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虚词18个必考文言虚词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虚词推断方法 例说
• 一、句意分析法 就是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 的用法和意义。
“此所谓八阵图也, • (2010年高考山东卷):下列各组句子中, 童子亦欲学之乎”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索引
• 复习文言虚词时要注意: • 一是要紧扣课本,并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 的习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 • 二是要注重积累,注意把课文中典型句子 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类、比较、掌 握; • ★★★特别对“以”“于”“之”“其” 等近几年高考出现频率高的文言虚词(见 附表)应重点掌握。 • 三是要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虚词的意义 和用法。
① (公子)欲以客往复秦军,与赵俱死。 ②夸父与日同走。 ③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⑧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 殷。 ⑨(于)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张)巡。
连 用来连接各类实词、词组成分句的词。根据 连词所表示的关系,可以分为联合连词、偏 词 正连词。表联合关系又可分为并列连词、递 进连词、选择连词、承接连词四类。表偏正
例: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以”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
例: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助 词
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 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 词。它一般分为 结构助词(“之”), 语气助词(“焉”“为”)、 音节助词(“其”“之”“而”)两类。
• 四、交换理解法 •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要求判断句中某个虚词 的用法是否相同,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 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去理解,看句 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 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那意义和用法就不一 样。 • (2010年高考四川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久之乃得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得赤丸者斩武吏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疾病且死 不出,火且尽
• 解析: • A项前一句出自“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 乎”,意思是“这就是所说的八阵图,你也想学习 吗”,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句中的“之”是代词, 指代“八阵图”,与后一句中的“之”的用法不同。 • 同理,B项前一句的意思根据上下文可以知道是“于 是向朝廷推举申甫”,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句中的 “于”字的用法与后一句中的“于”字的用法一致, 都是介词,表对象,可译为“向,对”。 • 也可以推断出C项前一句中的“以”是介词,可译为 “凭……的身份”,与后一句中的“以”的意义和 用法不同; • D项前一句中的“其”为代词,可译为“他”,指代 申甫,与后一句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2008 因、与、以、于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2007 而、以、所、于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2006 以、因、乃、为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2005 与、且、以、而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2004 于、之、则、其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共考查了12个虚词。未考:何、若、焉、乎、者、也
虚词用法一览表
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 六、成语联想法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 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 于古诗文。故此,成语中的许多虚词的含 义与用法都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 这一点,利用熟悉的成语推断文言虚词的 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 (2010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句子中加点 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B.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012届高考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 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象声词六类。 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 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 也归入虚词一类。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广东卷)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说明 • Ⅱ、考试能力要求 •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 内涵 词性 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用法 •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 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 则、者、之。
代 类: 词 ①人称代词。
③疑问代词。
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成句子的词。分为三
②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如“吾”、“尔”、“汝(女)”; 等。
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
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
副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 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能修饰动 词 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数量词。
• 解析: • C项 • 第一句中的“也”字放在陈述一件事情的句子 末尾,是明显的“语意结束”的标志; • 第二句中的“也”字放在什么样的人的末尾, 是明显的“判断”标志,由此可知C项不是答案。 • D项 • 第一个“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明显的“结构助词”, • 第二个“之”放在否定的倒装句中,是明显的 “宾语前置倒装”的标志,由此可知D项也不是 答案。
文言虚词简介
三、连词 常见的连词:则、以、而、若、且。 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 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 连词按其所表示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9种: 并列、递进、选择、承接、转折、因果、目的、 假设、修饰
文言虚词简介
四、副词 常见的副词:其、乃、且。 副词是表示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各 种语气及程度深浅、范围大小等的词。 五、助词 常见的助词:所、也、者、之、乎。 助词是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包括 音节助词、句首助词、句中助词、句末语气助 词等。
