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科目学科知识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考点知识点、化学教师考编知识点复习资料
化学学科知识点精编一、物理性质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 4 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 隔绝空气情况下) ,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 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化学教资知识点总结
化学教资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实体,是具有质量和体积的,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根据物质在化学变化和物理性质中的表现,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2.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
根据最新国际化学联合会(IUPAC)的建议,共有118种已知的元素。
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质量比结合而成的物质。
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都是化合物。
4.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它的组成和比例可以进行变化。
5.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颜色、状态等方面改变,但其化学组成不变。
化学变化则是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了化学组成的改变。
6. 分子和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而成的物质单位。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间的结合形式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组成的表格,它是化学的基础,被认为是化学领域里最重要的表格之一。
二、化学反应1. 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不参与反应本身的过程。
常见的催化剂有金属、酶、氧化铁等。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导致了原子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其中失去电子的叫做氧化,得到电子的叫做还原。
3.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达到一定比例、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4. 推断化学反应推断化学反应用于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性质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进行。
通过观察颜色、气体的释放、温度变化等来推断化学反应的进行。
5. 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的能够解离成离子的反应。
沉淀反应是指在溶液中两种溶液相互反应,生成具有一定溶解度的化合物,超出溶解度上限而析出的固体颗粒。
2023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重点
2023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重点2023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重点一、物质与反应1.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常见元素与化合物的特征;2. 化学式的书写与应用,离子化学式的书写与命名;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平衡;4.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强酸、强碱、弱酸、弱碱的概念及特征;5. 金属活动性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特点。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的组成要素及其特征;2.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及各类元素的特征;3.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定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4.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三、化学键及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概念与分类,共价键与离子键的特征与区别;2. 共价键的极性与非极性,分子极性的判断与描述;3. 分子式与结构式的相互转化,分子构型的影响因素;4. 分子间力的种类与特点,化学键与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四、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特征,氧化数的计算方法;2.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及其特征,化学方程式的平衡;3. 金属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及其应用,非金属元素与氧化性物质的反应。
五、溶液与溶剂1. 溶液的概念及其组成,溶质与溶剂的特征与分类;2. 溶解度的概念与影响因素,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的特征;3. 离子化合物的电离与解离度,溶液中的离子反应;4. 溶液中的pH值,酸碱指示剂,酸碱反应及其计算。
六、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 反应速率常用的实验方法,速率方程与速率常数;3. 化学平衡的概念与特征,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数表达式;4.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化学平衡的平移与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七、酸碱中和反应1. 酸的概念与性质,碱的概念与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2.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及其在中和反应中的应用;3. 酸碱滴定的方法与计算,酸碱反应的应用及问题解决能力。
教资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教资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于教师资格考试(教资)来说,有其特定的知识点要求。
以下是一些教资化学必考知识点的归纳:化学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化学计量学- 摩尔概念:摩尔质量、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
- 溶液的浓度:摩尔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电子云、能级、轨道。
- 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
- 酸碱反应:酸碱中和、酸碱指示剂。
化学实验基础- 实验室安全规则。
- 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
- 实验操作技能:溶液配制、滴定、过滤、蒸馏等。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烃、醇、酸、酯等。
- 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
- 有机分子的结构:碳链、官能团。
无机化学基础- 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
- 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化合物。
- 配位化学:配位化合物、配位数、配体。
化学与环境- 化学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
- 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无害化学合成。
-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教育方法论- 化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 化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
-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化学学科前沿- 当代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 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 化学在医药、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以上知识点是教资化学考试中常见的内容,考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快速地回答问题。
同时,考生还应该关注化学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
准备参加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 化学元素及其周期性定律
- 研究各元素的符号、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周期表的相
关知识。
- 理解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及其应用,如反应活性、原子半径、电负性等。
2. 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 研究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类型。
- 掌握不同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条件,以及各类反应
的应用。
- 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各类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平衡常量等基本知识。
3. 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
- 研究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内能、焓、熵等。
- 掌握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包括反应热、燃烧热、标准生成焓等。
- 了解化学热力学定律及其应用。
- 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4. 化学分析及常见物质的检验
- 研究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常见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
- 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滴定等。
以上是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的复习内容,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和复习,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资科三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教资科三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初中化学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空气、水、酸碱盐、金属与非金属、燃烧与燃烧反应、化学变化与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室用具与操作等。
1.空气:空气是地球的大气层,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水蒸气等组成。
了解空气的组成以及氮氧循环对维持生物圈平衡的重要性。
2.水: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称为生命之源。
了解水的组成、性质以及它的存在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了解水的循环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酸碱盐:酸碱盐是化学中重要的三大类物质。
了解酸的性质和酸性物质的检验方法,碱的性质和碱性物质的检验方法,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
了解常见的酸碱盐的制备和应用。
4.金属与非金属:金属是多数元素的一种,具有光泽、导电性、导热性等特点。
非金属则具有反之特点。
了解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应用和影响。
