职业意识。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在对周边部队的调查中了解到,在士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士官对自己的角色意义、作用、地位的认识存在误区和偏差,认为“士官就是领工资的超期服役的兵”。模糊的认识导致其服役心态的多样化,工作中能表现出很高积极性的士官不足三分之一,其余的士官或处于观望状态,或处于拟退出状态。第二,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价值天平向自我倾斜,片面强调和过分追求个人价值。许多士官入伍动机不端正,考虑个人因素的居多,
如跳农门、学技术、入党、提干、考学等,缺乏习武精武的军人意识。在部队工作中,考虑个人退路的也比较多,绝大多数士官把前途问题列为生活中最令自己烦恼的事,而且普遍对今后的前途不够乐观。第三,缺乏科学的理性判断。表现在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上,不够成熟,甚至出现扭曲化的现象。如不切实际的择偶观,把住城市、长相好、挣钱多放在首位,忽略了德才人品的标准;庸俗的同事观,把同志关系低俗化,热衷于搞感情投资、金钱铺路,在入学考试、入党进步、毕业分配等敏感时期到处找关系、挖门子;不良的消费观,一些士官受拜金主义影响,滋生了贪图享受的想法,生活奢侈浪费,甚至出现工资不够借钱也要潇洒的畸形消费现象;负面的心理状态,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压力、挫折,不能保持积极的心态,而是处于焦虑、忧郁、抱怨、后悔等负面心态中,久而久之,导致士官心理的不健康。士官的这些现状,看似孤立,其实有一个核心性、根本性的症结,那就是士官人才素养的缺失:士官职业意识的模糊是背离了人文精神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原则,直接导致了士官扎根军营、爱军习武观念淡薄;人生价值的偏颇是因没有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个人的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自私自利、假公济私现象增多,导致团队精神、集体意识淡薄,直接影响了部队的凝聚力;理性判断的不成熟是对人文精神中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违背,它会导致士官善恶美丑观念的扭曲。一个没有正确判断的人,是很难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对于这些现状,单纯地依靠表面化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会起到治标的效果,而未必能治本。要
想彻底地根除这些症结,就要抱着长远打算,从医其“本”入手:即加强士官学员人才素质的培养。
二、人才素质对士官培养的作用人才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士官人才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使受教育者具备人文科学素质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
(一)人才素质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是士官人才“不变质”的基础保证人文教育就是要树立士官的民族意识,继承并弘扬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使他们自觉地认识并实践军人应具有的良好人文品质:以深厚的爱国主义为基础,以对党的绝对忠诚为信念,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为核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承担起祖国、军队赋予士官的基本责任。这是部队战斗精神的主要体现。但目前笔者发现,在士官中有流行过洋节,排斥民族习俗的现象;有热衷进口大片,不自觉认同西方价值理念的人;有动辄以外国为标榜,崇洋媚外的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却反映了民族文化、民族观念、民族精神在士官心目中的流失。士官丢掉了本民族的人文精神,当他们的文化心理取向偏离了民族之根的时候,士官的性质
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就无法保证“枪杆子”的正确方向。
(二)人才素质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士官人才实现理性判断的有效措施人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士官做人。它引导士官去思考和领悟人生的价值、意义、目的,指导士官去追求高品位的生活,达到人性和人格的完善。人文是提高道德感、责任感的基础。道德感、责任感的提高主要依靠文化的积淀,高层次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是建
立在深厚的人文精神基础上的。军人的职责要求其必须具备高于他人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如此才能肩负起国家安全的重任。人文是陶冶情感、升华精神的基础。人文具有体验性、教化性和评价性相统一的特点,对人的精神有陶冶和激励作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之中,中国人民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人格理想就是文化传承的结果,现代中国军人可从中体悟到流淌在中国人民血液中的人文精神。
(三)人才素质是创新意识的基础,是士官人才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的有力辅助士官技术创新、管理方法的创新都来自于士官观念的创新,而创新取之不竭的动力就是厚重的人才素质。人文素质教给士官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赋予其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敏于观察、勇于实践、积极进取、标新立异的良好的个性特征。这些创新的基础条件,是科学教育和军事教育不能完全给予的。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他在对音乐的欣赏中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式,“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可见,人文背景越宽,视野也就越宽,融会贯通的能力也就越强,进而创造能力也会增强,也越有可能进入军事领域的前沿。因此,在士官教育的宏观决策中,应把全面完善和发展教育对象的人格作为教育旨归,处理好科学教育、军事专业教育、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克服传统教育中忽视人文教育的弊端。
三、加强士官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