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故园》优质课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课文
第五部分(第20—27段),这是本文中最华美的乐 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肖邦故园春、夏、 秋、冬四季美景,并把它们与肖邦的音乐融合在 一起,如诗如歌如画,令人陶醉、回味不已。
阅读思考
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 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简朴 清寒 简陋
肖邦出生低微,来自于劳苦大众, 为后文中肖邦能创作一系列的爱国主 题的钢琴曲埋下了伏笔。
阅读思考 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 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肖邦故园 如今有什么样的故事?
文本第二节说肖邦故园是“波兰人朝拜的圣地, 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喷射创作音 乐的不竭源泉”,肖邦的故园从某种层次上已经不再 是具体的、实在的、有形的一个故居,而是一种无形 的、抽象的象征,一个连接波兰民族的凝聚力的符号, 一个音乐拓荒者的桥头堡,肖邦的音乐之路,人生之 路就是在这里起航的。
十八世纪末至十 九世纪中期的波兰是 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1930年德军攻占波兰, 以后肖邦大部分时间 在法国度过。
肖邦的朋友、诗人 维茨凯维支在给肖邦的 信 中 写 道 :“ 民 族 性 , 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 性。正像波兰有祖国的 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 的旋律。高山、森林、 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内 在的、祖国的音响。”
阅读思考 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产生了哪些 影响?
肖邦被后世称为神童,“音乐诗人”,是第二个莫扎 特,是始终心怀祖国的爱国者。他的音乐是后世音乐家创 作的清流源泉,能给人以最大的精神享受,更是一尊“藏 在花丛中的大炮”,它已经渗透进了波兰民族的最深层, 可以这样说,肖邦的音乐已经成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 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作为一种斗争武器有不可估 量的威力。肖邦故园在这里已经不在是波兰的文化遗产, 它已经超越了欧洲,甚至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 响,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它成为一种 那些客居他乡,漂泊异地者的精神家园和归宿,已经是一 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图腾,被后人所景仰和膜拜。
用燃烧的激情谱写美丽的乐章;用不息的生命 演绎浪漫的诗歌——他是波兰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遭受了祖国沦陷的创伤,经历了爱情坎坷 的波折,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肖邦的音乐记录了 一段祖国的历史和自己的心路历程。时光流逝, 铭刻在我们心里的是他那激荡灵魂的wk.baidu.com符。记住 这个名字——浪漫的代名词——Chopin!
肖 邦 画 像
肖邦故居.jpg
肖邦塑像
读准下列字音
雪橇 簌簌 掳掠 灰烬 庇护 厄运 命运多舛
婆娑 缱绻 马厩 夙愿 瘠薄 通衢 茕茕孑立
分析课文
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请概 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2段),对肖邦故居的历史 回顾。 第二部分(第3—8段),重点阐述肖邦故居 以及它周围的环境与艺术家创作的密切联 系,强调了肖邦故居的朴素、简陋,周围 景致的形、声、色的微妙变化,以及它们 在肖邦音乐中的完美体现。
1830 年 11 月,在萧 瑟的寒风和动荡不安的 国家局势中,肖邦带着 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 杯告别故国辗转来到巴 黎。他乡作客、举目无 亲。三十年代中期,他 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1849年,39岁的肖 邦在对故国的无限追思 中离开人世,身后留下 大量的音乐杰作,其作 品中的爱国主题历来备 受世界的尊重。离世前, 肖邦嘱人在自己死后把 心脏运回波兰。
阅读思考 既然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 那么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
通过描写肖邦故园的“简朴”、“清寒”、“简 陋”来突出对比肖邦音乐的伟大,同时暗示肖邦故园 孕育了肖邦的音乐风格,即:热切,激情的爱国主义。 用文中的话说是“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的心弦 的每一个旋律,而且,在他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半 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 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课堂总结
这篇文章的景色描写十分出众,镜头时而拉远,时而推 近,显得优裕自如,那些原本看似平淡无奇的景物,在作者 的笔下却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光彩,它仿佛在为我们演奏一支 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描绘一幅清新秀丽的田园山水画。不 仅仅如此,本文的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作者把音乐家的人 生与自然景色描绘融会在一起,而这二者又与肖邦对波兰这 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热爱交织在一起,由人及事,由景及物, 由故园到祖国,情感一步步地提升,这样,“景语”便成了 “情语”,而“情语”又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再现。
肖邦故居博物馆
肖邦故居的练琴房
肖邦故园
雅-伊瓦什凯维奇
弗利得利克〃肖 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 家 。 1810 生 于 华 沙 的 近郊热那佐瓦沃拉。 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 音乐才能,八岁举行 了第一次公开演奏, 被人们誉为神童。
1826 年起,肖邦正 式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 这些年里,肖邦经常去 乡间度假,欣赏自然风 光,倾听农民歌唱、奏 乐,参加乡村的舞会和 婚礼。
分析课文
第三部分(第9—12段),作者满含深情地写了肖 邦对这片故土的热爱。从出生地,到少年时代的 探望故里,青年时代的故园告别,再到在异国他 乡的梦中思念,直至用音乐来寄托自己对祖国的 满腔热爱和对故土的无限眷恋。
第四部分(第13—19段),写肖邦故居的现状,人 们从这座小屋以及肖邦音乐中所获得的精神力量。 主题在这里得到升华,强调了肖邦之家已经成为 波兰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坚韧纽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