5.燃烧与燃烧反应: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和热。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类型,了解燃烧反应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6.化学变化与能量变化:化学变化是物质变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涉及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了解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7.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象征,可以通过它们来描述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原则,了解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和化学量。
8.化学实验室用具和操作:了解常用的化学实验室用具和器材的名称和用途,了解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了解常用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023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考点超详细总结
2023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考点超详细总结本文总结了2023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知识点和考点,以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复和备考。
一、基础知识点1. 化学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化学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化学符号与化合价: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其化合价,能够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
化学符号与化合价: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其化合价,能够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
3. 化学方程式:了解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包括反应物、生成物的表示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化学方程式:了解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包括反应物、生成物的表示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掌握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掌握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5. 溶液与溶解:了解溶液的定义和溶解的条件,掌握溶质、溶剂、溶解度的概念,能够计算溶解度。
溶液与溶解:了解溶液的定义和溶解的条件,掌握溶质、溶剂、溶解度的概念,能够计算溶解度。
6. 酸、碱和盐:了解酸、碱和盐的性质和常见的实验现象,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制备方法。
酸、碱和盐:了解酸、碱和盐的性质和常见的实验现象,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制备方法。
7.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以及电子的转移方向。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以及电子的转移方向。
8. 元素周期表: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能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元素周期表: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能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二、常见考点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掌握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常见方法,如过滤、蒸馏、结晶等。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掌握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常见方法,如过滤、蒸馏、结晶等。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整理一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整理一1、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2、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3、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4、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5、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负极:Pb + SO42- -2e- = PbSO4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为:阴极:PbSO4 +2e- =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初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科目学科知识重点整理.
初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科目学科知识重点整理1.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3.化学用语(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某一种元素。
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7)质量守恒定律4.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教资科三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教资科三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如下: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而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的。
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3.常见元素:常见元素包括氧、氮、碳、氢等。
每个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4.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绕着原子核的轨道运动。
5.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的简写。
6.原子序数和原子量: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量是一个元素原子的质量。
7.平行于地球的大圆状轨道称为纬圈。
全球共有五条纬线,分别位于赤道、北极圈、南极圈和北极圈。
8.原子间的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电子转移或电子共享形成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
9.排列方式: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离子吸引形成的,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
10.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新物质,而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但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11.公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需要进行配平,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和原子数相等。
12.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在化学方程式中,中和反应可以表示为:酸+碱=盐+水。
13.物质的溶解:溶解是指一个固体物质在液体中均匀分散的过程。
在化学方程式中,溶解可以表示为:固体+液体=溶液。
14.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生成物产生量的变化速率。
15.酸碱中和指数:酸碱中和指数是指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用pH值表示。
pH值越低,溶液越酸;pH值越高,溶液越碱;pH值为7时,溶液为中性。
16.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剂在反应中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初中化学科三教资每章重难点
初中化学科三教资每章重难点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等方面。
重点内容包括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以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等。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了解到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第二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本章重点介绍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物质的相变以及物质的化学变化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了解到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第三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本章主要介绍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包括原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等内容。
重点内容包括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核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等。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了解到原子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第四章:化学键和化合价本章重点介绍了化学键和化合价,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内容。
重点内容包括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合价的计算等。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内容。
重点内容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调整等。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了解到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第六章:质量守恒和化学计量本章重点介绍了质量守恒和化学计量,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等内容。
重点内容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和应用、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化学计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了解到质量守恒和化学计量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第七章:溶液和溶解度本章主要介绍了溶液和溶解度,包括溶液的组成和溶解度的定义等内容。
2024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知识点汇编
2024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知识点汇编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知识点汇编如下:一、化学基本概念及实验技能1.化学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化学变化、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键等。
2.元素的周期表:周期表的组成、周期表的分类、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等。
3.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水解反应等。
4.化学实验技能:实验室规章制度、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常见实验操作技能等。
