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 小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现实主义的影响。 《新青年》“易卜生专号”
周作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 对“为人生”的肯定。
沈雁冰《文学与人生》《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
2、冰心的“问题小说”创作
○1《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2《超人》1921 不事情节铺张,着力揭示人物心理、抒发作者感受的“五四”性质。
《春痕》 书信体小说。磨去锋芒后的忧伤和困惑,“五四”退潮后知识女性的面影。
(三)浅草—沉钟社抒情小说
德国浪漫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影响。
1、陈翔鹤
《茫然》《西风吹到了枕边》 主人公为C,激愤哀怨的自叙传。
《悼——》 追念亡妻。 《不安定的灵魂》 书信体。心灵受伤而死,悲观压抑。
2、陈炜谟《轻雾》、林如稷《将过去》
作者精神困境的自述或宣泄 拷问自己,探索五四知识者精神。
“倡优士子”模式的现代意义 彷徨无路中遭遇都市沦落女子。《春风沉醉的晚上》
○3“时代病”
颓废变态的心理言行 “五四”退潮后青年知识者的身心病态。
抗议黑暗的病态社会 《沉沦》 个性和自由为社会所不容而成忧郁症。
与祖国民族命运相连 祖国的贫病是青年“时代病”的成因之一。《沉沦》
3、 乡土小说的贡献
○1拓宽题材
从知识青年转向社会民众。 从关心个人理想、感伤、回忆,到关注社会现实。
○2手法写实
从主观抒情到客观写实。 讽刺、实地描写、细节刻画。纠正旧小说简括叙述的遗留。
○3人物中心
从情节、情绪的展示到以人物为中心的刻画。
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它主观型叙述小说
《咆哮了的土地》(《田野的风》) 革命现实主义对“革命浪漫蒂克”一次攻克。以客观写实反映早期农民武装运动的风暴,对概念化的有力校正。
②洪灵菲
凄婉与刚烈、感伤主义与英雄主义统一。后转向工农题材。
挖掘魂灵,饱经忧患的不欲明言的断肠之曲。
3、冯至 充满诗意的叙事作品
(四)冯文炳和许地山
1、冯文炳(语丝社)
以抒情见长的乡土田园作家。 《浣衣母》《桃园》
《竹林的故事》 冲淡质朴的笔调,古朴和谐的田园寂静之美。人物纯朴和景物清新形成对应,借鉴古典诗词手法构设富于诗情的象征境界。从郁达夫到沈从文的中间环节。
○6发展
《过去》 摆脱自叙传模式的尝试。 《迷羊》 写实增加而仍保持感伤酣畅。
《迟桂花》 和谐的诗化意境,返归自然净化心灵的主旨。从感伤美到宁静美的转化,抒情方式的改变。
4、抒情作家群体(创造社为主)
○1倪贻德
《玄武湖之秋》《残夜》 身世感伤,哀婉悲抑的浪漫主义风格。
○2陶晶孙
《潘先生在难中》 小市民典型。暴露中内蕴讽刺喜剧手法,经社会心理透视人物心理。
○330年代创作
《倪涣之》 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五四理想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多收了三五斗》《李太太的头发》《英文教授》 寓讽刺于悲哀的平淡中。
2、 乡土小说作家群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侨寓文学”和“乡愁”
(一) “自叙传”抒情小说
1、概述
○1来源
时代的抒情倾向。传统文学的抒情气质。外国抒情文学的影响。
19C欧洲浪漫主义、1921日本“私小说”、现代主义小说。
