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图片
14《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共69张PPT)
雷峰夕照
蓬 莱 瑶 台
武 陵 春 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是本段的总结句。写出了人们游览圆明园的真实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汇聚天下风光和融合中外建筑风格的圆明园的欣赏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灿烂艺术文化的无比热爱之情。
圆明园是圆明三园中的主园,也是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由清朝康熙皇帝下令建造,后经雍正、乾隆两代皇帝的不断扩建和完善,最终成为了一座集山水园林、建筑艺术、诗词歌赋于一体的综合性皇家园林。
绮春园和长春园是圆明园的两个附属园林,分别位于圆明园的西侧和东侧。这两个园林也有各自独特的景观和建筑,与圆明园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圆明三园的整体风貌。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亲爱的同学们,再见
课文点评
圆明园的毁灭
爱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恨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的国宝在哪里?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雕刻品等共计2.3万件。英国大英图书馆藏有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
奇珍异宝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拍卖价格:1400万欧元(约1.1亿元人民币)拍卖地址:巴黎佳士得拍卖行拍卖时间:2009年2月25日
14《圆明园的毁灭》课件(共33张PPT)
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
~~~~~~~~~~~~~~~~~~~~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 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 市的“~买~~卖~~ 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新
课导入与教
学方
法总结
(一)下除
载
可 辑
删 修
2023-2024学年秋季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的新课改导入方式: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圆明园的遗址图片或视频,营造出一个庄重、沉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
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所带来的悲痛和沉重,从而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圆明园的毁灭》
位置和布局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 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 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 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 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的毁灭》
众 星 拱 月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
长春园 绮春园
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 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学生反馈:在课后,我通过提问和作业等方式,了解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大多数学生
能够较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意义,并且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时表现得较为真实和有感染
力。
《圆明园的毁灭》
新课导入与教学方法总结(四)
改进方向: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可以进一步加强
《圆明园的毁灭》部编版完美PPT1
金碧辉煌的殿堂
《圆明园的毁灭》部编版完美PPT1-名 师公开 课课件 -精品 课件-教 学研讨 课件- 免费下 载 《圆明园的毁灭》部编版完美PPT1-名 师公开 课课件 -精品 课件-教 学研讨 课件- 免费下 载
玲 珑 剔 透 的 亭 台 楼 阁
《圆明园的毁灭》部编版完美PPT1-名 师公开 课课件 -精品 课件-教 学研讨 课件- 免费下 载
圆明园的毁灭
预习检查
不可估量、损失、殿堂、 举世闻名、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蓬莱瑶台、 奇珍异宝、销毁罪证、 侵略、瑰宝、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是
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 量的损失,也是世界 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损失!
圆明三园分布图
圆明园
长春园 万春园
众星 圆明拱月 三园
颐和园
颐春园
(清华)
句园
(北大)
平 湖 秋 月
位于圆明园福海北岸西 部,仿杭州西湖同名景。 平湖秋月三卷大殿基址 今已发掘出土。
五 《年 圆级 明语 园文 的上 毁册 灭》课部件-编第版14完课美P圆 PT明 1-园 名的师毁公灭开 课人课教件部-编精版品 课(件共3-0教张学PP研T)讨 课件- 免费下 载 五 《年 圆级 明语 园文 的上 毁册 灭》课部件-编第版14完课美P圆 PT明 1-园 名的师毁公灭开 课人课教件部-编精版品 课(件共3-0教张学PP研T)讨 课件- 免费下 载
3、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五 《年 圆级 明语 园文 的上 毁册 灭》课部件-编第版14完课美P圆 PT明 1-园 名的师毁公灭开 课人课教件部-编精版品 课(件共3-0教张学PP研T)讨 课件- 免费下 载
买卖街
《圆明园的毁灭》部编版完美PPT1-名 师公开 课课件 -精品 课件-教 学研讨 课件- 免费下 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学习任务群教学课件
日积月累
词义理解
路不拾遗:东西掉在地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 说道不拾遗。 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流离失所: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 生灵涂炭:百姓像掉在烂泥和炭火中一样,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 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交流平台
举世闻名 是褒义词,用来形容好的人或事物;
相同点
➟两个词语都有名声很大的意思。
臭名远扬 是贬义词,用来形容坏的人或事物。
例 句 : 我国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众多,如故宫、长城、秦 始皇兵马俑等,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交流平台
从这几组词中任选一组写一段话。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 的人,而曹操则是个诡计多端的人。
交流平台
自由读下面两个句子,说一说为什么这里用顿号?
