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故都的秋》原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故都的秋》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故都的秋的特点。
2、领略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主观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深入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
2、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研读发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积累写秋的句子: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
停车坐爱枫叶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万紫千红常封春,枫叶泛红秋正浓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我屋上三重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今中外写秋之作,或诵或悲,或扬或抑,可谓不胜枚举。秋之于人有一种特别的的情缘,郁达夫也秋情大发,写了一篇《故都的秋》,文章清新宁秀、质朴真挚。表现作者一种独特的悲凉心境,堪称咏秋之佳作。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当中,去感受郁达夫内心独特的世界。
板书:故都的秋
(二)文章学习
1、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并思考故都的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
的秋味。
参考: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在这一段当中,哪一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强烈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饱尝
作者对秋的热爱、向往和思念之情,体现情感的真切、热烈。
3、一连用了三个地名:杭州、青岛、北平,又有怎样的意味呢
参考:写出作者排除万难,不远千里,辗转奔波,不顾危险,就为看一眼故都的秋,体现作者对秋深深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4、作者为了表达这些情感,他接着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一位同学起来读第二自然段。
2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1)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参考:江南的秋
(2)江南的秋有什么特点
参考:草木凋零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时常多雨而少风。只能感到一点点的清凉。
(3)能够强烈表达作者对江南的秋的不满足的是哪个句子
参考:秋的色,秋的味,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3)作者为何要这样写江南的秋呢有什么目的
参考:与北国之秋形成对比,衬托出北国之秋味的厚重感,表达对北国秋的渴盼和思念。
5、本段写的是北国之秋与江南之秋的对比,请同学们通观全文,还有哪一个自然段写了江南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
参考:第13自然段
13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甘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河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1) 这段当中最明显的对比句子是哪一个有何妙处
参考: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A、黄酒的温和,白酒的浓烈
B、稀饭的稀薄,馍馍的厚实感
C、鲈鱼细腻鲜美,大蟹的刚强味浓
D、黄犬的轻佻小巧,骆驼的沉稳高大
(黄犬走一段路,撒一泡尿,轻佻、个小;骆驼一步一个脚印,沉稳厚重,高大。)前面三个对比是通过饮食之味形象写出秋之味,后面的对比通过动物的体形与性子写秋味的大、厚实。写出北国秋味的强烈和厚重感,对故都的秋的深深眷恋。
6、作者对故都的秋有深深地情感,那么那一自然段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爱之深,恋之切呢
参考:最后一个自然段(14段)(请学生齐读一遍)
14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作者原意用生命的代价来换取北国的秋,足见作者的“痴”对北国秋的深深眷恋。也让没有到过北国的人产生了去北国赏玩,一饱眼福的念头。
7、文章开头抒情,结尾又抒情,第二段江南之秋与北国之秋对比,倒数第二段有进行对比,请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首尾呼应,有一种荡气回肠之感,也使整篇文章结构完整。
第二课时
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特别情感,对故都的秋的独特感受又是通过那些劲舞的描写来表达的的让我们随作者神游故都,观秋色、闻秋声、品秋情。请同学们看到描绘秋天的3——11自然段。
3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4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5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6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7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8“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9“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10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11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12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13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甘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河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1、生齐读,并思考这一部分写到哪些景物找出文章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声音的词语及划出体现作者心境的词语和句子。
景物:秋院、楸树、秋蝉、秋雨、秋果
秋色:碧绿、青、蓝、白、紫黑、淡红、灰沉沉、青(布)、淡绿微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