○2特征:创造社“主情主义”
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侧重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私生活和性心理描写,作为向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 郭沫若《鼠灾》《未央》 初具特征 ◎
2、郁达夫
○1“自叙传”
多用第一人称: 《茑萝行》《青烟》《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过去》《迷羊》
借他者写自己: 《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茫茫夜》《采石矶》
自叙传不是自传: 不重情节结构,写情绪心理,才气和激情充溢,真切的感伤和忧愤。
常用手法: 直书胸臆、自我解剖、长篇独白。《沉沦》《薄奠》
结构:脱离史传文学“纵剖”式叙述结构,采用“横截面”结构方式。
人物:重视人物和环境的关联,以人物为中心,摆脱类型化、简单化。
叙述:区别作者与叙述人,消除“说书”痕迹,发展客观、主观、限制性叙事。
技巧:开放性多样性发展。
凌叔华《酒后》《绣枕》 心理小说名篇。 鲁迅《补天》《铸剑》 浪漫想象和现实讽喻。
○4性描写
对生命、性格中情欲问题的正视和剖析。
内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天性。在日本“私小说”影响下以写性阐释爱恋生死。
对虚伪传统道德和矫饰习气的挑战意味 名士气度和现代民主自由精神。
○5感伤美
源于忧郁激愤:屈辱、贫病和不平。
大胆暴露、无顾忌的自虐自伤自悼的文字,富于情绪的感染力,激起巨大共鸣的感伤风格。
身世和弱国子民情结结合: 与“五四”后青年的经济、婚恋苦闷和精神失落呼应。
○2“零余者”
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彷徨、弱小或被损害的小人物,与现实势不两立,以痛骂或变态行为反抗。
《沉沦》 个性解放和爱国情怀受到压抑,因绝望而麻醉、戕害自己。
《茑萝行》《杨梅烧酒》 在经济、政治压力下,或失望去国,或颓唐堕落。
处于近代社会小说和30年代社会小说之间。承续和区别。
1、“问题小说”风气的形成
○1发端:新潮社《新潮》
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 俞平伯《花匠》 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
○2开创:冰心《斯人独憔悴》1919
○3高潮:文学研究会1921
○4原因:
思想启蒙和思考的一代。 用小说提出和讨论社会人生问题,探问人生的终极,关注生存价值;尖锐性第一,形象化降低,简单化、概念化倾向。
《音乐会小曲》《木犀》 飘渺的恋情,细微的情感触角,唯美的抒情,“新罗曼主义”。
○3周全平
《梦里的微笑》集
《林中》 回忆爱情的缠绵情调。 《楼头的烦恼》理性和病态的性心理交错。
○4叶鼎洛(绿波社) 《前梦》《双影》 自传性强,感伤情绪。
○5叶灵凤
多角的感伤恋情小说。受浪漫主义及唯美派、颓废派影响。
2、许地山
浪漫主义想象和宗教传奇意味。
《命命鸟》 对待生命的态度,达天知命的宗教理想。
《缀网劳蛛》 对待苦难的方式。对社会退让后仍执著于人生,保持苦涩的韧力。
《春桃》 30年代的力作。民间仁义和宗教慈爱混合。
《铁鱼底鳃》 挖掘民族性格的坚忍不屈。
(五)短篇小说现代文体的形成 中国小说现代化的标志。
《菊子夫人》《姊嫁之夜》 变态性心理和弗罗伊德主义,幻美的氛围。
○6滕固(文研会,后加入狮吼社)
《壁画》 渲染奇崛、病态情感。 《银杏之果》 自叙传。
○7王以仁(文研会)
