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诊断学修改稿
MRI诊断报告书写技巧_笔记
《MRI诊断报告书写技巧》阅读札记目录一、MRI诊断报告概述 (2)1.1 MRI检查技术简介 (2)1.2 MRI诊断报告的重要性 (4)二、MRI诊断报告的基本结构 (5)2.1 病史采集 (5)2.2 体格检查 (7)2.3 MRI图像描述 (7)2.4 诊断结果 (9)2.5 建议与意见 (10)三、MRI图像描述技巧 (11)3.1 空间分辨率与对比度 (12)3.2 形态学描述 (13)3.3 功能性描述 (14)3.4 血管与血流成像 (15)3.5 T1加权与T2加权成像 (17)四、诊断结果书写技巧 (18)4.1 异常发现记录 (19)4.2 诊断结论 (21)4.3 临床意义解释 (22)4.4 鉴别诊断提示 (22)五、建议与意见撰写技巧 (23)5.1 治疗建议 (25)5.2 进一步检查建议 (26)5.3 随访计划 (27)六、MRI诊断报告的规范与格式 (28)6.1 报告的完整性 (29)6.2 语言与术语规范 (30)6.3 报告的格式要求 (32)七、案例分析 (33)7.1 脑部疾病案例 (34)7.2 肌肉骨骼系统案例 (35)7.3 肿瘤案例 (36)八、总结与展望 (37)8.1 阅读札记总结 (38)8.2 MRI诊断报告书写的发展趋势 (39)一、MRI诊断报告概述MRI诊断报告是医学影像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详细记录了患者进行MRI检查后所得到的图像信息以及医生的诊断意见。
这份报告对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病情进展以及进行学术研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MRI诊断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医生在书写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报告应使用规范的术语和缩写,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表达方式;同时,报告还应包含足够的诊断依据,以便医生和其他医疗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报告内容。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MRI诊断报告的书写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影像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影像诊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X线摄影中,软组织对比度主要取决于:- A. 管电压- B. 管电流- C. 曝光时间- D. 滤波器2. CT扫描中,图像的对比度主要取决于:- A. 扫描层厚- B. 扫描时间- C. 重建算法- D. 扫描角度3. MRI中,T1加权成像主要显示:- A. 组织含水量- B. 组织含水量与血液供应- C. 组织细胞密度- D. 组织纤维结构4. 以下哪项不是影像学检查的禁忌症:- A. 妊娠- B. 严重心律不齐- C. 金属过敏- D. 皮肤感染5. 超声检查中,多普勒效应主要用于:- A. 测量组织厚度- B. 测量血流速度- C. 确定肿瘤性质- D. 评估器官功能二、判断题1. 在X线摄影中,增加曝光时间可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对/错)2. CT扫描的辐射剂量比X线摄影要高。
(对/错)3. MRI检查中,金属植入物是绝对禁忌。
(对/错)4.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式。
(对/错)5. PET-CT是一种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错)三、简答题1. 简述X线摄影的基本原理。
2. 描述CT扫描图像重建的基本过程。
3. 解释MRI中T1和T2加权成像的区别。
4. 超声检查中,多普勒效应的临床应用是什么?5. PET-CT在肿瘤诊断中的优势是什么?影像诊断学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 D. 滤波器2. 答案: C. 重建算法3. 答案: B. 组织含水量与血液供应4. 答案: D. 皮肤感染5. 答案: B. 测量血流速度二、判断题1. 答案:错2. 答案:对3. 答案:错4. 答案:对5. 答案:对三、简答题1. 答案: X线摄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X线的穿透性,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不同,通过探测器接收穿透后的X线,形成影像,反映组织结构。