• 五、结构推断法 • 1.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推断。文言句 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一特点可 以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两个角度推 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 法。 • 2.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推断。 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词语的不同词性 和用法,据此可以推断出相应位置的 词语的词性和用法。
• (2010年高考江西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 拔剑切而啖之 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 解析:A项前后两句中的“而”连接的都是动 词,根据语句结构相似原理很容易推断出“而” 都是连词,表承接;D项根据语句结构相似原理 也很容易就可以推断出“乎”都是助词,都可 译为“啊”。于是,A、D两项就排除了。
• 三、代入筛选法 • 如果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阅 读或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一个用法分别代 入句子去理解,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 (2010年高考上海卷):下列各组中加点 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 • 解析:“则”当连词用时,可表“承 接”“假设”“让步”“转折”“并列” 等关系,把这些用法分别代入B项会发现, 前一句表“承接”,后一句表“转折”, 两者意义不同,这样就可以排除B项。
• 二、上下文推断法 原文:“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身窥, • 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断,也是 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 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确定某个 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 词的用法和意义。 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
• 解析:“自天而降”可让人想起 “从天而降”“满载而归”等成语, 进而可以推导出“自天而降”中的 “而”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后 一句出自教材,句中的“而”是连 词,表示承接(顺承)关系。由此 可以确定B项中的“而”意义和用 法不同。
• 七、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 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能迅速确定虚词的 意义和用法。 • (2010年高考湖南卷):下列各组句子 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C.不觉其人之发也 翳桑之饿人也 D.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解析:这四组语句中,教材句子中加点的 虚词的用法分别是: • A项是介词,可译为“凭……的身份”; • B项是副词,可译为“于是,就”; • C项是者字结构,可译为“是……的人”; • D项是副词,可译为“将要”。 • 将这些用法分别代入文本语句中即可发现 A、C、D三项都说得过去,只有B项语句有 点说不通,仔细考究,B项中的“乃”应 该是副词,可译为“才”,故答案是B项。
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叹 词
文言虚词简介
一、代词 常见的代词:之、其、何、若。 二、介词 使用频率高、用法较复杂的介词:以、于、为、 因、与。 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 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 因、对象等的词。 介词必与所带的宾语(有时省略)组成介宾词组 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 补语。 介词根据功用可分为表处所、表时间、表原因、 表对象、表凭借、表被动、表方式、表工具等。
• •
A.今俞瑱得之 乃令吴玉守之 B.利为彼有 宜为报仇
• 解析: • A项两句都选自文本第一段,都在谈论居庸关 的守战情势。依据上文,很容易就可以推断 出其中的“之”均为“居庸关”,意义和用 法相同。 • B项前一句在“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 必取”语境中,由此可以推断出“为”是介 词,表被动或作判断动词“是” 。 • B项后一句的上文为“举家皆为上所杀,委尸 填满沟壑”,由此可以推断出“为”是介词, 可译为“给,替”,后面省略了宾语。由此 可见,B项中的“为”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应为本题答案。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动词 “替”、“给” “作出”、“制定”
2004-2011年高考广东卷 文言虚词考查情况一览表
年份 考查词语 题干设问 2011 其、以、之、且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2010 之、为、所、于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2009 其、之、以、乃 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语句 均选 自阅 读文 段 文段 与课 内组 合
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 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 • ( 2010 年高考广东卷):下列各组句子 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 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 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 北平将士云:举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 组是( ) 士闻之,或信或否。
一、用法灵活 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 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二、使用频率高 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三、语法功能强 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 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 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四、发展变化大。
虚词词性
代 词 副 词 介 词 连 词 助 词 叹 词
例如: ①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介 与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结合,组成 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 词 所、时间等意义的词。根据介词结构的意义 和它们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以 Nhomakorabea为时地介词、
原因介词、方式介词、人事介词四种。介词 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 。 例如: ①公【为我】献之。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王。 ③请【以剑】舞。 ④【以资政殿学士】行 ⑤故燕王欲结【于君】。
关系的又分为让步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假 设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等。 例如: ①“而” ②河水清且涟漪。 ③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练习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也。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④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
“以”作介词后面跟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 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