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识别与结构分析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识别与结构分析有机化合物是由碳、氢以及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含有官能团。
官能团是一个或多个原子团,决定了有机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
在有机化学中,准确识别和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对于理解其结构和性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官能团的定义、常见的官能团及其识别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官能团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一、官能团的定义和作用官能团是指有机分子中具有特定化学性质的一组原子。
它们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功能和性质,并且决定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
官能团可以赋予有机化合物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比如酸碱性、溶解性和稳定性等。
因此,准确识别和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对于确定其化学性质和反应行为非常重要。
二、常见的官能团及其识别方法1. 羟基(-OH)官能团:羟基是羧酸和醇的共同官能团,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和红外光谱(IR)进行识别。
酸碱指示剂可以通过变色反应检测是否存在羟基,而IR光谱可以通过峰的位置和形状来确定羟基的存在。
2. 羰基(C=O)官能团:羰基是醛、酮和酸的共同官能团,可以通过碘仿试剂(2,4-二硝基苯肼)进行化验官能团的检验,也可以通过IR 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进行识别。
3. 氨基(-NH2)官能团:氨基是胺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可以通过酞测法检测氨基的存在,也可以通过IR光谱中氨基振动引起的特征峰进行识别。
4. 硝基(-NO2)官能团:硝基是含有硝基的化合物的官能团,可以通过碱金属碰撞法或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来识别。
5. 烯烃官能团:烯烃是不饱和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可以通过洗涤法、卤素汞试剂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识别。
三、通过官能团进行结构分析官能团分析是通过对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进行系统检测和分析,从而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
它通常使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等技术。
1. 红外光谱(IR)分析:IR光谱可以通过观察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与氢、氧、氮、硫等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价键所组成的化合物。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在生物学、药学、化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时,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结构式以及功能团的位置。
一、红外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法。
通过检测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振动和伸缩,可以得到有关它们的结构信息。
红外光谱图上的吸收峰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分子中存在的功能团,比如氨基、羟基、羰基等。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检测有机化合物中的非对称拉伸振动和对称拉伸振动,帮助我们确定有机化合物的手性性质。
二、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测有机化合物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确定其结构的方法。
通过质谱图上的质荷比(m/z)峰,可以推测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离子峰。
同时,质谱图上的裂解峰还可以提供有机化合物中化学键的断裂位置和分子结构的信息。
质谱分析法在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核磁共振分析法核磁共振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测有机化合物中氢、碳等核自旋的能级差和共振频率来确定其结构的方法。
核磁共振谱图提供了有机化合物中各个原子核的相对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从而可以推导出有关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核磁共振分析法可以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碳谱和氢谱,进而得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
四、元素分析法元素分析是一种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氧、氮等元素的含量和比例来确定其分子式的方法。
通过考察有机化合物的百分含量和摩尔比,可以推测它们的结构和化学式。
元素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过程中。
综上所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是一个重要且综合的研究领域。
通过运用红外光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分析法和元素分析法等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信息,进而深入研究其性质和应用价值。
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与鉴定