2. 答案: CT扫描图像重建的基本过程包括:数据采集、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图像重建算法(如反投影法或滤波反投影法)和图像的后处理。
放射质控中心诊断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办法
放射质控中心诊断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办法(一)申请单1、普通照片:①按“基本要求”填写并加填原X线号码;②扼要填写主要症状、病史(包括治疗及手术史)、体征、相关检查结果及初步诊断;③申请检查部位、方法和目的;④需用碘剂的检查,一般无需碘过敏试验,除非产品说明书注明特别要求(备注:有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小剂量碘过敏试验无助于预测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对比剂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对比剂使用指南,中国对比剂安全使用委员会,人民卫生出版社)。
2、CT检查:①按“基本要求”填写,包括CT号;②扼要填写主要症状、病史(包括治疗及手术史)、体征、术后复查病人注明手术后时间、相关的X线、超声、化验检查等检查结果及初步诊断意见;③申请检查部位、方法和目的。
3、MRI检查:①一般资料:按“基本要求”填写并注明病人的体重、职业及原MRI号码,门诊患者应填写患者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等;②MRI禁忌症应填写清楚,主要包括:心脏内有无起搏器及身体内有无其他电磁装置;有无血管夹和金属内支架;有无大的金属假体,如内固定钢板等;③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应尽量详细填写;④术后复查的病人注明手术时间;⑤与此次MRI检查部位相关的其他影像学资料(包括超声、CT、X线、核医学等)和化验结果,应简要填写;⑥写清楚临床初步诊断,以便MRI医生检查前心中有数,确定检查方法及扫描序列;⑦检查部位要清楚具体,如脊椎MRI检查,应标明以第几椎体为中心扫描。
(二)诊断报告书写质量要求1、诊断报告书写按报告单上的项目逐项填写,“一般资料”要齐全,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室、床号、门诊号,X线号/CT号/MRI号/DSA 号、摄片序号、摄片日期、报告日期、核片日期和临床诊断。
2、“检查名称和检查方法或扫描技术”要具体说明,扫描及投照的确切起止范围、层厚、层间距、扫描方式、所用的扫描序列、增强情况应描写。
3、“影像学表现”要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阅片要全面观察,重点描述,按器官分级,分别描述,有病变时,详细确切描述,说明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与毗邻的关系、有无特征性的改变,描述与结论应保持原则性一致,追踪复查,病例要作详细前后对比,有影像及临床特征的病例,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书写影像报告结论。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
第一节 概 述 三 正常腹部MRI表现 1 肝实质:T1WI均匀等信号,略高于脾脏; T2WI均匀低信号,明显低于脾脏 2 肝内血管:条状或点状无信号,分布均匀,走行 规则 3 胆管:不显示 4 胆囊:T2WI呈均匀高信号;T1WI信号强度与内 部成分有关,可为低.等.高信号 5 胰腺: T1WI均匀中等信号,与肝脏相近 T2WI均匀低信号,等于或略高于肝脏
线圈选择:脊椎表面线圈;阵列线 圈可全脊椎成像
扫描层面:矢状. 横扫. 冠状
扫描参数:层厚/层距=5-8mm T1WI/ T2WI
增强扫描: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脊椎序列 生理曲度 椎体信号 T1WI 等信号 T2WI 低信号
反转恢复序列 Inversion Recovery Sequence, IR
5
第一章 总 论
磁共振成像参数
TR值—重复时间 Repetition Time, TR
TE值—回波时间 Echo Time, TE
1
2
3
第一章 总 论
磁共振成像参数 T1值:纵向弛豫时间 T1WI: 重点显示组织T1值
长TR(TR>2000ms)
