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群曾是各地大流行的主要菌群。 近年来欧美地区流行的主要为B群或C
群,B群主要在欧洲一些国家,C群则在
美国、加拿大、巴西、越南等国引起局部
流行。
中国
周期性大流行均由A群脑膜炎奈瑟氏 菌引起的,流行基本上是从北方向南方扩 散。 随着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全国 各地的广泛应用,A群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自1990年以后,A群已由96.9%降至61.7%, 近年来B群和C群却相对的增多。
典型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分类(疑似诊断)
流行病学史:冬春季节发病,1周内有 流脑病人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发 生或流行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 激征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感染症状 实验室检查:末梢血WBC明显增加,中 性粒细胞占80-90%以上;脑脊液检查符 合化脑改变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呼吸道 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咳嗽、喷嚏) 间接传播少(细菌体外生存力极弱) 2岁以下,可经密切接触传播(同睡、怀抱、 喂奶等)
流行病学
易感性:普遍易感 易感人群感染后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 30%为上感型和出血点型,仅1%为典型流脑。 儿童发病率高,尤其以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 发病率最高,但在流行年份则有向高龄化发 展趋势。 若母亲未曾感染过,其婴儿可在生后6个月内 被感染 感染后获得对本群病原菌持久免疫力
明显升高 升高 >500 N为主 <500 N-L
明显升高 明显升高 明显降低 降低 降低 降低
葡萄糖
mmol/l
பைடு நூலகம்
氯化物
mmol/l
病原
阴性
致病菌
结核杆菌
无
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概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 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为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 瘀斑及脑膜刺激征.重者可有败血症性休克和 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① 蛛网膜下腔增宽 , 充满大量脓 性渗出物和少量纤维素。 ② 脑膜及脑室附近的脑实质充 血、水肿。
蛛 网 膜 下 腔 脓 性 物
蛛网膜下腔扩张、充满脓性物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2~3天 ( 1~10天 ) 三大警示症状:
高热不退、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
三大危重表现:抽搐、昏迷、休克 两个皮肤表现:出血点或瘀斑,口周疱疹
处理原则
对病人早期处理 发现疫情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就地隔离,抢救治疗,降低病死率。 给予抗菌药物,及时控制感染。 纠正休克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及时应用脱水疗法防治脑疝和呼吸衰 竭。
治 疗
病原治疗:青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 对症治疗:脑水肿的治疗、休克的治疗 抗DIC 血管活性药物
常见脑和脑膜疾病脑脊液特点
正常 外观 压力 mmH2O 细胞数 /mm3 蛋白
mg/dl
化脑
结脑
病脑
乙脑
无色透明 混浊脓性 静置有膜 70-180 0-8 L为主
15-45 2.5-4.5 120-132
清亮微浊 清亮微浊 轻度升高 轻度升高 <500 L为主 升高 正常 正常 <500 N-L 升高 正常 正常
氯霉素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钠
成人2~8g/d,儿童50~200mg/(kg· d),分2~4次给药 成人:1.0-2.0 Qd或 Q12h 脑脊液浓度为血的 17%
暴发脑膜脑炎型
脑实质损伤表现重 迅速出现意识障碍 锥体束征阳性 呼吸衰竭 可有脑疝
混合型
兼有上述两型表现 病情极为严重,病死率很高
轻型
见于流脑流行后期
病变轻,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
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皮肤少数出血点及脑
膜刺激征
脑脊液无明显变化,咽培养有致病菌
细菌性脑膜炎: 胞外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 金葡菌、链球菌、流感杆菌、 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胞内菌:结核杆菌、李斯特杆菌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脑膜炎及脑炎
