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真经

>基层工作应念好“五字真经”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格、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到基层工作,有利于了解社会、了解群众,有利于锤炼党性、锻炼作风,有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对于干部成长大有裨益。因此,广大干部特别是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三门型”年轻干部,要增强到基层工作的紧迫感,积极主动到基层一线、发展一线、民生一线、稳定一线去摔打磨练,锻炼提高,并在基层工作中念好“讲”、“吃”、“学”、“干”、“担”等“五字真经”。



“讲”就是讲得了话。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是沟通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的媒介和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本上健康的人都会讲,但群众的语言倒不是人人都会讲的。所谓“群众语言”,就是群众听得清、听得懂、听得明、听得亲切的语言。如毛泽东同志的“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又如胡锦涛同志的“不折腾”。对到基层工作的干部来说,工作对象是群众,服务对象是群众,必然要说“群众语言”,唯此,才能营造轻松愉快和相互信任的氛围,使群众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易于引起情感共鸣,形成价值共识,使对抗得以化解,分歧得以弥合,群众得到安慰,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显然,对到基层工作的干部来说,只有跨过“语言关”,才能找到解决基层问题的好方法,好途径。要敬畏群众。珍惜手中的权力,懂得慎众,少一些“居高临下”,多一些“低调谦虚”,少一些“颐指气使”,多一些“如履薄冰”。要到群众中。把基层和实践作为学习“群众语言”最好的课堂,少一些“高居庙堂”,多一些“到村入户”,少一些“深居简出”,多一些“零距离”接触。要注意表达方式。懂得将八股官腔转化为民味较浓的语言,少一些“阳春白雪”,多一些“下里巴人”,少一点“云遮雾照”,多一点“朴实无华”;懂得从群众所思、所感、所虑、所求谈起,少一些“坐而论道”,多一些“家长里短”,少一些“不着边际”,多一些“喜闻乐见”。



“吃”就是吃得了苦。苦包括两个方面,条件上的苦和精神上的苦。在基层一线,条件上的苦指的是偏僻的地理位置和简陋的工作生活条件;精神上的苦指的是文娱和依赖上的单调和孤寂

。唯有吃苦,才能收获知识。在艰苦环境中摔打磨练,经风雨、见事面的过程中,可以收获书本上学不到的道理、方法和技能,感悟出来自实践的真知灼见。唯有吃苦,才能收获能力。在艰苦的环境中吃苦受累、磨砺成长,可以塑造承重载压、独当一面、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唯有吃苦,才能收获感情。有艰苦环境的工作经历,就更能体会群众的冷暖,就会自觉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唯有吃苦,才能收获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耐住寂寞,守住清贫,抵住诱惑,就能升华党性品格,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一个清心寡欲的价值追求。因此,到基层工作的干部必须直面吃苦,并把吃苦作为人生历程中的一门“必修课”,且要修好,力求满分。要争先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乐于“屋漏偏遇连阴雨”的办公场所,乐于“以天为盖,地为庐”的住宿条件,乐于“听取蛙声一片”的清心寡欲。要努力在艰苦的环境中奋发有为,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豪气,敢于让“天堑变通途”,积极挖掘条件,创造条件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学”就是学得了习。农村、农民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当今农村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新阶段,诸多新事物、新问题、新形势需要认识、研究和把握,到基层任职的干部必须把学习当作进入农村开展工作的必然选择,需要自觉加强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贯穿于生活工作的全过程,真正静下心来、深入下去,在学习中提高政治素养,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工作能力。要有“读万卷书”的自觉性,不断加强理论和政策学习,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涉农法律法规和其他必备知识,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和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本领。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自发性,注重向农民群众学习,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注重从基层干部身上学习务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办事技巧。要有“知之不若行之”的紧迫感,做到学以致用,讲究调查研究,坚持一线工作法,实行现场会办制。要有“学而不思则罔”的危机感,注重在学习中思考,把握事物的共性规律,探索工作的创新做法。



“干”就是干得了事。干事指的是干实事、干好事、干巧事、干不留遗憾。目前农村还普遍存在群众要求增收致富的愿望强和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弱这一对矛盾,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干。到基层任职的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认真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抓紧

