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

合集下载

2014大盘点:中国十大改革举措

2014大盘点:中国十大改革举措

作为“深改元年”的2014年即将结束。

这一年,与“改革”紧密关联的词汇,不再仅仅停留于“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敢破敢立、敢创敢试”。

直面“改革深水区”的利益调整,中央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破冰”之举。

回望今年,中国都动了哪些“手术”?星期二投资网小编为您盘点:关键词1 简政放权年度回顾: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简政放权成为2014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大亮点。

国务院密集出台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截至11月,已经先后取消和下放超过700项行政审批事项;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将中央层面政府核准事项量减少约76%;全面摸清并公布了国务院部门正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让审批权“晒”在阳光下。

关键词2 公车改革年度回顾:官员“车轮上的腐败”备受公众诟病,而公车改革也一直被视为“硬骨头”。

今年,这项改革不仅有了时间表还有了路线图。

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相关文件向社会公布,将用2至3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及约80万辆全国公务用车、近6400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

按照方案,所有司局级以下公职人员的原一般公务用车要取消。

专家测算,车改到位之后,每年因车改减少的支出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

关键词3 预算法大修年度回顾:8月,作为财税领域“龙头法”的预算法完成20年首次“大修”,明年起将正式实施。

对全口径财政收入已经超过20万亿元的中国来说,预算制度改革的意义十分重大。

这项改革不仅将政府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并接受社会监督,从而从源头防治腐败;同时,审核重点也由收支平衡转向支出预算和政策,并为地方债务管理套上“紧箍咒”。

关键词4 基层公务员“薪政”年度回顾:12月2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指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

我国大部分公务员工作在县级以下机关。

第18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社会体制改革主要文件汇总

第18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社会体制改革主要文件汇总
2015年9月15日
第十六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
2017年2月6日
第三十二次会议
审议通过《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便利化改革方案》
完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
2015年4月1日
第十一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2015年12月9日
第十九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
第18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社会体制改革主要文件汇总
具体方面
会议时间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
审议或审议通过的关于社会体制改革的主要文件创新扶Βιβλιοθήκη 工作机制2016年3月22日
第二十二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
2016年7月22日
第二十六次会议
审议通过《贫困地区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方案》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16年4月18日
第二十三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6年11月1日
第二十九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6年12月5日
第三十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
2016年5月20日
第二十四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
2016年10月11日
第二十八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2016年12月5日
第三十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18期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中办发〔2014〕17号)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

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一、工作进展(一)完成改革试点顶层设计中央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

根据中央部署,国土资源部会同中央农办、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共同起草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

《意见》先后经国务院专题会议、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7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于2014年12月31日由中办、国办印发。

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

(二)获得法律授权《意见》的部分改革举措突破了相关法律的规定。

根据中央“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要求,把发挥法律引领和推动作用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动改革,用法律授权方式解决改革措施与现行法律规定不一致的问题。

2015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授权试点地区在试点期间暂停执行相关法律条款。

(三)部署启动试点工作今年3月23—25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部署暨培训会议,作试点工作的动员部署,同时以会代训,解读政策,明确要求。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对《意见》和根据《意见》制定的三项改革试点实施细则进行了解读,部署安排编制试点实施方案等相关工作,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各地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目前已有20个省(区、市)成立了省级领导小组,组长全部由省委常委以上领导同志担任,其中由省(区、市)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就有15个。