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 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 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它们是同一类事物,所以中间要加顿号
交流平台
说一说“逗号”与“顿号”的不同
顿号➟ 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物,是句子内部最小的 停顿,也可以是短语间的停顿,较逗号短。
逗号➟ 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表示句子内部的 结构关系。
交流平台
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毽子越做越讲究 ,有黑鸡毛 、白鸡毛 、芦花鸡毛等 , 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
交流平台
要求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交流自己怎 样使用资料。
交流平台
用法一:可以借助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从 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上课教学课件
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 众星拱月 )
4.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金碧辉煌) 5.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 ( 玲珑剔透 )
知内容
走近圆明园 圆明园在___北__京_____西北郊,是一座_举__世__闻__名________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第二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填一填。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先总写圆明园的毁灭是人 类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然后依次介绍了圆明 园的_地__理__位__置_,园中建筑,历__史__文__物__以及_被__毁__经__过__。
默读课文,在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上思考作者为什 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然后重点阅读第 2—4自然段,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并结合相关资料想 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认真阅读第5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和 句子,体会侵略者的贪婪与无耻。最后,将这“一美一毁”进行 对比,增强我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 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 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 些人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带 不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 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想一想: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损失巨大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
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
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可估量”在句中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从这个词语 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不可估量”在句中重复出现,强调了圆明园的毁灭 损失巨大,难以计算,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之情。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制作:艾克拜尔·阿布里米提)
叶珍玉
4. 教学过程
活动1:名句导入 回顾旧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效果
老师:(出示ppt)法国大文豪雨果曾 学生看板 激发学生探 通过这一环节,
经说过:"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 书,回忆 究学习的兴 学生对上节课
问题及时反馈。
叶珍玉
4. 教学过程
活动3:汇报交流 感悟中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效果
按顺序指导学生汇报学习收获,学生间互相交流学习收获,从圆明园 现在的学生学习的思 集思广益,多维度地,
理解重点问题。问题一:对于 “众星拱月般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 维很广,能从网络等 从课文迁移到课外,深
第一个问题,大家有什么看法?筑、收藏着珍贵的文物”三方面谈圆 地方接收到很多的资 入地理解“为什么说圆
叶珍玉
品读体味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 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估量 ②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 怎样的感受? 痛惜、痛恨、悲哀
叶珍玉
深入领悟
1.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 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
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既是过渡句,又 总领了全段。这样使段落结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3.“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 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 4.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我想,让大家看看这段视频。观后感受。3、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 生情感从激昂过度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PPT课文电子课件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 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 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 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 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 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 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抢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 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 一片废墟。
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
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第
二
字词学习
节
字词学习
CLICK
字词学习
CLICK
第
三
课文赏析
节
课文赏析
CLICK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课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文
原 文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 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
|| 残 一 鹤 圆
李 灰曲化明
大 钊
犹悲千两
共笳年次
晚吹未昆
烟不忍明
飞尽归劫
请认真思考
圆明园的毁灭对于你有什么启示
阶段教学主题(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ppt
3、联系北京的风景名胜,感受北京之美。
4、温故知新。通过四年级学过的《颐和园》一课,从共通点皇家园林为切入点, 导入圆明园,并展示圆明园美丽风景图片,板书圆明园。让学生结合图片用相关词 语来解解“圆明园”这三个字,进而得出一—圆满、明亮的园林,激发学生对圆明 园美好的想象。
4、看了圆明园内如此众多的景观和珍宝,作者是如何评价圆明园的? 找出关键句一—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是当时世 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将这两个句子展现在多媒体上,并进行关联词换句练 习。
五、圆明园的毁灭
1、教师引导:全世界都知道什么?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名字?不仅中国人知道,就连外国 人也知道,它就是-----圆明园!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这样评价圆明园: 在世界的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这么伟大的世界奇迹却成为了一片废墟,你有什么样的感想。(愤怒、悲哀等)那么现 在就请你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是谁造成了圆明园的毁灭。(课件展示 填空题,学生阅读课文并填空朗读) 2、出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哪句你感触最深?并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师生共同交流。 3、目睹毁灭过程,铭记历史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之情。
5、话语一转,教师告诉学生圆明园已经不复存在,被一把大火毁灭了,出示圆明 园的废墟图,并板书“的毁灭”,补充课题。学生带着遗憾之情和愤怒之情来齐读 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 2、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量)加上拼音,帮助学生记忆。 3、采用指名读、齐读、轮流读的方式来巩固与检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3《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反思(2课时14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3《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事件。
2.理解文中描述的文物遗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物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对圆明园毁灭的描述。
2.分析文物丢失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
3.讨论如何保护文物,珍视民族文化遗产。
三、教学难点1.学生从文字中感受历史事件的残酷和文物保护的紧迫性。
2.引导学生思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及自己能为保护文物做些什么。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3.教师准备: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事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圆明园的景色,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规模和美丽。
