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版财政学政府制度和政府职能
《财政学》(第三版)教学课件 复习思考题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财政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第三版)储敏伟杨君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HIGHER EDUCATION PRESS目录第一章导论:什么是财政学 (1)一、名词解释 (1)二、问答题 (1)第二章财政依据与财政职能 (3)一、名词解释 (3)二、问答题 (4)第三章财政目标与公共选择 (5)一、名词解释 (5)二、问答题 (6)第四章财政支出概述 (7)一、名词解释 (7)二、问答题 (7)第五章财政购买性支出(上) (9)一、名词解释 (9)二、问答题 (9)第六章财政购买性支出(下) (11)一、名词解释 (11)二、问答题 (12)第七章财政转移性支出 (14)一、名词解释 (14)二、简答题 (14)第八章财政收入概述 (17)一、名词解释 (17)二、简答题 (17)第九章税收原理 (20)一、名词解释 (20)二、问答题 (22)第十章商品课税制度 (28)一、名词解释 (28)二、问答题 (28)第十一章所得课税 (31)一、名词解释 (31)二、问答题 (32)第十二章财产税和其他税种 (37)一、名词解释 (37)二、问答题 (37)第十三章公债理论 (41)一、名词解释 (41)二、问答题 (41)第十四章政府预算与执行(上) (45)一、名词解释 (45)二、问答题 (45)第十五章政府预算与执行(下) (48)一、名词解释 (48)二、问答题 (48)第十六章财政政策分析(上) (50)一、名词解释 (50)二、问答题 (51)第十七章财政政策分析(下) (53)一、名词解释 (53)二、问答题 (54)第十八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56)一、名词解释 (56)二、问答题 (57)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财政关系 (63)一、名词解释 (63)二、问答题 (63)第二十章国际税收关系及其处理 (66)一、名词解释 (66)二、问答题 (66)第一章导论:什么是财政学一、名词解释经济学:经济学是这样的一门学问:它研究人们如何借助于经济制度,最大限度地利用稀缺的资源来最好地达到配置效率与分配公平两大经济目标。
[财务管理]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第二章
![[财务管理]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ba4a8147fab069dc502201e4.png)
h
14
一、公共产品提供失灵
(1)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的 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曲线上的任一点——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点,社会经 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不存在闲置资源。
曲线以内的任一点——生产还有潜力,存在闲置资 源。
曲线以外的任一点——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达不到 的。
• (2)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会成 员间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非排他性是指无法阻止人们对于某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消 费,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 过程之外是不可能的,或者说要阻止人们对于某一项产品 或服务的消费所要耗费的成本是无限大的。
23.11.2020
h
4
(二)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 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就是当某一个
第二章 财政依据和财政职能
第一节 公共财政的依据 第二节 政府管制 第三节 财政职能
第一节 公共财政的依据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确立,我国对城镇住房制度进行了根本性改革, 即取消实物分配,推进住房商品化。
•建立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低收 入家庭实行住房保障政策。
23.11.2020
h
11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通过供求双方的自 发调节,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 态。但市场拓配置资源方面并非万能的, 在现实生活中,上述的完全竞争市场大多 是一种理想状态,以致出现“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 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
• (1)非竞争性+排他性的混合产品:公园、博 物馆等(在一定人数的条件下)
《财政学》第一章

第二,干预型政府。 干预型政府理论认为政府 是一种促进社会开展的积 极因素,应充分发挥其对 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干预作 用。此理论的主要代表人 物是凯恩斯。
第三,适度型政府。20世纪 70年代后,在凯恩斯理论指导下 的西方国家普遍遇到“滞胀〞问 题,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争论再掀 高潮。而此时有关政和市场的争 论已不再是要么否认市场、要么 否认政府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极端主张。
6.收入分配不公。对整个社会来说,资源配置的最 佳状态是必须要考虑社会公平因素的,如果社会不 公平超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将导致社会不稳定, 甚至引发社会冲突,从而破坏社会经济,经济效益 也不复存在。
7.宏观经济失衡。宏观经济失衡,一方面是由于价格信号在某些重要的市场上并不具有伸缩自由、反 应灵敏的调节能力;另一方面从总供求关系看,不同经济主体在实现其经济利益上所具有的竞争性和 排他性,会使市场的自发力量不能经常保证总供求关系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相一致。
3.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像国 防、立法、交通这类不通过市场交 易,由政府提供的商品与劳务。
4.信息不对称。当交易双方中一 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时,就称 存在信息不对称。
政府与市场 一、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二〕市场失灵
5.市场体系不完善。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要满足整 个私人需要,必须具备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 融市场和黄金外汇市场四大基础市场,并且为了减 少市场机制的运行风险,还必须具备期货市场、期 权市场等防范风险的市场。
No Image
No
No
Image
Image
政府与市场 二、政府干预和政府干预失效
〔四〕政府干预纠正市场失灵