《孤雁》六篇书信组成。时代青年的生活历程,凄清低沉的情绪中蕴有反抗精神。自我暴露、独白、病态、伤感:郁达夫的影响。
(二)人生派写实小说
1、 叶圣陶
○1问题小说
《这也是一个人?》(《一生》)、《低能儿》 “爱”与“美”的倾向。
《隔膜》《苦菜》《一个朋友》 “隔膜”的主题。
○2人生派写实小说:现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冷静批判的立场。
《隔膜》《火灾》集 《饭》《校长》 教育界腐败现象。
○3台静农
《地之子》悲哀、淳朴。
“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民间性强,突出宗法制度对乡民的精神统治。
《烛焰》《蚯蚓们》《负伤者》 乡俗中异常惨烈的事件。
《天二哥》《新坟》《拜堂》 悲剧型乡镇传奇。恐怖阴冷。
《建塔者》集 从乡土到革命,文学视域的拓展。
○4许钦文(语丝社)
鲁迅的影响。对五四青年婚恋心理的探讨和讽刺。
张资平《约檀河之水》《冲积期化石》《飞絮》 写实中的抒情加肉欲。
郭沫若《函谷关》、郁达夫《采石矶》 借古人之口说一己之言。
第二个十年
一、“左联”和左翼小说
(一)“左联”准备期
1、太阳社
用文学为革命呐喊。
思想大于艺术,公式化、概念化通病。粗暴的革命画面,“革命加恋爱”的流行主题。
①蒋光慈
(二)庐隐和淦女士
与创造社无传承关系。
1、庐隐 (文研会)
○1创作道路
问题小说 《一封信》《灵魂可以卖么》
抒情小说 《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
《曼丽》《灵海潮汐》《玫瑰的刺》《归雁》《女人的心》《象牙戒指》
○2艺术风格
叙写“五四”青年的情感世界 关切新女性的命运、心态和历史。
坚持批判态度,对丑与恶的深入体验。 ◎
《野火》(《愤怒的乡村》) 关于农民逐步走向反抗的长篇。
○2彭家煌:含泪的微笑。
《怂恿》 闭塞乡村的世态人情,讽刺性小说,冷静风趣,地方色彩。
《隔壁人家》《我们的犯罪》 悲剧故事的喜剧色彩。
《莫校长》《皮克的情书》 对知识分子、小市民的嘲讽。
(二)“五四”小说转型
1918《新青年》4卷5号《狂人日记》
1、社会变革的推动 新式教育产生的读者作者群体、白话文运动的成功。
2、西洋小说的影响 林译小说、周译小说。
3、小说中心的形成 小说现代化进程加快。 思想启蒙、反思人生、叛逆主流。
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一)“问题小说”
纯“五四”式风格 激切直露,笔调哀伤。叹句,日记、书信,重视气氛,结构散漫。
○3《海滨故人》:风格转变的标志
自叙传,纤微细腻的心理笔致,感伤色调。新旧交替时期青年女性的精神饥渴。
2、淦女士 (受创造社前期影响)
《隔绝》《隔绝之后》《慈母》《旅行》 大胆袒露内心的抒情独白,表现青春期女性的爱情生活,冲破牢笼的新女性的内心真实的写照。
3、王统照
○1问题小说:突出“爱”与“美”,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沉思》 “爱”与“美”理想的破灭。
《微笑》 夸大“爱”与“美”的力量。
○2艺术个性:擅长象征,与写实性并存,受古诗影响。
《春雨之夜》短篇集 从空想中设境的虚幻色彩。
《湖畔儿语》 社会现实感加强,困境对孩子的心灵伤害。
强烈的宣传鼓动性。
对重大事件的及时反映,昂扬的激情与艺术追求。但早期作品形象流于浮面。
《少年漂泊者》 以少年的流浪历程,展现五四到五卅的社会矛盾和斗争。
《短裤党》 工人运动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人。
《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 大革命失败后青年知识分子的分化。
《丽莎的哀怨》 纠正简单化描写的尝试,写出人物思想性格复杂性。
