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综述 -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最近二十年中国隋唐交通研究述评

水上交通工具方面 ,有论述隋唐造船业
分布 区域 的,如席龙飞 《中国造船史 》 (湖 北教育 出版社 ,2000)指出隋唐时代造船能 力不 断扩大 ,唐代造船 区域广 阔。房仲甫、 李 二和 《中国水运史 》 (新华 出版社 ,2003) 总结了唐代造船业分布区域和造船地点 。
设的地位与作用。张泽咸 《唐代工商业 》讨
论长江、两京一带 、华北及其他地 区水运情 况及灵渠 的通塞与水运等 。
运河及 漕运是 学术界 长期关 注 的课 题 之一。吴琦 《漕运与 中国社会 》指 出隋唐是 漕运制度大发展时期 ,漕运重心于此时开始 了北南转换 。隋开发大运河 ,至唐设置漕运 专督机构 ,加强对漕运管理 ,漕运制度基本 形成 。高荣盛 《唐代江淮漕运的历史考察 》 分开元以前江淮漕运 、盛唐 江淮漕运、安史 之乱时的漕运与刘晏改革 、唐后期江淮漕运 四个时期来 考察唐代 政局 变化与 江淮漕运 之 间的对应关系。陈峰 《漕运与古代社会 》 和张荣强 《初唐时期 的江淮漕运 》对隋唐漕 运 也 有 论 述 。
探索争鸣 2013年 6期 (上 )
最近二十年中国隋唐交通研究述评
郭 炳瑞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隋唐是 中国古代 交通发展的重要时期,交通运输业取得较大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以来学界对隋唐交通领域的研究不断拓展 和深入 。陆续发表 了许 多相 关的论著 ,主要 集中在 隋唐水 陆交通路 线、交通工具、交通制度与设施 、交通文化等方面。
(三 )隋唐交通工具研究 陆路交通工具方面 ,李约瑟 《中国科学 技术史 》第 4卷第 2分册 《机械工程 》考述 了中国古代双轮车 、大型车 、营地磨合手推 车 ,以及独轮车和扬帆车 ,记里鼓车、指南 车等车辆 型式 的发明和推广。田久川 《古代 舟车 》考证了隋唐舟车的制造技术 、形制 、
1980年以来杨增新研究综述

!!! 西北民族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0 1 万方数据
总第 $ ! " " # 年第 ! 期 ! # 期" ! " ! " " #% & ’ % ! ( ’ ) * +& ’ % $ #
1 . " 年以来杨增新研究综述 ! 王 ! 劲 ! 段金生 !,
! " $ % & 3 : ;
苏北海 % 杨增新在新疆收回沙俄侵略利权的斗争 " # 新疆大学学报 $ % & M % , 1 . $$ $ % 陈慧生 % 杨增新在处理白俄窜扰新疆问题上的措施 " # 中亚研究资料 $ % & M % , 1 . $$ , % 梁克明 % 论杨增新对外交涉的政策 " # & M % 新疆历史研究 $, 1 . /$% , % 买丽萍 % 评阿尔泰事件中的杨增新 " # & M %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 1 . 1$% $ % 黄建华 $ 马文华 % 杨增新与俄国难民窜扰新疆事件 " # & M %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 1 1 $$% $ % 王俊彦 % 民国省长杨增新处理沙俄扰疆事件 " # & M % 炎黄春秋 $! " " !$% $ % 吴景山 % 杨增新在开办中俄航运问题上的立场评述 " # & M % 西域研究 $, 1 1 5$% 7 % 邓浩 % 试析新疆与苏维埃中亚早期关系的背景 "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 & M % , 1 1 .$ ! %
, 1 . " 年以来杨增新研究综述 !