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从制度视角看全面深化改革

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从制度视角看全面深化改革

2024年第3期双月刊总第264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Z HO N G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E C O N OM I C SA N DL AW N o .3,2024B i m o n t h l y S e r i a lN o .264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从制度视角看全面深化改革赵凌云(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2014 2023年间围绕制度建设这一主线,全面深化改革经历夯基垒台㊁立柱架梁,全面推进㊁积厚成势,系统集成㊁协同高效三个重点不同的时段,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㊁系统性重塑㊁整体性重构,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㊁科学规范㊁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历史性制度建设成果.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明确目标的改革㊁高位推进的改革㊁整体设计的改革㊁制度建设与制度运行并重的改革,正是这些特征推动了改革进程中的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也为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制度建设;制度理论中图分类号:F 12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3G5230(2024)03G0003G12收稿日期:2024G02G05作者简介:赵凌云(1962 ),男,湖南华容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1].全面深化改革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历经十年,在制度建设上取得历史性成就.本文从制度视角讨论全面深化改革十年历程的主线㊁成就㊁特征与启示.一㊁制度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主线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经历了一个过程.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开始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在党的建设方面推进作风建设㊁反腐倡廉制度改革,在经济领域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在行政体制领域推进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改革㊁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对外开放领域筹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此同时,在谋划和决策新一轮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 全面深化改革 的提法.党的十八大的提法是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同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 深化改革开放 .2013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最终确定 全面深化改革 提法.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部署15个领域330多项3重大改革举措.会议强调,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㊁科学规范㊁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决定»出台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的最终形成.(一)全面深化改革十年历程的两个阶段2014 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开局启动并基本完成«决定»确定的改革任务.2021 2023年,开启新发展阶段改革进程,同时开启谋划推进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1.第一阶段:基本完成«决定»部署的改革任务(2014 2020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根据«决定»,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 中央深改组 );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升格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 中央深改委 ).2014年1月22日, 中央深改组 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相关工作文件和 中央深改组 下设专项小组名单,审议通过«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㊁工作机构㊁办公机构和工作分工,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启.同年2月28日召开的 中央深改组 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中央深改组 2014年工作要点和有关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方案,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开局.2014 2020年, 中央深改组 召开40次会议, 中央深改委 召开17次会议,统筹协调㊁整体推进改革.到2020年,«决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㊁系统性重塑㊁整体性构建,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㊁科学规范㊁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1](P394).2.第二个阶段:推进新发展阶段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2021 2023年)2021年开始,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进程.在前七年改革的基础上,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改革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㊁构建新发展格局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展开,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开启新一轮改革谋划.在此期间, 中央深改委 召开13次会议,围绕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㊁畅通经济循环㊁扩大内需㊁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及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等方面,推动新发展阶段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 (二)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重点的演进2014 2023年十年间,全面深化改革围绕推动形成系统完备㊁科学规范㊁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一主线,工作重点逐步演变.2020年12月30日, 中央深改委 第17次会议将这一演变过程概括为 从前期夯基垒台㊁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进㊁积厚成势,再到现阶段加强系统集成㊁协同高效 [1](P395).按照改革主线展开的逻辑,这十年又可以分为重点不同的三个时段.1.夯基垒台㊁立梁架柱,构建全面深化改革主体框架(2014 2016年)2014 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㊁立柱架梁的三年①.这一期间的改革工作目标,是把改革主体框架搭建起来.所谓改革的主体框架,就是制度建设的基本架构.制度建设及完善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需要先确立其 四梁八柱 ,改革既是确立这一框架的过程,又是完善这一框架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不再是单纯的 诱致性 ㊁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而是根据顶层设计自上而下㊁整体推进的制度建设过程.构建主体框架,就是按照«决定»顶层设计,推出基础性㊁支柱性改革,搭建改革的基本框架.2014年 中央深改组 第四次会议通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 2020年)»,对未来七年的改革实施做出整体安排.从2014年开始,全面深化改革按照这一规划逐步推进.为了构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这一期间的改革重点是立柱架梁,即优先推进在各个领域具有基础性和支柱性的改革,推出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制度建设.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推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完善社4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改革.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㊁基金等)管理改革,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体系㊁管理制度和新型科技计划(专项㊁基金等)管理体制,推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这两项改革为科技领域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农业农村体制改革方面,开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启动农村土地征收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这些改革试点和制度建设,推动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加快城镇化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支柱性㊁引领性改革.此外,这一期间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出台的«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㊁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㊁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基础性制度;出台实施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 2020年)»,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安排;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是支撑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性改革;推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是民生保障制度的重要制度支柱.