2. 学习文本(2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学生逐段朗读,理解文中描述的事件。
3. 分析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提到的文物丢失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
4. 总结反思(10分钟)•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出对于文物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0分钟)•复习上节课内容,强化学生对圆明园历史的记忆。
2. 深入探讨(20分钟)•通过课文中的相关史实,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3. 角色扮演(15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中的人物,体验历史事件,增强对事件的感受。
4. 总结反思(10分钟)•让学生分享对于文物保护的理解和行动计划,引导他们关注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圆明园的历史和文物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在引导讨论和反思环节需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文物保护工作。
下节课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或文物展览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圆明园的毁灭》说课课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 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圆明园的毁灭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布局之美
建筑宏伟 举世闻名
爱文物珍贵
侵入 说教学反思
回顾自己的教学,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1、对时间把握不准,在昔日的辉煌讲解时间过多,导致在毁灭部分过于仓促,这也是我最大的遗憾。 2、课堂中语言不够精炼,啰嗦重复,唯恐学生不会自学! 3、在教学时提问的指向性不够明确,造成部分学生不知所措,当看到学生的表现不是我预设的,显得有些着 急。 4、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不够,再加上本课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不能入情入境应多增加些背景讲解 ,引起学生共鸣。 5、朗读还须增加层次,激发学生情感 6、过度衔接不够自然等等。 怎样利用课堂中的40分钟,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 有效课堂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把握。 这次公开课,让我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我相信,不足并不可怕,努力学习,更新观念,才是首要 的。 总之,学习、学习、再学习,静下心来学习,提练自己的教学语言,找出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语文 素养,努力让自己早日成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老师。
1.结合文字、图片等资料,抓关键词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 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3.在反复朗读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将“结合相关资料,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内容,领悟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作为重点,将“在反 复朗读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祖国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作为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ppt课件
自豪地说: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 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除了体现 在精美的布局、宏伟的建筑上, 更体现在它珍贵的文物上。现在 请大家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用
“~~~” 画出珍贵的文物。
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青铜礼器——神兽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 北京, 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 拿走的东西, 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 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动的,就 任意破坏、毁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 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 的东西,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 牲口搬运。运不动的,就破坏、毁掉。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五、 布置作业
亲爱的同学们,面对圆明园 的残垣断壁想说些什么呢?请拿 起手中的笔写下来吧!
万春园
圆明园
圆明园布局精美,里边的建 筑与园林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找 出文中的有几个“有”?再读 一 读这些句子。
金碧辉煌的殿 堂
亭台楼阁
买 读街
时 乐 的巧 中荒
山乡村野
安
园
狮子林
雷峰夕照
平湖秋月
蓬莱瑶台
武陵春色
民族建筑 西洋景观
欣赏完了这些无与伦比的 图片,我们知道了:
奇珍异宝
奇珍异宝
奇 珍 异 宝
奇珍异宝
名人书画
将容
有 心
余 家
妙
物
中 憑 眼 烟
不 的 伸 移
程 通
晤 封
行
移
露
懷 黄 能
花 腹 中 室
壹 移 我 藏
名人书画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课件
汇报人:日期:•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理解内容目录•拓展延伸•小结全文,布置作业导入新课01展示圆明园毁灭前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
引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思考:这个课题告诉我们什么?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激发兴趣,揭示课题提出学习目标分析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建筑风格。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探讨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初读课文,整体感02知总结词:掌握字音详细描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回读,不拖音。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桌互相学习生字生词总结词:理解词汇详细描述:同桌之间相互学习,讨论生字生词的读音和意义,互相纠正错误理解。
总结词纠正错误读音详细描述分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读音,特别是多音字和难点字的读音。
分段朗读,纠正字音精读课文,理解内03容逐段阅读,理解每段内容第五段总结了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带来的损失和影响,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的反思和感慨。
第四段描述了圆明园被毁的原因和过程,包括英法联军的入侵和烧毁圆明园的行动。
第三段介绍了圆明园内的文物和收藏,以及其文化和艺术价值。
第一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背景和基本情况,概述了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第二段描述了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包括其布局、建筑形式和景观设计。
找出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含义和作用重点词语如“瑰宝”、“精华”、“珍品”、“璀璨”、“壮观”、“宏伟”、“残垣断壁”等,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圆明园的辉煌和现在的悲惨状况。
重点句子如“这个曾经有着光辉历史的皇家园林,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让人感到无比痛心。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被毁的痛惜和不满。
文章主题是关于圆明园的毁灭,通过描述圆明园的历史、建筑、文物和被毁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的痛惜和感慨,并呼吁人们要珍惜历史遗产,保护文化瑰宝。
写作特点文章采用了叙述、描写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圆明园的历史和现状,同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课件14.《圆明园的毁灭》_人教部编版(共47张PPT)
►说教材分析 ►说学情分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讲课反思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 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本组课文以“勿忘国 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 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 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 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句园
(北大)
蔚秀园
承泽园
近春园
圆明园中,有有金碧辉煌的殿 堂,也有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也
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 有中有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
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
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 峰夕照;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
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 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有仅有民族 建筑,有还有西洋景观。
(二)质疑问难,自主学习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 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快速默读课文2—4自然段。 并分组讨论找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损失”的依据:昔日的圆明园拥有什么?