5.对于不完善的市场体系。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得以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也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基本要求。
哈工大版财政学课件政府制度政府职能

• (2)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受益角度) 任何一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 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或从中受益。 即: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 多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例如:不拥挤的桥梁、不拥挤的花园、未载 满的火车客厢。 (3)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私人产品:
• 是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 服务。 • 特征: (1)排他性 (2)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会导致生产 成本的增加)
• 单纯的市场提供所产生的效率损失大小,取决于 消费者偏好的不理智程度。若某产品的效用评价 大大低于被认为合理的效用评价,那么纯市场提 供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就较大,反之则会较少。 • 优效品的公共提供也会因过度消费而产生较大的 效率损失。有效措施:采取一定的管制措施,强 制性消费;对产品进行补贴,鼓励消费。
• 二、收入分配职能(实现公平分配) • (一)收入分配职能是财政运用多种方式 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 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 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原因: 1、自然资源垄断造成的级差收入 2、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分配结构体现经济公 平,而往往损害了社会公平
•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范围 • 限于对不公正分配结果的纠正和调整,财 政不应直接介入收入分配过程本身。 1、财政不应介入对劳动收入的调节。 2、财政应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解决老弱病残者 的基本生活需求。 3、加强税收调节,缩小收入差距。 4、规范公务员的工资制度。
三、公共产品的提供
•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它的需要 和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若市场提供就会出现 “搭便车”现象,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公共产品的数量 A I1
I2 E
C B 公共产品市场提供的效率损失 私人产品的数量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1]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1]](https://img.taocdn.com/s3/m/b33b9043852458fb770b56f9.png)
年后财政政策实施和操作的基本经验
真题:某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年8月发生以下购销业务,购入服装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万元,进项税额3.4万元;当月零售服装,取得含税销售额40万元;计算8月份应缴增值税。
①进项税额=3.4万元;
②销项税额=40 ÷(1+17%)×17%= 5.8万元
③应纳税额=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5.8-3.4 =2.4
★CPA真题:某商品零售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12月份购进货物(商品)取得普通发票,共计金额12万元,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购进税控收款机一台取得普通发票,支付金额5000元;本月内销
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为:。
财政学第三章 财政职能

入分配。
第三节 经济稳定增长职能
第三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一、财政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含义 (一)概念
是政府运用税收、公债、转移性支出、 投资等财政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的有机 关联和相互影响,来调节和控制社会需 求的总量和结构,使之与社会供给相适 应,促使经济增长过程持续稳定的职责 和功能。
第三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二)经济稳定增长包含多种含义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 4、适度的经济增长率
第三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二、财政经济稳定增长职能的内容 (一)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实现经济总
量平衡。 1、解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问题。 2、解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问题。
第三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费性支出,来调整社会需求结构中投资 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过热的状态,实现 社会总供求结构均衡。
(二)调节供求结构,实现经济结构平衡。 1、解决消费不足投资过旺的问题。 2、解决投资不足消费过旺的问题。
第三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三、财政经济稳定增长职能的实现手段
(一)实现供求总量均衡的对策(总量政 策) 1、通过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实现 相机抉择调节机制是根据社会供求矛 盾的具体表现,灵活选择财政政策手段 及实现方式,调节社会供求关系,稳定 经济增长的机制。
是指财政作为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按照社会公平的原则要求,改变和调整 个人收入的市场分配结果,以缩小收入 差距,协调各种利益分配关系,促进社 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职责和功能。
第二节 收入分配职能
(二)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洛伦兹曲线 和基尼系数
收
入
比
例
A
B
X
财政学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2020/12/22
财政学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一、政府与市场
➢ 一个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为什么要有政府及其财政的存在?