总体上看,2014 2016年三年间,改革聚焦于国有企业㊁财税金融㊁科技创新㊁土地制度㊁对外开放㊁文化教育㊁司法公正㊁环境保护㊁养老就业㊁医药卫生及党建纪检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基础性㊁支撑性改革. 中央深改组 第31次会议指出,到2016年,一批具有标志性㊁关键性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全面深化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2].2.全面推进㊁积厚成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2017 2019年)2017 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㊁积厚成势.这一期间的改革工作目标,是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全面推进,就是全面展开«决定»确定的改革任务.积厚成势,就是拓展制度建设的厚度,为下一步推进改革系统集成和制度集成积蓄势能.所谓重要领域,就是国企㊁财税㊁金融㊁土地㊁城镇化㊁社会保障㊁生态文明及对外开放等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的基本领域.所谓关键环节,就是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中具有根本性㊁全局性的重点难点部位,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举措以及金融㊁减税降费㊁营商环境㊁科技㊁法治㊁政府管理㊁教育㊁医疗㊁就业及环保等群众牵肠挂肚㊁急难愁盼的问题.与前期主要出台基础性㊁支撑性改革相比,这三年的改革呈现显著的深化特征.一是围绕深化,推出一批创新性㊁关键性和引领性改革举措.例如,围绕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㊁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以及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等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先导性和引领性.出台的«关于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的意见»对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具有创造性和先导性.政府管理方面出台实施的«关于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指导意见»,对于加快建立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㊁政策体系㊁决策协调体系㊁监督考评体系和保障体系,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作用.二是围绕难点堵点,出台一批针对性改革举措.例如,深化项目评估㊁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改革,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研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对于破解教育㊁科技和人才的深层次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三是围绕改革的系统性㊁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出一批综合性改革举措.例如,«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协调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㊁政策体系㊁标准体系㊁统计体系㊁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是综合性㊁集成性改革.四是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例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及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改革,是重大基础制度建设.总体上看,这一期间的改革全面展开并深入拓展,改革方案更加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㊁关键性和引领性,改革举措更加具有 穿透力 含金量 ,为完成«决定»确立的改革任务和制度体系建设目标奠定了基础,为全面深化改革进入系统集成㊁制度集成阶段创造了条件.3.系统集成㊁协同高效,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020 2023年)此期间,包含2020年完成«决定»部署的改革任务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同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5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认识升华到新高度,全面深化改革的站位也提升到新高度.这一阶段的改革,围绕确保完成«决定»提出的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既定目标,同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改革部署,推进改革系统集成㊁协同高效.系统集成㊁协同高效,就是巩固和深化前一阶段解决体制性障碍㊁机制性梗阻和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的关系,搞好上下左右㊁方方面面的配套,注重各项改革协调推进,使各项改革相得益彰,发生 化学反应 ;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3].这一期间改革的重点,是推进改革和制度体系系统集成,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此,一是推出一批攻坚性改革㊁战役性改革举措.例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 2022年)»«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 2023年)»等,这些举措主要是在2020年基本完成«决定»改革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改革形成的制度成果,同时为2024年开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做好衔接.二是推出一批战略性改革㊁战术性改革举措.例如,国有经济领域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推动国有经济向中国式现代化聚焦;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这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改革;出台和实施«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这是发展多层次㊁多支柱养老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制度设计;部署推进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改革,标志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转向以降碳为重点的战略方向.三是推出一批促进改革与发展融合㊁制度建设与治理效能转化的改革举措.例如,在政府能力方面,推出提高政府监管效能,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等改革,促进政府改革与推动发展联动;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促进改革与发展融合联动,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四是推出一批支柱性㊁配套性改革举措.例如,2020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短板和不足,围绕推进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防协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重点集中推出一批改革措施;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这些改革举措不仅完善了疫情防控体系㊁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㊁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㊁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而且推进了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制度集成.总体上看,这一期间的改革更加注重改革协同,发挥整体效应.通过制度系统集成,形成了一系列总体性制度安排.例如,经济体制领域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农业农村领域的«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政府治理领域的«关于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领域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都是这一时期改革系统集成㊁制度集成的成果.二㊁制度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2020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就做出如下判断, 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㊁系统性重塑㊁整体性重构,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㊁科学规范㊁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1](P394).这一判断从制度框架㊁制度变迁和制度体系三个方面概括了全面深化改革十年的历史性成就.(一)制度框架: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制度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改革开放新阶段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制度建设是一个系6统工程,构建基础性制度框架是这一系统工程的基础.如上所述,依据工作重点,十年全面深化改革可以分为三个时段,但基础性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到2020年,经济体制㊁生态文明体制㊁民主法治㊁文化体制㊁社会体制㊁党的建设制度㊁纪律检查体制等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到2023年,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各个方面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内涵丰富,在此选择两个方面作为案例具体分析.