(这既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又让学生直 接接触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通过读、思、勾、 画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整体把握作者的行 文思路。)
七、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有。。。也有。。。
不可估量的拥有(文化)
如。。。还如。。。 不仅。。。还。。。
灰烬
上自。。。下至。。。
不可估量的损失
14.《圆明园的毁灭》 课件(共35张PPT)
圆明园中的建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种类多样
风格各异
中西结合
品读课文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 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 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 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 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览 境宏唐闯销奉
书写指导
毁 左右宽窄相当,左部的上面不要写成白,“工” 最后一笔变提。
殿 左右宽窄相当,顶部和底部左右齐平。“共” 字的最后一笔的点与右下部的“又”穿插避让 ,“又”的捺脚收笔超出上部。
讨论交流
齐读下面两组词语,说一说你的发现。
昔日的圆明园
①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武陵春色 宏伟 殿堂
帕埃罗巴特及马黎农金竞圣神字技母庙塔场院
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埃及 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 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自 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法·雨果
圆
五
年 级
明
语 文 上
园
册
的
毁
灭
知识锦囊
第一课时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 八年,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极高。1860年, 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宝,并纵火焚烧了三天三夜。 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整圆明园遗址,万春 园、福海、万花阵等逐步恢复,并定名为“圆明园遗 址公园”。
阅读链接
和平宣言(节选) 冯亦同
魏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2022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圆明园的毁灭》(word部编版)
第六单元家国之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设计依据与构思《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而优秀、文情并茂的课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沉痛、婉惜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悠久的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毁灭圆明园这一强盗行径的仇恨。
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
由于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对当年圆明园辉煌的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
可以结合课文插图,以及收集到的与圆明园有关的图文和音像资料,引导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借助自己搜集的图文和视频资料理解文中的词句。
在此基础上感受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通过品读、引读、想象读,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侵略者的野蛮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感受文中蕴含的痛惜、愤怒之情,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围绕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讲述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二是英法联军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激起了读者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学生冷静思考之后,也能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猖狂,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课文题眼是“毁灭”,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更能激起读者对圆明园被毁灭的痛心与对侵略者的仇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结合搜集的资料,在脑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这一段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
原为清代的皇家拆御苑。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基本建成。
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全园占地5 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
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
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面积甚广。
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
在山水环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命名,直接以山水为主题。
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风院风荷”,都来自杭州西湖十景。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天下胜景和名园精华。
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
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
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办公处。
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几组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
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州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选自语文六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毁灭前的圆明园景观万春园(绮春园)游武夷山万春园万春园大观长春园长春园长春园圆明园中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圆明园中有一个安澜园圆明园中海宁的安澜园圆明园中海宁的安澜园圆明园中苏州的狮子林圆明园的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圆明园中雷峰夕照圆明园中的蓬莱仙台圆明园的中武陵春色圆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毁灭后的圆明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西洋楼遗址圆明园盛时文物不少于150万件十二生肖铜像不过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中的沧海一粟。