西北诸马军阀研究综述

二、 !" 世纪 8" 年代的研究
改革开放之后, 由于各方面的拨乱反正, 史学研究 收稿日期: !""( = ,! = !9
作者简介: 梁俊涛 (,9$9 = ) , 男, 河南商丘人,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近代中国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 向为近现代西北区域史。
万方数据
— ,"- —
处理方面比较严肃, 一般均依据档案和文献资料, 因此 可信性较强。再加上这本书 在 史 实 和 人 物 的 分 析 方 面, 力求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实事求是地进行分 析, 因此所作的许多评价还是比较公允的。 论文方面, 江源的 《马家军阀事业的奠基人— — —马 麒》 ( 《青海社会科学》 一文分 & 个方面论 !"#$ 年第 % 期) 述了马麒的一生, 他认为马麒的一生不仅对马家军阀 的形成、 发展有重要作用, 而且对近代青海社会也产生 过一定的影响。吴忠礼的 《甘宁青回族军阀述略》 ( 《宁 夏大学学报》 对甘宁青回族军阀的总体 !"#$ 年第 & 期) 情况作了论述。吴忠礼、 刘钦斌等的 《论西北回族军阀 产生的 社 会 历 史 条 件》 ( 《宁 夏 社 会 科 学》 !"## 年 第 & 期) 一文, 认为清代回族人民的基本历史要求及清政府 对回族政策的演变是西北回族军阀产生的重要社会历 史条件。此外, 《 马麒经营青海面面观》 ( 《青海民族学 院学报》 一文对马麒统治青海时期社会 !"## 年第 ’ 期) 的许多方面作了论述。宁文在 《马福祥与近代回民教 育》 ( 《宁夏社会科学通讯》 一文中论述 !"#& 年第 & 期) 了马福祥发展回民教育的情况。刘继云在 《宁夏三马 政权始末》 ( 《宁夏社会科学》 一文对宁 !"#( 年第 ! 期) 马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作了论述。马安良家族在国民 军进入西北之前势力特别大, 然而对这一家族的研究 却寥寥无几。赵颂尧在 《马安良其人与民初的甘肃政 争》 (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一文中对马 !"#" 年第 $ 期) 安良与民初甘肃政争的情况作了论述, 某种程度上弥 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简介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高等理科教育》
【年(卷),期】2022()4
【摘要】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源起于1931年甘肃学院文史系,前身为1946年成立的国立兰州大学历史学系,著名国学大师顾颉刚教授任首届系主任,著名史学家张舜徽、史念海、杨向奎、王树民等教授在系内执教,此后赵俪生、张孟伦、李天祜、汤季芳等著名教授又相继执教于历史学系。
前辈学者的不断努力奠定了兰州大学历史学系在全国综合性重点高校中的地位,同时也开创了“辛勤耕耘,严谨求实”的系风,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院训激励一代又一代史学工作者在历史学这片园地里辛勤耕耘。
【总页数】1页(P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2.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3.兰州大学药学院简介
4.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简介
5.兰州大学法学院简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西路军研究述评

红西路军研究述评
杨惠娟;董汉河
【期刊名称】《甘肃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西路军问题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者们逐渐关注和研究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主要从西路军形成的原因、西路军失败的原因、西路军的历史功过等四个方面,对近三十年西路军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综述,并适当作以评价,以期待西路军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总页数】6页(P118-122,125)
【作者】杨惠娟;董汉河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编辑部,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相关文献】
1.红西路军的时代烙印——从中共军事战略、政治策略演变的角度审视西路军历史[J], 杨惠娟
2.七十五年来西路军研究述评(上) [J], 董汉河
3.七十五年来西路军研究述评(下) [J], 董汉河
4.西路军重要人物研究述评(上) [J], 董汉河
5.透过一位红西路军战士家书自传看红四方面军军史 [J], 李勇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齐家文化陶盉的初步研究

齐家文化陶盉器身形态有斝形、鬲形、壶形、罐形,管状流是其共同特征。
经考古发掘或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标本共计23件。
张天恩认为庄浪刘堡坪遗址出土的壶形盉属于齐家文化,并提出其是在二里头文化影响下的产物。
[1]庞小霞、高江涛则认为庄浪刘堡坪壶图三 磨沟M1202出土陶器图四 C型盉1.Ca型(刘堡坪遗址出土) 2~3.Ca型(天水武山出土、齐家坪遗址K5523出土) 4.Cb型(广河县出土)个三角形刻六∶2)。
[21]Ⅳ式 顶盖及流部与Da型Ⅱ式相同,垂腹,最大腹径处靠下。
齐家文化博物馆藏2件,1件为泥质橙黄陶。
流部及顶盖有少许残缺(图六∶3)。
另1件为泥质浅灰陶。