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并充实完善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十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确立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础性制度框架.第一,构建和逐步完善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性制度.一是在市场主体方面,2018年推出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举措,构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19年出台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政策体系;2020年推出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二是在公平竞争方面,2016年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2021年8月推出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改革措施.三是在产权保护方面,2016年出台产权保护制度.四是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五是在市场机制方面,2019年推出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措施;2021年推出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改革措施.第二,构建和逐步完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础性制度.一是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深化财税体制㊁投融资体制和预算体制改革,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这些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譬如,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进一步理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权责清晰㊁财力协调和区域均衡的央地财政关系逐步形成.二是在政府服务方面,2018年推出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㊁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2019年推出深化公共资源平台整合共享改革举措,推广北京 街乡吹哨㊁部门报到 党建引领基础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和浙江 最多跑一次 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经验.三是在政府调控方面,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完善宏观政策体系和宏观调控;出台«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方案»,改革创新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四是在政府能力建设方面,构建数字政府建设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政府监管效能.2020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既是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制度建设成果的系统集成,同时在此基础上针对市场体系仍然存在的制度规则不够统一㊁要素资源流动不畅㊁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按照系统集成㊁协同高效,以及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的要求,围绕畅通经济循环,做出一系列新的改革和制度建设部署.2.农业农村改革推动形成新的 三农 工作与发展制度体系到2020年,一些长期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得到破解,基础性关键性制度更加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制度框架和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一是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2014年出台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进城提供制度保证.二是在土地制度方面,2014年推进农村土地征收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2016年全面推进农村土地 三权 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体系;2022年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三是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方面,2014年开始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四是在农村经营主体方面,2017年开始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8年开始构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五是在支持农业发展方面,先后出台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等重大基础性制度建设方案.六是在农民民生方面,2015年出台«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7险制度的意见»;2018年出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七是在乡村治理方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制度.2023年, 中央深改委 审议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这是前十年制度建设的系统集成,同时面向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部署了新一轮农业农村改革.从以上两个方面的案例来看,十年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初步形成了基础坚实㊁覆盖全面和系统协同的基础性制度框架.(二)制度变迁: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㊁系统性重塑㊁整体性重构全面深化改革使诸多领域实现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历史性变革㊁系统性重塑乃至整体性重构,呈现出多样态的制度变迁图景,由此构成的制度变迁过程极具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1.一些领域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变革,是指与过去相比,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变迁具有深刻性和跃升性,制度和治理体系呈现新的形态和格局.例如,国有经济领域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发生历史性变革.第一,国有企业属性和定位发生历史性变革.2020年出台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 2022年)»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党治国理政㊁国家治理体系的角度定位国有企业的属性,使国有企业的经济地位㊁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发生历史性变革.2015年出台的«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确立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2020年出台的«关于中央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了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在决策㊁执行㊁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明确了党委(党组)和董事会㊁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确立了权责法定㊁权责透明㊁协调运转㊁有效制衡的中国特色公司治理机制,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定型[4].第三,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管理制度实现历史性变革.先后出台实施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加强了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拓展了国有资本㊁国有资产管理的深度和力度.同时,出台实施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㊁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及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等方面的制度,拓展了国有资本㊁国有资产管理的广度和宽度.第四,国有企业作用实现历史性变革.出台实施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国有经济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等战略性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支撑和战略引领作用.2.一些领域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实现系统性重塑历史性变革强调的是制度变迁的深刻性,系统性重塑凸显的则是制度变迁的全面性,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呈现完整形态.这一点在科技领域制度与治理体系上有充分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科技体制改革的地位和被重视的程度是少有的. 中央深改组 中央深改委 会议先后三次听取科技体制改革情况汇报②.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性重塑了科技领域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第一,重塑了科技导向与资源配置体系.先后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方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等重大改革方案,实施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㊁基金等)管理改革,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向社会开放,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平安中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8。

