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徽文化精神特征及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徽文化精神特征及形成

【摘要】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的文化的区间差异明显。不同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域文化,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同时经济发展、政区变化,移民等众多因素紧密相关。位于吴越文化亚区之下徽文化区是中国文化区的重要分支。阐明徽文化区的精神文化特征及其形成的因素,简要论述徽文化发展过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字】徽文化区封建宗族观念节烈之风

一、徽州独特的地理位置

徽文化区是指地处皖南,毗临江浙,纬线范围在北纬30℃左右的这一地区。历史上称为新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建徽州府,遂得名。范围包括今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屯溪区、宣城市的绩溪县和江西的婺源。本区位于大地形浙闽丘陵和小地形皖南山区,相对封闭的山地区位条件造就了徽文化深受封建文化影响和极具地方特色。

二、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徽文化和中国其他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一样,在长期的孕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成系统、内涵深厚的一门学科。徽文化随着徽州区域文化的形成而形成,随着徽州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广泛体现在徽州社会历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各种生活实践中,既有突出的徽州地域特色,又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在跨入现代门槛前夕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极具浓厚封建烙印的精神文化

界的地方显学之一,在于它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形成了

其中最为典型的为宗族观念,节烈之风。

1.宗族观念

徽州人的宗族观念之强,相较于其他区域之人群来说,是非常明显的。徽州风俗亦言“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

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礼,彬彬合度。”这都充分反映了徽州强烈的宗族观念。

徽州形成强烈的宗族观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区文化整合。其一,徽州文化并非徽州土著文化,而是在中原文化被中原土以及迁移传播的方式扩散到徽州后,在徽州地区具有徽州地方特色的一种新质文化。从其起源来看,当与北方世家大族在魏晋以来的南迁有直接的联系。其中,朱熹及其创导的新安理学,对徽州宗族的发展和加深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朱熹提倡夫妇之伦、父子之伦、君臣之伦、长幼之伦、朋友之伦张,新安理学核心“三纲五常”、忠孝节义和森严的宗法等级制更是对徽州地区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其二,地形条件和地理位置也是徽州地区的宗族观念更加得深刻。徽州“群山环抱,盆地其中”这样与周边既相通,又相对“隔绝”的环境,使之较少受到外界。徽州宗族观念强盛于在南宋以后,尤其是

明清时期。作为宗族社会典型标志的祠堂、牌坊、族产、族谱、族规等,在徽州大多是南宋以后修建或修撰的。我们认为,这一重要现象的出现,或者说,徽州宗族社会的重大发展,应该主要归结于朱熹及其创导的新安理学的作用。

从内涵上看,徽州强烈的宗族观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尊祖敬宗。其方式大致表现为,护祖墓,修族谱,建祠堂、表达其尊祖敬宗的观点。二是,聚居睦族。徽州各醒,多居族而居,每一村落,亦多“不杂他姓”的现象。三是宗法观点。其中特别强调“主仆之分”,要求“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无不秩然有序。”婚姻也论门第。徽州宗法观念之重,总的来看,徽州的宗族观念包括了丰富的内容。

2. 节烈之风

在徽州精神文化中,节烈之风和强烈的宗族观念和相伴而生的。徽州具有区域特色的风俗,节烈之风盛行可谓尤为显著。它是徽州传统文化在风俗上的反映,具体反映,具体表现二个方面:一是男子尚节气,二是女子慕端贞。此风在宋代当已渐形成。南宋后,由于程朱理学在徽州境内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一方面崇尚节义之男子代不乏人“新安之学,一变而为风节”,另一方面女子之追求贞烈,史不绝书。

有记载称“节烈妇女,惟徽最多”“新安节烈最多,当他省之半。”从徽州牌坊来看,旌表女子节烈之坊始于科举坊并重的两大牌坊。节烈之风盛行的原因基本与宗族观念形成和发展一致。

其一,徽州地狭人稠的地理环境为节烈之风提供了环境基础。徽州地区“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故为瘠土,岩谷数倍土田,无陂地池塘薮之饶”。粮食难以自给的现实及生存环境压力,迫使成批的徽州人离乡背井,远赴全国各地经商谋生。徽州男子普遍出外经商,必然导致婚姻生活的异常。是大量的妇女留守于家,便有“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的现状。

其二,徽州地区深受“东南邹鲁”的人文环境影响。朱子理学已深入民众意识,构成徽州文化之理性内核。朱熹所制订的《朱子家礼》,是徽州各族家典、族规的蓝本,成为徽州民众普遍认可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具有广泛的舆论认同。“东南邹鲁”的人文环境造就了徽州淳朴的民风,尤其是妇女更是淳朴贞节,“江东妇女略无交游,其婚姻之家或十数年间未相识者,惟以信命赠遗致殷勤焉。”

【参考文献】

[1] 刘伯山,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2, 26 (6)

[2] 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

中心,2005

[3] 章毅,理学社会化与元代徽州宗族观念的兴起[D]上海交通大学

历史学,2002

[4] 汪满传,徽州地理人文环境与明清徽州节烈现象[J]青岛大学师

范学院学报,2008,,25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