➢ 分析思路:
市场有效→市场失灵和缺陷→政府干预→财政介入
➢ 本节内容:
n 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 n 公共产品和公共需要 n 政府的经济作用
财政学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 资源配置的涵义:资源配置就是通过对有限 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 源)进行运用,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 结构以及技术结构等,以实现优化资源结构 的目标。它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广义的资 源配置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的资源 配置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n 相对于私人需要,公共需要的特征有:
n 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 n 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共同享用的需要 n 享用需要的付出与所得不对称,即非等价交换 n 满足公共需要的手段是征税和收费
n 公共需要具有历史性:随时代变迁,内容不断 变化——经济发展阶段:农业----工业----环保等
财政学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一个社会的基尼指数,若低 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 ~ 0.3表示比较平 均;0.3 ~ 0.4表示相对合理;0.4 ~ 0.5表示收 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我国的 基尼系数接近0.5.
☺有学者建议把“慈善事业机制”称为“三次分配”机制。初次分配一定要
➢ 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对每项生产性投资的确定和考 核都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消除配置中的“X——低效 率”。
财政学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
➢ 收入分配的涵义: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 入初始分配;二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已经进行或完成的各种 财富和收入分配的结果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再分 配。在市场经济下,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指后者。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71403课程名称:财政学英文名称:Public Financ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分适用对象: 本科大二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二、课程简介《财政学》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财经类本科专业要求普遍开设的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更是财政学专业(含税收)的学科基础课程。
《财政学》是以政府民主、科学理财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既立足于宏观经济,又作用与微观经济;既立足于经济活动,又关乎政治社会活动;既立足于经济学,又涉及管理学;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应用学科。
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系统梳理了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的发展变迁。
不仅包括财政支出、财政收入、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还涉及各类财政支出、税收、公债、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体制、政府管制、财政风险和财政监督等方面的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
同时,本课程还包括宏观财政政策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手段的知识,非常全面地涵盖了财政学各个领域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Public Finance》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that are required for the high education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subjects in the whole country.It is also a basic course for the subject of Public Finance (including Taxation).The research object of 《Public Finance》is how the government intelligently and democratically finance itself, which is not only on the basis of macroeconomics but affects microeconomics, which is not only established on economy practice but involves soci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which is not only involves economics but management. So, the course is a compound one of theoretics and practice.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expands widely and connotatively,including thetheories about fiscal expenses, revenue and budget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the operat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about fiscal expenses, taxation, public debts, states’ assets, budget system, government’s contr olling, fiscal risk and fiscal supervise. At last, it also concerns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asures of macro fiscal policies. Therefore, the course contains nearly all the fields of theoretics and practice of public financ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财政学》这门课程是原国家教委为了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和保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要求,决定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财经类本科专业要普遍开设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因而也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共同必修课程。
财政学-东北(第二版)-第十章--政府性收费与政府性PPT课件

本章要点
非税收入的定义和特点 非税收入存在的必要性 政府性收费和基金的定义和特征 政府性收费制度的基本内容 我国政府性基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
第一节 非税收入概述 第二节 政府性收费 第三节 政府性基金
2
第一节 政府性收费
一、非税收入的内容 二、非税收入存在的必然性
3
一、非税收入的内容
(一)政府非税收入的定义 (二)政府非税收入的特点 (三)政府非税收入的外延
4
(一)政府非税收入的定义
• 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 一定规则采取收费、基金等非税方式,由 中央和地方分别筹集用于特定专门用途的 财政性资金。
5
(二)政府非税收入的特点
1. 灵活性。 2. 不稳定性。 3. 非普遍性。 4. 资金使用上的特定性。
1. 项目过多 2. 规模庞大 3. 收费和养人恶性循环 4. 以费挤税 5. 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
18
(二)改革和完善收费管理体制
• 收费管理权限的改革应由现行的部门审批, 改为中央和省两级人民政府审批。在操作 上,可采取由收费部门和单位提出申请, 经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 后报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审批的办法。
