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翻译简介

合集下载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分析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分析

Everything you see exists together in a delicate balance.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狮子王)
I laugh in the face of danger.
越危险就越合我心意。(狮子王)
God shall wipe away all the tears from their eyes, and there shall be no more death. Neither shall there be sorrow or dying, neither shall there be any more pain, for the former world has passed away.
Minoritizing Translation (异化翻译法)
《功夫》: 洪家铁线拳——Iron Fist from the Hung School 昆仑派的蛤蟆功——The Toad Style of Kwan Lun School 虎行——Tiger style 《功夫熊猫》: 师傅——Master Shifu 乌龟大师——Master Oogway
Is this a slaughter house? 莫非是一家黑店?
Should I show you my heart? 要不要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啊?
If I can’t be with the one who I love, I won’t be happy even if I were Heaven Emperor. 如果不能跟我喜欢的人在一起,就算让我做玉皇大帝我也 不会开心。
“pigeon”指鸽子,在中文中没有什么不好的意思,但在 英语俚语中有“傻瓜,受骗上当者”的意思。

字幕翻译简介资料

字幕翻译简介资料

影视翻译研究领域的主要是西欧学者。影视翻译及相 关研究之所以在欧洲得到蓬勃的发展,与欧洲各国特 殊的历史发展、语言和文化的多元特征以及欧盟各国 之间的密切交流息息相关。
西方学者从翻译视角进行影视翻译的研究,最早可以
追溯到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1956年出版的期刊 Le linguiste/De taalkundige 中的Traduction et Cinéma 一文和1960年出版的杂志Babel的特别版 Cinéma et traduction可以说是欧洲最早的影视翻译理 论研究。 1974年Dollerup在Babel发表的文章On Subtitles in Television Programmes首次单独对字幕翻译进行了研 究。文章详细分析了英语电视节目翻译成丹麦语的时 出现的不同种类的错误。Dollerup最大的贡献还在于 首次提出了字幕在教学领域的重要意义,指出可以利 用影视字幕帮助外语的学习。
Fodor提出译制电影在三方面达到“同步”(即我国译 配界人士常用的“耦合”)的要求,即“语音同步” ,“人物性格同步”以及“内容同步”。同时他还探 讨了不同语言和文化体系中手势语的不同意义、以及 镜头拍摄角度对电影人物话语感知造成的不同视觉效 果。由于每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都有特殊性和不可替 代性,因而译制片很难在各个方面取得完美的同步, “步调殊离”难以避免。譬如他认为,在配译的电影 开头确保声画的高度同步非常重要,因为随着观众被 电影情节逐渐吸引,他们就不会特别注意声音与口型 是否同步了。
European Institute for the Media)的资助下,Luyken 与四位欧洲的影视翻译专家合作出版了Overcoming Language Barriers in Television:Dubbing and Subtitling for the European Audience 《跨越电视语言 障碍:着眼于欧洲观众的配音与字幕译制》一书。该 书从专业视角分析了针对影视作品中的语言转换的不 同翻译模式,更在书中列举了大量数据,对欧洲的译 制影视作品的数量,人员成本以及受众偏好等都进行 了系统而详细的研究。

生态翻译学 字幕翻译

生态翻译学 字幕翻译

生态翻译学字幕翻译态翻译学是一门与其他翻译学科交叉的多学科研究,它着眼于连接、比较和反映不同文化、语言和社会的翻译活动及其产物。

这种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翻译行为的文化、政治、审美、审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复杂性。

生态翻译学作为一门研究字幕翻译的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为字幕翻译的理解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翻译学是如何探索字幕翻译,以及生态翻译学对字幕翻译的要求。

一、字幕翻译研究简介1、幕翻译的概念字幕翻译是指将影视技术中的音频转换为文本,作为文本信息在视觉画面上显示出来的转换形式。

字幕翻译又称画面字幕翻译、视觉字幕翻译或影视翻译。

它是一项翻译技术,它的目的在于将某一种语言的影音信息传达到另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中。

2、幕翻译的历史沿革字幕翻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字幕翻译主要是把英文电影配音的内容附在皮特的信封上,以满足当时印刷机只能打印英文文字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字幕翻译也发展出它自己的标准,字幕翻译可以分为实时翻译、同步翻译和异步翻译。

二、生态翻译学探索字幕翻译1、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主要来源于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和翻译学等学科,整个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体系是一种有机而完整的组合,它为我们探索字幕翻译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