长TE(TE>90ms )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章 总 论
第四节 组织信号特点 T1WI T2WI 水 低信号 高信号 脂肪 高信号 高信号 软组织(脑肌肉) 等信号 等偏低 骨皮质 低信号 低信号 骨松质 等偏高 等偏低 流动血液 SE 低(无) 低(无) GRE(MRA)高 高 新鲜出血 等或低 高 陈旧出血 高 高
【医学ppt课件】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
性心脏病 4 胸壁病变: 5 部分肺内病变:CT定性有困难者
第三章 胸部病变MR诊断
第一节 胸部MRI检查基本情况
三;正常胸部MR表现
第四章 消化系统MRI诊断
第一节 概 述
一 消化系统病变MRI 应用价值
梯度磁场(Gy Gx Gz) 交变磁场(RF) 中心空制系统—计算机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决定成像因素 1 组织内质子密度 2 T1值 3 T2值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信号强度与成像因素的关系 与组织内质子密度成正比 与T1值成反比 与T2值成正比
第一章 总 论
假牙、发夹等),并更换检查服。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MR诊断
第一节 MRI检查方法
1 患者准备:去除一切金属异物 2 体位;仰卧 3 扫描方法: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 4 扫描序列:T1WI / T2WI / MRA 5 增强扫描;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MR诊断
第二节 正常MR表现
正常颅脑MR表现
第四章 消化系统MRI诊断
第一节 概 述
三 正常腹部MRI表现
1 肝实质:T1WI均匀等信号,略高于脾脏; T2WI均匀低信号,明显低于脾脏
2 肝内血管:条状或点状无信号,分布均匀,走行 规则
3 胆管:不显示 4 胆囊:T2WI呈均匀高信号;T1WI信号强度与内
部成分有关,可为低.等.高信号 5 胰腺: T1WI均匀中等信号,与肝脏相近
第一章 总 论
第五节 临床应用
二: 禁忌征
1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 2 危重患者需要抢救者 3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4 体内有磁性金属异物者 5 怀孕三个月以内之孕妇 6 幽前准备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简介(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诊断学》
英方名称:《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影像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240学时,其中理论:120学时,实验:120学时
学分:13.3学分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学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普通X线、CT、MRI的图像特点,各系统的正常表现、基本征象及疾病诊断等。
内容简介:《医学影像诊断学》是运用X线、CT、MRI等成像技术来研究人体组织器官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成像,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断病
变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以传统的X线诊
断学为讲授的重要内容,CT诊断在国内已经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
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在中枢神经系统、面颈部及胸腹部也作为重点
内容。
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的MRI也将在一些章节作重点介绍。
各系统讲授
重点根据最常用的检查手段有所不同,如呼吸系统以X线及CT为主,骨关
节系统以普通X线为主,中枢神经系统以CT、MRI为主。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吴恩惠,2版,2006年