《水葬》 野蛮的水葬死刑和闭塞乡村的大众灵魂,平静的文字压抑着愤懑。
○6许杰
以喜剧式嘲讽的笔调暴露,风格更粗犷。
《惨雾》 乡间原始械斗,好斗习俗和宗族观念被封建势力利用,结构严密、情节紧张。
《赌徒吉顺》 农村经济社会半殖民地化带来的道德观念、农民心理的变迁,具有时代新特色的典型性格。
《子卿先生》《的笃戏》 讽刺讼棍、官僚。
第一个十年
一、“五四”小说成为文学正宗
(一)清末民初的小说
1、“小说界革命” 1902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提倡“新小说”。
2、“新小说”的发展 出版传播手段、市民读者群体、稿费制度
3、“新小说”的局限
○1商品化媚俗倾向 黑幕、鸳蝴 ○2文言束缚 文言章回体的衰败
《沉船》《生与死的一行列》 沉实的笔触,底层人民穷苦惨痛的生活图景。
○3长篇实践
揭露封建家族丑恶。感伤意绪,控制气氛的笔力。不纯正的写实笔调,单线条结构。
《一叶》22出版,与张资平《冲积期化石》同时。
《黄昏》23.1连载《小说月报》,早庐隐《海滨故人》、张闻天《旅途》、杨振声《玉君》
○430年代创作 《山雨》 破产农民流入城市前后的心理、意识变化。
《父亲的花园》 个人色彩的感伤回忆。 《疯妇》 浙东农民的悲惨境遇。
《石宕》 乡间采石人的命运。 《鼻涕阿二》 阿Q式人物。
《理想的伙伴》 貌新实旧的恋爱观。
《口约三章》《毛线袜》 婚后平淡无味的家庭观和反思。冷静白描基础上的心理分析。
○5蹇先艾(文研会)
坚持写实的批判和讽刺。《在贵州道上》《盐巴客》
周作人《地方Βιβλιοθήκη 文艺》《旧梦》:“乡土文学”“地方趣味”
○1王鲁彦:对国民性的批判。
《柚子》 暴露社会黑暗,荒诞感和沉重的幽默情绪。
《菊英的出嫁》 典型环境描写的新范式,民俗学价值。
《许是不至于吧》 小有产者在战争中保全财产地位的心理。
《宴会》 讽刺官僚,刻写复杂性格的尝试。
《黄金》《童年的悲哀》《屋顶下》集 开掘浙江乡镇市民的社会心理状态,
周作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 对“为人生”的肯定。
沈雁冰《文学与人生》《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
2、冰心的“问题小说”创作
○1《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2《超人》1921 不事情节铺张,着力揭示人物心理、抒发作者感受的“五四”性质。
《春痕》 书信体小说。磨去锋芒后的忧伤和困惑,“五四”退潮后知识女性的面影。
(三)浅草—沉钟社抒情小说
德国浪漫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影响。
1、陈翔鹤
《茫然》《西风吹到了枕边》 主人公为C,激愤哀怨的自叙传。
《悼——》 追念亡妻。 《不安定的灵魂》 书信体。心灵受伤而死,悲观压抑。
2、陈炜谟《轻雾》、林如稷《将过去》
作者精神困境的自述或宣泄 拷问自己,探索五四知识者精神。
“倡优士子”模式的现代意义 彷徨无路中遭遇都市沦落女子。《春风沉醉的晚上》
○3“时代病”
颓废变态的心理言行 “五四”退潮后青年知识者的身心病态。
抗议黑暗的病态社会 《沉沦》 个性和自由为社会所不容而成忧郁症。
与祖国民族命运相连 祖国的贫病是青年“时代病”的成因之一。《沉沦》
3、 乡土小说的贡献
○1拓宽题材
从知识青年转向社会民众。 从关心个人理想、感伤、回忆,到关注社会现实。
○2手法写实
从主观抒情到客观写实。 讽刺、实地描写、细节刻画。纠正旧小说简括叙述的遗留。
○3人物中心
从情节、情绪的展示到以人物为中心的刻画。
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它主观型叙述小说