2、态翻译学对字幕翻译的要求(1)语言要求。

字幕翻译要求翻译者拥有良好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要理解影音信息,把影音信息翻译为同等价值的文本信息。

(2)文化要求。

字幕翻译要求翻译者能够把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意义传达到目的语的文化中,让观众能够充分理解。

(3)技术要求。

字幕翻译要求翻译者具备有关技术知识,比如如何制作字幕、在台词上加入时间标记、插入字幕等。

三、结论以上是对生态翻译学介绍字幕翻译的讨论,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为字幕翻译的理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及对字幕翻译的语言、文化和技术等要求,从而为我们探索字幕翻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时字幕翻译

实时字幕翻译

实时字幕翻译
实时字幕翻译是一种在电视、电影、演讲等场合中将语言内容即时转化为文字的技术。

它通过将听到的语音内容转换为文本,并将其显示在屏幕上,使观众能够同时听到和阅读内容,从而提高理解和享受的质量。

实时字幕翻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听力障碍或理解能力有限的人士更好地理解语言内容。

无论是在电视新闻中还是在学术演讲中,实时字幕翻译可以让观众更准确地获得信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与他人的交流。

实时字幕翻译的过程需要专业的字幕翻译人员。

他们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听取语音内容,并将其转换为正确的文本形式。

这需要一定的听力和语言能力,以及对特定领域术语的熟悉程度。

翻译人员通常会使用特殊的设备和软件来帮助他们执行任务,例如语音识别软件和实时字幕显示器。

实时字幕翻译的质量非常重要,因为任何错误或不准确的转换都可能导致误解或理解上的困惑。

因此,字幕翻译人员需要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准确性,以确保观众能够准确地理解语言内容。

实时字幕翻译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电视节目中,它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外语电影或节目,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

在学术领域中,它可以帮助听力有限的学生更好地跟上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实时字幕翻译还可以应用于会议演讲、工作坊和其他场合,以消除语言障碍,促进跨文化交流。

总之,实时字幕翻译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语言内容,并促进跨文化交流。

通过提供准确的文本转换,实时字幕翻译可以为听力有限或理解能力有限的人士带来更好的观看和学习体验。

电影字幕翻译

电影字幕翻译

译者在处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信息时, 须注意到这三种策略的运用应和电影画 面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图片的说明 性和解释性,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 时代的到来,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配 以字幕的影视作品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 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同时也能让他们欣 赏到“原汁原味”的影视作品。
一 、电影字幕翻译的界定
Subtitling can defined as the process of providing synchronized captions for film and television dialogue. Subtitle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captions, are transcriptions of film or TV dialogue, presented simultaneously on the screen.
A subtitle is a printed statement or fragment of dialogue appearing on the screen between the scenes of a silent motion picture or appearing as a transla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screen during the scenes of a motion picture or television show in a foreign language.
(二)、直译与意译必须以观众为中心 直译或意译时都要以观众为中心。直译 能吸收外来有益的新因素,能更加反映 异国的事物及情调。意译则更能让译语 观众接受。电影的字幕翻译必须考虑到 观众语言水平的高低、所受教育的不一, 必须以目的语的观众为中心,采取正确 的翻译策略。

电影字幕翻译完整版分解课件

电影字幕翻译完整版分解课件

STEP 03
语言差异的处理
针对不同语言的语法、词 汇等特点,需要进行适当 的调整和处理,以确保译 文流畅自然。
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 ,将原文的语言特色转换 为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表 达方式。
时间限制与空间限制
时间限制
电影字幕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完 整的信息,因此需要在保证信息准确 传达的前提下,尽量精简语言表达。
01
评估一
准确度评估
02
评估二
流畅度评估
03
评估三
文化因素评估
04
评估四
改进建议与措施
Part
06
字幕翻译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 望
字幕翻译技术的进步
自动化翻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自动 翻译工具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完
成字幕翻译,提高翻译效率。
语音识别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帮助字幕翻译者 更快速地获取原始对话,减少手动 输入的时间和误差。
标准化流程
字幕翻译行业正在逐步建立标准化流程,以确保翻译质量和效率。
字幕翻译的未来展望
跨语言交流的普及
01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字幕翻译将更加普及
和重要。
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02
未来的字幕翻译将更加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以提供更加自
然、流畅的翻译效果。
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03
随着观众需求的多样化,字幕翻译将更加注重满足不同观众群
02
字幕翻译的过程与步骤
理解原语字幕
理解字面意思
首先需要准确理解原语字幕的表 面含义,包括台词、对话、标题 等。
理解文化背景
对于涉及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或 表达,需要深入了解相关文化背 景,以确保准确传达原意。