参考书目:《临床CT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沈天真,3版,2004年
主讲教师:先正元教授骆科进教授关晶副教授仇光禹副教授李邦国副教授韩红副教授张体江讲师。
MRI诊断学(修改稿)-文档资料
90射频脉冲
共振现象
90度脉冲对宏观磁矢量M的作用
MRI原理
90度脉冲后在XY平面M值最大
180度脉冲后Mz为负值
MRI原理
1、纵向磁化 2、纵向磁化减小与横向磁化 射频脉冲—RF,RF与质子进动频率相同
——出现共振。质子吸受能量——磁矢 量方向改变——横向磁化。 3、驰豫与驰豫时间 RF中止——驰豫(relaxation)
质量控制
伪影 1、化学伪影伪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质量控制
2、卷褶伪影
被检查解剖部位的 大小超出视场( FOV)范围时, FOV以外的部分的 解剖部位的影像移 位移位或卷褶到下 一张图像上。
质量控制
3、部分容积效应 4、运动伪影 1)生理运动伪影
质量控制
2)自主性运动伪影
肝脏扫描相位/频率交换前后主动脉搏动伪影变化
MRI原理
一、化学位移伪影
在人体同一部位脂质中的氢质子发出的 信号离开了水质子发出的信号,在图像 上处于不同的像素位置,从而在梯度编 码方向上脂质含量差异很大的两种组织 的界面,可出现黑白不同的条带状影。 把这种质子共振频率差异形成的图像失 真,称为“化学位移”伪影。
MRI原理
二、水和质子像 利用水和脂子两种质子共振频率上的差
流动质子群信号的产生不一定在切层内 ,所有被激励的质子也形成MR信号。流 速快的血流呈现高信号。TE短,平行于 切层面的血管信号也较强。
MRI原理
血流呈高信号
颈部横轴位FLASH准T1加权像,(TR220/TE10?FL90) 颈总、颈静脉、椎动脉表现为高信号
MRI原理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一、MRA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技术 (一)飞越时间和流入性增强效应 反映流动质子群与周围静止组织纵向磁
影像核医学(核素诊断学)课程标准
《影像核医学》(核素诊断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影像核医学》(核素诊断学)是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必修临床医学课程。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与治疗疾病以及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近二十年来,核医学影像设备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引进国内以后,核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近十年来,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设备应用于临床,使影像医学进入分子水平。
本课程主要讲授核医学在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重点是使用核素显像剂在各系统、器官影像诊断中的原理、方法与临床意义。
核医学影像可做定位、定量和定性诊断,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医学影像诊断的主要技术方法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以培养医学影像专科医师、加强素质教育为目标,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施等方面进行整体优化建设。
(三)课程设计思路突出专科特点,有针对性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实施方法的设计。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影像核医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技能,并对核医学的发展前景和最新进展有所了解。
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了解核医学的工作流程,理解核医学影像诊断的原理,掌握主要临床适应证及典型异常图像特点,清楚影像核医学在临床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培养学员临床思维能力、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学员团体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分类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描述影像核医学特点,概括临床核医学的适用范围。