21
一、政府性基金的基本界定
• 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 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 件规定,为支持某项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 财政资金。
• 政府性基金一般具有强制性、非补偿性等特 点。
22
二、政府性基金管理制度的 主要内容
(一)政府性基金的审批管理制度 (二)政府性基金的资金及票据管理制度 (三)政府性基金征收的监督检查制度
2024年度《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参与国际税收合 作的现状
介绍中国在参与国际税收合作方面的 实践,如签订双边税收协定、加入国 际税收组织等,并分析其对于中国税 收制度的影响。
中国对外财政援助的 现状与挑战
阐述中国对外财政援助的规模、领域 和方式,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如 援助效果评估、援助资金管理等。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机 构合作的现状与挑战
2024/3/23
12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比较
01
购买性支出
政府用于购买为执行财政职能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包括购买政府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商品与劳务的 支出和购买政府进行投资所需要的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2024/3/23
02 03
转移性支出
政府无偿向居民和企业、事业以及其他单位供给财政资金 ,政府对科技、教育等公益事业的支出,大多属于转移性 支出。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
包括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物价稳定程度、国际收支状况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社会福 利水平、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等微观经济指标。
2024/3/23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建,可以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进行客观评价。
要点二
最低成本法
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那些成 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 目,如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该方法只 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在效益既定的 条件下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以成 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 。
要点三
综合评价法
在上述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 多方因素,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以 得出更全面、更客观的财政支出效益 评价结果。
2024/3/23
《财政学》教学大纲-新

《财政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财政学课程代码: 3100240所在学科:经济管理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时: 54学分: 3先修要求:西方经济学课程面向:会计学、工商管理、国贸、农经、区域发展、工商体开课学期:春、秋任课教师:朱永德教授课程简介:该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属宏观经济理论课程。
该课程以公共需要理论为依据,主要介绍公共财政理论与实务以及我国的财政理论与实践。
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公共需要理论,市场、政府与财政的关系,财政的职能,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与结构,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财政收入的来源、规模,国债原理、国债制度与管理,国家预算与财政管理体制,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财政运行的基本状况,了解财政政策的走向,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教材:《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2000年6月附件《财政学》教学大纲学时:54学时学分:3理论学时:45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适用专业:会计学、工商、农经、农发、国贸、工商体大纲执笔人:朱永德大纲审定人:张吉国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财政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宏观经济理论课程。
该课程以公共需要理论为依据,主要介绍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具体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的理论与实践。
该课程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财政职能、财政收支及其平衡、国债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关系,还可以明确我国的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等内容。
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定位,基本掌握国家财政运行的状况,以提高自身的宏观理论水平与政策水平。
教学中不仅要对财政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还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讨论、上网检索和课后作业等,启迪学生的思维,了解财政理论的最新动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产品提供方式: (1)公共提供(征税弥补、免费提供)
市场提供(收费弥补) 结果: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
(2)外部效应很大时,视为纯公共产品有公 共提供。但为了提高公共产品的使用效率 ,适当的减轻政府负担,大多采用混合提 供的方式。
五、私人产品的提供
• 市场提供可使私人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处于 理想的水平上。
S 阴影面积表示效 率的损失
B
• 单纯的市场提供所产生的效率损失大小,取决于 消费者偏好的不理智程度。若某产品的效用评价 大大低于被认为合理的效用评价,那么纯市场提 供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就较大,反之则会较少。
• 优效品的公共提供也会因过度消费而产生较大的 效率损失。有效措施:采取一定的管制措施,强 制性消费;对产品进行补贴,鼓励消费。
• 两种类型: 外部不经济(消极的、负外部性 Negative) 外部经济(积极的、正外部性 Positive)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分析:P35 结论: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存在资源配置无 效率的问题
• 3、自然垄断
• 自然垄断行业的特征:
一是产品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的比重很大,可变成本的 比重很小,一旦投资形成,在既定的需求水平上,产量的 增加并不使边际成本上升,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 的增加而不断下降。 二是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城市公共事业:自来水、煤气 、电力、公共交通等)
• 总之,对于具有优效品性质的私人产品,需要政 府采取干预措施来减少或避免效率损失。
第二节 市场失灵
•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 二、资源配置领域的失灵 • 三、收入分配领域的失灵 • 四、宏观经济领域的失灵
• 一、市场失灵
• 由于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固有的缺陷或不 足,而无法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情况。
第一节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
• 一、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 二、混合产品 • 三、公共产品的提供 • 四、混合产品的提供 • 五、私人产品的提供
一、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 国防和披萨饼有何不同?