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与鉴定有机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与鉴定也十分重要。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与鉴定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特征的核心内容,这是识别有机化合物和设计新型有机复合物的基础,也是赋予有机物功能的关键因素。
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与鉴定需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以确定有机物质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和鉴定首先需要进行结构性分析,以确定有机物的结构特征。
具体的步骤包括:使用紫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核磁共振法等技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主要成分的含量分析,根据每种含量的差异确定有机物的化学结构;探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以及组成成分;利用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方法检测有机物的性质。
根据有机化合物结构特征和性质,可以确定有机物的结构类型和物理化学性质。
结构类型可以是烃类、烷类、芳香烃类、醇类、酮类、酯类、醛类、醚类、环烃类、氮杂环类、酰胺类、硫醇类等;物理化学性质指的是熔点、沸点、溶解度、蒸汽密度和折射率等物理性质,以及卤素的电离常数、酸碱常数和醇碱常数等化学性质。
这些物理化学性质不仅与有机物的结构有关,也与它的多样性有关。
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鉴定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来实现。
例如,可以使用活性染料紫外发射分析技术等,用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光路性能和结构的微观性质;利用热发射分析技术等,用于研究有机物质的热解性质。
此外,还有一种尤为重要的实验手段,即通过元素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通过元素分析鉴定实验,可以测定有机物中各元素的含量,也可以检测其他元素,从而确定有机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综上所述,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与鉴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既是识别有机化合物和设计新型有机复合物的基础,也是赋予有机物功能的关键因素,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特征的核心内容。
只有全面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与鉴定方法,才能够有效地控制有机化学反应,发展新型有机化合物,实现有机物的设计和合成。
结构鉴定的步骤

结构鉴定的步骤以结构鉴定的步骤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基本步骤。
一、测定分子式分子式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测定分子式是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第一步。
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元素分析或质谱等方法测定分子式,其中质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测定分子量通过测定分子量可以进一步确定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目及相对分子质量,从而有助于确定分子结构。
测定分子量的方法主要有质谱法、凝固点降低法和沸点升高法等。
三、测定元素分析元素分析是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含量来确定其结构的方法。
通过元素分析可以确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含量,从而推断出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目及类型,有助于确定分子结构。
四、测定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红外光谱的特征峰可以提供有机化合物中分子中的基团信息,从而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五、测定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法。
通过核磁共振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各原子的化学位移和相对数量,从而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六、测定质谱质谱是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质谱可以确定分子的分子量、分子中含有的基团及其相对位置,从而推断出化合物的结构。
七、综合分析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在综合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方法之间的一致性,以及结合实验数据进行推断的合理性。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各个方法之间的一致性,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以及其他一些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对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机制来说,准确地分析和确定其分子的结构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一、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有机化合物样品进行质谱分析,可以得到化合物的质谱图。
质谱图可以提供关于分子中的各种基团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的信息。
通过解读质谱图,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分子量以及分子内部的原子结构。
二、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是另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技术。
它通过测量有机化合物在红外区域的吸收谱图,可以确定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
