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与卵泡液抗苗勒氏管激素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果的预测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与卵泡液抗苗勒氏管激素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体外受
精-胚胎移植临床结果的预测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与卵泡液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在预测对多囊卵巢综
合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果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卵巢反
应正常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将35例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纳为研究组,
对两组患者着床率、基础性激素水平、基础窦状卵泡数、Gn用量、优质胚胎率、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以及血与卵泡液AMH水平(取
卵日)。

结果:在优质胚胎率、基础性激素水平、着床率、流产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基础窦状卵泡数、Gn用量、卵
泡液与血清中AMH水平方面两组差异较大(P<0.05)。

结论:血清与卵泡液中
的AMH水平可以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体外受精周期的卵巢反应性进行预测,
但不能预测妊娠结局。

【关键词】体外受精;多囊卵巢综合症;胚胎移植;卵泡液;血清;抗苗勒试管
激素
【中图分类号】R3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4-0060-02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主要特征有卵巢多囊样改变、高雄激素血症、稀发排卵,患者临床主要表现有肥胖、多毛、月经紊乱、不孕,远期并发症有高血压、
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对女性健康与生命质量影响较大。

抗苗勒试管激素(AMH)是
一种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中的糖蛋白[1],人们也将其称之为苗勒氏管抑制因子,该物质在
组织生长、分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探讨血清与卵泡中AMH在预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
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果方面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在我院接受IVF-ET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
者与反应常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将具体情况进行如下汇报。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在我院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卵巢反应正常患者(共35例)作为对照组,将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共35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均符合多囊卵巢
综合症临床诊断标准,PCOS诊断标准采用2003年鹿特丹会议标准[2]:临床和/或生化指标提示高雄激素血症(无其他可能引起高雄激素血症因素);偶发排卵和/或无排卵。

对照组患者在
25岁~34岁之间,平均(29.07±4.61)岁;研究组患者年龄在24岁~34岁之间,平均
(28.86±5.07)岁。

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无巨大差异(P>0.05),组间具有比较价值。

1.2 促排卵方案
对所有患者实施黄体期长方案,在撤退性出血或月经第2~5天连续口服达英-35(德国
拜耳制药公司)1片,qd(每片含2mg醋酸环丙孕酮和0.035mg炔雌醇)。

15d后注射短效Gn
RH-a曲普瑞林瑞士辉凌制药公司)0.05~0.1mg,14d后若满足降调标准(血雌二醇(E2)<183.5pmol/L,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5IU/L,超声示内膜<5mm)便可应用外源
性促性腺激素重组人促卵泡激素(Gonal-F,瑞士黙克雪兰诺公司)实施超促排卵。

超出排卵期
间注意对患者卵泡大小、血清型激素水平进行监测,并根据所得结果对促性腺激素(Gn)应用
剂量进行调整,当至少有三个卵泡直径>16mm或两个卵泡直径>17mm或一个卵泡直径>
18mm时,可在当日21时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剂量为5000~10000IU,注射36h后于阴道B超辅助下取卵。

卵母细胞成熟培养4~6h作常规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

1.3 胚胎移植和妊娠确定
取卵当天起肌注黄体酮针,60mg/d,口服地屈孕酮片(达芙通,雅培公司)1#bid,连续
14d。

对受精48h的胚胎作形态学评分,细胞数在7~9个之间,卵裂细胞大小无异,无核碎
片≤20%为优质胚胎[3]。

从中挑选2~3枚优质胚胎移植。

ET后14d测血hCG>50IU/L确定妊娠,28d实施超声检查判定是否临床妊娠。

1.4 标本收集
于IVF治疗前一月经周期第2~5天(bAMH)、启动日(Gn日AMH)及取卵日(OPU日AMH)抽取患者5ml静脉血,取卵时抽取5ml卵泡直径≥16mm清亮卵泡液(FF AMH)。

获取标本后静置30min~1h,1000r/min离心10min,留取卵泡上清液或血清,1.5mLEP管分装2管,标记后放置-80℃环境存储。

AMH的测定采用瑞士罗氏公司Elecsys试剂盒。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基础性激素水平、优质胚胎率、基础窦状卵泡数、Gn用量、着床率、流产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以及取卵日血与卵泡液中AMH水平。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基础性激素水平、流产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基础窦状卵泡数、Gn用量、卵泡液与血清中AMH水平方面两组差异较大(P<0.05)。

详细情况如表1、表2所示。

3.讨论
研究证实[3-5],PCOS 妇女血清 AMH 水平明显升高,此外卵巢颗粒细胞 AMH 基因表达与正常妇女相比明显上升,该现象可能与患者颗粒细胞AMH异常分泌、小窦状卵泡与窦前卵泡大量聚集等因素有关。

AMH物质分泌异常升高会对优势卵泡排卵、选择抑制,另一方面初级卵泡与始基卵泡AMH分泌不足会导致早期卵泡生长过度。

可见AMH导致患者卵泡发育不良主要表现有以下两方面:(1)优势卵泡选择障碍;(2)始基卵泡生长过度。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AMH可成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促排卵治疗或改善代谢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6]。

AMH在预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方面存在较大争议,发育成熟的卵母细胞是受精的前提,优质胚胎是IVF-ET成功的关键[7],本次研究研究组患者血清与卵泡液AM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促排卵治疗周期,由于多卵泡发育,血清AMH变化显著,在促排卵期间逐渐降低,取卵后逐渐升高[8],故可推测若取卵日AMH水平仍然较高则不利于卵母细胞发育、成熟,有研究人员发现过高的AMH水平还会抑制卵泡发育[9]。

在卵泡发育末期,卵泡液是卵母细胞生长重要条件,各种细胞因子成分对胚胎治疗与发育潜能影响较大,进而影响IVF-ET结局。

但需注意的是妊娠除了与胚胎质量有关,还受子宫内膜容受性、移植技等因素影响[10]。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在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基础性激素水平、流产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基础窦状卵泡数、Gn用量、卵泡液与血清中AMH水平方面两组差异较大(P<0.05)。

该结果表明血清与卵泡液中的AMH水平可以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体外受精周期的卵巢反应性进行预测,但不能预测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熊紫薇,胡坚,陈薪宇,等.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在多囊卵巢综合症诊断中的价值
[C].//2014年度中部六市医学会检验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137-143.
[2] Rotterdam ESHRE /ASRM-Sponsored PCOS Consensus Workshop Group.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ong-t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J].Hum Reprod,2004,19(1):41-47.
[3]肖琳,李启富,唐良萏.PCOS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雄激素的关系[J].生殖与避孕,2011,31(7):488-490.
[4]席稳燕.血AMH与PCOS妇女辅助生殖技术结局的关系以及AMHmRNA在不同卵巢储备妇女颗粒细胞中的差异表达[D].长沙:中南大学,2012.
[5]李晓红,闫宏,温泰芳.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AMH表达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
免疫学杂志,2015,31(6):835-839.
[6]王海叶.抗苗勒氏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控制性卵巢刺激过程中的变化及与IVF-ET结局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4.
[7]王天琪,苑丽华,撒元红,等.抗苗勒氏管激素与男性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基
础医学与临床,2018,(3):405-408.
[8]王飞霞,杨瑞利,邹永妮.不同年龄段孕前保健妇女抗苗勒氏管激素与性激素水平分析[J].
生殖医学杂志,2018,(1):87-89.
[9] Pellatt L,Rice S,Mason H.Anti-Müllerian hormone and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a mountain too high[J]? Reproduction, 2010, 139(5): 825-33.
[10]孟晓楠.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在生殖内分泌方面的临床应用[J].临床研究,2018,(1):15-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