流部口径较大,图七 皇娘娘台遗址M24、M37、M38出土陶器1~8.M24∶1~8 9~12.M37∶7、12、5、4 13~16.M38∶12、1、6、3高双Ⅰ式双大Ⅶ式Ⅵ式Ⅴ式图八 齐家文化中晚期典型陶器演变示意图秦魏家遗址出土(M40∶1、M9∶5、M81∶4、M40∶2、M117∶4、M124∶3、M106∶4、M106、M89∶5) 11~17.皇娘娘台遗址出土(M32∶3、M76∶3、M76∶1、M37∶13、M24∶5、M38∶1)(AⅠ指原报告编订的型式,“→”指演变关系,“—”指示同时出现)图九 齐家文化A型盉共存陶器柳湾遗址M1061出土陶器(M1061∶3、7、8、11、6、13、9、1、2、15、5、10) 13~16.柳出土陶器(M1006∶6、10、3、12)图一〇 河套地区陶盉演变图西白玉H6∶6 2.永兴店H9∶2 3、4.寨峁AH18∶15、T4010③∶17 5.朱开沟T236⑤∶2 6.新华99SXF3(采自《河套地区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初步研究》,第15页)Bb型I式盉出土于喇家遗址,但无共存陶器发表。
从已经公布的喇家F4内陶器以及人骨测年数据(校正后为1950-1895B.C.)来看,处于齐家文化早期,家遗址出土的这件盉的时间可能与此接近,或已进入夏纪年范围。
考古学 - 兰州大学研究生院 首页

考古学专业及学科点介绍考古学是历史学类中一个重要的一级学科,是通过发掘和调查古代人类的遗迹遗物,结合文献资料来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
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更加重视拓宽新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更新理论方法与实践手段,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研讨,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专业具有考古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我校所处的西北地区,历史悠久,古代文化资源丰富,尤以马家窑文化、汉简、汉长城烽燧、佛教石窟寺艺术等最具特点,本专业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专门培养社会急需的考古文博专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政治修为和学术道德,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中国古代史基本文献功底;能够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技术手段和器具,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两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领域内的外文资料和研究成果,及时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动态;注重校内课堂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田野考古发掘、博物馆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上实现学科交叉,培养能在文博考古研究机构、文物行政管理机关从事文物研究、文物行政管理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1、宗教考古2、美术考古3、环境考古与史前考古4、秦汉考古5、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考古6、博物馆学7、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生主干课程中国考古学通论宗教学概论中国考古学史敦煌学概论佛教考古概论中亚佛教美术周秦考古专题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玉器田野考古实践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文物鉴定与修复文物法规与行政管理博物馆陈列与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毕业生适合从事工作的行业领域毕业后能够胜任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文物行政管理机关、收藏拍卖机构、文化广电、编辑出版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多种业务工作。
敦煌悬泉汉简研究综述

1987年,酒泉文物普查队首次发现了敦煌悬 泉置遗址。1990至 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 所对此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各类文物七 万余件,其中简牍二万余件,另外还有帛书、题记 等重要的 文 献 资 料。 经 过 三 十 多 年 的 发 掘、整 理 与 研 究,悬 泉 汉 简 研 究 已 经 取 得 相 当 大 的 成 果。 韩华《1995—2005年 敦 煌 悬 泉 汉 简 研 究 综 述 》[1] 和马智全 《悬 泉 汉 简 二 十 年 研 究 综 述 》[2]已 经 做 过较为全面的总结梳理,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 对于悬泉汉简的研究又有了新的成果,本文将在 前述两位学者的基础上,对悬泉汉简自发掘以来 至 2017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做进一步的梳理,希冀 可以裨益学界。
第 28卷第 4期 2018年 8月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ofGansuRadio& TVUniversity
Vol.28 No.4 Aug.2018
敦煌悬泉汉简研究综述
刘全波,李若愚
(兰州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悬泉汉简是研究中古史、敦煌学乃至西北史地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自出土以来多受学界关注,研究论 著车载斗量,为了总结过去,开启新研究,文章对三十年来的相关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希冀可以裨益学 界。 关键词:悬泉汉简;敦煌;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30(2018)04-0006-07
2018年 8月
刘全波等:敦煌悬泉汉简研究综述
7
