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的常春藤叶
欧·亨利
■学习目标
1.从叙事视角去感受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有效结合的妙处。

2.感受小说中故意超越常规的地方,理解人物形象、主题及语言风格。

■学习探究
任务一:要求学生将课文改写成琼珊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叙述,或改写成贝尔曼对“琼珊”故事的叙述。

【此过程可以改写也可改述,学生有难度,可以两人合作】
任务二:探讨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有效结合的作用。

1.在改写过程中,变换视角叙述时,采用的叙述角度分别有什么作用?在文本中找一找“琼珊”视角部分的内容。

【真实,拉近读者与小说的距离;以琼珊的视角叙述,更能体会那种绝望的心情;以贝尔曼的视角叙述时更能感受他一颗善良的心。

——叙事学上的“有限视角”。

第40、44、46段】
2.作者并没有完全选择这种视角,他又选择什么视角呢?有什么作用?
【全知视角;如果从有限视角来写,有很多限制,如果从琼珊的视角写,那么苏艾去找贝尔曼这件事她也不可能知道,如果从贝尔曼的视角叙述贝尔曼的外在形象会很奇怪;全知全能,叙述自由,超缺时空,更容易交代故事的方方面面。


3.这篇小说总体上采用了全知视角,但在局部重要情节的叙述上,去采用了有限视角,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结合小说的结局部分来体味。

(1)学生补写贝尔曼雨中画叶子的内容。

(2)展示几个学生的补写内容。

(3)能否把补写的内容加入原文?
【学生补写出来内容的细节是不一样的,把想象的空间留个读者,激发读者的能动性;营造悬念。

】相关链接——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

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例如《警察与赞美诗》和《麦琪的礼物》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

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

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

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被称为“含泪的微笑”。

如《麦琪的礼物》讲述了一对夫妇之间互相买礼物的小故事,结尾出人意料地写到双方的礼物都已经没有用了,因为妻子剪掉了长发,丈夫卖掉了手表,荒谬,却又让人感到回味无穷,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结尾通常出人意料,让人啼笑皆非,但是却因人深思,寓意深刻,深深打动读者,突出文章主题。

任务三:有人发现这篇小说有一些故意超越常规的地方,比如正话反说、真事假说、好人坏说,或者称
之为“错位”的叙事艺术。

小组讨论,找一找议一议,读读相关语段。

【贝尔曼外表粗鄙丑陋但是内心善良,美与丑的错位;叶子是假的,希望能挽救琼珊的情是真的,虽然是一个谎言,但却谱写了一曲人性的赞歌;作者对小人物是同情的,但却隐藏于幽默调侃中,隐藏于揶揄中,戏剧性的故事是外壳,内在则具有一种悲剧性的意味……】
任务四:作者设置这么多的“错位”究竟是为什么?比如为何不找一个美貌与美德共存的人的,而刻画了这样的贝尔曼。

【形成巨大的艺术反差,给读者更大的冲击力、感染力;使小说与现实拉开距离。


任务五:讨论:本专题属于“珍爱生命”板块,你们觉得贝尔曼珍爱自己的生命吗?
【不漠视其他的生命,这是对生命更崇高更伟大更震撼人心的一种珍爱!】
■目标检测
一、基础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数.落(shǔ)挪.动(nuó)蔓菁.(qīng)气喘吁.吁(xū)
B. 砖砌(
..qì)掺.酒(chān) 怒号.(háo)金蝉脱壳.(qiào)
C. 昵.称(nī)门槛.(kǎn)瞥.见(pié)灯影幢.幢(chuáng)
D. 瞅.见(chǒu)着.想(zháo)殡.仪馆(bīn)买椟.还珠(d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如果一个商人去收颜料、纸张和画布的帐款,在这条街上转弯抹角、大兜圈子的时候,
突然碰到一毛钱也没收到、空手而归的自己,那才有意思呢!
B. 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生意,这种精神状态使医生一愁莫展。

C. 他们在那里提心掉胆地瞅着窗外那棵常春藤。

后来他们默默无言,彼此对望了一会。

D.不管经历多少挫折,他始终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苏艾正在画插图,忽然听到一个的声音重复了好几遍。

②苏艾在楼下那间灯火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

③“她会把死和藤叶联系在一起?笑话。

”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讽刺地咆
哮了一阵子。

④这几天我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低小黯淡不以为意往往
B、低微黯淡不以为然常常
C、低微黯然不以为然往往
D、低小黯然不以为意常常
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
....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B. 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向国外市场
渗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
....的收购策略。

C. 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
....……,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D. 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
的推波助澜
....下,直挂云帆济沧梅!
5.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B.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C.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D.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6.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二、阅读题
阅读下面语段(课文13-15页),回答7-11题。

老贝尔曼是住在她们这座楼房底层的一个画家。

他年过60,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那样的大胡子,这胡子长在一个像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的头颅上,又鬈曲地飘拂在小鬼似的身躯上。