今天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人们只能看到半废的山水和断壁残垣,很难想象这里曾享有“万园之园”的美誉。
盛时的圆明园,有著名景群上百处,清朝数代帝王在150余年时间里精心经营这座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皇家园林,乾隆皇帝评价圆明园说:“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但如今,人们只能凭想象来揣测百余年前圆明园的风貌。
圆明园究竟有多少文物?这个问题至今众说纷纭。
据杨先生推断,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
从清代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颐和园陈设清档》中,他搜集了不少证据: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每年居住在圆明园的时间达半年以上。
以乾隆皇帝为例,据清内务府穿戴档记载,乾隆二十一年,全年共393天(因有闰月),乾隆去热河避暑山庄及木兰围场66天,去曲阜54天,居宫内(故宫)105天,居圆明园168天。
道光二十四年,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圆明园居住时间达274天,在宫中居住仅73天。
所以,圆明园内的陈设应不比故宫逊色多少。
圆明园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4万余平方米。
除去不会有什么陈设的亭轩的面积,用于园居、祭祀、读书、游乐、存储库房等的建筑面积在19万平方米左右。
这些建筑内按一般陈设和库房存储计算文物数量的话,也应不少于故宫内陈设的文物数量。
而据推算,溥仪退位时故宫实存文物至少应在150万件左右。
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其中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圆明园的收藏情况,由此也略能窥见一斑。
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奇珍知多少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的时候抢走了绝大部分文物。
据当年参加抢劫圆明园的英法侵略军回忆说:为了拍卖从圆明园中抢来的珍宝,他们把赃品“全安排展览在喇嘛庙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种色调的白的和绿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珐琅瓷瓶、古铜器物、金银的佛像;毛皮制品也特别精致,其中许多都是很名贵的,有黑貂皮、水獭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别醒目的是,还有两三件皇帝的朝服。
英军司令格兰特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分给了士兵,“军官们赠送他一把雕满花纹的赤金酒壶,这是赃品中最精致的东西”。
英国女王也得到一份,是两个美丽的大珐琅瓶。
法军司令孟托邦把抢到的两块黄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块交给格兰特转献给英国女王,另一块献给法王拿破仑三世。
回国后,孟托邦又献给拿破仑三世许多东西:两根将军的装饰杖,用金子做成,中间和两端都镶有很大的宝石,做工极为精细;一件乾隆皇帝御用甲胄(现在法国吉美军事博物馆展出),带一顶战盔;鎏金和釉的铜宝塔;好几个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许多戒指、项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奇玩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通过各种拍卖会等途径流散到世界各地。
但大部分还是保存在英法两国。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
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
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马,这匹玉马曾被和从圆明园中窃取,和被抄家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掠的命运。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有个中国馆,是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造的。
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将从圆明园抢来的“战利品”献给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
欧也妮王后于是建造了这个中国馆,将这些文物收藏起来。
中国馆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
塔的左右摆放着一对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与故宫、避暑山庄等处皇帝宝座前放置的青铜龙形制一样,说明这对青铜龙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
一对金罐和一只金曼扎(藏传佛教的寺庙摆设品),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金曼扎镶有珍珠、绿松石和红宝石,说明当时圆明园内的摆设有多么奢华。
玻璃桌柜里摆放着一串大念珠,这串珠子共有154颗,跟一般108颗珠子的朝珠不一样,这是孟托邦将一串皇帝的朝珠和两串皇后的挂珠串在一起献给欧也妮王后的,没想到欧也妮王后并不满意,因为她早已听说远征中国的军官们个个满载而归。
她埋怨孟托邦只带给她这样的礼物,于是孟托邦另外又送她三车宝物,前后总共送了她七车,包括从圆明园抢来的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柄用名贵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颜色白中透绿,雕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
臣吴敬恭进”。
展品说明显示,这件精美的玉如意是被英法联军劫掠后,在巴黎拍卖会上买来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罪魁祸首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英国额尔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
额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是为了报复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
1860年9月,英国公使巴夏礼(Harry Parkes)和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奇(Henry Loch) 打着停战的白旗前往通县和清政府谈判,被载垣、僧格林沁逮捕。
和此前被伏击活捉的一队英法联军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监禁了一个多月。
满清皇帝和政府一直把巴夏礼看着英法联军的最高统帅,根据“擒贼先擒王”的传统计谋,他们在通州谈判之前就计划诱擒巴夏礼,期望巴夏礼就擒之后,英法联军群龙无首,必定自乱,然后乘机大举进剿,稳操胜券。
监禁期间,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
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监禁中死去,其中包括《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包尔比(Thomas Bowlby)。
报复目的额尔金得知清政府的暴行以后,决意报复。
额尔金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他经过几天深思熟虑,选择了圆明园为报复行动的目标。
额尔金决定烧毁圆明园,而不是紫禁城,另有深意。
额尔金认为紫禁城是中国政府所在地(当时英法正与清政府方谈判《北京条约》);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为中国皇帝私有。
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
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
”(译自英文)(沙洋县高桥小学陈继荣)2014年11月25日收集整理(感谢图片的作者)。