不同官能团对应的吸收峰具有特定的波数范围,通过比对实验得到的红外光谱与相关数据库中的红外光谱数据,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进而推测其分子结构。
三、核磁共振分析核磁共振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法。
核磁共振分析通过测量有机化合物中的核自旋与外界磁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信号,可以得到核磁共振谱图。
通过解读核磁共振谱图,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不同原子核的化学位移、耦合常数以及原子核之间的空间关系,从而推断出分子结构的一些重要信息。
四、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电子结构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测量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光谱,可以推测出分子中存在的共轭体系以及电子转移过程。
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吸收性质和颜色。
结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是有机化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质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以及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可以准确地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揭示其性质和反应机制。
在实际研究中,不同的结构分析方法可以相互印证,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掌握这些结构分析方法并合理运用它们是进行有机化合物研究的基本技能。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元素以及其他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生命体的基本构成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对其性质具有决定性影响,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碳骨架结构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特征是碳骨架结构,碳原子可以通过共价键形成直线、分支、环状等多种结构。
根据所含的碳原子数目,有机化合物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
2.官能团有机化合物中常出现官能团,它是一个或多个原子团,决定了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常见的官能团包括羟基、羰基、羧基、胺基等。
官能团的存在使得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性。
3.立体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还涉及立体化学,包括立体异构体和手性。
其中,立体异构体是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手性则指分子镜像不可重叠,具有非对称中心的特性。
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1.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分子结构相关。
例如,分子量较大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短链的烷烃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
此外,有机化合物还具有溶解性、密度、光学性质等。
2.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分子结构和官能团决定。
不同的官能团对应不同的化学反应。
例如,烃类在充足氧气条件下可以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醇类可以发生酸碱反应等。
3.活性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活性。
这是由于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多种共价键,从而增加了反应的可能性。
有机化合物的活性不仅使其成为合成化合物的重要基础,也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用作药物、材料等。
结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紧密相关。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入研究其结构与性质对于促进科学发展和推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导与反应机理解析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导与反应机理解析有机化合物是由碳、氢和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可以推导出其分子式、分子量、摩尔比等信息,并揭示其反应机理。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合物结构推导的方法以及反应机理的解析。
一、有机化合物结构推导的方法1. 元素分析法元素分析法通过测定化合物中的碳、氢、氧等元素的相对量,推导出分子的分子式和分子量。
元素分析结果可以提供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的绝对数量,从而推导出分子式的可能组成。
2.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定化合物分子离子的质量/电荷比,推导出分子的分子式和结构的方法。
质谱图可以提供化合物分子离子的相对丰度,由此可推导出分子式和结构。
3. 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在紫外或可见光波段的吸收特性,推导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各个官能团的吸收特性不同,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推测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4. 核磁共振谱法核磁共振谱法是一种通过测定化合物中氢、碳等原子核的共振信号,推导出分子的结构和官能团的方法。
核磁共振谱图可以提供化合物中各个原子核的化学位移和耦合关系,由此可以推导出分子的结构和官能团。
二、反应机理解析的方法1. 机理推导法根据已知的反应条件和实验结果,可以通过机理推导法来解析反应的机理。
该方法基于化学反应的速率论,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可能的中间体,推理出反应的可能机理路径。