(国发【2014】18号文)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

(国发【2014】18号文)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意见的通知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意见的通知国发〔2014〕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4年4月30日(此件公开发布)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发展改革委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现就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增强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做好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改革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要紧紧抓住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难题,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优先推出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有直接效果的改革举措。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和推进方式,正确、准确、有序、协调地推进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抓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进一步完善放管结合的体制机制。

深化改革小组下设6专项小组 涵盖改革重点领域

深化改革小组下设6专项小组 涵盖改革重点领域

深化改革小组下设6专项小组涵盖改革重点领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月22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已经有了,要抓紧出台施工方案,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三中全会各项具体改革举措,要有时间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据新华社电【会议内容】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名单;审议通过了《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研究了领导小组近期工作。

【当前形势】触及利益渐深要有思想准备习近平强调,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商注册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全社会高度关注、各方面抱有急切期盼的问题,我们及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政策措施和制度文件,有的还作出了法律决定。

总的看,当前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上上下下热情很高。

习近平指出,我们也要看到,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主要是有的地方、单位、干部对三中全会精神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关联性、系统性估计不足;有的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抓改革作风不扎实、工作不到位。

还要看到,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将越来越深,对此也要有足够思想准备。

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历次会议汇总表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历次会议汇总表
第一次
2014.1.22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名单;审议通过了《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
第九次
2015.1.30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
第八次
2014.12.30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历次会议
次序
时间
主要内容
第十三次
2015.6.5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等。
第十二次
2015.5.5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第五次
2014.9.29
会议审议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

201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关键词解析

201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关键词解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关键词解析2013年12月14日 08:35:49 来源:证券时报分享到: 4编者按: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今年以来中央一再强调压缩会期、改善会风的情况下,打破了历年来会期绝大多数为三天的惯例,创下十多年来会期最长的纪录,显示出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均超过以前。

之一: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以来,在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求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可以看出,虽然今年经济工作会议仍然沿用了“稳中求进”的提法,但对“稳”和“进”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其内涵与去年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

“稳”不仅仅意味着经济领域要“稳增长”,也包括就业、物价、居民收入等民生领域的稳定。

所追求的“进”将是全局性的改革,用改革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看来,多数国家都是在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的时期,经济发展会出现高速增长,但在高速增长过后,随后十年的潜在增长率同高速增长期相比,增速一般都要降低一半。

范剑平认为,中国正处于这个时期,经济潜在增长率已经降至7%至8%,之所以没降至5%左右,主要是由于高储蓄率等特殊因素进行缓冲,最关键的一个因素便是改革潜力。

目前,主要是体制阻碍了经济潜力的发挥。

如果改革稳妥推进,经济增速将重返8%以上。

之二: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已有两个季度低于7.5%的年度增长目标,尽管全年看实现年度增长目标并无悬念,但市场关于明年增长目标是否会调低至7%的讨论并未降温。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统一领导,实现各项改革任务的顺利推进,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指由党中央设立的组织,负责协调、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政策制定、决策实施、督促检查和推进协调工作等相关职责。

第三条领导小组的工作遵循党的领导原则,坚持集体领导、科学决策、民主协商、依法治理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工作方法,注重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良好局面。

第四条领导小组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贯彻党的中央决策部署,制定改革政策和方案,研究重大改革问题,推动改革试点和示范项目,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推进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领导小组按照属地管理、行业领域管理的原则进行组织,根据需要设立专门工作组,结合工作实际确定具体工作任务和职责。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六条领导小组由中央领导同志担任组长,专门负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和日常工作的协调、推进和执行。

第七条领导小组设有常务成员和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参加。

常务成员由党中央决定,涵盖国家机构和党政军等部门的领导同志。

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由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可以调整。

第八条办公室设有主任和秘书处,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和具体事务。

主任由中央领导同志担任,秘书处由专业人员充实,并配备必要的辅助人员。

第三章工作方法第九条领导小组按照属地管理、行业领域管理的原则进行组织,会议制度是主要形式,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集体决策和协商作用。

第十条会议由组长召集并主持,每年召开常务会议和全体会议。

常务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主要研究重大改革问题和工作计划;全体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主要总结工作经验、交流工作思路和推进改革工作。

第十一条会议纪要由秘书处负责起草,并报组长审核通过后公布。

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八大走向

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八大走向

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八大走向来源:中国证券报发布时间:2014-01-27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经济政策的总纲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

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

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

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小组治大国

小组治大国

小组治大国作者:陈墨来源:《领导文萃》2014年第11期2013年11月的一天,像往常一样,早上八点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原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就来到办公室。

刚坐下来,他就让秘书把15日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打印一份拿过来。

他仔细阅读这份《决定》,只要有内容涉及“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之处,他就用笔在该处重复勾画几下。

“建立改革协调的工作机构大家已经达成共识,但是谁来担任组长呢?文件上没说,但这个问题很重要。

”一个多月后的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给出了答案——由习近平出任组长。

“领导小组”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议事协调机构。

目前,中共中央已设置多个“领导小组”,其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最“年轻”,也是不多的几个由党的总书记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之一。

