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 教学案例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1课时植树问题(1)
时间
主备人
课型
教学目标
1.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中三种情况中间隔数、植树棵树之间的规律。
2.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
教师对于数学建模的结果并不急于求成,而是追求水到渠成。教学中我把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分解到反馈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在画的过程中侧重理解间隔数,初步感知全长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在算的过程中侧重于引起认知冲突,初步感知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有所发现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对比发现规律,进而建构模型。一系列的活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特点。
师: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9.20,21这是大家的猜想,到底要植多少棵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次备课
板块二:预学评价,生成问题(小展示)
1.小组内交流。
2.组长组织组内人员,落实交流内容,小组交流,发现问题进行讨论。
3.组长评价组内同学的学习情况。
二次备课
板块三:任务序列,探究新知(大展示)
2.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展示:
(1).两端都栽:
则20÷5=4,4+1=5(棵)要栽5棵。
(2).一端栽:
则20÷5=4,(棵)要栽4棵。
(3).两端都不栽:
则20÷5=4,4-1=3(棵)要栽3棵。
生:我们组一共有三种情况,……,大家对我们小组还有补充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设问题:20÷5=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1或减1?为什么同一个算式,而结果不一样呢?
生:每隔5米栽一棵
师:每隔5米栽一棵,什么意思?
小结: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像这样两棵之间的空隙叫间隔,那么这里有几个间隔?每个间隔之间的距离叫间距,这两棵树的间距是多少?这个间距呢?
师:他们在什么地方植树?集体读题?
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1.教学例1。(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教学化繁为简
1)师: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我们猜想19,20,21棵你能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它呢?(画图)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验证,画图。展示线段。
2)师:这样一棵一棵栽,有点——?
生:太长了。师:怎么办?
生:把线段缩短。
3)师:这又是一个好方法。我们从短一点开始研究,寻找规律。就从20米研究,这样问题就简单了,像这种方法叫化繁为简,从简单入手,寻找规律,再用规律解决问题。这种数学方法望大家以后能灵活应用。
4.师生小结:我们初步了解了植树问题有三种情况:两端都栽、一端栽、两端都不栽。
5.分析比较归纳: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三种情况如何种树的。课件展示。
问:不管哪种情况,我们发现每种情况都有几个间隔?为什么?(都是求20米里面有几个5米?)所以要用除法计算,求出了间隔数是4.
师:比较这三种情况又有什么不同呢?(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同时解决了预设中的问题。
(2)学校教学楼每层楼梯有24个台阶,老师从一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老师走到了第几层?
二次备课
板块五:总结提升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要栽)
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100÷5=20(段) 20+1=21(棵)
一端栽一端不栽 棵数=间隔数 100÷5=20(段) 20=20(棵)
两端都不栽 棵数=间隔数-1 100÷5=20(段) 20-1=19(棵)
教学反思
我的反思及改进策略:
反思:
植树问题是数学建模的典型课例之一。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引领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1.在开放的空间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感知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结合生活实际感知“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初步体会到因实际情况不同,植树的棵树就会不同,为后面的探究不同情况蕴涵的不同规律打下基础,这是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的重要一步。
生:100÷5=20(段) 20+1=21(棵)
生:100÷5=20(段) 20=20(棵)
生:100÷5=20(段) 20-1=19(棵)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植树问题。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来一展身手吧!
二次备课
板块四:实践应用,整合提高(分层练习)
小结:师: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1”=棵数;如果一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等于间隔数。“间隔数=棵数;如果两端都不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间隔数-1”=棵数
6.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解决课开始的题目: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数学建模方法。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画一画、列一列,想一想等不同方法研究不同情况的植树问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展示学生研究的成果,这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自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这是数学建模中的重要方法,也是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活动的尊重和关注。
2.让学生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预学目标
预 学 单
例1: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有几种方法?画一画
(2)列一列:算式
(3)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流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活旧知(备学)
师: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同学们正在植树,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植树活动,他们是这样植树的?