2. 反应动力学法反应动力学法通过测定反应的速率常数随温度、浓度等条件的变化,推导出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级数等信息。
根据反应的速率方程和反应物的分子结构,可以解析出反应的机理。
3. 电子效应法电子效应法用于解析有机化合物中的取代反应机理。
通过分析反应物中的官能团和电子效应,推导出反应的机理路径。
电子效应法常用于解析芳香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等。
4. 稳态假设法稳态假设法适用于解析催化剂催化反应的机理。
该方法基于稳态假设,假设反应的中间体在反应过程中处于稳态,并根据中间体的生成和消耗速率推导出反应的机理。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实验探究案例分析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实验探究案例分析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以及其他一些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它们是生命的基础,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造物中。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对于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探究一个有机化合物实验案例来分析其结构和分类。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苯酚(C6H6O)作为研究对象。
苯酚是一种无色结晶固体,有特殊的芳香味道,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和天然提取得到。
为了探究其结构和分类,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对苯酚进行了元素分析。
利用元素分析仪,我们确定了苯酚的构成元素为碳(C)、氢(H)和氧(O)。
元素分析的结果显示,苯酚的分子式为C6H6O,其中6个碳和6个氢原子构成了苯环,氧原子则连接在苯环上。
接着,我们进行了苯酚的红外光谱(IR)分析。
红外光谱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工具。
通过红外光谱图像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苯酚分子中的官能团或键的情况。
在苯酚的红外光谱图中,我们观察到了特征峰位,如羟基(OH)的峰位和芳香环(C6H5)的峰位。
这些特征峰位进一步证实了苯酚分子中存在羟基和芳香环结构。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苯酚的功能官能团实验。
通过与其他化学试剂的反应,我们可以确定苯酚是否具有特定的功能官能团。
例如,我们将苯酚与溴水反应,观察到苯酚溶液变成深褐色,产生白色沉淀。
这表明,在苯酚分子中存在反应性的羟基官能团,可以与溴酸根离子发生取代反应。
基于以上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苯酚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C6H6O|OH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实验结果,苯酚可以被归类为芳香醇一类的有机化合物。
芳香醇是由苯环与羟基官能团相连的化合物。
苯酚的芳香环和羟基官能团赋予了其独特的性质和反应能力。
总结而言,通过实验探究苯酚的结构与分类,我们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对于预测其性质和反应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的有机化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希望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并促进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和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波谱分析第一章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子振动能级变化的测定,从而判断化合物分子中特定官能团的方法。
第一节基本理论1.1 序红外辐射泛指位于可见光区域和微波区域之间的电磁波。
对红外分析而言,红外光区可分为:-1 4000cm 14290-1、近红外区-1 400cm 4000-2、中红外区-1 200cm700-3、远红外区其中中红外区是最有实际用途的区域,在红外分析中,多使用该区域。
1.2 红外理论-1范围附近的红外辐射能够被有机化合物分子吸收并且转化成分-100cm10000子的振动能。
尽管红外光谱是整个分子的特性,但是无论分子其余部分的结构如何,特定的官能团总是在相同的或者相近的频率处产生吸收谱带,正是这种特性使红外光谱具有实用性。
4/λ(μm红外光谱中所使用的波数和频率是不同的,它是指1×10);而频率是指C/λ。
亦即中红外区的红外光波长为25μm-2.5μm。
1.3 分子振动方式分子振动有两种方式: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伸缩振动:是原子沿着键轴方向作周期性的运动,这种振动使原子间的距离增大或缩短。
以ν表示。
弯曲振动:是指一个原子上的各化学键间键角的改变,或是一些基团相对于分子的其余部分的移动,但基团中各原子彼此是不移动的。
以δ表示。
注意:那些能引起分子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能产生红外光谱。
这些振动会使分子的电荷分布发生改变,进而产生的交变电场使分子振动与电磁辐射的振荡电 1 场相偶合。
1.4 分子运动理论一个原子在空间有3个自由度,因此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应有3n个自由度,对于非线型分子,其中3个自由度描述转动,3个自由度描述移动(或平移),剩下的3n-6个自由度即为振动自由度;而线型分子只需2个自由度描述转动,所以有3n-5个振动自由度。
上述振动均称为基本振动。
应注意很少能观察到正好是理论数目的基本振动,因为倍频和复合频会增加谱带的数量;而另一些情况下会减少谱带的数量,下列情况下谱带数量会减少:-1范围的;-400cm1、基本频率超出40002、基本谱带太弱,观察不到;3、基本振动非常接近,接合在一起;4、在对称分子中,同一频率的几种吸收会产生简并谱带;5、有些基本振动的分子偶极矩不产生变化。
费米共振:两种基本振动的偶合会产生两种新的振动模式,与没有相互作用时所观察到的频率相比,其一个频率增高,一个降低。
这称为费米共振(Fermi)。
第二节样品处理2.1 基本概念气体、液体或固体样品都可以获得红外光谱图。
气体或低沸点液体可通过样品气体膨胀后进入真空状态的吸收池中获得;液体样品可以在纯液体状态或者在溶液中测定;固体样品通常是以研糊法、压片法或沉积在玻璃上形成透明薄膜(薄膜法)进行测定。
气体池:吸收池的长度一般从几厘米到40米不等,但一台标准仪器的样品区能容纳的吸收池不超过10厘米,长光程是通过光学系统的多次反射来实现的。
液体样品的处理:a、纯液体:可以置于两块盐片之间直接进行测定,样品在盐片之间形成一个0.01mm或更薄的薄膜,一般需要1-10mg样品。