文化交流问 题 做 了 具 体 的 解 答[13];葛 承 雍 的 《敦 煌悬泉汉简反映的丝绸之路再认识》依据敦煌悬 泉汉简,认为汉代丝绸之路涉及的人物与物品都 是实实在在的,体现了以官方使节与民间客商混 合为代 表 往 来 的 真 实 状 况[14]。 在 悬 泉 汉 简 研 究 中,除了整体考察中西交通的论著外,还有诸多研 究西域诸国及相关问题的论著。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7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7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一、学院本科教学基本情况(一)专业设置情况学院有历史学(含历史学基地班)、世界历史(世界史)、博物馆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民族学四个本科专业。
2012年起历史学类专业新生入学后第一年统一学习历史学类基础课和公共课,二年级时学生依照自己的志愿选择专业,2017年7月完成了2016级学生专业分流。
1、历史学基地班(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少而精的史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培养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的特点,毕业生的绝大部分为研究生生源,也适宜从事教学、科研、文化交流、行政管理等工作。
基地班采取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学习和科研创新的指导。
毕业生基本为研究生后备军。
2.历史学类(含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3个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历史学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史学人才和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通论、历史文选、史学概论等。
3.民族学:作为一门理论实践的学科,以田野调查方法为基石,着眼于学科发展的新态势,顺应社会人才需求的新趋向,立足于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注重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主要课程:民族学通论、民族社会学概论、中国历史与文化、世界文明史、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民族学研究方法、宗教学概论。
(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1.历史学基地班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能力”的培养原则,学生为历史学研究生的后备军,主要学习历史学基本理论和系统知识,同时接受其他学科思维训练,努力造就一批适应新时期中国史学发展需要,具有深厚专业基础和较高理论素养,初步掌握科研方法、视野开阔、热爱专业,毕业后进一步深造,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历史学专门人才。
2.历史学专业主要为与教学、科研、编辑出版、图书情报、行政、外事、媒体以及文化建设等相关社会各领域,培养所需的高水平历史文化专业人才。
兰州大学2018年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公示-历史文化学院

余林蔓100018000310286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53 8988柴毓民107308021007690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66 8579曾佳107308021007693030401民族学全日制81352 85钟媛婷107308021007695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54 8678张安宏107308021007696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84 8590吴瑶107308021007699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71 9382许浩东107308021007703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79 7487王凡107308021007704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74 6686闫子琪107308021007711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77 8890才让道吉107308021007712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39 9186少骨计划赵琛107308021007713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33 8986少骨计划单美玲107308021007725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66 9186少骨计划寇溪洁107308021007727030401民族学全日制83385 73张思杰1073080210077380304Z1民族社会学全日制357 8485吕亚冲1073080210077430304Z1民族社会学全日制368 8983王颢闰1073080210077470304Z1民族社会学全日制360 8883杜礼杨1073080210077480304Z1民族社会学全日制393 8786冯文迪1073080210077500304Z1民族社会学全日制347 8988少骨计划黄东吉才1073080210077560304Z2藏学全日制356 7286张静怡101838211200741060100考古学全日制332 6190马垚青101838211216274060100考古学全日制353 6686宋添力104228510904939060100考古学全日制320 7181樊青青104228510904940060100考古学全日制359 6786姜洋105588230115865060100考古学全日制79349 65孙清泮107308021007760060100考古学全日制345 