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与理论

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与理论

Thank
you!
双语字幕两行,源语在下,目的语在上; 单语字幕一般一行。空间的限制使字幕的 翻译必须简洁明了。
Hale Waihona Puke 时间限制从时间限制上看,字幕与声音、图像 必须同步。也就是说,字幕的插入要 与影视剧的旁白和对自的语音播放同 步,伴随语音的开始而开始,伴随语 音的结束而结束。
语言经济原则
正是由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技术限 制,影视剧字幕翻译要简清明了,在 有限的时空内准确无误地把源语所包 含的信息传递出来,这就是字幕翻译 的语言经济原则。
从字幕的内容上看,电影的字幕翻译 鉴于原文本的内容与性质不同,分为 显性电影字幕翻译和隐性电影字幕翻 译。
显性字幕翻译主要指对原文本人物的 话语、对白等的翻译;
隐性字幕翻译是指提示性内容的翻译, 比如说对时间、地点、物品等一种解 释说明性的翻译。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根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字幕翻译中最重要的原 则是翻译的目的。因此,字幕翻译的目的就是在 时空的制约下向观众传达最有效、最相关的信息。 实际上不同的影视作品因有不同的交际目的,所 采用的翻译策略及方法也有不同。这就是汉 斯·维米尔(Vermeer)目的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具 体运用。根据目的论,字幕翻译是一种人与人之 问的互动。在字幕翻译过程中,作为“发起人” 的导演以及译文文本使用者的观众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观众的需要影响导演的意图,而导演的 意图则影响着译者最终采取哪种翻译策略,从而 决定字幕最终的效果甚至整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和 海外票房成绩。
可用三种策略来处理字幕翻译中的 文化信息:
文化补偿( Cultural Compensation)原则。文 化补偿原则旨在保存和介绍异域的文化特色,使 观众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电影有所了解。

浅谈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与策略

浅谈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与策略

•艺术研究165【参考文献】[1]汪涛.谈中英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智库时代,2019,(4).[作者简介:侯悦(2000--),女,汉族,河南省焦作,在读本科生,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侯悦浅谈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与策略摘要 字幕翻译是翻译领域里一个特殊的存在,由于它的瞬时性和通俗性,使得字幕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影片的内容来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本文强调了字幕翻译的特点,并结合一些具体事例来阐述对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字幕翻译;翻译策略1 字幕翻译的特点字幕翻译是一种很特殊的语言转换形式,内容表达上较为口语化且高度浓缩。

一般来说,译者会将电影中每个角色所说的内容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制片方再将其放在荧幕的最下面,从而帮助观众们更好地理解一部影片。

在学习字幕翻译策略之前,需要了解它的特点,从而能更好地列出对应的策略。

1.1 瞬时性因为每个电影都存在播放时长限制,一般在一个画面上停留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

在观影时,不能选择倒放或者暂停,因此每一个画面相对应的字母和翻译,都要在这几秒钟之内向观众传递出最有效的内容信息。

字幕翻译能够有效帮助观众理解电影中的一些内容,使得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以及不同年龄的观众都能更好地欣赏这部电影。

由于电影中大部分语言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这就要求字幕翻译员在翻译的时候尽量做到简洁明了,清晰地传递文字信息。

除此之外,字幕翻译理应与演员的动作声音和电影中的画面保持同步,这还包括了演员的肢体语言、唇部动作和每个角色讲完话后的停顿时间,从而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这部电影。

在许多英语电影里,很多角色的语速都非常快,通常他们的语言只能在大屏幕上停留几秒钟,而此时观众又不能够停止思考,否则就无法理解影片的内容,从而失去体验感。

因此,字幕翻译者要尽可能地保证自己翻译的内容能够使得观众在观影时能够迅速地理解电影所讲的内容。

1.2 通俗性与文学体裁的作品不同,电影是口语化体裁的作品,不需要具备艺术性和文学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由于影视作品是声音和图像二维结合的产品,研究
者并非只单纯进行原语和译语两种文字文本的比较, 而是要结合多种视觉和听觉因素对原作与译作进行对 比。译制片是剧本翻译、配音演员、译制导演等多方 集体创作的结晶,因而影视翻译研究的难度和广度也 比较大。
Reviews on research
西方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现今活跃在西方

