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_ 中药材的炮制_51 中药材炮制概况及中药材炮制目的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3)省部局级药物炮制质量标准:“中药 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全国中 药炮制规范》等。
第二节 中药材炮制的目的
一、提高药物净度以利于贮运
可以降低药材含水量,杀灭虫卵及微生物等。
二、增强药物疗效
蜜炙款冬花可提高பைடு நூலகம்肺止咳作用;油炙淫羊藿可提高 壮阳作用;盐炙杜仲可提高补肝肾降压作用。
三、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明·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在炮制理论上有较大发 展,提出了制药原则: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 及则功效气味反失;指出辅料的作用原理:酒制 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仍仗软坚等。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制”一 项,收载了各家之法,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缪希雍在他的《炮制大法》卷首提出了著名的“ 雷公炮制十七法”,这是对前人炮制方法的总结 。
|味酸、咸、苦,性寒,质重的药物,属阴,作 用为沉降,如:大黄
炮制改变药物的作用趋势,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 醋炒则收敛。“生升熟降,酒制熟降”
生大黄泻下,酒大黄能上行,清头目之火。
黄柏生品主清下焦湿热,酒炙后兼清上焦之热
六、缓和峻烈药物的药性 如麻黄生用辛散解表发汗作用较强,蜜制后辛散作用
缓和,发汗力减弱,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苍术、枳壳 麸炒缓和燥性;槐花炒黄、黄连酒炙、大黄酒炙缓和苦 寒之性;牛蒡子炒黄缓和寒滑之性等。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 石膏、知母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热性或温性,如 附子、干姜
改变药物的性味: 地黄:鲜生地 性寒、味甘、苦,清热凉血,润燥生津。
生地 性寒、味甘,清热养阴,凉血止血。 熟地黄 性微温、微甘,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首乌:生品 性微温、味涩苦,润肠通便 制首乌 性温、味甘,能滋补强壮 甘草:生品 性平、味甘,补脾益气,清热解毒 炙甘草 性温、味甘,能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川乌的炮制:用水泡至无白心,煮至无干心。炮制原理:原 乌头碱水解成中乌头碱再水解成次乌头碱。毒性依次减小。
马钱子的炮制:炮制方法有砂烫、油炸,药典规定用砂烫。 炮制原理:毒性较大的士的宁、马钱子碱转化为毒性较小的 士的宁氮氧化物、马钱子碱氮氧化物。
四、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
中药的临床应用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中医采用 四气(寒、凉、温、热)五味(辛、甘、酸、苦、咸) 来表达中药的性能,中医根据临床需要来改变药物的药 性。
如川乌、半夏、马钱子等;有些毒性药物炮制除降低毒 性外,还可缓和药性,如甘遂、芫花醋炙,巴豆制霜均可 缓和泻下作用。如柏子仁具有宁心安神、润肠通便等作用, 生品服后产生滑肠致泻的作用,通过去油制霜炮制后即消 除了致泻的副作用;瓜蒌仁制霜、马兜铃蜜炙可消除令人 呕吐的副作用;厚朴姜炙、黄精蒸制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 性。
➢《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圣张仲景所著, 两书中收载的药物有183种、其中73种注明了炮 制的方法,同时提出了部分药物的炮制质量要求 和目的;
➢《雷公炮炙论》:奠定了中药炮制的基础,书中 提出的十余种炮制方法,有些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提出,对药物要“依法炮 制”、“修制合度”,炮制被列为法定的制药技 术。
v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也就是针对人 体的病势趋向而言。
病势常常表现出向上(如咳喘、呕吐);向下(如 泻利、崩漏、脱肛、子宫下垂);向外 (发热、 自汗、盗汗);向内(表证不解、疗毒内陷)等不 同的趋向。
药物也有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的作用趋向。这 就是升、降、浮、沉。
|味辛、甘,性温热,质轻的药物,属阳,作用 为升浮,如:麻黄、桂枝
七、便于调剂和制剂 矿物类、贝壳类及动物骨甲类药物,必须经过煅、煅
淬、砂烫等,使其质地变为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 成分。
八、矫臭矫味 常用的炮制方法:酒炙、蜜炙、醋制、麸制、炒黄、水 漂等。醋制五灵脂,明煅人中白,酒蒸紫河车。
九、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1)药物经过干燥处理,使药物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范,收载了185种药材的炮制方法。 《炮制大法》为明代出版的我国第二部制药专著。 《中国药典》1963年版正式列出“炮制”一项。
历代医药书籍对炮制的论述
➢《五十二病方》:记载了炮、炙、燔、细切 、熬、酒渍等炮制方法;
➢《黄帝内经》:记载了“制半夏”、“燔制 左角发”等;
➢《神农本草经》:提出了中药炮制的原则: “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并各 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 勿合用也”;
水量降低,避免霉烂变质,有利于贮存。
(2)一些昆虫类、动物类药物经过热处理,如蒸、炒 等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便于贮存,如桑螵蛸等。
➢以后的各个时期,中药炮制出现了“各地各法” ,“一药数法”的局面。
解放后,政府十分重视中药事业的发展,从 1963年版的《中国药典》起,正式列出了炮制一项 ,使炮制在生产、科研、教学诸方面都取得了巨大 成绩。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
n (1)必须遵守的法规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品管理法》
n (2)国家级药物炮制质量标准:《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
第五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中药炮制:是指中药材根据医疗、 调剂、制剂生产各种成药的要求, 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技术。 最早的“炮炙”在春秋时代之前。 目的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了中药炮制的理论原则。 《雷公炮炙论》是隋代出版的我国的第一部制药专著。 《新修本草》将药物炮制列为法定内容之一。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颁布的第一部国家成药规
缓和药性: 麻黄生品:辛散解表作用较强 炙麻黄: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
五、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v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如:黄连、黄柏、黄芩,性味都是苦寒,均有清热燥 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但 黄连入心经,主降心火
黄柏入肾经,善泻肾火 黄芩入肺经,善清肺热
根据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的原理 “醋制入肝,入盐走肾,甘缓益元” 生姜:主入肺,发散力强,主用于发汗解表 干姜:主入心,温燥力强,主用于回阳救逆 煨姜:主入胃,止呕力强,主用于和中止呕 姜炭:主入脾,止血力强,主用于温经止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