《咆哮了的土地》(《田野的风》) 革命现实主义对“革命浪漫蒂克”一次攻克。以客观写实反映早期农民武装运动的风暴,对概念化的有力校正。
②洪灵菲
凄婉与刚烈、感伤主义与英雄主义统一。后转向工农题材。
挖掘魂灵,饱经忧患的不欲明言的断肠之曲。
3、冯至 充满诗意的叙事作品
(四)冯文炳和许地山
1、冯文炳(语丝社)
以抒情见长的乡土田园作家。 《浣衣母》《桃园》
《竹林的故事》 冲淡质朴的笔调,古朴和谐的田园寂静之美。人物纯朴和景物清新形成对应,借鉴古典诗词手法构设富于诗情的象征境界。从郁达夫到沈从文的中间环节。
○6发展
《过去》 摆脱自叙传模式的尝试。 《迷羊》 写实增加而仍保持感伤酣畅。
《迟桂花》 和谐的诗化意境,返归自然净化心灵的主旨。从感伤美到宁静美的转化,抒情方式的改变。
4、抒情作家群体(创造社为主)
○1倪贻德
《玄武湖之秋》《残夜》 身世感伤,哀婉悲抑的浪漫主义风格。
○2陶晶孙
《潘先生在难中》 小市民典型。暴露中内蕴讽刺喜剧手法,经社会心理透视人物心理。
○330年代创作
《倪涣之》 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五四理想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多收了三五斗》《李太太的头发》《英文教授》 寓讽刺于悲哀的平淡中。
2、 乡土小说作家群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侨寓文学”和“乡愁”
(一) “自叙传”抒情小说
1、概述
○1来源
时代的抒情倾向。传统文学的抒情气质。外国抒情文学的影响。
19C欧洲浪漫主义、1921日本“私小说”、现代主义小说。
○2特征:创造社“主情主义”
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侧重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私生活和性心理描写,作为向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 郭沫若《鼠灾》《未央》 初具特征 ◎
2、郁达夫
○1“自叙传”
多用第一人称: 《茑萝行》《青烟》《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过去》《迷羊》
借他者写自己: 《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茫茫夜》《采石矶》
自叙传不是自传: 不重情节结构,写情绪心理,才气和激情充溢,真切的感伤和忧愤。
常用手法: 直书胸臆、自我解剖、长篇独白。《沉沦》《薄奠》
结构:脱离史传文学“纵剖”式叙述结构,采用“横截面”结构方式。
人物:重视人物和环境的关联,以人物为中心,摆脱类型化、简单化。
叙述:区别作者与叙述人,消除“说书”痕迹,发展客观、主观、限制性叙事。
技巧:开放性多样性发展。
凌叔华《酒后》《绣枕》 心理小说名篇。 鲁迅《补天》《铸剑》 浪漫想象和现实讽喻。
○4性描写
对生命、性格中情欲问题的正视和剖析。
内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天性。在日本“私小说”影响下以写性阐释爱恋生死。
对虚伪传统道德和矫饰习气的挑战意味 名士气度和现代民主自由精神。
○5感伤美
源于忧郁激愤:屈辱、贫病和不平。
大胆暴露、无顾忌的自虐自伤自悼的文字,富于情绪的感染力,激起巨大共鸣的感伤风格。
身世和弱国子民情结结合: 与“五四”后青年的经济、婚恋苦闷和精神失落呼应。
○2“零余者”
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彷徨、弱小或被损害的小人物,与现实势不两立,以痛骂或变态行为反抗。