(2) 能清楚阐述核医学的显像原理,使用所学原理对图像作出正确判断。
(3) 能辨认各系统、器官的显像方式和种类,阐述主要系统显像的原理及方法。
(4) 能正确描述正常影像表现,对典型的异常影像做出正确判断,能够应用临床思维能力对典型病例进行鉴别诊断。
(5) 识别核医学各种仪器,基本操作方式和图像处理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含答案)
《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医学影像诊断学主要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X线成像B. CT成像C. MRI成像D. 超声成像E. 以上都是答案:E2.以下哪项不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研究内容?A. 影像设备B. 影像技术C. 影像诊断D. 影像治疗 E. 影像解剖答案:D3.以下哪种成像技术不利用电磁波?A. X线成像B. CT成像C. MRI成像D. 超声成像E. 红外线成像答案:D4.以下哪种成像技术不是基于物质的线性衰减特性?A. X线成像B. CT成像C.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D.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E. 超声成像答案:E5.以下哪种成像技术可以无创地观察生物体内分子过程?A. X线成像B. CT成像C. MRI成像D. 超声成像E.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答案:E6.以下哪种成像技术可以显示心脏的三维结构?A. X线成像B. CT成像C. MRI成像D. 超声成像E. 红外线成像答案:C7.以下哪种成像技术可以显示关节软组织?A. X线成像B. CT成像C. MRI成像D. 超声成像E. 红外线成像答案:D8.以下哪种成像技术可以显示脑部功能?A. X线成像B. CT成像C. MRI成像D. 超声成像E.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答案:E9.以下哪种成像技术可以显示肺部血管?A. X线成像B. CT成像C. MRI成像D. 超声成像E. 红外线成像答案:B10.以下哪种成像技术可以显示骨骼?A. X线成像B. CT成像C. MRI成像D. 超声成像E. 红外线成像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医学影像诊断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哪些?A. 心血管疾病B. 神经系统疾病C. 肿瘤D. 骨骼系统疾病E. 肝脏疾病答案:ABCDE12.以下哪些是X线成像的缺点?A. 放射性B. 密度分辨率低C. 空间分辨率高D. 无法显示软组织E. 无法进行功能成像答案:ABDE13.以下哪些是CT成像的优点?A. 无放射性B. 密度分辨率高C. 空间分辨率低D. 能够进行三维成像E. 能够进行功能成像答案:BDE14.以下哪些是MRI成像的优点?A. 无放射性B. 密度分辨率高C. 空间分辨率高D. 能够进行功能成像E. 能够显示血管答案:ABCD15.以下哪些是超声成像的优点?A. 无放射性B. 密度分辨率低C. 空间分辨率高D. 能够进行实时成像E. 能够显示血管答案:ACDE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请简要介绍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总结
一、鼻窦炎症一、概述按病因分为:过敏性、化脓性、肉芽肿性;按发展过呈分为急性、慢性二、病理急性期:粘膜充血、肿胀,炎症细胞渗出,脓性分泌物产生;慢性期:粘膜肥厚、息肉变性;粘膜萎缩、乳头状增生三、临床表现:鼻塞、脓涕、头痛、四、MRI表现:1、鼻甲肥厚、鼻窦粘膜增厚;2、窦内分泌物潴留,可现气液平面。
分泌物呈T1低,T2高信号;蛋白含量较高时,T1高,T2高或低。
3、增强扫描,慢性期窦壁粘膜轻-中度强化。
4、可致骨壁骨质吸收或骨质增厚、硬化。
二、鼻窦囊肿一、概述:分为粘液囊肿、粘膜囊肿。
二、病理粘液囊肿:鼻窦开口阻塞,窦内分泌物潴留致窦腔膨胀性扩大行成囊性肿物。
多见于额窦、筛窦。
粘膜囊肿:粘膜腺体分泌物在腺泡内潴留,又称粘膜下囊肿。
一般较小,多见于上颌窦。
三、临床粘液囊肿:病程进展缓慢,膨胀姓生长,早期可无症状,增大后压迫窦壁可引起疼痛。
囊肿突入眶内则出现眼球突出、眼球移位、视力障碍等。
局部膨隆或触及有弹性肿块,额窦及筛窦分别位于额窦底及内眦部。