“神秘”的中央领导小组在中国,有大量类似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议事协调机构。

它们是党政系统中常规治理方式外的补充。

它们也没有人员编制,甚至不印公章,不单独行文。

平时难见身影,但在特定时期却拥有跨部门的协调权力。

虽然略显神秘,但事实上,在中央各大部委和省级地方政府的人事布局基本完成之后,中央层面最为频密的人事调整,恰恰就发生在以往这些并不为人注意的各个议事协调机构当中:从2013年6月底开始,有8个国务院领导小组调整了负责人,新任组长都是新上任的总理或副总理。

而在更早之前,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已经担任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也迎来了新领导,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任组长。

如果按权属关系对各个议事协调机构进行分类,类似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等带有中央字眼的,可归纳为党的议事协调机构行列;而带有国务院字号的各领导小组和工作委员会,则属于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

如何运行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九龙治水……同一级政府部门之间经常遇到权限交叉、机构重叠、权责脱节等问题。

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思维导图(2013-2017)

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思维导图(2013-2017)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2017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2017年)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交易试点的通知》(2017年)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交易试点的补充通知》(2017年)
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概览(2013-2017)
《中共中央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央全年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2014年)
《国务院转批发展改革委 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意见的通知》(2014年)
《中共中央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15年9号文)
附件
1.《新能源微电网技术条件》 2.《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参考大纲》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输配电价成本监审办法》(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2016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关于规范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的通知》(2016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关于请报第二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2017年)
附件:《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名单(第一批)》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暂行)》(2016年) 国调中心、北京交易中心《跨区域省间富裕可再生能源电力现货试点规则(试行)》(2017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通知》(2015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完善跨省跨区电能交易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2015年)

2014年机构改革方案

2014年机构改革方案

2014年机构改革方案一、行政体制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2014年的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政府职能转变:将政府职能向更多向服务、监管和管理转变,加强对市场的调节和监督,推动政府职能更加科学、规范、透明。

2.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减和简并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减轻企业和群众的负担。

3. 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合并整合一些相似职能的部门,提高行政效能,减少冗余和重复工作。

4.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地方政府权责清晰,权责相统一,实行县级以下政府绩效自评自报和市县区政府年度绩效评价制度。

5. 公务员制度改革:深化公务员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公务员职级和工资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推动公务员职称制度的改革。

二、财税制度改革在财税制度改革方面,2014年的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财政体制改革:加快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实行权责清晰的中央和地方财政管理体制。

2. 税收制度改革: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推进税制整体平稳,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负,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

3. 地方财政改革: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促进地方财政稳健发展,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4. 财税征管能力提升:加强财税征管能力建设,实现财税征管的信息化、透明化和规范化。

三、人事制度改革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2014年的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人事权力下放:推动人事管理的分权下放,将更多的人事管理权力下放到基层单位,鼓励和支持基层单位自主选聘人才。

2. 人事绩效考核改革:深化人事绩效考核改革,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人事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和激励优秀人才。

3. 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差别化政策和弹性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

四、其他方面的改革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外,2014年的机构改革方案还对其他重要领域进行了改革:1. 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企业改革,鼓励国有企业改善竞争环境。

发展靠改革 改革促发展

发展靠改革 改革促发展

发展靠改革改革促发展作者:本刊评论员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25期8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今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为今后几年改革开好头。

各地区各部门要狠抓工作落实,实施方案要抓到位,实施行动要抓到位,督促检查要抓到位,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传引导要抓到位,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发展要靠改革。

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就是改革。

每当发展面临体制性障碍难以前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通过改革扫除障碍、增添动力,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年上半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局面?,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依靠改革,有序推进各项改革,有效激发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

靠改革创新,既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这是上半年实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仍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既要看到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不深化改革,发展就难有活力,难以持续;还要看到,在新的形势下,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惠民生不能再沿用过去的老办法,必须更多地用改革的办法,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更要认识到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每一项改革都涉及重大利益的调整,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

本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几个方案和报告,涉及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等内容。

会议既有改革工作的总结,也有改革形势的分析;既有当前重点改革任务的部署,也有下一阶段工作的安排。

2015年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2015年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2015年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作者:胡岗峰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年第01期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碰到的“硬骨头”将更多更棘手,这盘精彩开局的“棋局”将如何走下去,能否走得稳、走得顺,引发外界的强烈关注和期待。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表示,如果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第一个35年里(1978年到2013年)是以“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为主,那么在第二个35年里(2014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2049年)则是以“加强顶层设计、通盘谋划布局”为主。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

现在回头看去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八次会议,会发现其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许耀桐说,八次会议走出“三大部署”,搭起了一盘布局精妙的改革“大棋局”。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走出的第一步,是搭建改革的组织保障体系,制定改革的统领性总体方案。