《沉沦》 个性解放和爱国情怀受到压抑,因绝望而麻醉、戕害自己。
《茑萝行》《杨梅烧酒》 在经济、政治压力下,或失望去国,或颓唐堕落。
处于近代社会小说和30年代社会小说之间。承续和区别。
1、“问题小说”风气的形成
○1发端:新潮社《新潮》
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 俞平伯《花匠》 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
○2开创:冰心《斯人独憔悴》1919
○3高潮:文学研究会1921
○4原因:
思想启蒙和思考的一代。 用小说提出和讨论社会人生问题,探问人生的终极,关注生存价值;尖锐性第一,形象化降低,简单化、概念化倾向。
《音乐会小曲》《木犀》 飘渺的恋情,细微的情感触角,唯美的抒情,“新罗曼主义”。
○3周全平
《梦里的微笑》集
《林中》 回忆爱情的缠绵情调。 《楼头的烦恼》理性和病态的性心理交错。
○4叶鼎洛(绿波社) 《前梦》《双影》 自传性强,感伤情绪。
○5叶灵凤
多角的感伤恋情小说。受浪漫主义及唯美派、颓废派影响。
2、许地山
浪漫主义想象和宗教传奇意味。
《命命鸟》 对待生命的态度,达天知命的宗教理想。
《缀网劳蛛》 对待苦难的方式。对社会退让后仍执著于人生,保持苦涩的韧力。
《春桃》 30年代的力作。民间仁义和宗教慈爱混合。
《铁鱼底鳃》 挖掘民族性格的坚忍不屈。
(五)短篇小说现代文体的形成 中国小说现代化的标志。
《菊子夫人》《姊嫁之夜》 变态性心理和弗罗伊德主义,幻美的氛围。
○6滕固(文研会,后加入狮吼社)
《壁画》 渲染奇崛、病态情感。 《银杏之果》 自叙传。
○7王以仁(文研会)
《孤雁》六篇书信组成。时代青年的生活历程,凄清低沉的情绪中蕴有反抗精神。自我暴露、独白、病态、伤感:郁达夫的影响。
(二)人生派写实小说
1、 叶圣陶
○1问题小说
《这也是一个人?》(《一生》)、《低能儿》 “爱”与“美”的倾向。
《隔膜》《苦菜》《一个朋友》 “隔膜”的主题。
○2人生派写实小说:现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冷静批判的立场。
《隔膜》《火灾》集 《饭》《校长》 教育界腐败现象。
○3台静农
《地之子》悲哀、淳朴。
“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民间性强,突出宗法制度对乡民的精神统治。
《烛焰》《蚯蚓们》《负伤者》 乡俗中异常惨烈的事件。
《天二哥》《新坟》《拜堂》 悲剧型乡镇传奇。恐怖阴冷。
《建塔者》集 从乡土到革命,文学视域的拓展。
○4许钦文(语丝社)
鲁迅的影响。对五四青年婚恋心理的探讨和讽刺。
张资平《约檀河之水》《冲积期化石》《飞絮》 写实中的抒情加肉欲。
郭沫若《函谷关》、郁达夫《采石矶》 借古人之口说一己之言。
第二个十年
一、“左联”和左翼小说
(一)“左联”准备期
1、太阳社
用文学为革命呐喊。
思想大于艺术,公式化、概念化通病。粗暴的革命画面,“革命加恋爱”的流行主题。
①蒋光慈
(二)庐隐和淦女士
与创造社无传承关系。
1、庐隐 (文研会)
○1创作道路
问题小说 《一封信》《灵魂可以卖么》
抒情小说 《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
《曼丽》《灵海潮汐》《玫瑰的刺》《归雁》《女人的心》《象牙戒指》
○2艺术风格
叙写“五四”青年的情感世界 关切新女性的命运、心态和历史。
坚持批判态度,对丑与恶的深入体验。 ◎
《野火》(《愤怒的乡村》) 关于农民逐步走向反抗的长篇。
○2彭家煌:含泪的微笑。
《怂恿》 闭塞乡村的世态人情,讽刺性小说,冷静风趣,地方色彩。
《隔壁人家》《我们的犯罪》 悲剧故事的喜剧色彩。
《莫校长》《皮克的情书》 对知识分子、小市民的嘲讽。
(二)“五四”小说转型