鼻腔检査:额、筛寒囊肿突向中鼻道呈一隆起,蝶窦囊肿后鼻镜检查鼻咽顶壁向下突出,上颌窦囊肿可见下鼻道外侧壁向鼻腔内移位。
粘膜囊肿:平时无症状,常在检查中偶然发现.偶有头痛,有时囊肿自行破溃从鼻腔中流出黄液体。
鼻腔检查正常四、MR(1)粘液囊肿:1、多见于筛窦及额窦。
2、窦腔呈类圆形膨胀扩大,有环形均匀薄层囊壁包围。
3、囊内液体信号取决于囊液中的蛋白含量、水含量和水化状态以及粘稠度,如含粘蛋不太多,含水较多而粘度较低则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号;若含粘蛋白较多时T1及T2加权像均为中等或高信号:若水分吸收,囊内分泌物十分粘稠时,T1WI及T2WI 均为低信号。
增强扫描后囊壁增强。
4.窦壁弧形变薄或外移,向外膨隆,但无虫蚀样破坏。
5、囊肿侵犯眼致眼球突出、移位,眼外肌、视神精受压移位。
额窦粘液囊肿常先向眼眶内上方扩展。
筛窦囊肿易向眶内壁及鼻腔顶部膨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原理
二维FISP(稳定进动快速成像)的基本 原理
稳定状态的FISP
MRI原理
流体的MR信号 1、流体的基本类型 层流 喘流 2、血流呈低信号 3、血流呈高信号
MRI原理
2、血流呈低信号 原因:1)血管垂直或近乎垂直切面,相
同的血流不能既接受90又接受180脉冲激 励,在SE序列时形成回波。因而不产生 信号。(流空效应)
,180RF,测回波。T1信号为主,显示 精细解剖。
MRI原理
反转恢复脉冲序列(IR)
MRI原理
空间定位 1、梯度磁场
冠状方向(Y轴)梯度磁场
纵向梯度磁场的产生
矢状方向(X轴)梯度磁场
MRI原理
2、层面的选择
横轴断层层面选择
断层面厚度与梯度场的关系
MRI原理
Gx方向行 频率编码
MRI原理
氢原子大部分位于生物组织的水和脂肪 中。
MRI原理
各种磁体
磁和非磁同位素
MRI原理
以磁矩M表示核磁磁场
MRI原理
B0
各个质子的M为任意取向(M=0)
MRI原理
B0为主磁场强度,用T为单位。 R为磁旋磁比,F磁矩进动频率。
旋进 自旋
旋进频率
质子群宏观磁化矢量的旋进
质子和陀螺旋进的比较
MRI原理
质量控制
自主性运动伪影
脑脊液波动伪影 FLASH T1加权像
MRI原理
3)金属异物伪影
胸罩钩引起的伪影 避孕器周围的低信号盲区
造影剂
原理:某些物质进入人体后,能改变质 子周围的局部磁场,如Gd。这些物质接 进共振着的氢质子时,造成T1和T2时间 明显缩短。这种能引起质子弛豫时间缩 短的物质为“顺磁性物质”。用于MRI检查 的顺磁性物质被称为顺磁性造影剂( PCM)。临床应用最广泛的MRI造影剂 为Gd-_DTPA(钆-二乙烯五胺乙酸)。
MRI原理
2、血流呈低信号 SE序列,TR长,被激励的血流已流出层
面,不产生信号。如TR短,饱和的血液 已流出层面,而新流入层面未饱和的血 液可出现强度不同的信号。
MRI原理
血流呈低信号 原因: 2)如血管平行于切层面,在90和
180脉冲间(TE/2),流动血液进入主磁 场和梯度磁场的一个新区域。质子群不 能被180脉冲翻转且相位一致产生回波, 从而MR信号明显减弱。冠状位扫描,颈 动、静脉均表现为低信号。
MRI原理
一、化学位移伪影
在人体同一部位脂质中的氢质子发出的 信号离开了水质子发出的信号,在图像 上处于不同的像素位置,从而在梯度编 码方向上脂质含量差异很大的两种组织 的界面,可出现黑白不同的条带状影。 把这种质子共振频率差异形成的图像失 真,称为“化学位移”伪影。
MRI原理
二、水和质子像 利用水和脂子两种质子共振频率上的差
第二个90脉冲。测量MxyFID信号。信号强度 取决于T1和N(H)。TR短,偏T1。TR过长, 信号强度取决于 N(H)。
MRI原理
部分饱和脉冲序列(SR)
8种不同TR扫描时脑组织和脑脊液信号强度的差别
MRI原理
四、反转恢复脉冲序列(IR) 先-180RF,间隔500ms,90RF,10ms后
N(H) 信号 (质子密度) f(V)扫描层流动质子的函数。信号高或低 T1:越短,信号越强。T1长,信号弱。 T2:越长,信号越强。T2越短,信号弱。 TR:大于T1时,亮度与T2W、质子密度加权
有关。 TE:小于T2时,亮度与T1W、质子密度加权
有关。
MRI原理
三、部分饱和脉冲序列(SR) 90脉冲后,在Mz未达最大饱和值,于TR期加
MRI原理
1)物理学基础 A、物质的磁性——所有物质均有磁性。
永磁——铁、镍、钆等为永磁体。 电磁——电流通过环形线圈形成磁场。 核磁——氢质子自旋,相当于正电荷在 环形线圈中流动,产生的磁场。中子也 可。 原子核中的含有奇数质子/中子方 有磁性。
MRI原理
用氢(H)质子成像的原由: 为磁化最高的原子核 占活体组织原子数量的2/3,形成MRI的
质量控制
伪影 1、化学伪影伪影
质量控制
2、卷褶伪影
被检查解剖部位的 大小超出视场( FOV)范围时, FOV以外的部分的 解剖部位的影像移 位移位或卷褶到下 一张图像上。
质量控制
3、部分容积效应 4、运动伪影 1)生理运动伪影
质量控制
2)自主性运动伪影
肝脏扫描相位/频率交换前后主动脉搏动伪影变化