二、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结构、电子排布等。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变化规律:周期表的分区、周期表中的主体元素和过渡元素、周期性规律的变化等。
3.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化学键的特点与分类,分子的立体构型和极性等。
4.物质的性质:各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溶解性、燃烧性、导电性、反应性等。
三、化学反应及其应用1.锐有化学反应:各种化学反应类型的特征,如加热反应、光反应、电解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定律、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
3.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的定义与性质、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盐的性质及常见盐酸等。
4.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特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等。
四、材料和资源1.认识材料:单质、合金、聚合物、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材料的特点和应用等。
2.能源和化学资源: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化学原料和储能材料等。
3.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再生能源的特点、利用方式和不同能源之间的比较等。
五、环境与气候变化1.环境污染: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的成因、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理措施等。
2.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温室气体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3.节能与减排:节能技术和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和途径,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9A文】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
【9A文】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第一部分化学学科知识运用第一章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分析第一节课程标准概述与解读化学课程标准包含: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一.前言包含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三方面课程目标(三维)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内容包含5个一级主题,19个二级主题实施建议包含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初中化学课程性质: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和实用性课程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强调化学课程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强调化学实验与生活的关联性,倡导了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课程设计思路:1.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全面落实三维目标;2.倡导多样化学习方式;3.科学探究式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课程内容:5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㈠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是要素但并不是流程)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3.初步学会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处;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㈡身边的化学物质:四个二级主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2.水与常见的溶液;3.金属与金属矿物;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㈢物质构成的奥秘: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四个二级主题: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2.微粒构成的物质;3.认识化学元素;4.物质组成表示㈣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二级主题: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3.质量守恒定律㈤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二级主题: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2.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3.化学物质与健康;4.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第二节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教科书编写理念:1.坚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2.符合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3.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4.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5.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6.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7.体现化学课程的直观性、关联性、发展性特点8.习题类型多样化,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比例9.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教科书编排特点:1.内容选取落实《课程标准》突显五大主题2.外显三维目标3.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心理发展、认知、现有知识教科书知识呈现形式:1.栏目设置多样化,增强互动性2.图文结合,增强可读性3.分层概括,增强系统性4.特色习题,保证全面性第三章初中化学教学知识第一节化学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化学教学活动理念:1.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实现教师教法的转变2.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进课堂: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3.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其次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转移4.贴近学生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化学教学原则:1.启发性与探究性相结合原则2.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3.实践性与有序性相结合原则化学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知道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陶冶法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启发法、探究法讲授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缺点是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很好发挥观察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化学实验或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标本模型挂图等,或采用一些现代的教育教学技术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优点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讨论法: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发表自己见解,逐步调整自己观点最终获得对问题的整体理解练习法:根据教师的布置和指导,通过课堂及课后作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借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与技巧的方法。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1、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 )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A.4B.6C.8D.10正确答案:B2、教材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包括( )。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正确答案:B3、科学探究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中各要素的呈现顺序是固定不变的B.科学探究必须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取事实和证据C.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果D.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过程正确答案:D4、下列哪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设置的二级主题?( )A.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B.我们周围的空气C.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D.金属与金属矿物正确答案:C5、关于化学课程与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和课本是一回事情B.一个课程标准,只允许编制一套教材C.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指学科课程D.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正确答案:D6、“能源和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我国各地正在进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要从我做起。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尽可能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B.养成及时关掉水龙头和人走关灯的习惯C.用洗脸水冲厕所,将废报纸送到废品收购站D.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装在一起丢人垃圾箱正确答案:D7、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
对该平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入水后,平衡向逆反应方一向移动B.加入0.1mol/L的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确答案:C8、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是()。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预测知识点-初中化学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重要分析(初中化学)考点·离子共存(选择题)★★(1)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规律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一色、二性、四反应。
一色,即溶液颜色。
二性,即溶液的酸性和碱性。
四反应,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
①复分解反应,如Ba 2+与SO 42-、NH 4+与OH -等。
②氧化还原反应,如Fe 3+与I -,NO 3-(+H +)与还原性离子Fe 2+等。
③双水解反应,如Al 3+与HCO 3-、Al 3+与AlO 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④络合反应,如Fe 3+与SCN -等。