脑膜炎:腮腺炎V、肠道V
脑炎: 乙脑V、疱疹V、森林脑炎V
真菌感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原虫感染:弓形体脑病
鉴别诊断
肺炎球菌脑膜炎: 散发,常于冬春季发病。好发于年老体弱及 婴幼儿。大部分病人有肺炎、中耳炎、乳突 炎、副鼻窦炎等感染灶,部分病人继发于颅 脑外伤骨折后或脑外科手术后。还有部分病 人可反复发作。询问以上情况对诊断有帮助。 临床症状类似流脑。但临床少见瘀点或瘀斑。 脑脊液为化脓性改变,涂片或细菌培养可找 到肺炎双球菌。
鉴别诊断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流行于夏秋季,在北京地区有严格的季 节性(7、8、9月)。 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发病2~3天出 现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重症患者出现呼 吸衰竭、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 血白细胞总数升高,10~20×109/L,以中性 粒细胞为主 。 脑脊液检查:为病毒性感染表现。 乙脑特异性IgM阳性率75%以上,在发病早期 (3~4天)即可做出诊断。
流脑的恢复期疱疹
一些病人在流脑的恢复期会出现口周疱疹。
临床分型
普通型(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 暴发型
轻 型
暴发型
起病急骤(24小时内出现意识障碍),病势
凶险,死亡率高。分为
败血症休克型
脑膜脑炎型
混合型
暴发败血症休克型
败血症为主 起病急,高热寒战 瘀点瘀斑广泛,迅速融合伴中央坏死 休克易并发DIC 多无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检查多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血象:WBC多在20×109/L,中性90%以上 脑脊液:外观混浊 ,白细胞数升高 1000×106/L以上,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蛋 白含量增高,糖及氯化物明显减低,脑膜炎 12~24小时脑脊液有改变 细菌学检查:涂片 细菌培养 免疫学检查:
诊断
流行病学史
细菌
内毒素
小血管痉挛 微循环障碍
破坏血管内皮,胶原暴露
病理变化
病变部位 : 脑脊髓膜 , 尤其是软膜及蛛 网膜下腔。 病变性质:急性化脓性炎。
软脑膜 蛛网膜
典型病变: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
① 脑脊髓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② 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 出物,脑沟脑回被脓液覆盖。 以额、顶叶表面最为显著。
病原学
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 可产生自溶酶,在体外易自溶,采集标本 后及时送检 本菌体外生活力及抵抗力弱,对干燥、寒、 热、常用消毒剂均敏感 分为13个血清群(A、B、C、D、29E、 X、Y、Z、W135、H、I、K、L)其中A、 B、C群共占90%以上。
流行病学概况
最早报告可追溯至十六世纪 1805年由瑞士Gaspard Vieusseux对此疾病进 行了完整详尽的描述 遍布全球,但多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 近年来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一些国家出现 了流脑的大规模暴发,一些地区病死率超过 10% 我国2001年以来有上升势头,局部暴发的地 方和人数较前增多
鉴别诊断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常见于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下婴儿。 起病较缓慢。发病初有明显的上呼吸道 感染症状、或肺炎表现。经数日后出现 脑膜炎症状,症状和一般化脓性脑膜炎 类似。临床上少见瘀点或瘀斑。脑脊液 为化脓性改变,涂片或细菌培养可找到 流感嗜血杆菌。
鉴别诊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 多继发于金葡败血症。发热时间较长, 伴剧烈头痛,颈项强直较一般化脓性脑 膜炎明显;也可见皮疹。一般可见皮肤 疖肿等感染病灶。
中国
●2002年1-3月广西柳州地区发生流脑疫
情,发病14例,死亡3例,经证实为C群 脑膜炎双球菌所致 ● 2000-2002年北京儿童医院收治12例 暴脑患儿,7例为B群,死亡3例,5例为A 群所致,无死亡病例 ● 2005年安徽等省市:C群上升趋势
流行病学
传染源:带菌者、流脑病人 潜伏末期、急性期均有传染性,一般不超过 发病后10天 经治疗后细菌可以很快消失 隐性感染率高,流行期间带菌率50%以上且不 易被发现。故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
并发症与后遗症