MRI原理
二、梯度回波脉冲序列的机理
MRI原理
MRI原理
二维FLASH的基本原理
二维FLASH脉冲序列
MRI原理
二维FLASH的基本原理
稳定状态FLASH磁周期
MRI原理
四、二维FISP(稳定进动快速成像)的 基本原理
二维FISP序列
MRI原理
二维FISP(稳定进动快速成像)的基本 原理
异可分别形成纯水或脂质的质子图像, 其成像方法有两种,一为Dixion法,一为 CHESS法。
MRI原理
三、MR波谱分析 1、在出现强的水和脂肪信号的情况下,
利用抑制技术行氢原子的频率分析,可 测定人脑某些低浓度的代谢产物。
2、P的磁共振频谱分析(MRS)可判定 磷的代谢产物如三磷酸腺苷(ATP)、二 磷酸腺苷(ADP)、磷酸肌苷PCr、无机 磷等的浓度。
核磁共振
90射频脉冲
共振现象
90度脉冲对宏观磁矢量M的作用
MRI原理
90度脉冲后在XY平面M值最大
180度脉冲后Mz为负值
MRI原理
1、纵向磁化 2、纵向磁化减小与横向磁化 射频脉冲—RF,RF与质子进动频率相同
——出现共振。质子吸受能量——磁矢 量方向改变——横向磁化。 3、驰豫与驰豫时间 RF中止——驰豫(relaxation)
MRI原理
血流呈低信号 原因:3)在层面上沿频率编码方向运动
的质子群出现去相位,引起流动质子群 的信号减弱或完全无信号,也称作“流 空”。
MRI原理
血流呈低信号 原因:4)湍流:稳定的流速如出现任何
偏离,如血管狭窄、不规则,相应的增 加流速去相位,也可形成流空。
MRI原理
血流呈低信号 因流动的血液表现为低信号,当血管壁
T2’和SE序列测量所得T2值之间的关系 180脉冲使FID产生回波
MRI原理
质子密度加权像 TR选用比受检组织长的TR(1500-
2500ms),TE选用比受检组织T2短的TE (15-25ms),则回波信号幅度与质子密 度有关。
MRI原理
T1加权像 各种组织T1约500ms. TR定为500ms,TE选为15-25ms,回波信号
反映的是组织不同T1信号强度的差别。
MRI原理
T2加权像 TR用比T1显著长的时间1500-2500ms。 TE选用与组织T2相近的时间90-120ms. 则两个不同T2组织的信号强度的差别明
显。为T2加权像。
MRI原理
(五)对比逆转
选用不同参数可使2种生物组织的MR信 号对比发生逆转。
MRI原理
自旋回波脉冲序列 自旋回波(spin echo ,SE)序列为MR最基本、
最常用的脉冲序列。
90脉冲后,间 隔时间(Ti) 再发射180脉冲, 测量回波信号。 重复这一过程。
TE(回波时间)——90脉冲至测量回波的时间 TR(重复时间)——2个90脉冲之间的时间
C Mxy
MRI原理
SE序列
TR500ms TE短 TE长
脂肪
白色
黑色
尿液
黑色
白色
MRI原理
(六)多回波序列 90脉冲后,连续加180脉冲,使Mxy在XY平
面产生多次回波,随着TE的延长,T2W 作用显著,长T2组织信号强(如脑脊液 )。周围灰白质对比消失,信噪比
MRI原理
(七)图像亮度与T1、T2、N(H)、f(V)、 TR、TE的关系
化矢量的宏观变化。 (二)流动液体的相位效应 (三)梯度运动相位重聚技术 (四)预饱和技术
MRI原理
化学位移成像与频谱分析 化学位移——因分子环境(既核外电子
结构)不同引起共振频率上的差异。
频谱分析——不同分子环境其频率上的 差异仅百余或数百赫兹(Hz),其数量 与所检测原子核共振频率差异相对应为 数个ppm。运用化学位移的方法研究分子 结构即频谱分析。
MRI原理
血流呈高信号
几个激励脉冲周期后静止组织已部分饱和,新流入层 面未饱和质子群接收激励,出现的信号和对比度均较 周围静止组织高。
MRI原理
血流呈高信号 原因:2)舒张期伪门控致动脉高信号 使用心电门控MR扫描层面上,舒张期由
于血管内血流滞缓,动脉血流信号强度 增高。同样,如果不使用心电门控,受 检者心动周期与重复时间TR偶尔同步, (心率60/min,TR=1s),产生类似用心电 门控的结果。
A、B为90脉冲使纵向磁化矢量M0转到XY平面。
为 丧 失 聚 合 。
D为180脉冲使这些磁矢量绕X轴转180。 E为经过TE/2时间,Mxy又达最大值。 F为Mxy趋于零。
MRI原理
SE序列时质子群信号强度的变化与T2和T2’的关系
MRI原理
SE序列时质子群信号强度的变化与T2和T2’的关系
MRI原理
流动质子群信号的产生不一定在切层内 ,所有被激励的质子也形成MR信号。流 速快的血流呈现高信号。TE短,平行于 切层面的血管信号也较强。
MRI原理
血流呈高信号
颈部横轴位FLASH准T1加权像,(TR220/TE10?FL90) 颈总、颈静脉、椎动脉表现为高信号
MRI原理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一、MRA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技术 (一)飞越时间和流入性增强效应 反映流动质子群与周围静止组织纵向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