• 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消费这样 的物品均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减 少。——萨缪尔森(1954年)
多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例如:不拥挤的桥梁、不拥挤的花园、未载 满的火车客厢。 (3)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私人产品:
• 是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 服务。
• 特征: (1)排他性 (2)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会导致生产 成本的增加)
纯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公式表示:
纯私人物品:
x n
• 表现: 垄断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收入分配不公 经济波动
• 二、资源配置领域的失灵 •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
所有生产资料私人所有 所有交易都通过市场进行,生产者和销费者都具有竞争行
为 单个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无法影响价格 信息透明 资源具有充分的流动性
• (二)帕累托效率
Xj=Σi=1
i j
式中,Xj为商品的总量;xij为第 i 个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量
此公式表明:(1)商品Xj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i 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 数量之和;(2)私人物品在个人之间是可分的。
纯公共物品: xn+j=xin+j
此公式说明:(1)就消费目的而言,任何一个消费者i 都可以支配公共物品的总量xn+j
• 市场只适合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对提供 公共产品是失效的,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 活动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四、混合产品的提供
• 可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混 合提供的方式。
• 混合产品的市场均衡条件:MSB=MSC MPB+MEB=MPC+MEC
私人边际收益+公共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成本+公共边际成本
(2)公共物品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
二、混合产品(准公共物品)
• 兼具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即就有有限 的非竞争性和局部排他性。
1、非竞争性、可以排他(不拥挤的收费桥梁) 非竞争性不充分、可以排他(拥挤的收费桥
梁)
排他性不充分(带有围墙的花园)
2、具有正外部性的物品(水利发电设施、个人 家安装了电蚊网)
灯塔?
公共产品的特征
• (1)消费非排他性(供给角度) 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
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 益。
• 原因:公共产品在技术上不易于排斥众多 的收益者;技术上可以实现,但代价昂贵
• (2)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受益角度) 任何一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
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或从中受益。 即: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
• 1、无限量的公共提供
影响效率损失大小的因素: 产品的需求弹性;产品 的生产成本
• 2、限量的公共提供
平均定量供应;排队供应;酌情供应
• 3、优效品的提供(有益品)
“通过制定干预个人偏好的政策而提高生产的物 品”-----马斯格雷夫 (安全帽、安全带、九年义务教育、就业培训)
A C O
Q1 Q2
三、公共产品的提供
•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它的需要 和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若市场提供就会出现 “搭便车”现象,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公共产品的数量 A
I1
I2
E
C
私人产品的数量 B 公共产品市场提供的效率损失
• 解决公共产品市场提供效率损失的办法: 通过税收取得资金补偿公共产品的生产成 本,并免费向公众提供。
• 帕累托改善,指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 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 变差的结果。
• 帕累托效率:资源的配置达到这样的状态,已不
可能再增加任何一个人的福利而不减少其他一些人 的福利,即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配置来使一些人得到 利益,同时不使另一些人受到损失。(不存在帕累 托改善)
• 2、实现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的条件
• 生产的效率条件: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 交换的效率条件: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 资源配置效率条件:任何两种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
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
• (三)资源配置领域市场失灵的表现
• 1、公共产品(存在“免费搭车”现象)
• 2、外部效应
• 又被称作“溢出效应”,是指一经济体的行为对另外一 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但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货 币或市场交易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