6474王春悦802018202000031060100考古学全日制324 6287傅伟桅100558000000350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75 6092毛婷婷100558333318513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42 6990许飞102698102010237060200中国史全日制92334 64张心怡102848211015347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70 6188毛建荣102848211017595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47 6070李梦菲104598411120032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79 5080吴汝峰107308021007775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50 7782崔士凯107308021007782060200中国史全日制85333 73王宇娇107308021007783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42 8592王宇107308021007788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21 7184卓然107308021007814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59 7765周国庆107308021007815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42 7475冯博107308021007818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20 7180金小米107308021007820060200中国史全日制90361 74方锦波107308021007823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26 6388李若晨107308021007830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47 6690鲁亚敏107308021007833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35 7390姜芃宇107308021007839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40 6686曹丹107308021007843060200中国史全日制90371 70高冰倩107308021007851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40 6180梁家玮107308021007877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40 7590王泽琪107308021007884060200中国史全日制90360 83陈强博107308021007890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27 8099王晨晨107308021007928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29 6690王盼盼107308021007945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20 6982李岩松1018382112007670602Z1敦煌学全日制391 8285焦树峰1073080210079140602Z1敦煌学全日制74362 84王梓璇1073080210079150602Z1敦煌学全日制337 8188陈晶晶1073080210079270602Z1敦煌学全日制375 7786陈友谊1073080210079330602Z1敦煌学全日制327 7086少骨计划杨志国1073080210079380602Z1敦煌学全日制80少骨计划334 78齐瑾1073080210079410602Z1敦煌学全日制324 8280乔玉蕊1073080210079460602Z1敦煌学全日制318 6887少骨计划。
黔中屯堡人的源文化守望——以旧州屯堡为例

黔中屯堡人的源文化守望——以旧州屯堡为例
杨宇浩
【期刊名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2)1
【摘要】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屯堡文化则是由汉文化衍生出的众多亚文化之一。
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与文化的交融,人口较少群体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陷入传承危机,濒临消失的困境,然而,已历经六百余年的黔地屯堡文化,变迁虽是其发展的主旋律,但其中汉文化的主体地位却一以贯之。
究其原因,主要为黔中屯堡人通过服饰、地戏等表现出对其源文化的自信及对屯堡的社区治理与生活的深度参与。
【总页数】8页(P96-103)
【作者】杨宇浩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屯军后裔、汉族移民与共同体——黔中屯堡及屯堡人的界定
2.试析文化建构性与乡村旅游开发需求指向的关系——以黔中屯堡为例
3.文化变迁视野下明代屯堡在贵州地域的营建与演变——以黔中屯堡鲍家屯为例
4.基于意象理论的黔中屯堡村落解读——以云山屯为例
5.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市民化探索——以贵州安顺旧州屯堡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十世纪以来春秋时期甲胄研究综述

最直观的记录方式莫过于实物复原。 我国对甲胄的修 复、复原工作贡献最大的是白荣金先生,他被誉为"中国甲胄 修复第一人"。 "经他手整复的甲胄难以数计,如湖北随州战 国曾侯乙墓的铁铠甲、髹漆皮甲胄;吉林老森河东汉鲜卑墓、
NO.03,2009
青年科学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心理和谐
2009-03
□王本文 (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