应注意若样品厚度过大会导致吸收太强,难以得到一个满意的光谱图。
2b、溶液在0.1-1mm厚的吸收池中进行分析,通常使用的吸收池需要0.1-1ml,浓度为0.05-10%的溶液。
应注意:溶剂一定要干燥。
一般使用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作溶剂;四氯化碳在-1-1以下没有吸收。
1333cm 1333cm以上基本没有吸收;而二硫化碳在固体样品的处理:a、研糊法:将2-5mg固体在光滑的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加入1-2滴研糊油后继续研磨,其颗粒应小于2μm,将研糊置于两盐片中测定。
Nujol是一种常用的研糊油,为一高沸点石蜡油。
b、压片法:0.5-1.0mg样品加入100mg溴化钾,采用特制的模具,在200-400kg 压力下,压制成透明薄片。
c、薄膜法:特别适合塑料和树脂的测定。
3第三节红外谱图解析3.1 红外吸收区域常见的有6个区域分别为:-1这是X-H(X包括1、4000-2500cmC,N,O,S等)。
a、羟基非缔合状态时(如气态或非极性溶剂中)吸收峰尖锐,吸收在3600附近;缔合状态下(如氢键),吸收峰较平缓,宽峰,吸收在3300附近。
b、胺基与羟基类似,游离胺基在3300-3500范围,缔合的降低100,峰强度一般较羟基低,尖锐,芳香族胺的强度比脂肪胺大。
c、烃基C-H键的分界线是3000,不饱和碳的频率大于3000,饱和碳的小于3000。
注意:在进行未知物鉴定时,看3000附近很重要,该处有无吸收,可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
-1 2000cm、2500-2这是叁键和累积双键区,如碳碳,碳氮键,还可能出现二氧化碳峰(2365,2335)。
-1 1500cm2000-3、这是双键伸缩振动区,是红外图谱中很重要的区域。
羰基出现在1600-1900范围,吸收峰尖锐或稍宽,强度大。
碳-碳双键出现在1600-1670范围,一般为中等或较低。
苯环的骨架振动在1450-1600间,一般在1500或1600附近有一处吸收,原则上可知有苯环存在。
在2000-1667处的苯环碳氢面外弯曲振动,也可对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此区域内除碳氧,碳碳外,还可有C=N和O=N。
-1-1300cm4、1500该区域主要提供C-H弯曲振动的信息,甲基一般在1380和1460处同时有吸收;而亚甲基一般只在1470处有吸收。
-1 910cm13005、-4为单键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区,如C-O,C-N,C-S和一些含重原子的双键,如P=O,P=S,所包含的化合物种类较多,如羧酸,酯,胺等。
-1以下,6、910cm该区域是判断苯环取代的重要区域,从900-650范围内,可根据吸收峰的位置来判断苯环的取代情况。
一般地,将1300以上部分称为官能团区,而将1300以下部分称为指纹区。
第四节有机官能团的特征吸收4.1 羧酸O-H伸缩振动:一般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可在3300附近见到强度较若的吸收,有时会和烃基的吸收接在一起;C=O伸缩振动:饱和脂肪酸单体的吸收在1760处,是一个很强的吸收峰,若为二聚体,一般在1720-1706之间,分子内氢键比分子间氢键使吸收频率降低得更多,如水杨酸(1665)和对羟基苯甲酸(1680)。
C-O伸缩振动和O-H弯曲振动:1320-1210处为C-O伸缩振动吸收,1440-1395为O-H弯曲振动吸收。
4.2、醛C=O伸缩振动醛的羰基比相应得甲基酮的吸收频率高,脂肪醛的吸收在1710-1720范围,而共轭的不饱和醛和芳醛的吸收频率要低一些,一般在1600多。
C-H伸缩振动大部分醛的C-H伸缩吸收在2830-2700范围内C-H弯曲振动约在1390附近。
4.3、酮C=O伸缩振动一般将1715(饱和脂肪酮的吸收频率)作为标准值,非极性溶剂中,吸收频率会增加,相反会降低。
当出现共轭时会出现吸收频率下降现象。
C-C-C的伸缩振动和C-C(=O)-C的弯曲振动一般在1300-1100范围,芳香酮的吸收频率较高一些。
54.4、醇和酚O-H伸缩振动未形成氢键的在3700-3584;分子间氢键则在较低频率处出现,约为3550-3200处,而3333处则是由聚合分子产生,应注意的是游离的羟基峰一般较窄,而形成了氢键的羟基峰则较宽。
C-O伸缩振动醇、酚的C-O伸缩振动吸收一般在1260-1000区域内,它是一个强的谱带。
饱和醇基本上以伯、仲、叔的顺序依次递增,从1050-1205不等。
O-H弯曲振动面内弯曲振动通常在1420-1330范围,有时会和C-O伸缩振动的吸收连在一起,一般在结构解析上的意义不大。
4.5、单核芳香烃芳环上的C-H伸缩振动谱带出现在3100-3000之间;吸收弱的复合频和倍频谱带在2000-1650范围内。
芳香族化合物的光谱中最主要的和最有信息量的谱带出现在900-675之间,这些强吸收带是由环上的C-H面外弯曲振动产生的;面内弯曲振动则出现在1300-1000范围内。
苯环的骨架振动在1600-1585和1500-1400,骨架振动一般出现双峰。
取代苯的特征吸收:900-850(m)苯环上孤立氢(如五取代);860-800(s)苯环上有两个相邻氢;800-750(s)苯环上有三个相邻氢;770-730(s)苯环上有四或五个相邻氢;710-690(s)苯环单取代,1,3-二取代,1,2,3-三取代,或1,3,5-三取代时附加此吸收峰。
4.6、胺N-H伸缩振动在稀溶液中伯胺有2个弱的吸收频带,分别在3500和3400处,为对称和不对称的N-H伸缩振动;仲胺有一个弱谱带在3350-3310范围,当形成氢键时,这些谱带会红移。
脂肪族伯胺(纯样品)在3400-3330和3330-63250处有吸收,芳香族伯胺的吸收频率则较高。
N-H弯曲振动伯胺的弯曲振动出现在1650-1580处,当化合物缔合时会向高频移动,在脂肪族仲胺中,很少看到N-H弯曲振动的谱带,而芳香族仲胺则出现在1515附近。
C-N伸缩振动在脂肪族伯、仲、叔胺中在1250-1020区域出现吸收谱带。
芳香族胺在1342-1266范围出现强的C-N吸收谱带。
4.7、氨基酸+伸缩振动谱带出现在3100-NH2600范围内,复合频和倍1、有一个宽而强的3频可能延伸到2000;+弯曲振动出现在1660-1610附近;在、有一个弱的不对称NH1550-148523附近有一个相当强的弯曲振动吸收谱带。
3、羧酸根负离子在1600-1590有强吸收,在1400附近有弱吸收,分别由不对称吸收和对称吸收羰基产生。
4.8、烯烃C=C伸缩振动非共轭烯烃通常出现在1667-1640范围内,吸收强度中等到弱。
不对称共轭烯烃在1650和1600处有2个吸收,对称共轭烯烃只在1600处有一个不对称伸缩振动引起的吸收谱带,对称振动是非活性的。
C-H伸缩振动在3000以上。
C-H弯曲振动特征的振动形式是面外C-H弯曲振动,发生在1000-650之间,为一强峰。
7第二章紫外光谱第一节基本概念分子中的电子吸收一定频率的能量后,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其能量差和所吸收的电磁波频率之间满足如下公式:ΔE=hC/λ电子跃迁所吸收的电磁波是吸收光谱中频率最高的,在紫外和可见光区。
1.1 光谱区分类:1、800-400nm 可见光区2、400-200nm 普通紫外区3、200nm以下真空紫外区1.2 电子跃迁的种类××,σ,π,按能级从低到高分为:σ,π,n××××σ;nππ;n→→跃迁形式有:σ→σ;π→×产生,吸收能量较低,有时可达到可见光区; n→πR吸收带:由×产生,在紫外可见光区。
→πK吸收带:由πE,E和B带是苯环在非极性溶剂中所产生的三个精细谱带,E在200nm以下;121E在204nm,B在256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