1918《新青年》4卷5号《狂人日记》
1、社会变革的推动 新式教育产生的读者作者群体、白话文运动的成功。
2、西洋小说的影响 林译小说、周译小说。
3、小说中心的形成 小说现代化进程加快。 思想启蒙、反思人生、叛逆主流。
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一)“问题小说”
纯“五四”式风格 激切直露,笔调哀伤。叹句,日记、书信,重视气氛,结构散漫。
○3《海滨故人》:风格转变的标志
自叙传,纤微细腻的心理笔致,感伤色调。新旧交替时期青年女性的精神饥渴。
2、淦女士 (受创造社前期影响)
《隔绝》《隔绝之后》《慈母》《旅行》 大胆袒露内心的抒情独白,表现青春期女性的爱情生活,冲破牢笼的新女性的内心真实的写照。
3、王统照
○1问题小说:突出“爱”与“美”,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沉思》 “爱”与“美”理想的破灭。
《微笑》 夸大“爱”与“美”的力量。
○2艺术个性:擅长象征,与写实性并存,受古诗影响。
《春雨之夜》短篇集 从空想中设境的虚幻色彩。
《湖畔儿语》 社会现实感加强,困境对孩子的心灵伤害。
强烈的宣传鼓动性。
对重大事件的及时反映,昂扬的激情与艺术追求。但早期作品形象流于浮面。
《少年漂泊者》 以少年的流浪历程,展现五四到五卅的社会矛盾和斗争。
《短裤党》 工人运动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人。
《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 大革命失败后青年知识分子的分化。
《丽莎的哀怨》 纠正简单化描写的尝试,写出人物思想性格复杂性。
《水葬》 野蛮的水葬死刑和闭塞乡村的大众灵魂,平静的文字压抑着愤懑。
○6许杰
以喜剧式嘲讽的笔调暴露,风格更粗犷。
《惨雾》 乡间原始械斗,好斗习俗和宗族观念被封建势力利用,结构严密、情节紧张。
《赌徒吉顺》 农村经济社会半殖民地化带来的道德观念、农民心理的变迁,具有时代新特色的典型性格。
《子卿先生》《的笃戏》 讽刺讼棍、官僚。
第一个十年
一、“五四”小说成为文学正宗
(一)清末民初的小说
1、“小说界革命” 1902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提倡“新小说”。
2、“新小说”的发展 出版传播手段、市民读者群体、稿费制度
3、“新小说”的局限
○1商品化媚俗倾向 黑幕、鸳蝴 ○2文言束缚 文言章回体的衰败
《沉船》《生与死的一行列》 沉实的笔触,底层人民穷苦惨痛的生活图景。
○3长篇实践
揭露封建家族丑恶。感伤意绪,控制气氛的笔力。不纯正的写实笔调,单线条结构。
《一叶》22出版,与张资平《冲积期化石》同时。
《黄昏》23.1连载《小说月报》,早庐隐《海滨故人》、张闻天《旅途》、杨振声《玉君》
○430年代创作 《山雨》 破产农民流入城市前后的心理、意识变化。
《父亲的花园》 个人色彩的感伤回忆。 《疯妇》 浙东农民的悲惨境遇。
《石宕》 乡间采石人的命运。 《鼻涕阿二》 阿Q式人物。
《理想的伙伴》 貌新实旧的恋爱观。
《口约三章》《毛线袜》 婚后平淡无味的家庭观和反思。冷静白描基础上的心理分析。
○5蹇先艾(文研会)
坚持写实的批判和讽刺。《在贵州道上》《盐巴客》
周作人《地方Βιβλιοθήκη 文艺》《旧梦》:“乡土文学”“地方趣味”
○1王鲁彦:对国民性的批判。
《柚子》 暴露社会黑暗,荒诞感和沉重的幽默情绪。
《菊英的出嫁》 典型环境描写的新范式,民俗学价值。
《许是不至于吧》 小有产者在战争中保全财产地位的心理。
《宴会》 讽刺官僚,刻写复杂性格的尝试。
《黄金》《童年的悲哀》《屋顶下》集 开掘浙江乡镇市民的社会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