2014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工作架构和组织保障。

2014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年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工作要点》。

“这盘…棋局‟在开局和阶段性节点上重视制度和方案上的顶层设计,有利于接下来每一步改革协调有效地推进。

”许耀桐说。

找准重点、难点,主攻“多年啃不动的硬骨头”,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步部署。

外界普遍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局中,财税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环境治理还是改善民生,都需要财税体制改革的配套。

2014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财税体制改革跨不同领域、部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工作要点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工作要点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工作要点篇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1小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统筹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第一,加强改革的统筹协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全面的改革,每一次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

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因此,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

第二,建立高层次、有权威的改革协调机制和工作机构。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性、统筹性、复杂性和深刻性来看,需要尽快设立由中共中央或国务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督查评估。

这是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攻坚克难的重要举措。

考虑到新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刚刚成立,为了不增加新机构,可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充实人员的办法,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名称不能没有,因为财经领导小组的名称难以包含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统筹推进的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改革。

2小组职能编辑职责各级党委要履行对改革领导责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级别应该高于原国家体改委,“体改委是设在政府的,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党中央设立的,层级最高”。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四项,“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对于“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两项职责,公报中特意强调,“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历次会议汇总表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历次会议汇总表
第六次
2014.10.27
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进展和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意见》、《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结报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工作要点》、《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2015年工作要点》。
第七次
2014.12.2
会议审议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试点方案》和《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试点方案》,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历次会议
次序
时间
主要内容
第十三次
15.6.5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等。
第十二次
2015.5.5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第三次
2014.6.6
会议审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审议通过了《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

环境保护法——生态红线

环境保护法——生态红线

落实生态红线对地方环境保护的启示
强化法制意识
加强生态红线的法律约束力, 让所有参与者认识到保护生态 环境是每个人的法定义务。
科学规划和管理
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规划,严 格管理和执法,坚决遏制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
社会共同参与
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生态保 护工作,形成政府、企业、社 会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格
环境保护法——生态红线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生态红线的基本概念 • 生态红线的管理措施 • 环境保护法中关于生态红线的规定 • 生态红线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 地方落实生态红线的经验与启示
01
生态红线的基本概念
生态红线的定义
生态红线是指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对生态功能重要区域、 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脆弱区域等,在空间上划定的“线”, 以保护这些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环境保护法对生态红线规定的不足之处
01
红线区范围不够明确
有些地区的生态红线区范围不够明确 ,导致一些生态区域得不到有效保护 。
02
执法力度不够
由于执法力度不够,一些生态红线区 内仍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存在。
03
监测和监管体系不完 善
虽然加强了监测和监管力度,但监测 和监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04
生态红线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生态保护措施,一旦划定, 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生态红线的历史背景
2011年,环境保护部首次提出“生态红线”的概念,并要求各地划定生态红线。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划定生态红线作为重点改革任务之一,要 求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国生态红线划定工作。
生态红线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投资点评 一批又一批,继续进行时 多地方已在推,顶层缺个“意见行时 已完成,市场炒N轮了都 无所谓 重磅期待 央企已被分类提高 重磅期待
进行时 预期扩至建筑、房地产、金融、生活服务业 税收体系可期待,立法还得有年头 已完成 等待存款保险制度 进行时 无所谓 预期不止国开行住房金融事业部 重磅期待 已完成 重磅期待 农地集中,去年就开始干了 进行时 重磅期待 沪港通?期待中 等等看 等等看 等等看 等等看 重磅
基本上,今年所有改革措施(包括最近一次深改组会议),都沿着这60项7大类改革展开:
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市场体系 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建立权力清单 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 和做法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完善政绩考核 强化对创新驱动的激励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界定中央国有企业功能,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一些自然垄断行业放开一些竞争性业务和推出 一批允许非国有资本参与的项目 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 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 思路或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 增强预算透明度,全口径预算管理,规范地方 举债融资机制 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范围 启动房地产税和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 研究提出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 构 调整外资银行准入和开办业务条件 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城镇化方面,主要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 差别化的落户政策 土改试点,包括征地制度、农村宅基地、农村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扩大开放 深化上海自贸区改革试 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工作(解读:下一个上海自贸 区) 改革境外投资管理体制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加大处 罚力度,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 强化节水准入 推进节能量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全面完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做到多规合一,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研究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