状态。 基于这种认识,心理和谐的标准主要有:认知协调:心 理和谐的人常于认识中去寻求一致性, 力求排除不协调的信 息, 从而达到认知的协调;情绪稳定:拥有平和愉悦的心理状 态, 对周围的人、事、物和环境较满意, 能够冷静地判断事物 和处理事件等, 即使遭遇消极情绪, 也能够较快地恢复到正 常情绪水平, 具有较强的情绪调控能力;人际关系和谐:以信 任、友爱的态度与人交往,处于团结、支持的人际氛围之中; 知行一致:行为和认识一致, 知错能改,不一意孤行;人格健 全:拥有较稳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在保留其人格独 特性和自主性的同时, 能够被他人理解与接纳。
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 坚持"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切实消除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各种 心理困惑和矛盾,促进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 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形成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对 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庆阳北石窟寺第240窟的初步研究

边疆经 济与 文化
THE BORDER EC0NOMY AND CU删 RE
. 1 4 3
【 历史 文化 】
庆阳北石窟寺第 2 4 0窟的初步研 究
北石窟 寺位 于甘 肃东部 庆 阳市所 在地 西峰 区西 南2 5公 里 的覆 钟 山下 蒲 、茹 二河 交 汇 的东岸 二 级 阶 地上 。地 理 坐标 为北 纬 3 5 。 3 6 3 5 ,东经 1 0 7 。 3 2 0 0 ,海 拔 1 0 6 4 ~ 1 0 8 3米 。该 石 窟 寺 囊 括 了 自北 魏 至清 朝 的大 小洞 窟共 3 0 8个 ,其 中 1 6 5 、1 3 5 、2 4 0 、 3 2 、2 6 3等窟 龛具 有极 高的历 史 与艺术 价值 。因为
王 鑫 蕊
( 兰州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兰州 7 3 O o 0 0 )
摘 要 :庆 阳 北石 窟 寺 第 2 4 0窟基 本 被 断代 为 北 周 ,但观 察 其 中 南北 两壁 造像 却 发 现 差异 较 大 ,将 两壁 造
像 与 隋 同时期 造 像 进 行 对 比 ,得 出 北壁 造像 是 窑 内最早 修 造 的 ,修 造之 时 处于 北 周 晚期 ,而 南壁 造像 应 该 是 窑
内最 晚修 造 的 。时代 处 于 隋代 初 期 ,所 以 ,同一 窑 内南北 两壁 的遣 像 才会 呈现 出迥 然 不 同的风 格 。
关键字 :北石窟寺 ;2 4 0窟 ;武帝灭佛 ;北周;隋
中 图分 类 号 :K 8 7 9 . 2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 5 4 0 9( 2 o 1 5 )1 1 - 0 0 5 3 — 0 2
论姚从吾的民族史观与民族史研究

论姚从吾的民族史观与民族史研究杨燕燕【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37)6【摘要】Yao Cong-wu's national view of histor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ideas:Chinese history is continuous, spreading and uninterrupted. This was achieved by the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Han and minority in the areas of culture and power. This made the basic argument of Yao Cong-wu's national view of history. But it still had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which could not be reconciled.%姚从吾民族史观的主要论点即认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绵延,扩大与不间断的,原因在于汉族与少数民族在文化与武功方面的交互影响与融合.姚从吾的民族史观在其民族史研究的实践中得以贯彻体现,但其中也包含着难以调和的内在矛盾.【总页数】4页(P87-90)【作者】杨燕燕【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092【相关文献】1.中国民族史研究中对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借鉴 [J], 马尚云2.百越民族史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越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J], 吴春明3.中古区域民族史研究的学术力作——《汉化与胡化:汉唐时期河西的民族融合》读后 [J], 金玉4."前四史"的民族传记与秦汉时期的民族史研究 [J], 李艳峰;王文光5.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中国民族史研究趋向探析 [J], 黄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世史学的一部上乘之作——评汪受宽教授新著《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

经世史学的一部上乘之作——评汪受宽教授新著《西部大开
发的历史反思》
安学勇
【期刊名称】《图书与情报》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汪受宽教授的<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一书,是近年来史学界西部开发史研究中的一部力作,该书在西部开发史的反思中取得了许多突破和创新的观点,并且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提出了九项建议,是历史研究和资鉴当代紧密结合的一项重点学术工程成果.