贝尔曼是个失败的画家。

他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远没有摸着艺术女神的衣裙。

他老是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可是直到现在他还没有动笔。

几年来,他除了偶尔画点商业广告之类的玩意儿以外,什么也没有画过。

他给艺术区里穷得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年轻画家们当模特儿,挣一点钱。

他喝酒毫无节制,还时常提起他要画的那幅杰作。

除此以外,他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专门保护楼上画室里那两个年轻女画家的一只看家犬。

……
然而,看呀!经过了漫长一夜的风吹雨打,在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

它是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了。

靠近茎部仍然是深绿色,可是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经枯萎发黄,它傲然挂在一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

“这是最后一片叶子。

”琼珊说道,“我以为它昨晚一定会落掉的。

我听见风声了。

今天它一定会落掉,我也会死的。


“哎呀,哎呀,”苏艾把疲乏的脸庞挨近枕头边上对她说,“你不肯为自己着想,也得为我想想啊。

我可怎么办呢?”
可是琼珊不回答。

当一个灵魂正在准备走上那神秘的、遥远的死亡之途时,她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人了。

那些把她和友谊极大地联结起来的关系逐渐消失以后,她那个狂想越来越强烈了。

白天总算过去了,甚至在暮色中她们还能看见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紧紧地依附在靠墙的枝上。

后来,夜
的来临带来呼啸的北风,雨点不停地拍打着窗子,雨水从低垂的荷兰式屋檐上流泻下来。

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

那片枯藤叶仍然在那里。

琼珊躺着对它看了许久。

然后她招呼正在煤气炉上给她煮鸡汤的苏。

……
“我有件事要告诉你,小家伙,”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里患肺炎去世了。

他只病了两天。


一天早晨,门房发现他在楼下自己那间房里痛得动弹不了。

他的鞋子和衣服全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

他们
搞不清楚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他究竟到哪里去了。

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
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还有一块调色板,上面涂抹着绿色和黄色的颜料,还有,亲爱的,瞧瞧窗
子外面,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

难道你没有想过,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却从来不摇一摇、动一动
呢?唉,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

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7.“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

”中“狠心”反映了琼珊怎样的心理?
8.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
9.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10.贝尔曼画常春藤叶这一重要情节是借苏艾的口说出来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1.试举两处语句,品味欧•亨利“含泪的微笑”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B(A蔓菁(jīng) C昵称(nì)瞥见(piē) D着想(zhuó)
2.D(A帐---账 B愁---筹 C掉---吊)
3.B(低小:建筑低矮窄小,或地位卑微低下。

低微:声音低弱,收入微薄,地位低下。

黯淡:阴沉,昏暗,
也指没有希望,不美好。

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

不以为意: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含轻视意味。

往往: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的动作,在使用时“必须是带有某种规
律性的动作”。

常常:不受以上限制。

4.B(A、春意阑珊:春意将尽的意思,与语境不合。

B、咄咄逼人:咄咄,感叹声。

指使人惊怪的声音。


是形容出言尖刻伤人,令人难堪。

后也用来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的言行。

二是形容本领赶上
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这里用的是第一个义项中的后来义,故使用正确。

当仁不让:当:面对。

仁:正义
的事。

指面对合乎道义的事就主动承担起来,绝不推让。

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
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此项属于褒贬误用。


5.D( A重复,“尤其”“更”删去一个。

B搭配不当,应改为“讲述了……故事”。

C成分残缺,“缓解……
的压力”。


6.D
二、阅读题
7.害怕最后一片叶子掉落,自己生命走到尽头,又想看看这片寄寓着自己生命希望的叶子是否真的掉落的矛
盾心理。

8.①初见贝尔曼时,通过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②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

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展现了他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

9.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的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也可结合全文进行拓展思考:由前文介绍可知,琼珊和苏艾都是青年画家,作为画家的琼珊,居然一直没能看出墙上的常春藤叶居然是画上去的,由此可以从侧面说明贝尔曼先生最后这幅作品精湛的技艺,真可谓以假乱真,堪称杰作了)
10.借苏艾的口说出来,使得小说结局出乎人的意料,更具艺术性。

将贝尔曼画藤叶隐藏在小说叙述的背后,带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更能表现出贝尔曼高超的艺术中显现出的崇高的人性光辉。

11.①“如果一个商人去收颜料、纸张和画布的账款,在这条街上转弯抹角、大兜圈子的时候,突然碰上一文钱也没收到,空手而回的他自己,那才有意思呢!”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说明了贫穷的艺术家聚集的这个小区街道的错综复杂、狭窄和拥挤,居住环境的恶劣。

②运用比拟,用“碰碰”、“摸摸”、“走动”、“放慢”等词语描写“肺炎先生”,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肺炎这种传染病开始在贫穷艺术家聚居的小区流行蔓延,用貌似风趣的语言渲染了悲剧的色彩。

③“他耍了40年的画笔,还是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

”作者对老贝尔曼的描写,语言夸张中带着幽默、风趣、俏皮,还略带一点点嘲讽,但其用意绝不在于贬低老贝尔曼,而是在用貌似喜剧的语言渲染老贝尔曼一生的悲剧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