(2)熟记下列因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合①Al 3+与HCO 3-、CO 32-、AlO 2-、SiO 32-、HS -、S 2-、ClO -。
②Fe 3+与HCO 3-、CO 32-、AlO 2-、SiO 32-、ClO -。
③NH 4+与SiO 32-、AlO 2-。
特别提醒:NH 4+与CH 3COO -、HCO 3-虽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但能大量共存。
考点·常见有机物的性质(选择题)★★类别代表物主要化学性质烷烃CH 4①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②在光照条件下跟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烯烃CH 3-CH=CH 2①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②与溴水、氢气、卤化物及水等在适宜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③加聚反应炔烃CH 3-C≡C-CH 3①可燃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②与溴水、氢气、卤化物及水等在适宜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苯①和液溴反应生成溴苯;②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催化下反应生成硝基苯;③加成反应苯的同系物CH 3①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②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TNT )卤代烃CH 3CH 2Br ①与强碱的水溶液反应生成醇;②与强碱的醇溶液反应生成烯烃醇C 2H 5OH ①跟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 2;②跟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③脱水反应:分子间脱水生成醚;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④催化氧化为醛;⑤与羧酸反应生成酯酚①弱酸性;②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③遇FeCl 3溶液呈紫色;④易被氧化醛①与H 2加成生成醇;②可被氧化剂(O 2、斐林试剂、酸性高锰酸钾等)氧化为羧酸羧酸①具有酸的通性;②酯化反应;③能与含—NH 2的物质脱去水生成酰胺(肽键)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和醇糖类C 6H 12O 6(葡萄糖)①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②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考点·实验探究教学实施的基本要素(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化学实验探究通常包括以下八个要素:(1)提出问题: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转化成可研究的科学问题。
高中化学教资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教资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针对高中化学教资考试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总结与梳理。
教学任务主要包括对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技能、化学原理及化学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以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化学学科的核心要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在理论分析、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在教资考试中的应对水平。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准备参加化学教资考试的学子们。
这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但对教资考试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一,需要通过本教学设计进行系统的复习与巩固。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等方面,能够准确描述化学现象,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
(2)熟练运用化学实验技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
(3)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能够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对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查阅、问题探讨,提高他们的信息整合和独立思考能力。
(2)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疑、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注重实践与探究: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开展课题研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调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整理十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整理十一、实验中水的妙用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 H2,C2H4,C2H2,CH4,NO。
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
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二、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初中化学科三教资每章重难点
初中化学科三教资每章重难点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质量、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原子、化学式)、基本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的表示法、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泼性、非金属的氧化性、酸碱性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离与纯化。
三、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分子的概念和性质、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分子的构成和组成、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化学键的概念、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价电子和价层、价电子对斥力理论、共价键的性质和构型、键能和键长、价键的极性、离子晶体的构造、金属晶体的结构。
四、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方法、常见离子的鉴别、常见气体的检验、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实验。
五、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原子的质量、原子量和摩尔质量、原子的电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同位素和同位素的应用、分子的概念和性质、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分子的电荷和极性。
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构成和表示、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常数、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浓度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质量计算、溶液的浓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七、常见化学反应与性质关系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还原性、氧化性、水解反应、中和反应、加热反应、光照反应、电解反应、电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一、笔记的重要性。
小伙伴们!要考中学教师资格证的初中化学学科,有一份好的笔记那可太重要啦。
中大的这份笔记整理,就像是一个宝藏一样。
想象一下,在备考的时候,那么多化学知识要学,就像一团乱麻,但是有了这份笔记,就好像有了一把梳子,可以把那些知识梳理得整整齐齐。
这笔记就像是一个好朋友,在你迷茫的时候给你指点迷津呢。
二、初中化学学科知识大概内容。
1. 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里的基本概念就像是盖房子的砖头一样基础。
像元素这个概念,我们得知道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比如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原子、分子这些概念也很重要哦。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呢,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这就像是一个小团队,原子组成分子,分子再组成物质。
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可是化学的一个大重点。
它就像是化学世界里的语言,能够准确地表达化学反应。
比如说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就是2H₂ + O₂ = 2H₂O。
我们要学会怎么写化学方程式,配平可是个技术活呢。
这就像搭积木一样,要让两边的原子个数相等,才能表示一个正确的反应。
3. 常见的化学物质。
初中化学里有很多常见的化学物质。
像氧气,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里能复燃,这是检验氧气的一个好方法。
还有二氧化碳,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这些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我们都得牢记于心,就像记住好朋友的喜好一样。
三、中大笔记整理的独特之处。
中大的笔记整理得非常系统。
它不是东一块西一块的知识碎片,而是像一条链子一样,把各个知识点都串起来了。
从化学的基本概念开始,一步一步地深入到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方面。
就好像跟着一个好导游,能够有条不紊地游览化学这个大花园。
2. 重点突出。
这份笔记很会抓重点。
那些在考试里经常出现的知识点,都被标注得清清楚楚。
比如说化学实验里的氧气制取实验,从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到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都详细地列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科目学科知识重点整理
1.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3.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某一种元素。
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7)质量守恒定律
4.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
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5)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
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5.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6.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7.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8.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
)
9.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10.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1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13.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FeSO4.7H2O
14.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5.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16.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