并发症: 化脓性迁徙性病变: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 脑及周围组织粘连:动眼N 、面N 、听N损害 后遗症: 耳聋、失明 动眼神经麻痹、瘫痪 精神异常 脑积水等
预后
病死率:成人1.19%,老人17.6%,平均5-10% 影响因素:
暴发型 幼儿和老人 反复惊厥,持续昏迷 治疗晚 流行高峰时
鉴别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 结核性脑膜炎一般多有结核病人接触史或有结核病史, 多数起病相对较缓慢,病程较长,头痛持续时间较长, 脑膜刺激征明显,常在发病后1~2周后出现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一般较轻。脑脊液改变为外观呈毛玻璃样, 白细胞100~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 物常降低,蛋白含量增高,涂片抗酸染色可找到抗酸 杆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病人免疫低下或使用糖皮 质激素后,结核菌经血行播散,此时,结核性脑膜炎 可表现为急性起病。同时,PPD试验、结核抗体及胸 部X线检查有助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北京地坛医院 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 王凌航
ehang0429@yahoo.com.cn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定义
定义:由各种病原体直接损害脑脊髓膜及脑实 质引起的炎症性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膜、脑实质、脊髓 常见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 病生理基础:炎症
诊断分类(临床诊断)
在疑似诊断基础上: 有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 无化脑表现,在感染中毒性休克基础 上出现皮肤粘膜瘀点瘀斑,且进行性增 多
诊断分类(确定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 病原学:瘀点(斑)组织液、脑脊液涂 片见到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或脑脊液、 血液培养脑膜炎双球菌阳性;或检测到 奈瑟菌特异性核酸片断 血清免疫学:急性期脑脊液、血液检测 到Nm群特异性多糖抗原;恢复期血清 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呈4倍或4倍以 上升高
常用抗菌药物
磺胺嘧啶 成人6~8g/d,小儿0.15~0.2g/(kg· d) 成人:400万U,Q6h 青霉素 儿童:20-40万U/kg/日 成人2~3g/d,小儿50~100mg/(kg· d),分 3~4次静脉滴注,疗程5~7天 脑脊液浓度为血 的10-30% 疗程 5-7天 脑脊液浓度为血的 50%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季节性:3~4月为高峰期 周期性:3~5年小流行,7~10年大流行 普遍接种后,周期性可能被打破 适宜条件:空气干燥、刮风、气温急剧变化
发病机制
上呼吸道炎症型
带菌者60-70%
飞沫 血循环
出血点型
皮肤瘀点瘀斑
BBB
病菌
鼻咽
呼吸道
菌血症 败血症
休克或/和DIC
脑脊髓膜 蛛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共同临床表现
症状: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体征:脑膜刺激征阳性(颈抵抗、克氏征、布氏征) 病理反射阳性(Babinski Oppenheim Gordon) 生理反射:浅反射消失 深反射先亢进后减弱
脑脊髓液:颅内压↑、蛋白含量增高、白细胞增多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典型的临床分期
前驱期:多数病人无此期表现。低热、咽痛、 咳嗽等症状,持续1~2天。 败血症期:高热寒战,伴头痛。70~90%皮 肤粘膜瘀点或瘀斑,大小1~2mm至1~2cm, 中央呈紫黑色坏死或大疱。 脑膜炎期: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 脑膜刺激征阳性等。2~5天内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体温下降,瘀点消失,症状好转。 10%病人出现口唇疱疹。一般在1~3周内可 痊愈。
婴幼儿流脑的特点
婴幼儿颅骨骨缝及囟门未闭合,中枢神经系 统发育未成熟,临床表现不典型
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及拒食、呕吐、腹泻等 消化道症状 有烦躁不安、尖声哭叫、惊厥、囟门隆起。 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老年流脑的特点
免疫力低下对内毒素敏感性增加,故暴 发型发病率较高 上感症状多见,意识障碍明显,瘀点瘀 斑发生率高 病程长,多10d左右,并发症和合并症 较多,预后差。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有可能不高,提示机 体反应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