【总页数】3页(P155-157)
【作者】安学勇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一部有见地的史学新著——评史美珩新著《是奸相还是能臣——史弥远历史真相研究》 [J], 陈玉屏
2.一部上乘之作--评曾华群教授的著作《国际投资法》 [J], 廖扶摇
3.中国历代开发西部的轨迹——评汪受宽教授的《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 [J], 高士荣
4.一部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中的力作——读汪受宽教授《谥法研究》一书 [J], 孔洪刚
5.一部探讨中国与21世纪世界的重要新著──评张骥教授新著《跨世纪中国的国际环境与对外战略》 [J], 刘士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三十年来国内关于赛典赤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来国内关于赛典赤研究综述
常小军
【期刊名称】《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正>赛典赤·赡思丁是元代著名的回族政治家,归元后曾任成吉思汗帐前侍卫,太宗时曾任太原、平阳二路达鲁花赤,燕京路断事官等职务;世祖时曾任陕西、四川、云南等行省平章政事。
近三十年国内关于赛典赤的研究论文有一百多篇,笔者试就这一专题的研究成果作一综合概括。
由于学力所限,难免有所遗漏,敬请方家指正。
【总页数】7页(P183-189)
【作者】常小军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7
【相关文献】
1.近三十年来国内关于赛典赤研究综述 [J], 常小军
2.近十年来国内赛典赤·赡思丁研究综述 [J], 合灿温
3.赛氏大家族对中国\"丝绸之路\"文化的贡献\r——兼论陕西咸阳是赛典赤家族的发祥地 [J], ZHENG Zi-hai
4.赛典赤:昆明城的奠基者——读《赛典赤·赡思丁评传》 [J], 龙成鹏
5.赛典赤与元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序《赛典赤·赡思丁》 [J], 马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研究综述、基本史料、前期准备工作的详细情况
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界对于天地会以及清代社会控制问题研究起步较早,相关成果丰硕,经过对学界现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现将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三部分即原始史料汇编、国内近现代学术专著、论文以及国外学者的专著与论文进行综述。
第一部分,原始史料汇编。
民国时期萧一山依据大英博物馆内天地会相关资料编成《近代秘密社会史料》一书,罗尔纲编著《天地会文献录》,收录了《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天地会文件》、《守先阁本天地会文件》、《陶成章教会源流考》、《水浒与天地会》、《论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的本子》五篇文献,这是对天地会史料汇编的早期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庾裕良、陈仁华等编著了《广西会党资料汇编》,反映了广西地区近代以来的秘密会党发展情况,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的清史资料丛刊《天地会》七卷本则是天地会相关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史料集刊,台湾学者李振华主编的《近代秘密社会史料》是台湾近年来相关史料汇编的重要成果。
第二部分,国内近现代学术专著、论文。
天地会相关研究成果,包括秦宝琦的《清前期天地会研究》、《秘密结社与清代社会》、《中国洪门史》,蔡少卿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及其主编的《中国秘密社会概观》,郝治清的《天地会起源研究》,徐舸的《清末广西天地会风云录》,胡珠生的《清代洪门史》以及雷冬文的《近代广东会党:关于其在近代广东社会变迁中的作用》等,刘平的《文化与叛乱——以清代秘密社会为视角》阐述了秘密社会存在的文化环境与内涵,朱俊强的《秘密结社与社会控制:广西天地会研究(1794-1921)》将广西天地会作为一个整体,较系统地探讨了其从嘉庆到民国早期的发展状况,谭松林主编的《中国秘密社会》七卷本论述了中国古代秘密结社从出现到发展壮大的过程、性质与意义,将秘密社会作为社会问题来研究,台湾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陆宝千的《论晚清两广的天地会政权》以及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主编的《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2-教乱与民变》等。
