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速愈荨麻疹经方方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建中汤速愈荨麻疹经方方证

厥阴病篇

一、厥阴病概说

厥阴病属于寒热错杂证。由于厥阴是三阴之尽,又是阴进阳生之藏,病情演变多趋极端,不是寒极就是热极,而阴极则生阳,阳极则生阴,因此,它的证状特点是寒热混同出现。究其机转,不外两端:一,是上热下寒,因阴阳各趋其极,阳并于上则上热,阴并于下则下寒。二,是阴阳胜复,由于阴阳之消长与邪气之弛张,所以表现出厥热往复的证象。二、阴阳胜复辨证

阴阳胜复是厥阴病的主要机转之一,因而也是厥阴病的主要证型之一,具体表现在四肢厥冷与发热的相互演变。厥与热时间的长短,为决断阴阳胜复的依据,一般来说,阴胜则四肢厥逆,阳复则厥回发热,根据厥与热时间的长短可以有四种不同的病情:1)发热与厥冷的时间相等,象征着阴阳已渐趋平衡,是将要向愈的佳兆。比如伤寒病四肢厥逆五天,发热亦五天,照理第六天又当出现四肢厥逆,如果不发生厥逆,就是将愈的现象。2)发热的时间多于四肢厥冷的时间,这是阳气胜阴,病邪行将退舍的现象。比如:341条“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就是根据热多厥少,测知正气恢复,阳盛阴衰,从而诊为病退

的转归。3)厥冷的时间多于发热的时间,象征着正气衰退,阳衰阴胜,为疾病趋向于恶化的现象。4)厥回之后,发热不止,为阳复太过,亦为病进。阴证厥回发热,固然是阴退阳复的确据。然而阳气来复太过,同样是病情的发展,不能断为全愈。关于阳复太过在证状上有两种现象,一种是热伤上焦气分,为汗出咽痛候痹;另一种是热伤下焦血分,为大便脓血。

三、厥阴病正治法

(一)乌梅丸证证状: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病理机制:邪热扰于胸膈,所以有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消渴知饥等证;阴寒在下所以虽然知饥却不欲食,勉强进食却能引起吐蚘。本证总的说来是膈上有热,肠中有寒,所以使用攻下方法,不但上热不得消除,相反的下寒更甚,逐致下利不止。

治疗:本证的病情是寒热错杂,治疗亦当寒温并施。然病在厥阴,正气必衰,又宜兼顧正气;因此,治疗本证应以温下清上,益气行血为准则。

鸟梅丸方

鸟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方组论述:本方辛温驱寒,苦寒清热,制虫安胃,是厥阴病寒热错杂证的主方,又善治蚘厥证与厥阴久利。王晋三说:“鸟梅渍醋益其酸,急泻厥阴,不欲其缓也;桂、椒、辛、附、姜重用辛热,升达诸阳,以辛胜酸,又不欲其收敛阴邪也;桂枝、蜀椒通上焦君火之阳,细辛、附子启下焦肾中生阳,人参、干姜、当归温中焦脾胃之阳,则连、柏泻心滋肾,更无亡阳之患,而得厥阴之治法矣。合为丸服者,又欲其药性逗留胃中以治蚘厥,俾酸以缩蚘,辛以伏蚘,苦以安蚘也。”此说颇得要领,又章虚谷说:“木邪肆横,中土必困,故以辛热甘温助脾胃之阳,而重用酸以平肝,佐苦寒泻火,因肝木中有相火故也。”也有参考价值。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证状及成因:呕逆自利,食入即吐,气味酸臭浑浊。本证原系伤寒、下利,由于医者辨证不明,误用吐下之法,以致出现上述的辨证。

病理机制:伤寒下利,误施吐下,以致中气更伤,寒邪更甚,表邪乘虚入里,为里寒所格而不得入,形成上热下寒的证候。阴寒盛阳气微,则为下利,上热壅遏而不降,则为呕逆,“食入即吐”,即为辨证的关键。大凡有热的呕吐,都是食入即出,不象脾胃虚寒运化不健的呕吐,要隔一个较长的时间,这是二者的辨证要点。本证由于寒热格拒,胃中之津液为邪热所蒸腐,所以呕吐物的气味,多酸臭浑浊,与虚寒性的呕吐物,清稀多涎,是完全不同的。

治疗:本证上热宜清,下寒宜温,正虚宜补,证情比较复杂,故药亦寒热并投,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

方组论述:本方以芩、连清热,干姜祛寒,人参补中,凡呕吐有邪热的,服之无不奏效。柯韵伯说:“呕家夹热,不利于香砂橘半,服此汤而晏如”。确是经验之谈。

(三)麻黄升麻汤证证状及成因:洩利不止,手足厥逆,咽喉不利,唾脓血,寸脉沉而迟,下部脉不至,本证由伤寒误下而成。

病理机制:伤寒在表,误用下法,正气受伤,阳邪乘虚入里,郁而不伸,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所以手足厥冷。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是阳邪郁遏,气机窒而不宣的缘故;这种脉象,必定沉迟有力,与阳气衰弱的沉迟无力有别。中虚气陷,则下利不上,热邪在上,逼伤阳络,所以咽喉不利而吐脓血。总的机转不外上热下寒,阳邪郁遏不伸,由于寒热错杂,故出现错综互见的证候。

治疗:热邪当清,寒邪当温,正虚当补,郁阳当宣,证情寒热杂呈,故用药亦温凉补散兼施,用麻黄升麻汤治疗。

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桂枝六铢(去皮)茯苓六铢甘草六铢(炙)石膏六铢(碎,绵裏)白术六铢干姜六铢方组论述:本方具有清上热,温中寒,调和营卫,发赿郁阳,滋阴养血的功用。方中麻黄、石膏、甘草(越脾汤主药)发越内郁之阳,桂枝、芍药配甘草,调和营卫,黄芩、知母、天冬清上焦之热,茯苓、白术、干姜,温中渗湿,升麻升清解毒,当归、玉竹滋阴养血,以防发越之弊。药味虽多,但无一味虚设,在组织配伍上,可称精密周到。

(四)白头翁汤证证状:痢下粘腻脓血,腹痛,里急后重,肛门有灼热感,口渴,脉滑数有力。

病理机制:湿热壅结大肠,热伤血分,血为热邪所蒸腐,故便下脓血;湿性粘滞不爽,兼之热伤气机,气郁不通则腹痛;气机郁滞,则里急后重;热伤津液,所以口渴。总的病机,是属热性下痢,这与少阴太阴的虚寒性下痢是完全不同的。治疗:本证是热性下痢,在治疗上必须釆用大苦大寒之药,以清泄其热邪。白头翁汤为治热痢的祖方确有很高的疗效,直到现在还是被广泛的应用着。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黄蘗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

方组论述:本证湿热郁蒸于中,故以大苦大寒之药组合成方。白头翁性味苦寒,入阳明血分,凉血清热,为治热痢之圣药。秦皮苦寒性瀒,凉肝固下。黄连泻心肝之火,黄柏泻下焦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