每一天,做成每件事,走好每一步。要做到“干实事”,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摆花架子,不做官样文章;要做到“干好事”,就是要出实招、求实效,多做群众期盼的事,多做群众拥护的事,多做群众得实惠的事;要做到“干巧事”,就是要注意掌握干事的方法和技巧,把握各项工作的规律特点,推动本职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真正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做到“干不留遗憾的事”,就是既对事业负责,也对自己负责,更对群众和历史负责,做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事情。



“担”就是担得了责。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情。对干部来说,责任与权力是统一的,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意味着干部必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分内的事情。同时干事情必然要承担责任,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承担不了责任,就干不了事情。然而,在干部群体中,存在不少“懒官”、“逍遥官”、“太平官”,一味追求四平八稳、贪图安逸,归根结底在于责任意识淡薄,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作为到基层工作的干部,官虽不大,但责任重大,位虽不高,但事情很多,权虽不重,但直接面对农民群众,需要用心去感受农村,用心去感受基层,用心去感受责任,带着责任去做群众工作。要正确对待责任。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使命感为民谋福祉,以“群众眼里无小事”的紧迫感为民谋利益,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责任感为民解忧困。要敢于承担责任。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提升为民办事的能力,以“没有任何借口”的准则对待群众的合理诉求,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承认失责,重塑责任。


 据统计,从1982年到2007年,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分别下降了8.4岁、6.8岁、5.7岁,极大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活力。截至2007年底,全国机关干部中45岁以下的占71.5%,其中35岁以下的占30%;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7.5%,比1978年提高了78.2个百分点。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出生的年轻官员,现在已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这既给党的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年轻干部大多在改革开放的大

潮中成长,学历相对较高,思想较为开放,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但他们大多工作经历单一,相对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练和重大斗争的考验,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党性修养不足、拒腐防变意识薄弱、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等问题。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增加机关干部脱离实际、官僚化和机关化的可能。



因此,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忠诚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正确对待组织、群众和自己,克服浮躁情绪,脚踏实地干事,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建功立业、成长进步。这是新时期我党干部队伍发展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



三、新时期党员干部自觉增强忠诚意识的根本途径



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增强政治忠诚意识,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我们党面临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我们要继续交出合格的答卷,就要求我们的广大党员特别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要不断增强忠诚意识,提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度。



(一)坚定理性信念,把握对党忠诚的灵魂。坚定政治信仰是对党忠诚的灵魂。党员干部自觉增强忠诚意识,首先必须要解决“信什么”的问题。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学就是要联系思想实际,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懂就是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深人掌握理论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和本质要求;真信就是要自觉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真用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工作、提高工作水平。



(二)自觉遵守党章,把握对党忠诚的核心。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忠诚意识,还必须切实解决好“服从谁”的问题。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严格按党章规定办事,是对觉忠诚的核心。党章作为我们立党、管党的总章程,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调整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我们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党

章始终为凝聚党的力量、维护党的纪律、统一党的行动、实现党的不同阶段任务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要无条件地服从党章,自觉维护党章的权威。要用入党誓词来激励自己,牢记誓词的各项要求,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加压、自我钱炼,用党的纪律来约束自己。要严格过好党的组织生活、自觉接受监督。要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要坚决纠正各种违反党章的行为,使自己与党在思想、组织、行动上的高度统一。



(三)始终牢记宗旨,把握对党忠诚的根本。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忠诚意识,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切实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定不移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忠诚的重要表现。因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加强为民用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权力是来自人民的,是用来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要加强为民用情的意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感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多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加强为民谋利的意识,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来开展工作,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让人民群众从党员领导干部身上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积极干事创业,把握对党忠诚的关键。党员干部要自觉正确忠诚意识,还必须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切实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对党忠诚不仅要体现在对党、对人民的思想感情上,更要体现在干事创业的行动上,体现在为民造福的成效上。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统筹发展的理念,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谋划力、执行力和运筹力。要以持续发展的理念来领导工作,坚持用长远眼光和前瞻性视野推动改革和发展,坚持快速发展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相统一。要以统筹发展的理念来领导工作,坚持统筹兼顾,科学把握宏观和微观、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的辩证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以和谐发展的理念来领导工作,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