BOOK II: 1992年,瑞典字幕翻译家Ivarsson出版了著
作Subtitling for the Media: A Handbook of an Art。这 可以说是欧洲第一部全面研究字幕翻译的著作,在书 中他详细介绍了字幕翻译的技术发展历程。作者长期 的一线翻译实践经历使该书在翻译技巧等方面都胜人 一筹,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在1998年,Ivarsson在 Carroll的协助下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书中加入了许 多如数字技术等新技术下的影视翻译策略与技巧,书 名也更改为更为中性的Subtitling。这两本著作可以说 是为欧洲影视翻译研究日后发展的奠定了基础。
Research in China
中国的影视翻译的研究起步较晚,影视翻译理论研究
水平还相对较低,还几乎没有自己成体系的理论,主 要还是在实践的层面上摸索,影视翻译的主流形式是 配音。 1. 1910-1921:当时的默片通常都有外文字幕,比较常 用的是影片说明书,就是剧情说明等等电影的相关信 息。但最初的外国电影说明书通常没有中文版本,于 是当时比较普遍也较受观众欢迎的一种译制外片的方 法就是被称之为“活的说明书”的现场口译。但当场 口译者的翻译并不严谨,只是为观众讲解译介影片的 大意,省略情节、添加删减词语、错翻漏翻等等都很 寻常。
影视翻译研究 FILM & TV TRANSLATIO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FTU
Definition
In China: Film & TV Translation ( 影视翻译研究)
involves film & TV dubbing and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Europe:Film Translation → Screen Translation (ST) →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VT) AVT涵盖了“为任一媒体的制作或后期制作而进行的 所有翻译形式(或多符号转换),以及有关媒体接触的 新兴研究:为有听觉障碍者配译的字幕以及为有视力 障碍者进行的声音描述”。
European Institute for the Media)的资助下,Luyken 与四位欧洲的影视翻译专家合作出版了Overcoming Language Barriers in Television:Dubbing and Subtitling for the European Audience 《跨越电视语言 障碍:着眼于欧洲观众的配音与字幕译制》一书。该 书从专业视角分析了针对影视作品中的语言转换的不 同翻译模式,更在书中列举了大量数据,对欧洲的译 制影视作品的数量,人员成本以及受众偏好等都进行 了系统而详细的研究。
发送时间:
目前我国从事影视翻译的专业机构主要有上海电影译
制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 制片厂,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中央电视台国际部,上 海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上海音像资料馆,天山电影 制片厂,天津电影制片厂等影视译制机构。 近年主要进口英语影片几乎都是上影和长影的作品, 如上影译制的Harry Porter,Shrek,Spiderman,Mr. and Mrs. Smith,The Da Vinci Code; 长影的The Bourne Identity II,Shark Tale,Madagascar ,The Fantastic Four,When a Stranger Calls,The Firewall, etc. 中央电视台国际部,上海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等则 是电视剧译制的主力军,近年来流行的译制外国电视 剧几乎都是他们的作品。
当前最著名英语翻译字幕组:伊甸园、影音YY工作室
的YYeTs美剧组和磐灵风软字幕组。 工作流程——基本上是流水线作业 听译 整理 翻译 校对 时间轴和压缩
Scholars in the field
钱绍昌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麻争旗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 李运兴教授——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 赵春梅——中央电视台国际部的资深编辑
最成体系的学者。他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影视字幕 翻译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在影视作品众如何翻 译习语,还在字幕翻译的教学方面颇有见地。他 的研究还包括在配音和字幕的英文电影的流行下 ,丹麦本国语言是如何受到影响的。
Important publications:
2001,Gambier与Gottlieb共同编辑出版的《(多)媒体
Current situation
(1)电影和电视这些新媒介的出现至今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影
