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在跨文化交际中特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效能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特征及作用研究
摘要: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能力信念、预期和判断,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维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密切关系。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性质结构特征和功能特点,认为自我效能感在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促进跨文化交流当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征及作用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半个世纪以来,自我效能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得到许多领域学者的关注和认同。近年来,随着跨文化交际研究显学地位的确立,人们对跨文化沟通中的心理因素也越来越重视[1],自我效能感和跨文化交际的密切关系逐渐显露,本文结合社会心理和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对跨文化交际中自我效能感的性质结构特征和功能特点进行深入探讨,以强调自我效能感在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促进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作用。
一、自我效能感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不同文化背景人进行沟通、合作、相处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它的界定一直以来是文化研究者关注的难题之一。依据美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专家lustig和koester,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涵盖三大方面:语境层面、得体性与有效性层面,以及知识、动机和行动层面。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语境维度表明: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非个体的稳固特性,相反,它体现在个体之间的
关系之中;对跨文化能力的判断依赖于不同交际情境的相同或相异的文化预期。得体性指交际行为在特定文化情境和人际关系被认为是恰当适合的;有效性指交际行为或得预期的结果。充分的知识、恰当的动机和有技巧的行动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缺一不可。知识包括共性文化知识和特有的文化知识。动机涵盖跨文化交际中所预期和实际交际中感受到的所有情绪。人类情绪反应包括情感和意图。行动指跨文化交际中得体和有效的行为表现。[2]
作为动机与行为理论的重要概念,自我效能感的提出为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维度。自我效能理论是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郭本禹先生指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等学术创见是基于对行为主义的继承批判和对认知心理学的兼容并蓄。在自我效能理论之前,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内部因素(认知的、情感的、生理的等)、行为和环境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决定。班杜拉用这种三元交互决定论来解释学习的人性基础和行为的因果关系。在这三个因素中,班杜拉特别重视人的因素在行为中的决定作用。对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特征,郭本禹先生的总结是: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既受直接经验影响也受观察活动的显著影响;人类具有应对内外事件的符号能力,并以符号为中介去预见和改变行为;人类不是单纯的反应者,他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他本身就是自己改变的动因。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超越了之前的学习论,它主要研究人的认知、行为、动机和情绪,强调人类的主体能动性,强调包含自
我信念、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等的自我系统在自身行为调节中的核心作用。[3]
在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基础上,自我效能的概念也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80年代前,自我效能预期阶段。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个具体行为或产生一定结果所需行为的能力预期;知觉到的效能预期对个体的目标选择、努力程度等产生影响。80年代后,自我效能是指:对影响自身事件的自我控制能力的知觉,以及对自身实现特定目标的行为能力的判断。90年代,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在目标任务导向下采取行动、调动动机和认知资源的能力的信念。当自我效能预期和自我效能意识,深入到个体价值系统中时,就形成了个体的自我效能信念。总之,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成功地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主体性因素,而非行动或能力本身。它是介于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因素,影响并决定着人的动机和行为表现。[3]
自我效能感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概念以及相关因素上,有很多交企业需要的现实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先进的生产力的作用,体验和感受到多彩的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先进党员、模范人物、技术能手和勤劳的工人等深深感动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这些
生动、感人的事迹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真实、鲜活的教育内容,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教育目标明朗化。
在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贯彻其中的就是努力使学生在思想上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在工作上掌握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施展才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律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是党员切实从组织上入党过渡到思想上入党的表现,共产党员只有在学习、实践、生活等方面时刻做到自律,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因此,加强学生党员的自律教育,要求学生努力做到“四自”即“自觉学习、自觉实践、自觉改造、自我约束”,在学习中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思想境界;在实践中自觉走在时代的前列,创造性开展工作,处处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自我改造中强化党的观念和党员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在自我约束中做到慎独、慎欲、慎微,抵制诱惑,战胜自我,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二)增加学生党员顶岗实习阶段的管理途径
1.逐步完善规章制度。
健全制度、建章立制,使党建工作者和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以《校外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办法》为基础。首先,在学生党员离校前所在系学生党支部,要开展一次集中教育活动,旨在加强其组织观念党员意识,学习顶岗学习学生党员管理的办法和要求,并发放登记表;其次,系部学生党支部要将实习学生党员的联系人落实到人,联系人一般由实习带队党员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担任,每月至少联系一次,按季度向支部汇报,尤其是
要加强对预备党员的考察;最后,检查督促制度,把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列入基层党组织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考核内容。
2.建立网络平台创新教育管理方式。
实习、做毕业设计、找工作……学生大部分时间奔波在校外,传统的集中教育与新形势不相匹配,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党小组的形式化整为零,以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网络载体形式多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资源共享,便于动态管理。例如:建立 qq群通过群空间、群公告形式发布信息,发布理论学习材料;通过qq 论坛、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汇报;定期根据时政,制定学习专题让学生党员参与讨论,有力地推动了党员间的互动,增强了凝聚力。这些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了新平台,网络化使教育管理范围和深度得到延伸。
总之,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只有从政治、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在学院、实习单位乃至社会中树立起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影响和团结广大学生共同进步,进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对培养高职优秀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昭平.“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探讨.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2月。
叉和重叠。比如:自我效能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强调个体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