清代社会控制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赵秀玲的《中国乡里制度研究》,闻均天的《中国保甲制度》,沈大明的《<大清律例>与清代的社会控制》,孙海泉的《清代地方组织研究》,冯贤亮的《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在第八章探究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盗匪活动与地方防护的关系。
论文方面有秦宝琦《从档案史料看嘉道年间天地会组织与传会手段的演变》,来新夏《关于近代秘密社会史的研究》,周蓓、张研《清代基层社会聚众案件的量化分析》等。
第三部分,国外学者的专著与论文。
关于天地会的相关专著,包括日本学者平山周的《中国秘密社会史》,荷兰学者施列特的《天地会研究》,法国学者谢和耐的《中国社会史》,法国学者谢诺的《中国历史上的秘密社会》等,英国学者弗里德曼在《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中探究了宗族与天地会产生发展的关系,美国学者孔飞力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论述了叫魂案产生、发展以及平息过程中各层权力机制的运作情况。
论文方面有前苏联学者诺维科夫《试论“天地会”秘密社团的组织性质》以及加拿大学者王大为的《一个西方学者关于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的看法》等。
基本史料
原始史料方面包括:
一、清代档案,包括罗尔纲编著的《天地会文献录》、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的清史资料丛刊《天地会》七卷本等;
二、官修史书《清实录》、赵尔巽的《清史稿》;
三、当时地方官员的从政杂记,如《越中从政录》、《牧令书》等;
四、相关官员文集和奏折汇编。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团队还将根据需要对乾嘉年间东南地区的地方志进行相关史料的搜集整理,以期取得更佳的研究效果。
前期准备工作
1.原始史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的搜集工作
本项目团队在申报前便已收集整理了大量不同类型的资料。
原始史料方面包括清代档案,官修史书《清实录》、赵尔巽的《清史稿》,当时地方官员的从政杂记,如《越中从政录》、《牧令书》等,以及相关官员文集和奏折汇编。
原始史料汇编方面包括罗尔纲编著的《天地会文献录》,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的清史资料丛刊《天地会》七卷本。
国内外相关专著方面,我们掌握了蔡少卿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及其主编的《中国秘密社会概观》,朱俊强的《秘密结社与社会控制:广西天地会研究(1794-1921)》,冯尔康、常建华的《清人社会生活》,孟超的《明清秘密教门滋蔓研究》,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主编的《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2-教乱与民变》,沈大明的《<大清律例>与清代的社会控制》,荷兰学者施列特的《天地会研究》,英国学者弗里德曼的《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美国学者孔飞力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论文则包括秦宝琦《从档案史料看嘉道年间天地会组织与传会手段的演变》,来新夏《关于近代秘密社会史的研究》,周蓓、张研《清代基层社会聚众案件的量化分析》,以及前苏联学者诺维科夫《试论“天地会”秘密社团的组织性质》、加拿大学者王大为《一个西方学者关于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的看法》等。
2.项目整体构思工作
项目内容构思如下:
一、林爽文起义前清政府已有的社会管控体系以及对民间结社、异姓结拜等现象的处理措施。
二、乾隆二十六年至乾隆五十年,天地会在林爽文起义前得以产生、发展的原因及这一时期清政府社会管控体系的实际效用。
三、乾隆五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三年,清政府对林爽文起义事件的镇压及总结。
四、乾隆五十四年至乾隆六十年,林爽文起义被镇压后,天地会在被严厉打击的情况下的发展情况与原因,以及这一时期针对天地会,清政府社会管控体系的加强与实际效用。
五、从对天地会的防治方面对乾隆年间福建省社会管控体系作出评价。
其中,整个项目拟以一、二两部分为基础,特别是第二部分作为项目的主体,第三部分中对林爽文起义事件的论述主要起到一个时间分界点的作用,而第四部分无论是清政府的防控还是天地会的发展,大都还是以一、二部分中已有方式为基础来进行的,也就是说,项目以第二部分为主体,第一部分作为一个背景来阐述,三、四两部分作为第二部分的延伸补充,第五部分作为论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