视作品翻译的历史相对更短一些,因而在长期以来文学翻译研 究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界,影视翻译则处于比较边缘的学术地位 。 (2)翻译群体中,从事影视翻译实践的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主要 集中在译制厂、电视台以及其他机构具有丰富翻译经验的业内 人士,外人并不能轻易得到该领域的翻译机会,因而缺乏相关 经验以及第一手具有说服力的研究资料。经过译制部门翻译的 译本很少公开发行,同时原语的剧本也不易获得。当然,近年 来随着DVD的普及以及网络的便捷,这一状况会慢慢得到改观 。普通研究者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大量经过配音或配字幕的国外 影视剧DVD或VCD版本,幸运的话,还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现成 的电影原剧本或者翻译的中文字幕。
随后的十几年内,影视翻译研究在欧洲发展缓慢,
主要以字幕翻译的描述性研究为主。1993年Goris所 作的研究表明,配音翻译方面的研究数量非常少, 而且大量重复。影视翻译研究的黄金时期始于上世 纪9o年代,影视翻译研究理论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1991年和1992年,两部重要著作相继出版:
BOOK I: 1991年,在欧洲媒介研究所(EIM,
其中Gambier可以说是影视翻译领域当仁不让的领
军人物。他的研究涉及范围既深又广,对于不同 影视翻译的模式的如何分类,影视翻译的策略和 技巧,影视翻译的受众等等的研究都颇有造诣。 同时他参与了几乎所有影视翻译领域的会议,主 编了大量期刊和专著;影视翻译领域的国际会议 ,机会都是由他主持。
Gottlieb可以说是影视翻译领域迄今为止理论研究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最早开始配音电影的译制工
作的机构,1949年,出品了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 通一兵》。 195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配音部门,第一部配音 作品就是苏联电影《小英雄》。上影在新中国的译制 片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文革之前,中国四分之 三的外国电影都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译制完成的。
影视翻译研究领域的主要是西欧学者。影视翻译及相 关研究之所以在欧洲得到蓬勃的发展,与欧洲各国特 殊的历史发展、语言和文化的多元特征以及欧盟各国 之间的密切交流息息相关。
西方学者从翻译视角进行影视翻译的研究,最早可以
追溯到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1956年出版的期刊 Le linguiste/De taalkundige 中的Traduction et Cinéma 一文和1960年出版的杂志Babel的特别版 Cinéma et traduction可以说是欧洲最早的影视翻译理 论研究。 1974年Dollerup在Babel发表的文章On Subtitles in Television Programmes首次单独对字幕翻译进行了研 究。文章详细分析了英语电视节目翻译成丹麦语的时 出现的不同种类的错误。Dollerup最大的贡献还在于 首次提出了字幕在教学领域的重要意义,指出可以利 用影视字幕帮助外语的学习。
(3) 1995年以后,西方影视翻译研究快速发展,论文数
量明显增加。影视翻译研究领域活跃着一大批欧洲学 者,其中研究成果颇多的领军人物有Yves Gambier(Finland),Henrik Gottlieb(Denmark), Karamitroglou(Greece),Jan Ivarsson(Sweden), Frederic Chaume(Spain),Jorge Diaz-Cintas(Spain)等 等。
Fodor提出译制电影在三方面达到“同步”(即我国译 配界人士常用的“耦合”)的要求,即“语音同步” ,“人物性格同步”以及“内容同步”。同时他还探 讨了不同语言和文化体系中手势语的不同意义、以及 镜头拍摄角度对电影人物话语感知造成的不同视觉效 果。由于每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都有特殊性和不可替 代性,因而译制片很难在各个方面取得完美的同步, “步调殊离”难以避免。譬如他认为,在配译的电影 开头确保声画的高度同步非常重要,因为随着观众被 电影情节逐渐吸引,他们就不会特别注意声音与口型 是否同步了。
而Istvan Fodor则在配音译制领域的研究中是位里
程碑似的人物,其1976年出版的Film Dubbing: Phonetic, Semiotic, Esthetic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首次综合地从语言学、符号学、美学、心 理学等多个角度研究配音译制,是最早研究电影 译制的较为系统的专著,奠定了西方影视翻译理 论研究的基础。
翻译》(Multi) Media Translation论文集中收录了数篇 关于影视翻译的研究论文; 2003,英国曼彻斯特的圣•哲罗姆出版社特邀Yves Gambier为其翻译学刊《译者》编辑出版了影视翻译 研究特刊,收录了近十多篇论文; 2004 ,Meta第1期出版了影视翻译研究专刊,其中包 括四位中国学者的论文。 2004年末,影视翻译研究领域的另一部重要论文集《 影视翻译论题》(Topics i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出 版,其中所收录的论文代表了该领域理论研究、行业 实践以及课程教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