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讲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讲课稿
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前两课,我们主要讨论了《边城》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借此初步探知了小说的主题。
请一位同学带着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探究的结果。
(提问,学生作答)
好,我们能不能再挖掘出一些新的内涵呢?今天,我们就一同通过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来进一步深化对小说主题的探究。
首先给大家展示几张图片。
这是老师在凤凰古城拍摄的图片,当我第一次走进凤凰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将现实与小说内容作了对比的,虽然商业气息有些浓重,但是还能够分辨得出过去旧时代的影像。
为此,我还写下了一段心得,跟大家分享。
(ppt)
半个多世纪前,凤凰,以蒙尘之珠的姿态在世间给予文人墨客一种心灵安慰,它最终以“死亡”的姿态存在。
一座被世俗沉堕摧毁的古城,一座“空城”。
尽管山川河流依旧,但她承载的生活被推向岁月深处,推入恒久的精神寂寞。
它的美,注定要凋谢,这是时代给予的宿命,无法逃脱。
但他依然具备无与伦比的美,一种被损伤的美。
于是想到了《边城》里面描写端午的大段文字,那样的节物风流,人情和美,真正的奢侈大方。
城中之人,具备独立而丰富且不孤立的性情,个体与外界紧密相连,人尊重自然和天地,心有敬畏。
一旦有了敬畏,就有恭顺、谦逊、温柔和克制。
尽管此地物质不算发达,但人所能得到的情感和愉悦的源头,像一条浩荡大河,源源不断,稳定端庄。
这是我对边城的印象与体会,那么同学们对边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什么的印象呢?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到台前给大家展示。
以上各组同学的展示都有自己的特色,对边城的环境特点概括也都较为准确。
好,我们首先从自然环境描写出发,探讨一下它在小说中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边城》写景处皆十分精彩,小说里为什么要写景?景是人物所在的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一部分。
景即人。
前面我们分析过,翠翠、老船夫以及他们周围的人们都具有淳朴真诚的性格特点。
那么自然环境的描写对小说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ppt)明确: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
自然环境的描写为小说中的人物的性格中增添了一种诗意的美感与灵魂的纯净。
例如翠翠,我们都知道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在这样秀美而诗意的地方,风物人情都浸润在翠翠的骨血里,茶峒与世无争的诗意性情让翠翠也养成了纯净、天真、温柔的性格。
谈到边城的优美环境,我们现在到湘西去旅游,这样纯净优美的自然景观越来越少了,到处是欢歌急锣,夜夜笙歌,古城早已失去了它原本鲜丽的颜色。
现在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在被开发前都是和茶峒一样,景色秀美民风古朴。
但是自从被挖掘开发之后,它们就失掉了原本的面目。
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周庄、乌镇等)这样的变化实际上是让我们很痛心的,清净纯朴的地方越来越少。
当自然态被不断破坏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这些留待我们课后去思考。
小说中的传统习俗的描写,可谓是精心打磨。
作者为什么要用繁复的笔墨来渲染湘西的风
俗呢?(ppt)
明确:湘西带有地方色彩的独特风俗造就了人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它的作用一是要支撑、凸显一种美好而自然的人性,为衬托人物心理和性格服务。
而是过去与当前的一种对照,过去的纯粹美好与当下的民族品德的逐步丧失形成对照。
在对照中,小说的主题进一步深化。
其实这些传统习俗,除了让我们更进一步的理解小说主题,更给我们一些与当下现实生活对照的警示。
小说中的这些习俗,虽然我们现在也有相应的庆祝活动,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跟过去相比,这些庆祝活动发生了哪些变化?(个别地方会有相应的庆祝活动,大多数人选择出游,对节日的来源无知等)这些变化使得我国大量的传统习俗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例如端午、重阳节等。
那么我们保护传统习俗有什么好处呢?(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所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多关注,多多参与传统习俗活动。
以上,是我们从小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两方面来探讨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边城这个地方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沈从文为什么把小说放置在这样一个背景环境中?(ppt)
明确:我们可以说它存在,也可以说它不存在。
因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世界,大量地渗透了作家的情感、情绪,是经过作家理想化的、美化了的湘西世界。
把小说放置在这样一个背景环境中,主要是为了衬托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同时也给小说带来诗意的美感。
这样的环境是沈从文最为熟悉的,也是他最想建构的一个理想世界,所以小说的背景环境其实就是沈从文想要建造的美好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在沈从文为自己为他人建构的这个理想世界中,他最终想要表现的无非是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
我们在前面提到了他自己讲写这部小说的主旨,那么我们对小说主题的解读还可不可以再深入一些呢?我们先来看沈从文写给夫人张兆和的信件节选。
(ppt)
明确“三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我心中忽然好像澈悟了一些......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人,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
我觉得怅惘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
在这段话中,你认为沈从文重点想要表达的是哪一句?
明确:爱世界,爱人类。
沈从文想要给我看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好能达到物我交化的地步才好。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关于《边城》的主旨,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他借小说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希望世上所有的人都能在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希望人们心中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
我想,我们可以送给《边城》一首小诗,作为我们对它主旨解读的完结。
(ppt)
沈从文小说的泥土气息在他的笔下悠悠飘散,我想能够最直接传达这种气味的,应该是我们的诵读。
请大家诵读屏幕上的选段,以一种清净的心态,来完结对《边城》这篇课文的解读。
(学生诵读)
沈从文作为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与他风格相似的作家作品有很多,但是最为相似的还要属他的学生汪曾祺。
我们今天的作业就是完成汪曾祺的《受戒》与《边城》的对比阅读,看一看乡土文学经过近半个世纪是如何传承的。
另外,还有两个选作作业,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两项作业能够在今后阅读小说中,注重环境描写的作用。
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