1.基础练习:寻找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1)出示第3题。指名一名学生朗读题目,理解题意。
(2)提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种架设电线杆的问题应该怎么计算?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订正。
2.发展练习:
在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一座。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
3.拓展练习:(1)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第1课时植树问题(1)
时间
主备人
课型
教学目标
1.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中三种情况中间隔数、植树棵树之间的规律。
2.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
教师对于数学建模的结果并不急于求成,而是追求水到渠成。教学中我把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分解到反馈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在画的过程中侧重理解间隔数,初步感知全长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在算的过程中侧重于引起认知冲突,初步感知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有所发现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对比发现规律,进而建构模型。一系列的活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特点。
师: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9.20,21这是大家的猜想,到底要植多少棵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次备课
板块二:预学评价,生成问题(小展示)
1.小组内交流。
2.组长组织组内人员,落实交流内容,小组交流,发现问题进行讨论。
3.组长评价组内同学的学习情况。
二次备课
板块三:任务序列,探究新知(大展示)
2.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展示:
(1).两端都栽:
则20÷5=4,4+1=5(棵)要栽5棵。
(2).一端栽:
则20÷5=4,(棵)要栽4棵。
(3).两端都不栽:
则20÷5=4,4-1=3(棵)要栽3棵。
生:我们组一共有三种情况,……,大家对我们小组还有补充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设问题:20÷5=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1或减1?为什么同一个算式,而结果不一样呢?
生:每隔5米栽一棵
师:每隔5米栽一棵,什么意思?
小结: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像这样两棵之间的空隙叫间隔,那么这里有几个间隔?每个间隔之间的距离叫间距,这两棵树的间距是多少?这个间距呢?
师:他们在什么地方植树?集体读题?
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1.教学例1。(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教学化繁为简
1)师: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我们猜想19,20,21棵你能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它呢?(画图)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验证,画图。展示线段。
2)师:这样一棵一棵栽,有点——?
生:太长了。师:怎么办?
生:把线段缩短。
3)师:这又是一个好方法。我们从短一点开始研究,寻找规律。就从20米研究,这样问题就简单了,像这种方法叫化繁为简,从简单入手,寻找规律,再用规律解决问题。这种数学方法望大家以后能灵活应用。
4.师生小结:我们初步了解了植树问题有三种情况:两端都栽、一端栽、两端都不栽。
5.分析比较归纳: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三种情况如何种树的。课件展示。
问:不管哪种情况,我们发现每种情况都有几个间隔?为什么?(都是求20米里面有几个5米?)所以要用除法计算,求出了间隔数是4.
师:比较这三种情况又有什么不同呢?(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同时解决了预设中的问题。
(2)学校教学楼每层楼梯有24个台阶,老师从一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老师走到了第几层?
二次备课
板块五:总结提升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要栽)
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100÷5=20(段) 20+1=21(棵)
一端栽一端不栽 棵数=间隔数 100÷5=20(段) 20=20(棵)
两端都不栽 棵数=间隔数-1 100÷5=20(段) 20-1=19(棵)
教学反思
我的反思及改进策略:
反思:
植树问题是数学建模的典型课例之一。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引领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1.在开放的空间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感知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结合生活实际感知“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初步体会到因实际情况不同,植树的棵树就会不同,为后面的探究不同情况蕴涵的不同规律打下基础,这是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的重要一步。
生:100÷5=20(段) 20+1=21(棵)
生:100÷5=20(段) 20=20(棵)
生:100÷5=20(段) 20-1=19(棵)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植树问题。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来一展身手吧!
二次备课
板块四:实践应用,整合提高(分层练习)
小结:师: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1”=棵数;如果一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等于间隔数。“间隔数=棵数;如果两端都不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间隔数-1”=棵数
6.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解决课开始的题目: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数学建模方法。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画一画、列一列,想一想等不同方法研究不同情况的植树问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展示学生研究的成果,这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自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这是数学建模中的重要方法,也是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活动的尊重和关注。
2.让学生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预学目标
预 学 单
例1: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有几种方法?画一画
(2)列一列:算式
(3)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流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活旧知(备学)
师: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同学们正在植树,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植树活动,他们是这样植树的?
1.基础练习:寻找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1)出示第3题。指名一名学生朗读题目,理解题意。
(2)提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种架设电线杆的问题应该怎么计算?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订正。
2.发展练习:
在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一座。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
3.拓展练习:(1)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